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為什麼中國朝代

為什麼中國朝代

發布時間:2022-05-21 20:07:45

1. 中國的朝代為什麼大多持續二百多年,不會超過三百年

主要原因有四個:1.地方諸侯,軍閥,宗室叛亂

2.境外政權入侵

3.權臣奪權

4.農民起義

中國的朝代更替,上古時期的商代夏,周代商以及春秋戰國咱們就不提了,畢竟當時並非大一統王朝時期,且諸侯國之間內部外部關系復雜,不符合今天的題目。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因此,首先是第一個統一王朝秦朝,秦朝的滅亡很明顯主要原因有這么幾個,首先秦國統一六國,前無古人,實際上秦國是相當於要做一件將7個民族整合為一個民族的事業,因為在統一以前,7國其實都有自己的文字,語言,度量衡等,長期發展如果沒有統一勢力,成為歐洲的割據狀態變成多民族也不是不可能。因此,看一看秦統一以後在,都做了些什麼事情,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焚書禁言,這些是文化上的。軍事上,南征百越,北討匈奴,幾乎征服了所有當時的中國人已知世界。工程上,開河渠,修萬里長城,建造阿旁宮。種種舉措,放到哪一個朝代,哪一個皇帝,可能任意舉出一項,都是一項澤被後人的大工程,但是當這些事情,全部被擠壓在十幾年的時間里的話(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以當時幾千萬人的人口體量,所要征發的起來進行這些浩大工程的人口佔多大比例,大家可以自己去查一查資料,肯定不低。

因此,秦朝的滅亡,與其說是由於政策的失誤導致了農民起義,不如說是作為中國的第一個統一帝國,秦朝身上背負的整合全中國的重擔實在太重,且當時天下六國的離心力和老貴族依然強大。

西漢:(前202年―8年12月)

國祚210年

西漢的是第二個統一王朝,軍事強盛的時代。但是漢代的政治,無論是西漢,東漢,外戚都是一個很重要的勢力,長期有外戚專權。原因在於兩漢都很重視母系也就是皇後一系的幫助,漢文明前期對於女性的約束也沒有那麼嚴格,因此,皇後,太後所在的家族外戚專權時有發生,呂後,竇太後等都是例子。最後西漢是被王莽的這個外戚所篡位的。

因此,外戚權力過大,影響朝局,西漢滅亡的原因

新朝:

國祚15年

新朝(8年-23年),僅有十幾年的歷史,一位皇帝,就是篡位西漢的王莽,夾在東西兩漢之間。而新朝同樣作為統一王朝,他的滅亡主要原因的確就是由於政策的失敗了。王莽的新政包括更改貨幣制度,官制,總之不斷的力求回復西周時代的周禮模式。這些措施不僅沒能緩和西漢末年的社會矛盾,反而進一步激化矛盾,導致天下大亂,各路人馬紛紛起義而滅亡。

新朝的滅亡很大程度就是政策失敗所導致

東漢:(25年―220年)

國祚195年

各路人馬之中成功的光武帝劉秀建立了東漢,東漢除了前期的皇帝以外,中後期經常都是皇帝壽命不長,登基的往往是幼帝。因此也不斷的處於外戚專權的狀況下。而皇帝為了抗衡外戚,又藉助宦官,因此及東漢處於外戚和宦官長期交替專權。後期宦官的專權導致了士大夫階層的不滿,但是遭到了宦官的殘酷鎮壓,擔心自己除掉宦官實力不足的士大夫何進聽取了袁紹的建議請董卓入京,之後就是後面大家耳熟能詳的三國故事的開始了。董卓把中央搞亂了之後自然地方的勢力就脫離了控制,因此軍閥紛紛出現,東漢就在這樣的軍閥混戰下最後滅亡了。只不過是有一個禪讓給曹魏的遮羞布。

東漢依然沒有處理好西漢的外戚問題,且東漢運氣也差,皇帝都是年幼登基。中央的幾股勢力相互抗衡本也可以保持整體權力的穩定,但是最後偶然的事件導致了董卓進京首都被毀,各地軍閥出現。實際也存在偶然性。

三國-西晉-南北朝(魏晉南北朝,220年~589年)

