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最窮地方的小孩是怎麼學習的

中國最窮地方的小孩是怎麼學習的

發布時間:2022-05-11 10:45:20

A. 關於貧困山區兒童讀書的故事

李小武,男10歲,父母離異,母親離家出走五年了無音訊,父親因打架和偷盜被判刑,在事情發生的時候小武只有5歲,可是誰又知道這個孩子在獨立生活的五年裡他是怎麼過來的嗎? 小武今年上4年級,年年在班上成績都是第一名,他住家離學校有30多里路,在這無人陪伴的五年裡,不管是什麼樣的情況, 小武從沒遲到並缺習過,家裡住的房子遇到吹大風房頂就會被風掀起,遇到下大雨, 小武家裡就成了音樂交響曲了,把所有的鍋盆拿來接漏雨,在這幾年來, 小武從沒喝過開水,都是用涼水解渴,要是鄰居們有什麼紅白事把小武叫去,那就是小武加餐的日子,時間長了,鄰居們也不是那麼願意幫他了, 小武只能每天吃白米飯,鹽味都沾不上,大家知道嗎,孩子都一年多沒吃過肉了,他最大的心願就是只要能吃上一個肉包子他就很滿足了,看見這些我真的很心酸,一個小小年紀的貧困孩子,他頑強的生存能力我真的很為之感動,我們是否應該幫助這個孩子,讓這個孩子飽吃一餐肉包子呢,同時我也呼籲所有的朋友們,只要我們大家都獻出一點愛,就可以幫助很多很多像小武這樣的山區孩子.他們活得很辛勞,可以用悲慘來形容也不會過!

B. 貧困山區里的孩子們熱愛學習么

肯定熱愛啊,而且必須要熱愛。因為學習是唯一的出路,這一定是大人或者老師教的,然後他們就相信了。事實上也沒什麼別的辦法了。但是要說論喜歡不喜歡吧,我覺得,沒什麼比吃飽飯再來談更合適的了。

C. 了解貧困地區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

走出大山的渴望——中國貧困地區學生的故事
新華網合肥7月1日電(記者 周劍虹)從小靠上山采木耳和五味子換學費的鄧磊現在是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一名品學兼優的學生。「我曾幾度輟學,但在政府和學校的救助,在社會的關愛下,我終於走出了大山,來到了嚮往已久的高等學府,」他說。
鄧磊的家鄉安徽省金寨縣是中國政府重點扶持的貧困縣,去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1572元,全縣每年約有數百名學生因家庭貧困失學或瀕臨失學。
上中學以前,鄧磊的父母一直靠種水稻維持生活,微薄的收入很難支撐全家四個孩子上學。鄧磊回憶說,要不是他上中學時得到村裡每學年500元的救助,他可能永遠走不出家門口那座大山。
鄧磊說的這筆救助款很大程度得益於中國農村自2000年3月開始實行的稅費改革。費改稅規定不再徵收以往由農民交納的教育附加費、教育集資不再徵收,僅此一項,據安徽省教育廳統計,平均每個縣農村教育經費每年比過去要少幾千萬元。
安徽省副省長蔣作君說,但實際上這並沒有很大程度影響到貧困地區學生的讀書問題,因為稅費改革極大地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對中國農民來說,減負就意味著增收,農民自願掏錢扶持教育的積極性自然就提高了。有關專家指出,如果全國農村普遍進行稅費改革,每年可為農民增收數百億元。
中國教育部官員指出,更為關鍵的是,中央、省級財政現在每年均有巨額專款用於填補貧困地區的教育投入缺口,保證教師工資正常發放、中小學校危房及時改造和貧困學生資助到位。
金寨縣政府官員陳衛東說,這兩年縣財政日趨困難。盡管這樣,政府還是想方設法籌集1000多萬元建設中小學校舍,最近,縣里又為貧困學生免去學雜費和書本費。
除增大財政撥款外,中國政府正試圖多管齊下來解決農村經費緊缺的問題。上周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審議農業法修訂草案時,提出必須增強科教興農的力度,大力扶持農村教育。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目前約有九億人口生活在農村,農民、農業和農村問題始終是中國政府最為關注的。現在,中國貧困地區孩子輟學仍然時有發生,但他們中的絕大部分都能重返學校,完成九年義務教育,鄧磊正是一個生動的例子。
目前安徽省中小學貧困生有120萬人左右。安徽省教育部門通過減、免、緩、捐、補等辦法,基本解決了貧困學生學雜費用,最近還向貧困學生租借或免費提供課本,並通過「希望工程」和「春蕾計劃」,使得20多萬名貧困學生重返校園。
在中國中西部地區,中小學校每年都在有限的雜費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設置助學金,對貧困學生生活和學習給予補貼,不少學校還減少、免交或緩交貧困學生的學雜費用。
中國科大副校長程藝說,作為國內外知名的一流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絕不讓一名學生因貧困而失學,鄧磊和其他貧困學生可以申請救助金和貸款,也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掙得各種獎學金。
在中國科大,幸運女神不止一次地停靠在鄧磊肩頭:他先是獲得了「國際青少年消除貧困獎」,接著又作為優秀大學生代表,遠赴紐西蘭,親手點燃了第二十一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火種。
現在,中國千千萬萬的貧困學生正逐步擺脫貧窮的困擾,象鄧磊一樣感受著社會給予的關愛。(完)

