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早期革命伴侶有哪些

中國早期革命伴侶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5-21 04:58:27

❶ 開國上將肖華夫人

肖華,原名肖以尊,貧苦農民出身,早年積極投身革命,擔當送信工作。1928年,12歲的肖華加入了共青團,1930年7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此後他一生戎馬,參加過土地革命戰爭、25000里長征、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為新中國的解放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新中國成立後,肖華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政委、總政治部副主任等職。1955年,肖華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各一枚。1983年,肖華當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是黨的第八屆、十一屆、十二屆中央委員。另外,肖華還是第一屆、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85年8月15日,肖華在北京病逝,享年69歲。

肖華一生的革命伴侶為王新蘭,現如今依然健在。

王新蘭,原名王心蘭,1924年出生於四川宣漢。小時候的她剛懂事不久,在叔叔王維舟(中共早期黨員)的影響下,立志要做一名共產黨員,因為當時王新蘭年僅7歲,叔叔王維舟沒有同意她入黨,但是對於她的一片熱情又不好拒絕,加之她年齡又小,故而王維舟就安排她為黨組織傳遞秘密文件,這樣既不會引起別人的注意,還能夠保證文件順利傳送。此時的王新蘭雖說不是共產黨員,但是她沾了共產黨人的邊還是滿心歡喜的。

1933年,王新蘭夢寐以求的入黨願望終於實現了,此時他只有9歲。2年後的1935年,11歲的王新蘭隨紅四方面軍長征,成為了長征中年齡最小的女紅軍。此後她矢志不移地跟隨共產黨,聽從指揮和安排,為共產黨盡心盡力。其間,王新蘭曾先後任紅四方面軍紅四軍政治部宣傳員、八路軍五師政治部新聞電台台長、秘書處機要秘書等職。新中國成立後,王新蘭任蘭州軍區後勤部副政委、顧問等職。1955年,王新蘭被授予上校軍銜;1985年12月離休。

現如今的王新蘭已經91歲了,居住於北京,身體健康狀況良好。

❷ 新民主主義革命女英烈、女革命家的介紹

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閨瑾,字璇卿,號旦吾,乳名玉姑,東渡後改名瑾,字(或作別號)競雄,自稱「鑒湖女俠」,筆名鞦韆,曾用筆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陰(今紹興),生於福建閩縣l(今福州),其蔑視封建禮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蘭、秦良玉自喻,性豪俠,習文練武,曾自費東渡日本留學。積極投身革命,先後參加過 三合會、光復會、同盟會等革命組織,聯絡會黨計劃響應萍瀏醴起義未果。1907年,她與徐錫麟等組織光復軍,擬於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時起義,事泄被捕。7月15日從容就義於紹興軒亭口。

❸ 《中國1921》上的周奉全原型是誰

沒有原型

《中國1921》中的周奉全這個人在歷史上並不存在的,在電視劇中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杜撰。在中共歷史上並沒有原型, 在電視劇中塑造十分成功。

《中國1921》該劇由穆德遠導演,汪海林、閆剛、劉毅擔任編劇。谷智鑫、李沁、徐百卉、陳建斌、胡軍、於和偉等主演的革命題材劇。該劇展現了1918年至1921年間的中國故事,再現中國共產黨誕生的偉大進程,形象詮釋出中國革命選擇共產黨的歷史必然。該劇於2011年5月16日在央視首播 。2012年8月20日該劇獲得第26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電視劇獎。

(3)中國早期革命伴侶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國1921》從名字上來看,它的敘事結構和策略有著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的野心和企圖,以1917—1921為時間坐標,把余世存的《非常道》中的各路老男人從民國的歷史卷軸中抽離出來,或濃墨重彩,或只言片語,不求流光溢彩,但求唯物辯證的還原歷史原貌。《中國1921》以偶像劇的風格同時融入愛情和紅色的元素,用輕松明快的手法再現了那批百年前正處於「叛逆期」的大孩子,是如何實現自己的理想、實踐自己的信條,並最終改寫了一個國家的歷史。

❹ 有誰知道蔡和森、向警予告訴我他們的故事!

