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世界四大農作物中原產中國的是哪些
世界四大農作物中原產中國的是水稻。
水稻原產於中國和印度。七千年前中國長江流域的先民們就曾種植水稻。玉米原產於中美洲和南美洲。馬鈴薯原產於南美洲安第斯山。小麥原產地在西亞的新月沃地。
中國科學家群體對水稻科研做出了全球罕見的貢獻:袁隆平院士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朱英國院士對雜交水稻的研究作出了突出貢獻,農民胡代書發明越年再生稻等等。
(1)中國生茶的品種有哪些擴展閱讀:
類型
水稻的生育類型是指水稻分櫱終止期(拔節期)與稻穗開始分化時期之間不同起訖關系水稻開始穗分化與拔節的關系分為三種
重疊型:穗分化先於拔節,即分櫱尚未終止穗開始分化,分櫱期與長穗有部分重疊。作為三熟制栽培的雙季稻或早熟的中稻屬次類型。
銜接型:穗分化與拔節基本同時進行,也就是分櫱終止期便開始穗分化,即分櫱期與長穗期相銜接。地上部有5個伸長節的中熟品種,生產止促控結合。多是遲熟的中稻和早熟晚稻。
分離型:拔節先於穗分化,分櫱終止後10~15天開始穗分化,即分櫱期和長穗期相分離。地上部有6個或6個以上的伸長節屬於該類型。由於它營養生偏長,所以在栽培上當控制前期生長,確保安全成熟。大多遲熟的晚稻屬次類型。
② 目前中國生薑生產上常用的高產、優質的生薑品種有哪些各自有何特點
中國生產上常用的生薑品種有30~40個,大多為地方品種,且多數品種的分布都有一定的區域性,逐漸適應了當地的氣候特點。現擇其主要品種介紹於下:
(1)萊蕪片姜 萊蕪市地方品種,為山東省名產蔬菜之一。近年來,華北各省、市均相繼引種試種。該品種長勢較強,株高70~80厘米,高者可達100厘米以上,葉披針形,功能葉長18~22厘米、寬2~2.5厘米,葉色翠綠,分枝性強,一般每株具有10~15枚分枝,多者可達20枚以上,屬密苗類型。根莖黃皮黃肉,姜球數多且排列緊密,節間較短。姜球上部鱗片呈淡紅色,根莖肉質細嫩,辛香味濃,品質優良,耐貯耐運,豐產性好。單株根莖重300~400克,重者可達1000克左右。
該品種對栽培條件較敏感,如氣候適宜、肥水充足、管理精細,則發生分枝多,根莖各次姜球也多,常成雙層或多層排列,姜塊肥大,稱為「馬蹄姜」。如在土壤瘠薄、管理粗放的條件下,植株分枝少,地下部姜球亦少,多呈單層排列,姜塊較瘦小,稱為「扇面姜」。當地5月上旬播種,10月中、下旬收獲,生長期約為150天。一般每667米2產2000千克左右,高產田可達3500千克以上。
(2)萊蕪大姜 萊蕪市地方品種,為山東省著名特產。萊蕪市及附近各縣、市普遍種植,該品種植株高大,生長勢強,一般株高75~90厘米,葉片大而肥厚,葉長20~25厘米、寬2.2~3厘米,葉色深綠,莖稈粗壯,分枝較少,一般每株具8~12枚分枝,多者可達15枚以上,屬疏苗類型。根莖姜球數較少,但姜球肥大,節少而稀,多為單層排列,生長旺盛時亦成雙層或多層排列,根莖外形美觀,辛香味濃,商品質量好,豐產性好。一般單株根莖重400~450克,在保護栽培條件下,單株重可達1000克以上,通常每667米2產2000~2500千克,高產田可達3500~4000千克,設施栽培可達5000千克以上,近年來,由於該品種出口銷路好,頗受群眾歡迎,種植面積有所擴大。
(3)陝西城固黃姜 陝西省城固縣地方品種,主要產區在呂村、五郎廟及寶山3個鄉,栽培歷史悠久,現主要分布在城固縣湑水兩岸,豐山與寶山之間,產品主銷西安、寶雞等大、中城市。該品種株高70~80厘米,每株分枝約12~15枚,最多可達30枚以上。葉寬披針形,深綠色,長約25厘米、寬3.0厘米。根莖肥大,外皮光滑,鮮姜黃皮黃肉,姜球頂部鱗片呈粉紅色。老薑表皮黃褐色。姜絲細,薑汁稠,水分少,味辛辣,品質好,一般單株根莖重300~400克,最大可達900克,一般每667米2產2000千克,高產田可達2500~3000千克。
(4)江西撫州生薑 為江西省臨川及東鄉縣農家品種,現撫州地區各縣均有栽培。該品種植株直立,株高約70厘米,莖圓形,葉片青綠色,長20厘米左右、寬2.5厘米,根莖表皮光滑,淡黃色,肉黃白色,嫩芽淺紫紅色,纖維較多,辛辣味強,早熟,生長期150天左右,該品種性喜陰濕溫暖,不耐寒冷與酷熱。當地4月下旬播種,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採收,一般單株重400克左右,每667米2產量1800~2000千克。
(5)廣州密輪細肉姜 廣州市郊農家品種,主要分布在廣州北郊、從化一帶。株高60~80厘米,葉披針形,青綠色,葉長15~20厘米、寬2~2.5厘米,分枝力強,分枝較多,姜球較小,成雙層排列。根莖皮、肉皆為淡黃色,肉質緻密,纖維較多,辛辣味稍濃,抗旱和抗病力較強,一般單株重700~1500克,間作每667米2產800~1000千克。該品種生長期150~180天,喜陰涼,適於間作,忌土壤過濕。通常2~3月播種,7~8月收獲嫩姜,10月以後收老薑。
(6)黃爪姜 浙江省餘杭縣臨平農家品種,在當地栽培歷史悠久。該品種植株較紅爪姜稍矮,莖稈稍細,一般株高60~65厘米,開展度40~50厘米,每株分枝13~17枚,葉深綠色,長22~24厘米、寬2.8~3厘米。根莖中等大小,姜球較小,節間較短,排列緊密。姜皮淡黃色,芽不帶紅色,故名黃爪姜。根莖肉質緻密,辛辣味較濃,植株抗病性較強,惟產量稍低,一般單株根莖重250~400克。當地通常於4月下旬種植,6月下旬收挖種姜,8月初收獲嫩姜,11月上旬收獲老薑,每667米2產量1000~1200千克左右。
