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軍人戰術素養如何

中國軍人戰術素養如何

發布時間:2022-05-21 12:12:46

⑴ 中國軍人「戰術」有多強呢

縱觀世界戰爭歷史,似乎很少有國家靠謀略獲得戰爭勝利。而中國人自古就講究謀略,《孫子兵法》有雲「上兵伐謀」,在不使用武力的情況下獲得最終勝利,才是最上乘的用兵之法。

上世紀50年代,中國志願軍和美聯軍第一次在朝鮮戰場上的大規模交鋒,不僅讓美國人體會到中國軍人的英勇無畏,更讓美軍印象深刻的是中國軍人的戰鬥打法。

在美國西點軍校關於步兵作戰的章節中,就詳細闡述了志願軍穿插迂迴的經典戰術。其中,中國軍人在朝鮮戰場上,歷時14小時,強行穿插70多公里截擊美軍的經典一戰,甚至被外國人評價為:創造了步兵行軍作戰的極限,人類史上步兵從未如此輝煌過。



戰爭結束後,我軍大穿插戰術被美軍重點記錄,並且作為歷史戰爭中的經典戰術,運用到了軍事教學,美國人從中國軍隊的打法中獲取了一定的經驗。後來在與伊拉克的海灣戰爭中,美軍將「穿插」戰術應用到了實戰,美軍機械化部隊出其不意穿插進攻伊軍腹地,而後迅速回過頭向右,對伊軍的戰略預備隊發起攻擊,和多國進攻部隊形成左勾拳狀,這就是海灣戰爭中著名的大穿插戰士「左勾拳」行動。




⑵ 一個合格的軍人,應該具備有那些怎樣的素質

軍人的品志有三個明顯特徵:一是行動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凡在意志支配下的軍事行動,總是在行動之前就經過周密思考,確定了預期目的和行動的具體方案,對作戰目的認識得越深刻、越透徹,其為實現目的而奮斗的意志就越堅定。二是以隨意動作為基礎,軍人的隨意動作是由意識指引並在軍事訓練中所掌握的動作,如兵器操作,戰斗車輛的駕駛等,如不具備這些學會了的動作,戰斗中的意志行動也就無法實現。三是意志行動總是與克服困難密切聯系。在不超過客觀條件和違背作戰規律的前提下,通過意志的力量,剋制頭腦中出現的與行動目的相反的願望和消極的思想情緒,克服客觀存在的各種艱難險阻,並和來自對手的精神力量的打擊作斗爭。
高技術條件下的戰爭對軍人的意志品質提出了更高、更嚴格的要求。面對敵高技術兵器長時間的、准確的轟炸;面對被敵一枚鑽地炸彈所摧毀的地下幾十米深的掩體;面對敵突然出現的隱形飛機和坦克;面對通訊聯絡遭敵破壞,與上級和友鄰失去聯系,後勤補給中斷,傷亡慘重,體力和精力嚴重衰退等嚴峻復雜的情況,意志堅強者會調動自己身體內的全部能量,抗擊種種打擊,克服重重困難,一息尚存,戰斗不止。而意志薄弱者,面對上述情況,要麼消極等待,要麼抵抗不力,有的甚至會放棄抵抗。因此,每一個軍人都應當刻意培養自己頑強的戰斗意志,便自己堅強的意志能在戰斗的關鍵時刻,尤其是當雙方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能消耗到最大限度、進行意志的較量時,發揮出力挽狂瀾,決定勝負的作用。
軍人戰時堅強的意志有賴於平時的訓練和養成,在進行意志訓練時除提高認識、發展情感;主動設難、刻意養成;樹立楷模、鞭策激勵;加強體質鍛煉等方面外,應著重抓住以下幾個方面:
(1)訓練意志的自覺性
自覺性是一種極可貴的意志品質,它是軍人自覺地調節和控制自己的行動,使之達到預期目的的意志過程。軍人的意志的自覺性是建立在堅定科學的信仰之上的,沒有信仰的理想是虛幻的;沒有信仰的靈魂是虛弱的;沒有信仰的奮斗是不能持久的;沒有信仰的軍事斗爭是無潛力的;沒有信仰的意志活動肯定是盲目無力的。只有確立了堅定的信仰,行動才有目的,才能使一切軍事活動處於計劃、規劃和謀劃之中,才能主動克服困難,努力鑽研技術戰術和指揮藝術。軍人在戰場上積極主動,勇敢殲敵;在工作上不迴避困難,積極進取;在學習上不放過疑點難點,爭取最好成績;在生活中嚴格要求,遵守紀律等都是軍人自覺性的表現,
(2)訓練意志的堅毅性
軍人意志的堅毅性主要表現在:
頑強。即在戰斗中敢於、勇於、善於承受任務強大的壓力和打擊,並靠自己的意志力量使敵人屈服。戰爭實質上就是運用一切手段迫使敵人服從我們意志的暴力行為。因此,軍人必須有鋼鐵般的意志和強烈的攻擊意識。
堅定。即在任何情況下都不為艱難所阻,使信念堅定不移,行動始終如一,無所畏懼地實現既定目標。
堅持。即能在較長時間內,為實現目的堅持不懈,百折不撓地去努力,去奮斗。在戰時,軍人的堅持性尤為可貴,兩軍相持,勝利往往"產生於『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意志堅毅並不意味著主觀武斷,那種頑固執拗,一意孤行,剛愎自用,明知錯誤也不願改正的行為,絕不是意志堅強的表現,在訓練中必須認真加以克服。
(3)訓練意志的果斷性
果斷性是軍人必不可少的意志品質。尤其是軍事指揮員,在戰爭中不僅要有沉著的性格,冷靜的頭腦,更要有果斷的作風。多疑不決,優柔寡斷乃兵家之大忌。訓練意志的果斷性應注意:第一,善於當機立斷,克服優柔寡斷。高技術條件下,戰場機動性空前增大,戰機稍縱即逝,此時此地是敵人的弱處,幾分鍾後即可能變成強點;某處現在是可乘之隙,稍事猶疑,其"隙"就有可能被敵彌合。因此,當機立斷就是要"見機不失,遇時不疑",要求"使智者不及謀,勇者不及怒,"不待對手有所反應,就迅速果斷地採取行動。第二、善於隨機應變,反對機械行事。戰場態勢千變萬化,意料不到的新情況隨時可能出現,因此,在執行既定方案時,應善於根據變化了的形勢,改變打法,切忌生搬硬套。第三,審時度勢,避免草率。戰場上的當機立斷和隨機應變,應建立在縱觀全局,審時度勢的基礎之上。那種草率盲動,盲目自信,一意孤行都不是真正果斷的表現。
(4)訓練意志的獨立性
獨立性是意志堅強的重要表現。在平時它表現在工作中善於獨立思考,不人雲亦雲,既服從真理和紀律,又善於發現問題並妥善地解決問題;在戰斗中,即便是在與集體和指揮員失去聯系的情況下也不驚慌失措,敢於孤膽奮戰,並根據既定方案的精神,主動完成作戰任務。如缺乏獨立性,往往易受暗示,盲目順從;或墨守成規、消極等待,依賴別人的幫助;或懷有僥幸,碰運氣等等,這種人在平時往往一事無成,在戰場上必將被動挨打。
(5)訓練意志的自製性
自製性也叫意志的自製力,是指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掌握自己的行動的意志品質,同時,它也是衡量軍人意志能力的重要標准。
軍人意志的自製力表現在其能夠用理智去支配自己的感情、慾望和注意力,使之符合軍事活動的需要。同時,還應有意識地同心理上的厭倦、疏懶、灰心、畏懼、恐慌等消極情緒作頑強斗爭,防止意志防線的崩潰。在炮火紛飛的戰場上,戰友的鮮血,同志的傷亡,挫折與失利,敵人的殘忍與猖狂以及敵人心戰宣傳的欺騙、誘惑等,都會給軍人以程度不同的刺激。如果缺乏自製力,不能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感情,約束自己的行動,必將因一時的憤怒、急躁而魯莽從事,甚至由此帶來無法彌補的損失。
總之,在高技術條件下,軍人尤其是各級指揮員必須具備鋼鐵般的堅強意志,才能適應戰爭的需要。這種鋼鐵般的意志能夠克服各種消極情緒的影響;能夠克服意志行動中的困難;能夠增添信心和力量。

