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哪些地方過復活節

中國哪些地方過復活節

發布時間:2022-05-30 19:53:49

㈠ 中國的鄰國有哪些傳統節日

中國東鄰朝鮮,北鄰蒙古,東北鄰俄羅斯,西北鄰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西和西南與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等國家接壤,南與緬甸、寮國、越南相連。東部和東南部同韓國、日本、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隔海相望。
緬甸:獨立節:1月4日;建軍節:3月27日;潑水節:4月13日。
俄羅斯:
新年 1月1日 國家主權宣言通過日 6月12日
東正教聖誕節 1月7日 哀悼日 6月22日
祖國保衛者日 2月23日 人民團結日 11月4日
宇宙航行日 4月12日 和諧和解日 11月7日
衛國戰爭勝利日 5月9日 憲法日 12月12日
謝肉節 復活節過後的第八周
阿富汗:
阿富汗新年:每年3月21日
阿富汗獨立紀念日:每年8月19日
開齋節:每年日期不定(隨伊斯蘭歷變化)
古爾邦節:每年日期不定(隨伊斯蘭歷變化)
印度:
共和國日(Republic Day),每年1月26日。
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每年8月15日。
灑紅節(Holi),每年公歷3、4月間,印度教四大節日之一。該節日正處於印度冬去春來、春季收獲季節,因此也被稱為春節。
燈節(Diwali),在公歷10月、11月間,是印度教徒最大的節日,全國慶祝3天。
元旦(New Year),印度從每年10月31日起為新年共5天,第四天為元旦。新年第一天,誰也不許對人生氣,更不準發脾氣。有些地區的人們以禁食一天一夜來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開始直到午夜為止。由於這種怪異的習俗,印度的元旦被人稱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
日本:
元旦:每年1月1日;
成人節:每年1月第2個星期一,源於古代成人禮,1948年定為國家節日;
建國紀念日:每年2月11日,神武天皇前660年2月11日統一日本,建立日本國。舊時稱為「紀元節」;
憲法紀念日:每年5月3日,1947年5月3日廢除明治憲法,開始實行新憲法;
男孩節:每年5月5日,端午節,也是日本的兒童節,1948年定為國定節日;
海之日:每年7月20日,制定於1941年;
敬老節:每年9月15日;
體育節:10月第2個星期一,紀念1964年東京奧運會;
文化節:每年11月3日;
勤勞感謝日:每年11月23日;
天皇誕生日:12月23日,明仁天皇1933年12月23日出生;
盂蘭盆會:每年8月15日左右;
乞巧節:每年7月7日。

㈡ 復活節的由來和風俗有哪些

01 復活節是紀念耶穌基督在十字架受刑死後復活的周年紀念日,在公歷3月21日之後或滿月後的第一個星期日舉行。復活節會舉行盛大的宗教遊行。遊行者身穿長袍,手持十字架,赤足前進。他們打扮成基督教歷史人物,唱著頌歌歡慶耶穌復活。復活節臨近時,糖果店的櫥窗里會擺滿精美的彩蛋。同時還有各種各樣的用來吸引孩子們的小禮物出售。幸運的孩子可能從親友那裡得到好幾種禮物。

復活節(Easter),是西方基督教的國家的傳統節日,在公歷3月21日(春分)之後滿月後的第一個星期日舉行,是紀念耶穌基督在十字架受刑死後復活的周年紀念日。東方教會則規定,如果滿月恰逢星期日,則復活節再推遲一周。因此,節期大致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間。復活節是最古老最有意義的基督教節日之一,慶祝的是基督的復活,世界各地的基督徒每年都要舉行慶祝。復活節還象徵重生和希望。

復活節一般要舉行盛大的宗教遊行。遊行者身穿長袍,手持十字架,赤足前進。他們打扮成基督教歷史人物,唱著頌歌歡慶耶穌復活。如今節日遊行已失去往日濃厚的宗教色彩。節日遊行洋溢著喜慶的氣氛,具有濃烈的民間特色和地方特色。在美國,遊行隊伍中即有身穿牛仔服踩高蹺的小丑,也有活潑可愛的卡通人物米老鼠。在英國,遊行多以介紹當地的歷史和風土人情為主,遊行者化裝成為蘇格蘭風笛樂隊以及皇宮衛士,吸引了眾多的遊客。復活節的到來還使人們紛紛換上新衣。過去基督教教徒會在節前去教堂行洗禮,然後穿上自己的新袍,慶祝基督的新生。穿戴一新的習俗保留至今,因為人們認為節日里不穿新衣是要倒運的。復活節期間,人們還喜歡徹底打掃自己的住處,表示新生活從此開始。

