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象棋哪個吃哪個從最大的排到小
中國象棋是沒有大小的,只要踩到點就可以吃了。只要一方的將或帥被吃就輸了。
不過民間有點小玩法,比如用象棋玩翻棋,這個就有大小了,從大到小的排法是:將(帥)—士—象(相)—車—馬—炮—兵(卒),但兵(卒)只能吃將(帥)。
(1)中國象怎麼排擴展閱讀
中國象棋是由兩人輪流走子,在戰法上遵循古代孫子兵法中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作戰思想,以「將死」或「困斃」對方將(帥)為勝的一種二人對抗性游戲。對局時,由執紅棋的一方先走,雙方輪流各走一招,直至分出勝、負、和,對局即終了。在棋戰中,人們可以從攻與防、虛與實、整體與局部等復雜關系的變化中提升思維能力。
行棋規定
1、對局開始前,雙方棋子在棋盤上的擺法見右圖。
2、對局時,由執紅棋的一方先走,雙方輪流走一步。
3、輪到走棋的一方,將某個棋子從一個交叉點走到另一個交叉點,或者吃掉對方的棋子而佔領其交叉點,都算走了一著。
4、雙方各走一著,稱為一個回合。
5、走一著棋時,如果己方棋子能夠走到的位置有對方棋子存在,就可以把對方棋子吃掉而佔領那個位置。
6、一方的棋子攻擊對方的帥(將),並在下一著要把它吃掉,稱為「照將」,或簡稱「將」。「照將」不必聲明。被「照將」的一方必須立即「應將」,即用自己的著法去化解被「將」的狀態。如果被「照將」而無法「應將」,就算被「將死」。
2. 象棋中象應該怎麼走
象棋中的象按照田字格走,只能從對頂角走到對頂角,同時當對頂角間有棋子時,不能行動。
中國象棋是起源於中國的一種棋,屬於二人對抗性游戲的一種,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由於用具簡單,趣味性強,成為流行極為廣泛的棋藝活動。
中國象棋是中國棋文化,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它源遠流長,趣味濃厚,基本規則簡明易懂。中國象棋在中國的群眾中基礎遠遠超過圍棋,是普及最廣的棋類項目,中國象棋已流傳到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中國象棋使用方形格狀棋盤,圓形棋子共有32個,紅黑二色各有16個棋子,擺放和活動在交叉點上。雙方交替行棋,先把對方的將(帥)「將死」的一方獲勝。
春秋戰國乃至秦漢時期的中國,國家戰亂紛揚,烽火狼煙四起,象棋就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軍事戰爭與體育競賽相比較,有很多顯而易見的相似之處。例如,都是以獲得勝利為最終目的,對抗過程都是通過技戰術進行表現。既有謀略主旨,又有戰術手段。象棋作為模擬古代戰爭的智力游戲,每一局都在咫尺棋盤上演繹著金戈鐵馬、兵戎相見。棋盤上的車、馬、炮、兵就是古代的戰車、戰馬、火炮(或者投石車)和士兵的象徵。相比其他體育運動項目,象棋與古代軍事有著最為直接的內在聯系,其戰略思想和戰術特徵受到了古代軍事思想的影響。
隨著時代變遷,象棋日趨完善的同時,也不離軍事戰爭和兵法的宗旨,有很多棋局精妙的戰術構思及戰術組合都諳合兵法之道。在排局古譜中,如《淵深海闊》、《梅花譜》、《橘中秘》、《適情雅趣》等等,很多排局就是以兵法、三十六計、三國演繹典故和戰爭名稱等命名的,它們不僅構思精巧,與所命名的歷史典故名稱也十分契合。
3. 中國大象分布在哪裡
中國大象是亞洲象,分布在雲南省西南部。
