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新四史指的是什麼
新四史: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
只有堅持思想建黨、理論強黨,不忘初心才能更加自覺,擔當使命才能更加堅定」「要把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作為思想武裝的重中之重,並同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結合起來。
「四史」內容各有側重,但整體講的就是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的實踐史,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四史」的主線。
學習四史的方法:
核心要義是史實、史觀、史鑒。史實,即搞清楚客觀存在過的過去;史觀,即對於過去的理解、解讀、評價;史鑒,即借鑒歷史,服務現實,啟迪未來。這三重要義是相互關聯的。史實是理解、解讀、認識歷史的基石,我們說「口說無憑,以史為證」,說的就是歷史學習要從事實出發。
史實依賴於史料,但史料不等於史實, 史料中所蘊含的歷史信息,只有通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甄別,才能一步步地接近歷史的「本然」。
當然,歷史的「本然」也不等於歷史, 某一歷史現象、人物或事件,會因人們對史實構成的復雜因果關系的認識能力、立場的不同,而作出不一樣甚至截然相反的理解和評價。這種認知上的差異會影響或左右著對歷史經驗教訓的吸取,以及對現實問題的分析和解決。
可見,學習「四史」首先要以准確的史實為依據,史實是史觀的骨肉,而史觀源自對史實的尊重和歸納,史鑒也有賴於史觀的價值和邏輯引領。如果沒有科學的史觀為統領,即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上,全面、客觀地把握歷史材料,歷史、辯證地認知歷史事實,就不可能對「四史」有實事求是的科學認識和理解。
⑵ 四史指的是什麼
四史指的是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
「四史」內容各有側重,但整體講的就是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的實踐史,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四史」的主線。
以毛主席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根本制度。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共產黨把經濟建設作為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實施改革開放戰略,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十六大以後,中國共產黨深刻認識和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成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⑶ 四史的內容和意義是什麼
總書記提出的四史是: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
學習「四史」的意義
1、「四史」學習教育是堅定理想信念的需要。
只有通過學習「四史」,才能身臨其境地了解我黨走過的崢嶸歲月,體會我黨在革命和奮斗中的艱難歷程。要充分利用當地的紅色文化資源加強教育引導,增強廣大黨員幹部的思想定力。
2、「四史」學習教育是提升黨性修養的需要
學習「四史」要緊扣實際,以「四史」開展黨性教育,要引導黨員幹部從歷史人物和現代人物中學習他們的優秀品質,要在現實中自覺提升黨性修養和政治覺悟。
3、「四史」學習教育是提高幹部工作能力的需要
通過學習「四史」便可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研究和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再加以綜合分析、科學判斷、靈活運用,不斷增強工作的主動性、預見性和創造性,以理論指導實踐,最終達到提升自我能力的目的。
「四史」教育的提出
2019年11月,總書記在考察上海時專門指出,要「引導廣大黨員、幹部深入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讓初心薪火相傳,把使命勇擔在肩」。
2020年1月8日,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再次強調,要把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同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結合起來。
2020年5月21日,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向各級黨校(行政學院)發出通知,要求進一步加強「四史」教學工作。
通知指出,各級黨校(行政學院)要深刻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批示精神,充分認識進一步加強「四史」教學的重要性,把「四史」作為黨的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重要組成部分。
通過開展「四史」教學,引導黨員幹部不斷檢視初心、滋養初心,鞏固和升華理想信念,不斷錘煉忠誠干凈擔當政治品格,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⑷ 黨的四史指的是哪四史
「四史教育」指的是學習中共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整體講的就是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的實踐史,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四史」的主線。
詳細內容
01
中共黨史:是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以來整個發展過程的全部歷史,主要包括中國共產黨歷次代表大會的情況、黨章的不斷完善過程、黨在各個不同時期的組織建設和發展狀況、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和建設的發展歷程和全部史實的記載。
四史教育是指什麼
02
新中國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開始於1949年10月1日的開國大典,前後以1978年的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可分為毛澤東時代(1949年至1978年)、與以現代化建設及改革開放為主題的鄧小平及後鄧小平時代(1978年至今)。
四史教育是指什麼
03
改革開放史:改革開放史是中國共產黨推進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實踐史,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開啟的一次偉大革命,實質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目的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
四史教育是指什麼
04
社會主義發展史:在歷史社會主義從無到有從空想變為現實時期,在這段社會主義走走停停的探索時期,在歷史的鏡子面前一直深刻反思,總結前人的經驗和教訓,面對我國今天改革成果以及當前國際形勢,繼續我們大國崛起之路。
⑸ 四史指的是什麼工匠精神的內涵
四史,即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和工匠精神無關。
「四史」指的是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簡而言之,黨史是中國共產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歷史。
新中國史是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改革開放史是中國人民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歷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是社會主義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歷史。
重要性:
2021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在全社會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宣傳教育的通知》,對「四史」宣傳教育作出安排部署。
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既密切關聯又各有側重。學習「四史」要統籌推進,以黨史為重點,突出各自特點,講清楚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從而明理增信崇德力行。
⑹ 四史內容是什麼
四史是:《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
1、《史記》
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全書共一百三十篇,分為本紀、書、表、世家、列傳五種形式。傳記的一種,主要記諸