復活節臨近時,糖果店的櫥窗里會擺滿精美的彩蛋。同時還有各種各樣的用來吸引孩子們的小禮物出售。上面裝飾有毛絨絨的羊毛做的小雞,小雞的嘴和腳都粘在卡片上。幸運的孩子可能從親友那裡得到好幾種這樣的禮物。復活節彩蛋是為了給人們帶來快樂,它們代表著人們的美好心願和分享季節更替的喜悅。

㈢ 復活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復活節是俄羅斯族的節日。又被稱為「帕斯喀節」,盛行於中國新疆等地,在每年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舉行,該節日是為了紀念基督教中耶穌死後復活。

復活節沒有固定的日期,每年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舉行,一般在4月4日至5月10日之間。節前,人們按照宗教傳統齋戒49天,每天只吃一頓飽飯,其餘兩頓只吃半飽,而且不吃葷,只吃素,戒期也不許唱歌跳舞。不過除了老人和教徒,很多俄羅斯族人已經不再守戒了。

復活節當天舉行盛大的紀念活動,每家除准備豐富多彩的「比切尼」(糕點)之外,還要准備煮熟的彩蛋(復活節彩蛋),即將煮熟的雞蛋塗上紅、黃、藍、咖啡、綠、紫等色彩,每當客人來到,主人就分一個彩蛋,以象徵生命的昌盛。

節日拜訪中,寒暄之後,主人請客人入席,主人要拿出豐盛的食物招待客人。有各種糕點、飲料,其中一種類似大蛋糕的塔式圓麵包「古力察」,是由麵粉加油、糖、雞蛋、牛奶烤制而成,表面塗有著色的奶油和砂糖粒,晶瑩、焦黃,松軟可口。主人把它切成片請客人品嘗,他們認為吃了這種麵包會得到幸福。

㈣ 中國有復活節嗎

中國人過的復活節就是耶穌被釘十字架後三天復活的日子。一般都是基督教的人過。普通民眾不過。

㈤ 中國的哪個民族過復活節

中國沒有哪個民族過復活節。
只有基督徒過復活節。

㈥ 我國五十六個民族的傳統節日

1、蒙古族

蒙古族新年(春節),農歷正月初一。成吉思汗紀念節,農歷三月十七日。那達慕大會,農歷七~八月。敖包節,農歷七月十三日。

2、朝鮮族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老人節等。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周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周年紀念日)。每逢回甲節、回婚節時,子女、親友、鄰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壽。

3、傣族

關門節,傣語「毫瓦薩」,時間固定在傣歷9月15日(公歷7月中旬)。開門節,傣語稱「翁瓦薩」,時間固定在傣歷12月15日(公歷10月中旬)。

潑水節,傣歷年——潑水節是傣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傣語稱「桑勘比邁」或「楞賀桑勘」,意為六月新年。時間在傣歷6月下旬或7月初(公歷4月中旬)。

花街節,花腰傣最隆重的節日要數農歷正月十三的「花街節」。

4、東鄉族

東鄉族每個月都有節日,每過了年逐月輪換,一年12個月,每個月36年後循環往復一次。這和宗教信仰有著密切的關系。東鄉族有四大節日: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阿守拉節,都來源於伊斯蘭教。

5、布朗族

布朗族的節日與農業生產和宗教活動有著密切的關系。西雙版納、瀾滄、雙江等地區的布朗族受傣族的影響,信仰小乘佛教,宗教節日尤其繁多。

如「考瓦沙」(關門節)、「奧瓦沙」(開門節)、桑堪比邁(新年)、嘗新節和以「賧」為中心的各種節日活動。

施甸布朗族與漢、彝兩個民族雜居,節慶多受漢、彝民族的影響,節日絕大多數與漢族相同,只有少數節慶還保留本民族固有的特點,主要節日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火把節、中秋節等。

6、怒族

相傳怒族以前每隔三年才過一個年,後來因受其他民族的影響改為一年過一次,時間有元旦及春節前後兩種之分。年前,要准備好燒柴、殺豬、煮酒、舂粑粑、打掃衛生。過年的第一天晚上,要請長者吃飯。