⑶ 軍人應該具備什麼樣的素質和精神面貌

知識士兵」將大量走進士兵隊伍。在未來的戰爭中,由於實現了「人—機 」一體化,每個士兵將不再是獨立的個體,而是復雜戰場系統的一個子系統。這種將知識和技能綜合集成於一體的士兵系統將使未來戰爭以嶄新的面貌出現。近年來,世界各國的大學生士兵正在不斷走進士兵隊伍,已經使士兵隊伍的知識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為此,一些發達國家已相繼推出「士兵現代化計劃」,大力開發未來士兵綜合作戰系統,其目的就是為造就未來的「知識士兵」作準備。可以預見,在未來的戰爭中,「知識士兵」是軍隊力量組成中的重要成分,對戰爭勝負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軍事變革讓未來軍事換新顏
軍事變革初露面
當今社會的經濟形態正由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轉變,技術形態正在由機械化向信息化轉變。人類社會的經濟形態和技術形態的轉變必然會促使軍事形態發生改變,加速知識軍事的到來。可以說,知識經濟和知識軍事是經濟領域和軍事領域在信息社會表現出的一對孿生兄弟。知識經濟是以知識為資源,腦力勞動為生產形式的經濟形態。知識軍事是以知識為資源、以智能化的信息對抗為主要作戰形式的軍事形態。
未來武器裝備系統的先進科技知識含量將越來越高。知識在軍事上的作用並非始於今日,但知識在軍事中所佔的比重以及所發揮的作用卻從來沒有像今天這么大。軍事領域作為高新技術的先入領域,廣泛地吸納著當今高新科技成果,使信息在戰爭中的作用日益突出。高技術武器裝備作為人類科學技術知識的高度集成品,其開發和運用都凝聚著各種基礎學科和應用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對軍事活動產生著重大影響。比如,感測技術的發展使戰術導彈具備了超視距制導能力,使飛機、艦艇、坦克、火炮等作戰單元的性能指標成倍地提高。這些高技術含量非常密集的武器裝備是知識化了(信息化就是知識化的一種)的軍事斗爭工具。軍事知識化是高新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
軍官整體素質將進一步提高。培育高素質的軍官無疑是打贏未來高技術戰爭的先決條件,因為人是知識的生命載體,是一切知識最終轉化為物質成果的根本依託。不同的時代對軍人素質的要求也不一樣。冷兵器時代要求軍人身強體壯、弓馬嫻熟,與之對應的就是體能型軍隊。機械化時代要求軍人能熟練操作和使用各種兵器,與之對應的是技能型軍隊。在信息化時代,與之對應的就是智能型軍隊。因此,注重軍隊「知識化」建設將成為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現在,世界各國都把培養高級軍事人才、提高軍官的科學文化素質作為建軍的重點,使軍事力量構成中的知識、技能型軍官的數量明顯增多。
「知識士兵」將大量走進士兵隊伍。在未來的戰爭中,由於實現了「人—機 」一體化,每個士兵將不再是獨立的個體,而是復雜戰場系統的一個子系統。這種將知識和技能綜合集成於一體的士兵系統將使未來戰爭以嶄新的面貌出現。近年來,世界各國的大學生士兵正在不斷走進士兵隊伍,已經使士兵隊伍的知識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為此,一些發達國家已相繼推出「士兵現代化計劃」,大力開發未來士兵綜合作戰系統,其目的就是為造就未來的「知識士兵」作準備。可以預見,在未來的戰爭中,「知識士兵」是軍隊力量組成中的重要成分,對戰爭勝負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未來軍事對抗表現為以知識為主要內容的「信息對抗」。「信息對抗」是信息化戰爭所表現出的新的對抗形式和特點。它是與傳統戰爭中的「體能對抗」、 「物能對抗」相對而言的。在傳統戰爭中,戰場對抗是以作戰雙方的體能、技能(含武器性能)的優勢來決定勝負。而在現代戰爭中,無論是單兵對抗、小規模對抗還是集團大規模對抗,不再是作戰力量單元之間的較量,而是以網路為紐帶、以整體對抗為表現形式的系統與系統之間的對抗。信息爭奪已成為系統對抗的核心要素。在信息網路系統的對抗中,軍人並不像過去那樣完全依賴作戰平台。每個軍人面對的是己方和敵方兩大網路化的信息平台,「信息成為整個軍隊的心臟」。一切作戰資源都必須依賴信息才能發揮作用。在兩軍交戰的過程中,誰獲取信息最快、佔有信息最多、處理信息能力最強、利用信息能力最好,誰就可以奪取制空權和制海權,進而誰就能夠掌握戰爭的主動權。因此,爭奪制信息權的斗爭將滲透於未來戰爭的各個領域,並將貫穿於整個作戰的全過程,直接影響戰爭的成敗。需要說明的是,「信息對抗」並不排斥電子對抗、火力對抗和機動對抗等傳統對抗形式,而是寓於各種具體對抗形式之中,並成為其他各種對抗的「 靈魂」。
信息化軍隊上戰場
作為軍事斗爭的主體,在軍事變革的演變過程中,軍隊明顯地表現為由機械化軍隊轉變為信息化軍隊。
這里首先表現為武器裝備的信息化程度更高。21世紀軍隊的武器裝備系統將是高度信息化的系統。這種高度信息化的武器裝備系統具有綜合一體化、智能化和高效能的特點。所謂綜合一體化,主要是指各種主戰武器與C4ISR系統緊密結合起來,使作戰人員、作戰平台和打擊火器等都納入統一的網路系統。所謂智能化,是指高度信息化的武器裝備,使越來越多的武器系統能自動偵測和識別目標,掌握最佳攻擊時機,准確打擊目標,表現出較高的智能化水平。所謂高效能,是指綜合作戰效能高。以精確制導武器、新型軍用衛星、指揮自動化系統、電子戰裝備和反導彈系統等為代表的高技術武器殺傷力成倍增加,打擊精度空前提高,綜合作戰能力大大增強。這種信息化的武器裝備系統將使得未來戰場高度透明。
