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適合少兒講的中國共產黨歷史題材故事3到5分鍾
一、陳望道
「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當年,靠著一輛自行車和一雙膠鞋,焦裕祿踏遍了全縣149個生產大隊中的120多個。在鹽鹼區,他經常抓一點鹼土放在嘴裡品嘗,說出鹹的是鹽,涼絲絲的是硝,又臊又苦的是馬尿鹼,這讓和鹽鹼地打了一輩子交道的老農目瞪口呆。無論瓢潑大雨,還是風沙漫天,別人往屋裡跑,焦裕祿總是往外沖,即使在病重期間,他也拒絕只看材料聽匯報。他最常說的一句話是,「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
「遠征西涯整十年,苦樂桑梓在高原」,孔繁森生前留下的這首詩,生動概括了他在高原的工作狀態。在藏十年,他為西藏的發展嘔心瀝血,傾盡所有。殉職後,人們在他的遺物里發現了僅有的八塊六毛錢和去世前4天寫的關於發展阿里經濟的12條建議。去世25年後,他留下的那句話——「一個共產黨員愛的最高境界是愛人民」,早已成為黨員領導幹部共同的精神財富。
㈡ 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內容簡介
簡介:《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套裝共4冊)》對我國五千年的文明史作了系統介紹。在世界東方的一片遼闊的土地上,屹立著一個偉大的文明古國。她是誰?她就是我們親愛的祖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的祖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五千年文明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該書還精選了許多副精美圖片,可謂多種視覺要素有機結合,立體再現一幅多姿多彩、波瀾壯闊的歷史長卷。歷史是一面鏡子,它鮮活、真切、有血有肉,讓它成為親切的叮嚀,讓孩子們重溫先人的世界。
第一冊:創世
第二冊:先秦
第二冊: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
第四冊:宋元明清第四冊近現代
01、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原始時代(引子)
02、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原始時代(盤古和女媧的神話)
03、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原始時代(半真半假的上古「三皇」)
04、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原始時代(中國的「亞當」和「夏娃」)
05、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原始時代(汾河邊的小哥倆)
06、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原始時代(愛美的山頂洞姑娘)
07、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原始時代(一萬年前的弓箭手)
08、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原始時代(媽媽當家的黃金時代)
09、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原始時代(爸爸當了一把手)
10、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原始時代(四千年前的三次「世界大戰」)
11、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原始時代(神秘的顓頊)
12、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原始時代(帝堯的時代)
13、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原始時代(堯舜禪讓的傳說)
14、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原始時代(大禹治水的故事)
15、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夏、商(引子)
16、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夏、商(「家天下」的揭幕式)
17、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夏、商(撲朔迷離的第一王朝)
18、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夏、商(漂漂亮亮的壞國王)
19、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夏、商(仁慈的「大巫師」商湯)
20、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夏、商(甲骨文記錄的歷史篇章)
21、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夏、商(暴君商紂王的下場)
22、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夏、商(謎樣的三星堆)
