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古代中國怎麼稱呼

古代中國怎麼稱呼

發布時間:2022-05-26 13:18:53

❶ 中國的代稱有華夏、九州、中華還有什麼

中國的代稱有華夏、九州、中華還有「中夏」、「中原」、「諸夏」、「諸華」、「神州」、「海內」、「赤縣神州」、「絲國」、「四海」。

1、赤縣神州:中國稱為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內包含了九個州。

2、神州:《中華大字典》:「神州,中國之別稱。」(譯文:神州,中國的代稱。)

3、海內:《史記·高祖本紀》:「威加海內兮歸故鄉」(譯文:我統一了天下啊衣錦還鄉。)

4、四海:《史記·高祖本紀》:「大王起微細,誅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輒裂地而封王侯」:大王出身低微,誅殺暴亂叛逆,平定四海,有功勞的人就割地而封王封侯。

5、絲國:在世界其他國家對中國的稱呼中,以古希臘、古羅馬人為代表的歐洲人給中國起的名字最為獨特——「Serice」,意為「絲國」。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製作、最早使用絲綢的國家,大概在公元前六世紀,中國絲綢開始輸入歐洲;而絲綢的大量向歐洲出口,則始於公元前二世紀初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以後。

美麗柔軟的絲綢,讓歐洲人對這個遙遠神秘的東方古國充滿了想像,於是就有了「絲國」這個美麗的稱呼。

(1)古代中國怎麼稱呼擴展閱讀

九州的說法源自大禹時代。傳說堯舜時,發大洪水,大地一片汪洋。大禹治水成功後,分天下為九州,也就是九塊可以居住的陸地。

事實上,「州」從字形上看,是河流環繞著高地、山丘之形,每一個「州」,都是一個高於水面的可以住人的陸地板塊。這樣的陸地板塊共有九個,也就是「九州」。

大禹採用「治水須順水性,水性就下,高處鑿通,低處疏導」的治水理念,疏通河道,讓洪水快速通過,最終導之流入大海。經過13年的治理,洪水終於全部都向下游流入海中,江河從此暢通,中華大地上也就初步形成了「九州」。

「華夏」一詞最早出現於周朝,用來指代當時的國家疆域。「華夏」一詞中的「夏」與第一個朝代——夏朝的國號有著直接的聯系。

而「中華」一詞,自古有之,現在更是納入國號「中華人民共和國」當中。依據現有文獻記載,「中華」一詞產生時間應在魏晉以前,是天文用語,指的是浩瀚星空里的中華東門、中華西門。

❷ 古代的中國稱呼什麼

令尊 令郎 令千金 令愛 令媛 拙襟 相公 娘子 犬子 賤內 鄙人 老夫 本宮 朕 寡人 學生 夫子 先生 大人 賢伉儷 在下

❸ 你知道哪一些古代中國的稱呼

古代中國的稱呼中華:秦以前,華夏族稱自己的祖國為中國,秦以後,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因而又有「中華民族」的說法。「中」即中國,「華」是華夏族的簡稱。唐代韓渥詩:「中華地向邊城盡,外國雲從島上來」,已把「中華」和「外國」對用。

❹ 中國在古代有哪幾種稱呼

中國在古代有華夏,中華,九州,赤縣,海內等稱呼。簡介如下:

1、華夏。也稱「夏」或者是「諸夏」。是古代居住於中原地區的原住民的自稱,以區別四夷。

2、中華。古代華夏族多建都於黃河南北,以其在四方之中,因稱之為中華,是漢族最初興起的地方,後各朝疆土漸廣。

3、九州。又名神州,十二州,是中國漢族先民在先秦時期典籍《尚書·禹貢》中所記載的地域區劃。

4、赤縣。指華夏,中國,中土。《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國名曰赤縣神州」。

5、海內。是指國境之內,也就是指全國。古代傳說我國疆土四面環海,故稱國境之內為海內。

❺ 自古以來關於中國的稱呼都有哪些

1、華夏

這一詞最早見於《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楚失華夏」。唐孔穎達疏:「華夏為中國也」。從字義上來講,「華」字有美麗的含義,「夏」字有盛大的意義,連起來的確是個美好的詞。「華夏」所指即為中原諸侯,也是漢族前身的稱謂,所以「華 夏」至今仍為中國的別稱。

