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往屆奧運會的國際裁判里有過中國籍的裁判嗎
當然有,中國的國際裁判在體操,跳水等領域都有。
2. 中國籃球裁判段鑄祖籍哪裡
截止2020年9月官方沒有公布中國籃球裁判段鑄祖籍的具體信息,無法查詢。
段鑄在2015年男籃亞錦賽時吹罰了三、四名的決賽,在賽場上吹哨果斷自信、判罰客觀公正,這為他能獲得這次里約奧運會的吹罰機會「加分」不少。第三是段鑄曾經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就做過技術官員,主要負責記錄台方面的工作。
因而他對於奧運會的執法工作有一定的近距離接觸與了解。綜合這方方面面的原因來看,段鑄能獲此殊榮也不足為奇了。據了解,段鑄為了圓滿地完成本次奧運會的吹罰工作,去里約前就進行了大量的准備工作。
(2)奧運會中國裁判有哪些擴展閱讀:
生涯數據
41歲的段鑄是2016年中國籃壇吹罰水平最高的中生代裁判之一,曾在2015年吹罰了長沙男籃亞錦賽的三四名決賽,由於中國隊進入了決賽,這也是中國裁判亞錦賽所能執裁的最好名次的比賽。本屆里約奧運會國際籃聯從亞洲一共抽調了4名國際級裁判。
段鑄也是本屆奧運會中一名受到FIBA徵召的中國籍籃球裁判員。2016年裡約奧運會的男籃比賽已經火熱開打,而在委內瑞拉對陣塞爾維亞的比賽場上,這個身著灰綠色裁判服、表情嚴肅而認真的裁判正是來自中國的籃球裁判段鑄,這場比賽是段鑄在巴西奧運會上的首秀。
3. 奧運會上第一位中國裁判
舒鴻
1936年的柏林奧運會上,籃球比賽第一次成為奧運會上的正式比賽項目,吸引了世界各國21支球隊參加。經過一番角逐,8月7—14日進行了預、復、決賽,最後美國隊和加拿大隊進入總決賽。
由誰來執法奧運會歷史上的第一場籃球決賽呢?有很多國家的裁判報名,美國的裁判水平是大家公認最高的,但為了避嫌,肯定不能使用美國裁判;那來自歐洲的裁判如何?很多人搖頭——當時,籃球項目傳入歐洲的時間不長,歐洲裁判難擔重任。籃球決賽本來是德國裁判執法,但人們都說德國人的技術水平太差,國際籃聯猶豫不決。
後來他們注意到了舒鴻,籃聯官員決定讓舒鴻來做這一屆奧運會籃球決賽的裁判。美國和加拿大的隊員聽說由中國裁判執法決賽,頓時炸開了鍋。有的隊員當場斷定:「從中國籃球隊在奧運上的表現就可以知道,舒鴻肯定吹不好。」更有甚者直接諷刺道:「怎麼能讓『東亞病夫』來當我們的裁判呢?」
早在1928年,舒鴻考取國際裁判的時候就遇到了問題,那時他提出中國人做裁判,但沒想到得到的答復是中國人體質差,素來有「東亞病夫」之稱,不能做裁判。
舒鴻一怒之下將官司打到美國裁判會上,他要求從體能到體質進行綜合論證,美國裁判會沒有辦法,最後決定採用考試的辦法優勝劣汰。中國派出4名選手參加,美國派出5名,競爭十分激烈。筆試的時候,那薄薄的試卷上靜得只有筆劃過紙面的「沙沙」聲。面試的時候,4名中國考生發揮出色,從對球的判斷力到籃球規則,中國選手熟記於心,讓美國官員無可挑剔,一改外國人對中國人的偏見。
幾天後,成績揭曉,四名中國考生都在80分以上,而美國只有一人及格。就這樣,舒鴻拿到了第一批國際裁判資格證書,讓美國人瞠目結舌。
此次奧運會由中國人來做裁判,隊員們都極不歡迎,但美國和加拿大兩隊教練卻格外信任舒鴻。當時,美國的助理教練杜平是舒鴻留學美國春田學院時的大學同學,他向隊員們解釋:「我了解舒鴻,還是他當裁判合適。」
加拿大隊的教練在前幾天見過一場舒鴻執法的比賽,他也認為:「舒鴻吹得相當公道。」
