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在中國怎麼發行唱片

在中國怎麼發行唱片

發布時間:2022-04-26 20:56:30

❶ 自己創作的歌曲可以在中國唱片公司發表嗎

可以呀。只要歌唱正能量的東西,老百姓是買賬的。

❷ 誰能介紹一下中國內地的唱片公司

公司:環球音樂集團英文:niversal Music Group
成立時間:1930年
代表藝人:張學友,譚詠麟,李克勤,陳慧琳,許志安,陳慧嫻
環球音樂集團(Universal Music Group)是20世紀全球最大的唱片(音像製品製作,出版,發行)集團。環球唱片的前身是寶麗金唱片(Polygram)。1972年由德國Polydor International(德國DG唱片公司1941年以後的國際業務名)與荷蘭Phonogram(荷蘭Philips唱片公司當時的名稱)聯合組建了Polygram,並先後在1961年和1980年將美國Mercury(水星)唱片公司和英國Decca唱片公司收歸其下。20世紀90年代,Polygram又先後收購了美國A&M公司,Motion公司,英國Island公司。1998年12月,加拿大Seagram公司將Polygram和原BMG旗下的Universal/MCA公司合並成為環球音樂集團(Universal Music Group),組成了一座規模龐大的「唱片帝國」,與BMG(貝圖斯曼),EMI,Sony/CBS(索尼/哥倫比亞),Wea(時代華?並稱為世界五大唱片集團 。環球唱片在全球幾十個國家設有子公司,並擁有Polydor,MCA,Decca,Philips,Mercury,Island,Geffen,A&M,Motown,Interscope,Dreamworks,Walt Disney等眾多知名品牌。
華語流行樂壇,環球唱片擁有數量龐大的子公司,從香港的正東、新藝寶到台灣的WhatsMusic(上華唱片)、福茂唱片,悉數劃歸環球陣營。縱觀七十至九十年代的華語樂壇,不能不首先提到環球唱片的前身寶麗金唱片。香港寶麗金唱片成立於1971年,最早進駐華語市場,在亞太地區拔得頭籌。從七十到九十年代,寶麗金旗下歌手有許冠傑、鄧麗君、徐小鳳、張學友、譚詠麟、黎明、陳慧嫻、王菲(新藝寶)、張國榮、達明一派、陳慧琳(正東)、鄭中基、黃耀明、陳曉東等,可以說寶麗金代表當年整個香港樂壇。
如今張學友、譚詠麟、李克勤、陳慧琳、許志安等老牌歌手是環球唱片的支柱,另外環球旗下藝人還包括陳曉東、張柏芝、2R、余文樂、麥浚龍等。但相比於當年的寶麗金無疑遜色不少,即使與其他幾大唱片公司相比,世界唱片業龍頭老大環球唱片在華語市場卻並沒有太大的優勢。一線歌手缺乏絕對的時代特性和號召力,充斥的二三線歌手也很難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旗下公司的龐雜,藝人數量的眾多,音樂理念的滯後,都使環球唱片形勢頗為被動。
環球唱片入主內地較晚,2004年才正式致力內地娛樂事業的拓展。2003年年底到2004年年初,環球唱片先後代理了廣東幾何音樂旗下張敬軒、與非門的海外發行權,借幾何文化將環球唱片伸向內地版圖。2004年3月,環球唱片亞太區與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SMG)建立了以音樂為基礎的新一代娛樂公司——上海上騰娛樂有限公司(SUM Entertainment),先期已注入啟動資金高達1億元人民幣。環球唱片東南亞區總裁許智偉甚至表示:「未來環球要在中國內地推出的每張唱片的銷量目標都將是1億張。」不知環球唱片內地事業的啟動能否改變目前嚴峻的現狀,帶動激活起整個唱片公司的良性運作,我們惟有靜觀其變……
---------------------------------------------------

公司:新力哥倫比亞唱片公司
英文名稱:Sony Music
成立時間:1890年
網址(中國)www.sonymusic.com.cn
www.sonymusic.com.tw
代表藝人:王菲,周傑倫,F4,王力宏,蔡依林,莫文蔚,阿杜,黎明,李玟
追溯新力哥倫比亞唱片公司(Sony Music)的歷史,最早哥倫比亞(Columbia)唱片公司成立於1890年,隸屬於美國三大電視網之一的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其餘為全國廣播公司NBC,美國廣播公司ABC),歷史上與寶麗金,貝圖斯曼並稱為三大唱片集團。該公司1948年製成世界首張12英寸密紋唱片,1965年在倫敦設立分公司,成為橫跨歐美的唱片集團。1989年,哥倫比亞唱片公司被日本索尼財團以20億美元收購合並,並廢除原有的Columbia和CBS商標,改用全新的Sony Music和Sony Classical商標發行唱片,成為20世紀五大唱片集團之一。索尼唱片旗下擁有Columbia Records、Epic Records、Sony Classical、Leqacy Recording、Sony Nashville、Sony Wonder等多個品牌。
縱觀當今華語樂壇,索尼唱片以其雄厚的實力和眾多華語一線歌手的黃金陣容,成為當之無愧的王牌老大。索尼唱片於90年代初在台北成立了新力哥倫比亞音樂股份有限公司,進駐華語樂壇。與當時主流的港台流行樂不同,索尼唱片卻是以西化的音樂路線大行其道登陸華語市場。整個90年代,索尼唱片大膽引入R&B等西方流行音樂元素,從最早簽約瘐澄慶到之後的李玟、柯以敏、王力宏,他們無一例外的堅持著國際化音樂路線。外加上孟庭葦、彭羚、林志炫等人良好的唱片品質,90年代末期索尼唱片大業已初具雛形。
索尼唱片在兩千年之後迎來了真正意義上的輝煌期。不僅創造了F4的偶像神話,更不惜重金招兵買馬,以時尚多元的風格全力打造SONY「頂級艦旗」,一副舍我其誰的架勢。兩年間一舉取得「阿爾發音樂」周傑倫和「銀魚音樂」王菲的唱片發行權,將華語樂壇兩張絕對王牌收至帳下。目前索尼唱片,男歌手周傑倫、阿杜、王力宏、黎明、伍思凱、瘐澄慶實力偶像各有側重,女歌手王菲、蔡依林、莫文蔚、李玟、新老兼具個性鮮明,偶像組合F4、可米小子更是緊貼年輕受眾群。與其他大公司相比,索尼唱片勝在精兵強將,眾多大牌的各自宣傳也相當成功。資金雄厚,緊跟主流,音樂多元,市場明細,有的放矢便是索尼唱片的成功之處,也使他們成功站在了華語樂壇制高點的位置。
但索尼一向高價的唱片定位一直存在異議,不過對於以規模和歌手見長的索尼唱片而言,未來前景仍相當樂觀。

