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政治體制是如何運行的

中國政治體制是如何運行的

發布時間:2022-04-22 12:36:57

⑴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與發展過程是什麼

如下:

戰國時期初步形成:法家代表韓非子提出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國家的主張;商鞅變法建立縣制,初步確立了君主集權的政治體制。

秦朝正式建立: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正式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最高統治者稱皇帝,總攬全國軍政大權;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地方實行郡縣制。

北宋加強:北宋初年,「杯酒釋兵權」解決兵權的問題;將地方的政權、財權和軍權收歸中央。中央集權制度進一步加強。

元朝新發展:為了加強封建統治和對遼闊疆域的管轄,在中央設中書省,地方實行行省制度。這是加強中央集權的新舉措。

明清達到頂峰(衰落):明朝中央廢丞相,權分六部;地方廢行省,設三司;設立廠衛特務機構;實行八股取士。清朝沿用明制,設軍機處,大興文字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達到
頂峰。


特點:

1、夏商周時期我國政治制度的主要內容是宗法制,這一時期政治制度的發展呈現以下特點:在王位和爵位的繼承上實行世襲制;在地方管理上實行分封制;在王族內部實行以嫡長子繼承製為特點的宗法制。

2、秦國統一了六國後建立了秦朝。秦朝創立了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初期主要呈現以下特點:以皇帝為中心形成從中央到地方的統治機構;官位不世襲,實行俸祿制度,由皇帝任免;官職有明確分工,既互相配合,又相互牽制。

3、「漢承秦制」,由漢至元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逐步發展,主要呈現以下特點:皇權不斷加強,相權不斷受到制約而削弱;中央權力不斷加強,地方權力不斷削弱。

⑵ 我國的國體、政體和基本政治制度.

我國的國體(國家性質):人民民主專政。人民民主專政是指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對人民實行民主和對敵人實行專政的國家制度,中國人民實行無產階級專政的一種形式。

我國的政體: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以人民當家作主為基礎的、以人民選舉產生的人民代表大會為基礎的整個政權體系、政權組織制度。

包含了各級人大以及由它產生的其他國家機關的組成、職權、活動原則和相互關系的制度,是包含了黨與人大、人大與人民、中央與地方國家機構職能劃分關系等的制度。

民主集中制: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的制度,是黨的根本組織制度和領導制度,也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群眾路線在黨的生活和組織建設中的運用。

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2)中國政治體制是如何運行的擴展閱讀:

國體是指國家的性質,亦稱國家的階級本質。具體的說,就是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所處的地位。統治階級的性質決定著國家的性質。

國體即國家的階級本質,它是由社會各階級、階層在國家中的地位所反映出來的國家的根本屬性。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各階級、各階層在國家中所處的統治與被統治地位;二是各階級、階層在統治集團內部所處的領導與被領導地位。

政體,即擁有國家主權的統治階級實現其意志的宏觀架構,即統治階級採取什麼形式組織自己的政權。政體由國體所決定,與國體相適應。國體相同的國家,可以有不同的政體。科學社會主義國家的國體都是無產階級專政,政體則可以是蘇維埃制、人民代表大會制等不同的形式。

⑶ 近代中國政治制度

1、人民民主專政
國家的性質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
人民民主專政,實質上即無產階級專政。
工人階級是國家的領導階級,農民階級是工人階級的同盟軍,也是國家的領導階級。
2、社會主義制度
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
任何組織和個人對社會主義制度的破壞,都是國家和人民的敵人。
3、一切權力屬於人民
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
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人民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經濟、文化以及社會事務。
統一戰線由中國共產黨領導,各民主黨派和各人民團體、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參加。
統一戰線在國家政治、社會和對外友好活動中,在現代化建設、維護國家的統一和團結的斗爭中,將繼續鞏固和發展。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有廣泛代表性的統一戰線組織。
4、國家的根本任務和目的
沿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國共產黨繼續領導中國各族人民,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指引下,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改革開放,不斷完善社會主義的各項制度,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逐步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把中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5、民主集中制
國家機構的組織原則是民主集中制。
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由選舉產生。
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決定大政方針,選舉國家行政、審判和檢察機關。
6、武裝力量屬於人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裝力量屬於人民。
武裝力量的任務是鞏固國防,抵抗侵略,保衛祖國,保衛人民的和平勞動,參加國家建設事業,努力為人民服務。
7、依法治國
任何個人、政黨和社會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准則,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
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8、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各民族一律平等。
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和壓迫,禁止破壞民族團結和製造民族分裂的行為。