新年第一天的凌晨要打祖先水,第一碗飯要讓狗吃。初一至初三不串門。春節期間,老人在火塘邊飲酒唱歌,青年人則射弩、摔跤、打鞦韆、彈琴跳舞 。柔若人的節日有春節、火把節、七月十四、新米節、祭山林節等。

7、塔塔爾族

塔塔爾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肉孜節」、「古爾邦節」和「撒班節」。

8、回族

因為信仰伊斯蘭教,回族每年主要過三個重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和聖紀節,節日均以伊斯蘭教歷計算。

9、滿族

在漫長的社會歷史發展中,滿族先民形成了富於自己民族特點的歲時文化,如遠在渤海國時期,就已經有了春節、端午節等節慶習俗。這些習俗與其受到漢文化影響有關,但也具有自己民族的特色,如女真人在端午節有采艾蒿、吃艾糕、系長命鎖、射柳祭天等習俗。

清入關後,滿族的歲時文化與漢族文化結合,互相吸收,漸趨一致,其間仍然顯示出滿族歲時文化的某些特色。如滿族春節吃餃子、吃薩其瑪,滿族的端午節不是祭祀屈原而是為了健身祛病等等。

10、黎族

就黎族來說,過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節日是春節和愛情節(每年農歷三月三日)。

11、納西族

祭天,是納西族東巴教最大的儀式之一,也是納西族民間最大的傳統節日,在正月間舉行。新年,農歷正月的過年在納西語中叫「由本吉正」,又叫「庫市」,意為「新年」。過節期間,納西民間要舉行一系列傳統的辭舊迎新活動。

還有棒棒會、三朵節、火把節、七月騾馬會、「燒包」節。納西族還有諸多節慶習俗,諸如香格里拉三壩鄉的「白水台會」,永寧納人(摩梭)的祭干木女神山等。

12、撒拉族

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是撒拉族人的三大節日。每當節日來臨,撒拉族都要宴請賓客,煮手抓羊肉、燉雞肉、做糖包、油炸蛋糕、炸饊子,做「比利買海」(油攪團)、「木絲日」(一種以油、熟面等為餡的包子)和各種燴菜。

具有民族特色的節日有:轉「拜拉特夜」節、「法蒂瑪」節、「蓋德爾」節。轉「拜拉特夜」節在齋月前第15天夜舉行,各家各戶邀請阿訇到家誦經。

「法蒂瑪」節,在齋月的第12天紀念穆罕默德的女兒——法蒂瑪。一般只有成年婦女參加,每7人湊在一起主持一年一度的「法蒂瑪」節。

「蓋德爾」節在齋月的第27日舉行,也稱「小開齋節」,以一個「孔木散」為單位製作麥仁飯、油香、包子等,請阿訇、滿拉到家中念經,准備開齋 。

13、烏孜別克族

烏孜別克族主要節日有「聖紀節」、「肉孜節」、「古爾邦節」等。傳統節日與當地其他信奉伊斯蘭教民族的節日基本相同,以肉孜節和古爾邦節為一年之中最隆重的節日。

14、獨龍族

獨龍族唯一的傳統節日就是過年,獨龍語叫「卡雀哇」。一般在農歷的冬臘月,即每年的12月到翌年1月間舉行,沒有固定的日期,具體日子由各村寨自己選定。

節日的長短視食物的多少而定,或兩三天,或四五天。節日里,人們祭祀天鬼山神、拋碗卜卦、共吃年飯、唱歌跳舞以至通宵達旦,而最熱鬧、最隆重的就是剽牛祭天。

15、藏族

藏族的節慶活動很多,幾乎每月都有一個節日,而且民間節日和宗教節日互相穿插。傳統節日中以藏歷新年、沐浴節、雪頓節和望果節最有規模、最具特色。

此外還有達瑪節、賞花節、上九節、郎扎熱甲節、俄喜節、羅讓扎花、沐浴節、驅鬼節、響浪節、酥油花燈節、望果節、轉山會等等。

16、侗族

侗族一年中的各種節會活動不下百處(次),僅黔東南侗族地區一年之中就有各種節會活動84次。有全民族普遍過的節日,也有一村一寨、一族一姓的節日。

春節、活路節、嘗新節、三月三、林王節、牛神節、蘆笙節、花炮節、大霧梁歌節、四十八寨歌節、鬥牛節等節會最為隆重。節日的內容廣泛,涉及時令、生產、祭祖、信仰、姓氏、英雄、愛情、娛樂、體育等。

