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國已設立17個國家級新區分別是哪些新區
現在是19個國家級新區。
1992年中國改革開放後,國家級新區成為新一輪開發開放和改革的新區。1992年10月上海浦東新區成立,1994年3月天津濱海新區成立,2010年6月重慶兩江新區成立,2011年6月浙江舟山群島新區成立,2012年8月蘭州新區成立,2012年9月廣州南沙新區成立,2014年1月陝西西咸新區成立、貴州貴安新區成立,2014年6月青島西海岸新區成立、大連金普新區成立,2014年10月四川天府新區成立,2015年4月湖南湘江新區成立,2015年6月南京江北新區成立,2015年9月福建福州新區成立、雲南滇中新區獲批成立,2015年12月哈爾濱新區成立,2016年2月長春新區成立,2016年6月江西贛江新區成立,2017年4月河北雄安新區成立。
截至2018年6月,中國國家級新區總數共有19個。此外,還有武漢長江新區、合肥濱湖新區、鄭州鄭東新區、南寧五象新區等地區在申報中。
拓展資料:
成立背景
國家級新區這項工作始於1992年,當年10月,上海浦東新區成立;1994年3月,天津濱海新區成立。此後,設立工作停止了16年。2010年再次啟動,重慶兩江新區、浙江舟山群島新區、甘肅蘭州新區、廣東南沙新區、陝西西咸新區、貴州貴安新區、四川天府新區、江西贛江新區等陸續成立。
至2017年底,中國至少還有9個城市新區已經提出,要打造國家級新區,分別是:武漢長江新區、合肥濱湖新區、鄭州鄭東新區、南寧五象新區、烏魯木齊新區、沈陽沈北新區、石家莊正定新區,以及唐山曹妃甸新區、杭州大江東產業聚集區等。
設立國家級新區作為國家戰略,是在新的發展背景下,對特定區域的發展做出重新定位,在進一步整合資源的基礎上,發揮該區域的潛在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從而解決長期以來困擾中國經濟的產業結構同構和產能過剩困局,進而優化產業布局,提升產業能級,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根據現在的觀察,對於相當一部分國家級新區來說,在其建設過程中將遇到的一個較大難題,是產城如何融合。產業化和城鎮化以及二者的互動,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基礎。從發展實踐來看,如果產業化超前於城鎮化,會因城鎮配套設施缺乏,出現住房短缺、交通擁擠、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等問題。
反之,則會由於城鎮化缺乏必要的產業支撐,出現產業空心化、就業不足、收入差距擴大和經濟蕭條等問題。如果說在早期工業化階段,出現的主要矛盾是城鎮化滯後於產業化,而在產能全面過剩、產業升級緩慢的背景下,將會出現產業化滯後於城鎮化的問題。因此,產業化和城鎮化相輔相成、互動發展,是推動新型城鎮化,乃至應對產業轉型發展、城市綜合功能提升的必然要求。
參考資料:網路 國家級新區
❷ 中國有幾個經濟區分別是什麼
中國十大經濟區所指:東北綜合經濟區、北部沿海綜合經濟區、東部沿海綜合經濟區、東南沿海綜合經濟區、黃河上中游綜合經濟區、長江上中游綜合經濟區、珠江上中游綜合經濟區、內蒙古綜合經濟區、新疆綜合經濟區、青藏高原綜合經濟區。
針對現行東、中、西三大地帶的劃分經濟區方案存在的一些明顯缺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報告提出,在統籌區域發展的要求和區域一體化進程加速發展的情況下。
有必要在「三大地帶」劃分方案的基礎上,重新考慮劃分中國的經濟區,即將全國劃分為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四大經濟區域。

(2)中國經濟新區有哪些擴展閱讀:
一、東北地區及東部沿海地帶分為4個經濟區:
1.東北經濟區:包括遼寧、吉林和黑龍江3省。重點是建設成為全國重型裝備和設備製造業基地,保持能源原材料製造業基地的地位。
農業以玉米、大豆和甜菜為主,建設成為全國性的專業化農產品生產基地。
2.北部沿海經濟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和山東4省市。充分發揮人才、知識密集以及信息中心的優勢地位,建設成為全國最有實力的高新技術研發和製造中心;
以京津冀城市群和山東半島城鎮群為依託,加速區域一體化進程,盡快形成中國又一個具有世界影響的城鎮群。
3.東部沿海經濟區,或長江下游綜合經濟區:包括上海、江蘇和浙江三省市。