⑷ 歸納中國古代歷朝的政治制度及作用

1.發展歷程:
戰國時期初步形成:法家代表韓非子提出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國家的主張;商鞅變法建立縣制,初步確立了君主集權的政治體制。
秦朝正式建立: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正式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最高統治者稱皇帝,總攬全國軍政大權;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地方實行郡縣制。
西漢鞏固:漢武帝解決了王國問題,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制度的理論基礎。
隋唐完善:創立科舉制,有利於選拔人才,提高行政效率,擴大了統治基礎,使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進一步完善。
北宋加強:北宋初年,「杯酒釋兵權」解決兵權的問題;將地方的政權、財權和軍權收歸中央。中央集權制度進一步加強。
元朝新發展:為了加強封建統治和對遼闊疆域的管轄,在中央設中書省,地方實行行省制度。這是加強中央集權的新舉措。
明清達到頂峰(衰落):明朝中央廢丞相,權分六部;地方廢行省,設三司;設立廠衛特務機構;實行八股取士。清朝沿用明制,設軍機處,大興文字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達到
頂峰。
評價:
(一)雙重作用。積極作用:①有利於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鞏固和發展,有利於維護祖國統一與領土完整。如:秦朝、清朝前期維護國家統一。②能有效地組織人力、物力和財力從事大規模的生產活動和經濟建設,有利於社會經濟發展。如秦朝修築長城、隋朝開鑿大運河。③在統一的環境下,有利於各民族的融合,又利於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如元朝的民族融合。消極作用:①專制容易形成暴政、腐敗現象,是阻礙歷史發展的因素。如秦朝暴政。②思想上表現為獨尊一家,鉗制了思想,束縛了文化。如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清朝「文字獄」。③在封建社會末期,阻礙了新興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的發展。如明清時期。
2.特點:
1、夏商周時期我國政治制度的主要內容是宗法制,這一時期政治制度的發展呈現以下特點:在王位和爵位的繼承上實行世襲制;在地方管理上實行分封制;在王族內部實行以嫡長子繼承製為特點的宗法制。
2、秦國統一了六國後建立了秦朝。秦朝創立了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初期主要呈現以下特點:以皇帝為中心形成從中央到地方的統治機構;官位不世襲,實行俸祿制度,由皇帝任免;官職有明確分工,既互相配合,又相互牽制。
3、「漢承秦制」,由漢至元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逐步發展,主要呈現以下特點:皇權不斷加強,相權不斷受到制約而削弱;中央權力不斷加強,地方權力不斷削弱。
4、明清時期,轉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發展到頂峰,主要呈現以下特點:廢丞相、設內閣和六部、增設軍機處;中央機構的設立和職權完全服從專制王權的需要;廢行省,設三司,直接隸屬中央,中央對地方控制進一步加強;大興文字獄,八股取士,思想文化專制不斷加強。

⑸ 我國的政治制度是什麼

1、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主要有兩個方面的依據,一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我國國家政權的本質直接聯系在一起,二是中國國家政權人民性的集中體現。

2、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基層群眾自治制等。是包括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3、根本政治制度的優越性:

(1)便於吸引人民群眾參加國家管理。

(2)便於實行「議行合一」。

(3)統一性、積極性、創造性。

(5)中國政治體制是如何運行的擴展閱讀:

1、中國政治制度:中國政治制度是指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在中國大陸實行的,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政權、政府制度、國家與社會關系等一系列根本問題的法律、體制、規則和慣例。

2、國家的根本任務和目的:沿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3、中國共產黨繼續領導中國各族人民,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指引下,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改革開放,不斷完善社會主義的各項制度,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

⑹ 我國中國地區的政治體制是怎樣的

我國現在的政治制度是四大制度:
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2、政治協商制度
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4、一國兩制

⑺ 我國的國家制度和政治制度是什麼

我國的國家制度:

1、社會主義制度

相對於資本主義制度而言的政治經濟制度。其基本要素是實行公有制、實現人民當家作主。是指社會主義國家機關在其法定的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定程序,創制、認可、修改和廢止法律,以及規范性法律文件的制度。

我國的政治制度:中國現代政治制度主要包括社會主義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7)中國政治體制是如何運行的擴展閱讀:

我國的國家制度的意義:

一、在政治生活領域,堅持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統一起來,把民主與集中統一起來,把政治領導與民主協調統一起來,既充分發揚民主、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又保持集中統一,確保國家的團結穩定。

二、在經濟生活領域,堅持把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體制相結合、把公有制為主體與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相結合,

既充分發揮市場經濟體制的作用、發揮多種所有制經濟的積極作用,又充分發揮國家宏觀指導作用、發揮公有制主體地位作用,確保在應對各種風險挑戰中推動中國經濟長期持續快速平穩發展。

我國政治制度的意義:

一、在文化生活領域,堅持把弘揚主旋律與提倡多樣化相結合,把發展公益文化與發展產業文化相結合,把繼承民族文化與吸收外來文化相結合,既按照市場經濟規則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社會主義制度

網路-中國政治制度

⑻ 中國的政治體系

在當代政治生活中,國家及其政治制度、政黨及政黨制度、政治社團及其運行規則是社會政治體系的基本構成部分

我國的政治體系: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與政治協商制,我國的政體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以執政黨的政治權威建構為基點、以公共權力自我約束的制度安排為枚心、以意識形態創新為導向、以提高政府績效為目標建構的當代中國政治體系的權威性,塑造由民眾心理、情感、態度、信仰所表徵的對政冶體系認可的價值,是當代中國政治體系權威性建構的基本特色。在社會轉型過程中,黨和政府在政治體系權威性建構問題上作出的戰略抉擇與實踐,符合我國的國情,代表了最大多數人民的根本利益,它對於我國新世紀實現政治、經濟與社會生活的持續發展,推動國家統一,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

閱讀全文

與中國政治體制是如何運行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以前的太空宇航員住哪裡 瀏覽:687
印尼援助漁民多少錢 瀏覽:148
伊朗女性戴頭巾什麼意思 瀏覽:982
伊朗為什麼是聖裔 瀏覽:573
現在英國為什麼這么富 瀏覽:326
印尼引進什麼商品 瀏覽:438
亞洲怪談之印尼篇結尾什麼意思 瀏覽:500
英國讀研需要什麼學歷 瀏覽:99
越南為什麼老停電 瀏覽:848
印尼的臭豆有什麼作用 瀏覽:334
英國怎麼廢除奴隸制的 瀏覽:634
如果伊朗石油出口會怎麼樣 瀏覽:845
為什麼印度最好的城市都那麼臟 瀏覽:295
為什麼英國人的廚藝差 瀏覽:179
印尼盾10000等於多少人民幣匯率 瀏覽:404
印尼什麼手機卡信號好 瀏覽:282
怎麼寄東西到印尼 瀏覽:973
義大利熊油治什麼病 瀏覽:460
義大利黑手黨的基地在哪裡 瀏覽:609
印度捷豹路虎多少錢 瀏覽: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