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現存古代最長的連梁式石板平橋是是哪座
中國古代最長的連梁式石板平橋是安平橋,安平橋也是中國現存的海港大石橋中最長的。安平橋距今有近千年的歷史,耗費了十四年的時間才修建起來,位於中國福建省晉江市安海鎮和南安市水頭鎮之間的海灣上。
安平橋始建於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安平橋竣工投入使用;明清兩代曾多次重修;民國17年(1928年)1月,因安平橋毀壞,踴躍募捐,重修安平橋。
1981年2月,安平橋依原狀進行全面翻修開工;1985年5月,安平橋翻修竣工;2007年底,安平橋搶險加固工程開工;2009年7月24日,安平橋搶險加固工程驗收投入使用。
安平橋的橋板,都是二三支的石料每條都是重數千斤以上的,當時科學還不發達,沒有起重機等機械設備,僅僅靠手工操作及簡易工具;運輸方面,沒有載重卡車, 陸路肯定行不通。所以該項石料,都從金門轄下的大百嶼採取,用船由水道運來。
而這樣沉重的石板,怎樣架設,也是大難點,當時的工匠使用巧妙的方法,就是從水路運輸利用海運載到橋墩的位置, 當潮水高漲的時候,船也隨潮高而將石板 輕易地托起,與橋墩對齊固定,到了潮退的時候 船隨潮水下降了,這樣石板就安放橋墩上,解開了綁扎石板的麻繩,船也就可以脫離了後駛開。
如果潮水上漲未能達到需要的高度時,即把杉排排地墊進船下, 使船隻浮升至適當的水位時,把石板移動安置在橋墩上待潮水下退時,把船和杉排解開分離。
而在水淺的區域或海坪上,架設時把石料卸在橋墩邊利用絞繩的旋轉器(安設在橋墩上) ,用繩把石料縛住,沿著架設的斜輯吊裝到橋墩上;這兩種方法就是請人周亮工《閩小記》所謂"激浪以漲舟 懸機以牽引"的施工方法。
Ⅱ 中國古代最長的連梁式石板平橋,它有著怎樣的輝煌歷史
安平橋是中國現存最長的海港大石橋,也是世界上最長的古代梁式石橋,將近千餘年的歷史,是古代橋梁建築的傑出作品,享有“天下無橋長此橋 ”的美譽。安平橋建於南宋紹興八年,歷時14年建成使用,工程十分浩大。它連接泉州境內的晉江市和南安市,橫跨在港灣之上,十分雄偉和壯觀。
安平橋全長2070米,橋面由大石板鋪架,最大的石板重達25噸。在科技不發達的當時,想要運輸和 鋪設石板,肯定難度很大,充分體現了古代工匠的智慧。鑒於安平橋的歷史價值,1961年安平橋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了更有效的保護安平橋,在1997年禁止機動車和非機動車行駛,只有行人可以通過。
Ⅲ 中國現存古代最長的連梁石板橋是什麼
中國現存的古代最長的連梁式石板橋是安平橋,享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譽,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Ⅳ 中國古代最長的連梁式石板平橋
中國古代最長的連梁式石板平橋是安平橋。
安平橋橋墩用花崗岩條石橫直交錯疊砌而成,有長方形、單邊船形、雙邊船形3種不同形式,單邊船形一端成尖狀,另一端為方形,設於較緩的港道地方;雙邊船形墩,兩端成尖狀,便於排水,設在水流較急而較寬的主要港道。
橋上築憩亭,東端為水心亭,西端為海潮庵,中部的中亭周圍保存歷代修橋碑記,亭前佇立護橋將軍,頭戴盔,身著甲,手執寶劍,雕刻形象威武,系宋代石雕藝術品;在三亭中間,還有2座雨亭;橋面兩側有石護欄,欄柱頭雕刻獅子、蟾蜍等形象。
(4)中國古代最長的連梁是石板平橋是什麼擴展閱讀:
設計參數
安平橋全長2070米,橋面寬3至3.8米,共361墩。橋面用 4至8條大石板鋪架,石板長5至11米,寬0.6至1米,厚0.5至1米,重4至5噸,最大則重25噸;橋上築憩亭5座,中部的中亭面寬10米。
周圍保存歷代修橋碑記16方,亭前佇立2尊護橋將軍,軀高1.59至1.68米,橋兩側的水中築有4座對稱的方形石塔,還有1座圓塔;橋的入口處築有1座白塔,高22米,磚砌,五層。
