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華英才網創始人
張傑賢 四川人 畢業於四川大學英文系
張傑賢先生是中國互聯網早期創業者,1995年開始創業,1997年創建中華英才網, 分別於1999年、2001年獲得風險投資,2004年年底,全球最大招聘網站Monster(怪獸)5000萬美元投資中華英才網,使中華英才網建立起了今日網路招聘領域的領導地位。
離開中華英才網後,於2005年再次創業,創辦風尚紫頁公司,運營「都市生活門戶」紫頁114網,為商家提供精準營銷服務。
張傑賢畢業於四川大學英文系。曾就職於前南斯拉夫、印度、英國等國駐華使館,後先後服務於Unimac,Compaq,Intel等公司。
張傑賢曾在浙江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等高校開展畢業生就業、創業指導;受邀多家電視、廣播、網路訪談嘉賓。
【eNet矽谷動力消息】1987年畢業於四川大學外語系
1987年-1991年就職於前南斯拉夫、印度、英國等國駐華使館擔任口筆翻譯
1991年加入中美合資公司Unimac,任人事經理,開始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
1994年加入康柏電腦(中國)公司,任康柏中國區高級人事主任。
1995年6月創辦獵頭公司,主要為在中國IT行業的跨國企業提供高級人才尋獵服務,取得良好業績。
1997年8月推出國內最早的人才網站之一--中華英才網(ChinaHR.com),開始涉足互聯網信息增值業務。
1999年年底獲得海外風險資本投資。
2000年完成公司從傳統獵頭公司向「基於網路技術平台,提供全方位人力資源服務的專業公司」的轉型。
2001年再次獲得風險投資。
2004年年底,成功引入戰略投資人、全球最大招聘網站Monster(怪獸)5000萬美元投資。
2005年5月18日,創辦風尚紫頁資訊(北京)有限公司。
2005年7月,發布都市消費門戶「紫頁114生活資訊網」(www.ziye114.com )。
2005年11月,網站更名為:「紫頁114網」,並將網站定位於「都市消費黃頁」。
B. 惠普在幾幾年收購康柏
惠普於美國當地時間2001年9月4日(中國為9月5日)在美國宣布,將以價值250億美元的股票收購對手康柏電腦公司.2002年5月,兩公司合並完成。
C. 康柏是哪個國家的公司
康柏電腦,是由羅德·肯尼恩,吉米·哈里斯和比利·默頓三位來自德州儀器公司的高級經理於1982年2月,分別投資1000萬美元共同創建的。2002年康柏公司被惠普公司收購。
1982年 康柏公司成立。
1984年 收入達1.112億,創美國商業紀錄。
1985年 年收入達3.29億,創行業紀錄。股票在美國紐約證券所上市。
1986年 收入達5.039億,創美國商業紀錄。個人電腦銷售達到500000台,進入全球財富500強。
1987年 第一百萬台個人電腦售出。
1988年 銷售收入報告銷售額達到12億。
1989年 推出康柏筆記本。推出第一台伺服器server。
1982年 推出第一台列印機。
1983年 把PC Division分成Desktop和Notebook PC兩個部門。停止列印機業務。
1995年 取得全球范圍內第一大PC市場份額。
1997年 建立大中華區。
1998年 Forbes雜志命名康柏為1997年度公司。推出基於Windows NT伺服器的遠程存取伺服器April
2001年 宣布惠普康柏合並。
D. 有關惠普康柏電腦的來歷
惠普和康柏經過接近一年的「聯姻」, 在2002年5月7日隨著惠普公司CEO菲奧莉娜(Fiorina)的一聲宣布,康柏和惠普正式合二為一,成立了新惠普公司。合並後新惠普在規模上基本接近了IBM。半年之後,人們對惠普與康柏合並能否成功存在著猜測和質疑,但是半年之後新惠普在市場上的傑出表現卻讓世人震驚和喜悅。惠普和康柏的合並也代表著全球IT產業的大勢走向。
惠普(HP)和康柏(COMPAQ)是新惠普的前身。惠普在高性能計算領域以「大節點」技術和「安騰」聞名,所謂大節點就是單節點以SMP(對稱多處理器)的形式提供高性能計算,最多可以提供64個CPU的巨型機;安騰是HP和Intel共同研發的一款高端處理處理晶元,它強大的浮點運算和顯示並行指令運算功能,為高端伺服器提供了傑出的性能。而Compaq是集群技術的精英,它將較小的機器以集群的方式提供給用戶,在確保高性能的同時,用戶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性能。
可想如果這兩大技術融合之後,伺服器的性能會有飛速的提高。因此菲奧莉娜對兩家合並後的技術優勢雄心勃勃,並且對公司的結構,運作,營銷策略都大刀闊斧進行了一番改革。新的惠普公司主要有四個核心集團構成:企業系統集團(ESG),專業及支持服務集團(HPS),列印及成像系統集團(IPG),信息產品集團(PSG)。 按菲奧莉娜的戰略規劃,惠普和康柏的技術融合後,新公司將在PC、伺服器、中高端列印機領域稱雄全球,在IT咨詢及外包服務、數據存儲領域也將具備挑戰IBM、EMC霸主地位的實力。
為什麼需要合並
曾經有兩種比較流行的觀點:其一,有人認為惠普和康柏正處於深度困境。兩家公司的合並只是讓其中的一家通過合並和裁員進行「安樂死」。但希望在於,合並後的公司將能夠保留下彼此最好的產品。其二,惠普和康柏目前並沒有處於困境,只是希望能夠更直接地與IBM、Sun進行競爭,並且堅信合並後的公司能夠做到這一點。以上兩種觀點並不完全,筆者看來公司合並的理由主要有三點:
加強競爭實力。在當今IT業並不是很景氣的情況下,果斷的向前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不斷的發展才能夠提高自己的競爭實力。合並後Itanium、Unix/Linux、NT、開放資源、開放APIs等統一的市場標准會對經濟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會帶來更加公平的競爭機會和更多的商機。統一的標准可以使客戶能夠以更加低廉的價格購買產品。所以新惠普希望能夠在合並後從市場標准方面贏得更大的消費團體。同時,合並後新惠普會有更多的合作夥伴,在技術上會得到更多的支持。
增加技術優勢。新惠普希望在合並後能夠充分利用惠普的「大節點」技術,康柏的Tru64集群技術,以及它們之間和Intel公司良好的合作關系,逐步實現在技術上領先IBM,SUM公司。菲奧莉娜接受采訪時曾說,「合並後新惠普公司能夠處理業界領先的API,能夠管理90%以上的各種不同的存儲系統。」所以,新惠普會利用合並後的新技術開發出更加自動化,更加高性能的跨平台的企業系統。在幫助客戶設計,部署,整合等方面比其他廠商更加有優勢。
降低成本。在技術的不斷發展的同時,新惠普的主攻方向就是降低成本和基礎設施的復雜性。新惠普利用兩家公司的技術優勢,減少交叉的產品,縮短重復產品的開發周期,精簡人員,從而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合並後的陣痛
正如嬰兒呱呱墜地之前,必有母親的陣痛。新惠普的陣痛來自於公司本身,也來自於外部的競爭對手。
惠普和康柏兩大公司都提供PC、伺服器以及存儲器等產品,雙方各自的產品系列雖然不同,但是許多產品有重疊之處。其中。 NIX伺服器以HP原有產品線為主體;Intel-based伺服器以Compaq的產品線為主體。合並後不但內部的員工無所侍從,而且原有的顧客也會持觀望的態度。
新惠普在高端的產品的發展戰略上,會逐漸向低端市場傾斜。HP將逐漸放棄自家生產的PA-RISC、Alpha及Tandam為核心的伺服器,而逐漸轉向以Intel的Itantium processor family(IPF)為核心。由於剛剛合並成功,新惠普面臨Sun及IBM的強力的競爭,由於這兩大供貨商的客戶基礎相當的穩固,同時產品亦有一定的口碑,因此HP以其Intel為核心的產品並不易在短期間獲得太大的成果。而且合並後,康柏中的Digaital公司也所剩無幾。
合並的一大目的就是要減少開支,並且新惠普把減少的開支作為衡量合並成功的標准。新惠普公司宣布,公司初期的目標是在2004年之前省下25億美元的成本。要節省這樣一筆開支免不了需要大量的裁員。從合並之初宣布的1.5萬人,現已達到1萬7,900人。對於中國新惠普來說,要在合並之初的兩年內裁員1.5萬。新惠普員工面對隨時可來的裁員,工作壓力非常大。
惠普和康柏的合並也免不了公司文化的融合和統一。環境的「陌生化」使員工缺少歸屬感。公司文化的沖突會給每個員工帶來心裡上的失落。例如,惠普公司是先想好以後,再按部就班地做,而康柏是先去做,做後再改。因此如何讓員工找到自己的位置,快速的融入新惠普中去,是新惠普必須解決的問題。
目前的成果
雖然合並之初困難重重,但是在這短短半年的時間內,新惠普易已經向世人上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財務
2002年第2季度,IDC亞太區發布的調查數據顯示,憑借強勁銷售勢頭,惠普與康柏的收入總和在上一季度中猛然躍升至市場首位。IDC數據還證明了惠普在亞太區UNIX伺服器市場收入中的霸主地位,其上一季度亞太區的市場份額達到33.3%。2002年第二季度亞太區UNIX伺服器市場的總收入比上一季度增長了11.5%,從6.02億美元增加到6.71億美元。惠普在亞太地區的UNIX伺服器收入增長率達到23.1%,是第一季度的兩倍。
2002年第3季度,Gartner Dataquest發布的統計數據表明,惠普公司以30%的市場份額,雄踞全球伺服器市場榜首,並高出排名第二的廠商10個百分點之多。與此同時,在產品發貨量方面,惠普本季度的產品發貨量超過上一季度,增長率高出全球平均水平。
惠普最新第4財季報告發布,惠普在第4季度的贏利額幾乎達到 了去年同期的4倍,銷售額也大幅攀升。來自惠普的財季報告顯示,第四季度的凈贏利為3.9億美元,每股收益13美分,而去年同期的這些數字僅為9700萬美元和5美分。
截至目前,在全球高性能計算市場佔有43%的銷售份額,在業界排名第一。在11月14日由勞倫斯-伯克利(Lawrence Berkeley)實驗室和曼海姆大學(Mannheim)聯合發布的最新版本的全球最快500台超級計算機排名目錄中,惠普取代IBM占據了第2和第3的位置,並在總體席位中占據138席,數量上已經超過IBM。而在中國TOP50高性能計算排行榜中,由惠普負責安裝、實施的各類應用方案在50個席位中就占據了23席,遍布各商業應用領域,處於絕對優勢。
根據Gartner 7月份的數據統計,惠普的全球市場佔有率約是15.5%,而戴爾則是14.9%。合並後的惠普已一躍成為PC市場佔有率的第一名。在惠普隨後發布的財務報告中顯示:惠普公司的營業額165億美元,毛利率增長到25.7%。值得關注的是,與去年同期相比,其運營成本下降了10%,相當於節省了4億美元。
