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為什麼要積極推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
「我們要抓住機遇、順勢而為,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更好維護我國和廣大發展中國家共同利益」。
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離不開理念的引領。近年來,中國提出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打造遍布全球的夥伴關系網路,踐行正確義利觀,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等一系列新理念,既與中國的務實行動交相輝映,又順應和平發展的時代潮流,引起國際社會廣泛共鳴。
講好推動全球治理變革的中國故事,闡釋好中國理念,不斷尋求最大公約數、引導各方形成共識,我們就能弘揚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匯聚各方積極參與的行動力量。
(1)中國如何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擴展閱讀:
全球治理並不是要建立一個世界政府,因此這一概念有別於世界治理的概念。全球治理是在保留現有各國政府管理機制和力量的基礎上,加強彼此的溝通和協調,以解決一些共同面臨的問題。
全球治理講求如何管理、規范我們生存之世界,包括國際組織、雙邊和多邊協議協定、被普遍接受之國際法和約定俗成之國際慣例等;所有治理機制形成一套體系,稱為全球治理體系,各國都是組成部分,大致認同。
全球治理從人類有社會組織就已存在,全球化快速發展,使其在近代真正成熟與完善。隨著全球化深入發展,包括沖突、環境、生態、資源、氣候等許多問題的解決都非一國政府所能及;因此,全球治理受到愈來愈多的重視。
世界格局之變化必然反映在全球治理領域;由於未能適應世界格局之轉變,全球治理之缺陷暴露無遺,各國推動全球治理機制和體系改革之呼聲日益高漲,發展中國家願望迫切、聲音增大。
② 7.堅持以(+)為理念引領全球治理體系變革
摘要 謝謝你的關注
③ 中國對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變革都產生了哪些重要影響
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和130多個國家的主要貿易夥伴,長期以來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動力源,如今也是推進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的關鍵力量。積極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變革,不僅是中國營造有利國際環境的需要,也是自身應承擔的一項重要國際責任。當前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加速變革與重構,為中國在其中發揮作用提供了歷史性機遇。在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進程中,中國的角色是新價值理念的引領者、國際制度的共建者、全球方案的貢獻者和集體行動的參與者。
首先是新價值理念的引領者。中國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它反映出新的歷史條件下新的價值取向,而且也是指導當前中國外交的核心價值,是中國參與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價值引領。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指導下,中國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主張各行為體平等參與、共同建設、共享成果。在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中,中國主張要堅持平等原則,努力提高發展中國家代表性和發言權,確保各國的權利平等、機會平等和規則平等;堅持包容導向,鼓勵有關各方積極參與、共同建設;堅持共享目標,倡導所有參與者共同分享治理成果。
其次是國際制度的共建者。對於現行的以聯合國為主體,包括WTO、IMF、WB等機制的全球治理框架,中國認為其雖然並不完美,卻是人類社會邁出的重要一步,對過去幾十年世界和平與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中國堅定維護聯合國的核心地位,堅持多邊主義仍然是全球治理的基本原則,並在此前提下積極推進WTO、IMF、WB等世界主要國際經濟治理機構的改革,支持開放、透明、包容、非歧視性的多邊貿易體制,促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
再次是全球方案的貢獻者。有效的全球治理需要切實可行的方案來推進實施。中國在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改革進程中,不斷為國際社會貢獻中國方案,並取得了良好效應。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開辟了國際合作的新模式,其通過促進各國各地區間的互聯互通,形成聯動發展格局,為世界經濟拓展了新的增長空間,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方案。中國積極參與了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和外匯儲備庫建設,通過金磚合作平台進一步完善國際金融體系。
最後是集體行動的參與者。中國一貫主張在全球治理問題上,要把能做的事情、已經達成廣泛共識的事情先做起來,並積極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去。在全球經濟治理中,中國堅持建立以發展為核心、以包容性增長為目標的治理體系。為幫助發展中國家擺脫貧困,中國積極參與國際合作的集體行動。
④ 中國秉持的全球治理觀的內容是什麼
中國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具體包含中國全球治理觀,共商共同經營經濟,共建共同建設美好家園,共亨雙方雙贏。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日前,習近平主席在訪問義大利時強調,我們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遵循的是開放、透明原則,實現的是合作共贏。