(7)江西興國生薑 江西省栽培生薑歷史悠久,地方品種頗多,以興國、撫州、於都、上高和九江縣為著名生薑產區。興國九山生薑是江西名特產蔬菜之一,為興國縣留龍鄉九山村古老農家品種,現全縣均有種植。該品種株高70~90厘米,分枝較多,莖粗1.2厘米,莖稈基部稍帶紫色並具特殊香味,葉披針形,綠色,葉長25厘米,寬3厘米,花似襄荷,有不整齊花被,雄蕊6枚,雌蕊1枚,但極少開花。根莖肥大,姜球呈雙行排列,皮淺黃色,肉黃白色,嫩芽淡紫紅色,纖維少,質地脆嫩,辛辣味中等,品質優良,耐貯耐運,通常4月上、中旬種植,6月初收取種姜,10~12月採收鮮姜,在當地立冬前收獲的姜稱「子姜」,立冬後收獲的姜稱「冬姜」,入窖貯藏後稱「窖姜」,窖藏二年以上則稱「陳年老薑」。子姜和冬姜主要作蔬菜及調味品用,窖姜和陳年老薑除食用外,主要作葯用。以九山姜為原料加工製作的醬菜、五味姜、甘姜、白糖薑片、脫水薑片、香辣粉等食品,深受群眾歡迎。
(8)張良姜 為河南省魯山縣張良鎮地方品種,植株生長勢強,根莖芳香味濃而持久,纖維細,含水量少,耐貯耐運,產量較高,一般每667米2產量2500千克左右,相傳漢代曾列為貢品。
(9)湖南黃心姜 主要分布在湖南省新邵縣。該品種株形緊湊,分枝力較強,適應性一般,根莖皮、肉皆為淡黃色或黃白色,肉質細密,含水量較少,辛辣味強,一般單株根莖重1000克左右,適於制乾薑或作葯用。
(10)湖南雞爪姜 主要分布在湖南省郴州和耒陽縣等地。該品種植株較矮,分枝多,根系較發達。因根莖形似雞爪,故名雞爪姜,單個姜球似竹根,節間短而密,含水量少,肉質緻密,辛辣味輕,耐貯藏,抗病性強,單株根莖較小,不甚肥大,產量不高,主要供葯用。
(11)疏輪大肉姜 廣東地方品種,在當地普遍栽培,多進行間作套種,植株長勢較強,株高80~85厘米,分枝力強,根莖淡黃色,肉黃白色,質地細嫩,辛味不烈,外形美觀,品質優良,適於作調味品及糖漬之用,加工的糖姜是廣東的出口特產。該品種植株較高大,一般株高70~80厘米,葉深綠色,分枝較少,莖稈粗1.2~1.5厘米,根莖肥大,皮淡黃色而較細,肉黃白色,嫩芽為粉紅色,姜球成單層排列,纖維較少,質地細嫩,品質優良,產量較高,但抗病性稍差。一般單株根莖重1000~2000克。當地一般2~3月種植,7~8月採收嫩姜,10月至次年2月均收獲老薑。其根莖可在田間越冬。
(12)爪姜(別名大桿黃) 為浙江省嘉興市新豐及餘杭縣臨平和小林一帶農家品種,當地普遍栽培。該品種生長勢強,株高65~80厘米,開展度45~55厘米,葉披針形,互生,濃綠色,長22~25厘米,寬約3厘米,植株分枝力強,一般每株分枝22~26枚,莖粗1厘米左右,根莖肥大,姜球數多,一般根莖左右寬23~28厘米,上下高10~13厘米,節間稍長,皮黃色,肉質蠟黃,芽帶紅色,故名紅爪。根莖纖維少,辛辣味稍濃,品質優良。嫩姜可腌漬或糖漬,老薑可作調味香料。單株根莖重400~500克,重者可達1000克以上。一般每667米2產量1200~1500千克,高產者可達2000千克。
該品種喜溫暖濕潤,不耐寒冷乾旱,抗病性稍弱,當地通常於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11月上、中旬收獲,每667米2種植4000~5000株。為提早上市或進行加工,可於8月上旬收獲嫩姜。
(13)安徽銅陵白姜 安徽省地方品種頗多。如宣城姜、休寧雁里姜、潛山猴姜、舒城黃姜、嘉山雞爪姜、臨泉虎頭姜等。但以銅陵白姜最為有名,是安徽省著名特產。傳說清代乾隆下江南時,食銅陵糖冰姜後贊不絕口,稱「塊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質脆嫩,香味濃郁」,食後有「隔夜之香」的感覺。該品種生長勢強,株高一般70~90厘米,高者達100厘米以上。葉窄披針形,深綠色,姜塊肥大,鮮姜呈乳白色至淡黃色,嫩芽粉紅色,外形美觀,纖維少,肉質細嫩,辛香味濃,辣味適中,品質優,適於腌漬和糖漬。當地通常於4月下旬至5月上旬種植,高畦栽培,搭高棚遮蔭,10月下旬收獲。一般單株根莖重300~500克,每667米2產鮮姜1500~2500千克,銅陵人喜食生薑,並視生薑為良葯,常稱「一片生薑,勝過丹方」、「一杯姜湯,老少健康」。
安徽舒城生薑是舒城的農家品種,栽培歷史悠久。據舒城縣志記載,唐朝即有栽培,該品種長勢強,株高約80厘米,莖粗,分枝10~12個,莖枝叢生角度小。葉披針形,長約20厘米,寬約2.5厘米,深綠色。根莖肥大,表面光滑,長約5.5厘米,寬約3.2厘米,皮肉均黃色,嫩芽粉紅色,單株根莖400~500克,每667米2產量1500~2000千克。產品肉質鬆脆,辣香味濃,纖維少,品質佳,廣泛用於調味品,適宜加工。生長期長,有較強的適應性,表現較耐熱耐旱,但不耐澇。當地立夏前後播種,10月下旬收獲。
(14)江西黃老門姜 江西省九江縣黃老門鄉農家品種,在當地栽培歷史悠久。該品種植株直立,株高80厘米左右,分枝較多,莖粗1厘米左右,葉披針形,深綠色,長25厘米,寬2~3厘米。根莖姜球排列較緊密,但不甚規則,皮薄,淡黃色,肉黃白色,嫩芽淡紫紅色,質地較細,纖維少,辛香味濃,辣味稍強,品質好,耐貯藏。4月下旬至5月上旬種植,10月中、下旬收獲,一般每667米2產量1500~2000千克。
(15)遵義大白姜 貴州省遵義及湄潭一帶農家品種,根莖肥大,表皮光滑,姜皮、姜肉皆為黃白色,富含水分,纖維少,質地脆嫩,辛味淡,品質優良,嫩姜宜炒食或加工糖漬,一般單株根莖重350~400克,大者可達500克以上,一般每667米2產量1500~2000千克。
(16)來鳳生薑 湖北省來鳳縣農家品種,又稱鳳頭姜。在當地栽培歷史悠久,主要分布在鄂西的來鳳、恩施等縣市。該品種植株較矮、葉披針形,綠色,根莖黃白色,嫩芽處鱗片為紫紅色,姜塊表面光滑,肉質脆細,纖維少,辛辣味較濃,香味清純,含水量較高,品質良好,適於蜜餞加工,但不耐貯藏。中晚熟,通常4月下旬至5月上旬種植,10月下旬至11月初收獲,一般每667米2產量1500~2000千克。
(17)棗陽生薑 湖北省棗陽縣農家品種,根莖鮮黃色,姜球呈不規則排列,辛辣味較濃,品質良好,可作辛香調料,亦可作腌漬原料。該品種畏強烈光,生長期間需搭蔭障,當地於4月上旬催芽,5月上旬播種,10月下旬收獲。單株根莖重300~400克,大者可達500克左右,一般每667米2產量2500~3000千克。