D. 關於貧窮孩子刻苦求學的感人故事

鑿壁偷光

講的是匡衡,西漢的著名學者匡衡,出身於農民家庭,生活十分貧困。他從小就很渴望讀書,可是父母沒有能力供他上學,甚至連書本也買不起,匡衡只好向別人借書來看。

某天晚上,匡衡很希望在睡前讀一讀書,但由於家中窮得連燈油也沒有,根本沒法點燈讀書。正當匡衡發愁時,忽然發現絲絲的光線,正從牆壁的縫隙中透射過來,原來這是鄰居的燈光。匡衡心生一計,便用鑿子把那小縫挖大成一個小洞,然後捧著書,倚在牆邊,利用那點微弱的光線閱讀。從此,匡衡每晚就借鄰居的燈光,埋首苦讀,最後成為了著名的學者。

.
螢囊映雪

講的是車胤 車胤(公元333-401),字武子,東晉時期南平郡離縣人(今臨澧縣柏枝鄉)。
晉代車胤家貧,沒錢買燈油,而又想晚上讀書,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螢火蟲來當燈讀書;映雪是晉代孫康冬天夜裡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書。其囊螢夜讀 之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學子,鼓舞後輩,永世垂範。他功名仕途一生,為國為民,鞠躬盡瘁,先後曾任:中書侍郎、待中、國子監博學、驃騎長史、太常、護軍將軍、丹陽尹、吏部尚書,兩次進爵後,被朝廷封為關內侯與臨湘候。職守功勛,頗極一時之盛。

頭懸梁錐刺股

講的是蘇秦.蘇秦,戰國時期東周洛陽乘軒里人,字季子。蘇秦是洛陽人,雖然出身寒門,卻懷有一番大志。他跟隨鬼穀子學習游說術多年後,看到自己的同窗龐涓、孫臏等都相繼下山求取功名,於是也和張儀告別老師下山。張儀去了魏國,而蘇秦在列國游歷了好幾年,但一事無成,只得狼狽地回到家裡。

蘇秦回到家中,他的哥哥、嫂子、弟弟、妹妹、妻子都譏笑他不務正業,只知道搬弄口舌。蘇秦聽了這些嘲笑他的話,心裡感到十分慚愧,但他一直想游說天下,謀取功名,於是請求母親變賣家產,然後再去周遊列國。

蘇秦的母親勸阻說:「你不像咱當地人種莊稼去養家口,怎麼竟想出去耍嘴皮子求富貴呢?那不是把實實在在的工作扔掉,去追求根本沒有希望的東西嗎?如果到頭來你生計沒有著落,不後悔么?」蘇秦的哥哥、嫂嫂們更是嘲笑他死心不改。

蘇秦知道自己這么多年來很對不起家人,既慚愧,又傷心,不覺淚如雨下。但蘇秦揚名天下的雄心壯志仍然不改,於是閉門不出,取出師父臨下山時贈送給他的禮物——姜子牙的《陰符》,晝夜伏案攻讀起來。