正當教練和隊員各執一詞,國際籃聯難以決定時,籃球項目的創始人詹姆斯•奈史密斯(James Naismith)博士應邀來到柏林。國際籃聯順水推舟,索性把「難題」交給了史密斯博士。一看到舒鴻的名字,史密斯博士立即說道:「舒鴻是我的學生,我向你們保證,他是最合適的決賽裁判。」既然籃球鼻祖選定舒鴻,反對聲音自然也就沒有了。
4. 巴西里約奧運會有多少中國裁判
來自西南交大的劉江教授入選了室內裁判20人名單,他和沙排裁判王力軍是本屆奧運會排球裁判隊伍中的中國隊。來自遼寧的王力軍還是僅有的兩名女性沙排裁判之一。
天津中醫葯大學體育教師、國際級足球助理裁判員——崔永梅。繼執法2015年加拿大女足世界盃後,她又將作為唯一的中國足球裁判(包括男、女足球裁判員)執法2016巴西里約奧運會女足比賽,實現自己裁判生涯的「大滿貫」——執法女子足球兩大世界最頂級賽事。
5. 江蘇籍冠軍陳若琳擔任奧運會跳水裁判,她獲得過哪些成就
江蘇籍冠軍陳若琳擔任奧運會跳水裁判,這是繼郭晶晶之後,又一次有中國籍的奧運冠軍退役之後走上裁判席。陳若琳之所以能走上裁判席,是因為她在跳水隊的十年,斬獲了無數的大獎,十年期間,她四次榮獲奧運金牌,一共二十六次斬獲國際大獎冠軍,陳若琳傲人的成績,讓陳若琳不容忽視。
據悉,陳若琳退役之後,選擇了繼續攻讀學業,學有所成之後,還考取了國際裁判證書。因此,此次陳若琳可是持證上崗,並且是受到東京奧運會的邀請才前往日本擔任跳水裁判。不得不說,此次裁判席當中有兩位中國裁判,那麼我們的跳水小將們完全可以穩定發揮,有“娘家人”在,完全不必有任何顧慮,盡可能的跳好,其餘的交給裁判們。
江蘇籍冠軍陳若琳擔任奧運會跳水裁判,我只想說陳若琳加油!中國健兒加油!
6. 郭晶晶師姐身材窈窕顏值高,如今成中國女裁判了嗎
在中國跳水隊從來不缺美女。郭晶晶、何姿和陳都是我們中國跳水隊的著名美女。跳水是我們中國觀眾非常喜歡看的一項運動。運動員在空中做出漂亮的轉身,成為奧運會上一道美麗的風景。這些潛水員,無論男女,都保持著完美的身體。所以我們中國跳水女團的姑娘們都是漂亮厲害的精英。說郭晶晶的名字是有可能的,只要看體育的網友都知道,但是說饒琅這個名字的時候,恐怕沒那麼多人知道。
在她饒琅甚至去了一些相親節目,就是為了找一個適合她的人,但是沒有成功。在采訪中,饒琅曾經說過,他不介意自己的另一半是外國人。饒琅終於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她結婚的消息,卻沒有提到她的另一半。相信饒琅的眼光能讓饒琅的心和靈魂相契合,他絕對是一個優秀的男性。希望饒琅以後的生活越來越幸福。期待在東京奧運會賽場上再次看到熟悉的「饒琅裁判」的身影。
7. 在現代奧運會上,第一位中國裁判是誰
舒鴻(1895—1964),字厚信,祖籍浙江慈溪,出生於上海。中學畢業後就讀於上海聖約翰大學。1919年,舒鴻赴美國留學,在美國春田學院攻讀體育專業。1923年至1925年,在克拉克大學學習,獲衛生學碩士學位。滿頭華發、已年過八旬的舒鴻先生之子舒昌榮,保存著幾份老報紙,上海的《申報》、《新聞報》和天津《大公報》等,都對舒鴻執法的首場奧運籃球決賽作了報道,洋溢著自豪之情。
舒昌榮還記得上海街頭小報童響亮的聲音,「號外!號外!舒鴻為國爭光!」有人說,第一個奧運籃球冠軍就是舒鴻「吹」出來的。
公正執法贏得贊譽
1936年,德國柏林第十一屆奧運會(搜狐聯想2008奧運、聯想官網)首次展開男子籃球比賽。吹哨執法決賽的有一位來自中國的裁判———時任浙江大學體育部主任的舒鴻。舒鴻以其「心明眼快,裁判公正」,吸引和折服了國際體育界的目光。舒鴻,成為奧運史上首位中國裁判。
