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與「飛天」有關的中國古代神話與傳說(三個)
1、嫦娥奔月:中國上古時代神話傳說故事,講述了嫦娥被逄蒙所逼,無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賜給丈夫後羿的一粒不死之葯後,飛到了月宮的事情。「嫦娥奔月」的神話源自古人對星辰的崇拜,據現存文字記載最早出現於《淮南子》等古書。
天女手提花籃,飄逸而行,來到塵世間低頭下望,見維摩潔果然正與眾人講學。隨即將滿籃鮮花散去,弟子舍利弗滿身沾花。眾人詫異萬分,舍利弗自知道行不行,便愈發努力學習。
飛天的寓意和象徵:
飛天,意為飛舞的天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天指蒼穹,但也認為天有意志,稱為天意。飛天多畫在墓室壁畫中,象徵著墓室主人的靈魂能羽化升天。飛天多畫在墓室壁畫中,象徵著墓室主人的靈魂能羽化升天。佛教傳入中國後,與中國的道教交流融合。
在佛教初傳不久的魏晉南北朝時,曾經把壁畫中的飛天亦稱為飛仙,是飛天、飛仙不分。敦煌飛天飛天是甘肅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藝術的標志。
❷ 中國古人的飛天夢是什麼
有關古人對宇宙和太空的認識,自古就充滿了神秘色彩。當古人們目睹美麗的藍天,面對奇異的星空時,他們創作出了許多極富想像力的神話與傳說。這些神話與傳說,不僅豐富了人類的社會文化生活,同時也孕育了後來的航空航天科學及實踐。
我們知道,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所創造的神話傳說極為豐富,並且生動感人。它們有的是口頭流傳,有的記錄在典籍中,有的反映在文學藝術作品中。
在我國,關於飛天的神話傳說主要有:
《山海經》中的「人鳥一體」
在根據民間傳說編著的《山海經》書中,有不少「人鳥一體」的怪異插圖,如羽民國(羽民國在東南方,國民長著一顆像鳥一樣長長的頭,身上長滿了羽毛)、人面鶚等。這些帶有濃厚神秘色彩的怪異圖,表達了古人想借飛鳥來實現飛行的願望。
其中,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是書中一幅名為「敦湖」的插圖。據推測,它可能是古人通過對人、獸、鳥三者的比較認識到:人的頭腦比飛禽走獸發達;而野獸的力氣比人、鳥都大;飛行離不開翅膀,因而創造出人面、獸身、鳥翼三合一的敦湖圖。
飛行器的基本要素:控制、動力和翼。人面代表高等智慧,相當於飛行器操縱、控制系統;獸身表示力大無窮,相當於飛行器的發動機;鳥翼象徵展翅高飛,相當於飛行器的翼。可以說,「敦湖」是古人嚮往飛行,對人、獸、鳥三者的「部件」重新進行組合的最佳方案。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是在我國流傳最廣的神話故事之一。它說的是後羿從西天王母娘娘那裡求得「不死之葯」,想著夫妻分吃,如此可以長生不老。誰知後羿的妻子嫦娥竟然偷著一人吃了,結果她不由自主地飛上天空,一直升到月宮里。
這不僅是航空神話,而且也是航天神話。這說明古代的中國人,不僅有航空的理想,甚至還有登上月球、征服宇宙的願望。
屈原的飛龍車
我國戰國時期的偉大詩人屈原(約公元前340—前278年)在《離騷》中便曾想像自己駕著由飛龍拉著的車,在天上飛行。朵朵雲彩就像一面面旗幟,在他車旁迎風飄揚;而鳳凰一邊唱著歌,一邊隨他在空中飛翔。他飛過巍峨的昆侖山,飛過一望無際的流沙河,最後到達天邊的西海。
飛天伎樂
我國甘肅敦煌壁畫中的飛天,其職能是侍奉佛陀和天帝釋,因能歌善舞,周身還散發著香氣,所以又叫香音神或飛天伎樂。按佛經的描述,飛天的形象似人非人,頭上長角,並不美。但經過藝術家之手,卻成了形貌俊美的天男天女。這些生動活潑、千姿百態的飛天,身披天衣,環繞綵帶,飛騰之狀猶如游龍翔鳳,彩雲飄揚。這是人們嚮往飛行的又一種表現形式。 湯王的回贈
傳說,成湯時期,西方有個奇肱國。奇肱國的人都是獨臂,但心靈手巧,會獵取飛禽,還會製造飛車。人乘坐飛車可以快速飛到很遠的地方去。
有一次刮西風,把奇肱國的人和飛車刮到了湯的國都豫州。湯王把獨臂人和飛車的到來視為不祥之兆,於是把飛車給毀了。過後,湯王覺得失禮,遂令工匠復制奇肱飛車。過了10年,有一次刮東風,又把奇肱國人和飛車颳了回去。
知識點
「嫦娥1」號
「嫦娥1」號是中國自主研製並發射的首個月球探測器,由衛星平台和有效載荷兩大部分組成,主要用於獲取月球表面三維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關物質元素的分布特點、探測月壤厚度、探測地月空間環境等。
「嫦娥1」號月球探測衛星於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3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嫦娥1」號發射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月球探測器的國家。
「嫦娥1」號經過8次變軌後,於11月7日正式進入工作軌道。11月18日衛星轉為對月定向姿態,11月20日開始傳回探測數據。2009年3月1日16時13分,「嫦娥1」號衛星在控制下成功撞擊月球,為我國月球探測的一期工程,畫上了圓滿句號。
❸ 中國人曾經做過哪些飛天夢
說到中國人的「飛天夢「,古往今來,從未斷絕。
1、遠古:嫦娥服「不死之葯」奔月
家喻戶曉的神話故事中的主角嫦娥,便是人類最早的一位女「宇航員「。人們把進入太空的首位中國女航天員,親切地稱為「嫦娥」,包含的就是這種感情;中國把登月計劃命名叫「嫦娥工程」,也是基於這種認識。
2、古代中國人通常把航天科技看成「成仙術」,稱航天為「升仙」;宇航員被稱為「天神」,或「仙人」或「羽人」。