蘇秦經常自勉說:「讀書人已經決定走讀書求取功名這條路,如果不能憑所學知識獲取高貴榮耀的地位,讀得再多又有什麼用呢!」想到這些,蘇秦更加忘我地學習起來。

為了抓緊時間學習,蘇秦還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他讀書時,把頭發用繩子紮起來,懸在樑上,如果自己一打盹,頭發就把自己揪醒。夜深的時候,如果覺得自己困了,就拿錐子刺自己的大腿,這樣就能保持清醒。這就是成語「頭懸梁,錐刺股」的由來。

E. 西部小朋友的學習情況

6年後,從西部走出的我,作為歸國學人,再次走進西部去看望那裡孩子的生活、學習,我想說,那一口米飯好辣、好辣。

離開西部的家已經6年了,但那裡的貧瘠和落後現在仍歷歷在目,那片土地現在是什麼模樣?10月18日至27日,出生於西部的我跟隨由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和鐵道部、衛生部、農業部、武警總部、全國婦聯等單位共同主辦「安康計劃西部行」進內蒙、過寧夏、穿甘肅、跨四川、入貴州,行程9000餘公里,深入走訪了西部的貧困學校、家庭,從繁華的大都市到窮困的西部山村,我的感受與其他海外學人又有所不同,在我的眼中一些貧困孩子的生活就是我的過去,而在貴州的甲壩民族小學我卻看到了讓我這個西部兒子眼涌熱淚和終身難忘的一幕幕。因困窘失學和傷害正深深的纏繞著西部兒童,他們在期盼著更多的關注。

當城市裡的孩子將整隻的「巨無霸」毫不可惜的丟棄時,甲壩民族小學的孩子卻一日三餐捧著白米飯就著足以讓人吐舌頭的辣椒或聲怕多倒而小心翼翼的在米飯中放進一點已沒了味的醬油權當佐料欺騙著自己的味蕾。現在,我的舌尖上還留存著那一勺米飯的苦辣,我想這滋味可能在我經後一想起西部的家時就會不由自主的濃烈起來。

我的手在掀開貴州省惠水縣擺榜鄉甲壩民族小學四年級學生王線的大木箱時感到了無力,那個用她掛在脖子上的鑰匙打開的大木箱里存放的東西給我的第一感覺是根本沒有上鎖的必要。小半碗幾乎不夠這個嬴弱的小女孩吃一頓的大米,小罐頭瓶中儲存的一點辣椒醬,5片白菜葉是大木箱里的全部內容。站在旁邊的李家明老師告訴我,大米的量再多一點點就是王線一個場(每星期日鄉鄰們要趕一次集市買東西,他們的一周的時間是以場計算的)的全部食物。

每到趕場放假,王線都要走40里山路從家裡背回一個星期的口糧。打開王線的飯盒,裡面除了涼米飯就是辣椒醬。在徵得王線的同意後,我用小勺嘗了一口她的辣椒米飯,一入口那辣味就迅速的開始從舌尖向舌根蔓延,到咽喉時我已顧不得什麼不斷得吐著舌頭並用手扇著風,不知是太辣還是激動,就覺得眼裡有液體要向外涌。吃過成都的火鍋和湖南的辣魚,但我敢說,這一口米飯的辣味是刻骨銘心的,恐怕一生得留在我的舌尖上。

白米飯加辣椒並不是王線的中餐,也不是晚餐,甲壩民族小學的516名學生每天、每月的每一頓吃的都是這些,要變花樣也就是有時把辣椒醬換成醬油或在鍋上蒸米飯的同時在白水中煮點沒有油腥的土豆、白菜佐餐。我繼續掀開和王線同屋的王艷玲、楊朝芳、陳應花、陳應芬的大木箱,裡面的內容絲毫沒有變化。

當城市裡的孩子享受著四季恆溫的教室仍須早接晚送時,甲壩民族小學的孩子卻三個或五個蜷縮在一卷舊棉絮中,而陪伴他們的沒有低回的童謠,只有穿過屋頂眨著眼的星星。我在想每張床上的孩子可能都有一個不同的夢想,但在采訪時,他們說,大家共同的心願是下雨時再不要抱著被子蜷縮在牆角挨過一夜,因為第二天課堂上會打瞌睡。