(18)玉林圓肉姜 廣西壯族自治區地方品種,全區各地均有栽植,以玉林地區各縣栽培較多。該品種植株較矮,一般株高50~60厘米,分枝較多,莖粗1厘米,葉青綠色,長20~25厘米、寬3.0~3.5厘米,根莖皮淡黃色,肉黃白色,芽紫紅色,肉質細嫩,辛香味濃,辣味較淡,品質佳,較早熟,不耐濕,較抗旱,抗病能力較強,耐貯耐運。當地於2月中、下旬播種,8月中旬以後開始收獲嫩姜,9~10月是收獲適宜期。生長期180~230天,產量較高,一般單株重500~800克,最重的可達2千克以上。
(19)福建紅芽姜 該品種主要分布於福建省。植株生長勢強,分枝較多,根莖皮淡黃色,肉質蠟黃色、芽淡紅色,葉鞘基部鱗片亦為淡紅色,根莖纖維少,質地嫩,風味良好,一般單株根莖重500克左右。
(20)四川竹根姜 四川省地方品種,主要分布在川東一帶。川西南亦有種植。植株高70~80厘米,葉披針形,綠色,根莖為不規則掌狀,表皮淺黃色,嫩芽及姜球頂部鱗片呈紫紅色,肉質脆嫩,纖維少,品質優,適宜作軟化栽培。不耐旱、不耐澇,抗病性較強,產量較高,一般單株根莖重250~500克,每667米2產量2500千克左右。
(21)綿陽生薑 四川省綿陽市郊區農家品種,植株較高大,株高一般75~100厘米,分枝性強,葉披針形,長約27厘米左右,寬約3.0~3.5厘米,綠色,根莖為不規則掌狀,淡黃色,纖維少,質地脆嫩,品質優良。單株根莖重500克左右。當地4月上旬種植,生長期約130~190天,8月下旬至11月收獲。一般每667米2產量2000~2500千克。
(22)台灣姜 在台灣省的宜蘭、南投、雲林、嘉義、台南、高雄、台東、花蓮等縣都栽培生薑,其中宜蘭、南投生產嫩姜較多,台東、嘉義、雲林和花蓮則以栽培老薑為主。主要栽培品種有生番姜(南洋姜)、竹姜、粉姜、水姜、黃姜等。
上述介紹的品種可根據當地的氣候特點進行選用,但在當地更換品種之前,應對要引進的品種先進行試驗,如果符合當地的氣候特點和消費習慣,則可以引進,否則不然。
除上述優良品種外,還有四川的瀘州白姜、成都二黃姜、浙江永康縣的五指岩姜、遼寧省的丹東白姜等也都具有生長勢強、高產優質等特點,也是我國生薑的優良品種。
③ 中國穀子有哪些品種類型
中國穀子分布廣泛,樣本眾多,形態特徵和生物學特性差異明顯,很多分類性狀存在連續變異。陳家駒依據重要分類性狀劃分了中國穀子類型。它包括67個組群,其中有17個組群的樣本眾多,性狀特殊,組內性狀共同點多,利用價值較大,也能基本反映中國穀子的形態特點。
組群1.龍爪谷龍爪谷又稱佛手、雞爪、貓爪、龍角等,生產品種的穗部分枝發育完全,第一分枝延長形成若干長的支穗,使整個穗形成為短粗而疏鬆的足爪形狀,植株各部均為綠色,不帶花青素,刺毛很短,主要是黃粒黃糯米,偶有粳米類型。代表品種為西郊龍爪谷,原產北京近郊區,籽粒黃色,米黃色糯性,幼苗綠色,葉鞘、護穎和刺毛都不帶花青素,在北京生育期105d,中熟偏晚,稈長129.1cm,穗長16.8cm。
組群2.貓足谷貓足谷又稱鴨嘴、狗蹄、龍爪、石榴嘴等,穗的主軸甚長,大部分具有細密穗碼,只在穗頂部發生幾個分枝,形成蹄爪的外形,多數品種是綠苗綠穗,中短刺毛,不帶花青素,生育期偏晚,黃粒黃糯米,偶有紅粒、黑粒、黃褐粒品種和白米、青米及粳性的特殊類型。代表品種為毛爪谷,原產北京市懷柔區,具有中短刺毛,籽粒黃色,米黃色糯性,幼苗綠色,葉鞘、護穎和刺毛都不帶花青素,在北京生育期100d,成熟期較一般貓足谷為早,稈長140.2cm,穗長27cm。
組群3.黑谷黑谷在成熟時籽粒由黃紅轉褐黑或紫黑,外觀陰暗,鳥不喜食,又稱豬屎谷,黑粒主要為糯性,也有不少粳性品種,多數品種穗紡錘形,黃米,植株各部均不帶花青素,某些粳性的品種稍帶花青素,成熟期中等,偶有圓筒形、長鞭形穗和紫鞘紫穗品種。代表品種為黑粘谷,原產北京市順義區,紡錘型穗,刺毛甚短,籽粒黑色,米黃色,糯性,幼苗綠色,葉鞘、護穎和刺毛都不帶花青素,在北京生育期100d,稈長133.1cm,穗長20cm。
組群4.紅粘谷紅粘谷都是紡錘形緊密穗,生育期較短,多數品種植株各部位都具有花青素,即紫苗紅粘谷,少數品種不具有花青素,即青苗紅粘谷,紅粘谷成熟後籽粒紅色艷麗,小鳥喜食,其中長穗短刺毛的品種可發展成鳥飼專用品種。我國傳統醫學中用穀子入葯,也偏愛紅谷。代表品種為紅粘谷,原產河北省遷安縣,穗紡錘形,短刺毛,籽粒紅色,米黃色,糯性,幼苗綠色,葉鞘、護穎和刺毛都帶有紫色花青素,在北京生育期95d,較早熟但產量較低,稈長123.5cm,穗長20cm,易感紅葉病和黑穗病。
組群5.紅谷紅谷為籽粒紅色、杏黃色的粳性品種群,植株各部或有或不具有花青素,均比較早熟,多數品種為紡錘形穗,黃米,少數品種圓筒形穗甚至短粗穗,也有白米品種。代表品種為小紅谷,原產北京市良鄉,穗紡錘形,刺毛短,籽粒紅色,米黃色,粳性,幼苗綠色,葉鞘、護穎和刺毛都有紫色花青素,在北京生育期98d,稈長129cm,穗長21cm。
組群6.青谷又稱灰谷、綠谷、黑米,都是指青灰色或黃灰色小米。青谷的稃皮呈灰白色或黃灰色。青谷品種除米色外的其他性狀並不一致,穗形粗細發育程度也有差別。多數品種紡錘形穗粳性,也有其他穗形和糯性品種。代表品種之一為大青谷,原產河北省淶水縣,穗紡錘形,刺毛短,籽粒蒼白色,米青色,粳性,幼苗綠色,葉鞘紅色,護穎和刺毛都不含花青素,生育期114d,稈長163.8cm,穗長27.1cm。另一代表品種為馬青苗,原產河北涉縣,穗短粗頂部穗碼略長,非典型的圓筒或棍棒形,刺毛短,籽粒黃灰色,米黃灰色,粳性,在北京生育期119d,較晚熟,稈長139.2cm,穗長22.6cm。
組群7.白米穀白米品種具有各種穗形和粒色、米質,但米粒均為白色,多數品種為白粒白米粳性,黃粒白米品種也不少。代表品種之一為小白米,原產河北省遷西縣,穗紡錘形,刺毛中短,籽粒白色,米黃白色,粳性,幼苗綠色,葉鞘、護穎和刺毛都不帶有花青素,生育期99d,稈長131.7cm,穗長19.7cm。另一代表品種為糯米香,原產河北省盧龍縣,穗圓筒形,刺毛中長,籽粒白色,米白色,糯性,幼苗綠色,葉鞘、護穎和刺毛都不帶花青素,在北京生育期111d,稈長152cm,穗長20.4cm。