軍事力量的指揮控制網路化。軍隊的指揮控制系統將利用先進的數字通信、計算機和網路等高新技術,不斷向外層空間擴展,向戰斗單元、火力單元延伸,把各級指揮部門和戰場的各種武器系統、各參戰部隊乃至單兵都有機地編織在統一的網路之內,形成覆蓋全維的作戰空間,使軍隊信息系統的抗毀性和穩定性顯著增強,信息傳輸速率加快、資源共享程度提高、指揮層次減少,使諸軍兵種作戰力量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一體化聯合作戰。
軍事訓練模擬化。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可實現模擬部隊、模擬戰場、模擬攻擊、模擬作戰、模擬指揮控制等模擬化的軍事訓練活動。隨著虛擬現實技術在軍事領域的廣泛應用,各種軍事訓練活動已開始從實物轉為虛擬化,不必親身到現場就可以完成各種軍事訓練活動。這種在作戰實驗室中就能完成的軍事訓練活動使部隊不必動用實兵就可達到軍事訓練、研討戰法和驗證作戰理論的目的。在海灣戰爭中,盡管美軍缺乏沙漠地區的作戰經驗,但是卻打敗了伊拉克軍隊。這主要是由於美軍在參戰前憑借計算機模擬技術演習了在相同戰場環境下的各種作戰。
軍隊行動智能化。以智能武器和指揮自動化為主的高技術武器裝備使傳統的作戰方法發生深刻的變革,迫使軍隊徹底實現由體能、技能型向智能轉變,人類戰爭因而也從「力量」的搏擊進入「智戰」時代。武器裝備的信息化使越來越多的武器系統能自動偵測和識別目標,並可在最佳時機准確攻擊目標。21世紀將會有大量遙控和「自控」的機器人湧入戰場。它們有可能會取代現在的有人駕駛坦克,成為未來戰場的核心武器。此外,由感測器、信息處理器和制導裝置組成的具有一定智能化的靈巧彈葯不需人工控制就可以有選擇地攻擊目標。這種高度智能化的軍隊將具有全維感知、全球打擊、精確作戰和全方位防護的能力。
作戰保障精確化。隨著軍隊武器裝備系統向信息化、智能化和一體化方向發展,要求作戰保障要實現精確化。比如,現已出現的「集中保障」、「精確保障 」以及「聚焦後勤」等保障理論都要求能夠及時跟蹤並轉移包括在運物資在內的各種資產,以便作出快速反應,為軍事行動提供適時、適地的精確物質保障,特別強調將信息、保障及運輸技術融為一體,實現精幹高效的精確化作戰保障。 (李大光)
當前,最熱衷這場軍事變革的國家主要是那些軍事強國,尤其是美國等西方軍事大國。然而,首先洞察軍事變革的並不是美國人,而是前蘇聯的將軍們。
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當時以蘇軍總參謀長奧加爾科夫為代表的一批軍事家就預言:信息技術在軍事領域的應用必將引發一場新的革命。他們將這種時代性的革命稱為「軍事技術革命」,並認為這種「軍事技術革命」正在使發展著的新技術武器裝備發生深刻變化,並將從根本上打破陳舊的軍事理論,極可能出現比核武器更有效的殺傷性兵器,從而影響到軍事領域的各個方面。20世紀90年代初,海灣戰爭正式拉開了這場世界性軍事革命的序幕。在這場戰爭中,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軍事效益,使戰爭向著以信息處理能力為基礎,以隱形、遠程精確打擊為重要手段的新形態轉變。到了1993年,當時任美國國防部基本評估辦公室主任的馬歇爾認為,技術革命不足以反映這場軍事革命的全部內涵,提出用「新軍事革命」取代「軍事技術革命」。1998年,美國前國防部長佩里在該年度國防報告中專門就新軍事革命定義作了說明。他認為,當今這場世界性軍事革命是採用新技術的軍事系統同創新的作戰理論與變革的軍隊組織體制相結合,從根本上改變軍事行動特點和進行戰爭的方式,簡單地說,就是 「三新兩變」。
任何事物的產生和發展都有一定的社會歷史背景。當今這場軍事革命的產生和發展是人類社會由工業時代向信息時代轉變的必然產物,是國際政治斗爭需要與科學技術進步共同推動的必然結果,是世界軍事領域矛盾運動規律的必然反映,有著特定的時代背景和內在的歷史動因。
社會是孕育軍事革命的母體。軍事活動作為人類社會活動的一個重要領域,其變革總是隨著社會變革的深度不同而不同。20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的產生、交換、傳遞、控制和利用等等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當前這場軍事變革已深深地打上了信息時代的烙印。比如,信息作為一種戰略資源,就成為戰鬥力構成要素中的一個新的重要成分;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高新技術成果物化到武器裝備中去,就形成了高技術武器裝備,對於提高軍事實力、奪取戰爭勝利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信息時代新的生活觀念和生產方式影響到軍事理論,使得戰爭形態、作戰理論、作戰方法和作戰樣式等都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如在工業社會中,機械化導致成批生產,而在信息社會中,信息化使許多經濟部門的成批生產結束,生產是以「精確」生產模式為其基本生產模式。這種思想導致當今的精確作戰理論的產生,並最終導致由機械化戰爭向信息化戰爭的轉變。同樣信息時代的高效集約型勞動力結構也相應地影響到軍隊的組織結構和體制編制。建立一支信息化、智能化的高度合成型軍隊已成為信息時代各國軍隊建設普遍追求的目標。可以說,實現軍事系統的高度信息化,是這場軍事變革的核心內容。