我國的亞洲象主要分布於雲南省西南部,雲南西雙版納原始森林的溝谷成為亞洲象集聚地。因為這里原始森林植被茂密,為亞洲象提供充足的食物來源,河谷地帶水源充足,為亞洲象提供水源和生存空間,地處邊界地區和熱帶雨林帶,人煙稀少,對亞洲象的干擾少。
亞洲象的習性
亞洲象主食竹筍、嫩葉、野芭蕉和棕葉蘆等。在早、晚及夜間,亞洲象會外出覓食,它們主要食用草、樹葉、嫩芽和樹皮。亞洲象也會吃農作物如香蕉和甘蔗。
亞洲象生活中水是必不可少的,會長途跋涉去尋找水源。象是草食性動物,一天要有16個小時用來採集食物,它們的消化系統效率不高,只有40%的食物可以被吸收,一天一隻成年象可以吃進30到60千克食物,但60%被排泄出去了。
4. 中國象棋的大小排序
中國象棋的大小排序:將,士,象,車,馬,兵按此順序由大致小。
但要注意兵是能吃包括將在內的任何棋子,炮可以吃任何東西但一定要隔一個子才能吃。
象棋每個棋子的基本走法如下:
帥(將):帥(將)是棋中的首腦,是雙方竭力爭奪的目標。它只能在九宮之內活動,可上可下,可左可右,每次走動只能按豎線或橫線走動一格。帥與將不能在同一直線上直接對面,否則走方判負。
仕(士):仕(士)是將(帥)的貼身保鏢,它也只能在九宮內走動。它的行棋路徑只有九宮內的四條斜線。
相(象):相(象)的主要作用是防守,保護自己的帥(將)。它的走法是每次循對角線走兩格,俗稱"象飛田"。相(象)的活動范圍限於河界以內的本方陣地,不能過河,且如果它走的田字中央有一個棋子,就不能走,俗稱"塞象眼"。
車:車在象棋中威力最大,無論橫線、豎線均可行走,只要無子阻攔,步數不受限制。因此,一車可以控制十七個點,故有"一車十子寒"之稱。
炮:炮在不吃子的時候,移動與車完全相同。當吃子時,己方和對方的棋子中間必須間隔1個棋子(無論對方或己方棋子),炮是象棋中唯一可以越子的棋種。
馬:馬走動的方法是一直一斜,即先橫著或直著走一格,然後再斜著走一個對角線,俗稱"馬走日"。馬一次可走的選擇點可以達到四周的八個點,故有"八面威風"之說。如果在要去的方向有別的棋子擋住,馬就無法走過去,俗稱"蹩馬腿"。
折疊勝負判定
(一)當棋局中出現一下情況判負,對方取勝:
將死--另一方走一步棋之後試圖吃掉一方的帥(將),但該方的帥(將)卻不能躲避;象棋
困斃--輪到一方行棋,但按規定,己方無棋可走;
認輸--由於子力懸殊,繼續抵抗毫無意義的主動認輸;
長打(即長捉、長將、長殺、或一將一要殺)的一方通常判負;
行棋違規、違紀、超時等情況判負。
(二)當棋局中出現以下情況作和:
雙方理論上無法取勝的簡單局面;
符合"六十回合規定"--從任意一步開始,六十回合內雙方均無損失一子;
一方提和,另一方同意和棋;
長跟、長兌、長攔、長獻、一捉一閑、或一將一閑,循環三回合後可判和。
5. 中國象棋的擺法及下法秘籍
這個,你是新手嗎?我大致說下擺法吧,最下面那排,車馬象士將,從兩邊往中間拜。馬往上數兩格就是擺炮的方法,炮上面的一排擺兵或者是卒,從兩邊往中間,兩個兵(卒)之間要間隔一個。如下圖:
至於走法就是,兵(卒)一步只能走一格,過河之後才能橫著走,不能後退。炮:走直線,沒有步數限制,但是吃子時。中間要隔一個子,不論自己還是對方的。車:走直線,沒有步數限制,要吃的子要在車的那條直線上。馬:走日字,也就是從日字的一個頂點走到對角的頂點上。相(象):走田字,也就是從田字的一個頂點走到對角的頂點上,不能過河。士:不能過河,從一個口字的一個頂點走到對角的頂點,走棋盤上特殊的幾條斜線,不能超出那個斜線。將:一次只能一步,不能斜著走,只能在九宮中走。
6. 中國象棋怎麼下什麼吃什麼怎麼擺
中國象棋規則:
一、棋子大小:
紅色:帥>車>馬>炮>士>相>兵