組群8.黃毛粘谷本組群的品種都是黃粒黃米糯性,穗形均趨向於短粗圓鈍,具有長而密的刺毛,個別略短,植株各部均不帶花青素,植株高大,相當晚熟,是一個明顯的自然組群,在中國穀子演化中,代表了刺毛多小花少的較原始類型。代表品種有大毛谷,原產北京近郊,穗紡錘形,刺毛長,籽粒黃色,米黃色,糯性,幼苗葉片綠色,葉鞘、護穎和刺毛都不帶花青素,在北京生育期112d,較晚熟,稈長149.3cm,穗長22.2cm。
組群9.白粘谷組以白粒黃糯米品種為主,多紡錘形穗,少數為圓筒或圓錐形穗,個別品種略有中短刺毛,綠苗綠穗。代表品種為滋陽白粘谷,原產山東省滋陽縣,穗紡錘形,刺毛短,籽粒白色,米黃色,糯性,幼苗綠色,葉鞘、護穎和刺毛都不帶花青素,在北京生育期100d,稈長125.5cm,穗長31.5cm。
組群10.黃毛谷包括黃粒黃米品種中的長刺毛和中長刺毛類型,一般生育期較長,多數植株全綠,少數品種在植株的某些部位(如芽鞘)帶有花青素,多數品種穗紡錘形,個別品種穗粗散長大。代表品種為黃毛谷,原產北京市近郊,穗紡錘形,具中等刺毛,籽粒黃色,米黃色,粳性,幼苗綠色,葉鞘、護穎和刺毛都不帶花青素,在北京生育期103d,稈長132.7cm,穗長25.9cm。
組群11.黃谷
黃谷組群包含黃粒黃粳米短毛的穀子類群,樣本眾多,幼苗和植株的色澤多種多樣,穗型、米質、米色、刺毛等性狀也變化豐富,比其他組群更具有多樣性。代表品種之一為水裡混,原產河北省灤縣,穗紡錘形,刺毛甚短,穀粒黃色,米黃色,粳性,幼苗的葉、葉鞘、護穎和刺毛均為綠色,生育期104d,為中晚熟的穩產春播品種,稈長141.5cm,穗長23.4cm,水裡混品質優良,食味香美,含粗蛋白質14.20%,粗脂肪3.86%,賴氨酸0.29%。另一個代表品種為黃快谷,原產北京市通州區,穗紡錘形,刺毛短,黃谷黃米,粳性,幼苗綠色,葉鞘、護穎和刺毛都不帶花青素,在北京生育期103d,青稈成熟,灌漿好,成熟較早,不易倒伏。
組群12.有毛白谷
有毛白谷是白粒黃粳米的有毛品種的總稱,幼苗葉鞘有綠色、紅色、紫色等差別,刺毛有長短之別,刺毛色有綠色、紫色之分並有變色現象。代表品種為三三二,由濟南黃谷分化選育而來,穗紡錘形,具中等長刺毛,籽粒白色,米黃色,粳性,幼苗黃綠色,葉鞘、護穎和刺毛都不帶花青素,抗穀子白發病,北京生育期99d,稈長133.3cm,穗長31cm,千粒重2.9g。
組群13.齊頭白毛谷
齊頭白毛谷的穗呈圓筒形,刺毛中長,幼苗黃綠色,葉鞘多紅色,少數品種葉鞘不含花青素為綠色。代表品種為華農4號,由石家莊的毛毛黃選育而來,春夏谷兼用,穗圓筒形,中等長刺毛,穀粒白色,米黃色,粳性,幼苗葉黃綠色,葉鞘紅色,穎毛均不帶花青素,易感紅葉病和谷瘟病,在北京春播生育期104d,稈長141cm,穗長18.5cm。
組群14.白谷
白谷為白粒品種的總稱,多數品種黃粳米,穗大而緊,紡錘形,刺毛短,植株高大,生育期較長,幼苗葉片有綠色、黃綠色、黃色之別,芽鞘有綠色、紅色、紫色之分。早熟代表品種有北郊12,原產北京郊區,穗為細長紡錘形,刺毛極短,碼密穗緊實,籽粒白色,米黃色,粳性,幼苗葉片綠色,葉鞘紅色,植株各部均不帶花青素,在北京夏播生育期85d(春播99d),稈長118.5cm,穗長17.5cm。晚熟代表品種有華農2號,由北京大白谷株選而來,穗紡錘形,穗尖略圓,刺毛極短,白谷黃米,粳性,幼苗綠色,葉鞘紅色,穗部綠色,易感白發病,在北京生育期108d,稈長150.8cm,穗長30.2cm。
組群15.齊頭谷齊頭谷包括穗圓筒形、齊頭形和棍棒形的白谷黃粳米短毛的穀子類型,幼苗葉鞘可帶有深淺不同的色素,部分品種穗型短粗直立,有的品種穗部紫色素深濃。紅苗綠穗的代表品種為齊穗菠菜根,原產河北省玉田縣,穗圓筒形,齊頭,刺毛短,籽粒白色,米黃色,粳性,幼苗綠色,葉鞘紅色,護穎及刺毛均不帶花青素,在北京生育期108d,稈長155.6cm,穗長19.7cm。紫苗紫穗的代表品種為黑夾腿,原產山東省臨朐縣,穗圓筒形,齊頭,刺毛短,籽粒白色,米黃色,粳性,幼苗葉綠色,葉鞘紫色,護穎及刺毛均有花青素,成熟前色素極為顯著,在北京生育期111d,稈長144.7cm,穗長17.4cm。
組群16.雞嘴谷本組品種的穗基部枝梗發育良好,而頂部小分枝未發育,形成基部粗的圓錐形穗,又稱母雞嘴、簪子頭、打鑼錘等,多數品種植株各部均含花青素,個別不含花青素的品種稱為白母雞嘴。代表品種有鵪鶉谷,原產北京市近郊,穗圓錐形,刺毛短,籽粒白色,米黃色粳性,幼苗葉片綠色,植株各部花青素色澤深濃,葉鞘、護穎、刺毛均呈紫色,在北京生育期99d,稈長140cm,穗長19cm。
組群17.長鞭穗谷穗分枝的增加主要是主軸延長,或穗碼在主軸上著生距離加長而形成細而長的穗形,長鞭穗形的產生除品種固有的特性外,與穗分化發育時期的長短有關,本組群包含不同粒色、米色,刺毛長短也有差別,白粒品種較多。代表品種有白把子,原產陝西省富平縣,春播條件下穗長鞭形,籽粒白色,米黃色,粳性,幼苗葉片綠色,成株各部均不帶花青素,在北京生育期97d,稈長169cm,穗長26.4cm。
④ 中國養殖的牲畜品種,有哪些是從外國引進的
有蛋雞,肉牛,豬,肉兔,山羊等。蛋雞常見引進品種有羅曼褐,屬中型體重高產蛋雞,四系配套,有羽色伴性基因。羅斯褐,屬高產蛋雞,適應性強,抗逆性表現較好。伊莎褐,屬四系配套中型體重的高產棕殼蛋雞。具有較好的抗熱性能,是當前世界主要高產蛋用雞種之一。我國是肉牛生產大國,肉牛存欄量世界第三,然而我國卻不是肉牛強國,肉牛的出肉量非常低,造成這個差距的原因很多,其中牛種是至關重要的原因之一。近年來,我國各地陸續從國外引進很多優良肉牛品種,對加速肉牛生產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⑤ 我國生產上栽培的梨有哪些種類各有哪些特點
我國生產上栽培的梨主要有5種,他們分別是:砂梨(Pyrus pyrifolia Nakai)、白梨(P.Pretschneideri Rehd)、秋子梨(P.ussuriensis Maxim)、新疆梨(P.sinkiangensis Yu)和西洋梨(P.communis Linn)。
(1)秋子梨