---------------------------------------------------
公司:EMI百代唱片
英文名稱:EMI
成立時間:1897年
代表藝人:林憶蓮,陶喆,簫亞軒,順子,齊豫,劉若英,張宇,戴佩妮,江美琪
世界五大唱片公司之一的EMI唱片,又稱百代唱片,成立於1897年,是全球歷史最悠久的唱片公司之一。EMI前身是英國留聲機公司(Gramophone Company)和英國哥倫比亞唱片公司(Columbia Phonograph),1931年,兩家唱片公司決定強強聯手,合並成Electric and Musical Instries,簡稱EMI。1955年,EMI收購了美國Capital唱片公司,並於1957年在英國正式成立了EMI唱片有限公司。EMI總部設在倫敦,在全世界146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分支機構。1991年,英國Thorn-EMI集團以十億美元將同屬英籍之獨立品牌維京唱片(Virgin Music)並入旗下,目前EMI擁有Captial,Apple,Virigin,arlophone,Liberty,BlueNote等多個唱片品牌,是英國唱片業的龍頭公司。
EMI在中國發展也有近百年的歷史。上世紀二十年代,EMI所收購的法國Pathe-Marconi唱片公司在中國上海成立了分公司,而EMI在中國之所以稱作「百代」,也正是這家法國公司Pathe的音譯。而今天位於上海衡山路上的中唱上海公司,其前身就是EMI當年在中國設立的這個分支機構。當年如雷貫耳的周旋,胡蝶,聶耳,冼星海等昔日巨星和進步音樂家均雲集EMI。而已故的一代歌神羅文從79年到93年一直是效力於EMI旗下。如今天王劉德華起步樂壇簽的第一家唱片公司也是EMI。而在內地方面,早在90年代EMI就曾與那英、鄭鈞、解曉東等人簽約。
在華語歌壇,從八九年十代開始,EMI就一直以音樂品質著稱,有陳百強、張宇、巫啟賢、彭羚等歌手。1996年EMI成功收購台灣本土著名的點將唱片,蔡琴、伍思凱、張清芳、優客李林的加入壯大了EMI百代唱片的實力。而EMI真正騰飛卻是在90年代末期,97年EMI一方面以6000萬港幣簽下產後復出的王菲,另一方面全力打造那英內地天後。兩位天後的成功瞬間扭轉了EMI缺少一線歌手的薄弱環節,大大提升了EMI百代在華語歌壇的地位。
兩千年以後,Virigin維京音樂成為EMI其下最重要的子品牌,之後維京音樂的總監姚謙躍升為EMI亞太區總經理,成為EMI發展的另一個轉折點。林憶蓮簽約EMI推出《至少還有你》成功轉型後,EMI便走著時尚化的音樂路線。彰顯都市時尚質感的林憶蓮、簫亞軒、B.A.D,創作歌手陶喆、順子、張宇,優質女聲戴佩妮、江美琪、許茹芸、何韻詩等都是EMI旗下的藝人。2003年劉若英、齊豫加盟旗下,為EMI百代平添了幾分人文氣息。在2001年之後的幾年,EMI在華語樂壇蒸蒸日上。
--------------------------------------------------------------
公司:BMG唱片
英文:Bertelsmann Music Group
成立時間:1987年
代表歌手:陳小春,彭佳慧,永邦,張惠春
BMG是全球五大唱片公司之一,全稱為Bertelsmann Music Group,是德國媒體巨人貝塔斯曼集團(Bertelsmann,世界第二傳媒帝國,被譽為最具全球性的傳媒公司)旗下的音樂業務子公司。貝塔斯曼於1835年由卡爾· 貝圖斯曼在德國創立,最初在圖書業以出版聖經發跡,1958年首次涉足音樂領域,分別收購了德國與奧地利的Ariola和Sonopress兩家唱片公司,1987年一舉買下了美國著名的唱片大廠RCA,並且正式成立了貝圖斯曼唱片集團(BMG)。BMG作為世界著名音樂集團,擁有阿日斯特唱片(Arista Records)、BMG加拿大(BMG Canada)、BMG阿瑞歐拉(BMG Ariola)等200多家子公司。
在華語樂壇,BMG於96、97年收購了台灣巨石(原屬滾石旗下)、香港藝能動音及日本FUN HOUSE唱片公司,在兼並收購浪潮中不斷壯大。但同其他四大唱片公司相比,BMG的實力和藝人陣容往往並不十分搶眼。劉德華和梅艷芳曾經是BMG無可撼動的絕對王牌,堂娜、鄭伊健、柯受良、徐若瑄、裘海正、鍾漢良、游鴻明、周俊偉也先後效力其下。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吳宗憲的阿爾發唱片公司成功挖掘了周傑倫,BMG一時風光無限。但隨著阿爾發唱片的拱手賣出,劉德華的New Melody Group製作公司收回BMG的宣傳權和天後梅艷芳的病逝,BMG發展勢頭率受重創,旗下藝人則只有陳小春、彭佳慧、永邦、張惠春等人。當今樂壇的許多大牌當年均來自BMG,多年來BMG更像是一個跳板,卻難於更進一步。公司整體實力、向心力、宣傳的欠缺以及模糊的音樂定位都成為BMG發展的桎梏。
BMG於1996年在北京設立辦事處,進軍內地歌壇,期間旗下藝人有丁薇、李泉、孫楠、林依輪、瞿穎等人。但隨著李泉、林依輪過渡到BMG參與投資的NMG天中文化,其他歌手的跳槽淡出,BMG目前藝人主要有當家花旦丁薇和當家小生陳坤。
----------------------------------------------------------