早期的升仙設想是藉助於飛行動物,讓自己上天,於是駕馭飛禽的能力便成為古代宇航員的通用絕技。《列仙傳》中王子喬便會駕馭「白鶴」。王子喬是周靈王的太子,名叫晉,他跟著道士浮丘公在嵩山修行30多年,掌握了這門「航天技術」。人們曾見他乘著白鶴飛到緱氏山頂,過了幾天才飛回去。
「馭龍術」是傳說中的又一飛天本領。據《列仙傳•拾遺》,蕭史便是「乘龍去」。蕭史是弄玉的丈夫,他們可以看做是古代中國傳說中的「夫妻宇航員」了,除了龍,鳳凰、孔雀、白鶴他們都可以駕馭。
3、漢代:「翼裝俠」人類最早的翼裝飛行
古代中國人還曾設想像鳥兒那樣有一雙翅膀,自由翱翔太空。人類最早的翼裝飛行出現於中國,有記載最早的一位「翼裝俠」,是中國西漢末年人,借人工翅膀飛行。因史書上只載其事,未記其名,讓他成了一位無名「翼裝俠」。
據《漢書•王莽傳》記載,時王莽篡位建立了新朝,北方匈奴時常犯邊作亂,王莽遂下令招募類似今特種兵的抗敵勇士,有本事者可以破格使用,委以重任。有一男子自稱能飛,日行千里,很適合做偵察兵,可以空降到匈奴偵察敵情。王莽半信半疑,讓他當場試飛。
此人用鳥羽製成了兩只人工翅膀,即「取大鳥翮為兩翼」,將之緊綁在自己的身上;又在頭和身體其他部位插上羽毛,最後再裝上環鈕等器件。雙腳彈地而起,真的飛了起來,飛行數百步才落下來。
4、明代:萬戶「飛天」,人類最早的固體火箭升空試驗
約14世紀末,有一個中國人叫萬戶,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後,裝上47枚當時可能買到的最大火箭。他把自己捆綁在椅子的前邊,兩只手各拿一個大風箏。然後叫他的僕人同時點燃47枚大火箭,其目的是想借火箭向前推進的力量,加上風箏上升的力量飛向前方。
萬戶的飛行可以說是人類利用火箭作動力升天的最早試驗活動。遺憾的是,萬戶的這次試驗以失敗告終,萬戶升空不久即摔下喪生。萬戶也因此成為了古代中國乃至世界為航天事業獻身的第一人。
滿意請採納。
❹ 我國航天有哪些成就
中國航天的重大成就有:神舟十一號飛船成功登空、神舟八號飛船成功登空、天宮一號成功探月、東方紅一號成功登空。
1、神舟十一號飛船
神舟十一號飛船,是中國神舟號系列飛船之一,是中國第6次載人飛行任務,也是中國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載人飛行任務,總飛行時間長達33天。
神舟十一號於2016年10月17日7時30分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隨後與天宮二號對接形成組合體,2名航天員進駐天宮二號,進行了為期30天的駐留,在軌飛行期間,完成了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
2、神舟八號飛船
神舟八號飛船,是中國「神舟」系列飛船的第八架飛船,飛船為三艙結構,由軌道艙、返回艙、推進艙組成。神舟八號為改進型飛船,全長9米,最大直徑2.8米,起飛質量8082公斤。神舟八號飛船進行了較大的技術改進,它發射升空後,與天宮一號對接,成為一個小型空間站。
3、天宮一號
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是中國首個自主研製的載人空間試驗平台,於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03秒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內部有效使用空間約15立方米,可滿足3名航天員在艙內工作和生活需要,設計在軌壽命兩年。
2016年3月16日,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正式終止數據服務,全面完成了歷史使命。2018年4月2日8時15分左右,經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和有關機構監測分析,天宮一號已再入大氣層,再入落區位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絕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毀。
4、東方紅一號
東方紅一號衛星,是中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由以錢學森為首任院長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自行研製,於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發射。該衛星發射成功標志著中國成為繼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後世界上第五個用自製火箭發射國產衛星的國家。
編輯於 2022-03-10
查看全部2個回答
航天成就_炒股謹記這四點,不然虧到你不明不白!
值得一看的航天相關信息推薦
航天成就_很多股民都有都有過類似的感慨:一賣就跌?投資本金都保不住,炒股 懂的四個要素_將總結圍繞""炒股操作要領傳授給大家_航天成就
深圳市國誠投資咨詢有限公司上...廣告
超火的星座頭像,快來認領屬於自己的星座頭像吧~
小紅書廣告
更多專家
我國航天有哪些成就?
專家1對1在線解答問題
5分鍾內響應 | 萬名專業答主
馬上提問
最美的花火 咨詢一個社會民生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lanqiuwangzi 咨詢一個社會民生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garlic 咨詢一個社會民生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188****8493 咨詢一個社會民生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籃球大圖 咨詢一個社會民生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動物樂園 咨詢一個社會民生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AKA 咨詢一個社會民生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3條評論