還是在上海念中學的時候,舒鴻就愛打籃球。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他留學美國,在春田學院體育系攻讀4年,更是與籃球結緣。春田被稱作「籃球的搖籃」,當時舒鴻的導師就是籃球運動的創始人奈·史密斯教授。1925年,舒鴻還在美國克拉克大學拿到了衛生學碩士學位。
在春田學院,舒鴻被選入校籃球隊。他身高不足1.70米,但打起球來機敏靈活,常常讓高個子都沒法對付。隊友們喜歡這位場上的靈魂人物,更喜歡由他來擔任比賽裁判。他眼睛亮、反應快,而且判罰公正,大家都服氣。帶領校籃球隊的史密斯教授也非常贊賞這個來自中國的學生。
1936年,經過一個多月的海上行程,舒鴻隨中國代表團來到德國柏林,參加第十一屆奧運會,擔任中國籃球隊助理教練。可能他自己也沒想到,最終成了奧運籃球的決賽裁判。最後,美國隊和加拿大隊闖入決賽。由誰來執法奧運會歷史上第一場籃球決賽,成了國際籃聯的難題。因為有美國隊參賽,公認水平最高的美國裁判需要迴避;而當時籃球傳入歐洲的時間不長,來自歐洲的裁判恐怕也難當重任。此時,有人注意到了中國的舒鴻,他在奧運會預賽時曾執法過幾場比賽,表現不錯。
「怎麼能讓『東亞病夫』來當我們的裁判!」美加兩隊有隊員提出反對意見。前幾天看過舒鴻執法加拿大和烏拉圭隊比賽的隊員認為舒鴻吹得相當公道。美國隊助理教練杜平是舒鴻留學春田時的同學,也覺得他當裁判合適。正好史密斯教授應邀來到柏林,國際籃聯征詢意見時,史密斯教授立即說:「舒鴻是我的學生,我向你們保證,他是最合適的決賽裁判。」
決賽前夜,中國代表團總教練馬約翰有些擔心,他問舒鴻:「你敢不敢去吹比賽?」舒鴻回答:「我非常有信心!」
8月14日下午,中國裁判舒鴻宣布籃球決賽開始。為支持舒鴻,中國代表團所有成員都來到現場觀戰。比賽進行到一半,忽降大雨,露天的紅土球場泥濘不堪,更是給裁判執法增加了難度。跟一群高大的籃球運動員相比,舒鴻還不到他們的肩膀高。他以准確公正的判罰、揮灑自如的表現,很好地控制比賽進程。最終,美國隊以19比8戰勝加拿大隊獲得冠軍。比賽結束後,史密斯博士走下看台,與舒鴻擁抱。
當年的奧運會隨團記者這樣寫道:「裁判一職由我國教練舒鴻擔任。舒氏抵德後,經大會籃球委員會聘為裁判員,屢次執法,鐵面無私,目光犀利,賞罰分明,極得好評。故決賽一幕,特聘舒氏充任裁判,極為榮譽。」
《國立浙江大學日刊》也刊登了「歡迎舒鴻先生榮歸」的消息:「我國因提倡現代體育較遲,且隊員精神因感受我國體育在國際低落之影響,即較有希望之項目,如足籃球、腳踏車,均已遭落選。結果載得『鴨蛋』而歸,除與世界人士以『中國體育落後』印象外,別無其他價值可言。唯舒先生為我國獨放異彩,被聘為世運(註:即奧運會)籃球決賽美加爭霸之裁判,博得『心明眼快,裁判公正』之榮譽,使國際體育界一轉視線,為之驚佩。」
在舒昌榮眼中,父親舒鴻對於「奧運史上首位中國裁判」的榮光有一份平常心。他曾說,奧運會決賽也好,平時比賽也好,做裁判都是一樣的,最重要的是反應快、判斷准,一定要公正。奧運會之後,有許多外國球隊到上海等地比賽,都點名要求舒鴻擔任裁判。別人不敢吹的比賽,舒鴻一上場,雙方都服他。教師生涯書寫「第一」,除了是奧運會歷史上第一位中國裁判,舒鴻近40年的裁判和體育教育職業生涯中,還有好幾個「第一」,不為人熟知。
舒鴻是中國第一批被國際組織認可的國際級裁判之一,在中國體育史上同樣值得濃墨重彩地書寫。
上世紀20年代的上海,擔任萬國運動會等比賽裁判的絕大多數是外國人,決賽更是外國裁判一統天下。1927年,舒鴻發起成立了中華運動裁判會,他擔任了兩年會長。1928年,一場籃球比賽將在上海舉行,舒鴻向比賽組織者提出,由中國人擔任裁判。可是對方堅持要按照慣例請外國裁判。舒鴻不服氣,與對方爭執起來:「我在美國都當裁判吹哨,怎麼在中國,在有中國人參加的比賽中,反而不能當了?」僵持中,有人提議用考試的辦法解決,由當時最權威的美國裁判會出題、打分,凡是申請執法比賽的中外裁判都要參加考試。結果,共有9人參加考試,4名中國裁判全部通過,最低的也有88分;而另5名外國裁判,僅有一人考了60多分,勉強過關。