⑷ 我軍經常宣傳的穿插迂迴戰術是怎樣的

穿插和迂迴其實是兩種不同的戰術行動,其根本目的都是深入敵後作戰,所以經常被綜合運用。這種戰術並非解放軍所創,早在冷兵器時代就曾被利用,但是解放軍絕對是這一戰術的發揚光大者。研究過戰爭文獻的人會發現,解放軍的許多戰役、戰斗指示中幾乎都有這樣的語句——「你部應以迅速勇猛之穿插,插入敵後,分割圍殲之」,可見解放軍對於穿插迂迴戰術運用的頻繁程度。在人民解放軍建軍80周年之際,本刊隆重推出一組關於解放軍經典戰術的系列文章,用以紀念這支英雄之師,開篇首選的就是令所有對手聞風喪膽的穿插迂迴。 分割包圍各個殲滅 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是取得戰爭勝利的不二法則也為解放軍極力推崇。從紅軍時期到新中國建立後的幾場作戰,解放軍將這一作戰原則發揮得淋漓盡致。但是在具體作戰中,敵我雙方都在尋求優勢力量的形成,這就為單方面集中兵力增加了難度,特別是在戰役層面,解放軍很難在一次戰役中形成絕對優勢,在此情況下,解放軍通常是以「分割包圍、各個殲滅」為作戰指導思想,將優勢之敵調動、分割為幾部分,而後將自身整體力量轉化為局部絕對優勢,逐一將敵殲滅,穿插迂迴就充當了實現這一作戰指導思想的重要手段。 解放戰爭中的魯南戰役,將這一點體現的最為明顯。1947年1月,山東、華中野戰軍集中了27個團的兵力,准備在魯南地區殲滅國民黨軍整編第26師和第一快速縱隊。整編第26師系國民黨中央軍,戰鬥力較強,而第一快速縱隊是被譽為「國軍精華」的一支機械化部隊,更為復雜的是,在這兩支部隊附近還有國民黨軍整編第51師和整編第33軍。因此在兵力方面解放軍沒有形成傳統上3:1的進攻優勢,在戰鬥力上解放軍沒有任何反裝甲作戰經驗,全殲敵軍困難很大。但國民黨軍的戰場布勢,卻幫了解放軍的大忙,當時整編第26師和第一快速縱隊,分布在西起嶧縣以東的傅山口、東至卞莊(今蒼山縣)的嶧臨公路兩側,擺起了「一字長蛇陣」,首尾長達25公里。像粟裕這樣在華東戰場練了十幾年「穿插迂迴」的戰術大師,當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迅速將部隊分成左右兩個集團,分別以一部兵力向石龍山、向城、蘭陵、小忠村等處實施多路穿插,從1月2日發起攻擊,至1月3日晚,解放軍即完成對當面之敵的分割包圍,並通過各種穿插手段,切斷了其與友鄰51師和33軍的聯系,而後,解放軍按照先弱後強的順序,首先集中主力殲滅整編第26師各部,再合兵一處將快速縱隊全殲。僅用3天時間殲敵3萬餘人,繳獲坦克10輛。 有時,解放軍在整體力量占絕對優勢的情況下,也會使用穿插迂迴戰術,以此來加快作戰進程。遼沈戰役中,東北野戰軍在順利結束錦州作戰後,集結幾十萬雄兵回師遼西平原,向廖耀湘的第9兵團發起攻擊。林彪一改謹慎作風,冒著打亂建制,失去聯系的危險,實施了解放軍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穿插作戰。看過《大決戰》的觀眾,一定會對林彪這句話印象深刻:「告訴部隊,縱隊不要去找師,師不要去找團,大家都去找到廖耀湘就行」。幾十萬解放軍依照這個命令,整師、整團向潰退之敵實施穿插迂迴,國民黨軍這只絕對的主力兵團,在遼西平原被分割得七零八落,十幾余萬人僅在2天1夜即被全殲。難怪受過法國軍校教育的廖耀湘,在被俘後依舊抱怨這些「土八路」們不懂戰術,用「巫術來打仗」。 全縱深作戰思想的體現 長期處於裝備劣勢的解放軍,在作戰中習慣於以巧取勝,極力避免硬碰硬的消耗戰,穿插迂迴戰術的大量運用,就是在這種思路下產生的。解放軍在進攻作戰時充分利用對手的防禦間隙和翼側,實施各種規模的穿插迂迴,使對手腹背受敵,到處挨打,輕則打亂部署,重則被斷後路,這樣極大減輕了正面主攻部隊的壓力,這和今天流行的「全縱身作戰」思想不謀而合。在以線式作戰為主的半機械化時代,解放軍能有這樣的思維方式不能不說是一個創舉,今天軍事理論家們所提出的「沒有錢方和後方之分」的「非線式作戰」,早在幾十年前就被那些根本沒上過軍事學院的解放軍指揮員所實現了。雖然不能說明解放軍的戰術思想多麼超前,但至少在穿插迂迴方面絕對領先50年。當全世界為海灣戰爭中美軍的「左勾拳」行動贊嘆不已時,可能只有中國軍人表現最為平靜,因為單純從戰術意義上講,這種行動只不過是解放軍一個傳統套路。如果非要用類似「左勾拳」這樣的唬人稱呼來來命名戰役迂迴的話,那麼解放軍的戰史會變成一本厚厚的「少林拳譜」。 解放軍在一次作戰中,不止進行一次穿插迂迴,而是從戰役到戰術甚至是單兵的多個層次來實施,以此來實現真正的全縱深攻擊,再牢固的防禦體系也經不起這樣的沖擊。1962年11月18日,在西南邊境作戰中,解放軍東線反擊部隊在攻殲西山口、申隔宗敵軍的戰斗時,提出了「打頭擊背、斬腰剖腹」的打發,這是明顯具有解放軍特色的「全縱深作戰」。作戰部署中有1個軍分區、2個步兵團,擔任3個不同方向的穿插迂迴任務,但這些都還不是這場戰斗的亮點。戰斗中,步兵第55師163團擔任向西山口方向的穿插任務,在穿插途中,該團9連4班副班長龐國興,因夜暗與部隊失去聯系。深入敵後、地形不熟,對於掉隊的戰士是件可怕的事,但這位副班長卻充滿了天才般的想像力,他召集另外2名掉隊的戰士,組成了臨時戰斗小組,繼續執行穿插任務。他們憑著過硬的軍事素質和良好的戰術素養,在敵軍防禦部署內東打西沖,連續奪取敵軍2個炮兵陣地,殲滅敵軍7人,繳獲加榴炮7門,在沿公路追擊逃敵時又繳獲汽車4輛。當他們發現附近山上一股敵人向我軍主力射擊時,身為射擊標兵的龐國興一個點射斃其軍官,不但打散了敵軍還找到了主力,而他手中的武器就是56式沖鋒槍,真可謂奇跡。 (責任編輯:小雨) 龐國興,這個單兵級的穿插分隊,深入敵軍縱深7.5公里,打亂了敵軍的縱深部署,極大迷惑了對手的判斷,為主力向縱深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盡管這不是一次有計劃的穿插行動,但足以看出解放軍官兵對這一戰術的領悟程度。 精確打擊和體系破擊 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讓人們知道了一個新的戰法,那就是美軍極力鼓吹的「癱瘓戰」,以及不太成功的「斬首行動」。其實中國早就有「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的古訓,從那些成功的戰例中我們會經常看到,解放軍的穿插迂迴戰術,多次用於對敵指揮機關、要害部位的打擊。客觀的講,「癱瘓戰」思想確實是一種極大提高作戰效費比的方法,現代系統論告訴我們,世上萬物都成系統,而任何系統都有其關節點,打擊這些關節點就會迅速它的體系,在作戰中更是這樣。 但是如果仔細分析,我們就會發現同樣是這種「癱瘓戰」思想,美軍是通過技術手段來實現的,依靠強大准確的打擊力量;而解放軍是通過戰術手段來實現的,依靠犀利勇猛的作戰行動,這又走進了西方重技術、東方重謀略的怪圈。