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人的祖先是誰
中國人祖先並非北京猿人 而是遠古非洲人
綜合報道:「我們的祖先究竟是誰?」傳統教科書的說法是,分布在中國的現代人是由生活在40萬年前的北京猿人進化而來。這個說法的理論依據是人類的多地區起源說,認為在歐、亞、非的現代人都是由當地的猿人進化而來。
其實,現代人是單一的物種,而各地的猿人差異卻很大,屬於不同的物種,並沒有都進化成為現代人。只有東非的猿人走上了向現代人進化的道路。所以,北京古猿人不可能成為中國人的祖先。
據新京報消息,世界多個國家的科學家們正在合力完成一項龐大的人類尋根計劃,希望通過研究人類基因的變異來繪制出一幅「人類遷移圖」。中國科學家的研究表明,中國人的祖先源於東非,經過南亞進入中國。這支南亞先民經過多次遷徙及體內基因突變,逐漸分化成為各個民族。
領導「人類遷徙遺傳地理圖譜計劃」的人類基因組科學家斯賓賽-威爾斯說,「我們都曾屬於同一個祖先,僅僅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被分離開來。」他認為,世界上所有的現代人,無論是亞洲人、美洲人、歐洲人,都是由東非直立人進化而來。他們在5萬-10萬年前,開始向世界各地擴散。
1987年,美國夏威夷大學的瑞貝卡·坎恩破譯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婦女的線粒體DNA,發現現代女性的線粒體DNA都來自一位婦女,她大約生活在15萬年前的非洲。
線粒體存在於細胞質里,是細胞的「能量工廠」,它們包含少量遺傳物質—————DNA.每個人的線粒體都來自母親,因此線粒體是從母系遺傳的角度研究人類進化的重要工具,就像Y染色體是研究父系遺傳的工具。
隨後,分子人類學家再次成功破譯了男性遺傳密碼的Y染色體。通過研究,他們得出結論,現代男性都有一個共同的父親,他生活的年代也應該在大約15萬年前的東部非洲。
「DNA中的遺傳密碼讓亞當、夏娃離開了神話世界,變成了有血有肉的非洲人。他們成了包括中國人在內的所有人的祖先」。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生李輝說。
李輝解釋說,大約15萬年前,在東非分化出了很多人種與部落,其中就已經包含了現在的黑、棕、黃、白四個人種的祖先。Y染色體上的M168是目前發現的一個很古老的突變位點,這是人類在要離開非洲時產生的突變,大約發生在10萬年之前。那些棕色人、黃種人就是帶著這個古老的突變開始向世界擴散。除了非洲以外的現代人都具有這個位點的突變。
10萬年前,地球處於冰川期,大部分陸地被冰川覆蓋。整個海平面比現在低120米左右,許多海床裸露在地面。在東非,各個部落擁擠在這塊炙熱的土地上,搶奪著有限的食物。或許是頻繁發生類似於現在的盧安達種族清洗事件,一部分人開始走出非洲。
「又過了幾千幾萬年,現代人在Y染色體基因突變M168基礎上又出現了2個突變類型,M130和M89.前者發生在8萬年前,後者發生在4萬5千年前,人類已通過北非進入了歐亞大陸。」李輝說,最早出來的是棕色人。他們主要是在海邊捕魚為生,並撿食灘塗上的高蛋白食物。他們拿著舊石器和尖木叉,在印度洋岸邊走著。公元5萬年前,他們已佔領了南亞和東南亞的陸地和島嶼。在之後的幾萬年裡,散漫的捕撈撿食生活讓他們沿著無邊的海岸線,一路走到東亞,之後可能穿過白令海峽到達北美和南美洲。
黃種人走出非洲的時間要比棕色人晚了近5萬年。但他們的擴散速度很快。他們只用了棕色人1/5的時間就到達東南亞。柯越海取樣的1萬2千個中國人的樣本中有11311個樣本在M89的位點上發生突變。而這個突變標記在黃種人到達東南亞時就已形成,並且一直在這里做了很長久的活動,之後他們將要進入中國,分化出現在的漢族。