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是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和建設的基本理念和主張,為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提供了中國智慧,為破解世界共同面臨的治理難題提供了中國方案。
中國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積極倡導合作共贏理念、正確義利觀,努力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4)中國如何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擴展閱讀:
1、中國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倡導國際關系民主化,堅持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支持聯合國發揮積極作用,支持擴大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中國將繼續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不斷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2、今天,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在封閉中發展自己,也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要實現自身發展,合作是必然選擇。
⑤ 中國方案對全球治理的意義
法律分析:中國將繼續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不斷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破壞社會主義制度。
⑥ 請論述「中國方案引領全球化發展」中的方案有哪些
第一,加強國內治理,奠定中國引領新型全球化的國內基礎。外交是內政的延續,國內治理水平決定著一國對外戰略的空間和成敗。當前,我們正處於新舊動能轉化的關鍵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期和「大而不強、將起未起」的爬坡期,各種問題和風險不斷交織、相互疊加。只有不斷增強國家治理能力,實現市場、政府和社會三者的良性互動,持續提升國家的軟硬實力,才能更好地開展對外交往,參與全球治理。具體到對新型全球化的引領,我們尤其需要加強在理念供給、政策執行、理論研究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的能力建設,使得中國的倡議和行動能夠真正改變全球化過程中的失衡與不公,從而激發國際社會的廣泛共鳴。
第二,凝聚政治共識,糾偏國際社會對全球化的錯誤認知。政治行動的前提在於確立共識,新型全球化首先需要尋找到國際社會在全球化問題上的最大公約數。我們必須向世界闡明當前世界的矛盾和危機,根源不在全球化,而是戰爭、貧困和疾病,是現行國際秩序的治理赤字和道義缺失。因此,一味抵制全球化不是解決問題的出路,重新關起國門更不會走向美好的未來。畢竟,上世紀經濟大蕭條所引發的封閉自守和經濟民族主義沒有緩解世界危機,反而將國際社會拖入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深淵。為了防止悲劇再次重演,國際社會應順應歷史發展潮流,以積極開放心態擁抱全球化,努力解決全球化過程中不公平、不協調和不可持續的問題,構建起共同協商、平等參與、普遍受益的全球化新模式。
第三,堅持均衡發展,努力實現全球化的再平衡。當前,有些國家和人民對全球化充滿憤怒的主要原因是世界出現了富者愈富、窮者愈窮的失衡局面,根子在於全球競爭中的失敗者沒有得到必要有效的安撫。基於此,國際社會應該共同推動全球化的再平衡。在國際層面,權利資源在國家間的分配應更加均衡。應當看到,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已經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力量,然而他們在全球治理中的話語權仍嚴重不足,其合理訴求處在說不出、傳不開、沒人聽的尷尬境地。大力提升他們的國際話語權,進而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更具代表性和包容性是新型全球化的應有之義。在國內層面,發展成果應由社會大眾共同享有。一方面,政府應加大公共產品供給力度,通過教育、醫療、就業等方面的政策傾斜來培育社會弱勢群體的競爭力。另一方面,政府需要完善利益補償和轉移機制,使得財富蛋糕能夠更加公平的分配,讓社會大眾感受到全球化帶來的切實好處。
第四,加強機制建設,為新型全球化提供製度保障。一定意義上講,國際機制的質量決定著全球化的水平和成敗。中國參與和引領新型全球化需著力解決當前國際機制在代表性和有效性方面的嚴重赤字。首先,積極推動傳統國際機制(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的變革調整,以適應國際力量對比變化和全球化發展的新要求。其次,努力創設新的國際機制。從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到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再到「一帶一路」倡議,中國正在通過重塑國際規則加強世界互聯互通,推動全球包容發展。未來,在反恐、氣候、海洋、太空、極地、網路等新興問題領域將面臨大量的機制空白,中國更需要積極參與並發揮引領作用,使得全球問題的各個領域有規可依、治理有序。再者,加強各類機制之間的銜接整合,努力消除不同機制之間的隔閡,最大限度釋放制度性紅利,以更好造福世界各國人民。