合並後的惠普存儲在業界擁有多項第一:磁碟存儲系統第一,外部存儲系統第一,磁帶機市場第一,存儲區域網路市場第一,虛擬存儲技術市場第一。
新文化的融合
兩家公司針對自己的優勢,做了不同的整合。
在商用PC品牌上方面,新惠普公司採用了「Compaq Evo,惠普出品」的品牌策略。康柏成為產品品牌,惠普成為公司品牌。
原惠普商用PC以外觀穩重、性能穩定著稱;而原康柏產品則以感性的設計和創新的理念取勝。新惠普研發部門考慮到康柏商用PC在全球的認知度相當理想,所以新的商用PC將在相當程度上向著時尚創新的原康柏的設計方向靠近,同時將惠普性能穩定的特點融入其中,使產品具備了兩家之所長。
惠普和康柏以優質服務引以為榮,所以新惠普繼續延續了「金牌服務「的理念。新惠普集中了原惠普和康柏一大批優秀的技術工程師,不僅服務人員比以前多了1倍,而且在服務網點覆蓋面方面也得到快速的提升。服務方面,制定了PC主機3年免費現場維修、VIP用戶4小時故障響應制度。
合並的啟示
IT行業經過的泡沫經濟後,逐漸進入了高發展,高支出,高重復的運作方式。在競爭激烈的IT行業,任何公司在運作中,必須減少重復的資源的建設;在合理資源組合的前提下,必須加快技術的進步,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機會淘汰競爭對手,使自己的企業有生存之地。商業巨頭IBM,SUN便是很好的例子,它們單單靠自己的實力就能夠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獲得一席之地。而HP和康柏選擇了合並同類型行業這一種解決方案,在雙方的品牌和資本獨立的條件下,實現了優化資源的目的,優化資源的過程,為新惠普提供了更好,更寬的發展空間。新惠普面及160多個國家,十幾萬員工,600多億美元的資本,它的合並對於商界意義遠遠超過了個人的得失和去留,也遠遠超過了單體公司的成敗。
無論新惠普走向何方,但是,至少從目前來看,新惠普已經邁開成功的腳步。^_^
E. 朗沐康柏西普醫保能報銷嗎
朗沐康柏西普醫保能報銷。相關新聞報道如下:
2017年7月,人社部發布消息,包括朗沐在內的36種談判葯品納入《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葯品目錄(2017年版)》乙類范圍。
根據國家規定,朗沐的醫保支付標准為5550元。患者自付費用將下降70%-80%,現在只需承擔20%-30%的費用,醫保規定每年最多支付4支,每年累計最多支付9支。
(5)康柏什麼時候進的中國擴展閱讀:
康柏西普的成分:
活性成份:利用中國倉鼠卵巢(CHO)細胞表達系統生產的重組融合蛋白(由人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受體1中的免疫球蛋白樣區域2和VEGF受體2中的免疫球蛋白樣區域3和4,與人免疫球蛋白Fc片段經過融合而成)。
輔料:枸櫞酸、蔗糖、精氨酸、聚山梨酯20等
參考資料來源:
人民網-減輕患者負擔,黃斑變性葯物進醫保
網路-康柏西普
F. 惠普旗下的康柏系列是在中國組裝的嗎
目前HP所有的生產都是放在三大ODM巨頭,英業達,廣達,和仁寶生產的,HP自己只做品牌和銷售,現在已經不做生產,全部選用代工模式,我就是廣達電腦出來的,以前是專門負責廣達HP機種的,這三個都在中國大陸,兩個在上海,一個在江蘇!
G. 中國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筆記本電腦的
中國在2000年以前就引入了計算機,甚至還掀起了一次計算機普及高潮。
1996年,美國《電腦雜志》提到康柏於 1982 年 11 月推出了一款手提電腦,重 28 磅(約合 14 公斤),這應該算是最早的筆記本電腦雛形。但 IBM 卻拒絕接受這個說法,堅持認為它在 1985 年開發的一台名為 PC Convertible 的膝上電腦才是筆記本電腦真正意義上的「開山鼻祖」。
美國人爭吵不休,大洋那邊的日本人也不樂意了。因為他們認定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義上的筆記本電腦是東芝公司的 T1000,這款於 1985 年推出的產品採用 Intel 8086 CPU,512KB RAM,並帶有 9 英寸的單色顯示屏,沒有硬碟,可以運行 MS-DOS 操作系統。
2001年,《美國計算機協會學報》在紀念 PC 誕生 20 周年的一篇報道中寫了「1985 年,東芝推出 T1000,第一次給人們帶來了『筆記本電腦』的概念。」
(7)康柏什麼時候進的中國擴展閱讀:
為了縮小體積,筆記本電腦採用液晶顯示器(液晶LCD屏)。除鍵盤外,還裝有觸控板(Touchpad)或觸控點(Pointing stick)作為定位設備(Pointing device)。
筆記本電腦和台式機的區別在於便攜性,它對主板、CPU、內存、顯卡、硬碟的容量等有不同要求。
筆記本電腦正在根據用途分化出不同的趨勢,上網本趨於日常辦公以及電影;商務本趨於穩定低功耗獲得更長久的續航時間;家用本擁有不錯的性能和很高的性價比,游戲本則是專門為了迎合少數人群外出遊戲使用的;發燒級配置,娛樂體驗效果好,當然價格不低,電池續航時間也不理想。
H. 惠普公司的歷史
HP共同創始人戴維·帕卡德和威廉·休利特:
戴維·帕卡德和威廉·休利特(Dave Packard、William Hewlett):HP共同創始人
1938年夏,在老師特曼的幫助下,他們利用特曼借來的538美元,在車庫著手創辦惠普公司。矽谷車庫創業模式,共同創業的模式,以及獨具一格的「惠普之道」管理模式,成為後來成就矽谷高科技產業輝煌的精神核心。1987年,這間車庫被官方正式評定為加利福尼亞州發展史上里程碑式的建築物,成了名揚四海的「矽谷誕生地」。
姓名(中文)
威廉·休利特
戴維·帕卡德
姓名(英文)
William Hewlett
Dave Packard
機構與職務
HP共同創始人、前主席兼CEO
出生年月
1913年5月20日-2001年1月12日
1912年9月7日-1996年3月26日
出生國家、地點
美國密西根州安阿伯市(Ann Arbor)
美國科羅拉多州Pueblo
教育背景
1936年,獲麻省理工學院理科碩士學位
1934年,獲斯坦福大學文學士學位
1939年,獲電氣工程碩士學位
1934年獲斯坦福大學文學士學位
職業背景
1978年,退休只擔任董事會職務
1969年,擔任HP首席執行官
1964年,推舉為HP總裁
1947年,擔任HP副總裁
1941年,大戰期間擔任美軍通訊官
1939年,創辦惠普公司
1971年,回到公司重新擔任主席
1969年,擔任美國國防部副部長
1964年,選為主席兼CEO
1947年,擔任總裁
1939年,共同創辦惠普公司
1936-1938年,通用電氣工程師
著作
《惠普之道》
威廉·休利特簡歷
1913 出生於美國密西根州的安阿伯市(Ann Arbor)
1930 進入史丹福大學就讀,並結識後來創業夥伴帕卡德
1934 取得斯坦福大學的文學士學位
1936 取得麻省理工學院的理科碩士學位
1939 與帕卡德以手邊僅有的538美元,成立了惠普科技
1941 大戰期間擔任美軍通訊官
1947 擔任HP副總裁
1964 再獲推舉為HP總裁
1969 開始擔任HP首席執行官
1978 退休後只擔任惠普董事會之職務及公益活動
2001 1月12日逝世於家中,享年87歲
威廉和戴維走到一起
人是群居動物,害怕孤獨。因此往往要拉幾位志同道合者一起創業;但人又是自私的動物,共同創業後,在功成名就時往往分手,是所謂「共貧窮易,共富貴難」,善始善終者絕少。當然也有例外,比如Yahoo!的楊致遠與費羅,英特爾的諾伊斯和摩爾,Adobe的查爾斯·格什克(Charles Geschke)約翰·沃諾克(John Warnock),而最為典型的還是惠普的共同創始人休利特和帕卡德。他們以非凡的人格魅力譜寫了一曲同甘共苦的創業之歌,並締造出一個偉大的公司。要描寫這兩個人物,如果將他們分開,無疑會失去最重要的內涵。在業內,他倆是不可分的。
1924年,MIT博士畢業的弗萊德·特曼回到斯坦福大學,負責無線電通訊實驗室。實驗迎來了許多年輕人,他們是「電子迷,對真空管、半導體、計算機的興趣就象對女孩子的興趣一樣」。特曼的實驗室產出了許多命中註定要在電子業聲名遠揚的天才工程師,並開始改變聖克拉拉谷的模樣。尤其是30年代中期,特曼班上來了兩位不同尋常的學生,這就是威廉和戴維。
在特曼的眾多學生中,他倆並沒有一開始就脫穎而出。他們都出生於美國中部(休利特來自密執安州的安阿伯,帕卡德來自科羅拉多州的普韋布市),父親都有一技之長(休利特的父親是醫學教授,帕卡德的父親是律師),兩人的簡歷並無特別之處。初初看上去,這兩個人差異很大。帕卡德身高6.5英尺,有高高的前額和鼻子;而休利特又粗又胖,身高不及帕卡德的肩膀。後來在公司年度報告中,唯一把兩人攝入同一個鏡頭的辦法是讓帕卡德坐著。
除了外表不同,兩人最相近的性格就是:對別人感情變化有著非凡的敏感性。這一點,無論對雙方的長期合作,還是對未來企業文化的奠定,都是非常關鍵的。
惠普創業的車庫
從相識到創業,休利特,1913年5月20日出生在美國密歇根州安阿伯(Annarbor)市,3歲時隨父親來到舊金山,在此長大。他的父親是斯坦福大學的醫學教授,家庭教育良好,生活富裕,童年生活「幸福而忙碌」。休利特12歲時,父親死於腦瘤。在中學里,休利特的自然科學學得非常出色,但別的方面非常一般,畢業時由於校長的推薦才得以進入斯坦福大學,校長推薦他的原因是休利特的父親是他教過的最好的學生。實際上,休利特在中學參加了很多課外活動,對無線電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並在物理方面顯示出才能。休利特常常回憶說,如果他父親沒有病故,他會成為醫生,但最終他選擇了電氣工程師這個職業,未能跳上學醫之路。
而帕卡德的父親也曾希望兒子繼承父業,但帕卡德對自然科學更感興趣:「我對法律從來沒有興趣。同樣,我父親對機械物理也一竅不通。」好在父母對他的愛好非常支持。有一次,在製作炸葯時炸破了左手,以後左手拇指一直是變形的。他興趣廣泛,音樂、釣魚、騎馬等各項體育活動都有一手。比起休利特來說,帕卡德在中學就表現出眾,不但擔任班長,而且還選入全美中學籃球隊中鋒,創造過全州田徑賽中一人獨得鐵餅、跳高、跳遠、低欄和高欄冠軍的全州新紀錄。父親期望他在體育上有所造詣,但帕卡德則純粹將體育看作一項娛樂。