M122突變大約發生在三萬年前,那時中國陸地上的許多山脈被積雪常年覆蓋。除了有少數棕色人在黃河、長江流域活動,更多的地方顯得空茫一片。這時候,在東南亞的緬甸一帶,黃種人的部落已經取得一定勢力,棕色人不斷向南退縮。
「當中國陸地上的冰川不斷地消融時,一支帶有M122突變的南亞語人群開始進入了中國。」李輝說,目前發現關於南亞語先民進入中國後的分化路線有3條,共有2個入口,一個是在雲南,一個是珠江流域。其中一支沿著雲貴高原西側向北跋涉,他們最終在距今1萬年前的時候到達了河套地區,黃河中上游的盆地。這批漢藏語系的祖先也被後人稱之為先羌,他們也就是漢族與藏族人的共同祖先。
這一支南亞先民在出發時的頭顱還很圓,又因為地中海貧血基因的關系,出現了大鼻子、厚嘴唇等特徵。但他們順著江,走著河谷,從雲南來到甘肅,人體形態也發生變化。而到了高原之後,不再受瘧疾影響,加上缺氧,地中海貧血基因的人不容易存活。於是存活下來的人,臉都變得很長,線條、稜角變得剛硬、如同刀削。
李輝說,更重要的是,經過這1萬多年的遷徙,在他們的體內M122的基礎上又誕生了一個新的突變,M134.這樣一直到5000到6000年前,人體內部的DNA又開始「不安分」了,那時,由於粟谷農業的出現,新石器文化開始在這個地區發展。人口的增長使群體必須擴增新的居住地。漢藏語系的兩個語族開始分野。
其中一個亞群在M134的基礎上又發生了M117的突變。他們帶著這個突變向東行走,一直到渭河流域才停留下來。他們掌握了農業文明,開始以農耕為生。這個群體就是華人,也就是後來所稱的漢人。「M117是漢人身上很古老的一個遺傳突變。」李輝說。
另一個亞群被稱為藏緬語族群體。他們離開黃河流域,向西向南遷移,最後在喜馬拉雅山脈南北居住下來。遷徙的過程中,這個群體就像細胞在不斷裂變,分化出了藏、羌、彝、景頗、土家。
華人在渭河流域磨礪出一支驍勇善戰的秦人,他們盤踞在關中,積聚著統一中國的實力。還有一部分華人則出了潼關,受到夷人龍山文化和苗瑤文化的影響,分別形成了齊語支和楚語支人群。
秦漢時期,四分五裂的中國被統一,從語言、文字到貨幣、計量單位等文化層面上,漢族的整體意識真正形成。加上強有力的中央集權統治,之後漢族就沒有再出現分化。而文化上的強勢讓漢族像是一滴濃釅的墨水滴在了中國的版圖上,他們帶著M117突變迅速地向四周滲透。
② 中國人的祖先是哪一個國家的人
在中國境內發現的最古老的人類是雲南的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前了。
③ 中國人的直系祖先是什麼人
按照目前考古學和人類學的研究,人類的祖先都是來自非洲的克羅馬農人。已知的人類種類有三個,出現在170萬年前,分別是歐洲的尼安德特人、非洲的克羅馬農人、亞洲的直立人,就像現在的黑猩猩、紅毛猩猩、大猩猩的關系。尼安德特人進化緩慢,幾萬年科技都沒有進步,後來被壽命長、智力高、科技發達的克羅馬農人滅掉,於是克羅馬農人從非洲走出來到了歐洲,之後又向東亞進發,亞洲的直立人一部分由於冰河時期的氣候原因絕種了一部分,殘留的也被進入亞洲的克羅馬農人滅掉,於是地球上只剩下一種人類。他們之間的戰爭並不像仙子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像是大猩猩跟黑猩猩的戰爭,是不同「品種」之間的滅絕戰爭,所以有人懷疑歐洲人是否是克羅馬農人與尼安德特人混血的後代,這種觀點很難成立,因為到目前也沒發現金剛與黑猩猩能交配。克羅馬農人大約是10萬-5萬年前進入東亞,之後從東亞跨過白令海峽到了美洲,就有了印第安人。