熱心網友贊
٩(¥A¥)۶恭喜發財
查看全部3條評論
— 你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
下載拼多多腰帶商城_正品1折起_多樂趣多實惠!
拼多多官方下載,精選全球品質好物,100%正品特賣1折起!下載拼多多,查看精選好貨。
廣告2022-03-09
中國航天成就有哪些?
中國航天事業經過發展導彈、運載火箭、人造衛星、載人航天等幾個階段,目前已經形成了體系,形成了規模。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航天事業起始於1956年。中國於1970年4月24日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是繼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後世界上第5個能獨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 中國發展航天事業的宗旨是:探索外太空,擴展對地球和宇宙的認識;和平利用外太空,促進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造福全人類;滿足經濟建設、科技發展、國家安全和社會進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維護國家權益,增強綜合國力。中國發展航天事業貫徹國家科技事業發展的指導方針,即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 2021年6月17日9時22分,中國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射,飛行乘組由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和湯洪波三人組成。 參考資料: 「這些是對『航天創造美好生活』的最佳詮釋。」國家航天局秘書長田玉龍說。我國民用遙感衛星數據分發量累計超過1000萬景,衛星電視直播用戶突破7000萬。「北斗」終端持有量400萬余套,衛星應用年產值超過2000億元。
5贊·288瀏覽2021-09-16
中國航天有哪些重大成就
中國航天的重大成就有:神舟十一號飛船成功登空、神舟八號飛船成功登空、天宮一號成功探月、東方紅一號成功登空。 1、神舟十一號飛船 神舟十一號飛船,是中國神舟號系列飛船之一,是中國第6次載人飛行任務,也是中國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載人飛行任務,總飛行時間長達33天。 神舟十一號於2016年10月17日7時30分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隨後與天宮二號對接形成組合體,2名航天員進駐天宮二號,進行了為期30天的駐留,在軌飛行期間,完成了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 2、神舟八號飛船 神舟八號飛船,是中國「神舟」系列飛船的第八架飛船,飛船為三艙結構,由軌道艙、返回艙、推進艙組成。神舟八號為改進型飛船,全長9米,最大直徑2.8米,起飛質量8082公斤。神舟八號飛船進行了較大的技術改進,它發射升空後,與天宮一號對接,成為一個小型空間站。 3、天宮一號 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是中國首個自主研製的載人空間試驗平台,於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03秒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內部有效使用空間約15立方米,可滿足3名航天員在艙內工作和生活需要,設計在軌壽命兩年。 2016年3月16日,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正式終止數據服務,全面完成了歷史使命。2018年4月2日8時15分左右,經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和有關機構監測分析,天宮一號已再入大氣層,再入落區位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絕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毀。 4、東方紅一號 東方紅一號衛星,是中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由以錢學森為首任院長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自行研製,於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發射。該衛星發射成功標志著中國成為繼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後世界上第五個用自製火箭發射國產衛星的國家。
28贊·141瀏覽2022-03-04
中國航天事業有哪些新的成就?