樓主有興趣可以去看看《恰同學少年》。 革命夫妻有幾人,當時蔡向各成仁。和森流血警予死,浩氣巍然並世尊。」這是新中國誕生前夕,國民黨元老、著名詩人柳亞子先生緬懷紅色革命伴侶蔡和森與向警予的詩句。 蔡和森,雙姓蔡林,字澤膺,學名彬。1895年3月30日誕生在上海江南機器製造總局一個職員的家庭里。4歲時,蔡和森隨母親葛健豪回到老家湖南雙峰縣永豐鎮。 向警予與蔡和森是同年出生,只少5個月零4天,即1895年9月4日出生在湘西漵浦縣城一個商人的家庭里。向警予屬土家族,原名俊賢,乳名「九九」。 蔡和森與向警予還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那就是「向蔡同盟」的筆名——振宇。蔡和森主編《向導》周報期間,他們曾經常一起用這個名字在周報上發表評論文章。振宇,即「警予」的諧音。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之時, 毛澤東在長沙的摯友便是蔡和森與向警予。1912年春,向警予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師范學校。兩年後,轉學至長沙私立周南女校,與蔡暢同學。通過蔡暢結識了蔡和森與毛澤東等進步青年,並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1916年向警予在周南女校畢業後回漵浦老家,打破當時「 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在新式學堂任校長,試圖走教育救國之路。她在校內要求女生放腳,親自為她們解開裹腳布,並向其父母作動員,開女子放腳的先河。 1918年4月14日,毛澤東、蔡和森等在湖南長沙劉家檯子蔡家發起成立新民學會。不久, 蔡和森受學會委託,前往北京聯系湖南青年赴法勤工儉學事宜。毛澤東等也相繼去了北京。向警予得到消息,很想跟他們干一番「真事業」。於是,她也來到北京,先拜訪北大校長蔡元培先生,再赴河北布里村留法工藝學校會晤了蔡和森,二人加深了友誼。 1919年7月,向警予應蔡和森妹妹蔡暢之邀,離開漵浦,赴長沙發起女子赴法勤工儉學行動,並加入毛澤東、蔡和森主持的「新民學會」,成為第一個女會員。12月25日,蔡和森、向警予、蔡暢及蔡母葛健豪等30餘人遠涉重洋,赴法國勤工儉學。於是,「向蔡同盟」的愛情之舟揚帆啟航了。 在漫長的航行船上,在政治問題和學術問題的研究學習當中,在你爭我論的雄辯里,共同的革命理想,使蔡和森和向警予兩顆青春火熱的心,砰然跳動在一起,融合在一起。從此,蔡和森和向警予開始了戀愛。經過35個晝夜的海上航行,他們於2月2日抵達巴黎。在巴黎逗留5天後,到達法國的一個小縣城蒙達尼,正式開始了勤工儉學生活。在激情澎湃的日子裡,他們兩個各自交換詩作,表達彼此的愛戀,表達對革命的嚮往。 1920年5月,蔡和森和向警予在法國蒙達尼正式結婚。這雖然是個簡單的婚禮,卻轟動了蒙達尼全城。看熱鬧和祝賀的人們不僅有留法勤工儉學的中國同學,還有許多素不相識的蒙達尼人。 其結婚照為二人捧著一本打開的馬克思主義《資本論》。照片表明他們的結合,不僅僅是男女之間愛情上的同盟,信誓旦旦,更是革命理想事業上的同盟,同舟共濟。婚禮上,二人還將戀愛過程中互贈的詩作編印成書,題為《向上同盟》,分贈給大家。隨後,人們把他們的結合稱為「向蔡同盟」。 在國內的毛澤東聞知此訊極為高興,十分贊賞他們自由戀愛的行為,認為這是開了一個很好的先例,應該成為大家的榜樣。他於1920年11月26日致留法學友羅學瓚的信中說:「以資本主義做基礎的婚姻制度,是一件絕對要不得的事,在理論上是以法律保護最不合理的強*,而禁止最合理的自由戀愛……我聽得『向蔡同盟』的事,為之一喜,向蔡已經打破了『怕』,實行不要婚姻,我們正好奉向蔡做首領,組成一個『拒婚同盟』。」 後來,毛澤東與楊開慧、李富春與蔡暢等的結合,就是「向蔡同盟」之後的又一支浪漫曲。