2、九州

起於戰國中期。當時列國紛爭,戰火連天,人們渴望統一,於是產生了區劃中原的思想萌芽,因而《禹貢》便有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九州。其它古籍如《爾雅·釋地》、《周禮·職方》、《呂氏春秋·有始覽》等也有「九州」的記載。

盡管具體的州名有所差異,但記載的均為九個州。「州」正式成為政區是東漢的事。後代的州越分越多,越分越細,轄區也越來越小,但中心地域大致相當於戰國時代「九州」的范圍。所以「九州」就成了中國的代稱,並一直沿用至今。

3、四海

古時候,中國曾有「四海」之稱,以四境均有海水環繞而得名。戰國齊人鄒衍,得到海外交通的啟發,大膽提出了「大九州」說。

4、Cina

古代印度、希臘、羅馬等國人,尊稱中國為Cina、Thin、Sinae,許多發達國家幾乎都用與之音近的名詞來稱呼中國,中文譯音為:支那、脂那、至那、希尼、震旦等。這些都是「秦」字的外文對應,或以為從「絲綢」的「絲」讀音而來,也有人認為源出「瓷器(china)」或閩南話的「茶」。

(5)古代中國怎麼稱呼擴展閱讀:

事實上,「中國」一名雖有三千年文字記載的歷史,但它僅僅是一種地域觀念,從夏、商、周開始直至清末,從來沒有一個王朝或政權曾以「中國」作為正式國名。「中國」正式作為國名,始於辛亥革命以後。

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成立,國際上通稱Republic of China,簡稱China(「中國」)。至此,「中國」一名才成為具有近代國家概念的正式名稱。1949年成立了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又將「中國」概念完善、充實到今天的含義。

❻ 中國在古代又被稱作什麼

中國古代由於地理位置,在古代被稱為中原,古人管京畿也叫中州,或者赤縣(古代首都設置赤縣),這也是國家的代稱,番薯異邦也管我國叫中土或者天朝。而九州這個稱呼是泛指夏禹王分封的古中國的九個地名總稱。古代朝代的國號也是中國的代稱,比如漢,唐,等等,現在外國人還管我們海外華人叫唐人。大概就這些了。

❼ 在古代我國也被稱呼為中國嗎中國一詞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鑒。

在古代並沒有直接稱呼我國為中國,而是以兩種方式來稱呼中國。

第一種是稱呼朝代名稱

比如漢朝時稱呼自己為大漢,唐朝時稱呼自己為大唐,其他朝代時就直接以朝代稱呼。

只不過因為漢朝和唐朝這兩個朝代太能打了,所以後來很多其他朝代的文人墨客在寫文章、寫詩詞稱呼自己的時候,也用大漢、大唐來指代自己。

比如唐朝大詩人白居易在寫唐明皇和楊貴妃的《長恨歌》時,第一句就是「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直接用「漢皇」來形如唐玄宗李隆基。

到了後來,唐朝強大起來後,唐人就成了中國人的代稱,現在遍布全球的唐人街這一稱呼就是來自於大唐。

裡面的「中國」兩個字就是是目前所知「中國」一詞的最早出現。

這件青銅器也因此被命名為「何尊」,成為我國首批一級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❽ 古代中國究竟怎麼稱呼,盤點古代中國的別稱