這段歷史369年

首先三國時期政權滅亡的主旋律就是兩個,權臣篡位(漢禪讓曹魏,曹魏禪讓晉),滅國統一戰爭,最終西晉統一全國

而西晉(266年―316年)滅亡主要原因則在於「八王之亂」,宗室諸侯王叛亂,再加上乘虛而入的「五胡亂華」一同滅亡了西晉

西晉之後的南北朝,北方「五胡亂華」一片混亂,而在南方,則是不斷的權臣篡位帶來的朝代更迭(東晉-宋-齊-梁-陳)

北方被北魏統一後,北魏最後也是亡於「六鎮兵變」,也就是地方諸侯軍閥的叛亂。之後分裂成了東魏,西魏,則繼續上演了權臣篡位的戲。

直到隋文帝篡位北周建立隋朝,進而統一全國,一個穩定的政權再度出現。

隋朝:(581年-618年)

國祚37你

隋朝富裕和強盛也是登峰造極,但是為什麼偏偏就滅亡了呢?

初代皇帝隋文帝也是有名的明君,主要問題在於二代的隋煬帝楊廣。楊廣很有才華,也很有精力,且以做千古一帝位自己的目標。我們來看看隋煬帝在位14年都做了什麼事情,建東都洛陽整合東西,修連接南北的京杭大運河,幾千公里,三征高句麗,興兵百萬。

因此楊廣的隋朝的滅亡和秦朝似乎有些類似,都在於有些需要幾十年做的事情,全部擠壓在了十幾年間就完成了。進而透支了國力和民力,但是這些工程對於當時東西分裂,南北分裂的中國重新整合的作用是很大的。

唐朝(618年―907年)

國祚289年

唐朝的衰落始於安史之亂,次亂以後中央對地方的軍閥漸漸失去控制,出現了藩鎮割據的局面,各藩鎮之間相互攻伐,百姓負擔沉重而爆發起義,而在中央則宦官專權,朋黨流行,唐朝的最終結局是權臣投降農民起義軍,誅殺了宦官,改唐自立了後梁了。

唐朝的滅亡其實是藩鎮割據,宦官,朋黨的綜合因素

北宋(960―1127年)

國祚167年

北宋的滅亡糾其根本在於其軍事的體制導致的戰鬥力問題,主要亡於外敵入侵,也就是金朝南下。

南宋(1127-1279年)

國祚152年

南宋的滅亡主要在於遇到了當時全世界誰也打不贏的蒙古帝國,能支撐半個世紀實屬不易,在蒙古帝國全球遇到的抵抗就是南宋最為激烈,只能嘆息南宋的運氣不好了,和這么一個帝國同時並存。

元朝(1271年―1368年)

國祚97年

元朝內部的民族矛盾,農民起義一直存在。對於元朝來說,不斷的戰爭和起義是其常態,元朝是被一群螞蟻搬的起義軍不停的啃食干凈的。

明朝(1368-1644年)

國祚276年

雖然明朝的宦官專權與廠衛制度導致了政治風氣的敗壞和黑暗,但是皇權一直都是相對穩定的。而明朝的滅亡,現今的說法也有眾多。但是有一些事情是可以肯定的,就是明朝末年北方連年不斷的天災導致了大面積的飢荒和民亂,進而產生了農民起義,再加上明朝當時東北清朝的外患。以及吳三桂放清軍入關都是偶然性的歷史事件。

因此明朝的滅亡是很多偶發因素的集合而成的

清朝(1644年―1912年)

國祚268年

清朝這個朝代,在鴉片戰爭以前,按照往常的中國歷史的標准,威脅穩定和皇權的因素,外戚,宦官,宗室(秘密立儲制度),軍閥,權臣(設立軍機處),外敵入侵(整個東亞幾乎都統一在清朝版圖里),幾乎統統都解決了,且人口不斷增長,國家穩定,皇帝勤政,如果以正規皇朝標准,這個朝代堪稱偉大,完成了很多曾經的朝代完成不了的任務。

但是,清朝偏偏處於一個工業化的時代,西方大航海以及對外殖民擴張的時代,因此清朝的滅亡其實不同於正常的古代王朝滅亡,相關的研究也有很多,大家可以自己去看。

總的說來,其實小編認為並不存在中國的古代朝代都只能維持了200多年就滅亡這么一個定理,這些朝代一個一個拿出來對比和分析,其實每一個的滅亡都有他們各自因素,和一些偶然性的原因,不存在一個朝代到了200多年氣數已盡必須滅亡這么一說。