中國的古漢族人通常被認為是華夏族與東夷族的混血。5000年前,甚至更早,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緬人種(也是現在的藏族人、支那半島人的祖先)的一支,最早放棄了游牧生活,走下高原來到黃河中游,現在的寧夏、陝西一帶開始了農耕生活,這些人被認為是華夏族的祖先,華夏族後來出現過很多傑出的首領,後來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奴隸制社會;4000年前中國的山東、蘇北等地開始出現了小麥,這里的人民還善於航海,騎射,以鳥類作為圖騰,他們便是最早的東夷族,也是最早的山東人,他們的來源說法不一,有人傾向於本地土著,有人認為是西亞人通過海陸來到這里,因為生活方式、文化、相貌等都有相似。華夏族後來建立了夏,而東夷族與華夏族不斷融合、混血,商便是東夷族與華夏族混血後代建立的,這時最早的漢族人開始出現。到了西周到東周,華夏族以及華夏族與東夷族混血後代開始對土著東夷族進行種族滅絕,尤其山東地區,由於他們擅長航海大量土著通過海陸遷出,大部分遷到東北黑龍江地區,後來與匈奴等民族融合形成最早的鮮卑族,一部分到達朝鮮半島和日本。中國中原地區、華東地區只剩下了華夏族與華夏、東夷的混血後裔,後來發展成漢族。
之後的中國混亂不堪,戰亂不斷,鮮卑、肅慎、蒙古人等都不同程度的統治過中國,對漢族進行了大規模的種族屠殺,屠殺的過程也伴有混血的現象(就像現在澳洲有大量英國人和土著人的混血,但長相上已不算明顯),所以現代中國人的祖先很難歸納。但從歷史的遷徙上看,南方的廣東、福建人還是較多的保留了古漢族人的血統,包括文化、信仰、語言方面也與古漢族人相似。個人認為,從相貌來看,大臉、高顴骨、小眼睛的人一般會有通古斯人的血統,雙眼皮、大眼睛的長相更符合古漢族人,當然也不一定。
④ 中國人的祖先是什麼人
中國人種起源 一直以來,有關中國人種起源的說法都是如此這般:300萬年前,非洲的古猿演變成了直立人,他們在100多萬年前,走出非洲,在亞洲成了爪哇猿人和北京猿人,在歐洲先是成了海德堡人,後來進化為尼安德特人。這些直立人在不同地區獨立進化,發展為我們今天的現代人,例如尼安德特人變成了今日的歐洲人,北京猿人變成了今天的中國人。這種假說被稱為「多地區連續進化」論。 這種理論的根基基本上是建立在對於古人類化石的粗糙分析和簡單的地域關系推理的基礎上,如北京猿人的面部扁平,鼻樑不高,眼眶呈長方形,鏟形門齒等等,這些特徵在中國的化石上出現頻率特別高,它們同時共存於一個頭骨的情況更是在其它地區很少見的。因此,這是中國地區人類化石具有的共同特徵,從而推論出中國人是源自於「北京人」 的一個單獨演化的人類系列。然而,近些年來由於人體基因技術在古人類考古學界的應用,這種理論基本上被否定了。1987年,美國加州大學遺傳學家坎恩等人通過研究來自非洲、歐洲、亞洲、巴布亞紐幾內亞等地148位婦女身上的線粒體DNA,發現各大洲人種中以非洲人變異最多,從而證明非洲人歷史在各大陸為最長。計算發現現代非洲人歷史達20萬年,而歐亞大陸現代人歷史只有13萬年。由此斷定,今天全世界所有的人類有一個共同的女性始祖,遺傳學家稱她為「夏娃」,約15萬年前生活於非洲,大約10萬年前,她的後裔走出非洲,遷移到世界各地,繁衍生息,他們才是我們真正的祖先。幾年前,中國科學院的一群遺傳學家在研究了中國28個人類群體的DNA的Y染色體上的遺傳標記後,得出了與國際最新流行的理論相一致的結論:北京猿人確實不是中國人的祖先,全世界的人都是來自非洲。從各色人種的遺傳標記的突變點新舊不同來判斷,非洲的黑種人最古老,歐洲的白種人第二,印度的棕色人第三,亞洲的黃種人第四。如果說一百萬年前,我們渾身是毛地從非洲叢林中蹣跚地走到了中國,覺得心情尚可,畢竟那時的人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我們與今日的黑人不過是共有一個遙遠的祖先而已。那麼現在最新的結論竟然是,非洲不僅是人類的第一次起源地,而且是第二次的起源地,並且全世界人類的共同祖先其實並不十分遙遠,我們與今天的黑人在血緣關繫上實在是近的可以。