一貫擁有技術優勢的美軍認為「現代戰爭是一場計算成本的戰爭」,所以用精確武器來降低成本;早有見識的解放軍,在幾十年前卻只能通過戰術手段來實現,穿插迂迴正是為技術上無法精確打擊的解放軍,提供了戰術上精確破擊的方法。 這一點用遼沈戰役中的胡家窩棚戰斗來說明,可能最為恰當。前文介紹了1948年東北野戰軍對廖耀湘兵團實施大規模的穿插追擊,在林彪下達命令的第二天,即11月25日晚,東野3縱7師21團8連的一個排,突然穿插至胡家窩棚地區,面對天線林立的小村子,指揮員以為至多是個敵軍團部,誰知道一個沖鋒打進後,戲劇性的場面出現了,面對滿桌的機密文件,最有文化的解放軍戰士只認出了「廖X湘」這兩個字,盡管「耀」字對於窮苦出身的戰士顯得有些復雜,但這並不妨礙他們推斷出這是廖耀湘的兵團指揮部,隨即向上級報告,盡管這個排的戰士除一人重傷外其餘全部犧牲,但這個小小的排沖鋒,卻對整個戰役進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廖耀湘在被俘後承認:「解放軍第3縱隊及其以北的友鄰部隊第一棒,就打碎了國民黨遼西兵團的腦袋,同時也打碎了新3軍、新1軍及新6軍3個軍的司令部。」如此看來,東北野戰軍能如此迅速殲滅這只重兵集團,也就不足為奇了。 和廖耀湘同樣不幸的還有美軍大名鼎鼎的的「北極熊團」。「北極熊團」是美軍步兵第7師31團的綽號,它因在一戰中西方列強干涉蘇俄革命,該團成功攻入俄國西伯利亞而得名。然而就是這樣一支精銳部隊在朝鮮戰場也對志願軍的穿插迂迴無可奈何。1950年11月,志願軍發起第二次戰役,志願軍第27軍集中4個團的兵力,向配置在新興里的「北極熊」團發起攻擊,戰斗中,志願軍充分發揚我軍穿插迂迴的戰術傳統,迅速割裂了美軍的作戰部署,其中擔任穿插任務的238團4連藝高人膽大,利用美軍部署的間隙,直撲該團指揮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搗毀美軍指揮所,斃其團長、奪其軍旗,一舉癱瘓了該團的指揮系統,為全殲這支王牌團力拔頭籌。按照當時敵我力量對比,志願軍一個軍通常只能殲滅美軍一個加強營左右的兵力,毛澤東曾形象的指出這種戰法叫「零敲牛皮糖」,但是新興里一役卻創造了4個建制團殲滅美軍一個加強步兵團的光輝範例,這在抗美援朝作戰史上也僅此一次,穿插迂迴戰術戰術在其中功不可沒。 此外,因革命樣板戲而天下聞名的《奇襲白虎團》,也是描寫1953年金城戰役中志願軍第68軍第203師穿插營,在直木洞以南地域襲擊南朝鮮首都師第一團的作戰。由此可見,解放軍的穿插迂迴戰術真正實現了戰役、戰術層面的精確打擊和立體破擊。 成功取決於行動突然性 由於穿插迂迴行動往往是利用敵人部署的間隙和翼側,一旦為敵所察覺就會陷入敵軍的重圍之中,因此作戰行動的隱蔽性和突然性是穿插迂迴成敗的關鍵,而突擊的速度又是達成戰役突然性的基礎,任何一支成功實施穿插迂迴的部隊,無不以神速而著稱。朝鮮戰場上著名的三所里穿插,給38軍贏得的「萬歲軍」的美譽,而其中113師的神速穿插更是可圈可點。根據志願軍總部第二次戰役的總體計劃,1950年11月27日晚,第38軍從德川向西、西南2個方向實施戰役迂迴,一路為軍主力2個師由北路向軍隅里推進,一路為該軍113師由南路向三所里方向穿插。38軍的行動對於第二次戰役全局十分關鍵,特別是113師的穿插,直接關繫到整個戰役企圖能否實現的問題,因此受到志願軍總部的關注。這支當年從白山黑水打到天涯海角的王牌部隊,不負眾望,擊潰了阻擊的敵軍,騙過了美軍的飛機,全體官兵忍受極度疲勞14個小時強行軍72.5公里,先敵5分鍾到達預定地域,為實現戰役合圍立下了頭功。單純講這14個小時和72.5公里可能不會引起任何注意,但如果你知道在海灣戰爭中,美軍的「左勾拳」是使用裝甲部隊,平均每小時攻擊前進的速度,第7軍是2.4公里,第18空降軍是4.1公里,而志願軍完全是步兵作戰,還在穿插途中先後打垮南7師、土耳其旅、美25師、英28旅各一部分的阻擊和騷擾,稱其為神速毫不為過,難怪有人評價說:有史以來步兵從未如此輝煌。38軍的這次穿插,甚至給美軍打出了心理陰影。第四次戰役後,王近山所部12軍被調至東海岸整訓,從美軍的視野中突然消失,造成美軍習慣性的驚惶失措,以為12軍又不知從什麼地方插進來,派出大量特工偵察,可見38軍的這一役餘威未盡。當然,穿插作戰光憑速度是不夠的,必須要有古人所說的「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的戰術素養,才能真正實現突然性的要求。1962年西南邊境反擊作戰中,解放軍就設計了2次極具想像力的穿插迂迴。 (責任編輯:小雨) 一次是被稱為「克節朗雪火突擊」的全殲敵軍第7旅的戰斗。1962年10月20日,敵軍第7旅在克節朗地區完成防禦部署,從未和解放軍交過手的敵軍,沿河谷和山地組織防禦,各部間隙極大,這樣的態勢簡直就是為擅長穿插作戰的解放軍搭好了舞台,但敵軍的這樣的部署不是沒有道理,因為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區,很難有人能從各戰斗部隊之間的雪山上通過,更何況是攜帶裝備的部隊。解放軍從來都是戰爭奇跡的創造者,擔任攻擊任務的藏字第419部隊和步兵第11師,不僅翻越了雪山對敵軍第7旅實施了戰術穿插,還在夜間涉雪山化水的克節朗河,向第7旅後方實施了深遠穿插,所有行動做得干凈利落,完全出乎敵軍意料,以至於當戰斗發起後,敵軍才發現解放軍的進攻不是來自預想的克節朗河北岸,而是他們側後西南方向的海拔更高的山上。所以這支在二戰跟隨蒙哥馬利征討過隆美爾的敵軍王牌,竟然在24小時內被全殲。 另一次穿插發生在隨後的邦迪拉戰役。敵軍指揮官巴克沙?辛格中將,固執地認為克節朗的失利是一個意外,在如此高的海拔地區作戰,我軍必沿公路軸向前推進,而不可能在人跡罕至的雪山間實施穿插。不知道是這位中將昏了頭,還是有意給解放軍「放水」,居然在解放軍面前擺起了「一字長蛇陣」,在色拉山—德讓宗—邦迪拉沿線的公路上部署了3個旅的兵力,首尾相距近100公里,收拾這種陣形我軍頗有心得,關鍵在於能否打破雪域不可穿插的神話。在當地藏民的指點下,解放軍發現了一條由北向南直插德讓宗和邦迪拉之間班登的小道——貝利小道,於是組織了一支1500人的穿插部隊,經過6天5夜的艱苦行軍,翻越海拔4870米的山口,神兵天降般出現在班登,在敵軍長蛇陣的腰上打進一個楔子,敵軍的全線潰退便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穿插迂迴,是一種攻擊力極強的戰術,這種戰術強調連續攻擊、出其不意,追求割裂部署、斷敵退路,通常是實施戰役合圍和分割的前奏。從近幾年來幾場局部戰爭中,可以看到:擁有技術優勢的美軍,同樣開始大量運用這一戰術,這正是解放軍這一戰術強大生命力的體現。可以預言這種給解放軍帶來光榮的穿插迂迴戰術,還將繼續出現在未來的信息化戰爭中。