舒鴻、樂秀榮、吳邦偉、蔣湘青,這4位中國人被美國裁判會接受為正式會員,成為中國第一批國際級裁判。舒鴻他們在上海灘也因此名聲大振。因為舒鴻的據理力爭,此後每年都舉行類似考試,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跨進了國際級裁判的「門檻」。
此外,舒鴻在上海任教時組建訓練了一支女子籃球隊。這支籃球隊奪得全國比賽冠軍後,受邀赴日本巡迴比賽。這也是中國第一個出國比賽的女子籃球隊。
舒鴻來到杭州之江文理學院後,運用在美留學時學習的體育建築知識,親手設計了一座游泳池。雖然現在看來這個只有25米泳道的游泳池很小,但那是杭州城,乃至全浙江第一座游泳池。1930年,他還為在杭州舉辦的第四屆全國運動會專門設計了體育場,選址在大營盤一帶的這座體育場,是杭州第一座能承辦國家級比賽的標准體育場。現在杭州市中心的體育場路,也是舒鴻當年開辟修建的。
8. 倫敦奧運會有多少中國裁判進行執法
可以肯定地說,非常少!不僅執法裁判很少,反正奧運直播裡面我就見過一個管游泳預賽的中國主裁。國際體育機構任職的官員也非常少,我聽說的只有何振梁(國際奧委會副主席)、楊揚(國際奧委會委員)、於再清(國際奧委會副主席)、鄂潔(國際劍聯)、黃力平(國際體聯),黃立平(國際體聯)
9. 本屆奧運會的國際裁判里有多少名中國籍的裁判
執法北京奧運的江西裁判
--------------------------------------------------------------------------------
2008-7-24 8:21:45
相關新聞: 省體育局:江西健兒在北京奧運會上有4個沖金點
江西對北京奧運會金牌得主最少獎勵50萬元
江西4民警赴京督察奧運安保 為期兩個半月
參加奧運會是每一位運動員的夢想,能成為奧運會的裁判(技術官員)也是體育工作者的榮耀。北京奧運會中,江西有15名裁判入選。
這15名裁判,有來自體育系統的,也有來自高校的,還有普通的公務員。執裁項目分布如下:
田徑3人、賽艇3人、皮劃艇1人、舉重1人、羽毛球1人、游泳1人、帆船1人、體操1人、摔跤1人以及射擊2人。
吳強:當總裁判長是一生榮耀
(項目:飛碟射擊)
執法過多屆世界盃、多次世界級各類比賽、東亞運動會、北京奧運選拔賽、好運北京測試賽等,從未有運動員對他執裁提出過質疑,江西省射擊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吳強堪稱射擊裁判的元老,是江西體育界名副其實的「王牌裁判」。
本次北京奧運會射擊項目共有100名裁判。吳強透露,他在北京奧運會的工作極有可能是飛碟比賽的總裁判長,官方名稱為賽事主管,主要負責國內技術官員(NTO)的組織和現場執裁工作,NTO和ITO(國外技術官員)工作的協調。此外,還要協調裁判與競賽團隊、場地器材、媒體、安保之間的工作,甚至頒獎環節的協調工作。
「承擔總裁判長工作,對我而言更多地意味著一種責任,對射擊的責任,對江西的責任。」吳強說,比賽階段,總裁判長除了過硬的裁判業務,對心理素質、身體素質都會有很高的要求。「我現在每天都會加強鍛煉,做好體能上的准備。我參加過這兩年世界盃賽,擔任總裁判長工作,讓我積累了一些經驗和信心。能夠參加北京奧運會對於我個人來說,將是一生的榮耀。」
黃健:代表祖國執法不能出錯
(項目:自由體操)