綠色:將>車>馬>炮>仕>象>卒
二、行棋規定
1、對局開始前,雙方棋子在棋盤上的擺法。
2、對局時,由執紅棋的一方先走,雙方輪流走一步。
3、輪到走棋的一方,將某個棋子從一個交叉點走到另一個交叉點,或者吃掉對方的棋子而佔領其交叉點,都算走了一著。
4、雙方各走一著,稱為一個回合。
5、走一著棋時,如果己方棋子能夠走到的位置有對方棋子存在,就可以把對方棋子吃掉而佔領那個位置。
6、一方的棋子攻擊對方的帥(將),並在下一著要把它吃掉,稱為「照將」,或簡稱「將」。「照將」不必聲明。被「照將」的一方必須立即「應將」,即用自己的著法去化解被「將」的狀態。如果被「照將」而無法「應將」,就算被「將死」。
(6)中國象怎麼排擴展閱讀:
勝負規則:
一、勝負
對局中,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本方算輸,對方贏:
1、己方的帥(將)被對方棋子將死或吃掉;
2、己方無子可走(被困斃);
3、己方對對方「長將」或「長捉」;
4、己方發出認輸請求;
5、有步時要求的,己方走棋超出步時限制;
6、有時間要求的,超過規定時間;
7、違反比賽規則。
二、和棋
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為和棋:
1、雙方均無可能取勝的簡單局勢;
2、一方提議作和,另一方表示同意;
3、雙方走棋出現循環反復三次,符合《棋例》中「不變作和」的有關規定;
4、符合自然限著的回合規定,即在連續60個回合中(也可根據比賽等級酌減),雙方都沒有吃過一個棋子。
7. 象棋怎麼擺
要擺象棋,應該先把棋盤擺好放在平坦的桌子上,然後拿出棋子,最下面擺車馬象士將,順序是從兩邊往中間擺。馬上方兩格擺炮,炮上面的一排擺兵卒,從兩邊往中間,兩個兵之間要隔一個。
象棋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屬於二人對抗性游戲的一種,由於用具簡單,趣味性強,成為流行極為廣泛的棋藝活動。中國象棋是中國棋文化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象棋是由棋盤和棋子組成的,棋子活動的場所,叫作「棋盤」。在長方形的平面上,繪有九條平行的豎線和十條平行的橫線相交組成,共有九十個交叉點,棋子就擺在交叉點上。
棋盤的中間部分,也就是棋盤的第五、第六兩橫線之間末畫豎線的空白地帶稱為「河界」。在中國象棋的棋盤中間,常有一區空隙,上寫有「楚河」、「漢界」字樣,這是以下棋比況歷史上的「楚漢戰爭」。
(7)中國象怎麼排擴展閱讀
棋子共有三十二個,分為紅黑兩組,各有十六個,由對弈的雙方各執一組。帥與將;仕與士;相與象;兵與卒的作用完全相同,僅僅是為了區別紅棋和黑棋而已。
對弈開始之前,紅黑雙方應該把棋子擺放在規定的位置。任何棋子每走一步,進就寫「進」,退就寫「退」,如果像車一樣橫著走,就寫「平」。
8. 中國象棋中大小的排序是怎樣的
大小排序:帥(將)>仕(士)>相(象)>車>馬>炮>兵(卒)。
帥(將):帥(將)是棋中的首腦,是雙方竭力爭奪的目標。它只能在九宮之內活動,可上可下,可左可右,每次走動只能按豎線或橫線走動一格。帥與將不能在同一直線上直接對面,否則走方判負。
仕(士):仕(士)是將(帥)的貼身保鏢,它也只能在九宮內走動。它的行棋路徑只有九宮內的四條斜線。
術語:
劣著:一方弈出著法無全局觀念,或進攻不當,防守不力,往往導致局勢不利或失敗。
均勢:雙方局勢均衡、兵力相等。
入局:在雙方糾纏階段,一方組織子力對另一方產生一個戰術打擊並且此打擊直接獲勝的過程,入局可能是連殺,也可能只是小兵開始渡河,但必須是能產生勝利的過程。