公司:華納唱片
英文名稱:Warner/Wea
成立時間:1930年
代表歌手:張惠妹,那英,孫燕姿,鄭秀文,郭富城,孫楠
官方網址(中國地區):www.warnermusic.com.hk香港
www.warnermusic.com.tw台灣
www.warnermusic.com.cn大陸

華納唱片(Warner/Wea)集團是20世紀全球五大唱片集團之一,原隸屬於擁有好萊塢華納兄弟(Warner Brother)影片公司,時代雜志,財富雜志,CNN有線電視新聞網等傳媒巨子的時代華納(Time Warner)集團。Warner Bros公司1930年因收購了Brunswick唱片公司而順利進軍唱片業。隨後又分別於1968年和1970年兼並了Atlantic(大西洋)和Elektra Nonesuch兩家唱片公司,並成立了華納唱片集團(簡稱WEA)。近年來, Wea先後將法國Erato公司,德國Teldec公司,芬蘭Finlandia公司收歸帳下。2004年3月,時代華納正式將旗下的華納音樂集團以26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一家由前任環球(Universal)集團總裁小艾德加·布隆夫曼(Edgar Bronfman Jr.)領導的美國布隆夫曼投資集團,之後華納音樂集團 (Warner Music Group, WMG)內部經歷了巨大的人事動盪,公布了一系列重組措施。
2003年華納唱片(華語)公司入主中文市場恰巧十年時間。1992年著名的台灣本土唱片公司飛碟被華納控股,1993年華納正式收購飛碟唱片,成立華納台灣唱片公司,標志著華納全面進軍華語樂壇。雖然收購了飛碟唱片,原飛碟旗下歌手王傑、蔡琴、郭富成、姜育恆、葉倩文、蘇芮、張雨生、陳百強、呂方、林憶蓮的唱片版權也歸於華納,但華納在90年代卻發展的並不順利。隨著旗下歌手合約紛紛到期,整個華納一度面臨著鄭秀文郭富城一王一後獨撐大局的窘境。而90年代華納唱片最值得圈點的則是,1995年將朱哲琴adawa成功的推向了世界市場,《阿姐鼓》在56個國家和地區同步發行,成為國際唱片史上第一張全球發行並且銷量最高的中文唱片,在國際樂壇引起強烈反響。
華納唱片的真正猛崛起始於2000年前後。在1998年周建輝新任華納大中華區總經理之後,華納代理了擁有梁詠琪、古巨基的EEI唱片的發行業務。另外,華納把目光伸向了台灣和內地市場,在兩地分別簽下張惠妹、那英兩位大牌,更成功打造了人氣小天後孫燕姿,加上鄭秀文坐鎮香港,構成了華納獨一無二的「天後宮」。此外,華納主攻內地市場,與專營校園音樂的獨立品牌「麥田音樂」和以專業演藝經管為理念的「普萊音樂」簽約,兩者成為華納的加盟品牌。華納麥田的朴樹、周迅、老狼等人以及內地頭號男女歌手孫楠、那英均招至麾下,無疑擴大了華納的品牌內涵與內地影響力。
目前華納除了「四大天後」(張惠妹,那英,孫燕姿,鄭秀文)、「兩大天王」(郭富城,孫楠)之外,還擁有蔡健雅、麻吉等藝人。華納的成功,更多的是依託如雲的大牌歌手搶占市場。憑借國際化推廣的經驗,各自獨立的發展空間和相對固定的市場,避免了女歌手之間的顧此失彼。另外,華納音樂還是以港台商業化的主流音樂為主,如何拓展單一的音樂形式,攻克男歌手領域的軟肋,藉以突破固有的大牌表象,卻成為決定華納未來發展的重頭戲。

❸ 國內唱片發行公司都有那些網址和詳細內容在那

1、SONY/上海新索音樂/上海聲像出版社 新索音樂是SONY音樂在大陸的子公司,目前雖然產品包裝上標明出版發行為上海聲像出版社(因為大陸政策問題),但是產品的發行銷售均由新索自己負責。其產品均在SONY自己的生產線上壓制印刷,質量有保證。 代理藝人:王菲、蔡依林、王力宏、莫文蔚、張信哲、周渝民、言承旭、游鴻明、黃湘怡、黃義達、周傑倫(現在合約出現問題)、可米小子等等以及SONY的海外藝人 產品價格:簡裝25元左右,精裝60-80不等