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世界性金融中心,全國最具影響力的多功能的製造業中心,特別是輕工業裝備產品製造中心,以及高新技術研發和製造中心。
4.東南沿海經濟區:包括廣東、福建、海南3省。
建設成為全國最重要的外向型經濟發展的基地,消化國外先進技術的基地,以及全國最大最重要的高檔耐用消費品非耐用消費品生產基地,具有全國意義的高新技術產品製造中心。
二、中西部地帶分為3個經濟區:
1.黃河上中游經濟區:包括陝西、甘肅、寧夏、山西與河南5省區。建設成為全國最大的煤炭開采和煤炭深加工基地,天然氣和水能開發基地、鋼鐵工業基地、有色工業基地。
以西安、蘭州為核心進一步聚集生產要素,建成中西部裝備製造業中心、高新技術產業密集發展區。
2.長江上中游經濟區:包括四川、重慶、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等6省市。建設以水稻和棉花為主的農業地區專業化生產基地,以及建立在農產品基礎上的深加工工業。
建設以鋼鐵和有色冶金為主的原材料基地,以及全國第三大汽車工業基地(武漢)以及其它交通設備工業基地(重慶的摩托車製造)。
3.珠江上中游經濟區:包括雲南、貴州和廣西3省區。建設成為中草葯和生物製品研發與生產基地,以桂林山水、昆明春城風光、貴州黃果樹瀑布以及少數民族風情為特色內容的沿珠江旅遊風景帶。
三、遠西部地帶分為3個經濟區:
1.內蒙古經濟區:包括內蒙古1省區。充分發揮煤炭、天然氣和水能等能源資源的優勢,強化資源的大規模開采力度,盡快成為全國新的能源生產基地;
積極發展高載能原材料工業;保護和利用好天然草場資源,減少牧民數量,實行集約化的家庭庄園式開發利用,積極發展沙產業,建設若干沙產業基地。
2.新疆經濟區:包括新疆1省區。建設全國最大的棉花生產基地,大力發展綠洲農業,建設具有優勢的瓜果、棉花和西紅柿種植業生產基地;
加快發展農產品深加工工業,如葡萄酒釀造業、果品加工業和紡織業;加強石油天然氣資源的勘探與開發,建設全國石油生產最大的接續地;建立沙產業基地。
3.青藏高原經濟區:包括青海和西藏2省區。主要任務是世界屋脊的生態環境保護。選擇優勢資源(如天然氣、鹽湖資源、有色金屬開采等)開發,並採取保護式的開發方式,避免小規模、分散式的資源開發模式。
發展現代草原畜牧業,圍欄畜牧業,以及特色民族風情旅遊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十大經濟區
❸ 中國已設立17個國家級新區有哪些
現在是19個國家級新區。
1992年中國改革開放後,國家級新區成為新一輪開發開放和改革的新區。1992年10月上海浦東新區成立,1994年3月天津濱海新區成立,2010年6月重慶兩江新區成立,2011年6月浙江舟山群島新區成立,2012年8月蘭州新區成立,2012年9月廣州南沙新區成立,
2014年1月陝西西咸新區成立、貴州貴安新區成立,2014年6月青島西海岸新區成立、大連金普新區成立,2014年10月四川天府新區成立,2015年4月湖南湘江新區成立,2015年6月南京江北新區成立,2015年9月福建福州新區成立、雲南滇中新區獲批成立,
2015年12月哈爾濱新區成立,2016年2月長春新區成立,2016年6月江西贛江新區成立,2017年4月河北雄安新區成立。
截至2018年6月,中國國家級新區總數共有19個。此外,還有武漢長江新區、合肥濱湖新區、鄭州鄭東新區、南寧五象新區等地區在申報中。

(3)中國經濟新區有哪些擴展閱讀:
新區政策
國家發展改革委下屬的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認為,數十部區域性經濟政策文件層次分明、定位清晰。這些區域經濟政策主要分三大類:國家級新區、改革開放試驗區和區域規劃。
國家級新區包括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重慶兩江新區、浙江舟山群島新區、蘭州新區、廣州南沙新區、陝西西咸新區、貴州貴安新區、青島西海岸新區、大連金普新區、四川天府新區、
湖南湘江新區、南京江北新區、福州新區、雲南滇中新區、哈爾濱新區、長春新區、江西贛江新區和河北雄安新區,面積以平方千米計。這些新區是國家重點支持開發的區域。
同新區相比,國務院批准設立的改革開放試驗區及相關試驗區(合作區)范圍比較大,包括:成都和重慶城鄉統籌試驗區、武漢和長株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山西省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以及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
區域政策各有側重