隨著民族文化的交融,侗族還有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漢族傳統節日 。

17、傈僳族

傈僳族群眾稱一年一度的年節為「闊時」。還有澡塘會、收獲節、過年節等。每年農歷二月初八舉行傳統的刀桿節,在節日會場的中央,豎起兩根約20米的粗大長桿,上面像梯子一樣綁上36把長刀作為橫檔,刀口向上,謂之刀桿。

18、毛南族

毛南族和鄰近的壯、漢族有共同的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元節、重陽節,還有自己獨特的廟節——分龍節。即使和壯、漢族過共同的節日,也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帶有鮮明的民族色彩。

19、俄羅斯族

俄羅斯族的節日主要有聖誕節和復活節。

聖誕節在公歷1月7日,屆時,家家都裝飾聖誕樹,享用豐美的食品,由扮演的聖誕老人分發禮物,唱歌跳舞,歡度聖誕夜。復活節在每年4月間,節前49天為齋戒期,過節第一天即復活節。

俄羅斯族的復活節為節中之節。此外,還有「報喜節」(節期在每年3月上旬)、「成年節」(節期在每年6-7月間)等,也過元旦、春節、國慶等全國性的節日 。

20、鄂倫春族

鄂倫春族的傳統節日不多,只有春節、氏族的「莫昆」大會和宗教活動「奧米納仁」,還有篝火節。主要節日是農歷新年。

21、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的傳統節日,有肉孜節、古爾邦節和諾魯孜節。前兩個節日都來源於伊斯蘭教,日期是按伊斯蘭教歷計算的,每年都在移動。

22、瑤族

瑤族的民族節日較多,主要有盤王(即盤瓠王,畲、瑤族傳說中的始祖,傳說是一隻名叫「盤瓠」的龍犬)節、達努節等。達努節是為紀念創世女神密洛陀而過的節日,日期為農歷五月二九日。此外還有「耍歌堂」節,又叫「耍望」節、曬衣節、乾巴節、月半節、祝著節等。

23、佤族

新火節是佤族的年節,充滿了「辭舊迎新」的色彩。還有播種節、新米節。

此外,耿馬四排山的佤族有青苗節,滄源班洪、班老的佤族有貢象節等。隨著民族文化的交往,佤族也有端午、中秋、春節等漢族傳統節日。

2003年,西盟佤族自治縣新創了木鼓節。2004年,滄源佤族自治縣新創了司崗里狂歡節 。

24、柯爾克孜族

柯爾克孜人的節日分傳統節日與宗教節日。宗教節日則指伊斯蘭教的三大節日。

25、仡佬族

仡佬族人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有「春節」、「清明節」、「祭山節」、「端午節」、「吃新節」、「中秋節」、「重陽節」、「牛王節」、「敬雀節」、「捉蟲節」等,其中最隆重的莫過於過春節。

26、鄂溫克族

每年5月22日的「米闊魯節」是鄂溫克族民間傳統節日,流傳在內蒙古陳巴爾虎旗鄂溫克族當中。這天,人們要舉行賽馬、套馬比賽,還要給當年產的羊羔剪耳朵,作為記號。

按照傳統習慣,老人要送給後輩人母羊羔,祝福他們今後羊群如雲、生活幸福,還要設宴款待親朋 好友,宣布他們當年幼畜的數字 。

「奧米那楞」會,是牧區盛大的宗教活動和娛樂節日,一般都在8月舉行。此外,「敖包」會也是牧區比較大的宗教節日。祭敖包時要宰牛、羊作祭品,祈求人畜平安。

27、苗族

苗族是一個富有古老文明、講究禮儀的民族,歲時節慶獨特鮮明。苗族傳統節慶按功能含義分為:

農事活動節慶、質交流節慶、男女社交、戀愛、擇偶節慶、祭祀性節慶、紀念性、慶賀性節慶。

按時序分,一歲分十二個月,每月都有一個以上的節慶日。

28、白族

三月街,又名「觀音市」,是白族盛大的節日和佳期。農歷三月十五至二十日在大理城西的點蒼山腳下舉行。最初它帶有宗教活動色彩,後來逐漸變為一個盛大的物資交流會。

火把節、繞三靈、石寶山歌會、本主節、蝴蝶會、茈碧湖歌會、海西海歌會、朝雞節、耍海會、葛根會。

29、畲族

畲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農歷四月的分龍節、七月初七、立秋日、中秋節、重陽節、春節等。另外,每年農歷二月十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都是畲族的祭祖日。

