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日本投降後中國從日本得到多少賠款
中國沒有獲得任何賠款。
日本投降後中國應該從日本得到的賠款,按照當時的日幣金額計算一共是84931433日元,換算成美元是22070282.19美元。但是這筆賠款在美國的包庇下並沒有真正到中國的手裡。
1947年4月,美國主導的盟軍司令部頒布臨時指令,將日本用於戰爭的一部分工業設備先行拆遷充作賠償,其中主要的受償國有四個,分別是中、英、荷、菲。
日本投降後中國可以得到日本總賠償金額的一半,賠償指令頒布後,一大批日本戰時的兵工廠被拆遷,中國應該得到三批拆遷物資,但是實際上什麼都沒有得到。
(1)日本投降中國要了什麼擴展閱讀:
索賠歷史:
日本長達14年的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和巨大的財產損失。據軍事科學院研究統計:在日本侵華戰爭中,中國軍民死傷3500萬人;中國的財產損失,據估計,直接損失1000億美元,間接損失5000億美元。日本戰敗投降後,理應對中國賠償。
而作為戰勝國的中國,無論是出於民族感情還是按一般的國際慣例,都有權向戰敗的日本索取戰爭賠償。
1951年9月4日,美國在沒有中、朝等主要作戰國家參加的情況下,在舊金山召開了對日和約會議,同日本吉田茂政府簽署了《舊金山和約》。《和約》第14條甲款規定:日本政府應對其在戰爭中所引起的損害和痛苦給盟國以賠償。
但接著又說:「如欲維持可以生存的經濟,則日本的資源目前還不能夠全部賠償這些損害和痛苦,有關國家可以直接和日本舉行談判,日本可以給予必要的勞務賠償。」這實際上是取消了日本的賠償,因此引起了許多國家的強烈不滿。
由於未能參加對日和約,台灣國民黨當局也向美國政府提出了抗議,但對《和的》取消賠償一事卻表示默認。《舊金山和的》簽訂後,美國為孤立、封鎖新中國,竭力策動台灣與日本訂約。而台灣國民黨當局為擺脫困境,便不惜放棄賠償,討好日本,以訂立和約。
1952年4月28日,《台日和的》正式簽字。和約共14條,基本內容與《舊金山條約》大體相同。《台日合約》的簽訂,標志著台灣國民黨當局完全放棄了向日本索取賠償的要求。就這樣,由於美國對日本的大力扶持以及國民黨政權自身的軟弱無能,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政府的對日索賠以失敗而告終。
B. 日本人是因為什麼原因向中國投降的
一、中國的十四年抗戰,我們的先輩用鮮血和鮮肉築造的的城牆,抵制了日本人的侵略,十四年了,日本的國庫被消耗的也差不多了,所以日本只能放棄。
二、美國已經打到了家門口,從1944年開始,美國就已經對日本實施大面積的轟炸,次年隨著日本軍隊的衰竭,美軍更是加大了轟炸的力度,日本的工業城市和很多重要的軍事基地幾乎已經成了廢墟,再加上美國向日本投降了兩顆原子彈,日本在美軍這一波襲擊中死亡了幾十萬人民,而美國這時候也在沖繩戰役中獲得了勝利並且准備登陸日本本土,這也讓日本的一些民眾開始反對政府等。
三、蘇聯的參戰,百萬蘇聯紅軍都去剿滅日本在中國東北的關東軍,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日本關東軍就被俘將近六十多萬人,死傷人數八萬多,當時的關東軍一共也就七十多萬人,雖然日本士兵都是一些不怕死的,但是他們在不投降,可能就沒有日本這個民族了。
四、義大利德國的投降,這也表明了歐洲戰事基本結束了,孤軍奮戰的日本要面對同盟國的對抗,日本面對這么多的國家他就算想反抗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在反抗下去的結果無非就是種族滅亡。
五、日本國內達成共識,其實到了45年的時候,掌握大量軍事信息的日本一些高層人員心裡都明白,這場戰爭必輸無疑了,再拖下去只是時間的問題,全民玉碎只會讓日本種族滅亡,為了減少更多的損失,日本國內達成共識,一致認為投降是正確的。
C. 為什麼日本投降後,中國沒有向日本索要賠款和割地
當時是有賠款的,不僅僅是賠款,還可以派兵進駐!當時按照國際要求,應該是新一軍去的,可是後來由於蔣介石在東北戰線吃緊,又把軍隊調去打內戰了!再後來,又由於內戰戰線潰敗,蔣介石沒有多餘的軍隊和軍費派兵進駐日本了!而且美國不願意提供相關的軍費和後勤支持,最終沒有駐軍!再後來,由於美國當方面全面佔領了日本,美國最終要求蔣介石放棄賠款,為此蔣介石還是放棄了,最終由美國提供軍費用於作戰(後來還是用完了)後來,由於中日建交,以及中國當時國際環境極為惡劣(中蘇交惡,中印沖突,中越沖突)中國再次放棄要求賠款,轉而改成日本的無條件低息貸款事情是這樣的,其實終究還是不夠強,蔣介石要是牛,還要受美國的氣?大陸要是足夠狂,怎麼會由原來的日本欠我們錢變成我們欠他們錢?