2 EMI/步升/東方紅 EMI是世界第三大唱片公司,在中國歷史也已經超過百年。2003年EMI與合作達十年之久的中國唱片上海公司合約到期,又由於02年東南亞高層大變動,進而與2000才成立的步升音樂文化有限公司簽訂了長期合約,從而上海步升成了EMI在中國內地的子公司,其旗下歌手如胡彥彬、許巍、黑棒、郭凌霞等也順利成為EMI內地藝人,04年又簽下了花兒樂隊。由於步升音樂在2000年到2003年曾經代理發行環球唱片(UNIVERSAL)的華語唱片,並且也為環球打開了內地市場,因此環球高層過檔到EMI後繼續與其合作。EMI/步升的華語產品大多數為簡裝(因此飽受爭議),外文唱片相對好一些,且價格適中。其碟片壓制算優良,音質有保證。 代理藝人:EMI (劉若英、江美琪、戴佩妮、林嘉欣、張宇、陶喆、黃立行、NO NAME、B.A.D、TENSION、戴愛玲、魔術代、洛克班……)HIM華研(SHE、張智成、阿桑、動力火車、JS)香港金牌(楊千嬅、鄭中基、梁漢文、古巨基、方力申、COOKIES、鄧健泓……)以及BLUE等EMI海外藝人產品價格:華語簡裝20左右,華語精裝45左右、外文及雙CD30左右 東方紅影音文化公司2004年開始代理發行EMI旗下藝人的影像產品。

3、廣東美卡音像有限公司 這是目前國內音像界的老牌發行公司之一,也是發行量最大的幾家公司之一。其產品在歌迷心目中具有較高的評價。目前美卡隸屬TCL文化,其產品目前也都在TCL的光碟廠壓制,碟片質量一般。但是由於美卡在歌迷心中樹立了較好的形象,並且敢於發掘新人,因此銷量有保證。美卡是目前內地唯一一家與世界各大唱片公司均有過合作的發行公司,但是由於市場競爭激烈,目前美卡手中的版權不斷減少,目前和英皇娛樂、艾回唱片、環球唱片以及太和麥田等公司還有合約在手。 代理藝人:EMERGY、TWINS、容祖兒、謝霆鋒、羅志祥、5566、許慧欣、王心凌、信樂團、朴樹、房祖明 、2R…… 產品價格:簡裝20左右,精裝25-80 不等,外文碟價格相對便宜

4、白天鵝文化企業**唱片 所謂「**」是白天鵝和中凱各取一字,表示兩家合作。白天鵝是老牌唱片公司之一,從2003年開始再次崛起,並於電視劇發行界的老大中凱文化進行合作,從美卡手中搶到了華納香港和台灣的代理權,並且目前代理正東以及環球部分唱片。但是**的碟質量不好,印刷很差代理藝人:關心妍、孫燕姿、FIR、陳慧琳、李克勤、張學友、郭品超、張惠妹……產品價格:簡裝20左右、精裝50左右

5、上海音像公司 成立於1981年的上海音像公司是內地最早的唱片發行公司之一,以其產品的質量優良和品位出名。上海音像自成立以來與多家海外公司有著密切合作,比如滾石、華納、EMI、BMG、環球、JVC等,同時也與國內公司有著良好合作。目前,上海音像主要代理環球旗下的福茂唱片以及環球的部分華語和外文唱片。最新引進了陳潔儀收山之作《東彎土星》。代理藝人:范瑋琪、張韶涵、陳潔儀、竇唯、羅南……產品價格:大部分產品20元左右,精裝及外文產品60左右

6、中國唱片上海公司 是目前國內集發行製作等於一身的最大的發行公司,解放前是百代唱片公司,因此有著與EMI十年的合作經歷,但是由於目前市場競爭激烈,中唱上海目前只與艾回有著日文唱片的代理合約。但是其產品無論包裝還是質量都堪稱優良,因此也是許多歌迷感到可惜的原因所在。代理藝人:濱崎步、安室奈美惠、瀧&翼(瀧澤秀明和今井翼)、陳志朋、何炅……產品價格:簡裝15左右,精裝及日文60左右

7、上海聲像出版社 上面提到目前上海聲像主要與SONY合作,負責出版發行,但是上海聲像卻是國內運作最好的單位之一,早期與滾石合作成立滾石聲像,但是由於政策問題,滾石不得不把業務分給其他公司,後來由於SONY合作,直到新索成立。並且,至今未衰的寒流最早就是上海聲像帶起的,他們最早引進了H.O.T。目前,上海聲像除了SONY外,還與環球以及一些韓國公司有合作協議。代理藝人:RAIN、丁菲飛……產品價格:簡裝20左右,精裝60左右

8、北京京文唱片公司 剛剛過完十周年生日的京文是目前國內運作最好的民營唱片企業,除了與五大唱片公司有著良好的合作之外,旗下的嚎叫等搖滾廠牌也很有名氣,出版了大量的國內原創音樂,目前除了堅持原創之外,還代理環球的古典廠牌DECCA、並且與EMI簽訂了七年的古典唱片合約,其膽識不得不令人敬佩!代理藝人:韓紅、陳明、柯以敏、伍佰、雪村、張敬軒、龍寬九段、李雲迪、朗朗……產品價格:簡裝20左右,古典唱片較貴!