休利特1930年秋天在斯坦福大學注冊入學時,結識了戴維·帕卡德。在斯坦福兩人都參加了新生橄欖球賽,加深了了解。直到大學二年級,兩人才成為好朋友。促成此事的是無線電迷埃德·波特,他們經常一起外出釣魚、滑雪和徒步旅行。在特曼的支持下,他們和波特、奧利弗四人炮製了一份創業計劃書。1934年,剛從斯坦福大學電氣工程系畢業的帕卡德和休利特去科羅拉多山脈進行了一次為期兩周的垂釣野外露營。對大自然的共同愛好加深了他們的友誼,由於彼此對很多事情的看法一致,而結成一對終生摯友。此後,比爾到麻省理工學院繼續研究生學業,而戴維則在通用電氣公司找到一份工作。計劃因此擱淺。
1938年夏,特曼為他倆爭取到斯坦福的獎學金,兩人重返校園攻讀電子工程博士學位。他們又利用特曼借來的538美元,著手創業。他倆擁有一間僅能存放一輛汽車的車庫,成了他們最早的車間。創業時的工具異常簡陋原始,只有一個工作台、一套老虎鉗、一台鑽床、一把螺絲刀、一把銼刀、一隻烙鐵、一把鋼鋸以及一些在外面買來的元件。直到1940年,二人才從這間車庫中搬出。1987年,這間車庫被官方正式評定為加利福尼亞州發展史上里程碑式的建築物,成了名揚四海的「矽谷誕生地」。
無疑,特曼的支持和兩人的友誼成為他們成功的最關鍵因素。帕卡德精通生產工藝,經驗豐富,休利特則長於電路技術,兩人互補,正適於生產和設計電子產品。
1939年1月1日,兩人決定正式成立合夥企業,並用擲硬幣的方式決定誰的名字排在公司名稱之前。結果產生了HP,而不是PH。公司成立後,首要問題是確定生產什麼。特曼出謀劃策,建議生產音頻振盪器。樣品於當年11月推出。根據特曼教授提供的名單,他們把產品介紹送給大約25家可能的客戶,令人驚訝的是訂單很快就來了,有的還附有支票。迪斯尼公司也看中了這個產品,並向他們訂購了八台改進型HP 200B用於一部電影《幻想曲》(Fantasia)的製作。
第一年收入為5369美元,利潤1563美元。看上去很可憐,但公司已穩定起步了。特別是從此以後,惠普公司每年都在盈利,從未虧損,可謂企業界的奇跡。
開創「惠普之道」
1941年春,休利特作為陸軍預備役軍人應征入伍。後經過通融,秋天就返回公司。休利特於1942年2月再次應征入伍,斷絕了與公司的關系。
二戰全面爆發,美國政府對電子儀器的訂單如雪片般飛來,惠普新產品不斷增加,年銷售額達到100萬美元。1942年,建造了第一座公司大樓。1943年,惠普因向海軍研究實驗室開發出信號發生儀及雷達干擾儀,從而進入微波技術領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惠普因其成套系列的微波測試產品而被公認為信號發生器行業的領先者。
惠普得到了迅速發展。公司出台了員工分享利潤的原則,使生產效率大為提高。加上利潤的再投資,公司活力大增。1945年聖誕期間,他回到公司,發現自己已是這個數百萬資產公司的副總裁。他離開公司時,公司僅有15人,回來時已達250人。
戰爭結束了,擁有200萬美元資產和200名工人的惠普,不得不面對市場需求的急劇衰退,公司辭掉了100多個工人(這是惠普歷史上唯一的一次)。但1950年,公司又恢復至200人。
1952年,兩人一道到舊金山灣以南的聖費利佩打獵,聽到地皮的主人要將地出售。兩人立即決定買下合夥興建一個農場。這個牧場成了他們兩家人休閑游樂的最佳場地,它又是一道紐帶,將兩人的友誼系得更緊、更深。
由於休利特和帕卡德的人品,惠普形成了一種新型的企業文化:「惠普之道是由一種信念衍生出來的政策和行動,這種信念是:相信任何人都願努力地工作,並能創造性地工作,只要賦予他們適宜的環境,他們一定能成功。」這是一種以前任何一家大公司都未曾見過的學術味的風格。對員工充分信任,並提供近乎完善的工作保障。
有一個笑話說:要想被公司解僱,唯一的辦法就是把自己的老闆殺掉¾但公司也許還會給你一次機會。公司還創下先例,採用隔間式的辦公室,體現一律平等的精神。公司結構也體現創新精神,每個部門都有銷售、研發和生產,各自完成利潤指標。
整個50年代,公司每年的增長率都達到驚人的50%~100%。兩人還在擔心自己有沒有管好200人的企業的能力,卻猛然發現工資單上已有1500人,而且運作良好。
1957年,是惠普公司發展的里程碑,新訂貨單空前之多,生產有了巨大發展,公司超過了1000人,擁有了四座廠房。11月,股票公開上市,公司市值達到4800萬美元,令人難以想像的是,戴維·帕卡德在紐約竟然是乘地鐵去證券交易所參加股票上市儀式。兩人擁有的普通股中有10%上市出售,價格每股16美元。
1957年初,另外一件大事是公司高層人員在Sonoma舉行會議,討論公司政策,休利特和帕卡德起草了一份公司宗旨和目標。這些目標與制定如何實現目標的企業價值一道,共同奠定了「惠普之道」的經營管理理論基礎。惠普之道以後還經過了多次修改,但其基本核心不變:「客戶第一,重視個人,爭取利潤」。 公司建立了寬松、自由的工作環境,給工程師們提供良好的創意空間,允許員工實行靈活上班時間。公司的零件箱和貯藏室始終開放,這里有一個故事:一個周末,休利特到工廠想干點活,卻發現設備貯藏室已經上鎖,他砸開門閂,留了一張紙條,堅持要求人們不要再把貯藏室上鎖。
矽谷企業樣板
惠普也是最早實行員工參加股票購買計劃和現金利潤分享的公司,每年分到的數額按公司的稅前利潤計算,這筆支付保持在基本工資4.1%到9.9%的幅度內。同時公司也有另外的一種分享,1970年由於美國經濟下滑,公司訂貨量低於生產能力,員工面臨解僱的困境。他們採取了一種不同的方式,實行每兩周工作9天,工作量減少10%,工資減少10%,經濟回升以後重新實行全時工作周。員工始終與公司同在。
公司的氛圍也別具溫情。兩人經常與員工們圍著咖啡壺和幾盤炸面餅圈,談笑風聲。休利特的手雖小,握起手來卻很有力;帕卡德的手大,握起來卻較為柔軟。兩人的辦公室都在公司最偏僻的地方,盡管很大,卻都顯得寒磣:舊的辦公室、長沙發、咖啡桌和一些書架。