唉,我們怎麼會是黑人的近親呢?DNA的雙螺旋結構的鏈條上交織著不同類型的4種小球,所謂基因就是其中一些小球按照一定秩序連在一起,並具有相應的遺傳信息,控制著人類的膚色、形態和健康。還有一些小球的序列不具有功能性,性質如同DNA分子里的填充物,它們的排列是自由的,並且過上個幾千幾百年會發生一次突變。我們所關心的是後者,因為這些突變不會影響到個體的健康和生存,能夠穩定地傳給後代,並且不斷地在後代DNA中積累下來。因此,DNA的非基因部位就好像是一個記錄本,記錄下來在這代代相傳中所發生的突變。這樣,只要取樣夠大,范圍夠廣,我們就可以通過比較不同地區人類之間DNA的非基因部位的相似程度來研究人類遷徙的歷史信息。理論上講,如果自然界中突變發生的頻率是一定的,那麼從序列差異的大小就可以確定共同起源的時間。一些學者認為,大約每一百萬年線粒體的DNA序列發生百分之二到百分之四的變化,線粒體DNA於是就成了一個分子鍾,用它可以追溯人類進化的歷史。那麼,那個「夏娃」 的後代第二次走出非洲的故事究竟是怎樣發生的呢?話說15萬年前,在東非的大裂谷分化出了很多人種與部落,其中就已經包含了現在的黑、棕、黃、白四個人種的祖先。沒有資料提及這四種人當時的膚色如何,我判斷應該沒有多少差異,所謂的顏色標簽不過是沿用現代人種分類學上的說法而已。例如白人可能如同今日的印度人一般,膚色也是黑的。到了10萬年前,地球處於冰川期,大部分陸地被冰川覆蓋。全世界其它地方的第一批走出非洲的古人類大部分都滅絕了。在東非,各個部落擁擠在這塊炙熱的土地上,搶奪著有限的食物,迫於生計或者其它未知的原因,先是棕色人(人種學上的馬來人) ,然後是黃種人(人種學上的蒙古人),開始走出東非向世界擴散。最早出來的棕色人主要是在海邊捕魚為生,並撿食灘塗上的高蛋白食物。他們拿著舊石器和尖木叉,通過北非來到中東,沿著印度洋岸邊向東走。到了5萬年前,他們已佔領了南亞和東南亞的陸地和島嶼。在此後的幾萬年裡,散漫的捕撈撿食生活讓他們沿著無邊的海岸線,一路走到東亞,又穿過白令海峽到達北美和南美洲。步棕色人後塵出走的黃種人走出非洲的時間要比棕色人晚了近5萬年。他們首先也與棕色人一樣順著東非的海岸線一路北上來到了中東這一帶,如今天伊拉克的兩河流域,在那一帶生活了相當長的時間。
⑤ 中國人的祖先是什麼人
世界多個國家的科學家們正在合力完成一項龐大的人類尋根計劃,希望通過研究人類基因的變異來繪制出一幅「人類遷移圖」。 中國科學家的研究表明,中國人的祖先源於東非,經過南亞進入中國。這支南亞先民經過多次遷徙及體內基因突變,逐漸分化成為各個民族。 按科學家的觀點,通過個人的DNA樣本分析,每一個中國人都能了解自己的故事,尋找到自己的一脈淵源。 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 「這些歷史信息隱藏在我們體內的DNA分子結構里。」李輝說。這位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生熱衷收集各個民族分支的DNA樣本,並著重研究中國南方的各個民族群體間的關系。 李輝生長在上海郊區奉賢,通過檢測自己的Y染色體和線粒體,發現它們來自廣東福建一帶。而在2萬多年前,這些DNA類型在東南亞的北部灣活動。李輝從小說「飛」的時候是念「bóng」,和侗語「ben」很像。 很長一段時間,他一直以為這就是奉賢話。通過DNA檢測,李輝才知道,他所說的一些話來自一種古老的澳泰語。這個語系祖先的形成是在2萬多年前南方的北部灣。 科學家們一直在嘗試著用DNA分析和電腦技術研究人類歷史,從而確定人類種族及人類社會的形成過程。這項工作從未間斷過。目前,一項龐大的人類尋根計劃在全球展開。新華社4月18日的一則電文說,為了全面了解人類的起源與遷移過程,以及人類數千種語言的形成,在未來幾年內,我國科學家將和美國等國的科學家一起,通過研究基因的變異以繪制出一幅「人類遷移圖」,從而填補人類歷史認識的空白。 