中國會有朝代更迭,唐的時候外國人稱為"唐「,五代十國叫什麼?宋與遼對峙的時候,強大的遼國切斷了外國對宋朝進貢之路的時候,爭奪了部分存在感,所有的國家稱中國為契丹。
最初,中國只是中原之國的簡稱,周朝時,南方的楚國游移於正統的周文化之外,楚人稱周就稱作中國,但他們所指的中國不過是泛指中原之地的國家,而不是指如今的整個中國大陸,事實上,直到十九世紀中期,中國才正式成為我們國家的代稱。因為語種的不同,古代世界對中國同樣有很多種叫法。接下來我們就簡單的介紹幾種古代中國的別稱。
我們所說的別稱主要還是印度的平民對於中國的稱呼,因為中國與印度同為大國,所以兩國人民彼此知道對方的存在也是無可厚非的。
古印度使用的文字是梵文,在這種完全不同的文字體系中,中國被稱作"支那"。但是在我們的印象中,支那並不是什麼好詞,因為日本人在侵華戰爭期間也如此稱呼中國,支那就變成了一個帶有侮辱性的稱呼。其實不然,支那這個名稱的來由據後人從大量的佛經之中考證,很可能是印度人對"秦"的音譯,因為在梵文中支那讀作"cina",這與秦的發音極為相似。
比較令人信服的證據是著名的佛學大師玄奘的記述,他在書中法師記載了他前往印度求經時與印度戒日王的對話,當時戒日王聽說玄奘是來自東方的佛教信徒,就問起了摩訶至那國(摩訶在印度語中的意思是偉大),當時玄奘法師的回答就是,支那是前朝的國號,如今已經稱作大唐了。這個例子恐怕是最具說服力的,至於很多人將支那說成是思維的意思,那恐怕是翻譯過程中出現的謬誤了。
唐代是中國最為開放的一個時代,這個時期與外國的交流非常頻繁,當時很多中亞國家的商人和教徒不遠萬里前來中國,這一時期的唐王朝給他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唐王朝的富庶和強大讓他們從心底里佩服和敬仰,所以當這些人穿越漫長的道路回到自己的國家之後,把自己的敬仰之情變成了一種對中國的敬仰。所以很多伊斯蘭國家對中國的稱呼就是以"唐"作為代稱。
除了印度之外,俄羅斯對中國的稱呼也和今天完全不同,因為當時契丹的強盛,影響范圍已經抵達了俄羅斯和歐洲,所以契丹就成了俄羅斯人眼中的中國了,在信息傳遞不發達的古代,這樣的情況十分常見。
中國之所以被叫做契丹,和一個叫馬可波羅的老頭子也有關系,馬可波羅明明是來的元朝七日游,回去後卻興奮的說契丹如何富庶、如何好,此時也說明契丹的存在感已經超過了元,從此「契丹」就成了中國的代名詞。
在俄語、希臘語,以及中古英語中,整個中國均被稱為「契丹」。當然,這是因為契丹當時在世界上比宋更有存在感的緣故,在許多強盛的朝代,就不存在這種喧賓奪主的可能性,比如秦、漢、唐,外國人直接稱之為秦、漢、唐。外國人對中國人的稱呼是,「秦人」、「漢人「、「唐人」。
現在在俄語中中國的發音是「Kitay」,英語「China」而是從俄語演變翻譯而來的。當然「China」也有瓷器、瓷都的意思。新航路開辟後,瓷器成為最珍貴的禮物,風靡歐洲大陸,十七世紀的英國人直接用「中國貨」(Chinaware)指稱來自中國的瓷器。
目前有10個國家依然稱中國為契丹,都是拜馬可波羅所賜。也有人一口咬定,歐洲人就以「昌南」作為瓷器(china)和生產瓷器的「中國」(China)的代稱,久而久之,歐洲人就把昌南的本意忘了,只記得瓷器了。不管怎樣,馬可波羅起的作用還是巨大的,險些把中國變成一個小小的遼國,這對於華夏民族而言,並不是一個有尊嚴的稱呼。

❾ 中國在古代都有什麼稱呼

中國的別稱

赤縣·神州:赤縣、神州之稱,最早見於《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其中提到戰國時齊國有個叫騶衍的人,他說:「中國名為赤縣神州。」後來人們就稱中國「赤縣神州」。但更多的是分開來用,或稱赤縣,或稱神州。
華:古同「花」,引用為美麗而有光彩。對華的解釋,一種說法是古代中原地區的人們,自以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齊而華麗的文明地區,所以自稱作華。《左傳疏》:「中國……有服章之美,謂之華。」另一種說法是:「華」含有赤色之意。周朝人喜歡紅顏色,把紅顏色看做吉祥的象徵,所以就自稱作華。(也許,古人崇尚火,火有紅色光華,所以稱華。)還有一種說法,華是我國古稱華夏省簡而來。「華」作為中國的簡稱,歷史悠久。

諸華:由於周朝人自稱為華,所以周王朝分封的中原許多諸侯國,就稱作諸華。晉代杜預為《春秋左傳》作的注釋上說:「諸華,中國也。」

中華:秦以前,華夏族稱自己的祖國為中國,秦以後,逐漸發展為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因而又有「中華民族」的說法。「中」即中國,「華」是華夏族的簡稱。唐代韓亻屋詩:「中華地向邊城盡,外國雲從島上來」,已把「中華」和「外國」對用。中華民族是我國各民族的總稱。

夏:在古代有「大」的含義。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是大禹建立的夏王朝,《史記·夏本紀》:「禹封國號為夏。」後來人們就常用「夏」來稱呼中國。