第五,合理管理預期,理性看待中國的全球角色。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一個負責任大國,中國願意為完善全球治理、推動全球化轉型升級做積極貢獻。在逆全球化浪潮和民粹主義興起的國際大背景下,國際社會也強烈期待中國承擔更多責任,引領新一輪的全球化。然而,為了更好地引領新一輪全球化,我們必須對中國的全球角色進行准確定位。其一,中國引領新型全球化不是另起爐灶。新型全球化不能和現有的全球化彼此割裂,甚至完全對立。其二,中國引領新型全球化不會一蹴而就。全球化的轉型是一個復雜多維的系統工程,必須循序漸進、量力而行。其三,中國引領新型全球不搞一家獨大。在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化和國際權力普遍擴散的條件下,贏者通吃的邏輯日益不可持續。中國在全球治理中主張共商共建共享,努力通過自身發展帶動世界共同進步,積極開創普遍參與、共同受益的新局面。其四,中國引領新型全球化不能包辦一切。建立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全球化不是中國一家的責任,而是全人類共同的事業。我們特別需要防止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期待異化為過度承擔責任的陷阱。總之,只有準確詮釋自己的全球角色,減少不切實際的政治預期,中國在引領全球化的道路上才能做到行穩致遠。
⑦ 中國在參與全球治理過程中提供的"中國方案"有哪些
中國方案堅持互利共贏,強調權利與責任的互動、對等和一致,強調共存共處、共同發展,強調求同存異、包容互鑒。中國方案植根中國土壤,是在中國實踐的成功基礎之上提出的,可以為其他國家提供借鑒參考。
中國方案蘊含中華傳統文化精髓,深受中華文化整體觀、辯證觀、義利觀的啟發,其所倡導的循序漸進、顧全大局、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等理念都被實踐證明是有效管控危機、解決問題的方法。
中國方案從理論上系統全面地回應了國際社會的質疑,以整體和配套的理論和戰略,解決中國發展面臨的問題,同時也探索人類發展的新方向。
中國方案主張變惡性競爭為良性競爭,變強權理念為公平正義,這些治理理念對於推動國際社會朝著良性方向發展具有積極的建設性意義,對於全球安全穩定、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有著深遠戰略意義。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將繼續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不斷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在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框架內。
中國在全球治理、國際秩序、國際安全合作、熱點問題解決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主張、新方案,在機制創新、規則制定、議程設置、規劃實施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展現了中國智慧的深邃與博大,體現了中國方案對於世界和平、發展與穩定的積極推動作用。
⑧ 中國在全球治理中貢獻了哪些中國方案
近年來,世界經濟增長乏力,國際局勢動盪不安。針對國際社會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的嚴峻挑戰,中國以推動人類共同發展為己任,提出了一系列解決全球問題的中國方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定不移推進經濟全球化,引導好經濟全球化走向,提出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長模式、開放共贏的合作模式、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平衡普惠的發展模式,為全球經濟化解矛盾、走出困境指明了方向。
在瑞士達沃斯論壇、亞太經合組織利馬會議、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等國際場合,習近平總書記直面「逆全球化」、保護主義、區域合作碎片化等重大問題,倡導平等、開放、合作、共享的全球經濟治理觀,開出標本兼治、綜合施策的葯方,為推動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提出的全球治理方案力圖打破國際社會發展桎梏,開辟出一條解決國際問題的新路徑。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深化互利共贏格局,為全球經濟治理提供新思路新方案。
它不是一事一議的區域內雙邊短期方案,而是面向未來的中長期發展方案;它不是單方面提供援助,而是促進共同發展。中國對G20平台和金磚國家機制的倡議,也同樣不是囿於集團或區域性的考量,而是力求更高程度、更大范圍的跨區域、全球共同發展的主張。
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包括公平正義的和平方案、互利共贏的合作方案、創新共享的發展方案等,其目的在於推動世界經濟發展,建立更加合理的國際秩序,阻止地區沖突,推動國際生態與環境的改善,促進國際體系的完善。
(8)中國如何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擴展閱讀:
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是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外交實踐和發展經驗的深刻總結,它回答了在充滿差異的社會中,在文明多元化的現實里,在國家間不同利益的訴求下,如何解決國家間矛盾和分歧、實現共同發展的問題。
正確義利觀、新發展觀、新安全觀、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以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等,既體現中國特色,又實現了外交理論的創新發展。
中國方案堅持互利共贏,強調權利與責任的互動、對等和一致,強調共存共處、共同發展,強調求同存異、包容互鑒。中國方案植根中國土壤,是在中國實踐的成功基礎之上提出的,可以為其他國家提供借鑒參考。
中國方案蘊含中華傳統文化精髓,深受中華文化整體觀、辯證觀、義利觀的啟發,其所倡導的循序漸進、顧全大局、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等理念都被實踐證明是有效管控危機、解決問題的方法。
⑨ 中國為全球治理做出了哪些貢獻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