執法過體操世錦賽和體操世界盃、體操世青賽,連續執法過四屆全運會……身經百戰的江西省體操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黃健,最終在200多名候選者中脫穎而出,成為18名執法奧運體操的中國裁判之一。
奧運裁判不好做,體操裁判更不好做,黃健說:「中國體操是世界體操的風向標,而裁判的執法則是行業趨勢的引路人。我們在重大比賽中的判罰,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體操技術的發展方向。」
執法奧運體操,對裁判員有比較高的要求,英語是黃健的強項。英語筆試考了第一,口語考了第十,這使他在競爭中占據了比較明顯的優勢,最終獲得執法奧運自由體操的資格。作為一名奧運會的裁判,黃健不僅有著豐富的執法經驗,更有著強健的體魄,他每天早上都去跑步或游泳,晚上還會中速走上1個半小時,「這是體能上的必要准備。」他感嘆地說:「當我穿上裁判服裝、看到上面的國徽時,我想我的工作不只是代表個人和江西,更是代表著祖國,所以不能出錯。」
魏翔:有信心迎接「百年一遇」
(項目:羽毛球)
在景德鎮市體育局工作的魏翔是江西省唯一一名赴京的羽毛球裁判。奧運會羽毛球比賽共需81名司線員,其中國內有71個名額,要從近400名國家級裁判員中選拔產生。1:6的比例,用魏翔的話說,他是一路拼殺出來的。「我有信心,從一開始就覺得應該去奧運會。不過實現的時候,還是非常高興,畢竟家門口的奧運會『百年一遇』!」
作為國內知名裁判,魏翔參與過國內所有羽毛球大賽的執法工作,也參與過很多國際賽事。在北京奧運會比賽中,魏翔將擔任司線員,同時負責部分賽程的安排和聯絡溝通各參賽代表隊。在奧運會工作容不得絲毫馬虎,去年以來中國羽毛球協會已經組織了多次培訓。在「好運北京」羽毛球賽期間,曾有人評價中國裁判整體工作「很好」,魏翔表示:「如果奧運會結束後,還能得到這樣的表揚,還有人說『中國裁判很棒』,那才是圓滿完成任務。」
王勇:口袋裝規則心中有激情
(項目:射擊)
當過景德鎮體校辦公室副主任,當過景德鎮體育館黨支部副書記,現在是景德鎮市游泳館黨支部書記,但對王勇來說,最讓他幸福和興奮的是8月的職務:北京奧運會射擊裁判。
每個項目的比賽章程和規則都有許多條目,「像你們記者的馬甲一樣,你們裝膠卷、采訪本,我們裝規則。」王勇是省射擊隊運動員出身,對射擊運動一直發自內心的酷愛。2003年,王勇成為一名國家級裁判。近幾年,他參與執法的全國射擊飛碟比賽多達24場次,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是他最終成為奧運裁判的原因之一。
說到射擊裁判,王勇感受最深的是辛苦。裁判們每天6點多必須起床進入賽場做准備工作,到晚上全部比賽結束後才能離開。不過,王勇說:「奧運激情是我的動力,所以再多的辛苦都無所謂,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在這動力下圓滿完成自己的工作。」
吳玉華:零誤差當好東道主
(項目:田徑)
贛南師范學院體育學院副院長、田徑國家級裁判吳玉華,平日里教學生們學習體育知識和技能,曾多次擔任大型比賽的裁判工作。今年8月,她將出現在北京奧運會的賽場上,成為田徑項目的216名國內裁判之一,「先當了奧運火炬手,接著又要去北京奧運會田徑賽場做裁判員,是我無上的光榮。」