9、上海滾石發展有限公司 成立於2002年的上海滾石是台灣著名本土音樂公司滾石的內地子公司,目前主要負責滾石唱片的內地業務,其產品包裝質量都還可以,價格也適中。 代理藝人:梁靜茹、五月天、周華健、黃品源、任賢齊、張震岳、辛曉琪、杜德偉、黃品冠、王光良、阿牛、朴志胤、酷龍……

10、北京金典嘉暉音像公司 早期叫中外合作廣東彩翎音像發行有限公司,後「彩翎事件」後遷至北京改名為金旋律音像中心,後又改名金典音像中心。金典也是內地的老牌發行公司,寶麗金的內地業務包括2000年之前的環球大部分業務都由金典打理,可以說「金典」本身也創出了品牌,但是由於和美卡走不同的路線,結果2000年步升音樂成立後從各家有環球版權的公司手中搶走了這筆大買賣,而金典也失去了大的生意。目前金典主要*降價產品維生,自己也推出了新人劉仲儀,並且與國內曾經發掘花兒的新蜂合作,偶爾也引進一些環球的產品。 這里要說明的是關於金典早期的包裝問題,可能許多年輕歌迷不喜歡金典的原因大部分是由於它的CD歌詞只有一張紙或者兩張的拉頁,其實這樣的包裝與金典關系不大,因為這是當初寶麗金公司為了與內地的盜版相區別,可以將歌詞本中的內頁去掉,並且封面也換了,從而形成了特有的引進版,但是由於98年之前金典的碟都是在香港壓片,可以說質量是非常好的,因此金典最初推出的那批首版特價產品是非常值得收藏的,包括王菲、陳慧琳、陳慧嫻等歌手的早期專輯,而且不少碟是銀圈版(目前市場上大部分碟都是膠圈版,只有新索的是銀圈)。但是現在市場上的金典特價大部分是國內再版的了,無論是音質和印刷都比不上首版了。 產品價格:特價產品大部分10元左右。

11、上海星漢音像製作有限公司 上海星漢成立時間也很短,公司負責人胡戰英以前是上海聲像出版社的社長,工作人員也不少是以前聲像的舊將,但是由於市場競爭激烈,星漢成立的這幾年發展似乎並不是太順利,產品數量不多,並且大部分都是韓國唱片,市場可謂有限,要想擴大規模還得繼續努力!代理藝人:韓國SM公司藝人、謝雨欣……產品價格:華語20左右,韓語及歐美60左右

12、星文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崛起於2002年的星文唱片公司也可謂來勢洶洶,成立之初就開始大肆的搶版權,目前星文除了和國內的正大國際等製作公司有合作之外,還與環球、海蝶等海外公司有合作,最近星文發行了一套百張的DSD系列唱片,包括一些寶麗金時期的歌手合輯,給歌迷一次享受高品質的機會。但是星文的包裝在經歷了開始的大氣之後也距大家的希望越來越遠。代理藝人:林俊傑、阿杜、沙寶亮、愛戴、BOA……產品價格:簡裝20左右,精裝45左右

13、湖南金蜂音像出版社 早期叫湖南金蜂音像出版總公司,也是國內一家資歷較老的唱片發行公司。但是由於地緣限制,一直沒有較大的發展。早期金蜂與滾石合作,引進了滾石電影音樂系列,包括《黃飛鴻之獅王爭霸》、《青蛇》、《東方不敗之風雲再起》、《紅玫瑰與白玫瑰》、《我和春天有個約會》、《新不了情》、《玻璃樽》……,並且承擔了了無印良品和莫文蔚的專輯發行業務,2002年湖南金蜂代理了BMG的發行業務一年,引進了包括周傑倫《八度空間》在內的一系列唱片,但是從2003年開始,美卡重新搶得BMG業務(現已約滿),再加上上海滾石的出現,金蜂的唱片事業出現了低潮,目前以引進電視劇等為主,最近也推出了自己的歌手張勇等的唱片,但是效果不明顯。另外,張國榮2000年的專輯《大熱》也是金蜂引進的。還有市面上現在還能找到那些滾石電影原聲帶(CD),10元一張,有興趣的歌迷不妨找一下!代理藝人:呼嚨、陳紅、張勇……產品價格:金蜂的價格向來很低,簡裝15左右,特價10元

14、南京音像出版社 這個公司可能大家都不會注意到它,因為它實在是很不起眼,但是我們卻不能不提它,因為早期任賢齊和徐懷鈺的專輯都是南京音像引進的,而且藍色生死戀系列的冬季戀歌和夏日香氣電視原聲帶都是它引進的,還引進了一批台灣校園民謠專輯,滿足了不少懷舊人的願望。目前南京音像主要和台灣新電子公司合作,偶爾也有驚喜給大家。產品價格:簡裝20左右

15、廣東鴻藝音像公司 最近大家可能開始注意到這個公司了,因為最近鴻藝剛剛全面代理了BMG的業務,包括華語、歐美流行、古典……。剛剛發行的溫嵐的〈溫室效應〉和蜜雪薇琪的第一張專輯以及布蘭妮的演唱會和較早一點的後街精選都是這個公司發行的。由於我沒有買過這個公司的產品,所以只聽說碟的質量不太好,碟面有斑點,所以希望大家購買時慎重起見。 代理藝人:BMG藝人產品價格:簡裝20左右,精裝40左右

❹ 怎麼簽約唱片公司

一般情況下唱片和經濟公司是分開運作的.也有經濟公司和唱片公司一體的.當然.他們互相之間也是協作關系.一般藝人掙錢的主要方式就那麼幾種.廣告、商演、通告、片約.這些都是經濟公司負責.而唱片公司則是單純的發行唱片.話說白了.唱片發行是歌手出名的敲門磚.而經濟公司則是歌手的財神爺.(盡管藝人掙的錢里有相當一部分是屬於他們的)。

如何聯系經濟公司.比較靠譜的做法是寄演唱小樣過去.公司會有專門負責這一塊的工作人員去聽.如果你有足夠的實力加運氣.他們會通知你面談.