國家級新區具有改革先行先試區、新產業集聚區等特徵。通過完善基礎設施,這些新區交通更便捷、設施更完善、經濟更繁榮、環境更美好,比老城區更有吸引力,可吸引老城區的經濟要素向新區轉移,從而減輕老城區的壓力。
「從促進改革的角度說,這些新區實際上就是新的特區。為促進所在區域加快發展,帶動周邊地區,國家在政策、資金等方面往往給予較大力度的支持。規劃建設新區就是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
對於設立相關試驗區(示範區、合作區),肖金成認為,主要是為了深化體制改革進行試驗,為更大范圍的改革進行探索和積累經驗。
新區主要問題
國家級新區產城融合進程中的主要問題是:
1、產業與城市缺乏合理統一的規劃。經濟(產業)、社會發展與城市總體規劃間缺乏有機聯系與協調;新區規模論證與交通、就業、用地和布局等相脫節;產業功能的差異性不顯著;產業園區、商務區和居住區功能分離。
2、土地管理制度問題。居住、工業和商業三類用地價格懸殊,導致土地資源不能有效配置;土地用途管理細碎,不符合用地綜合發展趨勢;土地供應結構性寬松,且高耗費,不集約利用土地現象嚴重;城鄉結合部佔用大量土地,被低端利用;農村建設用地佔用過大。
3、低密度發展模式阻礙了服務業及低碳化發展。各類新城都存在低密度模式,導致土地使用不集約,缺乏當地就業,對服務業需求不足,不利於形成服務業多元化發展;服務價格高,便利性不足;前往中心城區的消費模式則導致出行成本上升,交通擁堵,不利於低碳化發展。
4、新城的公共服務資源滿足不了當地需求。現行財政體制使得公共服務不能隨著人口遷移而分散化,導致新城區域公共服務資源供給不足,造成生活不便,運行成本高,同時也無法支撐新興產業和高端產業的發展。
5、新城建設與周邊區域發展脫節。「外部資源+特殊政策+異地市場」的開發區模式,容易與周邊區域發展脫節,且產業園區、開發區缺乏功能配套,難以成為推動區域整體發展的引擎。
導致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是:
1、規劃體系內在產城分割。規劃體系,包括城鄉規劃、產業規劃、土地規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生態規劃、園區規劃等,在工作目標、功能要求、空間范疇、技術標准、運作機制等方面存在交叉和矛盾,工作機制銜接不暢,存在不同步、不同向現象。
2、行政干預介入微觀運行。政府對產業、人口、資金、土地等的不當干預,扭曲了資源配置,導致要素聚集及產業發展偏離最優路徑,效率低下,債務與金融風險累積;公共服務集中在大城市,使得人口、產業過於向大城市集中,新城往往缺乏公共服務配套。
3、新城擴張缺乏制度、產業支撐與科學依據。土地、戶籍、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滯後、要素市場扭曲,以及產業結構不合理導致新城擴張缺乏制度與產業支撐。[39]
社會意義
1、優化發展環境
2、推動產業優化升級
3、輻射帶動區域發展
4、高效節約利用資源
(五)推進體制機制創新
(六)強化組織保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國家級新區
❹ 關於中國的幾個【國家級新區】的問題
中國國家級新區總數共有19個。
1992年10月上海浦東新區成立,1994年3月天津濱海新區成立,2010年6月重慶兩江新區成立,2011年6月浙江舟山群島新區成立,2012年8月蘭州新區成立。
(一)城市新區開發是在原有城市郊區的一定區域空間內進行;
(二)城市新區的開發建設要有目的進行;
(三)城市新區的開發建設應以滿足一定的城市功能為要求;
(四)城市新區的開發建設是在政府的主導下進行的。

(4)中國經濟新區有哪些擴展閱讀:
新區政策:
國家發展改革委下屬的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認為,數十部區域性經濟政策文件層次分明、定位清晰。這些區域經濟政策主要分三大類:國家級新區、改革開放試驗區和區域規劃。
國家級新區包括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重慶兩江新區、浙江舟山群島新區、蘭州新區、廣州南沙新區、陝西西咸新區、貴州貴安新區、青島西海岸新區、大連金普新區、四川天府新區。
❺ 我國的經濟特區有哪幾個
中國的經濟特區
深圳(2020平方公里)
珠海(1687.8平方公里)
廈門(1565平方公里)
汕頭(2064平方公里)
海南島(33920平方公里,當時的中國最大的經濟特區。)
喀什(111794平方公里,介於經濟特區和其他特殊經濟區的一種國家級試驗區)
實際上現在各個省、各個市都還有自己的開發區之類的實行特殊經濟政策的區域,在某種意義上也是經濟特區,只不過沒有正式的國家級名義而已。