⑸ 做一名軍人應有怎樣的素質

做一名軍人應具備以下素質:
1,吃苦耐勞。軍營永遠有不少苦頭吃,高強度的訓練和經常遇到的惡劣自然環境培養了軍人「吃大苦耐大勞」的素質。
2,忍耐。兩軍對陣勇者勝,兩軍相持久者勝,在軍隊,常勝將軍是那些能忍耐的人。
3,犧牲(奉獻)精神。當兵意味著犧牲,犧牲花前月下、犧牲天倫之樂、犧牲安逸生活甚至犧牲自己的生命。犧牲意味著奉獻,犧牲掉的東西就是所要奉獻的。只有自己肯犧牲,別人才會奉獻。犧牲是付出,付出那麼多,回報一定豐厚。
4,善於總結。每年的年終總結、每月的思想匯報、每天的晚點名,總結向軍人身上的軍裝,只要還穿著軍裝就有總結。總結知得失。成功總結經驗,經驗越積越多;失敗總結教訓,教訓越來越少。
5,冒險精神。特有的獨屬於軍營的很多「第一次」對於不少人來說意味著冒險。第一次打靶是冒險、第一次投彈是冒險、第一次演習是冒險,冒險精神就這樣培養起來。
6,絕對服從。軍人從軍營第一課就是學會服從,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沒有無條件地執行命令,沒有服從就不會有勝利。整體的巨大力量來自於個體的服從精神,服從精神是高強執行力之母。
7,自信。在各種豪邁口號、激情標語和動員的熏陶下,再自卑的人軍營也能幫他建立自信。自信是戰鬥力。
8,紀律性。守紀律是軍人最基本的職業素質。組織內的個體如果缺少紀律性,該組織是一盤散沙。
9,責任感。缺乏責任感的人當不了兵。從穿上軍裝那一刻,軍人的責任感便如影隨形。大到國家民族,小到營連排班,軍人處在責任中。推脫責任、不敢擔當屬於自己的責任,在軍人眼裡無疑是懦夫。軍營生存法則之一,褒獎勇者,鄙視懦夫。
10,目標明確。來自五湖四海的軍人聚到一起時便目標明確,有名言為證「(軍人)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軍人這種先天做事目標明確的作風影響著每一個成員:一個人可以失望,但不能盲目。
11,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平年代的士兵雖沒經過戰爭的考驗,但比他的同齡人經歷了更多磨練,至少他過了打靶投彈演習的坎,這些賦予了他良好的心理素質。處變不驚,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這是將軍的氣度。
12,工作標准高。軍人的工作標准之高,在局外人看來簡直匪夷所思:打掃衛生之干凈徹底,就是潔癖患者也不過如此。
13,不服輸。輸,對軍人意味著毀滅。戰場無亞軍,第二名是全軍覆滅的代言詞。這種生死之爭的殘酷使軍人形成「有第一就爭,見紅旗就扛」的條件反射,長此以往,不服輸、爭第一成為生存本能。
14,果斷。該出手時就出手,突如其來的變化與措手不及的事態發展需要軍人用霹靂手段果斷定下決心,優柔寡斷、猶豫不決只會使事情更糟。
15,頑(堅)強。關漢卿說他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當當一粒銅豌豆,軍人是銅豌豆,白天用「男兒有淚不輕彈」自勉,晚上卻打落門牙往肚裡咽的自虐。
16,自製力。邱少雲在偵察敵情時為了不暴露目標,忍受著烈火燒身的痛苦,直至英勇獻身,他是軍人自製力的典範。自製力能使人抵制各種誘惑,克服各種困難,取得事業成功。
17,溝通能力。軍隊執行命令,溝通尤為重要。
18,樂觀。在惡劣的環境面前,怨天尤人於事無補。軍人學會了在困境中保持樂觀心態。苦中作樂以苦為樂,樂觀給人希望,在挫折面前不氣餒、不服輸,靜待絕地反擊的機會。
19,表達能力。軍情傳達需要軍人具有清晰的表達能力。
20,正直。軍人的正義感源自他的正直,軍人的正直源於他多年接受的英雄主義教育。正直的人心地坦盪光明磊落。
21,誠信。誠實、言行一致是軍人的紀律要求。多年熏陶養成軍人言必信、行必果的性格特質。
22,嚴謹(格)。軍人豪爽,但不大大咧咧,不丟三落四,不馬大哈。職業要求軍人必須嚴謹,軍人是嚴謹和豪爽的結合體。
23,執行力強。軍令如山倒,再也沒有軍人對執行力要求更強的團隊了。
24,會做思想工作。每個人都可能被談心,郁悶的時候不靠組織也得靠戰友,談心就是做思想工作。
25,勇敢。即使是懦夫軍營也能讓他變得勇敢。勇敢是一個合格軍人的底線。軍人失去勇敢猶如作家失去靈感。
26,魄力。魄力建立在對自己能力極度自信上,軍人自信;魄力是對時事的敏銳洞察,軍人敏銳。
