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中國人鍾愛建造超級工程
中國人為什麼鍾愛超級工程?其實這句話你已經說錯了,中國人並沒有鍾愛超級工程,都是被逼出來的,在上世紀90年代,外國的技術封鎖導致中國,比較落後,這個時候我們中國人一批又一批的奮斗發展,逐漸造出了一個又一個驚艷世界的超級工程,打破了外國的技術壟斷,成為舉世聞名的中國
❷ 中國五大工程
一、「雜交水稻」工程
通俗地講雜交水稻的成功解決了中國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但也是一個人口大國,雜交水稻的成功使有限的耕地養活了龐大的人口,解決了最基本的溫飽問題。
說起雜交水稻就不得不提袁隆平爺爺,作為發明雜水稻的人,袁隆平爺爺也被成為雜交水稻之父,雜交水稻不僅使我國的糧食增產,還被廣泛應用於世界上許多國家,比如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國都引進了雜交水稻,它是一項造福於世界人民的方法。
二、「毛烏素沙漠」工程
毛烏素沙漠又被稱為鄂爾多斯沙地,位於陝西、內蒙兩省交界,是中國的四大沙地之一,總面積4.22萬平方公里,寸草不生的大沙漠,在中國人經過40年的頑強對戰之後終於被成功制服了。
俗話說「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沙漠變綠洲,這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中國人做到了,用40年的時間逆天改命完成了這個壯舉,告訴世界什麼叫人定勝天。
三、港珠澳大橋
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作為連接粵港澳三地的跨境大通道,港珠澳大橋被視為是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的「脊樑」,對大灣區建設發揮有著重要作用。
大橋除了橋梁部分還包括兩座10萬平方米的人工島嶼以及6.7公里的海底隧道,建造難度堪稱世界之最。橋梁界有一句俗語「橋梁建設,70年代看歐美,90年代看日本,21世紀看中國」,中國再一次向世界證明了自己的強大。
四、上海中心大廈
上海中心是一個二十年前便開始計劃的關於上海的夢想,上海中心大廈位於上海浦東新區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大廈高632米,共127層,是目前中國最高的摩天大樓,也是目前世界上第二高的摩天大樓,大廈可以接納35000人。
這是工程師第一次關於垂直城市的想像,建築使用雙層玻璃幕牆,外形呈螺旋式上升。內部設計遵循綠色環保的理念,創造了更為環保、舒適的未來空間。
五、北盤江大橋
北盤江大橋是現今世界上最高的大橋。橫跨雲貴兩省,全長1341.4米,從橋面到河谷,垂直距離565米。通車後雲南宣威城區到貴州六盤水的車程從此前的5個小時左右縮短為1個多小時。
2018年5月,北盤江大橋榮獲第35屆國際橋梁大會古斯塔夫斯金獎。同年9月,經世界紀錄認證機構—吉尼斯世界紀錄有限公司認證,北盤江大橋橋面距江面垂直高度達565.4米,榮獲「世界最高橋」之稱,載入世界紀錄大全史冊。
❸ 房子可以豎著建,中國的基建到底有多厲害呢
現在中國的很多地方不斷邁向城市化,每個城市的高樓也漸漸是外國人對中國的印象,覺得中國的發展是很迅速的。中國的基建相對來說也是比較發達的,之前就有很多外國人看到中國的建築之後覺得非常壯觀,他們拍拍大腦說,這是無論如何他們都想不到的。
中國的基建真的很厲害,各地各種高樓的建設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很新穎的建築物,逐漸成為當地有名的建築物。在外國人看來,中國的基建也是很厲害的,就像英國教授說的,中國的基建就是敢想敢做,最終還成功了。
❹ 中國人修築的第一條鐵路是怎麼建成的
1884年,法國侵略者侵略中國,中法戰爭爆發了。福建水師,擔任著海戰方面第一線的戰斗。中法海戰一觸即發,各兵艦的管帶紛紛請求迎戰,海疆事宜大臣張佩倫不採納。法國正式通知開戰,中國兵艦虛弱暴露無遺。
詹天佑早已看透福建水師的兵艦,虛有其表,不堪一戰。詹天佑告訴管帶說:「我艦奉令不準先開火,但決不能不準備還擊。」當法將孤拔派5艘法艦向它圍攻,揚武輪當即予以還擊。
激戰進行了近6個小時。最後,法國兵艦暗放魚雷,打中揚武輪的船底,大艙進水,船身傾斜。管帶張成乘小船先走,詹天佑鎮靜如常,他從水中救起多人後,才離開沉艦游上岸。
中法交戰後,兩廣總督張之洞將詹天佑調到廣州測繪海圖。詹天佑在很多地方都遇到外國傳教士在鬼鬼祟祟地偷測我國的海岸圖。1年之後「沿海險要圖」完成,他被調到水陸師學堂擔任洋文教師。這一年他與譚伯的四女兒結婚。