優勢:一方兵力多於另一方,或掌握了棋局的主動,明顯好走。
9. 中國象棋有幾種玩法分別是怎麼玩的
盛世象棋
如圖,基本規則同象棋,但棋盤有象線和菱形士線,高象點橫線即為河岸線,河中有連線,並加入其他「盛世規則」如下:
1、象的作用加強:[象]在己方象線上可以走兩步和三步格,不能越子,不能過河,[象]的防禦性能有所提高,輔助[炮]的進攻作用也加強,"帥單象炮"基本是必勝"將單士"。
2、士的作用加強:雙方"九宮內"有四個士線交叉點,作用為:標准格中的小斜叉點,簡稱"半格點",這里[士]可斜走半至一格,只有[士]能夠有條件的進出半格點,每個"半格點"周圍有四個"周邊點",當某個半格點的周邊點上有棋時,士不能進入這個半格點,反之當某個半格點上有士的時候,其他棋都不能走到與該[士]半格斜線緊鄰的位置上,除此外,"半格點"再無其他作用和影響力。
半格點的作用,加強了士的防禦性能,士在這里可以轉向改走九宮內菱形線。
3、兵的作用加強:民間有句俗語叫"小卒過河當車使"意思是過河兵卒作用不可小覷,這里為:在敵方河岸線上的過河兵卒,橫向步數不限,相當於車的走法,但是只能吃一步格的棋。
4、將帥運籌帷幄,將(帥)的作用加強:九宮中心是一個核心要位,將(帥)可以主動走到這里,"飛將"這條縱線不在中心點上的敵方將帥。
5、炮的作用加強:
民間形容象棋[炮]的俗語:"炮打一溜煙",來比喻炮發出去的炮彈。
這里為:[炮]在打吃敵棋後的僅限隨即下一步,還可以隔著剛才位置的"炮架"返回剛才騰空的點位。
6、有句諺語"馬跳連環不用車",加強馬規則:如圖,[馬]可以斜隔一子緊鄰連跳(為只跳不能吃子),連跳是斜格緊鄰跳到斜格緊鄰空位,但不能只跳一步,條件規則至少跳兩步,多跳不限,但不能重復來回。
馬跳連環不受蹩腿限制。
其他同象棋。
10. 象棋怎麼擺放
最下面擺車馬象士將,順序是從兩邊往中間擺。馬上方兩格擺炮,炮上面的一排擺兵卒,從兩邊往中間,兩個兵之間要隔一個。
象棋構成有棋盤和棋子,棋盤是棋子的主要活動場所之一,棋盤上有九條平行豎線和十條平行橫線,一共有九十個交叉點,這些交叉點就是棋子的活動位置,以河界為分界線分成兩個相等的部分,有米字格的部分就叫九宮。
棋子分為紅黑兩組,一共有三十二個,每組十六個,兵種都是一樣的。紅方有帥、仕、相、車、馬、炮、兵,黑方有將、士、象、車、馬、炮、卒。為了區分紅棋還是黑棋有四組是不一樣的名稱,帥與將、仕與士、相與象、兵與卒,前者是紅方,後者是黑方。
象棋判決勝負的方法:如果出現己方的將帥被吃掉,或者發出認輸請求,走棋的時候超出了步數的限制都算對方贏。
(10)中國象怎麼排擴展閱讀:
棋子就擺在棋盤的交叉點上。中間部分,也就是棋盤的第五,第六兩橫線之間末畫豎線的空白地帶稱為「河界」。在中國象棋的棋盤中間,常有一區空隙,上寫有「楚河」、「漢界」字樣,這是以下棋比況歷史上的「楚漢戰爭」。
據史料記載,「楚河漢界」在古代的滎陽、成皋一帶,該地北臨黃河,西依邙山,東連平原,南接嵩山,是歷代兵家興師動眾的戰場。公元前203年,劉邦出兵攻打楚國,項羽糧缺兵乏,被迫提出了「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的要求,從此就有了楚河漢界的說法。
至今,在滎陽廣武山上還保留有兩座遙遙相對的古城遺址,西邊那座叫漢王城,東邊的叫霸王城,傳說就是當年的劉邦、項羽所築。兩城中間,有一條寬約300米的大溝,這就是人們平常所說的鴻溝,也是象棋盤上所標界河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