華夏:商朝時,由於實行了裕民政治,政治與文化都比以前有所進步,所以居住在中原地區的華夏族和南方、北方的一些少數民族,都向商稱臣。華夏族是當時的主要民族,後來人們就把華夏作為中國的代稱。

諸夏:此稱類似「諸華」,開始是指華夏民族各諸侯國,以後用來稱呼中國。

中夏·方夏·函夏:都是有關中國的代稱。中夏,《後漢書》:「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棱。」

此後,中夏即指中國。函夏,《漢書》:「以函夏之大漢兮,彼曾何足與比功。」晉朝張景陽《七命》:王猷四塞,函夏謐寧。」方夏,《尚書》:「誕膺天命,以撫方夏。」註:「以撫綏四方中夏。」中夏即指中國。

禹城·禹跡·禹甸:相傳古代洪水滔天,大禹治水造福於世。據說,禹治水後,依山川形勢劃定九州,所以後世相沿稱中國為禹城、禹跡(禹治水足跡遍全國)、禹甸(「甸」在這里是治理的意思)。

九州:源於大禹治水劃定九州的傳說。九州,相傳夏禹治水後,分中國為九州:冀、兗、青、荊、揚、梁、雍、徐、豫。

《淮南子·地形》又載:中國古代設置九個州:神州、次州、戎州、兗州、冀州、台州、濟州、薄州、陽州。嗣後,九州便泛指中國。以九州之意派生演化而來的還有九域、九囿、九土、九區、九野。宋代繪制《九域圖》即中國地圖。唐詩有「月兒彎彎照九州」之句。

九牧:《荀子》:「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又據《漢書·鄭祀志》載:「禹牧九州之金,鑄九鼎,像九州。」

九區:晉朝衛士衡《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賦》:「九區克咸,燕歌以詠。」

九域:《漢書》:「《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據宋朝《九域圖》、《九域志》,皆記全國各地的地理圖志。

八州:《漢書·許皇後傳》:「殊俗慕義,八州懷德。」

九囿:即九州:《通鑒外記》:「人皇氏作山川土地之勢財度為九州,謂之九囿。」

九土:即指九州。《國語》:「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後土能平九土。』」

九野:謂九州也。《後漢書》「疆理九野」即指中國。

海內:《辭源》「四海」條註:古人以為中國周圍皆是海,所以把中國叫做海內,把外國叫做海外。《戰國策·秦策一》:「今欲並天下,凌萬乘,詘辭國,制海內。」《史記·高祖本紀》:「威加海內兮歸故鄉。」□戴公葆

❿ 中國古代有哪些稱呼中國的名稱

中國在古代有華夏,中華,九州,赤縣,海內等稱呼。簡介如下:
1、華夏。也稱「夏」或者是「諸夏」。是古代居住於中原地區的原住民的自稱,以區別四夷。
2、中華。古代華夏族多建都於黃河南北,以其在四方之中,因稱之為中華,是漢族最初興起的地方,後各朝疆土漸廣。
3、九州。又名神州,十二州,是中國漢族先民在先秦時期典籍《尚書·禹貢》中所記載的地域區劃。
4、赤縣。指華夏,中國,中土。《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國名曰赤縣神州」。
5、海內。是指國境之內,也就是指全國。古代傳說我國疆土四面環海,故稱國境之內為海內。
參考資料:網路-中國
望採納!

閱讀全文

與古代中國怎麼稱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賓館發票怎麼開 瀏覽:137
英國富人多少人 瀏覽:342
印度神話與泰國有什麼關系 瀏覽:811
印度蝗蟲什麼時候回來 瀏覽:989
美國溫度84度中國多少度 瀏覽:973
十三行在中國哪個地方 瀏覽:932
印尼的特色植物是什麼意思 瀏覽:480
印度人怎麼評論他們的芒果乾 瀏覽:614
和印度人做生意什麼感覺 瀏覽:996
去伊朗開店辦理什麼簽證 瀏覽:739
華人在伊朗工作怎麼樣 瀏覽:936
義大利語英語哪個好 瀏覽:609
印尼選票有多少 瀏覽:929
中國到盧安達空運多少一噸 瀏覽:272
中國新歌聲前身是什麼 瀏覽:359
跟義大利人吃飯有哪些禮儀 瀏覽:534
義大利黃油怎麼做 瀏覽:840
伊朗眼鏡怎麼樣 瀏覽:557
中國政界名人有哪些人 瀏覽:315
義大利人眼睛什麼顏色最好看 瀏覽: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