王線、王艷玲、楊朝芳除了上課、吃飯在一起,睡覺也是無法分開的,因為學校宿舍實在太有限,她們三個人必須擠在一張木板床上,已有20多年歷史的老屋早已在風吹雨淋下露了天,擺榜鄉平均海拔1408米,年平均降雨1100毫米,老屋是根本無法擋住隔三岔五就不約而至的雨水的,王線她們只好把床挪到漏雨稍少的那一邊。我打開她們的木箱時發現,長期雨水浸泡木箱已有些發朽了。和王線她們面臨著同樣困擾的還有另一間不足20平方米的男生宿舍,我走進去時稍過了會眼睛才適應過來,但從各個床上伸出的小腦袋卻先嚇了我一跳,拖著青鼻涕的、有些害羞轉過臉的、帶著驚疑眼神的擠擠挨挨在一起,他們出門都要從床上翻過。最後我才數清楚,每一張上下床上都睡著三四個吃著白米飯、蓋著舊棉絮、晚上數著星星睡去的男孩。李老師告訴我,這里有下到二年級上至初三的62個男生,若遇漏雨他們比王線還困難,大家有時就要抱著自己的棉被擠在角落裡挨過一晚。年平均氣溫13、6攝氏度的擺榜鄉的屋裡是不生火供暖的,孩子們三五個蓋著一床發黑的棉被的另一個好處是大家可以相互用體溫取暖。

我在學校唯一的教學樓的樓梯下還發現了另外四個女孩,李瑞珍、何貴菊、唐敏、唐群四個小女孩從臉色上就可以明顯的看出她們的營養不良,已經上初三的她們要比城裡孩子明顯矮一大截,但就是這樣,進出這個所謂的小屋時她們還是要極低的彎腰低頭,但給我講起小屋,她們還是露出了滿意的笑容,李瑞珍悄悄告訴我,和其他同學相比,小屋的最大優點就是下雨不用手忙腳亂的四處躲藏,這一點也是其他同學最羨慕之處。此時,她們正用沒倒油的辣椒醬炒米飯,看到這些我實在不忍心再看下去了,而有聲怕傷害到她們的自尊,只說讓她們買學慣用品急急從身上掏出了僅有的100元錢塞到了她們的手中趕快離開了這間樓梯宿舍,中央電視台的海外學人王越也不忍心再拍下去脫下禦寒的棉衣遞了過去。

當城市裡的孩子沉迷於電腦上刺激的電子游戲而父母為之萬分頭疼時,甲壩民族小學的孩子卻要趕緊抄寫完黑板上的板書,因為再過一會兒霧氣就會完全吞噬它。這所學校今年考上高中的只要7個孩子,但真正去報道的是3個,剩下個孩子家裡實在無法擠出學費,和其他落榜同學一樣,他們或種田放牛,或遠走他鄉開始打工。我雖沒有見到他們,但卻能深深的感到他們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選擇的是一種叫無望的東西。

我在甲壩民族小學的黑板上沒有發現老師板書後的任何殘跡,對此我百思不得其解,李家明老師的解說讓我解開了謎團。甲壩的高寒多雨使他們這兒長年處於霧氣籠罩之中,教師們必須抓緊有限的晴天來上課,而在大霧天中,學生們的一項主要任務就是趕緊抄完黑板上的板書,要不霧滴在凝聚後就會把粉筆字沖刷模糊,而老師則要緊著把字擦掉,要不沾水的黑板再要寫字就萬分困難了。

學習條件再艱苦對於老師和孩子來說都可以用意志去克服,但讓老師們痛心的是孩子的失學,李老師告訴我,一般第一學期孩子們到的比較齊,但第二學期就有人無影無蹤了,更讓他們傷心的是,今年,在80多個學生中有7個考上了高中,但報名去的只有3個,其餘4個因為家裡實在拿不出錢而放棄了,和許多這里的孩子一樣,他們的最終命運是在家種田放牛或出外打工。根據擺榜鄉的統計,全鄉目前有415名7至12歲的適齡兒童因經濟困難而失、輟學。50年來,全鄉有大專文化的僅5個人,中專(高中)文化的39人(分別占總人口的0、05%和0、4%)。一路西部行,聽當地領導介紹,向這樣的情況絕非擺榜鄉一處。當城市中的母親在醫院中為以後是穿比基尼還是連衫泳裝確定如何拋腹產而左右權衡愁眉不展時,西部貧困地區的母親正無力的拿起一把帶著銹跡的剪刀伸向連接她和嬰孩之間的臍帶,雖然這個嬰兒可能在沒有看清這個世界前就會因破傷風死去,而活著的嬰孩會和圈裡的小豬、小牛一起長大。我被那雙純凈的大眼睛深深刺傷了,此時,我已無法正常的判斷,小家慶是幸運還是不幸。