Ⅳ 中國現存古代最長的連梁式石板橋是什麼橋
中國現存古代最長的連梁式石板平橋是泉州安平橋。
安平橋位於福建省泉州市下轄的晉江安海鎮和南安水頭鎮之間的海灣上,因安海鎮古稱安平道,由此得名,又因橋長約5華里,俗稱五里橋,是中國現存古代最長的石橋,享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譽。
安平橋屬於中國古代連梁式石板平橋,始建於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歷時十四年告成。彼時,被譽為「東方第一大港」的泉州港盛極一時,無數東西方商船日夜往來。作為當時的商貿重鎮,安海修建安平橋,方便過往客商出行,見證了「漲海聲中萬國商」「市井十洲人」的繁華圖景。
Ⅵ 中國古代現存最長的連梁式石板橋
中國古代現存最長的連梁式石板平橋是位於福建省泉州市的安平橋。安平橋地處泉州市下轄的晉江的安海鎮和南安的水頭鎮之間的海灣上,由於古時候安海鎮叫做安平道,此橋因此得名。
中國古代現存最長的連梁式石板橋
在宋元時期,福建泉州是對外開放的港口城市之一,盛極一時,被譽為「東方第一大港」,作為當時的商貿重鎮,安海鎮修建安平橋目的是為了方便過往的商客通行,依靠泉州港帶動內陸城鎮的發展,安平橋也見證了「漲海聲中國萬商」的繁華樣貌。
安平橋始建於南宋紹興八年,即1138年,耗時十四年完工,全橋長約5華里,又被稱為五里橋,是中國現存古代最長的石橋,享有「天下無橋長此橋」的美譽。華里是我國的舊制長度單位,1華里等於0.5公里,所以安平橋在如今看來橋長約為2.5公里。
Ⅶ 我國現存古代最長的連梁式石板平橋
中國古代最長的連梁式石板平橋是安平橋,安平橋也是中國現存的海港大石橋中最長的。安平橋距今有近千年的歷史,耗費了十四年的時間才修建起來。 安平橋因為安海鎮古稱安平道,所以得名為安平橋。 安平橋是中國現存古代最長的石橋,是古代橋梁建築的傑作。位於中國福建省晉江市安海鎮和南安市水頭鎮之間。
Ⅷ 中國現存古代最長的連梁式石板平橋是哪座
泉州安平橋
安平橋位於中國福建省晉江市安海鎮和南安市水頭鎮之間的海灣上。因安海鎮古稱安平道,由此得名;又因橋長約5華里,俗稱五里橋。安平橋屬於中國古代連梁式石板平橋,始建於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歷時十四年告成。該橋是中古時代世界最長的梁式石橋,也是現存最長的海港石橋。
安平橋全長2255米,橋面寬 3~3.8米,共361墩。橋墩用花崗岩條石橫直交錯疊砌而成,有三種不同形式:長方形、單邊船形、雙邊船形。橋面用 4~8條大石板鋪架。石板長5~11米,寬0.6~1米,厚0.5~1米,重4~5噸,最大則重25噸。
被譽為「東方第一大港」的泉州港盛極一時,無數東西方商船日夜往來。作為當時的商貿重鎮,安海修建安平橋,方便過往客商出行,見證了「漲海聲中萬國商」「市井十洲人」的繁華圖景。
Ⅸ 中國古代最長的連梁式石板平橋是哪座
中國古代最長的連梁式石板平橋是安平橋,安平橋也是中國現存的海港大石橋中最長的。安平橋距今有近千年的歷史,耗費了十四年的時間才修建起來。
安平橋因為安海鎮古稱安平道,所以得名為安平橋。
安平橋是中國現存古代最長的石橋,是古代橋梁建築的傑作。位於中國福建省晉江市安海鎮和南安市水頭鎮之間的海灣上。
享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譽。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安海鎮古稱安平道,由此得名;又因橋長約5華里,俗稱五里橋。
該橋是中古時代世界最長的梁式石橋,也是中國現存最長的海港大石橋,顯示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橋梁建造的輝煌成就。1961年安平橋成為國家第一批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