北京奧運會的國內裁判是如何選出來的?吳玉華告訴記者,以需求量最大的田徑項目為例,先後經過了四次大考,才基本確定了適合人選。今年5月,她曾到北京參加國際田聯競走挑戰賽,作為第一批走進「鳥巢」的江西人,她感到十分榮幸,也肩負著壓力,因為通過「好運北京」系列賽事的舉辦,才真正認識奧運會極度「科學、規范、嚴謹」的辦賽方針。每位裁判員都要根據時間表,在每場比賽進入自己所負責的位置要求是「零」誤差,既不得提前一秒,更不能遲到一秒。「雖然沒有在奧運會當裁判的經歷,但作為東道主,我絕對不會在比賽中出錯。我有信心做好北京奧運會的裁判工作。」
在即將赴京履職的時候,吳玉華表示,作為東道主,中國裁判除比賽執法外,還要向來自世界各地的裁判員和運動員介紹駐地、賽場和賽事情況,更要向他們介紹北京,推介五千年中華文化是責無旁貸的義務。
詹曉梅:業余裁判實現夢想
(項目:田徑)
雖然裁判工作只是江西師大體育學院教師詹曉梅的「副業」,但是大大小小的田徑比賽中都曾留下過她的身影。由於一直飽受好評,詹曉梅通過推薦和培訓選拔,成為北京奧運會上216名田徑裁判之一,「這肯定是我參加的最高級別的比賽,可能一輩子也就一次。」
能夠成為奧運賽場的裁判,是很多業余裁判工作者的夢想,詹曉梅也是一樣。2006年的世界青年田徑錦標賽結束後,詹曉梅和其他近300名國家級裁判一起在北京參加了一次培訓。培訓之前,詹曉梅也沒有閑著,「那時候天天在家看書。本來已經很熟悉的田徑規則,我還是從頭到尾看了十幾遍。」今年2月,她終於接到國家體育總局官員打來的電話,通知她5月到北京報到,參加「好運北京」田徑測試賽的裁判工作,以熟悉奧運比賽場地和具體的比賽細則、規范要求。這次比賽,最終確定她入圍。6月份接到正式通知後,詹曉梅很興奮:「能夠參加奧運會是每一個裁判的夢想,這也是我一生的光榮。」
周凌雲:要為江西爭光
(項目:田徑)
田徑比賽歷來是奧運會的重頭戲和壓軸戲,江西省體育局競體處副處長、同時也是中國田徑協會競賽委員會常委的周凌雲就將代表江西,執法奧運會田徑項目的跳高和撐竿跳高比賽。
周凌雲曾是女子田徑運動員,練的是難度最高的女子七項全能,取得過全國前四名的成績。2001年,她成為我國首批國際田聯承認的國際裁判之一,當時全國有79人入圍,她是江西唯一的一個。此後,各類國內國際田徑比賽,總有周凌雲執法的身影。從2006年開始,周凌雲參加了數次培訓和一系列的測試賽考查,一路過關斬將,最終獲取了在北京奧運會上做田徑項目裁判員的資格。
今年5月,她參加了「好運北京」田徑賽的執法,熟悉了工作地點和職責范圍。凌晨3時30分起床,早餐後坐車進入「鳥巢」安檢,距比賽兩個小時就得就位,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雖然有諸多的艱辛和不易,但從事了30多年田徑工作的周凌雲眼裡閃動著激動和興奮:「奧運會的意義和地位太不一樣了,到北京奧運會當裁判是我一生的榮譽,我會盡職盡責,顯示一位中國裁判的水平,也為我們江西人爭光。」
沈映昌:奧運圓夢別無所求
(項目:游泳比賽)
8月9日,北京奧運會開幕後的第二天,游泳比賽將在「水立方」拉開戰幕。雖然這片泳池中不會有江西選手的身影,但泳道旁卻會有一張嚴肅而又認真的「江西面孔」,他就是江西省體育局田徑游泳運動管理中心的資深國際裁判——沈映昌。1971年就成為一名游泳裁判的沈映昌,是中國游泳協會裁判委員會從第2屆(1987年)至今的常務委員、副主任,在中國游泳界名氣很大。今年年初,國家游泳中心向奧組委和國際泳聯推薦了12名具備執法奧運游泳比賽的裁判,最終8人入圍,沈映昌就是其中之一。
說到游泳,聊起奧運,66歲的沈映昌馬上來了精神。很多人覺得,和滿場飛奔的足球裁判相比,運動量較小的游泳裁判是份「美差」。對於這個說法,沈映昌連連搖頭,「游泳裁判的工作一點也不輕松。有一次全國比賽,我被安排執法1500米的長距離組,一輪比賽下來要半個小時,整個預賽要進行18輪,我和其他裁判整整忙了一天,只有中午吃盒飯時算是休息了一會兒。」作為技術檢查員,要看清楚選手在水中的每一個動作,不能放過一個細節。