這項為期5年的項目被稱為「人類遷徙遺傳地理圖譜計劃」。這一項目將通過分布在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等地的10個實驗室和大學的專家來共同完成。科學家們將在世界各地採集不同人種的10萬份DNA樣本進行分析。 復旦大學現代人類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金力教授和他的團隊負責東亞和東南亞地區的人群研究,內容包括東亞和東南亞的人群遷移、民族和語言的產生和分化、人群間的基因交流等。 「這次我們調研的重點將是繪制一幅中國人祖先遷移的地圖,用來探究我們民族和語言等諸多進化環節當中的未知問題。」金力教授說,此次要採集大約2萬個DNA樣本。每一個中國人將能了解自己的故事。 北京猿人不是我們祖先 「我們的祖先究竟是誰?」初中教科書的權威教育是,分布在中國的現代人是由生活在40萬年前的北京猿人進化而來。這個說法的理論依據是人類的多地區起源說,認為在歐、亞、非的現代人都是由當地的猿人進化而來。 金力教授的實驗室助理錢吉說,現代人是單一的物種,而各地的猿人差異卻很大,屬於不同的物種,並沒有都進化成為現代人。只有東非的猿人走上了向現代人進化的道路。所以,北京古猿人不可能成為我們的祖先。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宿兵在查閱中國現有化石的年代以後,發現了一個不容忽視的斷層。這個斷層從大約10萬年前至4萬年前,沒有任何人類化石出土。經推測,生活於東亞的直立人和早期智人(HomoSapiens)在最近一次的冰川時期,由於惡劣的氣候而絕滅。取而代之的是從非洲不遠萬里遷徙而來的現代人種。 但仍有科學家支持「多地區起源說」。中科院古脊椎古人類所的吳新智院士細心比較北京猿人、山頂洞人和現代人的骨骼特徵,發現70%的中國人在頭骨上有3個特徵和北京猿人是一致的。所以他依舊覺得北京猿人可能是中國人的祖先。但他的學生劉武去非洲考察時,卻發現有30%的東非人在這3個頭骨特徵上也和北京猿人相一致。 1998年,中國科學家意識到DNA遺傳密碼的重要性。在那些雙螺旋的DNA鏈條上交織著紅、黃、藍、綠4種顏色的小球,A、T、C、G.它們掌管著整個人類的遷徙和發展史。 按科學上的解釋,每一個小球就是一個核苷酸單位。所謂基因就是這些小球按照一定秩序連在一起,並具有相應的遺傳信息。它有很強的功能性,控制著人類的膚色、形態和健康。比如人類的高血壓就有幾百個基因在控制。它們的序列不能隨便更換。變換了,就要影響身體狀況。 而還有些小球的序列不具有功能性,性質如同DNA分子里的填充物。它們的排列是自由的。它們過了幾千幾百年會自由地發生一次變化,例如原本A的地方出現C.這種變化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影響,不承擔自然選擇的壓力。它們的改變不會影響身體健康。就是這些遺傳突變記載了人類遷徙的歷史信息。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褚嘉祐著重研究的是DNA排列中的一種被稱為微衛星的特殊排列順序,這是一種公認的遺傳標記。DNA排列中有一種簡短的重復,比如TGTGT鄄GTG,其重復的字母和次數都可以遺傳,當延續到後代身上時,原先那一個G的位置可能會變成A,或者原先重復9次而到了後代忽然變成重復10次。根據這個原理,褚嘉祐分析了28個東亞人群,推算出在中國的現代人起源時間不會早於5萬年。 有人認為褚嘉祐的取樣數量太小,沒有說服力。2001年,金力的學生柯越海和他的研究小組對主要以華人為主的東亞人群進行了大規模的遺傳分析。他進入的是Y染色體的世界。