國家級新區也是一種經濟特區:國家擬批准14個,已經批復12個。這14個是:大連金浦新區;天津濱海新區;青島西海岸新區;上海浦東新區;浙江舟山群島新區;南京江北新區;福州新區;廣州南沙新區;湖南湘江新區;陝西西咸新區;甘肅蘭州新區;四川天府新區;重慶兩江新區;貴州貴安新區。
❻ 中國經濟開發區有幾個
1984年5月,中國正式決定開放大連、秦皇島、天津、煙台、青島、連雲港、南通、上海、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北海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並在這些城市先後建立了15個經濟技術開發區。
1986年8月和1988年8月,又先後批准將上海市的閔行、虹橋和漕河涇開發區列為經濟技術開發區。
至1993年初,中國已有13個開放城市建立了經濟技術開發區,即沈陽、大連、秦皇島、天津、煙台、青島、連雲港、南通、寧波、福州、廣州、湛江、上海。
隨後,又相繼決定將珠江三角洲、閩南廈(門)、漳(州)、泉(州)三角地帶、長江三角洲以及山東半島、遼東半島辟為經濟開放區,並著手在這些地區組建一系列經濟技術開發區。
❼ 中國有那些國家級經濟新區順序是啥橫琴是國家級經濟新區嗎
目前是有4個:,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重慶兩江新區、浙江舟山群島新區(2011年7月通過)
1、由國務院批准在城市規劃區內設立實行國家特定優惠政策的區域,具有政府職能部門的性質,屬副省級單位。
根據國家相關產業政策對直接投資企業的鼓勵類項目進行稅收減免,優惠提供工業用土地和其他一些優惠政策,吸引各種資金和實體投資辦廠,辦公司。一般這種規化出來的地方都比較大,配套設施齊全,招商引資後能帶動當地經濟起飛。
2、2011年前有三大新區:天津濱海、上海浦東、重慶兩江。
濱海新區:2009年9月,撤銷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三區,正式成立濱海新區行政機構。 2010年1月11日,天津濱海新區政府機構正式揭牌。 2009年10月下旬開始至2010年1月底,濱海新區管理體制改革分為五個階段有序推進。從11月中旬到明年1月上旬,陸續選舉產生第一屆區委、區紀委機構,區人大常委會、區政協常委會組成人員,區政府區長、副區長,區法院院長、區檢察院檢察長。 濱海新區位於天津東部沿海,濱海新區規劃面積2270平方公里,海岸線153公里,截至2008年底,濱海新區常住人口達到202.88萬人。 濱海新區濱海新區擁有世界吞吐量第五的天津港,2009年完成吞吐量3.8億噸,通達全球400多個港灣,服務華北、西北、東北12個省區市;天津濱海國際機場,連接國內外30多個世界名城;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和信息通訊網路,在第一時間與世界相連。這里聚集了國家級開發區、保稅區、高新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和中國面積最大、開放度最高的保稅港區,是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豐富的石油、天然氣、海鹽和1214平方公里可供開發的土地,濱海新區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吸引著世界的目光。 新世紀新階段,黨中央國務院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出發,作出了加快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重大戰略決策。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十六屆六中全會、十七大和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都對加快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和要求。國務院2006年20號文件對濱海新區開放開放作出了全面部署。 堅持改革開放帶動、科技創新引領、高端產業支撐、服務能力提升、發展環境保障,濱海新區將努力成為繼深圳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之後服務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成為科學發展的排頭兵。