一雙大眼睛的純凈也會使人感到了驚栗不安,在甘肅隴西漳縣虎橋竹林溝東洲春蕾小學外我得出了這一結論。在人群中,一個爬在父親背上的小男孩就那樣不眨眼的看著來來往往的人們,舉著相機的我不斷逗引他,但他並沒有該有的任何反應,在一邊的母親怯怯的告訴我,這個有著純凈大眼睛的孩子官名叫胡家慶,他是腦癱,三歲了還不會講話、走路,也許一輩子都要在他父親身上度過。有著這樣一雙眼睛的孩子怎麼會和腦癱握手?我在西部長大,但在我的記憶中周圍很少有這樣的孩子,在請教了當地衛生局的領導後才知道,造成小朝文腦癱的原因就是他貧困的母親在家中自己生產。衛生局的老阿姨告訴我,一支蠟燭或煤油燈、一把銹跡斑斑的剪刀、一床破舊的棉絮就是西部貧困地區母親生產時的全部用具,往孩子出世後顫顫巍巍握著剪刀剪斷臍帶的是早已筋疲力盡的母親,在這種情況下,若遇難產十有八九會母子雙亡,而新生兒在這樣的衛生條件下感染破傷風的死亡率也高的驚人,過了生死關,孩子還要繼續煎熬,有些地方是不讓婦女在家中生產的,她們只能在牛圈、豬圈中默默忍受巨大的痛苦。據衛生部門和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的調查統計結果顯示,在西部貧困地區,新生兒的死亡率一般都在萬分之一百六十,甚至高達萬分之二百五十,造成這個驚人數字的根本原因是西部貧困地區有73%左右的母親在家中無專業醫師陪護的情況下自己生產。面對這樣一組數字,我再也無法判斷腦癱的小朝文在其中是不幸還是幸運兒。

在「安康計劃西部行」出發前,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的程淑琴秘書長深情的告訴了我她在西部考察時一次至今想起仍會眼眶發潮的遭遇,當面對一個班30個同學人人捏著一個無法再削的鉛筆頭,仍埋頭在昏暗的教室里認真聽講、寫畫時,她再也不忍心看下去了,轉身跑到村裡唯一一個估計掏出300元就能包下全部貨物的小賣部里買來一大捆新鉛筆,鄭重的發到每一個同學的手中,但之後她驚奇的發現,整個教室中沒有一個人扔掉手中的微型鉛筆,他們都將新鉛筆悄悄得放進了書包的深處。現在,秘書長還珍藏了其中的一隻鉛筆頭,在為西部兒童四處募捐勞累時,她會拿出那個捏不住的鉛筆頭看看,想想那一幕後就又開始了毫無停歇的奔波。

雖然我本人也生在西部,長在西部,也曾是「鉛筆頭故事」中的主人公,深深體驗過貧困對於一個孩童的意味,並在聽了秘書長的故事後有了心理准備,但在安康計劃西部行的整個過程中我仍無法平靜下來,完全站在一個純海外學人的角度去觀察身邊的每一件事情,有時又會情不自禁的置身於事件之中,同時,我也看到,隨行的每一個海外學人都不是在完全冷靜的觸摸這一新聞事件,多多少少摻雜進了個人感情,在成都,因為成行前考慮到西部地區的低溫海外學人們都只有一件羽絨服可穿,而當時氣溫卻是20攝氏度,千龍新聞網的編輯李健穎花100餘元買了一件T恤,一路看完了孩子們如此艱難的學習和生活,她悄悄告訴我,「花這么多錢買衣服感覺自己是在犯罪」,在行程總結會上,中央電視台的余朝輝講到動情處竟當著30多個人的面號啕起來,我相信,不只我一個人,可能任何一個海外學人在那一雙雙一如西部的天空般純凈的眼睛面前都無法坦然面對、泰然采訪。這時,我就想,一個從西部走出的海外學人的描述能否轉化成一種力量,哪怕是十分微小,去改變哪怕是一個孩子或母親的命運。