27,榮譽感。榮譽感來自對所處團體的高度認同,接受團隊的價值觀和團隊的行為方式。「今天我以連隊為榮」是榮譽感。
28,重感情。世界上有兩種人關系最「鋼鋼的」,其中之一是一起扛過槍的。
29,注重細節。軍人的第一課是從直線加方塊開始,直線和方塊是細節;打掃衛生不留死角,死角是細節,都說這是一個細節決定成敗的時代。
30,執著。執著是堅韌不拔、鍥而不舍、百折不撓、愈挫愈勇、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執著不是偏執。在軍營,軍人的執著是戰鬥力,在地方,退伍兵的執著是生產力。
31,謙遜。軍營的等級關系和常抓不懈的「禮節禮貌」使軍人的謙遜成為一種習慣。
32,敬(專)業。敬業的前提是專業,不專業談不上敬業。敬業跟能力無關,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心甘情願,總是能夠變得簡單。
33,可靠。軍營對軍人的塑造和社會對軍人的期望,樹立了軍人的可靠形象。
34,熱(激)情。熱情釋放巨大潛能,能把枯燥的軍營生活變得生動有趣。
35,忠誠。忠誠是軍人的核心價值觀之一。一個軍人的能力有大小,但要高度忠誠。
36,團隊精神。軍人崇尚英雄主義,但也注重團隊精神。軍人的行動大都是集體行為,大到以師為單位,小到以班為單位,團隊可以產生眾人拾柴火焰高的驚人力量。老闆們愛用退伍兵,正是看中這種團隊精神。
37,工作無借口。對軍人來說,對上級布置的任何任務,無論有多大的困難,甚至犧牲自己的生命,他們只要回答「是」。
38,尊重上司。軍隊絕對服從的法則,養成軍人對上級的尊重和敬畏。「尊重領導,團結同志」也是軍人的道德要求。
39,准時。准時起床、准時開飯、准時操課、准時午休、准時就寢,從起床到就寢,軍人的時間被分割成一個要「准時」的單元,軍人的習慣是准時。
40,善於合作。在戰斗中,每個人都會因為其他任何一個人所犯的錯誤而付出代價,一個人的錯誤可以影響整個團隊,合作才能雙贏。

⑹ 中國軍人作戰能力怎麼樣

威武之師,文明之師,勝利之師。空中雄鷹,陸地猛虎,海上蛟龍,還有什麼的,作風優良,政治合格,軍事過硬,紀律嚴明等等。中國人民解放軍從小到大,從弱到強。。。。。。。。。。。。。

⑺ 軍事素質包括哪些方面

在軍事方面所具有的知識水平和實踐能力。對個人而言,軍事素養主要是指軍事理論、軍事學術、軍事技術和戰斗作風等所具有的水平。就一支軍隊或部隊而言,軍事素養主要是指戰略戰術水平、教育訓練水平、反應和應變能力、戰斗作風以及軍心士氣等。軍事素養與素質有關,主要取決於平時的訓l練和素養。

當代大學生,要求具備基本的軍事素養
一、深刻的國防觀念和意識
國防,是指國家為防備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裝顛覆,保衛國家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所進行的軍事及軍事有關的政治、經濟、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動。作為一個主權國家,國防是否鞏固,事關國家和民族的興亡。
二、基本的軍事知識和理論素養
軍事知識,並不是軍人才需了解,大學生也應該對軍事知識有一定了解,應該用現代的眼光、從綜合的角度、結合科學知識加深認識,使之系統化。軍事知識內容包括軍事思想、軍事理論、軍事科技等。
三、基本的軍事技能
軍事技能主要是通過軍事訓練來掌握,其內容包括:隊列、戰術、射擊、拉練、三防、戰場救護等。

⑻ 如何提高自己的軍事素養

綜述

要學會善於總結,每年的年終總結、每月的思想匯報、每天的晚點名,總結向軍人身上的軍裝,只要還穿著軍裝就有總結。總結知得失。成功總結經驗,經驗越積越多;失敗總結教訓,教訓越來越少。軍人深諳驕傲使人落後總結使人進步的道理。

要具備冒險精神,特有的獨屬於軍營的很多「第一次」對於不少人來說意味著冒險。第一次打靶是冒險、第一次投手是冒險、第一次演習是冒險、冒險精神就這樣培養起來。

軍事素養的意思

在軍事方面所具有的知識水平和實踐能力。對個人而言,軍事素養主要是指軍事理論、軍事學術、軍事技術和戰斗作風等所具有的水平。

就一支軍隊或部隊而言,軍事素養主要是指戰略戰術水平、教育訓練水平、反應和應變能力、戰斗作風以及軍心士氣等。軍事素養與素質有關,主要取決於平時的訓l練和素養。

⑼ 中國兵種與其他國家相比有哪些優劣勢

一、每個兵種都有各自的職責!給你介紹以下一下兵種!