浦東新區:2005年,國務院正式批准浦東進行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市委、市政府明確了「一個作用、三個區」的功能定位(在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施建設「四個中心」國家戰略中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努力成為改革開放先行先試區、自主創新示範引領區、現代服務業核心集聚區),標志著浦東改革開放進入了新階段。16年精心謀劃,16年堅實步履,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在中央各部委、全國各省市大力支持下,浦東開發開放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初步建立了外向型、多功能、現代化新城區框架,浦東已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和「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 2009年4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將原南匯區行政區域劃入浦東新區。新浦東雄踞東海之濱、杭州灣畔,內連揚子江、外眺太平洋,面積1210平方公里,佔全市五分之一左右。常住人口412萬。經濟 總量佔全市四分之一以上。 浦東開發始終作為國家戰略,整體功能不斷得到顯著的提升,特別是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的核心要素如陸家嘴金融城、外高橋港區、洋山深水港和浦東空港都聚集於此。浦東還薈萃了先進製造業、臨港工業、高新技術產業、生產性服務業等現代產業要素。2010年上海世博會即將來臨,5.28平方公里的場館區有3/4位於浦東,浦東作為其主場館的所在地,在城市建設、城市管理、人文精神提升方面具有前所未有的機遇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兩江新區:重慶兩江新區2009年2月5日,國務院發布關於推進重慶統籌城鄉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3號文重慶兩江新區件),在國家戰略層面正式研究設立「兩江新區」,是中國的第三個副省級新區,前兩個分別是上海浦東新區和天津濱海新區。國務院於2010年5月7日批准重慶設立兩江新區,5月15日,國家發改委網站發布的信息對此予以確認。2010年6月18日,兩江新區正式掛牌成立。 位置:擬設立的兩江新區,以北部新區和兩路寸灘保稅港區為核心,包括江北、渝北、北碚三個區的部分區域。 規模:兩江新區的面積為1200平方公里,包含重慶市渝北區、江北區、北部新區、北碚區(含蔡家組團)的部分區域,可開發面積約為650平方公里。但去除已建成區域150多平方公里,實際兩江新區的可用面積為450多平方公里。 5+3戰略性布局:軌道交通、電力裝備(含核電、風電等)、新能源汽車、國防軍工、電子信息等五大戰略性產業布局,以及國家級研發總部、重大科研成果轉化基地、災備及數據中心等三大戰略性創新功能布局,加快培育一批高成長性新興產業集群。 溯源:2009年2月5日,《國務院關於推進重慶統籌城鄉改革發展若干意見》正式發布,首次提出設立「兩江新區」的問題。 2010年6月18日,適逢重慶直轄市成立13周年。繼上海浦東、天津濱海新區之後,中國第三個國家級新區——重慶兩江新區於此間正式掛牌成立,這也是中國內陸唯一的國家級新區。
2011年7月新通過,我國唯一以群島建制的地級市浙江省舟山市獲國務院批准設立浙江舟山群島新區,是繼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和重慶兩江新區之後,國務院批准設立的第四個國家級新區
❽ 中國的國家級新區有哪些
截至2018年6月,中國國家級新區總數共有19個。
1992年10月上海浦東新區成立,1994年3月天津濱海新區成立,2010年6月重慶兩江新區成立,2011年6月浙江舟山群島新區成立,2012年8月蘭州新區成立,2012年9月廣州南沙新區成立,2014年1月陝西西咸新區成立、貴州貴安新區成立,2014年6月青島西海岸新區成立、大連金普新區成立,2014年10月四川天府新區成立,
2015年4月湖南湘江新區成立,2015年6月南京江北新區成立,2015年9月福建福州新區成立、雲南滇中新區獲批成立,2015年12月哈爾濱新區成立,2016年2月長春新區成立,2016年6月江西贛江新區成立,2017年4月河北雄安新區成立。
此外,還有武漢長江新區、合肥濱湖新區、鄭州鄭東新區等地區在申報中。