登月、火星探測、國際空間站這一系列的名詞出現在眼前,看似並不相關,而實則都指向了同一個目標,那就是航天,其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又一個巔峰。事實上,不論是古代中國還是西方都有著許多神話故事,盡管文化存在差異,卻擁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神話故事中的人物都具有飛天的能力,在現代科技的發展推動下,飛向藍天已然不是夢想,飛向太空同樣也不是問題,1961年的4月12日,蘇聯飛行員尤里·加加林乘坐東方一號宇宙飛船進入太空,成為了首位進入太空的地球人。 可以說在航天領域的發展在二戰之後便已然興起了,在二戰後期德國製造出的V型系列導彈對於航天的發展可以說奠定了基礎,要知道,想要飛向太空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地球引力,需要有龐大的推進力來克服地心引力從而飛向天空,而在那時導彈的發展為之提供了可能,想必都知道,導彈的體積如此小,發動機卻可以讓其高速飛行,可見當時發動機所產生的推力已經足以滿足太空旅行的要求,因而才有了現今這樣的壯舉。 目前,具有太空探索能力的國家有很多,中國作為新興起的航天大國也位列其中,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中國開始了載人航天工程的發展,並且還為此確立了航天發展「三步走」的戰略,首先是發射載人飛船,具備空地往返的能力,其次便是掌握相應的空間活動技術,如太空行走、空間交會對接,並建立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實驗室,可以說前兩步都在為最後的一步進行鋪墊,便是建立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站,可以說隨著中國科技的發展以及經濟快速發展的推動,在載人航天的發展上中國已經邁向了第三步並在為之進行奮斗。 現今中國在航天領域的技術發展已然走向了世界前列,要知道,在空間技術的發展上過去只有美俄掌握,這兩個國家是最先掌握軌道空間技術的國家,而中國則成為了第三個掌握了此項技術的國家,根據航天「三步走」戰略,中國將在2020年前後建成空間站,而現今唯一在軌運行的空間站便是由美俄為首的多個國家共同建設的國際空間站,而隨著使用年限的延長,國際空間站已經瀕臨退役,這也就意味著中國所建造的空間站將會是世界上唯一在軌運行的空間站了,可見中國所取得成就有多麼大了。
686贊·20,441瀏覽2020-04-23
我國航天有哪些成就? — 找答案,就來「問一問」
59位專家解答
5分鍾內響應 | 萬名專業答主
中國的航天事業取得了哪些成就?
1970年4月24日,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在酒泉發射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衛星的國家. 1975年11月26日,中國首顆返回式衛星發射成功,3天後順利返回,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的國家. 1992年,中國載人飛船正式列入國家計劃進行研製,這項工程後來被定名為「神舟」號飛船載人航天工程.「神舟」號飛船載人航天工程是中國在20世紀末期至21世紀初期規模最龐大、技術最復雜的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中國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試驗飛船在酒泉起飛,21小時後在內蒙古中部回收場成功著陸. 2001年1月10日1時0分,中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二號無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2003年1月5日晚上7時許,「神舟」四號飛船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著陸,順利回收.2002年12月30日零時40分,「神舟」四號無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入太空.4月1日,成功降落於內蒙古中部地區的「神舟」三號飛船艙蓋被打開,陽光照在「模擬宇航員」的臉上,擬人載荷試驗取得良好效果,「模擬宇航員」安然無恙. 2002年12月30日至2003年1月5日,神舟四號無人飛船在零下20多攝氏度的嚴寒中成功發射,並在飛行7天後平安返回. 2003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位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進入太空,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想.