所有談論他們財富和聲望的話,都會令他們感到不快。帕卡德對自己被列為美國3-4名最富有的人憤憤不平。一次《時代》周刊女記者采訪利休特。人們事先一再警告她可以提任何問題,但不要討論財富。在采訪時,休利特非常熱情,還幫女士打開錄音機,但第一個問題一出:「休利特先生,你作為美國最富有的人之一,有何感想?」休利特笑了笑,卡嗒一聲關掉錄音機,客氣地把這位可憐的記者送了出去。
對矽谷的大亨來說,休利特和帕卡德對財富的厭惡如同怪物一般。此時斯坦福研究區的主幹道已開始擠滿暴發戶們的高級轎車,帕卡德還開著老掉牙的汽車。直到經過反復斗爭,迫使他換掉。
營造鄉村俱樂部
當然人無完人。休利特有時會勃然大怒,特別是管理人員被提問而沒有準備好時。帕卡德在早晨脾氣極壞,聰明人這時候都會躲開他。而且兩人對職業婦女有一種老派的偏見。1981年他們退休時,公司經理人員沒有一位是女性。
70年代兩人都超過60歲,他們丟失了原有的生氣勃勃的創新精神。1977年,公司雇員沃茲尼克提議生產個人電腦,被否決後他與喬布斯創辦了蘋果。此外公司還犯下一系列錯誤,它進入小型機市場(1968年)太晚了,使其在與IBM、DEC的競爭中始終處於下風;而公司1970年才打進商用小型市場,又一次因決斷過晚而陷入尷尬境地;70年代中期生產的HP-01型手錶計算器更是公司最丟臉的失敗,這種產品集中暴露了公司的各種缺點:對消費市場的錯誤理解,對質量過分苛求,好像是為了迎接工藝上的挑戰,而不是為了滿足顧客的需求。
不管怎樣,惠普度過了這些難關,獲得了成功,成為矽谷第一家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的公司,而且至今保持著矽谷收入最高的地位。公司歷史上沒有出現過丑聞,沒有大規模裁員,沒有經歷過令人痛苦的不景氣。當然,也始終沒有出現過令人特別興奮的時刻。
惠普就象馬路邊一個靜謐的家庭,生心育女,草坪修剪得十分整齊,菌綠可愛。在矽谷開始瘋狂擴張時,公司依然保持公正與誠實,贏得了「鄉村俱樂部」的美譽。
兩人對特曼的忠誠,是矽谷歷史上最感人的插曲。特曼作為公司董事會成員長達40年之久。1982年特曼去世時,人們稱他為電子革命之父。在自己成為白頭老人後,休利特和帕卡德還一直非常尊敬這位老師。正是他們非凡的品德,創辦了美國最受人敬仰的公司,而且創立了一種標准¾每個高科技公司都要以其衡量自己的品質、處世和職業道德的標准。
帕卡德成為美國企業界的貴族。1968年12月,被尼克松政府提名國防部副部長,並擔任一大堆的董事和職務。而休利特的活動則主要在科技方面,1954年當選為無線電工程師協會主席。
兩人面臨退休,從公司挑選了年輕的約翰·揚(John Yong)作為接班人。楊英俊瀟灑,絕頂聰明,是那種一生中相信自己絕對正確,並很有福氣、命中註定要干大事的人。但他的缺點也正是他的這種完美無缺。他缺乏休利特的平易近人,缺乏帕卡德的溫爾文雅。「楊不會給人比較有人情味的感覺。但他英俊瀟灑,使人對公司充滿信心。他長得就象一位總裁應該長的那樣。」
危機出現
1977年,休利特辭去總裁職務,1978年又辭去CEO。這幾項官職先後落到楊的頭上。這時,個人電腦的浪潮開始席捲整個矽谷,進而擴大至全球。惠普失去了成為個人電腦先驅者的機會,但卻成了個人電腦列印機發展的領導者。1984年惠普推出激光列印機和Think Jet熱噴墨列印機,到1994年十年間,共銷售200餘萬台。
但是發展並不能掩飾問題。由於繼任的經理們過於看重IBM,公司組織結構開始高度集中,到1990年,官僚主義盛行,整個管理系統僵化,連僱傭一名秘書都得經過五個管理層的批准。決策周期越拉越長,與不斷加速的計算機產業背道而馳。管理危機給公司帶來嚴重的損害,公司股票節節下滑,降至每股25美元。
兩位退休的老人再也不能心平氣和。雖然他們參加董事會,但那更多是擺設的意義。危機面前兩人果斷介入,迅速干預。削減管理層次,療治系統官僚習氣,並且將更年輕的路·普拉特(Lewis Platt)推上總裁一席。大部分官僚機構被解散,每個部門都擁有更大的自由。公司重煥生機,1993年,股票拔高,升至每股70美元。
1996年3月26日,帕卡德去世。半個多世紀的友情被自然所終結。只留下休利特,仍擔任公司名譽總裁。以及許許多多頭銜:加利福尼亞科學學會名譽理事,美國國家工程學會會員、美國國家科學學會會員以及美國藝術與科學學會會員。1985年,美國前總統里根特授予他國家科學獎,這是美國最高的科學榮譽。
帕卡德的去世被認為是矽谷第一個時代的結束。他和休利特的近半個世紀的合作關系也被視為合夥創業的經典。「惠普之道」也被列為美國最佳企業管理方式。
1997年惠普的銷售收入超過了366億美元,計算機及其相關產品銷售額約為354億元。六十年來,惠普公司歷經電子儀器、科學計算器、列印機、個人電腦等不同產品階段,總能抓住時代脈搏,高速發展,多年來一直名列《財富》500強企業前列,1997年更被道—瓊斯指數列為評定股票行情的指標公司之一。但進入1998年,剛剛在PC業高奏凱歌的惠普,發現自己又落後與互聯網時代的節奏,公司再度實行大重組。
現在,對公司業務休利特已無能為力。他的工作就是充分享受他的各項戶外愛好。這位植物學業余愛好者,登山、滑雪、打獵及釣魚高手,仍擁有惠普 5.9%的股票,穩居高科技前十大富翁之列。這位矽谷祖父級的傳奇人物,每年都撥出近億美元,用於人口控制和環保等慈善活動。在加州和愛達荷州,他和帕卡德的牧場和奶牛養殖業依然生機勃勃。在他的晚年,他的興趣所在為植物學、攝影與歷史。