沈映昌擔任過很多國內和國際比賽的裁判,卻唯獨缺少一次執法奧運會的經歷。這一次在祖國,他終於圓了「奧運夢」。今年是他擔任國際裁判4年期限的最後一年,他准備在「合同到期」後結束裁判生涯。「能以執法北京奧運會作為結束,我真的別無所求了。」
王倬:榮譽與責任並肩
(項目:帆船和帆板比賽)
36歲的王倬現任江西省水警總隊偵察科長,曾是我國一名優秀的航海運動員,省內和國家要舉辦帆船方面的賽事時,總會想起請王倬來做裁判。2007年「好運北京」奧運測試賽,王倬又有幸成為我省唯一一名被奧組委帆船委員會點名聘請的工作人員。經過多次考試,憑著豐富的執法經驗,王倬順利通過嚴格考核,獲取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帆船和帆板項目裁判員的資格。
與其他項目相比,帆船獨具魅力,比賽在藍天碧海之間進行,但裁判的壓力也由此而來:場地非常大,項目級別非常多,情況相當復雜,裁判自然更不好當。比如搶航,在未打開起航線之前,如果有較多的帆船搶先通過起航線,裁判員無法辨明搶航帆船時,只能召回該級別比賽的所有帆船,重新啟航。「平常國內比賽一般是各個級別同一片場地,各組分別出發。但奧運會比賽不一樣,一個級別一個場地,工作量大多了。」
能見證奧運會這一盛事,王倬表示,榮譽與責任並肩。「比賽中,裁判員的一個決定,小則影響運動員的成績,大則可能影響運動員的一生。」還有幾天,王倬將遠赴青島進行奧運會裁判執法,那裡有藍天白雲,有雲帆滄海,還有懷揣奧運夢想的體育健兒,而王倬,也將在那兒實現自己的夢想。
葉平:執法奧運是最高待遇
(項目:賽艇比賽)
不久前,江西省水上運動管理中心的葉平接到了國家體育總局的傳真通知,將在北京奧運會賽艇比賽中擔任航道裁判,「做運動員我沒法站在奧運會賽場上,現在做裁判能圓夢,我一樣很珍惜這個機會。」
當運動員時,葉平拿過第一屆亞洲錦標賽的冠軍,但離奧運會還遠。成為國家一級裁判後,葉平沒想過自己有機會執法奧運賽事。「得知入選時相當激動,作為一名體育工作者,能夠執法家門口的奧運會是最高待遇了。」為了奧運,葉平參加了非常嚴格艱苦的培訓。「我那段時間稍微胖了一點,怕體能跟不上,就通過各類運動來減肥。」通過堅持運動,他硬是減掉了好幾斤,回到標准體重。
賽艇國內裁判的選拔比例差不多是5選1。過去兩年裡,他參加了多次學習,從國際一流專家那裡學到了不少東西,從國際規則到國內規則,系統地梳理了一遍。葉平說,能成為最後走上奧運賽艇賽場的裁判之一,實屬不易。讓葉平高興的是,他將完整執法奧運會賽艇整個比賽過程,從預賽、復賽、半決賽到決賽,他都會在現場全程見證。葉平告訴記者:「中國隊一直沒能獲得賽艇金牌。我極其盼望北京奧運會上,我們能取得突破,如果能看到江西姑娘站到最高領獎台,那就太滿足了。」
諶水生:期待門生雙雙奪冠
(項目:賽艇比賽)
和葉平一樣,宜春體校校長諶水生,手裡也有一份來自體育總局和奧組委的聯合通知,他將和葉平以及江西省田游中心的王燕華,一起擔任北京奧運會賽艇項目國內裁判。
中國賽艇隊在前幾屆奧運會中數度摘銀,卻未能收獲一枚金牌。「中國賽艇隊在亞洲擁有超群的實力,但與歐洲強手還有一定距離。北京奧運會的主場對中國隊來說有優勢更有壓力,希望中國隊能在這里收獲奧運會的首枚金牌。」諶水生停了停,說出了自己最大的心願:「當了這么多年宜春水上基地主任和體校校長,培養了楊文軍和馮桂鑫兩個國家隊名將,他們分別要參加皮劃艇和賽艇比賽,我希望這次他們都能奪得金牌。」