8贊·166瀏覽2021-03-29
航天成就_炒股謹記這四點,不然虧到你不明不白!
值得一看的航天相關信息推薦
本月1908人已申請相關服務
咨詢
深圳市國誠投資咨詢廣告
航天成就_選股謹記這四點,不然虧到你不
❺ 2019年1月3日到2022年3月15日中國飛天夢有哪些進步
毅力號登陸火星,中國首個火星探測車成功登陸,人造太陽運行創新紀錄,中國首個空間站投入使用,羲和號發射成功 我國進入探日時代。
在太空中旅行了將近七個月後,毅力號成功於北京時間2021年2月19日凌晨4點55分左右,在火星的傑澤羅隕石坑內著陸。這次的著陸過程頗為壯觀,著陸器分為兩個部分,上面是一個」空中吊車」,擁有八個反推火箭,毅力號則被懸掛在吊車下方。在著陸的最後階段,火箭發動機啟動,利用反推力降低速度,釋放毅力號後火箭獨自飛走墜毀。
2020年7月23日,攜帶了火星探測車的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5月22日10時40分,中國首輛火星探測車成功登上火星,駛離著陸平台,開始巡視探測。該探測車經過命名徵集後最終採用了「祝融」。
2021年5月28日,有中國人造太陽之稱的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取得了新的突破,創下了1.2億攝氏度運行101秒和1.6億攝氏度運行20秒的世界新紀錄。
2021年4月29日,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征五號B遙2運載火箭搭載著中國空間站的核心組成部分——天和核心艙,在一聲轟鳴中發射升空。5月18日,天和核心艙完成在軌測試運行,我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三個擁有空間站的國家。
在神州十三號載人飛船准備第二次進入月球空間時,我國的首個太陽探測科學技術試驗衛星羲和號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
❻ 《千年圓夢在今朝》中中華民族千年以來的飛天夢有哪些如今實現了哪些飛天夢
在《千年夢圓在今朝》文章中,中華民族做了以下努力來實現飛天夢:
1,萬戶試圖乘火箭上天,雖經挫折但仍堅持追;
2,試圖發射人造衛星,實施載人航天工程;
3,為了成功發射「神舟五號」許多部門團結協作,為此許多人積勞成疾。
❼ 中國飛天夢的實現過程有哪些
中國飛天夢的實現過程有:
1、事實上,中國人飛天夢由來已久。據史料記載,早在漢代,劉邦的大將韓信發明了風箏,風箏能藉助空氣上升,並且能翱翔在天空中,可以說飛機的發明,一部分的啟發就來自於它。
後來,通過張衡、郭守敬、祖沖之等人對天文的不斷觀察和推算,為我國現在航天事業的進步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還有民間流轉的許多神話故事,如:嫦娥奔月、敦煌壁畫中的神女飛天等等一系列神話故事。這些事例無一不可以說明我們的先祖對飛天夢想的執著與熱愛。
2、以現在的科學技術的發展程度,目前只有火箭才能把人送上太空,按照這個標准,最早的載人火箭,應該是我國古代明朝有一個叫萬戶的人發明的,雖然最後"飛天"失敗了,萬戶的身體在一聲巨響中被炸得粉碎,但是其勇於追求夢想的勇氣令人敬佩。
為此,在20世紀70年代的一次國際天文聯合會上,決定將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命名為"萬戶",以此來紀念"第一個利用火箭飛行的人"。
3、1958年發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的指示。
4、1960年中國第一枚火箭的成功發射。
5、1970年中國成功地將自己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上了太空。
6、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實施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戰略決策;"長征"系列火箭發射久經考驗。"神舟"一到四號飛船的成功發射。
7、1999年11月,神舟一號試驗飛船成功發射與回收,中國載人航天技術獲得重大突破。
8、2003年10月,神舟五號載人飛行任務,我國第一位航天員楊利偉安全返回。
9、2005年10月,神舟六號載人飛船,中國進行首次多人多天載人航天飛行。
10、2008年9月,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實現航天員出艙活動和小衛星伴飛。
11、2011年11月,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自動無人交會對接。
12、2012年6月,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順利牽手,中國首次載人自動及手控交會對接順利完成。
13、2013年6月,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成功交會對接,中國航天員太空授課。
14、2016年6月至2017年4月,長征七號、天宮二號、神舟十一號,天舟一號飛行任務完成,載人航天事業進入應用發展新階段。
15、2020年5月,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成功首飛,正式拉開中國建造空間站序幕。