當他一個人在灣區垂釣時,他一定堅信自己和帕卡德締造的企業文化生命永在,他也一定會回想起歷史長河中無盡的美好往事。
矽谷傳奇人物休利特逝世
2001年1月12日早晨,休利特在家中壽終正寢,享年87歲。「我們與他的家人一樣,為失去一位偉大而慈善的老人表示哀悼。」惠普公司董事長、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卡莉·菲奧莉納(Carly Fiorina)說。「我們,作為他的後繼者,一定會珍視比爾的創造精神並把它發揚光大,時刻牢記他與Dave賦予我們的重託並不負眾望。」
休利特於1978年退出管理活動,其任職的整個生涯對科技與商務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現在,惠普公司2000年財政年度營業收入為488億美元,全球擁有88,500名員工。分拆出來的儀器構思Agilent技術公司2000年收入為108億美元,擁有47,000名員工。具有傳奇色彩的車庫-象徵著矽谷的發源地-如今已成為加利福尼亞州的歷史里程碑。
休利特以其科學專長為人們所熟知,帕卡德因其聰睿的商務頭腦讓世人永記,他們在惠普公司取長補短,精誠合作。他們畢生的合作與友情伴著他們的商務成功與公司運營的不斷革新長達60年之久。正是因為休利特 和帕卡德的共同構想,惠普公司才以出色的員工實用措施、商務管理、產品質量與服務蜚聲全球。其具有創新意識的員工與管理方法-稱為「惠普之道」-已為當今全球的企業廣泛仿效。惠普公司也是全球最富愛心的慈善公司之一,並因此映射出創建者立志成為優秀公民的不斷努力。
休利特認為他的最偉大的業績之一便是他與帕卡德共同創建的面向人的管理方法。巨災醫療保險、彈性工作制、開放式辦公室、分權決策、目標管理以及員工「咖啡談心」等都是他們為惠普公司制定的眾多政策與實用措施的示例。許多公司紛紛採納「惠普之道」並將其作為創建者感化力的遺產。
「我們不想實施僱傭-解僱制度,而是採用一支忠誠奉獻的員工隊伍。」休利特有一次這樣說道。「我們認為這支隊伍在公司成長的過程中應該能夠與公司同舟共濟。」惠普自組建以來一直對所有員工實行現金利潤分配製度。從而滿足了創始人致力於員工共享公司成功的渴望。
休利特一生中曾出任Chrysler公司董事、Chase Manhattan銀行行長、FMC公司董事、海外開發委員會會長以及Kaiser基金醫療保健計劃與Palo Alto-Stanford醫療中心主任。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他曾是總統總體事務顧問委員會有關外國援助計劃與總統科學顧問委員會的成員。1963年到1974年,任斯坦福大學理事;1969年到1970年,是白宮顧問委員會舊金山地區小組的成員。1958年,美國總統里根授予他國家最高科學榮譽獎-國家科學獎。此外,他又獲得了多所學院與大學的14個榮譽學位,包括1996年因其對教育與科學的巨大貢獻而獲得的榮譽獎學金。去世時,休利特還在任帕卡德創建的Monterey Bay Aquarium研究院院長。
休利特是電子工程領域的多篇技術論文的合著撰稿人,同時也是大量專利的持有人。他是國家科學院成員,也是美國文理學院研究員。曾是美國電子協會的共同創始人;國家工程學院的成員,並於1993年獲得創始人獎;曾任電學與電子工程學院終身研究員;也是美國器械協會的終身成員。
1966年,休利特一家建立了William and Flora Hewlett基金,旨在支持全家人對於慈善事業的廣泛興趣。該基金授予以下領域的組織:富有爭論的解決方案、教育、環保、美國-拉丁美洲關系、家庭與社區開發、執行藝術以及人口。
多年來,休利特與帕卡德已經以個人名義向斯坦福大學捐款3億美元。他們於1994年10月為傑出科學工程的完成捐款7740萬美元。1994年又分別為Frederick Terman獎學金捐款1250萬美元,以鼓勵那些成為其導師的斯坦福教授。1994年,休利特又向加利福尼亞州公共政策學院(一所獨立的非盈利性的研究組織,旨在幫助改善國家公共政策)捐款7000萬美元。
1939年,在美國加州帕洛阿爾托市(Palo Alto)愛迪生大街367號的一間狹窄車庫里,兩位年輕的發明家比爾.休利特(Bill Hewlett)和戴維.帕卡德(David Packard),懷著對未來技術發展的美好憧憬和發明創造的激情創建了HP公司,開始了矽谷的創新之路。
六十多年來,HP從未停止過創新和變革的步伐。這種精神使HP從一家年收入4000美元的公司,發展成為今天在全球擁有145,000名員工、分支機構遍及170個國家和地區、2005財年營業收入達867億美元的信息產業巨擎,業務范圍涵蓋IT基礎設施、全球服務、商用和家用計算以及列印和成像等領域。目前全世界有超過十億人正在使用HP技術。如今的HP,作為全球領先的高科技公司,在美國財富500強中名列第12,在全球財富500強中名列第28,並在美國《商業周刊》"全球最具價值品牌"中排名第13位。HP當年創業的車庫也被美國政府確立為矽谷誕生地。HP的創新精神更是激發了千千萬萬矽穀人的創業激情。
基於多年服務全球各類用戶的豐富經驗、業界無與倫比的人才資源、日臻完善的服務與支持體系以及強大的合作夥伴關系,HP致力於幫助人們在商業活動、社會活動和個人生活中更加靈活地應用科技,成就夢想。
所有這一切都始於"汽車庫"和餅店