❺ 毛澤東最親密的愛人楊開慧於湖南瀏陽門外識字嶺英勇就義,犧牲於哪一年,年僅多少歲

楊開慧犧牲於1930年,年僅30歲。
楊開慧1901年出生於湖南省長沙縣板倉。其父楊昌濟是聞名三湘的學者,他思想先進,開慧雖為女兒身,但父親也為她取了名、字、號。1904年,楊昌濟懷著救國救民的抱負,遠涉重洋去留學,楊開慧在母親向振熙的撫養下度過了童年。
1908年,楊昌濟從國外來信,囑咐楊開慧的母親一定要送開慧上學,隨後楊開慧破例進入長沙第四十初級小學,在當時的板倉女孩子還沒有上學讀書的先例,楊開慧開了風氣之先成為該校第一批女學生,也是班上年齡最小的學生。楊開慧在楊公廟小學讀了三個學期後,轉到離板倉五里路的儲能學校。辛亥革命發生後不久,楊開慧回家動員不識字的媽媽也進學校讀書,便和媽媽一起轉到離家20多里的衡粹女校,媽媽讀實業班,她讀附設小學班,母女同校讀書一時被傳為佳話。後因衡粹女校要遷到長沙,楊開慧又轉到麻林橋附近的縣立第一女子高校,一直讀到畢業。

❻ 歷史上有哪些愛情故事令人銘記在心中國的外國的古代的現代的全都要!

1、司馬相如與卓文君:鳳求凰

司馬相如和卓文君,一個是被臨邛縣令奉為上賓的才子,一個是孀居在家的佳人。他們的故事,是從司馬相如作客卓家,在卓家大堂上彈唱那首著名的《鳳求凰》開始的:「鳳兮鳳兮歸故鄉,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艷女在此堂,室邇人遐毒我腸,何由交接為鴛鴦。」這種在今天看來也是直率、大膽、熱烈的措辭,自然使得在簾後傾聽的卓文君怦然心動,

並且在與司馬相如會面之後一見傾心,雙雙約定私奔。

當夜,卓文君收拾細軟走出家門,與早已等在門外的司馬相如會合,從而完成了兩人生命中最輝煌一事件。卓文君也不愧是一個奇女子,與司馬相如回成都之後,面對家徒四壁的境地(這對愛情是一個極大的考驗),大大方方地回臨邛老家開酒肆,自己當壚賣酒,終於使得要面子的父親承認了他們的愛情。盡管後世的道學家們稱他們的私奔為「淫奔」,但這並不妨礙他們成為日後多少情侶們的榜樣。這之後還有一個事件值得一記:司馬相如一度迷上了某才女,卓文君作《白頭吟》,以這樣的句子「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終使相如回心轉意。

2、克婁巴特拉與愷撒、安東尼:愛情與權力的選擇

舉世聞名的埃及女王克婁巴特拉與羅馬將軍愷撒馬克·安東尼之間的戀情甚至影響了埃及和當時世界的歷史。

托勒密12世去世後,克婁巴特拉按父親的遺囑與親弟弟聯姻共同執掌權柄。由於姐弟反目,她決定藉助羅馬帝國叱吒風雲的愷撒的力量。而愷撒出於鞏固統治和從埃及取得酬金的目的,也認為促成克婁巴特拉姐弟重歸於好是必要的。但當愷撒見到克婁巴特拉時,一下子被這位天姿國色、才華非凡的女人所傾倒,幫助她奪取了王位。後來,兩人通過愷撒制定的一夫多妻制而成為合法夫妻,並生下一子。

公元前44年,愷撒死於反對派的突襲之後,克婁巴特拉感到失去了靠山,轉而依靠羅馬「後三頭」之一馬克·安東尼,用同樣的手段贏得了有勇無謀的安東尼,再一次使自己王位穩固。她與安東尼共生三子。

然而在克婁巴特拉內心的天平上,王朝遠重於愛情,在「後三頭」另一巨頭屋大維勢力超過安東尼後,她放棄了安東尼,使其慘敗。但是,年近40的她去並未打動屋大維,在軟禁中結束了傳奇的一生。