水上生活,使他感到厭倦。正在這時候,忽然接到老同學鄺孫謀的信,問他願不願意北上擔任中國鐵路公司的工程師,他本來是學工程的,現在有機會干本行,他決定辭職北上,於是打點行裝來到天津。
當時的中國鐵路公司是1887年建立的「官督商辦」公司之一,由伍廷芳、唐景星分任公司的總理和經理,他們向英國匯豐銀行借款100萬兩,收買了唐胥路。在修路時,英、德兩國工程師發生了爭執。
英籍工程師金達偶然看到中國留美學生鄺孫謀,要他出來和鮑爾對抗,鄺孫謀推薦了詹天佑,他認為必須有一個十分懂技術的工程師才能勝任。
詹天佑進入鐵路公司後不久,就看出金達和鮑爾之間的矛盾。他不願留在天津,卷進糾紛,他和工人在工地一起工作,他在80天內指揮完成了塘沽到天津間的鋪軌工程,1888年9月5日,唐山天津線全路通車。
李鴻章依靠匯豐銀行借款,打算將唐津鐵路延長,金達怕詹天佑出人頭地,就自己帶人測勘天津至通州的線路。詹天佑留在天津做室內工作,一面埋頭研究,一面幫助青年人鑽研技術。
1890年,清朝政府決定先修關內外線,詹天佑被調到工地工作,督修石門段的工程。他按著科學的測量來辦事,發現藍圖有錯誤,立即指出來,要求設計人員修改。
工程進展到灤河大橋時,金達看灤河鐵橋工程有油水可賺,就聘請英國人來包工,但工程上一再失敗,後來德國工程師用空氣打樁法也失敗了,金達眼看交工期限將到,才授意找詹天佑來試試。
詹天佑研究了灤河河床的地質土壤情況,讓懂水性的人潛入灤河深處,用中國傳統的方法,配合機器打樁,他虛心接受工人們的意見,吃住在工地上,終於順利奠定了橋基,完成了灤河鐵路全部工程。
這一成功,不僅使那些平素自命不凡的外國工程師感到驚奇,同時使詹天佑和他的助手們堅定了信心。這一年,他收到了英國土木工程研究會送來的榮譽會員證書。這說明中國已經有力量來做自己鐵路上的工程師。
1903年,那拉氏要赴西陵祭祖。袁世凱獻媚修築一條由高碑店直達西陵的新易鐵路,路長39千米,限6個月完工。詹天佑被指定為總工程師。這條路沒借外資,沒聘外國人,是中國人自力修築的第一條路,而且不到4個月就完成了。
後來袁世凱又提出撥用關內外鐵路的餘利興建京張鐵路的計劃。1905年4月,清政府委派陳昭常為總辦,詹天佑為總工。詹天佑一接到任務,就帶學生和他的工程隊來北京開始測線。
京張鐵路的初勘,由詹天佑帶領學生張鴻浩、徐士遠從豐台京奉路柳村的10號橋測量起,經西直門向張家口。他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技術要求精密,不能有一點模糊和輕率。『大概』、『差不多』,不應出自工程人員之口。」
復測中,詹天佑又親自率領工程人員,背著標桿、經緯儀在峭壁上定點制圖。他為尋找一條好的線路,多方搜集資料,常常騎著毛驢在小路上奔波。白天翻山越嶺,晚上還要伏在油燈下繪圖計算。
1905年8月初,第一分段動工。外國工程師嘲笑說:「中國會修關溝段鐵路的工程師還沒誕生呢。」詹天佑說:「我們會修鐵路的工程師沒有誕生倒不重要,我們有很多要學習工程的人,這些人互相幫助,互相依靠,就什麼都可以做到。」表現了他強烈的愛國心和民族自信心。一開始修建京張鐵路,確實困難重重。這條鐵路全長200多千米,「中隔高山峻嶺……路險工艱為他處所未有。」
詹天佑面對困難,挺身而出,承擔起負責建築京張鐵路的重任。他和有關的工程技術人員經過多次勘測,最後為京張鐵路選定了經過南口——居庸關——八達嶺的路線。
1905年12月12日,開始從豐台車站鋪軌,詹天佑在工程隊人員的歡呼聲中親手在路軌上釘下第一顆道釘。
這一天,京張鐵路工程隊的工程列車中有一節車鉤鏈子折斷,造成脫軌事故,費很大力氣才恢復,影響到部分列車的行駛。詹天佑想,不僅要有堅固的路基和標准化的軌距,還要使列車的車廂之間能緊緊地聯在一起,這樣爬高滑低才會安全。
京張鐵路釘道工程開始以後,困難無數,首先是大量的材料在運輸上的困難,既少機械又缺輕軌,一切都靠人力,人又沒很好地組織起來。廣安門外遇到白雲觀,繞路耗時費工,沿途的皇親貴族墓地不讓通過……
京張鐵路第一段工程完工後,緊接著就開始修南口至岔道城的第二段工程,這是最艱巨的一段工程,也是全部工程成敗的關鍵。開鑿隧道,要有豐富的經驗、精密的測量,還要有開山機、抽水機和通風機等等機器設備。
八達嶺、居庸關兩個隧道開通後,又面臨一個難題:如何使列車爬上關溝的最高峰——八達嶺?如果沿山直上,坡度太大,行車也危險。
詹天佑設計成依著山腰作「人」字形的線路,車到這里,改用2—8—8—2大馬力機車,先推列車前進,到交叉點再上拉,加上每節車廂之間改為自動掛鉤,也就不易脫落,十幾節車廂結合成一整體,緩慢爬上八達嶺的嶺巔。
京張鐵路於1909年7月4日完成全線鋪軌工程,到9月24日就全線通車。這條原計劃需6年才能修完的鐵路,只用4年時間就提前完工了,而且工程費用還結餘28萬余兩銀子。總計費用只有外國人承包商索價的1/5。而且工程質量之高,連參觀了京張鐵路的歐美工程師都稱贊不已。
詹天佑於1919年4月24日與世長辭。1922年,中華工程師學會和京綏鐵路工人在京綏鐵路的青龍橋車站上,為中國鐵路最早的、傑出的工程師——詹天佑建立全身銅像,紀念他在中國鐵路建設中的不朽功績。