HP 由斯坦福大學學生 Bill Hewlett 和 Dave Packard 於 1939 年創建。 該公司建在矽谷的一間汽車庫里,第一個產品是聲頻振盪器,是音響師使用的電子測試儀器。 HP 的第一個客戶是 Walt Disney Studios,該公司購買了 8 台音頻振盪器為電影《Fantasia》開發和測試具有創新意義的音響系統。
Compaq 計算機公司是 1982 年在美國德州休斯頓的一家餅店裡成立的。 總之,新 HP 的員工正分享著一種令客戶滿意的激情、一種高效而又靈活的團隊合作精神、以及一種信任和尊重他人的承諾。
不斷創新
為了更好地為客戶服務,不斷開拓新的市場,HP每年在研發方面的投入達40億美元,用於開發產品、解決方案和新技術。HP發明、設計和提供推動商業價值、創造社會價值、以及改善客戶生活的技術解決方案,並在以下多個領域占據領先地位:
在全球的噴墨式多功能一體機和單功能列印機、黑白和彩色激光列印機、大幅面列印機、掃描儀、列印伺服器、以及噴墨和激光耗材行業位居第一
在x86, Windows, Linux, UNIX和Blade伺服器行業位居第一
在全球的磁碟存儲系統行業位居第一
在全球的筆記本電腦行業位居第二
掌上電腦全球市場佔有率位居第一
在客戶支持方面位居第一
對Proliant伺服器的客戶滿意度位居第一
惠普是矽穀神話的源頭,是創新技術和創新企業文化的象徵。但是,如今矽谷成為全球創新聖地,惠普的創新步伐卻已經停止很多年了。雖然,目前惠普在矽谷依然是規模最大的企業(收入),但是,惠普在任何一個重要領域都失去了領導地位。如今,IBM依然在服務和大型機方面獨領風騷,微軟和英特爾在操作系統和CPU上依然把持全球壟斷地位,思科高達70%的堅挺毛利率顯示了網路設備王者地位依然堅固,而端著直銷模式法寶的戴爾,其突飛猛進從來沒有任何放緩的跡象,可是支撐惠普龐大軀體的居然是小小的卻是暴利的列印機墨盒,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巨大的諷刺。
惠普的現在充滿了風風雨雨,惠普的未來更是充滿了懸念。"鐵娘子"卡莉通過一場"血洗般"的權力大戰,粉碎了惠普元老們的反擊,也徹底割裂了"惠普之道"的傳統,那麼,與傳統的決斷能否真正拯救惠普,成就惠普,這是一個巨大的問好。作為最早進入中國的IT巨頭之一,惠普在中國一直一馬平川,當然這樣美好的日子也已經成為永遠的歷史。在中國,惠普也將走上漫漫的下坡路。關注惠普,就是關注我們IT本身。
惠普在中國是政府公關、媒體公關和客戶公關最成功的典範,因此媒體輿論上幾乎看不到任何對於惠普問題的反映和批評。那麼,惠普真的如此完美嗎?今天,我們試圖破除迷霧,走進惠普深處,透視真實,也透視被層層掩飾的問題。
惠普佔領了全球列印機40%的市場。列印機事業幫助這家計算機巨頭度過了一個又一個艱難歲月。2002年,喬希的列印機部門銷售收入占整個集團720億美元的總收入的28%,是集團31億美元利潤的105%——其它部門都在虧錢。列印機事業使惠普安然度過科技行業的蕭條時期,在頗富爭議的,收購康柏公司的行動中,更是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正如Bear, Stearns & Co公司的分析家雷夫說的那樣「在過
I. compaq是什麼牌子是不是惠普啊
compaq是一個電腦牌子,叫康柏電腦,2002年就被惠普公司收購,如今是惠普旗下的一個系列產品。因此現在康柏就是惠普的。
康柏電腦,是由三位來自德州儀器公司的高級經理羅德·肯尼恩(Rod Canion),吉米·哈里斯(Jim Harris)和比爾·默頓(Bill Murto)於1982年2月分別投資1000美元共同創建的。
(9)康柏什麼時候進的中國擴展閱讀
康柏電腦最初的產品是IBM的第一個版本的兼具便攜性與兼容性的個人電腦。1983年3月,它的售價是3590美元。這個大傢伙應該算得上是當今筆記本電腦的始祖了。
盡管它不是世界上生產出的第一種便攜型電腦,但它卻是IBM生產的第一種便攜型電腦,第一種獲IBM承認的與之兼容的個人電腦,它也因此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康柏電腦第一年就賣出了53000台,創造了公司在美國商業領域頭三年的銷售收入記錄。它是個具有9英寸黑白屏幕,兩個5 1/4英寸軟盤,重達20kg的大傢伙。
2001年9月4日,在惠普公司與康柏公司共同發表的聲明中宣布了一個確定的合並協議,一個年營業額為870億美元的高新技術企業由此誕生。美國時間2002年5月1日,美國惠普(Hewlett-Packard)發表了與美國康柏合並案的股東投票正式結果:合並案正式通過。
惠普和康柏,雙方好多地方互補性很強。乍一看,高端伺服器、PC伺服器、PC,雙方都有,其實這裡面高端伺服器還有不同的檔次,PC伺服器也有不同檔次,PC工作站也是一樣,所以整個來看,雙方產品線互補的部分還是挺多的,所以合並之後新惠普的產品線會非常整齊。
當然肯定也有重合的部分,但是層次、檔次等等還是不一樣的,所以惠普與康柏合並,互補要比重復的部分多。
全新的惠普將向商業與消費類用戶提供業界最為完善的IT產品與服務,並承諾用開放系統與架構來服務用戶。合並後的公司將在伺服器、接入設施、圖像與列印方面擁有全球最大的營業額,同時在IT服務、存儲以及管理軟體方面處於全球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