3、唐明皇與楊貴妃:長恨歌

楊玉環原為壽王瑁王妃,玄宗驚艷於她的美貌,但礙於她是自己的兒媳而不便明目張膽納入宮中,於是想出個讓楊玉環出家,脫離壽王,再以「楊太真」身份入宮的方法。 從此楊玉環「三千寵愛在一身」,並於公元745年被冊封為貴妃。玄宗對楊貴妃的寵愛可謂無所不用其極,所謂「君王從此不早朝」,為了兩情歡愛,可以把國事先放在一邊;而從「一騎紅塵妃子笑」的賊後面,我們看到玄宗甚至動用了他手中的權力來取悅楊貴妃,這樣的做法出發點固然是為了愛,但皇帝畢竟是皇帝,他所做的一切並不僅僅是他個人的,必然要牽涉到政治的東西。這使得他們的愛情洽談室不可單純,並最終敵不過政治: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次年玄宗匆匆出逃,發生馬嵬兵變,楊貴妃被賜死,就算是皇帝也挽救不了自己心愛的女人的性命。他們的愛情雖以悲劇收場,但正如白居易所描述的那樣,「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他們的愛情,已經遠遠超出了一般皇帝與妃子之間的感情,上升到了真正的愛的層次,這也是後人廣為傳頌其愛情故事的原因。

4、白朗寧與馬萊特:詩意的愛情奇跡

1845年,長期癱瘓在床的伊麗莎白-巴萊特在英國詩壇聲名鵲起,其地位已取代衰老的華茲華斯,而與丁尼生齊名。本來就欽慕她的詩才的白朗寧給女詩人寫了一封信,大膽地對她說:「我愛極了你的詩篇——而我也同時愛著你……」。女詩人接到信後也給他回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兩人從此開始頻繁的書信來往。在白朗寧的多次要求下,女詩人克服從不見生人的習慣,兩人有了第一次見面。哪知三天後,抑制不住強烈感情的白朗寧竟給女詩人寫了一封求婚信。39歲的女詩人這時躺在床上已有24年,她對結婚一事早已沒有想法,認為自己不可能嫁給比她小6歲的白朗寧。她拒絕了他。盡管如此,兩人依然保持親密的交往,直至達到誰也離不開誰的地步。這奇跡發生了,伊麗莎白突然能下地自由行真誠了。盡管猶如暴君的父親完全不同意她的婚姻,她還是勇敢地投入了白朗寧的懷抱,兩人一起遠離家鄉,到義大利生活,後來還生一下孩子。愛情的力量使白朗寧夫人原本孱弱的生命延續了15年,並使她寫出了更多優秀的詩篇。

5、孫中山與宋慶齡:革命伴侶

志同道合最容易成伴侶,孫中山與宋慶齡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作為一代革命先驅,孫中山得到了不少摯友的支持,宋慶齡的父親就是其中的一個。1913年八月,「二次革命」失敗,革命派在國內失去了立足之地,大多隨孫中山流亡日本,宋耀如一家更是舉家遷避扶桑。從美國讀書歸來的宋慶齡到日本與家人會面,終於見到了她所敬仰的孫中山,並開始接替父親和姐姐的工作,於1914年9月起正式擔任孫中山的英文秘書。這是在患難中生長出來的愛情:革命失敗,心靈的創傷和流亡海外生活的孤寂,孫中山在宋慶齡的幫助中得到了補償;而宋慶齡追承孫中山革命的願望得到了滿足,並發出了這樣的肺腑之言:「我的快樂,我唯一的快樂是與孫先生在一起。」這遭到宋慶齡父母尤其是母親的堅決反對:他們的年齡相差28歲!1915年10月,在得知孫中山已與前妻離婚的消息後,22歲的宋慶齡沖破父母的「軟禁」 ,赴東京與孫中山成婚。他們的情深誼篤,令人感動:1922年6月16日,廣州發生陳炯明兵變,在危難之際宋慶齡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孫中山:「中國可以沒有我,但不可以沒有你!」而1925年3月11日孫中山彌留之際,特別囑咐兒子、女婿要「善待孫夫人」,聽到何香凝保證盡力愛護宋慶齡之後才放心。短短10年聚首,勝過人間無數。此後,宋慶齡孀居終生。

6、魯迅與許廣平:攜手共艱危,以沫相濡亦可哀

在與許廣平結識、相愛之前,44歲的魯迅雖有名義上的妻子朱安,但一直過著一種苦行僧似的禁慾生活,打算陪著朱安這個「母親的禮物」「做一世犧牲」。是許廣平對他的敬仰、 理解乃至熱愛打開了封凍已久的心田。從1925年3月11日他們開始通信,一直是許廣平以自己的勇敢和堅定打消了魯迅的種種顧忌,終於明白表示:「我對於名譽、地位,什麼都不要,只要梟蛇鬼怪夠了」。這所謂「梟蛇鬼怪」,就是又有「小鬼」、「害馬」之稱的許廣平。而在1925年10月許廣平所寫的《風子是我的愛》中,有這樣的愛的宣言:「即使風子有它自己的偉大,有它自己的地位,藐小的我既然蒙它殷殷握手,不自量也罷!不合法也罷!這都於我們不相干,於你們無關系,總之,風子是我的愛……」1927年10月,魯迅與許廣平在上海正式開始同居生活,在舊式婚姻的囚室里自我禁閉20年之後,他終於逃出來了。對於魯迅和許廣平來說,這是他們生命中最有光彩的舉動,魯迅於1934年12月在送給許廣平的《芥子園畫譜》上所題的「十年攜手共艱危,以沫相濡亦可哀」正是他們愛情生活的寫照。