主要分布在我國東北地區,華北和西北各省也有少量分布。主要特徵是:分枝較密,老枝多為黃灰色或黃褐色。葉片邊緣有帶刺芒的尖銳鋸齒。花柱基部具有疏柔毛。果實多球形或扁圓形,果梗較短,萼片宿存而多外卷,心室5個。
秋子梨抗寒力強,可耐-45℃的低溫,且耐旱、耐瘠薄。果實個小,一般品質較差,但亦有一些優良品種,如京白梨、南果梨、小香水等,多數品種需經後熟方可食用。
(2)白梨
主要分布在華北、西北地區。遼寧和淮河流域也有少量栽培,是我國栽培梨中,分布較廣、數量最多、品質最好的種類。主要特徵是:二年生枝多為褐色或茶褐色。幼葉紫紅或淡紅綠色。葉緣有尖銳鋸齒,齒芒內攏。果實多倒卵形或圓形,黃色或綠色,果梗長,萼片脫落或殘存,心室4~5個。
白梨性喜乾燥冷涼氣候。抗寒力較砂梨和西洋梨強,但不如秋子梨和新疆梨。果實質脆汁多,石細胞少,不需後熟即可食用。著名品種有鴨梨、茌梨、酥梨等。
(3)砂梨
目前我國生產上栽培的砂梨有中國砂梨和日韓砂梨兩類。
①中國砂梨類。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以南及淮河流域一帶,華北、東北也有少量栽培。主要特徵是:分枝較稀疏,枝條粗壯直立,多褐色或暗綠褐色。葉片先端長尖,基部圓形或近圓形,葉緣刺芒微向內攏,花柱光滑無毛,果實多圓形或卵圓形,果皮多褐色,少數黃褐色。萼片一般脫落,少數宿存。心室4~5個。肉質硬脆多汁,石細胞較多,果實不需後熟即可食用。
該類群性喜溫暖濕潤氣候,抗寒力較其他主要栽培種類差。主要品種有:蒼溪雪梨、寶珠梨、黃花、紫酥梨等。
②日韓砂梨類。主要分布在日本的鳥取、福島、千葉、長野;韓國的羅洲等中部地區。近十幾年在我國黃河故道和長江中下游地區引種發展較多。日韓砂梨多數發枝力弱、枝類少、樹冠稀疏,但萌芽力強,芽較早熟,容易成花,短果枝結果多,並能連續結果,且幼樹結果早,產量高,適合密植栽培。
該類群多數品種葉片厚而大,顏色深,對營養積累和花芽形成有較好的作用。果肉脆嫩,質細味甜,汁多,品質較好,目前在香港市場上享有很高的聲譽。但多數品種貯藏性能較差。
日韓梨的主要代表品種有新水、幸水、豐水、二十世紀、新世紀、新高、晚三吉、黃金梨、圓黃梨、華山梨等。
(4)新疆梨
分布於我國新疆和甘肅河西走廊一帶。主要特徵是植株高大,小枝紫褐色,具白色皮孔。芽卵圓形、急尖。葉片卵圓形、橢圓形至闊卵形,先端短漸尖,基部圓形,少數廣楔形,邊緣上半部具細銳鋸齒,下半部近於全緣或淺鋸齒。果實卵圓形或倒卵圓形,萼片直立宿存,5心室,果心大,石細胞多。本種果形近似西洋梨,惟果梗特長而葉片具細銳鋸齒為其特點。如新疆的阿木特、甘肅的花長把等。
(5)西洋梨
此種的自然分布區甚廣,整個歐洲都有分布。在我國栽培面積較小,山東煙台和遼寧的旅大地區有集中栽培。其主要特徵是:枝條直立性強,樹冠廣圓錐形,亦有少數品種枝軟易下垂開張。枝條灰黃色或紫褐色,嫩枝光滑無毛。葉片較小,葉緣為圓鈍鋸齒或鋸齒不明顯。果實多為瓢形,少數圓形,黃色或綠黃色;果梗短粗,萼片宿存而多內卷。果實多需經後熟方可食用,後熟後肉質細軟,石細胞少,易溶於口,常具芳香。多不耐貯藏和不便運輸,後熟後如不食用速即腐爛。該種類抗寒力弱,易感腐爛病等。主要代表品種有巴梨、三季梨、伏茄梨、孔德梨、紅巴梨、紅考密斯、紅安久等。
⑥ 中國的紅茶種類有哪些
按照製作方法,紅茶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①工夫紅茶:工夫紅茶是我國傳統的獨特茶品。因採制地區不同,茶樹品種有異,製作技術不同,又有祁紅、滇紅、寧紅、川紅、閩紅、胡紅、越紅之分。
②小種紅茶:產於我國福建武夷山。由於小種紅茶的茶葉加工過程中採用松柴火加溫,進行萎凋和乾燥,所以,製成的茶葉具有濃烈的松煙香。因產地和品質的不同,小種紅茶又有正山小種和外山小種之分。名品為正山小種、金駿眉、銀駿眉等。
③紅碎茶:紅碎茶又叫CTC紅茶,是國際茶葉市場的大宗茶品。紅碎茶絕非普通紅茶的碎末,而在紅茶加工過程中,將條形茶切成段細的碎茶而成,故命名為紅碎茶。紅碎茶要求茶湯味濃、強、鮮、香高,富有刺激性。因葉形和茶樹品種的不同,品質亦有較大的差異。紅碎茶的品質特點是:顆粒緊結重實,色澤烏黑油潤。沖泡後,香氣、滋味濃度好,湯色紅濃,葉底紅勻。
④袋泡茶:選用上等紅碎茶配成後,裝入過濾紙袋,飲用時連袋泡入杯中,不見葉渣,而色、香、味不減。每袋供一次飲用,飲後一並棄去,清潔衛生,飲用方便。名品如立頓紅茶等。
小種紅茶—金駿眉
⑦ 中國是茶葉大國,中國茶葉的種類有哪些呢
中國是一個茶葉大國,茶葉的品種非常多,單單是知名的茶葉就已經有上千種這么豐富,更不要說那些不知名的茶葉了。幾乎每家每戶家中都會有茶葉,平時更是會用茶葉來招待客人或者送禮。這一次我們就來詳細說一下中國茶葉的種類,到底有哪些?雖然中國的茶葉種類非常多,但其實都可以歸類到六大茶系當中,還叫六大茶系分別為綠茶,紅茶,黃茶,白茶,青茶,黑茶。
青茶
青茶是半發酵的茶葉,同時也有另外一種名稱叫烏龍茶,這種茶葉既包含了綠茶的清香,同時也包含了紅茶的醇厚,可以說是將綠茶和紅茶,兩者之間的優點集合在一起,因此,這一種茶葉也特別受大眾的喜歡,最具有代表的就是武夷岩茶,安溪鐵觀音。
雖然我國的茶葉種類非常非常多,但其實歸類起來也只不過是六大茶系,這種分法其實就是根據茶葉的製作工序劃分的。
⑧ 我國有哪些主要培育品種
(1)三江白豬三江白豬是我國培育的瘦肉型豬新品種。以長白豬和東北民豬為親本,進行正反雜交,再用長白豬回交,經6個世代定向選育10餘年培育成的,於1983年通過專家鑒定,正式命名為三江白豬。該品種主要產於黑龍江省東北部合江地區。
三江白豬頭輕嘴直,兩耳下垂或稍前傾,背腰平直,腿臀豐滿;四肢粗壯,蹄質結實;被毛全白,毛叢稍密;乳頭7對,排列整齊。具有瘦肉型豬的體軀結構。成年公豬活重275千克,母豬為225千克。初產母豬平均窩產仔10.17頭,經產母豬在12頭以上,初生個體重1.21千克。
生長育肥豬達90千克活體重需182天,體重20~90千克階段,平均日增重600克,每千克增重耗料3.5千克以下。90千克屠宰時,胴體瘦肉率57.86%,背膘厚3.44厘米,腿臀比例29.51%。