2. 為什麼中國古代封建王朝只能維持兩百多年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分分合合之中,迎來改朝換代,於是一個很有特點的歷史現象浮出水面:中國朝代大都存續200多年,一般不會超過300年。

很多人一直差異,為什麼是300年這個概數呢?僅僅靠氣候來解釋是不通的。有學者又提出了另一種思路。我們知道,人一代一般為25-30年,三百年大致能傳10到12代人。 對於一個家族而言,第一代人創業,第二代人守業,第三代人敗業。而對於國家而言,則又有所不同,這種興衰傳遞則要慢的多。古代的皇權社會,講究家天下和分封天下。王朝初年,皇帝的兄弟、叔侄等至親以15人計算,每人平均生5個孩子,到第十二代時已經皇族人口會達到30多萬人。此後,每過二三十年,這個數字就會翻數倍。這是什麼概念呢?古代社會大多數時間內人口總量不超過5000萬的,過多的皇族人口,寵命優渥,甚至坐吃山空,對社會是很大的負擔。不僅如此,這些具有皇族身份的人,會加劇財富的分配和土地的兼並,進而使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甚至失控。在這個邏輯里,封建王朝想要熬過300年大關,幾乎是不可能的。

對於大多數王朝而言,300年雖然是一個噩夢,但周朝卻是個例外。得益於道德的約束和分封制的護佑,周朝延續國運800年,可謂獨一無二。

3. 為什麼中國古代會出現朝代的不斷更替,主要原因是什麼

一個朝代到一定時間還保持原來的思想就落後了,就會被新起的思想所打敗,從而被另一個朝代代替。所謂落後就要挨打就是這個到你,社會是要進步的,不可能一直停留在最原始的社會。

4. 為何中國歷朝歷代經歷了數十年戰亂之後,都會重新統一呢

我覺得這個主要跟中國的文化以及人心有一定的關系。因為戰亂的持久,必然導致百姓的生活痛苦,很多人都是期望統一的,所以經過一定時間的戰亂之後,人們已經承受不起這種生活,就會逐漸的接受強盛一方的統治,最後強盛一方壓制弱勢一方,統一國家。另外就是文化的因素,雖然中國歷朝歷代都經過無數的戰爭,但是從很早的時期,儒家文化已經深入華夏兒女的血液中,因為文化的連接,最後自然也能夠統一。所以中國歷朝歷代經歷了數十年的戰亂之後,基本上都是能夠重新統一的。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雖然經歷了許多的朝代,但是他無論誰當了當家人,他還是中國。

5. 為什麼中國古代朝代總是合久必分

我認為根本還是土地和人口的關系。朝代建國初期,人口少,土地多,人不缺土地;隨著時間推移,世家大族土地兼並嚴重,而且世家大族還不用納稅。人口大幅度增加,可以納稅的土地大幅降低,大量人口沒有土地,沒有土地就要餓死,為了生存,就會起義,爆發戰爭。戰爭的出現,大幅削減人口,並且摧毀世家大族,釋放大量兼並的土地,周而復始,這也是為什麼古代長壽朝代一般都只有200年的原因。現代通過農業科技的發展,畝產量大幅增加,一畝地可以養活的人口增加,才沒有爆發內亂,如果人口繼續大幅度增加,而產量不增加,又無法通過進口等手段滿足增加的人口口糧的話,爆發內亂削減人口就會必然發生。

6. 中國的朝代為何會更替

政權的更替是由多方面原因,組成的。中國的政權更替的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尤其,沒,第一次農民起義,中華人民就有了一種抗爭的精神。這種抗生的精神,是容在骨子裡的,我們越是壓迫越是會抗爭。所以當我們接受不了一些矛盾的時候,我們就會起來,反抗他。從而造成王朝的更迭。

7. 中國朝代為什麼大多持續兩百多年,不會超過三百年

提問:

自從秦朝第一個統一中國的朝代開始以來,就沒有大一統的朝代在持續時間上超過三百年,即使是像宋這樣的合起來400多年的,中間也經歷的北宋和南宋的變動,強大的唐朝,也只有289年,這是有什麼原因呢

回復:

中國歷史如此宏大,談起來不免有錯。我嘗試談一下,如果有錯,請大家指出。

中國王朝的覆滅基本上有三種模式。

第一種可稱作「制度崩潰」,就是體制內的人叛亂或者相互沖突導致國家滅亡。比如西漢的漢元帝聲色犬馬,整個統治系統失能,最後被王家篡權。分到這個類別的有,秦、西漢、東漢、西晉、東晉、隋、唐。

第二種可稱作「壽終正寢」,王朝延續到一定時期,民亂四起,軍隊四處奔襲。雖然國家制度本身沒有致命缺陷,最後卻因為長期鎮壓而耗盡軍力,國家覆亡。與制度崩潰相比,壽終正寢模式的主要作亂者是體制外的人員。明朝基本就是這種模式(如果不是民亂四起消耗了明朝的國力和軍隊,滿清也沒什麼希望)。

第三種可稱作「外敵入侵」,時運不濟,被人滅掉了。這基本就是南宋和北宋。

元朝有點第一種和第二種綜合的意味,但我覺得基本可以歸咎於其制度實在太差。清朝滅亡的原因太特殊,不在此處講解。

所以,其實可以看出來,中國主要朝代滅亡的主要原因,壓倒性多數的,是制度本身的崩潰。體制內人員站出來謀權篡位,或者由於體制人員的武力沖突而導致國力衰微,最終滅亡。

——————————————————————————

秦朝滅亡時,人口並未到達土地承載極限。正是由於胡亥、趙高自己胡整,把王朝早早斷送了。

西漢,皇帝聲色犬馬,不理朝政,被外戚把持,滅亡。

東漢,外戚與宦官相爭,最後軍頭趁機篡權,最後各地軍閥割據,打來打去,漢朝滅亡。

西晉,八王之亂,國滅。

東晉,桓玄/劉裕篡位,國滅。

隋,隋煬帝翻下很多巨大政治錯誤,楊玄感與權貴子弟紛紛叛亂,宇文化及等兵變,國滅。

唐,節度使制度失去控制,自安祿山起,整個體制走向崩潰已不可避免。

——————————————————————————

大家可以看出來,這裡面王朝滅亡主要可以細分為三種原因。

第一種是皇帝自己胡整,國家完蛋了。

第二種是權力制衡失敗,各方文斗變武鬥,國家崩潰。

第三種是軍力制衡失敗,軍頭叛亂,國家崩潰。

實際上在古代,每個朝代在前一代的基礎上都進行了改良。兩漢以後,官員選拔從隨意性比較大的察舉制改為九品中正制,然後再進化到領先世界的科舉制度。政府結構,從秦朝脆弱的專權結構演化到後來分權制衡的三省六部制。

宋朝時,文官政府對軍隊的控制能力已經超過了唐朝。此後的明朝和清朝基本都沒有發生過過去那種體制內重要將領帶兵叛亂的問題。

對皇帝權力的制約,也一直在向前發展。在西漢時期,皇帝不理朝政可以導致天下大亂。到明朝時,文官已經開始不歡迎皇帝打理朝政了。皇帝自己玩自己的,玩一輩子,對朝政都沒有太大影響。皇帝的意志,已經越來越難以對抗文官政府的意志了。可以說當時已經逐步在向「虛君共和制」方向發展。

所以,從這一路看來,中國古代的政治也是在不斷地發展,不斷尋求諸多政治問題的解決方案。

因此,兩漢都是200年就滅亡,兩晉和隋處在激變之中,幾十年就完蛋了。唐堅持了三百來年才完蛋。宋朝是被外敵幹掉的,這在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王朝中極度罕見。而明朝已經明顯解決了唐代的制度問題,國防也做得不錯,只是運氣實在太差,碰上小冰川期,連年災荒,民亂四起,這才提前壽終正寢。如果不是小冰川期,明朝壽命超過唐朝實在不成問題。尤其是在明末,土豆和玉米已經在中國開始種植,這兩種作物大大提高了土地所能承載的人口極限。如果沒有小冰川期,恐怕明朝再延續一兩百年都不是問題,說不定直接推動中國進入資本主義時代了。