7、徐志摩與陸小曼:萬種風情無地著

徐志摩與陸小曼的交往,用「愛得轟轟烈烈」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陸小曼的丈夫王賡時任哈爾濱警察廳長,雖不在北京,但侯門如海,徐志摩要用錢來賄賂門房(每次500元) 才有可能與陸小曼見面,而陸小曼給徐志摩寫情書不但要用英文,連寄信也只能自己抽空出去寄。幾經波折,徐陸二人的戀情愈演愈烈,弄得滿 城風雨,王賡甚至還拔出槍來威脅陸小曼,但這一切都遏止不住二人的熱情。對於徐志摩與陸小曼的愛情,郁達夫的看法頗為中肯:「他們的一段濃情,若在進步的社會里,有理解的社會里,豈不是千古的美談?忠厚柔艷和小曼,熱烈誠摯如志摩,遇合在一起,自然要發放火花,燒成一片了,哪裡還顧得到綱常倫教?更哪裡還顧得到宗法家風? 」

1926年10月3日,徐志摩與陸小曼舉行婚禮,梁啟超為證婚人,胡適為介紹人。他們的婚禮,真可以算得上是「別開生面」,梁啟超作為徐志摩的老師,在婚禮上進行中引經據典地來了一通訓詞,訓斥這一對新婚夫婦:「你們都是離過婚,重又結婚的,都是用情不專,以後要痛自悔悟,重新做人」。最後還來了一句「祝你們這次是最後一次的結婚!」但徐志摩這樣的歷盡千辛萬苦去追求,去試驗夢想中神聖的愛的境界,雖有「不顧一切,帶有激烈的燃燒性」且「不管天高地厚,人死我亡,勢非至於將全宇宙都燒成赤地」的熱情,終於還是落個失敗的結局,思之令人感慨。

8、薩特與西蒙:波伏娃:柏拉圖式戀愛的精典

法國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薩特與西蒙-波伏娃的愛情盡管沒有附麗於婚姻,但去長達50多年並終其一生。1929年, 青春年少、生機勃勃的薩特就讀於巴黎高等師范學院,與好友尼讓、埃博德組成「三人幫」,如疾如醉的遨遊於知識的海洋。這時,西蒙-波伏娃——一位年輕、聰穎而清秀的女朗進入了薩特的生活。

薩特與波伏娃迅速陷入熱戀,「我們在早晨人需,直到很晚才會分手。我們穿過巴黎散步,一直在繼續我傘兵話題——我們的事、我們的關系、我們的生活和我們即將寫的書……」畢業考試結束了,薩特名列第一,波伏娃緊接第二,真可謂比翼齊飛。薩特為期18個月的服役不得不讓這對戀人分別,但他們共同制定了一個特殊的戀愛合同。在合同中,雙方強調,兩人要保持最親密的關系,無話不談,不準有任何欺騙行為。然而,隨著兩人感情加深,他們在愛情觀點上的差異也逐漸表現出來。薩特說:「在青春期,當我能看女人的時候,我是想要她的全部。」「獨身生活是我的原則,我生來就是當光棍的。」「我不會結婚,永遠單身,我要所有的女人……只要能搞到手。」這是對波伏娃的聲明,一方面要同她保持親近的、永不結婚的愛情關系,另一方面又要波伏娃不要干預他的私生活。至於波伏娃,她對薩特的這一點非常清楚,並能接受。「薩特不願履行一夫一妻制的職責,他喜歡與女人在一起,他認為這些人和男人在一起,不那麼狡猾。」「在我們之間,存在著必要的愛情,同時我也認識到,需要偶然愛情。」正是在這種理解與寬容的愛情中,薩特與波伏娃的愛情顯得與眾不同,他們沒有結婚,但卻情投意合,並將這份情感維持了半個多世紀,直到1980年薩特去世。