F. 關於國內貧困地區的教育,你觀察到什麼現象和問題

我發現貧困地區的教育落後存在多種原因,但幾乎所有落後地區存在的問題都差不多。

首先是山區教育硬體不足,學校少、教學設備不能跟上時代潮流。城鄉差距不僅是體現在人民生活水平上,也體現在各地教育水平上。城裡的孩子早早會接觸早教、教育培訓班、興趣輔導班等等,因為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是和城市裡的孩子完全相反,窮人家孩子早當家。他們根本不清楚幼兒園概念,就連說普通話都是磕磕絆絆,更別談說英語了。可是反觀城市長大的孩子,他們一身技能,能歌善舞、能言善道,根本都不會畏懼在大眾面前交談。而村裡孩子總會受到自卑心理影響,總是比較敏感。

國家在強大同時,也在關懷偏遠山區,希望終有一日可以實現共同富裕,讓山區孩子也能收獲幸福。

G. 中國最窮的地方是那裡有多窮為什麼這么窮

也許吧,我也聽說過在雲南的大山裡,小孩上學每天要來回走十幾二十里路,自己帶土豆在地上用材火燒著吃,在麗江有一些文化人積極的找到那裡教書的老師,但是一般人是不願意去的,也有一些外國的旅行者會停下腳步在那裡教書三年的。

H. 通常來說,為何家境貧困的家庭孩子學習更好

在以前的時候,似乎有這樣的現象,就是越是家庭比較貧苦的孩子學習越好,相反家裡面有錢的孩子卻不願意學習就想著玩。現在的情況有了變化,越是有錢的人家越注重對孩子的教育程度,所以從小就擁有好的資源,孩子也更加優秀,以前貧苦家的孩子學習成績更好主要有這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沒有什麼玩的東西。

以前的家窮的人是真的窮,可以說是家徒四壁了,沒有什麼可玩的東西,所以說只能學習了。而富人家的孩子相對來說情況就要好很多,有很多好玩的東西,父母從國外帶回來各種新奇古怪的東西,小孩子又都比較喜歡玩,所以說自然不把學習放在心上,每天就想著玩了,學習成績肯定不是很好了。

只不過到了現在似乎寒門越來越難出貴子了,因為優秀的家庭養出的孩子更加優秀,比你起點更高,更加的努力。

I. 關於中國貧困山區兒童的資料

讓山裡孩子平等地享受良好的國民教育是農村社會和諧與社會公平公正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必然要求。近幾年來,盡管國家和社會各界都加大了對邊遠山區教育的扶持力度,但在廣大邊遠山區,義務教育依然存在多處難題急需解決。

一、「多難」的表現及其原因探究

1、校方反映管理存在多難。第一、待遇偏低鼓勁難。在邊遠山區工作的老師當中即使是初中教師也很少有基本工資上千元的,大部分是六、七百元,部分青年教師的基本工資只有五百來塊。大部分學校沒有自籌資金和課時津貼。一個普通大學畢業生讀完大學需花幾萬元錢,分到山區鄉鎮中學後,精光精光的幾百塊錢一月,而市場上各種物資價格都在不斷上漲。他們維持自身的基本生活都不夠寬裕,更不用說還貸買房、結婚生子。此外,目前連最底層的民工一天的收入也上了40元,當老師的比不上當泥工的,人民教師在心理上也很不平衡。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隊伍自然也很不穩定,不少老師老想著跳槽,整天安不下心思,很難調動起教書育人的積極性。第二,師資不足提高難。由於山區教師的待遇普遍比城區教師低,山裡的很多骨幹老師都千方百計的往外邊調,而補充進來的都是一些從學校畢業的新老師,新老師成熟一點之後,又想辦法往城裡調,這樣,山區學校很大程度上就成為了一個新教師的培訓與實習基地。這種狀況造成了廣大山區學校師資嚴重欠缺。尤其是小學英語、計算機等課程缺少專業教師。大部分山區小學一個年級就是一個老師,甚至一所學校就一個老師,這既加重了老師的負擔,也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第三,強得攤派說服難。據反映,目前,上級的很多部門都可以給學校攤派。攤派的名目也非常多,報刊雜志,年終賀卡,五花八門的集資、捐贈等,對本來工資微薄的教師來說,這無異於雪上加霜,很多老師對此很不情願,苦不堪言、怨聲載道。第四、檢檢查查應酬難。筆者從某所學校的副校長那裡了解到:該學校每個學期要應付各種檢查三、四十次之多。從時間上看,有開學檢查、期末檢查,平時檢查;從檢查的部門來看,有教育局、教育辦、當地黨委政府、上級紀檢監察、審計物價,衛生防疫、武裝政法、關工委、希工委,甚至有省市的;從檢查的名目來看,包括教學常規、安全教育、國防教育、師德建設、收費工作、衛生防疫、嚴整整治等等。每次檢查,學校都要花時間招待和應酬,各種檢查給學校造成了沉重的負擔。第五、環境變化管理難。隨著社會經濟和網路的發展,農村學校周邊的網吧也從無到有,業主們只顧利益,無視學校紀律,包庇縱容外成年人上網。學生上網,無異於吸鴉片,一旦上癮,就經常逃課,荒廢了學業,不思進取;此外,社會上的很多壞習氣也通過網路、手機等各種途徑侵入到了學校,給學生的成長造成了不良影響,這些因素致使農村學校的學生較以前更難管理。