30、土族

土族的節日主要有農歷正月十四日佑寧寺官經會、二月二威遠鎮擂台會、三月三和四月八廟會、六月十一丹麻戲會、六月十三和二十九松番寺和吐渾村的「少年」會、七月二十三至九月民和三川地區的「納頓」(慶豐收會)等等,其中擂台會、丹麻戲會和「納頓」最具民族特色。

屆時,除舉行賽馬、摔跤、武術和唱「花兒」等傳統娛樂活動外,還舉行物資交流會。

31、錫伯族

錫伯族民間許多傳統節日,大都與漢族相同。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每年農歷除夕前,家家都要殺豬宰羊,趕做各種年菜、年餅、油炸果子。

民族化節日有「四一八」西遷節和正月十六「抹黑節」。

32、德昂族

德昂族節日主要有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做擺、燒白柴等。

33、彝族

節慶是各地彝族生活方式和習俗的集中表現。有以農業生產為主的農事節慶,有以祭祀神靈、祖先為主的祭祀節慶,有以追念英雄人物和重大事件為主的紀念節慶,有以歡慶豐收、慶祝勝利為主的慶祝節慶,有以歌舞戲曲活動為主的社交娛樂節慶等。

主要的節慶有:彝族年、火把節、祭山節、祭龍節、插花節、跳弓節、護林節。

34、土家族

土家族民間非常重視傳統節日,自年始至年終,可謂月月有節。

正臘月間的年節(過趕年)、元宵節,二月社日、花朝節,三月寒食節、清明節,四月初八牛王節,五月端午節,六月初六向王節,七月乞巧節、女兒會、月半節,八月十五中秋節,九月初九重陽節,十月初一「寒衣節」等等,都是較為重大的節日。

35、達斡爾族

阿涅節,是達斡爾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從進入臘月開始,人們便開始阿涅節而忙碌,准備過年用的各種食品。

庫木勒節,庫木勒即柳蒿芽,野菜可食用。每年五月,成群結隊的達斡爾族男女老少,深懷感恩之心,興高采烈地去採集柳蒿芽並歡歌勁舞。舉行傳統的體育競賽,其樂融融。

抹黑節(闊德格·烏都日),正月十六為抹黑日,是達斡爾族傳統節日之一,達斡爾族的「闊德格·烏都日」來源於達斡爾族春節,達斡爾族視同除夕至正月十五都是春節。

36、阿昌族

阿昌族各地節日眾多。從阿昌族的民族節日里可看到受漢、傣等民族文化及佛教文化的影響。戶撒阿昌族的節日比較多,有趕擺、潑水節、進窪、出窪、燒白柴、火把節、換黃單、過新年、澆水花等,這些節日與小乘佛教信仰有關。

其中,「做擺」活動近年來規模越來越大,也是各村寨及阿昌族與傣族民間交往的重要方式。阿昌族最隆重的民族節日是「阿露窩羅節」。

37、保安族

爾德節、古爾邦節、聖紀節既是宗教節日,也是保安族的民族節日。爾德節又稱開齋節、肉孜節。

38、珞巴族

珞巴族沒有明確的年月節令和周密的歷法,確定日期多以月亮的圓缺變化為依據,並參照物候知識季節轉變確定月份和節日。有些地方的節日是由巫師來安排的。

「旭獨龍」:這是許多地區的珞巴族紀念和標志節令的一個節日。它的主要內容是祝禱豐收。月亮圓缺變化十二次代表一年,一般珞巴族在過完旭獨龍節以後,農時便到了。

「尼烏節」:「尼烏」意為「開始播種」,可譯作「播種節」。具體日期各戶自定。

尼波布節:「尼波布」意為「蓋田間小房子」。這是崩尼部落為夏收作物准備的節日。

安地若木節:「安地若木」意為「慶祝割完早稻」。

籠德節:為祈求幸福、富裕、在氏族范圍內舉行的慶祝活動。三年左右舉行一次,具體日期由紐布殺雞看肝卜卦確定。

「洞更谷乳木」:這是一個隆重的年節,時間在藏歷的十二月十五日。經過一年辛勤勞動之後,有慶祝豐收的意思。

39、壯族

壯族的節日多與當地漢族相同,春節、元宵、春秋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陽、除夕等傳統漢族民間節日,也是壯族的歲時節日。壯族比較具有本民族特點的節日是「三月三」歌節、「牛魂節」、「中元節」等。