9、溫莎公爵與辛普森:不愛江山愛美人

愛德華八世與沃利斯·辛普森的愛情故事可謂舉世聞名。1931年,生於巴爾的摩市的沃利斯-辛普森與第二任丈夫英國大商人歐內斯特懷著對上流社會的迷戀,與當時還是親王的愛德華結識,並經常參加親王的各種流動。起初親王對沃利斯這位不太出眾的女人並沒有多大的關注,隨著親王對情人西瑪爾興趣逐漸冷淡,特別是他發現西瑪爾與伊斯梅利穆斯林首領阿迦汗的獨生子阿里汗親王有染後,便把注意力投向了沃利斯,並很快被這個37歲的女人深深迷住了。「唯一能說明他地我感興趣的原因也許在於我那美國人的獨立精神、我那直率、我那自以為具有的幽默感,以及我對他和與他有關的每件事的樂觀或好奇……他是孤獨的,也許我是第一個洞察他內心深處孤獨感的人」溫莎公爵夫人的回憶錄這樣說道。漫斯頓-丘吉爾對親王與沃利斯的戀情也評價道:「他喜歡同她在一起,並且從她的品質中獲得他要的幸福,就像她需要呼吸新鮮空氣一樣。」

1936年元月,威爾士親王愛德華繼位,成為愛德華八世。國家大事的重任絲毫沒有減低他對沃利斯的愛,他向王室宣布要和沃利斯結婚。這時,沃利斯與丈夫歐內斯特的離婚宴也擺上了日程。愛德華八世的決定遭到朝野強烈的反對,他們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一人結過兩次婚的女人成為王後。多次交涉未果之後,愛德華八世決定遜位來完成這樁亘古未有的婚姻。頂著來自皇室、首相以及新聞界的各種壓力(沃利斯也成為英國早期「狗仔隊」捕獵的對象),愛德華八世遜位而成為溫莎公爵,1937年終於在法國與沃利斯成婚。對於失去王位以及永遠不能回到自己的國家,溫莎公爵對沃利斯說:「你可別後悔,我絲毫也不。我只知道幸福永遠維系在你的身上……」

10、三毛與荷西:夢里花落知多少

台灣作家三毛與荷西的故事浪漫而纏綿緋惻,盡管兩人都已逝去,但他倆仍是無數少男少女心目中的愛情偶像。三毛和荷西相識在西班牙,當時三毛念大學二年級,兩人常常一起看電影、逛公園。一天,荷西對三毛說:「你要等我6年,我有4年在大學要讀, 加兩年兵役要服,6年一過,我就娶你。」後來兩人分手了。按照承諾,以後的6年中他們沒有任何聯系,這其間三毛去了德國、美國。6年後命運再度將三毛帶回馬德里。這天,有位朋友打電話給三毛:「快來,搭計程車過來。」不知發生了什麼事的三毛匆匆趕到朋友家。朋友神秘地讓她把眼睛閉上,三毛只覺得一雙溫柔的手臂把她整個兒抱了起來,張開眼一看,哎呀!不得了,竟是那位身材高大、長滿胡須的、她當年的小朋友——荷西。兩人熱烈親吻、擁抱後,荷西把三毛帶到自己的屋內,滿屋子三毛的巨幅照片再一次讓三毛驚呆了,6年來,荷西一直惦戀著她。三毛感動至極,對自己說:「這一生我還要誰呢?」婚後的生活雖然清苦,但充滿溫馨和情趣。三毛說堵塞,「因為幸福滿溢而怕得悲傷」。悲劇果然降臨,在一次意外事件中,潛水員荷西過早地離開三毛而去,痛不欲生的三毛幾次試圖自殺,終因親情難舍而止步。然而,數年後三毛還是自縊於醫院,不能不說與此有著密切的關系。