D.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給予中國什麼補償(南京大屠殺、甲午戰爭、等..損失)
沒有補償。
日本人首先說服美國人,讓美國確認自己在亞洲會給與美國極大的幫助,從而遏制蘇聯和共產黨中國,並由此在美國人主導下簽訂舊金山和約,把戰爭賠償義務最小化;但由於中國政府代表並未參加,所以對中國的賠償義務依舊未解決;
第二步,日本人首先派遣一部分所謂「親華派」「民間人士」訪問北京,北京欣然接受,並予以款待,形成對台北的極大壓力。台北為了避免外交不利局面,延續自身合法的中國政府的身份,跟日本人簽訂了放棄賠款的協議。日本也順勢停止了跟北京的外交進展,從法理上避免了賠償義務。同時繼續跟北京保持接觸,形成對台北的持久的外交壓力,使得這種情況持續到70年代;
第三步,隨著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日本的賠償義務再次顯示出來。因為簽訂協議的台北政府既然被認定為非法,其簽訂的協議自然無法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也就面臨著履行對中國大陸人民的賠償義務。在這種不利的情況下,聰明的日本人首先利用「建交牌」吸引北京的周恩來派官僚,周派官僚在毛派官僚主持下對美外交進展下處於被動局面,很快就上鉤,並迫不及待的進行宣傳。隨後日本人再以如果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放棄對日賠款,建交談判就絕對不進行為底牌,強硬壓制了周恩來派外交官們,迫使周恩來讓步,宣布放棄「對日賠款」。
第四步,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周恩來所能夠代表放棄的僅僅只有政府對政府的賠款。但是,由於其非常不專業地使用了「對日賠款」一詞。聰明的日本外交官們利用這一模糊用語,將其解釋為包括民間賠款在內的一切賠款。這樣,中國的政治家迫於周派官員的影響力仍在,以及周恩來成功打造的自我光輝形象,無法對這種解釋做出辯解,從而使得日本對華民間賠款的義務也一筆勾銷。
第五步,八十年代,日本以幫助中國國內的某派政治勢力為由,引誘當時的某領導人進一步確認了周恩來的極不專業的梁山好漢式條款,並將這一協定固化。
以上就是整個過程,從中可以看出日本外交的聰明和精彩之處,將大筆的戰爭賠款消於無形,而且避免了對華道歉和賠罪的戰爭反省,從而為日本近年來的軍國化道路打好基礎。否則,如果出現對華賠款和道歉,會讓日本人更加厭惡戰爭和軍事;從另一方面來講,中國的梁山好漢式的外交讓人啼笑皆非,幾乎毫無還手之力,除了在國內編造一些諸如銅錢和日本旗的故事來說明當時的某領導人的英明神武外,對建交細節一直諱莫如深。總有一天,那些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出賣國家和民族的人,不管它曾經給自己批上多麼光彩的外衣,不管日本人給他建了多好的雕像,都會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遺臭萬年,不管它有沒有把自己的屍體挫骨揚灰與大海。
E. 1945年日本投降對中國有什麼重大歷史意義
歷史意義: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過廣播發表《終戰詔書》,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的勝利而告結束,中國結束了帝國主義的侵略。
1945年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在美國軍艦密蘇里號上正式簽署投降書。9月9日,中國戰區受降儀式在南京原中央軍校大禮堂舉行,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在南京向中國政府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呈交投降書,岡村雙手捧接投降書,簽上「岡村寧次」四個字,然後蓋章。
(5)日本投降中國要了什麼擴展閱讀:
投降背景
1945年2月以後,雖然日本軍閥在豫湘桂會戰後已基本上打通了大陸交通線,但是由於經常受到來自於內地的美國空軍的攻擊,再加上太平洋戰場已日益吃緊,盟軍正逐步逼近日本本土,於是為了消滅美軍在中國的飛機場以維持大陸交通線的通暢並早日結束中日戰爭以集中全力於本土防衛。
F. 日本投降後,中國到底得到什麼我要真相,受傷那麼多,還不要賠償,那不跟慈禧一個樣
這個事情是蔣委員長乾的,叫屈也叫不到兔子身上啊。東北劃歸蘇聯,釣魚島託管,沖繩歸美國人管,這些都是蔣委員長的鍋好吧。當然,南海九段線也是當時劃定的。事實就是,蔣委員長放棄了戰爭賠款,不明白當時到底有什麼考量。日本並沒有什麼只向美國人投降,日本是向同盟國投降,中國跟當時的列強比雖然沒啥實力優勢,但是我們是一個陣營的沒的跑。
G. 日本投降後都做了什麼,中國做了什麼
二戰後,日本經濟比中國經濟更加蕭條。但日本大力發展教育,有得力於美國馬歇爾計劃的支持,所以經濟飛速發展,超越所有國家,很快躍升為世界第二。而中國在那段時間里明顯比日本有優勢,但由於中國政府的政策失誤,例如毛澤東實行的大躍進運動等,以及後來為了抵抗知識分子而掀起的文化大革命,不但是中國經濟沒有進步反而後退。直到後來鄧小平提出的改革開放,中國的經濟才開始有了巨大提升,而此時,日本經濟的發展速度已經趨向平緩,因為此時日本已經發展很久了。所以中國發展速度特別快,超過世界所有國家,最後在2011年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
H. 日本投降後中國從日本得到多少賠款
日本戰後的經濟復甦是以被日本曾侵略的國家的災難為基礎的,戰後日本依舊是發的戰爭財。這裡面除了美國的幫助外,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不用向中國政府償還戰爭賠款。而日本人僅在《馬關條約》中就訛詐了中國人民2億多兩白銀的戰爭賠款,要知道1894年的日本財政預算不過9000萬日元。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日本的現代化是中國資助的,就是日本的 近代化,中國也買了單
1945年11月5日,美、英、蘇、中為首的同盟國專門成立了一個賠償委員會協商日本賠償問題。1947年10月25日,同盟各國向日本提出了賠償問題,總計金額540億美元。中國以「受害最久,犧牲最烈」為由據理力爭,堅持應獲得日本賠償總數的40%,但各國不依,僅同意佔30%,為此各方爭執不休,問題一拖再拖,久而未決。後來國民政府忙於內戰,這個問題也就無心顧及
後來中日建交,1972年9月29日上午10時20分,中日兩國代表在人民大會堂發表聯合聲明。聲明第七條寫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宣布:為了中日兩國人民的友好關系,放棄對日本國的戰爭賠償要求。」至此,中日兩國間懸而未決長達27年之久的賠償問題畫上了句號。
不過戰後亞洲其他國家都的得到了戰爭賠償,其中緬甸、菲律賓、印尼所得賠款分別為2億美元、5.5億美元、2.23億美元,甚至連當時尚未統一的南越吳庭艷政權也得到了3900萬美元。美國和蘇聯就更多了去了,美國直接進駐日本,在日本各地建立了軍事基地,從政治、軍事上控制了日本,成了日本的主子。而蘇聯除將列島上大量的物資和設備運回本國,又佔領了日本北方的色丹、國後、擇捉、齒舞群島四島,結果到現在也沒有要回去。
中國也不是一個子兒沒得到。1948年及次年,中國賠償委員會派船隻到橫須賀港接受日本賠償物資,共22次,運回物資15000餘箱,全部價值僅為2250萬美元。平均下來,一條船運了100萬美元。還不夠來回的運費!
I. 日本侵略中國最後是什麼原因投降
主要是德國、義大利接連投降,軸心國制定的戰略無法實施,日軍精銳在太平洋戰爭中耗光,在中國深陷戰爭泥潭,再加上資源匱乏,低估了中國抗戰到底的決心,使其「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失敗,最終蘇聯在結束歐洲戰事後反攻東北,美國也先後投下兩顆原子彈,日本只能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