和賽艇打了大半輩子交道,以賽艇為自己的事業,可諶水生並沒有像樣地劃過幾次賽艇。昂貴的費用和對自然條件的要求,也是阻礙賽艇運動在中國普及的重要原因。一條8人艇,國外產的需要30萬元人民幣左右,而質量相當的國產艇也得15萬元。單人艇,國內產的也得賣到近2萬元。「在國外,有很多賽艇俱樂部,那裡放著的都是賽艇愛好者們的私人艇。在我們國家幾乎沒有這樣的俱樂部,艇也基本上是公家的。」諶水生希望在北京奧運會過後,也能有讓普通人玩上賽艇的地方。
王燕華:成就賽艇裁判大滿貫
(項目:賽艇比賽)
「擔當過數百場國內國際比賽裁判,這次總算圓了『奧運夢』,也算成就了賽艇裁判的大滿貫!」7月22日下午,在江西省體育局田游中心工作的王燕華笑呵呵地對記者說。她現在正忙著補英文,要用最好的狀態去迎接奧運。
當2001年7月13日,薩馬蘭奇宣布北京申奧成功後,王燕華就有一個明確的目標,要在北京奧運會中擔任裁判。每天清晨,在省體育局大院的田徑場上,矯健、敏捷的王燕華總是先繞著跑道跑幾圈,然後做健身操。7年來,為了北京奧運會,她風雨無阻地鍛煉著。王燕華告訴記者,經過好運北京測試賽等多次重大比賽的檢驗,在北京奧運會賽艇比賽中,她將具體負責檢錄工作。「檢錄是整個比賽的頭道關,比如說要檢查隊員參賽資格,稱體重,要在賽前賽後對賽艇進行全面的檢查。這些聽起來似乎都是小問題,但事實上,檢錄是賽艇執法中相當重要的一環。嚴重起來,甚至可能取消選手的比賽資格。」比如說,檢查運動員體重時,舵手如果輕於規定體重,就必須喝水喝到達標為止,而且必須憋著不能上廁所。
北京奧運會上,中國運動員主場壓力大,中國裁判的壓力更大,不容絲毫失誤。對此,經驗豐富的王燕華表示:「越是在大型賽事上,裁判越是要保持一顆平常心。一切嚴格遵從程序,樹立中國裁判的良好形象。」
鄭筱華:火眼金睛盯住「小動作」
(項目:舉重比賽)
今年47歲的鄭筱華是撫州市體育局的工作人員,她是江西唯一入選北京奧運會的舉重項目裁判員,也是撫州歷史上第一位執法奧運的裁判員。今年正值她跨入舉重界的第20個年頭,她感到格外幸福和幸運。此前,全國錦標賽、全運會、城運會以及好運北京2008國際舉重邀請賽等重大比賽中,都有她的身影。
奧運會舉重的裁判項目有很多種,現場記錄、計時、廣播等都屬於裁判的工作。盡管接到了通知,但具體的分工要到了北京才知道。「不管在什麼崗位,能參加就要盡自己所能做好。」鄭筱華說,很多人都認為,舉重裁判是最好當的,舉起來就是成功,舉不起來就是失敗,基本上能一目瞭然。事實上,卻沒這么簡單。「外行人看不出的一些細微的犯規動作,其實決定著運動員的成敗,決定著冠軍的歸屬。屈肘、肘關節觸腿這些細微的『小動作』基本上都在一剎那發生,滴答幾秒往往大局已定。對於裁判員來說,這也是最關鍵的地方,要像火眼金睛,絕不可以有一絲的遺漏,否則就會出現誤判。」
鄭筱華說,每一場舉重比賽,裁判神經的緊張度絲毫不亞於運動員,往往一個半小時下來,裁判們感覺比運動員還累。8月4日,她將啟程前往北京。鄭筱華表示,會帶著中國的傳統待客禮節,做好東道主,為國爭光!
輔助裁判:為江西添彩
除了這13位裁判,在北京奧運會上,我省還有兩人分別在皮劃艇和摔跤項目上出任輔助裁判。
在北京奧運會上,49名經過層層篩選出的裁判將首度亮相賽場,來自南昌市教育局的周金根就是其中之一。而來自江西省體校的趙猛將執法摔跤項目,面對日益臨近的奧運會,趙猛信心滿滿,每天都在為奧運會做准備。趙猛說,要在奧運會的賽場上做一個優秀的江西人,為江西和中國添彩。(鄢衛華)
10. 奧運會歷史上第一個中國裁判是誰
舒鴻是奧運會賽場上的第一位中國裁判。
1936年柏林奧運會奧運會歷史上的第一場籃球決賽由第一位進入奧運會的中國裁判宣布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