❼ 革命伴侶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志同道合是最容易成為伴侶的,他們有著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有著共同的事業和愛心,他們在創造人生輝煌的同時,也塑造著愛情的典範。
孫中山作為一代革命先驅,得到了不少摯友的支持,宋慶齡的父親就是其中的一個。1913年八月,「二次革命」失敗,革命派在國內失去了立足之地,大多隨孫中山流亡日本,宋耀如一家更是舉家遷避扶桑。從美國讀書歸來的宋慶齡到日本與家人會面,終於見到了她所敬仰的孫中山,並開始接替父親和姐姐的工作,於1914年9月起正式擔任孫中山的英文秘書。這是在患難中生長出來的愛情,革命失敗,心靈的創傷和流亡海外生活的孤寂,孫中山在宋慶齡的幫助和撫慰中得到了補償。而宋慶齡追承孫中山革命的願望得到了滿足,並發出了這樣的肺腑之言:「我的快樂,我唯一的快樂是與孫先生在一起。」他們的愛情遭到宋慶齡父母尤其是母親的堅決反對,他們的年齡相差28歲!1915年10月,在得知孫中山已與前妻離婚的消息後,22歲的宋慶齡沖破父母的「軟禁」,堅決赴東京與孫中山成婚。他們的情深誼篤,令人感動。
1922年6月16日,廣州發生陳炯明兵變,在危難之際宋慶齡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孫中山:「中國可以沒有我,但不可以沒有你!」。而1925年3月11日孫中山彌留之際,特別囑咐兒子、女婿要「善待孫人」,聽到何香凝保證盡力愛護宋慶齡之後才放心離去。短短的10年聚首愛,勝過那人間無數情。此後,宋慶齡孀居終生。
mate] 同在一起生活、工作或旅行的人;亦指夫妻。
最後終於找到了她合適的伴侶時間既是生命的敵人同時也是生命的伴侶。[1]
註:也指同性戀相互稱自己的另一半為伴侶。
2、對育幼、求偶、斗爭或捕食等,具有同一目標的復數行為模式系統, J.von Uexküli稱此為功能環(德文:Funktionskreis),但作為主體的動物,在各個功能環中,各以其特定的特徵為標記與其他個體(客體)相結合。客體為同種其他個體(Co-nspecific,德文為Artgenosse)時,一如在鳥類所見到的典型,認為其主體每一功能環與同種其他個體具有不同的形式,多不能認為具有一個統一一致的對象。這樣將一個功能環中僅作為同一物來對待的同種其他個體,von Uexküll稱其為伴侶。在這種情況下同種其他個體,有時作為幼仔的伴侶,有時作為異性的伴侶,而出現於主體的環境世界中。
引證解釋
1. 同伴;夥伴。
《百喻經·伎兒著戲羅剎服共相驚怖喻》:「時行伴中從睡寤者,卒見火邊有一羅剎……一切伴侶悉皆逃奔。」[1]
宋 楊萬里《歸路過南溪橋》詩:「童子隔溪呼伴侶,並驅水牯過溪來。」
葉聖陶 《倪煥之》一:「等候在前頭的,是志同道合的伴侶。」
2. 指夫妻或夫妻中的一方。
茅盾 《創造》:「他要研究各種學問,他要我找一個理想的女子做生活中的伴侶。」
巴金 《滅亡》第三章:「他想這就是她的終身伴侶了。」如:結為伴侶。
3. 古曲名。傳為 北齊 後主 高緯 所作,音極哀怨。
《舊唐書·音樂志一》:「 齊 將亡也,而為《伴侶曲》。」
《舊唐書·音樂志一》:「今《玉樹》、《伴侶》之曲,其聲具存。」
宋 司馬光《和范景仁緱氏別後見寄求決樂議》:「 唐 民聽《伴侶》,不復含悲酸。」
《文獻通考·樂十五》:「﹝ 北齊 ﹞ 後主 亦自能度曲……別采新聲,為《無愁》、《伴侶》曲,音韻窈窕,極於哀思。使胡兒、閹宦輩齊唱和之,曲終樂闋,莫不隕涕。」