23、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夏、商(文明歷史幾多長)
24、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西周春秋戰國(引子)
25、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西周春秋戰國(封建制度的設計師)
26、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西周春秋戰國(落湯雞國王)
27、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西周春秋戰國(穆天子的「西遊記」)
28、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西周春秋戰國(趕走國王的「共和」時代)
29、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西周春秋戰國(烽火戲諸侯)
30、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西周春秋戰國(捲起被子搬家的國王)
31、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西周春秋戰國(「春秋五霸」走馬燈)
32、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西周春秋戰國(伍子胥過昭關)
33、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西周春秋戰國(越王勾踐卧薪嘗膽)
34、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西周春秋戰國(萬世師表孔夫子)
35、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西周春秋戰國(老子和《道德經》)
36、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西周春秋戰國(兩個改革家的命運)
37、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西周春秋戰國(西門豹治巫婆)
38、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西周春秋戰國(馬陵道恩仇記)
39、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西周春秋戰國(兩個鬥嘴的大說客)
40、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西周春秋戰國(完璧歸趙與將相和)
41、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西周春秋戰國(囤積國王的大投機商)
42、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西周春秋戰國(荊軻刺秦王)
43、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西周春秋戰國(諸子百家異彩紛呈的時代)
44、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秦、西漢(引子)
45、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秦、西漢(千古一帝秦始皇)
46、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秦、西漢(徐福傳奇)
47、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秦、西漢(指鹿為馬的陰謀家)
48、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秦、西漢(大澤鄉的燎原烈火)
49、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秦、西漢(楚漢相爭的故事)
50、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秦、西漢(呂後和漢文帝)
(2)如何給小孩子講中國歷史擴展閱讀:
作者簡介: 劉興詩,男,1931年5月8日(農歷3月21日)出生於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籍貫四川省德陽市,地質學教授,史前考古學研究員,果樹古生態環境學研究員,知名科普作家。曾任成都理工大學學科專業建設高級顧問。
1945年開始發表第一篇作品,1952年開始科普創作。劉興詩被譽為中國科幻小說鼻祖之一。截至2013年7月,在境內外共出版232本書,獲獎144次。
其中,美術片《我的朋友小海豚》獲1982年義大利第12屆吉福尼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榮譽獎,義大利共和國總統銀質獎章;童話《偷夢的妖精》獲1989年海峽兩岸第一屆中華兒童文學創作獎;《講給孩子的中國大自然》系列獲得了國家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等,列入北大人物的北大文壇中。
㈢ 怎樣正確和孩子講述歷史
兒子問,顏良和文丑是好人還是壞人?我答,不算好人也不算壞人。兒子又問,曹操殺了呂伯奢之後就算壞人了對吧?我答,是。於是兒子的終極問題出現了——關羽一個好人為什麼要幫一個壞人殺不算好人也不算壞人的人呢?」網友們在跟帖里就這個問題眾說紛紜,由此引出另一個話題——我們該怎樣給小孩子講歷史。