❺ 唱片業是何時興起的

1877年愛迪生發明留聲機。1887年蠟筒留聲機推上市場,由於機器笨重,使用不便,且不能復制,未能獲得有價值的商業應用。1888年德國人貝里納改進了早期留聲機,推出了圓盤唱片。圓盤唱片由於水平播放,使針壓保持穩定,提高了音質,而且它的生產工藝便於工業化大規模復制,使唱片走入人們生活成為可能。因此圓盤唱片的出現,宣告了唱片工業的誕生。

❻ 中國唱片公司一般怎樣發行及宣傳單曲

估計是一般唱片公司把樣品寄給電台
然後在節目里播放打榜
排行榜類的節目不是很多麼
比如說
什麼時間段打什麼歌……
呵呵
是我估計的

❼ 1.怎麼發行單曲 2.怎樣找唱片公司,要具備什麼條件(比如年齡啊。。。) 3.怎樣與唱片公司取得聯系

1:單曲發行分2種,1是傳統的唱片發行,這個是由歌手的經紀公司與唱片公司合作協商的。注意,真正的唱片公司是獨立的,不是包裝藝人的,藝人的經紀公司和製作公司才是主要包裝藝人的幕後,大一點的傳媒文化公司都有自己的製作團隊和唱片部門,但不會發唱片,只有有發行資格的公司獲取版號才能發行。所以切記不要被不懂唱片兩字含義的人給誤導了。北京很多小型文化公司打著唱片公司的旗號,卻不知他們在有知識文化的人眼裡是在丟人。但現在除了國際型大唱片公司還在發唱片之外,國內小公司一般都不會發,或者量很少,只是走形式,因為在娛樂科技產品發達的時代唱片賺不到錢了。第二種則是網路發行,也算現在網路歌手和主流歌手的主要途徑。網路發行其實是可以通過個人與音樂網的合作或經紀公司授權後即可發行,但品質得過關。
2:不要找唱片公司,大的公司不會隨便簽人,簽人的公司百分之九十都是打著旗號騙錢的。你要有能力就和這些所謂的傳媒公司,文化公司搞合作商演或授權推廣,如果沒能力人家也不會和你合作,只會以各種借口理由忽悠你簽約。或者你的作品非常不錯,在完成製作後找家音樂公司作為你的合作公司去走彩鈴路線。
3:凡是你能成功取得聯系的唱片公司都是冒牌唱片公司。因為有實力的公司不會再網上丟信息招簽約歌手,甚至很多公司說絕不收簽約金,告訴你,手段高著呢,我能背出50條以上的逼你和哄給錢的招數。
4:風險度是百分之百,你想想,是你選擇唱片公司,唱片公司能讓你選擇,那能叫唱片公司嗎?能有什麼實力?有實力的不會鳥你。如果想知道真正唱片公司和冒牌唱片的所有幕後操作和藝人發展路線的准確定位等資料,可以給我發信息。
5:你有點單純,記住,這個年頭你沒錢沒權,再有實力也是為別人賺錢,或者被別人騙錢。只要是事,無論大事小事都要擔心。
還有什麼不懂的可以來網路歌手吧發帖詢問,我是吧主。

❽ 如果製作一個單曲.怎麼在全國發行。專輯可以全國發行 。單曲怎麼發啊

找好的唱片公司
只有公司才能幫你發行到全國

單曲和專輯是一樣的

如果允許的話 你可以嘗試網路歌手的方法,在網上發布,只要好聽的話大家都會知道的~

❾ Justin Bieber什麼時候在中國發行唱片

已經發行了 ,在沃爾瑪里就有
美國當紅少年Justin Bieber(賈斯汀・比伯)即將發行的新專輯《My Worlds Acoustic》的封面日前曝光,專輯中還收錄了一首全新歌曲《Pray》,其餘歌曲都是此前發行過的作品的原聲版。

《My Worlds Acoustic》的封面是Bieber抱著一把木吉他演奏,該版封面的專輯將於11月26日在沃爾瑪獨家發售。《Pray》據媒體稱是一首「樂觀的」和「積極向上」的歌曲。專輯中的歌曲包括他的成名作《One Time》、他的《Karate Kid》(功夫夢)原聲帶中的歌曲《Never Say Never》以及專輯《My World 2.0》中的主打歌《Baby》,這也是他迄今為止最著名的一首歌,在「公告牌單曲榜」上曾取得第五名的位置。