陸軍由步兵、炮兵、裝甲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陸軍航空兵等兵種和專業部隊組成。

海軍由水面艦艇部隊、潛艇部隊、航空兵、岸防兵、陸戰隊等兵種和專業部隊組成。

空軍由航空兵、地空導彈與高射炮兵、雷達兵、空降兵等兵種和專業部隊組成。

武警部隊擁有三類八個警種部隊。
第一類,內衛部隊。這是武警部隊主要組成部分,受武警總部的直接領導管理。包括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武警總隊、機動師和總部直屬單位。
其主要任務:
一 是承擔固定目標執勤和城市武裝巡邏任務,保障國家重要目標的安全;
二 是處置各種突發事件,維護國家安全與社會穩定;
三 是支援國家經濟建設和執行搶險救災任務。

第二類,列入武警序列受國務院有關業務部門和武警總部雙重領導的部隊。這些部隊既擔負經濟建設任務,同時又負有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任務。

黃金部隊主要擔負黃金地質勘察、黃金生產任務,武警總部設黃金指揮部,下轄有黃金第一總隊等部隊;

水電部隊主要承擔國家能源重點建設項目,包括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以及其他建設任務,武警總部設水電指揮部,下轄有水電第一、第二、第三總隊等部隊;

交通部隊主要擔負公路、港口及城建等施工任務,武警總部設交通指揮部,下轄有交通第一、第二總隊等部隊;

森林部隊主要擔負東北、內蒙古、雲南森林的防火滅火任務以及維護林區治安、保護森林資源的任務,武警總部設森林指揮部,下轄有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雲南森林總隊等部隊

第三類,列入武警序列由公安部門管理的部隊。
邊防部隊主要擔負邊境檢查、邊境治安管理和部分地段的邊界巡邏、打擊偷渡以及海上緝私,由公安部邊防管理局管理,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河南、湖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雲南、西藏、甘肅、新疆等省、自治區和直轄市設有公安邊防總隊(公安邊防局);
消防部隊主要擔負防火滅火任務,由公安部消防局管理,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設有公安消防總隊(公安消防局);

警衛部隊主要擔負黨和國家領導人、省市主要領導及重要來訪外賓警衛任務,由公安部警衛局管理,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公安廳(局)設有警衛處。

二、特種兵

特種兵給我們一種神秘、堅韌、強悍、犀利、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的鐵漢軍人的風采。在戰斗中他們往往執行的是不可能的任務。可以說特種兵是真正的將各種軍事素質集於一身的超級戰士了。在世界各國的軍隊中,他們往往都享有盛譽,是各國武裝部隊中的頂尖軍人。特種兵的挑選和訓練是非常嚴格和殘酷的,據我們特戰訓練時的隊長講,一名戰士想要從一名普通的士兵成為一名真正合格的特種兵要5年多的時間,而要成為一名可以擔當實戰重任的特種兵那就更要長時間的訓練了,我說特種兵吃香,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這是所有當過兵的人的夢想,成為一名特種兵那就意味著你才真正的成為了一名軍人,一名經歷各種磨難考驗的軍人,一名真正的具備了實戰經驗的軍人,我們知道特種兵可不是你想進就能進提去的,那得經過層層的考驗和選拔,而特種兵的訓練不同於普通士兵的訓練,特種兵的訓練強度和殘酷性是我們普通人所不能想像的,在很多時候,他們的訓練完全超越了人的體能極限,這對任何人都是一種挑戰。一名士兵一旦被選進特種部隊,面對他的不僅是磨難和殘酷,還有贊譽和職責。

其次,真正的特種兵大多數不受服役年限的限制,像我們普通的士兵在基本的服役期滿後,要想留在部隊,你要不就要有十分突出的表現,要不就要託人找關系了。這是不可避免的,而特種兵往往不受這方面的限制,而如果你要是在特種部隊中,只要你還身體力行,部隊都捨不得讓你走。部隊培養一名出色的特種兵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所以只要你成為了一名特種兵,只要你還具備執行任務的條件,你就可以留下來,繼續穿著那身橄欖綠。在正常的情況下,一名特種兵在部隊服役的年限都在10~15所左右,像我們特戰訓練時的隊長,當時已經37歲了,在正常情況下他已經過了服役期了,但他是一名特種兵,所以還可以留下來服役。成為部隊新選的戰士的「教頭」。

再者,特種兵真要是退役了,往往是社會上的「搶手貨」,據當時的特戰隊長說,他的許多戰友轉業後都被分到了所在城市的強力部門,而且還都是當年分配的,大多數都在當地的公安局、檢查院或者是法院,我們第三年訓練時的李隊長,轉業後被分到了當地公安局的特警隊,成了當地近千名警察的總教練。而更有些私營企業的大老闆爭著搶著招攬退伍的特種兵,因為他們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戰斗素質,又有十分了得的偵察能力,用來保護自己和公司的安全是再好不過的了,我聽過好多特種兵放下分配的工作不去,而選擇去當保鏢或是保安隊長,我當兵時的幾個戰友就是當了私人老闆的所謂的「私人助理」,每個月不算獎金和福利光工資就是10000多。

閱讀全文

與中國軍人戰術素養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印度最好的城市都那麼臟 瀏覽:295
為什麼英國人的廚藝差 瀏覽:178
印尼盾10000等於多少人民幣匯率 瀏覽:404
印尼什麼手機卡信號好 瀏覽:281
怎麼寄東西到印尼 瀏覽:973
義大利熊油治什麼病 瀏覽:459
義大利黑手黨的基地在哪裡 瀏覽:609
印度捷豹路虎多少錢 瀏覽:924
義大利虐狗怎麼判 瀏覽:447
印度面條多少錢一碗 瀏覽:282
亞投行為什麼幫印度 瀏覽:166
中國的睡衣出口怎麼樣 瀏覽:442
德軍為什麼有印度兵 瀏覽:192
中國五千年有多少次被滅族 瀏覽:940
朝鮮什麼時候屬於中國 瀏覽:575
伊朗美金和歐元怎麼貿易 瀏覽:480
50元印尼盾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667
義大利女褲44對應國內什麼尺碼 瀏覽:418
義大利餐館怎麼走的 瀏覽:706
什麼號碼列印尼手機劃算 瀏覽: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