❽ 宋綺雲的革命伴侶

宋綺雲,1904年出生於江蘇邳縣(今邳州市),1920年考入江蘇省立第六師范學校,1926年11月考入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即黃埔軍校第六期,期間於192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徐林俠,1904年出生於江蘇邳縣(今邳州市),1924年考入江蘇省立第三女子師范學校,1926年赴武漢參加中國共產黨主辦的江蘇黨務訓練班學習,192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失敗後,宋綺雲被派往南京從事黨的地下工作。1928年春受黨指派返回邳縣,先後任中共邳縣特別支部組織幹事、中共邳縣縣委委員和書記。同期,徐林俠也回到邳縣,擔任中共邳縣縣委委員兼婦女會會長。1928年10月,宋綺雲與徐林俠結為革命伴侶。1929年,宋綺雲赴東海縣組建縣委,並擔任書記。同年秋到北京,在北京大學文學系做旁聽生。1929年12月,經黨組織安排,宋綺雲到河南南陽的楊虎城部隊,擔任《宛南日報》總編輯。1931年夏,被任命為十七路軍的機關報《西北文化日報》副社長兼總編輯。1935年10月,按黨中央指示建立了中共西北特別支部,主要任務是做楊虎城將軍和十七路軍的工作,宋綺雲任特支委員。西安事變前夕,宋綺雲參加草擬張、楊抗日救國八項主張等文件。事變發生後,宋綺雲利用《西北文化日報》,全面介紹事變的起因、經過,積極評價事變的實質和意義,廣泛宣傳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西安事變後,宋綺雲處境極為危險。他在赴延安學習後,回到西安堅持工作。1938年初,被黨派往國共合作的河北省臨時政府,任政治處副處長兼組織科長,負責與八路軍總部的聯絡工作。1939年11月,黨組織派宋綺雲到晉西南中條山孫蔚如第四集團軍總部任少將參議,兼總部干訓班副教育長、政治教官。他利用合法身份繼續從事統戰工作。與國民黨頑固派進行了艱巨而又特殊的斗爭。1941年底,宋綺雲、徐林俠及他們8個月大的幼子宋振中被國民黨軍統特務逮捕,先後被囚禁在重慶中美合作所的白公館、渣滓洞和貴州息烽集中營。獄中八年,他們遭受了非人的嚴刑拷打和種種折磨,但他們從未屈服,始終保持了共產黨員的堅定信念和堅強意志,「我決不能彎下腰,只有怕死才求饒;人生百年終一死,留得清白上九霄。」1949年9月6日,宋綺雲、徐林俠夫婦及未滿9歲的幼子「小蘿卜頭」,與楊虎城將軍父子一起,在重慶松林坡被國民黨軍統特務殘忍殺害。

❾ 井岡山革命斗爭時期的五對革命伴侶

五對革命伴侶中最出名是毛潤之和楊開慧。

❿ 影片《1921》發布海報,有哪些演員參演了這部影片

電影《1921》的演員陣容還是很強大的,由黃軒、倪妮、王仁君、劉昊然、陳坤、李晨、王俊凱、胡先煦等共同主演,他們都是演藝圈的優秀年輕演員,相信一定會為我們帶來精彩表演。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1921》是獻禮建黨100周年電影,帶我們回顧歷史和紀念英雄,這部影片主要講述了首批中國共產黨人在風雨如磐中擔起了救亡圖存重任,讓中國革命前途煥然一新的故事,將於2021年7月1日建黨節正式上映,令人期待。

黃軒在影片中飾演李達,他是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建者和早期領導人之一 ,在1921年出席過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並當選為中央局宣傳主任,為黨的成立作出了重要貢獻。此次由黃軒飾演李達,黃軒的演技一直都很在線,他出演的《芳華》《紅高粱》《山海情》等影視劇都很優秀,也讓我們見識到了他的精湛演技,相信黃軒一定會一如既往地優秀。

劉昊然、胡先煦、王俊凱也會出演電影《1921》,他們都是演藝圈的新一代年輕男演員,雖然年輕但實力也不差,期待他們的精彩表演。

閱讀全文

與中國早期革命伴侶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簽證問題如何聯系印度使館 瀏覽:244
中國結怎麼打好看教程 瀏覽:243
在英國做律師需要什麼 瀏覽:965
伊朗巴列維王朝為什麼失敗 瀏覽:574
印度欲購買什麼無人機 瀏覽:32
義大利政府怎麼看待 瀏覽:280
越南學區房多少錢一平 瀏覽:175
中國多少人叫段梓豪 瀏覽:254
印尼什麼葯補維生素AD 瀏覽:791
印度人怎麼喜歡吃調料 瀏覽:625
電信英國卡多少位 瀏覽:25
英國國旗多少公斤 瀏覽:860
伊朗沒有回程機票怎麼辦 瀏覽:289
印度貨幣atm是什麼 瀏覽:830
中國日本哪個寺院很多 瀏覽:998
英國什麼人可以坐馬車 瀏覽:424
疫情國外返回中國需要什麼 瀏覽:41
義大利各城市怎麼和以前不一樣 瀏覽:333
印度人坐火車怎麼樣 瀏覽:857
印尼亞運會開幕式什麼時候 瀏覽: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