❿ 唱片的在中國

中華民族有著5000年的悠久歷史。古老燦爛的文化,藝術品種多種多樣。戲曲就有360多個劇種。單京劇劇目就有5000多出戲。
1877年美國科學家愛迪生的蠟筒留聲機誕生,成為留聲事業的鼻祖。而德國科學家伯利納1887年研製出來的圓盤式唱片和留聲機為世界留聲事業開創了新紀元。於是世界各地都爭先恐後地生產留聲機和唱片。
唱片傳入中國,最早要屬德國BEKA公司,時間約於1895年—1897年。從此以後,COLUMBIA公司、利威公司等等,相繼進入中國,在中國政府注冊專利,在中國灌制唱片或開辦唱片、唱機公司。到了20世紀30年代,在中國境內的中外唱片公司共約60餘家。解放後,從1949年6月開始生產唱片,後統一收歸國營,共灌制了十餘萬張唱片模版,發行唱片近10億張,各種唱片版本近200種,留下了極其難得而珍貴的音像資料和歷史藝術的遺產。
在中國灌制唱片的國內外唱片公司大約有:BEKA、COLUNBIA、VICTOR、德商、利威、百代、高亭、開明、長城、榮利、麗歌、寶塔、勝利、歌林、昆侖、福泰、中國、大中華、傳聲、蓓開、國樂、物克多、北海、新月、百樂、得勝、太平、蘭鳥、孔雀、峨嵋、金翼龍等等。
這些公司所灌制的唱片,記錄下了中國歷史上的藝術音響和珍貴資料,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不只是文物,收藏它可欣賞、可學習、可借鑒、可研究、可弘揚,是中國文化發展史的鑒證資料。
到了20世紀30年代,留聲機、唱片在中國已非常普及,大街小巷、商店住戶到處可聞唱片聲。隨著唱片的普及與繁榮,很多有聲文藝資料都保存了下來。但是受戰爭、政治運動等等的沖擊,唱片歷史上出現了幾次災難。、
自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日本侵華戰爭正式打響後,連續八年的抗日戰爭、三年的解放戰爭,到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前,由於戰爭的影響,很多人把家產變賣,帶家人和細軟逃往他鄉,逃到沒有戰爭的地方躲藏起來,誰還顧及唱片。所以唱片、唱機也只能低價賣給一些小販。一時間,市場上常見一些古玩、工藝品、藏書、字畫、唱片、唱機,尤其是唱片攤販,市場上比比皆是,大量積壓,售價也很便宜,但由於當時的政局不穩,很少有人問津。直至解放後的50年代,才逐漸緩解。
由於舊唱片的大量積壓,有人想出了「解決」的辦法,那就是把唱片改製成「碟子」,即把唱片的邊緣捲起,或圓邊或花邊,盛一些乾果,尤其在春節前暢銷。這種「碟子」一直持續到50年代初,一張唱片當時1000元(一角錢)賣不動,一隻「碟子」2000元(兩角錢)暢銷。筆者當時正值少年,曾購得兩只「碟子」,一隻是圓邊的,片心為王又宸的百代鑽針唱片《南陽關》;另一隻是花邊「碟子」,外國名曲《金與銀》。筆者當時以為是壞唱片改制,因為邊緣約3公分高,不能放唱,就把邊緣剪掉,一放唱原來是好唱片。這兩只「碟子」本想留作「碟子」紀念,作為歷史的紀錄,一直保留到「文革」期間,還是被毀掉了。
從兩只「碟子」分析,一張京劇,一張名曲,當時還有別的,筆者所見的「碟子」中還有地方戲、曲藝、外國音樂、歌曲等,不知毀掉多少唱片。何況,此次「碟子」災難不只是天津市,可想而知,全國有多少「碟子」?
這里需要說明一點,在此期間,新灌制出版的唱片仍在唱片商店出售。
唱片「碟子」的使用,多在春節期間暢銷,平時幾乎沒人要,於是又有「高人」靈機一動,有了新的「創造」——用唱片做扣子。
上世紀50年代初期,不少學校要求學生統一穿藍色制服(就是今天的校服),並由校方統一定做。校服上的扣子很多都是用唱片改制的。用唱片做扣子,源於1936年,當時是有人想用殘壞的唱片改製成扣子,是廢物利用,是低成本的「經濟扣子」。但沒想到用好唱片改制扣子,也是一「偉大」的創舉。唱片扣子的特點是,衣服洗得次數多了,扣子就自然散裂了,因為唱片怕水,可想而知,做「扣子」的唱片需要量遠遠超過「碟子」。
大約在1956年——1957年,電台搞了一次「舊歌重放」——播放三、四十年代的歌曲唱片,從而掀起了批判「黃色歌曲」的運動,把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抒情歌曲、電影歌曲一律都打成「黃色歌曲」、「靡靡之音」,有的演員如姚莉還在電台做了檢討「…我犯下了罪…」,這個時期的老歌曲唱片也受到了影響,更是銷毀的對象。當時對外出售的老唱片只有戲曲和曲藝的二種,歌曲唱片禁止出售,一律收同送往紐扣廠。
隨著歷史的發展,到了1966年,「文化大革命」運動開始了,這是一場意識形態的「革命」。於是古老家庭的傢具、工藝品、古書、古玩、文物、古董全成為「革命對象」。唱片更是不例外,不管是老唱片,新唱片,中國的,外國的,凡是1966年以前出版的,全被列為「封」「資」「修」(即「封建主義」「資本主義」「修正主義」)的產品。如李少春錄制的一張「打漁殺家」唱片,還沒面市就被封殺了,有的唱片「上繳」,有的唱片「查封」,有的唱片罰沒,有的燒毀,有的砸碎,也有少量的做了「碟子」等等。全國所毀掉的唱片總數,那是無法估計的。
民間收藏唱片,幾經風雨保存到今天已很不易,有的原收藏人已去世,唱片留給了後代,後代不懂,但只知道這些唱片已是稀世之物,密不示人。而唱片的價值需要聆聽,聆聽的內容相當廣泛,價值也不一樣,有的唱片有歷史價值,有的有藝術價值,有的有資料價值,有的有欣賞價值和研究價值等等,郵票是不可比擬的。