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歷史本身厚重且充滿質感,十分復雜,缺少一定的人生閱歷積淀和學識修養,根本無法體會其中的微妙之處。而小孩子的思維簡單,慣以好人/壞人來做簡單的善惡二元分類,非黑即白,以此去了解歷史,自然是疑竇百出。
我小時候也干過類似的事。上中國古代史的課,老師講到大澤鄉起義,說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後來被暴秦鎮壓雲雲。我舉手提問:「起義的農民都是好人,為什麼會失敗了呢?」那時候我看的動畫片、漫畫書還有一些主旋律電影電視劇,最後都是正義獲得了勝利,所以我覺得大澤鄉起義也該有一個輝煌的結局才對,居然會失敗,實在是不可思議。
老師聽到這問題,有點發愣。最後他給出的答案是:「好人不一定勝利,壞人不一定失敗。一個好人失敗了,卻可以給其他好人做出榜樣。」雖然當時我似懂非懂,但現在回過頭去想,在小孩子的理解范圍內,這答案算是最好的了。
小孩子的認知和真實歷史之間有偏差很正常。比如孔融,小時候大家都聽過孔融讓梨的故事,孔融給我存的印象一直是一位溫文爾雅、謙和善良的大叔。後來我讀了史書才知道,這哥們兒其實是個尖酸刻薄、嗜酒如命的主兒。電影《關雲長》里姜文飾演的曹操有句台詞:「孔融這個人,讓梨他肯,讓酒他是決計不肯的。」小時候家長給我們講完孔融讓梨的故事,總要加一句:「你們可要學習孔融這種謙讓的精神呀。」你說萬一哪個小孩子真去翻了史書里的孔融,還學起他的做派來,那可怎麼辦?
我其實有個極端一點的看法,沒必要讓孩子「從小樹立起正確的歷史觀」。歷史觀和價值觀不一樣,價值觀可以言傳身教,歷史觀卻是一個積累的過程。讓一個小孩子去「樹立」歷史觀,就像騎著自行車上高速一樣荒唐——沒那排量啊!講給小孩子聽的歷史,最重要的不是對錯,而是好玩,所以別摻雜太多說教,單純講故事就夠了——講得有趣,他們就會感興趣;有了興趣,才會去主動了解;了解得多了,自然就會形成自己的歷史觀;樹立了歷史觀,再來分辨對錯也不遲。
當然,如果是面對別人家的孩子,還有個更簡單的辦法。比如文章開頭提到的問題,可以把孩子叫到身邊來,語重心長地說:「要說清楚這個問題,就得從曹操和顏、文二人的上司袁紹的關系說起。而要說清曹、袁間的淵源,就得先說董卓——董卓為什麼要進京呢?這就得先談談黨錮之禍以及西北軍閥與諸羌關系演變……」講到這里,小孩子多半聽得不耐煩,直接走人了,你也就得了解脫
㈣ 怎樣給小孩子講歷史故事
兒子問:顏良文丑是好人還是壞人?我答:不算好人也不算壞人。兒子又問:曹操殺了呂伯奢之後就算壞人了對吧?我答:是。於是兒子的終極問題出現了:關羽一好人為什麼要幫一個壞人殺不算好人也不算壞人的人呢?網友在下頭就這個話題眾說紛紜,由此引出一個話題我們該怎麼給小孩子們講歷史。 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歷史本身厚重且充滿質感,十分復雜,缺少一定的人生閱歷積淀和學識修養,根本無法體會其中微妙之處。而小孩子的思維簡單,慣以好人/壞人來做簡單的善惡二元分類,非黑即白,以此去了解歷史,自然是疑竇百出。 我小時候也干過類似的事。上中國古代史,老師講到大澤鄉起義,說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具有偉大歷史意義,後來被暴秦鎮壓雲雲。我舉手提問:農民起義的都是好人,為什麼會失敗了呢?那時候我看的動畫片、漫畫書還有一些主旋律電影電視,最後都是正義獲得了勝利,所以我覺得大澤鄉起義也該有一個輝煌的結局才對,居然會失敗,實在是不可思議。 老師聽到這問題,有點發愣。最後他給出的答案是:好人不一定勝利,壞人不一定失敗。一個好人失敗了,卻可以給其他好人做出榜樣。雖然當時我似懂非懂,但現在回過頭去想,在小孩子的理解范圍內,這答案算是最好的了。 小孩子認知和真實歷史之間的偏差,例子有很多。比如孔融,小時候大家都聽過孔融讓梨的故事,腦子里的印象一直是個溫文儒雅謙和善良的大叔。後來我讀了史書才知道,這哥們兒其實是個尖酸刻薄嗜酒如命的主兒。《關雲長》里姜文演的曹操有句台詞:孔融這個人,讓梨他肯,讓酒他是決計不肯的。小時候家長給我們講完孔融讓梨的故事,總要加一句:你們可要學習孔融這種謙讓的精神呀。你說萬一哪個小孩子真去翻了史書里的孔融,還學起他的做派來,那可怎麼辦呀? 我其實有個略顯極端一點的看法,沒必要讓孩子從小樹立起正確的歷史觀。歷史觀和價值觀不一樣,價值觀可以言傳身教,歷史觀卻是一個積累的過程。讓一個小孩子去樹立歷史觀,就像騎著自行車上高速一樣荒唐沒那排量啊。給小孩子講的歷史,最重要的不是對錯,而是好玩,所以別摻雜太多說教,單純講故事就夠了講得有趣,他們就會感興趣;有了興趣,才會去主動了解;多多地了解,自然就會形成自己的歷史觀;樹立了歷史觀,再來分辨對錯也不遲。 當然,如果是面對別人家的孩子,還有個更簡單的辦法。比如張泉靈在文章開頭碰到的問題,就可以這么解決:把孩子叫到身邊來,語重心長地說:要說清楚這個問題,就得從曹操和顏、文二人的上司袁紹的關系說起。而要說清曹、袁淵源,就得先說董卓董卓為什麼要進京呢?這就得先談談黨錮之禍以及西北軍閥與諸羌關系演變講到這里,小孩子多半聽得不耐煩直接走人了,你也就得了解脫。
㈤ 教育孩子時,你會推薦哪三個歷史小故事講給他們聽呢
《如果歷史是一群喵》網路網盤txt 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如果歷史是一群喵》系列是用十二隻喵演員來演繹的歷史劇,出版方希望用詼諧輕松的方式為大家講述歷史。
但同時也意識到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實在難以一一述說清楚,所以該系列作品是在查閱二十四史之後,選取一種主流觀點為大家講述的。