2、家長送學存在多難。第一、費用多多賺錢難。盡管國家三令五聲禁止教育部門亂收費,同時表示於2007年起將全面免除農村義務教育學雜費,但教育亂收費行為屢禁不止,學校巧立名目的收費行為依然大有存在。據很多家長反映,實行一費制後,孩子所交的費用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有增加的趨勢。此外,即使有些地方學雜費被免除了,但廣大邊遠山區很多農民對子女讀書所需要的生活費和各種學習資料費依然無法滿足,而上面有關部門下發給貧困生的少量資助資金又沒有合理地分發給貧困生,往往是當成獎學金獎勵給了成績優異的學生,真正困難的學生沒有得到資助,很多貧困家庭的學生照樣因為無錢而被迫停學。第二、學校太遠照顧難。我國目前山區適齡上學兒童較20世紀90年代有所減少,邊遠山區的大多行政村都是地廣人稀。很多上世紀修建下來的村級小學因為缺少生源而紛紛關閉,邊遠山區的小孩子即使讀小學一年級也必須到幾十華里以外的聯校、或者鎮中心學校,這就要求小學階段有家長租房陪讀,而實際上,邊遠山區的一般家庭本身就很貧困,一戶三四口人的家庭,勞動力本身有限,為了小孩子讀書又要犧牲一個勞動力來陪讀,這客觀上又加重了農民家庭的負擔。第三、競爭激烈厚望難。目前,廣大貧困山區的很多學生家長目光仍然比較短淺,認為現在國家反正不包分配,而現實生活中也存在不少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的事實,這樣在很大程度上就滋長了家長們「讀書無用論」的心理,送子女上學看不到希望。廣大貧困山區的很多孩子初中沒畢業就被父母強迫出去打工,那些幼小的學生確實也為家庭賺回來了幾百塊辛苦錢,這樣又反過來滋長了其它家長的羨慕心理,這種惡性循環造成了貧困山區初中學生的輟學、流失現象越來越嚴重。貧困山區初中階段的鞏固率遠遠達不到「普九」的標准。

閱讀全文

與中國最窮地方的小孩是怎麼學習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的疫情七月六號怎麼樣 瀏覽:999
中國移動國際漫遊怎麼選天數 瀏覽:209
6萬印尼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849
三個月的印尼虎苗吃什麼 瀏覽:593
印度簽證問題如何聯系印度使館 瀏覽:244
中國結怎麼打好看教程 瀏覽:244
在英國做律師需要什麼 瀏覽:965
伊朗巴列維王朝為什麼失敗 瀏覽:576
印度欲購買什麼無人機 瀏覽:32
義大利政府怎麼看待 瀏覽:280
越南學區房多少錢一平 瀏覽:175
中國多少人叫段梓豪 瀏覽:254
印尼什麼葯補維生素AD 瀏覽:791
印度人怎麼喜歡吃調料 瀏覽:625
電信英國卡多少位 瀏覽:25
英國國旗多少公斤 瀏覽:860
伊朗沒有回程機票怎麼辦 瀏覽:290
印度貨幣atm是什麼 瀏覽:830
中國日本哪個寺院很多 瀏覽:998
英國什麼人可以坐馬車 瀏覽: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