40、哈尼族

六月年(苦扎扎)、耶苦扎、活瑟瑟(漢族稱之為「黃飯節」或「二月年」)、扎勒特、十月年、嘎湯帕節、新米節、母親節、老人節。

41、拉祜族

拉祜族的主要傳統節日有五個,即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火把節和中秋節,其中春節最隆重。按照拉祜族的歷法,一輪12天,一月30天,一年12月。

有的地方的拉祜族,碰上閏月年,就會出現過兩次節和過兩次年的情況。有的則只過前一個月的節,不過後一個月的節。

42、仫佬族

仫佬族有著十分豐富的節日文化,一年之中有許多節日,幾乎每個月都有一個節日,這是因為仫佬族除了擁有春節、元宵、春社、清明、端午、秋社、中秋、重陽、灶王節等當地壯族、漢族共同的節日外,還有不少帶有民族特色的節日。

在仫佬族,即便與各民族共享的節日,也別具民族風味。

43、普米族

普米族有自己的節日。主要是大過年、大十五節、繞岩洞、轉山會、嘗新節等,有些地方也過清明節、端午節等節日。

44、基諾族

基諾族的傳統節日以「特懋克」(一作「特毛切」) 最隆重、最盛大。 「特懋克」 即過年。基諾族的傳統節日還有「好希早」,即新米節,亦稱「新米」。

45、布依族

布依族有許多傳統節日,除過大年、端午節、中秋節等與漢族相似外,「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節日都具有本民族的固有特色。

46、哈薩克族

哈薩克族的節日與其他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一樣,與宗教信仰密切相關,主要節日除肉孜節和古爾邦節外,還有「那吾肉孜」節。

「肉孜節」和「古爾邦節」雖然源於宗教,但已變成哈薩克族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節日,為國家法定的民族節日。

47、水族

水族的歲時節日有20多個,如端節(借端、吃端)、卯節(借卯)、額節(借額)、蘇寧喜(借寧喜)、敬霞節(敬霞、拜霞)、春節(借薦)、清明節(掛青、掛社)、端午節(借王)、銅鼓節、洗澡節(六月六)、黃飯節、花椒節。

二月二祭白龍、三月祭龍節、六月祭土地、六月祭山神、七月半、七月接送老祖、中秋節、重陽節、十月舂牛粑、拜廟(拜菩薩、拜哥善、拜善)、宇魎(韻娘)、吃新節(借咬里、借熬利)等等。

48、羌族

羌族重視春節。春節又稱「過大年」,是羌族人家團年的重要日子。從農歷臘月二十三起,家家戶戶就要掃塵、敬灶,備好豐盛的年貨。除夕之夜,要燒豬頭肉敬獻祖先和神靈。全家人坐在一起熱熱鬧鬧地吃團年飯,再圍坐在火塘四周守歲。

一般初一不勞動,不走人戶。初二以後開始親戚朋友之間的走訪。正月十五鬧元宵,正月三十要送年。家家戶戶張燈結綵,舉辦各種娛樂活動。

此外,羌族還要過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節日,但最有特色的,當數羌歷年、祭山會和領歌節。

49、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以古爾邦節、肉孜節和聖紀節為三大主要節日。此外,還有獨具特色的肖公巴哈爾節(迎春節)、皮里克節(燈節)、祖吾爾節(引水節)、鐵合木祖瓦斯提節(播種節)等。

50、京族

京族的民族節日主要有「哈節」、「春節」、「中元」、「食新米節」等。「哈節」是京族歲時習俗中隆重的民族節日,舉辦祀神、祭祖、文娛和鄉飲四項重要活動。

「哈節」的日期各地有所不同。澫尾、巫頭兩島在農歷六月初十,山心島在八月初十,紅坎村在正月十五。

51、高山族

高山族的重要節日有:播種祭泰雅人,(三月下旬春播結束之日)、平安祭(布農人,四月初四)、「阿立」祖祭(平埔人,九月十六日)、豐年祭(鄒人、魯凱人、達悟人等,八月十五日)。

竹竿祭(排灣人,十月二十五日、)、猴祭與大獵祭(卑南人,十一月)、矮靈祭(賽夏人,十月十一日至十八日)以及達悟人的飛魚祭,等等。

52、漢族

漢族的節日很多,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元宵節、中秋節等等。過「春節」又稱為過年,是漢族人千百年來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過年時,除夕要守歲,初一要拜年。