(2)湖北白豬是湖北省1986年育成的瘦肉型豬品種。包括5個品系,這些品系既有品種共性,又各具特點,彼此間無親緣關系。其中Ⅰ、Ⅱ、Ⅲ系,繁殖力高,適應性好;Ⅳ、Ⅴ系,生長發育快,瘦肉率高。
湖北白豬具有典型的瘦肉豬體型,體格較大,被毛全白(允許眼角和尾根有少許暗斑),頭輕直長,額部無皺紋,兩耳前傾或稍下垂;頸肩部結合良好,背腰平直,中軀較長,腹小,腿臀豐滿,肢蹄結實;乳頭平均7對,分布均勻。湖北白豬能很好適應長江中下游地區夏季高溫和冬季濕冷的氣候條件,並能較好地利用青粗飼料,兼有地方品種豬耐粗飼特性。
湖北白豬頭胎平均產仔10頭以上,經產為12.5頭,高產母豬繁殖利用到14胎仍有繁殖能力。仔豬平均初生個體重1.32千克,2個月齡個體重18.62千克,6個月齡活重82~96千克。成年公豬活重253千克,母豬200千克。Ⅰ、Ⅱ、Ⅲ系,在20~90千克體重階段,平均日增重為560~620克,每千克增重耗料3.17~3.27千克;Ⅳ、Ⅴ系,平均日增重622~690克,每千克增重耗料3.45千克。據測定,22頭湖北白豬母豬年生產力,從第一次產仔開始至第二次產仔小豬全部育肥出欄需363.9天,每頭母豬年育成肉豬23.55頭。肉豬斷乳至出欄需116.7天,出欄活重101千克,飼養期平均日增重695克。每頭母豬年出欄肉豬總重2378.17千克,年產瘦肉總量為1033千克,創造了母豬年產噸瘦肉的優異成績。
以杜洛克、漢普夏、丹系長白豬為父本,湖北白豬為母本的二元雜交試驗研究表明,以「杜湖」雜交組合的肉豬生產性能最好,具有增重快、單位增重耗料少、肉質好等優點。
(3)上海白豬上海白豬育成於1979年,中心產區位於上海市近郊的上海縣和寶山縣。上海白豬的體型中等,屬肉脂兼用型。全身被毛白色,體質結實;臉平或微凹,耳中等大略向前傾;背平直,體軀較長,乳頭多為7對。根據頭形和體型,三個品系(農系、上系和寶系)間略有差別。農系體型較高大,頭和體軀較狹長,成年公豬體長170厘米左右,母豬體長150厘米左右;上系體型較矮小,頭和體軀較寬短,成年公豬體長160厘米以上,母豬體長140厘米;寶系介於上述兩者之間。
據測定,母豬平均產仔數頭胎為9.78頭,二胎為11.22頭,三胎及三胎以上為12.84頭。體重22~90千克階段的平均日增重為615克,每千克增重耗料3.62千克,消化能44.86兆焦。平均宰前體重87.23千克的肉豬,屠宰率72.5%,膘厚3.69厘米,眼肌面積25.63平方厘米,腿臀比例27.12%,胴體瘦肉率52.78%。
上海白豬具有產仔多、生長快、屠宰率和瘦肉率較高,豬皮質優和適應性強等特性,是商品瘦肉豬和優質皮革原料豬的優良雜交親本。(4)
北京黑豬
1982年通過了部級和北京市級鑒定,確定為肉脂兼用型新品種。北京黑豬體質結實,結構勻稱;頭部輕秀,兩耳向前上方直立或平伸,面微凹,額較寬,嘴筒直,粗細適中,中等長;頸肩結合良好,背腰寬且平直或微弓;四肢強健,腿臀豐滿,腹部平直;被毛全黑;乳頭多在7對以上;背膘較薄,肉質好。屬配套雜交中的母系豬種。
據測定,6月齡公豬體重90.10千克,母豬體重為89.55千克;8月齡公豬體重115.99千克,母豬體重110.95千克;3歲公豬體重260千克,母豬220千克。母豬初情期198~215日齡,持續期53~65小時,排卵數為14枚左右;小公豬3月齡出現性行為,4~5月齡體重達50千克能配種,8月齡體重100千克左右可用於配種。經產母豬排卵數為16~18枚。據統計,平均每窩產仔數10.50頭,產活仔數10.13頭,初生重1.25千克;3胎及3胎以上母豬產仔數11.67頭,產活仔數11.01頭,60日齡轉群窩成活仔豬數10.08頭,平均個體重18.13千克。
育肥測定結果表明,平均日增重578克(其中北郊七里渠豬場豬群的日增重高達648克),165~170日齡活重達90千克,每千克增重耗料3.14~3.53千克。胴體品質測定結果,活重90千克的屠宰率為74.38%,四點背膘平均2.72厘米,腿臀比例28.85%,眼肌面積31.47平方厘米,瘦肉率54.59%。肉的pH為5.68~6.32,肉色為2.75分,熟肉率為69.47%,系水率為72.7%,無PSE或DFD(暗紅色、堅硬、乾燥)肉。
(5)軍牧1號白豬該品種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原名農牧大學)1998年育成,1999年3月通過國家畜禽品種審定委員會豬品種審定專門委員會的審定。軍牧1號白豬是以三江白豬為母本、施格豬為父本雜交後,自群繁育5個世代育成的,現有品系3個。該豬主要產於吉林省長春市的軍需大學種豬場,以及吉林、內蒙古、黑龍江等省區部隊和地方豬場。
軍牧1號白豬頭中等大,嘴直、中等長,耳中等大小、前傾;肩寬背平,臀部豐滿突出,四肢較粗壯;被毛全白;乳頭6~7對;體格較大,體型均勻。後備豬6月齡體重達98.69千克,體長121.80厘米,臀圍80.8厘米。8月齡公豬體重120千克,母豬110千克。
初產母豬,平均窩產仔9.42頭,經產母豬,平均窩產仔11.29頭,仔豬初生個體重1.1~1.27千克。育肥豬達90千克體重日齡170天,日增重718克,飼料轉化率3.02,活體平均背膘厚2.48厘米;屠宰率74%,眼肌面積40.97平方厘米,胴體瘦肉率57.86%。
軍牧1號白豬經在吉林、內蒙古、黑龍江等地的示範應用,生產性能均符合品種標准,深受廣大養殖場喜愛。
(6)蘇太豬蘇太豬是江蘇省的瘦肉型新品種,1999年3月通過國家畜禽品種審定委員會豬品種審定專門委員會的審定。蘇太豬是採用二元育成雜交法,由太湖豬和杜洛克豬雜交選育而成的黑色、瘦肉型新品種。主產於江蘇省蘇州市,育成以來已向全國十餘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推廣。
蘇太豬全身被毛黑色;耳中等大小、向前下方垂,頭面有清晰皺紋,嘴中等長而直;四肢結實,背腰平直,腹小,後軀豐滿;乳頭7~8對,分布均勻。