16、2021年4月29日,天和核心艙發射成功,中國空間站迎來高密度發射期。
❽ 自古以來,中國有哪些關於飛天的夢
嫦娥飛天,發明風箏,萬戶利用火箭嘗試上天,等,不斷的增強力量,發展自己,這樣才是最安全的,發展文化思想,進行制度建設。
❾ 中華民族千年的飛天夢是怎樣逐步實現的主要經歷了這些階段什麼
(1)古人的奇妙想像——美好的願望
(2)萬戶的火箭飛行——大膽的嘗試
(3)人造衛星的發射——突破性進展
(4)載人航天工程的實施——艱苦的努力
❿ 中華民族飛天夢想有哪些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將宇航員成功送入太空,實現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探索宇宙的飛天夢想,譜寫了中國航天史上最輝煌的篇章。作為新型大推力運載火箭的研製單位,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始終以強國強軍為己任,錘煉了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航天科研隊伍,為我國運載火箭技術從無到有、從低軌到高軌,不斷發展,不斷跨越,走向世界先進水平,作出了貢獻。回顧我院46年建設和發展歷程,我們深刻體會到,建設國際一流宇航企業,最要緊的是認真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在實踐中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轉化為企業進一步改革、創新、發展的強大動力和根本保證,不斷開創航天事業新局面。
一、大力發展代表先進生產力的航天高科技
在科技革命突飛猛進的時代,先進科技越來越成為先進生產力的基本要素和重要標志。航天科技處於科技發展水平的高端和前沿,是國家科技實力的綜合體現。宇航企業必須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抓住發展航天高科技這個第一要務不放鬆,促進航天事業的快速發展。
推進體制創新,為航天高科技的發展提供製度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給我院帶來了極其寶貴的發展機遇,與此同時,原有的與計劃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已經嚴重滯後於形勢的發展。要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把握主動權,就必須加快體制創新的步伐,建立起與當代宇航企業生產力發展相適應的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使宇航企業自身的潛力和優勢充分發揮出來。近10多年來,我院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配置生產要素,實現了由傳統型事業單位向現代企業集團的轉變,由計劃經濟條件下封閉的行政管理模式向以市場為導向的競爭開放的經營管理方式的轉變,由研製為主向研製與生產並重的轉變,做到了「生產一代、研製一代、預研一代、探索一代」。按照「一級經營、兩級管理」的模式,構建具有航天特色的公司管理體制,通過結構調整和資源重組,把研究院逐步改造成為以運載火箭科研生產為主導的現代企業。大膽革除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組織結構和運作方式,逐步實現院機關由行政管理型向經營開發型的轉變,形成了職能完備、關系順暢、權責明確、流程清晰、精簡高效、協調運轉的指揮系統,為進一步發展創造了一個全新的管理平台。通過一系列改革,研究院已經成為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現代企業,我院研製生產的長征火箭群體,可用於發射多種軌道的不同衛星,火箭總體技術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迄今為止,我院共進行了62次運載火箭發射,將65個航天器成功送入預定軌道。從1997年至今,已連續取得28次成功發射的驕人成績。
推進科技創新,為航天高科技的發展提供強大動力。要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就必須具有超前意識和世界眼光,瞄準世界科技前沿,開展科研活動,推進科技創新,增強參與國際競爭的實力。2002年,我院召開了技術創新大會,成立了研究開發中心,建立了技術創新基金,為科技人員充分發揮才智營造良好的氛圍和提供有力的支持保障。通過不斷的探索和攻關,我院的技術創新取得了豐碩成果。運載火箭走過了從常溫推進到低溫推進、從串聯到捆綁、從一箭單星到一箭多星、從發射衛星載荷到發射載人飛船的技術發展歷程,具備了發射低、中、高不同軌道、不同類型衛星的能力,在國際商業衛星發射服務市場上占據了一席之地,成為我國為數不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高科技產品。與此同時,我院將航天技術應用於國民經濟眾多領域,開發了多種填補國內空白、具有較高技術含量的民用產品,並打入國際市場,開辟了軍轉民技術應用的新天地。全院擁有高中級技術人員近萬人,取得了3403項部級以上科研成果。