❺ 古代建築中也會有「高樓大廈」,但古人沒有現代技術,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我覺得中國的建築數千年來,始終以木為主要構材,磚石常居輔材之位,故重要工程,以石營建者較少。我國古來雖不乏善於用石的匠人,如隋安濟橋之建造者李春,然而通常石匠用石之法,如各地石牌坊、石勾欄等所見,大多鑿石為卯榫,使其構合如木,而不知利用其壓力而壘砌之,所以這一類的石建築的崩壞者最多。
❻ 古埃及人建金字塔時,中國人在做啥這項大工程,他們也能完成嗎
在埃及的尼羅河下游,大大小小的分布了大概80座金字塔。這些金字塔大小不一,就拿其中最大胡夫金字塔來說,它高有146.59米,即使到了現在也有136.5米高。這個高度相當於是現代的40層大廈,整個塔身是用230萬的巨石堆砌成的。各種石料加起來大概是684萬噸,這樣的規模是十萬多個工匠用了20多年的時間才完成的。它一向被認為是人類奇跡,在埃菲爾鐵塔還沒有建好的時候,它還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
夏商周和春秋戰國顯然也是無法完成的,這幾個時期中央集權都尚未完全統一。春秋戰國之間還老是打來打去,保不準修著修著別人就來打仗了,搞不好的亡國。所以只有到了秦朝才有實力修建,類似金字塔這樣的工程估計還得算秦始皇陵。雖然說秦始皇陵是在地下的,可要知道它光是陪葬俑就已經能夠跟世界七大奇跡一提了。當然,總的來說,埃及金字塔修建的同時期,中國還不能完成這樣宏大的工程。
❼ 古埃及人修建金字塔時,中國人在做什麼他們能完成這么大工程嗎
世界上一直有著古代七大奇跡之說,在最初的版本裡面,埃及的胡夫金字塔,巴比倫空中花園、亞歷山大燈塔和太陽神巨像等建築都名列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概念是公元前3世紀,中國還是戰國末期時,中東的旅行家安提帕特所提出來的,然而如今這七個景觀,已經有六個因為地震、火災戰爭等原因被損毀,只剩下埃及胡夫金字塔還得以保存至今。
即便是後來分封制的周朝,春秋戰國,因為戰亂,資源分散等緣故,恐怕也無法完成類似於金字塔這樣的浩瀚工程,只有高度統一,能夠集中權力調動生產力的秦始皇,或許才能完成這樣的壯舉。
❽ 為什麼中國人最喜歡做大工程項目
和中國人不正常的心理特徵有關;
中國人做事,首先講究的不是實際需要,而是心理需要,也就是榮譽需要;面子問題,比實際的生存問題還重要;
追求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的工程,實際可以看成是追求面子和榮譽的行為,盡管這些大工程遠遠超出了實際需要、但因為它們能滿足中國人的榮譽和面子需要,因此,無論能造成多大的資金或效能的浪費,中國人說做就做;
同樣的現象還表現在救災捐款上,人們並不是根據災區災民的需要進行捐款的,而是根據自己的榮譽感和面子,對災區進行捐款的,甚至大量出現相互攀比捐款數量,用來證明自己的覺悟高低的不正常捐款;
中國社會異常的、不可思議的變態反應,在全世界都是出名的;
❾ 工程師是怎麼練成的
實際上,技術這種東西的規律是大同小異的,雖然是電子工程師的成長的道路,但是,其它領域的技術人員,我想也是一樣的。
因為我也是比較痛苦地用了較長的時間才完成了從初學者到一個系統工程師的轉變,所以啊,將自己這點體會寫出來,希望能起到一點微薄的作用。
作為一個初出校門的大學生,如果有高手帶的話,實際上只需要大概6個月到1年的時間就能實現這個轉變。
只要你夠勤奮、善於溝通、人品好。
要是狗脾氣、自私,誰愛理你?要知道,自私的人,也願意跟人品好的人在一起。
一個電子工程師,或者說,一個電子系統設計工程師,需要有機會,這種機會是靠自己去爭取, 哭著喊著要進步,有這種精神,還需要明師帶著,就可以。
可是,上了班,誰會帶你?很少,或者沒有。市場競爭激烈,過去還說:教會徒弟餓死師父,這種現象,國營單位或許嚴重一些,民營企業中你需要給老闆創造效益,至於學習,是在工作中學,老闆是不會讓你不幹活而學習的,只能邊干邊學。
我把技術人員的成長之路分成幾個階段:
1. 入門 1~2年
2. 登堂入室 3年
3. 勤奮至卓越
4. 溝通、協作
5. 對某個行業深入理解,做出產品 5年
第一步 入門-51核心和基本電路
中國人有10億啊,每年有多少大學生畢業呢?我不知道。但是我看到有一張照片,招聘會上熙熙攘攘,人來人往,十分震撼。從來沒有一個時刻讓我感覺到中國的人力資源是如此的豐富。但是,從現在的大學畢業出來的學生學到了什麼東西呢?一些理論,跟實際脫鉤的理論。有沒有用呢?有點用。但是,在企業中,需要的是實際干點事情出來,實際解決問題。所以說,很多企業不想要大學本科出來的大學生,說動手,沒有動手能力,不知道電阻電容長得什麼樣子,能夠做什麼?但是又自視甚高,對工資的期望值比較高。等到能夠干點事情了,又拍拍屁股跑了。所以企業現在喜歡使用大專中專甚至是職業學校培訓出來的小孩,至少這些孩子們知道自己的份量,能夠實實在在地做事。要知道,他們很多人的天賦並不差,很多人是家庭條件不好,打小就是苦孩子,沒有條件接受良好的教育。一旦給機會,他們都比較珍惜。