㈥ 想讓孩子了解年味,該如何讓他體會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
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一個傳統節日,我們國家有著幾千年的文化歷史,其中的傳統文化真是博大精深,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讓孩子了解到這些傳統文化呢?我認為主要還是應該從生活當中下手,要讓生活充滿了儀式感,平時多給孩子說一說,那麼孩子自然也就會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中國的傳統文化向來博大精深,很多大人都不可能全部了解,更何況還只是一個孩子呢。孩子的知識涉及來源主要的途徑就是書本和家長,尤其是對於一些還沒有上幼兒園的孩子來說就更是如此了,家長平時多和孩子進行知識輸入,多給孩子講一些小故事,提高孩子對於學習的興趣,這樣對今後孩子學習也會有所幫助。孩子的知識是一點一點積累的,而不是一蹴而成的,千萬別指望一口能夠吃成大胖子,家長在孩子教育方面千萬不要著急。
㈦ 怎樣給小學生上歷史課
小學歷史教材在編排上線索清 。晰,重點突出,內容精煉,圖文並 茂,既符合小學生的特點,又便於 教師教學。 要上好一堂歷史課,必須在吃 透教材、把握主題的基礎上做到目 的明確,方法適當,以期調動學生 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教學過 程中結合實際採用讀,講、議、絛 的方式,效果一般都較好。 讀;小學歷史教材,每課文字 一般五百至七酉字左右。可根據課 文內容指導學生通讀全文。通讀可 集中學生注意力,使學生對課文概 貌有較全面的了解,又兼中國古代 史文字較生,讀時可幫助學生正 音。可分個人讀、小組讀和全班齊 讀,讀後教師進行評講。以資鼓勵。 講;教師講解是一節課的主要 形式一除了要求語言生動形象外, 採用聯系引導法、直觀教具輔助法 也很重要。聯系引導法是向學生提 出平時熟知且與教材有關聯的歷史 人物或歷史故事,以激起他們的興趣,然後引導他們進入課文內容,使其心理由不隨意注意進入隨意注意狀態。如「諸葛亮七擒盂獲」一課,由於學生平時從小人書、故事連播節日及電視電影中對諸葛亮t已有初步印象,知道他足智多謀,很會打仗,教師可先向學生提問「草船借箭」、 「空城計」是什麼時候發生的事情,說的是准,學生定會感興趣。
㈧ 你是如何引導孩子,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
學習傳統文化的典故,學習傳統文化知識。
孩子學習傳統文化,我們在這方面也是不需要過度的擔心,因為我們國家也是重視學生的文化素養的教育,在語文的課本中涉及很多的傳統文化。
更重要的是給孩子構建一個好的家庭氛圍,父母可以養一些樹木花草,這些都是古人自古就流傳下來的習慣,也是有助於培養孩子健康的情趣,同時陪著自己的孩子背誦一些詩詞,多和自己的孩子進行一定的交流,這樣也是有助於孩子日常傳統文化的學習。
當然,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傳統文化的學習固然重要,也是不能夠忽視孩子科學文化素養的學習,這也是很重要的,科學文化是第一生產力,也是現在我們需要學習的,回饋我們的國家,幫助我們的國家。
㈨ 給孩子講的歷史典故
1、《程門立雪》:講的是一個人去請教老師問題,走到老師家發現老師正在睡覺,就在門外面站著等,恰好下雪了,他也沒有打擾老師休息,最後老師醒來發現他的時候都快變成雪人了。這個故事教育學生應該學會尊重老師。
2、《大禹治水》:故事講的是大禹發動百姓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斗爭,面對滔滔的洪水,大禹從別人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策略,最終取得了勝利。三次經過家門口都不曾回過家。這個故事教育孩子做一件事情要持之以恆,善於總結,切勿輕言放棄。
3、《守株待兔》:說的是一個在田間勞作的人偶然碰到田埂上撞死在木樁的小兔子,拿回去飽餐一頓之後,他再也不去勞動,一心只想等著去田埂上撿撞死的小兔子,結果不僅沒有等到兔子,莊家也荒廢了。這個故事告誡小孩子不能一心只想不勞而獲,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4、《南轅北轍》:講的是有的人要去南方的楚國,卻駕著馬車向北邊走去,別人問時,他卻說我帶的盤纏和糧草都是充足的,總有一天會到目的地。這個故事告訴小孩子在做事情之前一定要看中目標,發揮自己的優勢,如果方向走錯,有可能會距離自己的目標越來越遠。
5、《鄭人買履》:鄭國有個人想去買一雙鞋,他量了自己的腳,把尺碼放在座位上。等他走到集市,看中了一雙鞋子時,才想起:我忘了拿尺碼了。於是他又回去拿。 等他趕回來時,集市已經散了,鞋子沒有買到。有人問他:「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去試試鞋子呢? 他說:「我只相信尺碼,不相信自己的腳。」 這個成語比喻只信教條,不顧實際的人。
㈩ 紅色故事是最生動的教材!該如何讓學生們了解我國的歷史
其實讓我們的學生了解我國的歷史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幾個。
第一,通過教材去讓孩子了解歷史。
我相信最好的辦法無非就是通過教材了,尤其是在歷史課上的時候,我覺得歷史的教材裡面必須要把這段歷史寫的非常詳細,這樣的話,孩子們或者學生們才知道發生了什麼。
尤其是家長在給孩子講睡前故事的時候,可以挑選紅色故事,這樣的話孩子在聽故事的過程中能過去了解我們中國的歷史是什麼樣子的,以及不同的時間有哪一些名人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