推進結構創新,為航天高科技的發展提供新的增長點。這些年來,我院從市場的需要和自我發展的目標出發,創新企業的經濟結構,把單一的軍用產品生產轉到保證軍用產品、發展民用產品的軌道上來,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在著力發展主營業務的同時,堅持「軍品立院、民品富院、創新興院」,以「運載火箭、導彈武器、民品三產、資本運營」四輪驅動的方式協調發展,發揮技術優勢,靠不斷創新來打造民品品牌闖市場,把技術優勢轉移到國民經濟主戰場,變技術優勢為經濟優勢,變經濟優勢為發展優勢。民用產品走上規模化發展的道路,開發研製生產並投放國內外市場的民用產品已達600多項,我院已發展成為擁有100多億資產的高科技集團公司。同時,我們還充分利用資本市場,通過市場機制和資本運作,將技術、管理、資金等進行有效整合與合理調配,進行資產重組和整體置換,實現優勢互補,壯大企業規模,為我院高新產業快速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努力建設符合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航天企業文化
先進的思想文化是推動企業前進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宇航企業必須大力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堅持用崇高的理想信念、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去教育和武裝職工,激勵和鼓舞職工,促進企業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協調發展。
高揚愛國主義偉大旗幟,唱響先進文化的主旋律。愛國主義是研究院思想文化建設的核心,是統一思想,凝聚人心,激勵幹部職工奮發向上的強大精神力量。我國的戰略導彈和運載火箭研究,起步於國家財力相當薄弱的20世紀50年代,院黨委加強思想政治建設,堅持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作為思想教育的重要內容,培育並形成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獻身航天、勇攀高峰」的優良院風,原航天部在此基礎上,提煉為「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無私奉獻、嚴謹務實、勇於攀登」的航天精神。新的歷史時期,院黨委繼承發揚優良院風、航天精神和「兩彈一星」精神,結合新的形勢任務,向廣大幹部職工提出:我們面前的任務還非常繁重,要永不停步;我們需要攀登的台階、需要解決的問題還很多,要永攀高峰;確保國家重點任務成功是我們的硬道理,要永保成功;我們在型號研製和其他各項工作中,不僅要干成,而且要干好,要永創一流。這「四永精神」,凝聚了我院全體幹部職工的共同意願,體現了一種新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成為廣大幹部職工為我國的航天事業奮力拚搏的強大精神動力。
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確保各項科研生產任務的圓滿完成。院黨委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將發展代表國家先進生產力的航天高科技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出發點,把「大保證」(保證黨和國家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和「小保證」(保證以國家重點任務為代表的科研生產任務的圓滿完成)緊密結合起來,反復強調,思想政治工作要圍繞科研生產,做到思想到位、工作到位,並把思想到位作為工作到位的前提,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出發點、落腳點定位於確保各項科研生產任務,尤其是確保國家重點型號火箭、導彈的成功發射試驗,提出了「一切為了成功、一切服從成功、一切服務成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針。大力推廣「黨員責任區」、「黨員業績考核」、「在黨員中培養業務骨幹,在業務骨幹中發展黨員」等先進經驗,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和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院所兩級黨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堅持不懈地開展廣泛、深入、持久的形勢任務教育,增強廣大幹部職工的政治責任感、歷史使命感和時代緊迫感;創新思想政治工作機制和方式方法,提出實現思想政治工作與科研生產「零距離」的明確要求,通過「透、精、實、細、快」等方法,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於執行任務過程的始終;成立院、所兩級「高新工程思想政治工作保證領導小組」,針對幹部職工在工作中表現出的「喜、怒、哀、樂、煩」,做到「五必談」,針對幹部職工的「生、老、病、死、難」,做到「五必訪」。在院黨委的統一要求和部署下,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幹部深入基層,深入科研生產第一線,從細微處入手,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實處。