(8)中國經濟新區有哪些擴展閱讀:

國家級新區,是由國務院批准設立,承擔國家重大發展和改革開放戰略任務的綜合功能區。國家級新區是中國於20世紀90年代初期設立的一種新開發開放與改革的大城市區。
新區的成立乃至於開發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總體發展目標、發展定位等由國務院統一進行規劃和審批,相關特殊優惠政策和許可權由國務院直接批復,在轄區內實行更加開放和優惠的特殊政策,鼓勵新區進行各項制度改革與創新的探索工作。
成立背景
國家級新區這項工作始於1992年,當年10月,上海浦東新區成立;1994年3月,天津濱海新區成立。此後,設立工作停止了16年。2010年再次啟動,重慶兩江新區、浙江舟山群島新區、甘肅蘭州新區、廣東南沙新區、陝西西咸新區、貴州貴安新區、四川天府新區、江西贛江新區等陸續成立。
至2017年底,中國至少還有9個城市新區已經提出,要打造國家級新區,分別是:武漢長江新區、合肥濱湖新區、鄭州鄭東新區、南寧五象新區、烏魯木齊新區、沈陽沈北新區、石家莊正定新區,以及唐山曹妃甸新區、杭州大江東產業聚集區等。
設立國家級新區作為國家戰略,是在新的發展背景下,對特定區域的發展做出重新定位,在進一步整合資源的基礎上,發揮該區域的潛在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從而解決長期以來困擾中國經濟的產業結構同構和產能過剩困局,進而優化產業布局,提升產業能級,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根據現在的觀察,對於相當一部分國家級新區來說,在其建設過程中將遇到的一個較大難題,是產城如何融合。產業化和城鎮化以及二者的互動,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基礎。從發展實踐來看,如果產業化超前於城鎮化,會因城鎮配套設施缺乏,出現住房短缺、交通擁擠、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等問題。
反之,則會由於城鎮化缺乏必要的產業支撐,出現產業空心化、就業不足、收入差距擴大和經濟蕭條等問題。如果說在早期工業化階段,出現的主要矛盾是城鎮化滯後於產業化,而在產能全面過剩、產業升級緩慢的背景下,將會出現產業化滯後於城鎮化的問題。因此,產業化和城鎮化相輔相成、互動發展,是推動新型城鎮化,乃至應對產業轉型發展、城市綜合功能提升的必然要求。
❾ 中國現在有幾個經濟特區,幾個自貿區
1、中國大陸地區共有7個經濟特區:
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將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這四個出口特區改稱為經濟特區。1988年4月,設立海南經濟特區。
1992年中國加快改革開放後經濟特區模式移到國家級新區,上海浦東等國家級新區新的特區擴大改革等發展起來,成為中國新一輪改革重要標志。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會議上中央正式批准霍爾果斯、喀什設立經濟特區。
2、自由貿易園區中國擁有數量21個:
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3個自貿區。廣東自貿區涵蓋三片區:廣州南沙新區片區、深圳前海蛇口片區、珠海橫琴新區片區。
天津自貿區涵蓋三片區:天津港片區、天津機場片區、濱海新區中心商務區片區。
福建自貿區涵蓋三片區:福州片區、廈門片區、平潭片區。
上海涵蓋七片區: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金橋出口加工區、張江高科技園區、陸家嘴金融貿易區。
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陝西自由貿易試驗區7個自貿區。新設的7個自貿區,代表著中國自貿區建設進入了試點探索的新航程,將繼續依託現有經國務院批準的新區、園區,繼續緊扣制度創新這一核心。
2018年10月16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於同意設立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批復》,實施范圍為海南島全島。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12-10,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