作為「古董」和「文物」收藏,又不懂得保存常識,致使唱片自然乾裂或斷開,不能放唱,或由於把唱片放置陰暗潮濕的地方,致使唱片受潮、發霉、變形而不能放唱,失去唱片的意義。
多少年來,從未見到過國家部門收購、整理唱片或出版文章書籍,所見到的只有國營廢品收購站收購唱片(天津當時最高價每市斤0.22元),收購後統一交到扣子廠改制扣子,或改制其他電木製品和其他零件。
雖然,國家有唱片庫、版庫,但不知民間收藏中有難得可貴的唱片,多少家公司的唱片國家唱片庫沒有,多少種版本國家沒有,甚至中國最早於哪年有唱片都不能定論。
中國的唱片,戲曲也好,曲藝也好,歌曲也好,音樂也好,從它們的發展看出,它們最輝煌的時代是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和五、六十年代(1966年前)。從演員的造詣,流派紛呈,演唱技巧,都是最強音,真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當年他們唱出和奏出的是人物情感,重在情字。
在英國,早在上世紀50年代,國家就整理自己民族和世界的音樂藝術,保存在英國國家聲音博物館內,其中還有中國的戲曲唱片,有中國京劇陳德霖和郝壽臣的唱片。
唱片進入中國起碼有107年之久了,而不讓老唱片失傳,填補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上的空白,這還是一項長遠的工作。
中國首家唱片公司
1908年,法國百代公司在上海成立了「東方百代唱片公司」,標志著中國唱片業正式誕生。自此至20世紀60年代初期,中國一直以78轉粗紋唱片一統天下,由於78轉粗紋唱片儲藏信息量少,容易破碎,既厚且重等缺陷,1962年中宣部成立「中國唱片藝術委員會」,隨之開始流行33轉密紋唱片。它的信息儲藏量較78轉粗紋唱片提高了數倍,並且其他缺陷均有較大改進,至1972年徹底淘汰了78轉粗紋唱片。1968年中國唱片廠成功研製出塑料薄膜唱片後,各地唱片廠均大量發行。80年代中後期,隨著盒式錄音磁帶、CD唱片的出現和大力推廣,LP唱片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它又卷土重來,成為收藏愛好者的寵兒。
成立與1930年的華納唱片公司也是後來發展很成功的唱片公司之一。華納唱片(Warner/Wea)集團是20世紀全球五大唱片集團之一,原隸屬於擁有好萊塢華納兄弟(Warner Brother)影片公司,時代雜志,財富雜志,CNN有線電視新聞網等傳媒巨子的時代華納(Time Warner)集團。Warner Bros公司1930年因收購了Brunswick唱片公司而順利進軍唱片業。隨後又分別於1968年和1970年兼並了Atlantic(大西洋)和Elektra Nonesuch兩家唱片公司,並成立了華納唱片集團(簡稱WEA)。 Wea先後將法國Erato公司,德國Teldec公司,芬蘭Finlandia公司收歸帳下。2004年3月,時代華納正式將旗下的華納音樂集團以26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一家由前任環球(Universal)集團總裁小艾德加·布隆夫曼(Edgar Bronfman Jr.)領導的美國布隆夫曼投資集團,之後華納音樂集團 (Warner Music Group,WMG)內部經歷了巨大的人事動盪,公布了一系列重組措施。
滾石唱片公司,全名為「滾石國際音樂股份有限公司」(Rock Records Co.,Ltd),是由段鍾沂、段鍾潭兄弟於1980年所創建的一家台灣唱片公司,目前也是亞洲最大的獨立唱片公司。張艾嘉、羅大佑成為旗下簽約的第一批歌手。此後,小蟲、李宗盛、陳升、齊豫等人也陸續加入滾石,形成了早期的校園民謠風格。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台灣滾石唱片的鼎盛時期。此時滾石已擁有趙傳、伍佰、張信哲、周華健、林憶蓮、辛曉琪、蘇慧倫等眾多當紅歌手。而隨著台灣地區業務蒸蒸日上,滾石唱片也乘機擴大版圖,於1993年成立了滾石香港唱片公司。

閱讀全文

與在中國怎麼發行唱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玫瑰純露怎麼樣 瀏覽:208
中國還要嚴打掃黃多久 瀏覽:701
在中國多少人有政治背景 瀏覽:727
伊朗的石油多少錢一公斤 瀏覽:265
印度多地爆發沖突死亡多少人 瀏覽:963
英國六一兒童節在哪裡 瀏覽:179
英國泰薩斯河多少公里 瀏覽:386
義大利今天晚上穿什麼顏色 瀏覽:224
印度冬天溫度現在多少度 瀏覽:893
印度與中國現在什麼情況 瀏覽:244
美國為什麼窮追猛打伊朗 瀏覽:244
外國人如何買中國汽車票 瀏覽:398
越南騙婚報警怎麼處理 瀏覽:971
朝鮮越南人口多少 瀏覽:830
如果國民黨領導了中國會怎麼樣 瀏覽:763
義大利人為什麼這么愛喝咖啡 瀏覽:870
被罵的回國義大利女人叫什麼 瀏覽:725
緬甸與越南的民工工資哪個低 瀏覽:733
越南軸承多少錢一個 瀏覽:637
為什麼要限制伊朗核 瀏覽: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