漢族傳統節日,主要有臘祭、祭灶、春節、元宵、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

53、赫哲族

春節是赫哲人最重要的節日。一些人家做 「吐伙宴」面餅、稠李子餅和稠粥分送與鄰居們。在除夕夜,還要進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動。為亡者「燒黃錢紙和包袱」。屋內西牆供奉祖宗三代之位,鍋灶上方供奉灶神,後來房子西南外牆供天地神。

受滿、漢民族的影響,赫哲人也過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二月二」節、清明節、「臘月二十三」祭灶神等。赫哲族聚居區的赫哲族還過「烏日貢」節,以文體活動的形式慶祝豐收,日期為農歷五月十五日。

54、門巴族

墨脫門巴族以十二月為歲首。從藏歷11月開始,人們就做過年的准備。大年初一早上雞鳴第一遍時,全家人就起床,穿新衣,互致問候祝福,每人喝一碗用酥油、乳酪、「邦羌」和雞蛋煮制的飲料。

從初二開始,門巴族以村寨為單位,全村人集中一起,輪流去各家聚餐。這期間,人們除載歌載舞歡度佳節,舉行射箭、抱石、跳高、拔河等體育競技和游戲活動。

55、裕固族

春節是裕固族一年中最大的節日。節前要包餃子(用作凍餃)、炸油餜子、饊子等,並有祭祖的習俗。節日期間放鞭炮,點酥油燈,互送哈達、禮品以示祝福。

56、景頗族

民族傳統節日主要有目腦縱歌節、能仙節、新米節等,其中最盛大、隆重的節日為目腦縱歌。

㈦ 中國有沒有人過復活節、萬勝節、感恩節的

當然有人過,不過這些節日還沒有象聖誕節那麼流行.但是現在復活節、萬勝節、感恩節也在中國慢慢開始流行起來

㈧ 復活節是哪個國家過的

最早起源於以色列。復活節是基督宗教最重大的節日,重要性超過聖誕節,宗教起源與節期在以色列。

之後大多信仰基督教的國家都會過復活節,以西方國家為主,在多數西方國家裡,復活節一般要舉行盛大的宗教遊行。

俄羅斯非常重視復活節,俄羅斯的基督徒對復活節極為推崇。復活節的隆重在於,它體現了東正教信仰的精髓,即頌揚耶穌。他能夠將全人類的罪惡攬於己身,通過受難,指示通往上帝及永生之路。

(8)中國哪些地方過復活節擴展閱讀:

復活節的節日象徵:

復活節的另一象徵是小兔子,原因是它具有極強的繁殖能力,人們視它為新生命的創造者。節日中,成年人會形象生動地告訴孩子們復活節彩蛋會孵化成小兔子。許多家庭還會在花園草坪里放些彩蛋,讓孩子們玩找彩蛋的游戲。

復活節小兔和彩蛋也成為節日期間搶手的商品。商場出售各式各樣的小兔和彩蛋狀商品,還在小小的食品店和糖果店擺滿了用巧克力製成的小兔和彩蛋,彩蛋形狀不一,神態可愛,吃起來味道香甜,送給朋友也很適宜。

㈨ 復活節是哪裡的節日

一個地方,就是印度!!!

閱讀全文

與中國哪些地方過復活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表演專業藝術留學需要多少錢 瀏覽:910
印度師級編制多少人 瀏覽:900
美國是英國的殖民地多少年 瀏覽:856
如何檢測印度疫情 瀏覽:799
為什麼伊朗北部人口那麼多 瀏覽:467
印度有哪些國寶級男角色 瀏覽:473
沒有qq微信怎麼玩和平精英國際服 瀏覽:526
英國硬幣先令價有多少高清圖片 瀏覽:128
越南被拉黑名單都怎麼解決的 瀏覽:943
伊朗的山為什麼不長樹 瀏覽:698
他在中國學舞蹈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396
伊朗河流特徵是什麼 瀏覽:790
hbo為什麼啟用英國演員 瀏覽:15
中國已經進貨得多少錢 瀏覽:827
做外貿怎麼收伊朗的貨款 瀏覽:585
英國確診病人多少 瀏覽:246
越南座機號怎麼撥打 瀏覽:179
義大利Ovo是什麼意思 瀏覽:745
印度人如何給駱駝過節 瀏覽:739
伊朗主要屬於什麼人種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