2、《漢書》
《漢書》,又稱《前漢書》,由我國東漢時期的歷史學家班固編撰,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漢書》是繼《史記》之後我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後漢書》《三國志》並稱為「前四史」。
3、《後漢書》
《後漢書》南宋紹興刊本《後漢書》是一部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四史」。書中分十紀、八十列傳和八志(司馬彪續作),記載了從王莽起至漢獻帝的195年歷史。
4、《三國志》
《三國志》是西晉陳壽編寫的一部主要記載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的紀傳體國別史,詳細記載了從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到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歷史,受到後人推崇。
(6)中國四史的精神是什麼擴展閱讀:
《漢書》歷史價值:
《漢書》在吸取《史記》成果的基礎上,糾偏補缺。如補立《惠帝紀》,補敘了當時有影響的制度和法令。又增王陵、吳芮、蒯通、伍被、賈山諸傳,還將張騫事跡從《衛將軍驃騎列傳》中抽出,加以擴充,設立專傳。
此外,於賈誼、晁錯、韓安國等傳中,增補了不少詔令奏疏。其中,如賈誼的《治安策》,晁錯的《言兵事疏》和《募民徙塞疏》尤為著名。比較完整地引用詔書、奏議,成為《漢書》的重要特點。此外,邊疆諸少數民族傳的內容也相當豐富。
⑺ 四史教育是指哪四史
四史教育是指黨史、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
四史教育是黨史、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的統稱。以史鑒今、資政育人,重視從黨的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
這既是加強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重要任務,也是增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和做好高校立德樹人工作的有效途徑。從這個角度講,加強高校的黨史、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既非常重要,又非常迫切。
(7)中國四史的精神是什麼擴展閱讀:
2020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給復旦大學《共產黨宣言》展示館黨員志願服務隊全體隊員回信時強調,希望廣大黨員特別是青年黨員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結合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
在奮發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努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在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依舊肆虐、國際國內政治經濟和意識形態等各領域斗爭日趨嚴峻復雜的新形勢下,「四史」作為蘊含豐富革命精神和厚重歷史文化內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理應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重要作用,助力新時代青年成長成才。
⑻ 什麼是四史為什麼要學四史
所謂四史,其實就是廿四史的前四史,即《史記》、《漢書》、《後漢書》和《三國志》。
學習原因
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體現出顯著優勢,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為科學社會主義發展的偉大旗幟,成為振興世界社會主義的中流砥柱。 在國際環境日益復雜多變的當下,中國共產黨有責任、有信心、有能力為科學社會主義新發展做出更大歷史貢獻。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貫穿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主導性實踐邏輯。 黨員幹部在系統研讀「四史」材料時,要准確把握黨的領導這一主線,不斷深化「四史」學習教育,切實增強在實踐中守初心、擔使命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四史」之間密切關聯。
在時間上是疊加的。所謂「史」,最直觀的就是時間段。改革開放史從1978年起,是40多年;新中國史從1949年起,是70多年;黨史從1921年起,是100年;社會主義發展史,從1516年空想社會主義著作《烏托邦》起,至今有500多年。
「四史」並不是時間上互不交叉的四段歷史,而是大時段與小時段、前後包容的關系。社會主義發展史最長,包含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黨史次之,包括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新中國史包含改革開放史。
⑼ 什麼是四史如何理解四史的現實意義
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
一、「四史」學習教育是堅定理想信念的需要。當今年代的黨員大多是在改革開放後出生的,沒有經歷過戰爭的洗禮,沒有遇到過國家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艱難險阻,只有通過學習「四史」,才能身臨其境地了解我黨走過的崢嶸歲月,體會我黨在革命和奮斗中的艱難歷程。
學習「四史」要緊扣時代特徵。要充分利用當地的紅色文化資源加強教育引導,增強廣大黨員幹部的思想定力。例如,上海不僅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更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要牢牢把握這一特徵,激勵上海的黨員幹部在新時代擔起新使命、實現新作為。
二、「四史」學習教育是提升黨性修養的需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道路從來不是一馬平川,而如今有一些黨員對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缺乏深入了解,他們貪圖安逸,坐享其成。學習「四史」要緊扣實際。例如,在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上,有許許多多奮不顧身、捨生忘死的英雄人物。
當今,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同樣涌現出了一大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優秀人物。以「四史」開展黨性教育,要引導黨員幹部從歷史人物和現代人物中學習他們的優秀品質,要在現實中自覺提升黨性修養和政治覺悟。
三、「四史」學習教育是提高幹部工作能力的需要。中華民族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進程中,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用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過程。
通過學習「四史」便可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研究和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再加以綜合分析、科學判斷、靈活運用,不斷增強工作的主動性、預見性和創造性,以理論指導實踐,最終達到提升自我能力的目的。
⑽ 四史指的是什麼黨史國史
四史教育是指黨史、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
四史教育是黨史、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的統稱。以史鑒今、資政育人,重視從黨的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
這既是加強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重要任務,也是增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和做好高校立德樹人工作的有效途徑。從這個角度講,加強高校的黨史、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既非常重要,又非常迫切。
2020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給復旦大學《共產黨宣言》展示館黨員志願服務隊全體隊員回信時強調,希望廣大黨員特別是青年黨員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結合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
在奮發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努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