融文化建設與科研生產和群眾生活為一體,增強職工參與企業文化建設的主動性。企業的生產發展與企業的文化建設是密不可分的。多年來,我們堅持把科研生產、企業發展和企業文化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從科研人員是我院職工隊伍主體這個實際出發,把科研攻關的過程作為企業文化建設的過程,增強科技人員建設先進文化的積極性主動性。同時,我們把企業文化建設與職工群眾生活融合起來,投資建設了一萬平方米的職工文化園,作為廣大職工學習、娛樂、健身的綜合性文體活動中心。我們還在科研活動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把「一切為了祖國,一切為了成功」作為全院幹部職工的根本守則,進一步增強了全院幹部職工的大局意識、危機意識和責任意識,提高了企業的凝聚力和競爭力。
三、充分發揮廣大航天幹部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是我們黨的根本方針和基本原則,也是推進企業改革和發展的根本保證。宇航企業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須緊緊依靠職工群眾,進一步鞏固和發揮工人階級在國有企業中的主人翁地位和作用,最大限度地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職工群眾的根本利益。
創新人才機制,鼓勵優秀人才脫穎而出。人才作為高新技術的創造者、發明者、傳播者和使用者,已經成為當代科技進步與經濟社會發展最重要的資源。宇航企業的發展更是一刻也離不開第一流的高素質人才。自建院以來,歷屆院黨委始終把人才培養和人力資源開發放在重要位置,尊重知識,鼓勵創新,完善激勵制度,形成了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和人盡其才的良好環境。特別是近13年來,通過一系列重大舉措,在培養管理決策帶頭人隊伍、專業學術帶頭人隊伍和工種技術帶頭人隊伍方面,實施了「三二○○」人才工程,一批年輕有為的幹部脫穎而出,培養了一大批攻關能力強的專業技術人才,同時造就了一支技術精湛的工人隊伍。目前我院擁有兩院院士6人,國家級專家11人,省部級專家44人,省部級學術帶頭人24人。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研究生教育體系,擁有碩士授予點10個,博士授予點兩個,博士後流動站兩個,為我院的可持續發展打下了人才基礎。
創新管理機制,發揮職工在企業管理和決策中的重要作用。宇航企業改革與發展的最深層、最強大的動力蘊藏在廣大職工群眾之中。我院有職工1.5萬人,他們是宇航企業真正的主人。我們牢固確立依靠職工群眾辦好企業、主動接受群眾監督的思想,積極推行院務公開,凡事關企業發展和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都廣泛徵求和聽取職工群眾的意見,以最大限度地獲得群眾的理解和支持。院屬各所、廠和公司,都注意發揮職工代表大會的作用,發揮職工群眾在管理決策中的作用,強調「以人為本」的企業價值觀,尊重人的價值和需求,給制度管理增加人情味。在重大任務面前,管理者首先想到的是發揮科技人員和全體職工的積極性創造性,把問題交給群眾,依靠大家的智慧解決難題,依靠大家的力量攻克難關,從而保證了每一項重大任務的質量和工期。我們還以改進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優化經濟環境為目標,依靠職工群眾對投資項目決策、大額資金運作、經營管理、內控制度、經濟效益情況等實施內部監察,針對經營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環節和漏洞,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建章立制;依靠職工群眾參與管理和監督,不斷完善政策法規和管理制度,規范基建、技改和物資設備采購中的招投標活動,制定工程審計管理、財務管理、物資設備采購、工程協議合同條款的審核制度,紀檢監察部門全程監督等。職工群眾通過參與企業的民主管理,主人翁責任感大大增強。
創新分配保障機制,切實維護和發展好職工群眾的根本利益。努力為廣大職工群眾謀利益,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具體體現。我們制定各項企業改革發展政策,都充分考慮到如何更好地實現、維護和發展廣大職工的利益、最廣泛地調動職工群眾的積極性,把好事做實,把實事做好。比如,加大改革獎勵分配政策的力度,使分配政策向承擔研製任務的重點崗位傾斜,對關鍵崗位實行特殊分配政策;設立「長征獎」,重獎為型號科研生產作出突出貢獻的科研生產和管理人員;提出生活保障「服務到場、保證到家」的總體要求,建立服務卡,保證及時解決骨幹人員的困難和問題;針對職工子女就學難的問題,與屬地政府聯合投資興建了佔地面積47畝,建築面積24400平方米的達到北京市示範性高中水平的航天中學,等等。「群眾利益無小事」,對職工具體利益的關心和維護,凝聚了人心,凝聚了力量,促進了航天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