它們一代代地由父子相傳,而且「性格」穩定,一般在幾十代之後才會有一到兩個基因位點發生變化。這些遺傳突變位點的結構如同一棵樹,也正是這棵基因樹記錄了人類在不同時間向地球不同地點散布的路徑。 柯越海共分析12127個男性個體,發現那些Y染色體的YAP、M130和M89上都會有其中一個位點發生突變。它們是基因樹中的三根樹枝。它們匯攏到一根叫M168的樹根上。這個M168就是非洲人體內的突變位點。也就是說中國人與生活在東非的非洲人有關。 柯越海說,中國人Y染色體的有效群體本來就不大,所存在的種類不多,這1萬2千多個樣本幾乎囊括了絕大部分中國人染色體的類型。這可以充分證明,華人佔大多數的東亞人群起源於非洲。
⑥ 中國人祖先起源是什麼
中國的原始社會,起自大約170萬年前的元謀人,止於公元前21世紀夏王朝的建立。原始社會經歷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兩個時期。氏族公社又經歷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兩個階段。
元謀人是已知的中國境內最早的人類。北京人是原始人群時期的典型。山頂洞人已經過著氏族公社的生活。長江流域的河姆渡氏族和黃河流域的半坡氏族是母系氏族公社的繁榮時期。大汶口文化的中晚期反映了父系氏族公社的情況。
元謀盆地位於金沙江邊的崇山峻嶺之間,氣候乾燥炎熱,是滇中地區著名的"熱壩"。1965年5月初,地質工作者錢方、浦慶餘一行,在元謀大那烏村盆地上那蚌村後第四紀更新世早期地層中,發掘出左、右中門齒各一枚,屬青年男性,形態特徵與北京人相似,時代比北京人更早。
經地磁儀器科學手段側定,這兩顆牙齒化石為距今170萬年的原始人類所有,屬直立人種中的一個新亞種——直立人元謀新亞種。元謀人的發現,對於揭示人類演化和發展的歷史具有重要的意義。
⑦ 中國人的祖先 到底是誰
黃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
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史載黃帝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
據大量的歷史記載和文物佐證,黃帝統一天下,奠定中華,肇造文明,惜物愛民,被後人尊為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降於軒轅之丘,定都於有熊,漢代在新鄭北關軒轅丘前建有軒轅故里祠。
黃帝誕辰相傳是農歷三月初三,黃帝即位據說是在公元前2698年,即位時20歲,據此推算黃帝出生於公元前2717年。相傳黃帝一生下來,就顯得異常的神靈。生下沒多久,便能說話。
到了15歲,已經無所不通了。公元前2697年,20歲的黃帝繼承了有熊國君的王位。在黃帝成為氏族首領之後,有熊氏的勢力得到迅速發展,並形成一個獨立的黃帝部落。
黃帝部落在從姬水向東發展的過程中,繼承了神農以來的農業生產經驗,將原始農業發展到高度繁榮階段,使本部落迅速發展壯大。因他發明了軒冕,故稱之為軒轅。
炎帝,是中國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尊稱,號神農氏,又號魁隗氏、連山氏、列山氏,別號朱襄(尚有爭議,也有說朱襄氏部落曾有三代首領尊號炎帝)。
傳說姜姓部落的首領由於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稱為炎帝。從神農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農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傳位五百三十年。