現在的大學,誤人子弟甚多。擴招是沒有錯,但是,實驗室擴了嗎?教室擴了嗎?教師擴了嗎?至少實驗室是沒有擴。老樹認得的一個研究生說,只有到了一個階段,才能到實驗室作實驗。很多導師就是把學生當奴隸一樣幹活,要是在幹活中能夠學到東西那就算是運氣好的;運氣不好的,直接就是導師的廉價的勞力了,學不到東西,活倒幹了不少。
❿ 世界上有哪些是中華民族祖先創造的人偉大工程
1、萬里長城 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禦工程,自西周時期開始,延續不斷修築了 2000 多年,分布於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土地上,總計長度達 50000 多千米。長城對中國人來說,是意志、勇氣和力量的標志,象徵著中華民族偉大意志和力量。 2、京杭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與長城、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的三項偉大工程,並且使用至今,它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中國文化地位的象徵之一。 3、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城東 5 公里處的驪山北麓。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充分表現了 2000 多年前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藝術才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和寶貴財富。 4、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位於敦煌市東南 25 公里處,開鑿在鳴沙山東麓斷崖上。南北長約 1600 多米 , 上下排列五層、高低錯落有致、鱗次櫛比,形如蜂房鴿舍,壯觀異常。它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古典文化藝術寶庫,也是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中心。1987 年 12 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5、都江堰 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於秦昭王末年,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兩千多年來一直發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 " 天府之國 "。它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結晶。 6、樂山大佛 樂山大佛位於樂山市南岷江東岸凌雲寺側,瀕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匯流處。開鑿於唐代開元元年(713 年),完成於貞元十九年(803 年),歷時約九十年。大佛為彌勒佛坐像,通高 71 米,是中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7、靈渠 靈渠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其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境內,於公元前 214 年鑿成通航。靈渠流向由東向西,將興安縣東面的海洋河(湘江源頭,流向由南向北)和興安縣西面的大溶江(灕江源頭,流向由北向南)相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有著 " 世界古代水利建築明珠 " 的美譽。 8、北京故宮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 72 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 15 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