該品種繼承了親本太湖豬繁殖力高的特性,初產母豬,平均產仔11.68頭,經產母豬,平均產仔達14.45頭,母性好,乳頭數多,泌乳力強,發情明顯。生長發育較快,育肥豬85千克體重日齡172天,平均日增重640克,飼料轉化率3.18,胴體背膘2.33厘米,瘦肉率56%左右。肉質優良,無PSE肉,肉色鮮紅,細嫩多汁,口味鮮美,肌內脂肪含量3%以上。具有地方品種耐粗飼性能,食譜廣,耐粗纖維能力強,經試驗,用20%和16%粗纖維水平的日糧飼糧飼喂懷孕期和哺乳期母豬,仍能獲得理想的產仔和育成效果。與大白豬雜交,雜優豬167.5日齡達90千克體重,瘦肉率59.15%;與長白豬雜交,雜優豬169日齡達90千克體重,瘦肉率58.42%。
蘇太豬保持了親本太湖豬繁殖力高、肉質優良、耐粗飼的優點,同時在生長育肥性狀和胴體性狀方面,較太湖豬有較大的改良和提高,與大白豬和長白豬的雜交效果明顯,是目前生產瘦肉型商品豬的優良母本之一,適合於集約化中小型規模養豬和廣大農村的農戶養豬。
⑨ 中國水果出產大省排名哪些省的水果最多
中國疆域遼闊,在不同的氣候區就適宜種植不同的農作物。幾乎每個省份、直轄市、自治區都有自己獨特的水果品種。
中國各省最有代表性水果一覽表:
1、海南:
椰子。從小語文書上就介紹了海南的椰子,椰子常被視為「生命之樹」或「天堂之樹」。椰子樹被認為是通天的天梯,是傳達訊息的最佳之所,當然也是精神寄託的支柱。
2、新疆:
葡萄。「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庫爾勒的香梨人人誇,葉城的石榴頂呱呱」,可以看出這四種水果都可以入選,因為只能選一個,就選葡萄了。
3、西藏:
西藏水果不是特別多,而且據說由於物流原因,水果賣的特別貴。林芝蘋果個頭雖小,味道卻是又香又甜又脆。同時,林芝還出產一種黑鑽蘋果,引起了銷售狂潮。
黑鑽蘋果外形很漂亮,紫紅色,亮晶晶的,有一種成熟果品的新鮮質感。蘋果本身就會在表皮上呈現出天然的果蠟,好像鑽石一樣漂亮,也因此才會得名黑鑽蘋果。
4、青海:
樂都沙果(比較少,勉強入圍吧)。
5、四川:
檸檬。其實四川水果品種蠻多的,比如安岳:檸檬;蒼溪:雪梨;都江堰:獼猴桃;成都龍泉:枇杷·水蜜桃·提子;眉山:臍橙,但是量都不算太大,安岳檸檬算是產量佔有率最高的,所以選它入圍。
6、寧夏:
靈武長棗。俗話說:「天上王母蟠桃,地上靈武長棗」,2006年,靈武市被國家林業局批准為「中國靈武長棗之鄉」,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7、甘肅:
瓜州蜜瓜。瓜州蜜瓜為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味道不比日本的網紋瓜差 。
8、重慶:
奉節臍橙。奉節臍橙,重慶市奉節縣特產,中國地理標志產品。奉節縣柑桔栽培始於漢代,歷史悠久,產區位於三峽庫區,具有「無台風、無凍害、無檢疫性病蟲害」的三大柑桔種植生態優勢。
且採用奉園72-1等華臍品系中熟地方良種,所產臍橙果皮中厚、脆而易剝,肉質細嫩化渣、無核少絡,酸甜適度,汁多爽口,餘味清香。榮獲農業部優質水果、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金獎等榮譽。
9、雲南:
石榴。雲南水果也特別多,比如大理賓川葡萄,元江芒果,蒙自石榴,但是石榴其他省比較少,所以入選。到2015年,蒙自石榴種植基地將擴大到30萬畝,產值預計15億元,蒙自石榴品牌效應帶動區域特色農業發展的趨勢正逐步顯現。
10、貴州:
獼猴桃。修文獼猴桃於2014年12月31日被國家質檢總局發布認定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修文獼猴桃的主栽品種為「貴長」,系貴州果科所從貴州野生獼猴桃中精選培育,經修文多年栽培進一步優選。該品種呈長園柱形,果皮金黃,硬毛。
11、廣西:
百香果。廣西省市我們著名的水果大省,出產荔枝,芒果,砂糖橘等,但是它有個獨有的水果,那就是百香果了,又名「雞蛋果」,名副其實的「果汁之王」。
12、廣東:
荔枝。大家都能熟背「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荔枝品質則以桂味和糯米糍最佳。桂味以肉脆清甜誘人,而糯米糍則以核小肉厚汁多味濃著稱。
舊以「筆村糯米糍」、「羅崗桂味」、「增城掛綠」號稱「荔枝三傑」。
13、湖南:
永興冰糖橙。永興冰糖橙被正式授予「中國十大名橙」稱號,這是該橙繼成功在國家工商總局注冊「永興冰糖橙」原產地證明商標後,繼後又獲得國家級「金字招牌」。
14、江西:
贛南臍橙。贛南臍橙已被列為全國十一大優勢農產品之一,榮獲「中華名果」等稱號。贛南臍橙作為江西省唯一產品,入圍商務部、質檢總局中歐地理標志協定談判的地理標志產品清單。當然江西還有南豐蜜桔,蘆柑等。
15、湖北:
秭歸臍橙。秭歸臍橙產於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秭歸地處長江西陵峽畔,是著名的「中國臍橙之鄉」。
秭歸臍橙品質優良,風味獨特,具有皮薄色鮮、肉脆汁多、香味濃郁、酸甜可口等特點。2006年6月,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秭歸臍橙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16、山西:
蘋果。萬榮蘋果皮薄肉厚、甜酸適口、脆爽多汁,享有「一口萬榮果,三日未絕香」之美譽,獨一無二的口感源自於萬榮縣這一獨特的地理環境。萬榮蘋果已經暢銷全球多個國家,連續多年出口澳大利亞,佔全國出口到澳大利亞的蘋果40%的份額以上。
17、陝西:
大荔冬棗。享有「南荔枝,北冬棗,百果王」的盛名。
18、山東:
煙台大櫻桃。山東水果也多的很,煙台蘋果,冬棗,但是你也看到也上面有些省已經選了蘋果和冬棗,所以就選山東特有的「煙台大櫻桃」。
19、河北:
趙州雪花梨。趙州雪花梨與其它品種的梨相比較,具有以下特點,一是成熟期早,一般比天津鴨梨早下樹一個月左右;二是個頭大,產量高。趙縣是河北省全國的產梨大縣,1996年被國家命名為「中國雪花梨之鄉」。
20、河南:
汴梁西瓜。汴梁西瓜是開封的傳統特產,馳名古今,暢銷中外。其特點是:皮薄汁多,瓢沙脆甜,清利可口。民間素有「肖縣石榴碭山梨,汴梁西瓜紅到皮」之諺語。
因開封古稱「汴梁」,萬事故開封一帶生產的西瓜都叫「汴梁西瓜」。
21、北京:
平谷大桃。平谷大桃產於素有「中國桃鄉」之稱的北京市平谷區,2006年4月,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平谷大桃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22、天津:
鴨梨。鴨梨顧名思義「壓力」,天津鴨梨,是中國梨的優良品種之一。產地原主要在河北省泊鎮等地,通過天津出口而獲名。果形似鴨蛋,梗處有突起,果柄歪斜似鴨嘴,故名鴨梨。
23、上海:
奉賢黃桃。奉賢黃桃,上海市奉賢區特產,中國地理標志產品。該區黃桃以「錦香、錦園、錦綉、錦花」等四個優質品種為主,具有「果大、味甜、汁多」的特點。
24、安徽:
碭山酥梨。碭山梨是一種馳名中外的特色水果,它是梨的一種,因為出產於碭山縣而得名,碭山縣是有名的生態園區,碭山縣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中國酥梨第一縣。
25、江蘇:
陽山水蜜桃。陽山水蜜桃是無錫著名特產之一,已有近七十年的栽培歷史。產於中國著名桃鄉江蘇無錫市陽山鎮,陽山水蜜桃以其形美、色艷、味佳、肉細、皮韌易剝、汁多甘厚、味濃香溢、入口即化等特點而馳名中外。
陽山水蜜桃早桃品種5月底開始上市,7月15日前後,甜度最高的湖景桃也將大量上市。2013年1月5日,「陽山」商標獲得國家工商總局公布的新認定中國馳名商標名單。
26、浙江:
楊梅。浙江楊梅以蘭溪、慈溪、永嘉、仙居、黃岩、文成、甌海等7個楊梅主產地。其中浙江蘭溪楊梅沿著47省道分部,形成了特殊的「五十里楊梅長廊」景觀。
27、福建:
平和蜜柚。平和蜜柚為琯溪蜜柚的一種,是漳州平和縣的地方名果,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栽培歷史,早在清乾隆年間它就被列為朝廷貢品。
它味道酸甜,略帶苦味,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及大量其他招牌營養素,是醫學界公認的最具食療效益的水果。
28、內蒙古:
河套密瓜。河套蜜瓜盛產於內蒙古巴彥淖爾市,河套蜜瓜外型溜圓,瓜重0.5公斤左右。色澤淡黃,入口棉甜,肉質鮮嫩,甜潤宜人。
河套蜜瓜同時兼有梨、蘋果、蜜桃、香蕉的美味,在國內外久負盛名。
29、黑龍江:
黑加侖。黑加侖產於黑龍江大興安嶺、齊齊哈爾、哈爾濱、阿城、尚志、海林等地。黑龍江水果不多,其實黑龍盛產堅果,比如松子,榛子。
30、吉林:
延邊蘋果梨。注意不是蘋果和梨子,是蘋果梨,它是由蘋果和梨子雜交而來的。
31、遼寧:
姑娘果。又名紅菇娘、掛金燈、戈力、燈籠草、燈籠果、洛神珠、泡泡草、鬼燈等北方稱為菇蔫兒、姑娘兒,以果實供食用。這是我大東北獨有的。
32、台灣:
鳳梨。台灣水果比較多,比如蓮霧,釋迦。當然最為我們熟知還是屬鳳梨了。
⑩ 中國茶的種類及代表茶有哪些
1. 綠茶:綠茶是不經過發酵的茶,即將鮮葉經過攤晾後直接下到一二網路的熱鍋里炒制,以保持其綠色的特點。
主要花色有:峨眉雪芽、西湖龍井、日照綠茶、千島銀針、天目雲霧茶、雪水雲綠、開化龍頂、安吉白茶、雲霧毛尖、曾侯銀劍、雪青茶、碧螺春、黃山毛峰、廬山雲霧、安化松針、安化銀毫、雲台春芽、求喜銀幣、六安瓜片、蒙頂茶、太平猴魁茶、顧渚紫筍茶、信陽毛尖、竹葉青、都勻毛尖、平水珠茶、 西山茶、雁盪毛峰、華頂雲霧茶、涌溪火青茶、敬亭綠雪茶、峨眉峨蕊茶、都勻毛尖茶、恩施玉露茶、婺源茗眉茶、雨花茶、莫干黃芽茶、五山蓋米茶、普陀佛茶、西農毛尖。
2. 紅茶 :紅茶與綠茶恰恰相反,是一種全發酵茶(發酵程度大於80%)。紅茶的名字得自其湯色紅。
我國紅茶品種主要有:祁紅—產於安徽祁門、至德及江西浮梁等地;滇紅—產於雲南佛海、順寧等地;霍紅—產於安徽六安、霍山等地;蘇紅—產於江蘇宜興;越紅—產於湖南安化(湖南省安化茶廠)、新化、桃源等地;川紅—產於四川宜賓、高縣等地;吳紅—產於廣東英德等地。其中尤以祁門紅茶最為著名。世界上紅茶的品種很多,產地也很廣,除我國以外,印度、斯里蘭卡也有類似的紅碎茶生產。功夫紅茶是我國特有的紅茶品種,也是我們傳統出口商品。世界的四大名紅茶有:祁門紅茶,阿薩姆紅茶,大吉嶺紅茶,錫蘭高地紅茶。
3. 黑茶:黑茶原來主要銷往邊區,像雲南的普洱茶和湖南的安化黑茶就是中國傳統的經典黑茶。普洱茶又分兩種《一是傳統普洱茶 也就是生茶》,是以雲南特有的大葉種曬青毛茶,經蒸壓自然乾燥一定時間貯放形成的特色茶。另一種也《就是現代普洱茶 也就是熟茶》是經過潮水微生物固態發酵形成的。安化黑茶也分兩種,一種是黑磚茶,形似磚塊,經發酵後由磚模壓制而成。另一種是千兩茶,形似樹樁,經發酵、蒸制後由多層竹篾捆壓而成,每件按16兩古市稱計重1000兩,現代為了便於銷售攜帶,一般製成制100兩茶或10兩茶。黑茶具有降脂、減肥和降血壓的功效,在東南亞和日本很普及。不過真要說減肥,效果最顯著的可能是烏龍茶。
4. 烏龍茶 :烏龍茶也就是青茶,是一類介於紅綠茶之間的半發酵茶。烏龍茶在六大類茶中工藝最復雜費時,泡法也最講究,所以喝烏龍茶也被人稱為喝工夫茶。
主要花色有:武夷岩茶、安溪鐵觀音、鳳凰單叢、凍頂烏龍茶等。
5. 黃茶 :著名的君山銀針茶就屬於黃茶,黃茶的製法有點像綠茶,不過中間需要悶黃工序。
主要花色有:君山銀針、溈山毛尖、霍山黃芽、霍山黃大茶等。
6. 白茶:白茶則主要是通過萎凋、乾燥製成的。白茶外形、香氣和滋味都是非常好的。
主要花色有:白毫銀針、白牡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