炎帝跟黃帝同時代,且均帶有傳說色彩。從古到今,被視為中華民族始祖象徵的炎帝就是與黃帝齊名的炎帝神農氏,據傳生於陝西寶雞姜水(現寶雞市清姜河流域)。
(7)中國人的祖先是什麼人擴展閱讀:
華夏族是中華民族最早最受各界認同的民族稱號,華夏也稱「夏」、「諸夏」。華夏又稱中夏。華與夏曾相互通用,「中夏」又稱「中華」。
在甲骨文中,「華」這個字的地位非常崇高聖潔,顯赫尊貴。孔子視「夏」與「華」為同義詞。
華夏族是黃河流域的最早居民,文明史最早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黃河流域的大地灣文明和裴李崗文明,其文明順序是:大地灣文明和裴李崗文明——仰韶文明——大汶口文明——龍山文明——二里頭文明。
東漢以後華夏族開始接受「漢人」的稱呼,但是華夏這個稱謂並沒有因此消失,而是延續至今。
⑧ 中國人的祖先到底是皇帝還是炎帝呢
我們中華民族被稱為炎黃子孫,這也就是說炎帝和黃帝都是我們的祖先。
中國歷史的文明最早可以追溯到炎帝和黃帝時期,之後才是蚩尤,堯、舜、禹。
我們大家都知道的神農氏,正是炎黃二帝之中的炎帝。
是炎帝教會了我們耕種農作物,說白了在炎帝之前,我們都是靠天吃飯的,那時候懂得的僅僅是采野果子,打野獸。
若是那一天沒有收獲,肯定就是要餓肚子了,可以說在我們學會耕種之前,人類的生活都是極其的被動的。
在先秦的一些神話文獻中,共工是和伏羲女媧同一時期存在的神,是陪同女媧一同建立不周山的首領之一,跟隨女媧帶領人類開始遷移。
到了漢代時期的文獻,比如史記,淮南子,又把共工記載為與顓頊帝同一時期存在的水神,後來與顓頊帝發生了戰爭,最後失敗。
又有文獻記載共工是與火神祝融發生的戰爭,還有的文獻記載共工是大禹時期的部落首領,因阻撓大禹治水,最終被大禹討伐。
⑨ 中國人最早的老祖宗是誰
黃帝(The huangdi;Yellow emperor)
公元前2717-前2599年。黃帝誕辰是農歷三月初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為中華民族始祖,人文初祖,中國遠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少典與附寶之子,以姬為姓,有土德之瑞,尊稱黃帝。
《史記·五帝本紀》載:「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於是軒轅乃慣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
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蓺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
據大量的歷史記載和文物佐證,黃帝統一天下,奠定中華,肇造文明,惜物愛民,被後人尊為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降於軒轅之丘,定都於有熊,漢代在新鄭北關軒轅丘前建有軒轅故里祠。
(9)中國人的祖先是什麼人擴展閱讀:
炎黃子孫是華人的自稱。「炎」指炎帝(Yan Emperor),以姜水成(今寶雞市境內)。「黃」指黃帝(Yellow Emperor),以姬水(今陝西武功漆水河)成。炎黃二帝為中華始祖。傳說他們出自同一個部落,後來成為兩個敵對的部落的首領。
兩個部落展開阪泉之戰,黃帝打敗了炎帝,兩個部落漸漸融合成華夏族,華夏族在漢朝以後稱為漢人,唐朝以後又稱為唐人。炎帝和黃帝也是中國文化、技術的始祖,傳說他們以及他們的臣子、後代創造了上古幾乎所有重要的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