各個皇朝的終結原因各有不同,不可一概而論。總的來說,由於制度的演進,他們的生命力都是逐漸增長的。宋朝、明朝沒能比唐朝更長壽,其主要原因並不是由於制度或者經濟,而是一些難以控制的外部因素。看待中國皇朝的壽命,不能簡單歸結到一兩個要素。

8. 歷史上,中國的朝代為何換來換去

歷史上,中國的朝代為何換來換去?而歐洲的會延續千年

大家都知道,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面,朝代的更換替代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這些朝代當中,持續的時間往往都不會超過三百年,這似乎也成為了我國古代王朝興衰的一個歷史規律,但是同樣是封建王朝的歐洲,卻幾乎沒有發生過如此頻繁的更換規律,甚至出現了延續上千年時間的王朝,這到底是為什麼了?


而在歐洲不一樣,歐洲的貴族文化非常興盛,皇帝的繼承有嚴格的血統要求,尤其是宗教統治的中世紀,它們的貴族階級和平民幾乎沒有任何的關系,有點像我們國家春秋時期的感覺!

9. 為什麼中國歷朝歷代都不超過三百年,原因在哪

其實漢朝和宋朝如果不分成兩部分的話超過了三百年。而原問用淺顯易懂的一句話解釋,“大人,時代變了”。這句話雖然本來是用來調侃的,但是這句話可以作為答案,以宗族制度建立起來的封建集權王朝,沒有辦法隨著時代的改變而做出改變,就是一個地主被另外一個地主代替的輪回,到了朝代的末期自然就會因為制度的腐朽被人們推翻,下面咱們拿距離咱們較近的兩個朝代舉例。

三、大局已定,無力回天

還有一種時代的變化是清朝末期那種情況,清朝是封建時期時代改變最大的,被人稱為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而前面所說的腐朽制度還在一代一代的流傳下去,當其它社會完成變革之時王朝的覆滅就已經是肯定的了,所以要想朝代不亡只有不斷變化。

10. 為何中國古代的朝代都是西、北在前,東、南在後

這道題是一個歷史知識點,也是常識,題中所說的東西南北是從地理方位的角度來給朝代命名的,並不是代表朝代的先後順序。下文以兩漢、兩晉、兩宋以及明朝的情況加以說明這個問題。

明朝的情況相對有些不一樣。漢朝,晉朝,宋朝在經歷變故後都有皇族後人另立大一統的朝代,而明朝崇禎帝死後,皇族後人並沒有在其他地方建立大一統的朝代。

不過,明朝滅亡後,明朝宗室先後在南方建立過幾股政權,這些政權雖不是大一統的朝代,但也是被歷史承認的政權,被稱為南明。這里的南明也是因為其政權所在地相對於定都北京的明朝來說處於南方的緣故。

所以,無論是兩漢,兩晉還是兩宋甚至明朝,它們的命名根據的是各自都城的相對地理方位,而不是以時間先後來命名。至於西和北剛好都在東和南之前,那是巧合而已。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中國朝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印度最好的城市都那麼臟 瀏覽:295
為什麼英國人的廚藝差 瀏覽:178
印尼盾10000等於多少人民幣匯率 瀏覽:404
印尼什麼手機卡信號好 瀏覽:281
怎麼寄東西到印尼 瀏覽:973
義大利熊油治什麼病 瀏覽:458
義大利黑手黨的基地在哪裡 瀏覽:609
印度捷豹路虎多少錢 瀏覽:924
義大利虐狗怎麼判 瀏覽:447
印度面條多少錢一碗 瀏覽:282
亞投行為什麼幫印度 瀏覽:166
中國的睡衣出口怎麼樣 瀏覽:442
德軍為什麼有印度兵 瀏覽:192
中國五千年有多少次被滅族 瀏覽:940
朝鮮什麼時候屬於中國 瀏覽:575
伊朗美金和歐元怎麼貿易 瀏覽:480
50元印尼盾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667
義大利女褲44對應國內什麼尺碼 瀏覽:418
義大利餐館怎麼走的 瀏覽:706
什麼號碼列印尼手機劃算 瀏覽: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