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飛往美國的航班,為什麼不敢從太平洋飛過
隨著出國熱潮的興起,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出國求學或者旅行,很多人都去過美國,歐洲各國等地方,細心的小夥伴們就會發現,在飛往美國和歐洲這樣的地方時,都會選擇向北飛行而不是直接穿過太平洋。打開地圖用眼神量一量,走的是一個大幅度的曲型路線。那麼為什麼航空公司要這樣走而不是走更快的直接橫跨太平洋呢?
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啦,我們平時看見的世界地圖呢其實是為了方便觀看而平鋪出來的,要知道地球可是一個球形的立體,自然不可能用平鋪的來計算。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和美國差不多差了12個時區,也就是說美國正好在處於地球上我們的另外一邊,而我們同時處於北半球。就好像我們把地球分成兩半,走太平洋到美國的距離就好像從一邊赤道經過南北極再到另一邊赤道,而走北極圈的距離就好像我們同在南北回歸線通過南北極再到南北回歸線。
所以我們和美國的距離自然是要走最近的直線距離,那麼走北極到美國要比走太平洋近。所以航空公司這么選擇也是無可厚非的。其實這也是大家平時在認知上的一個誤區,因為北極對我們來說實在太陌生。以至於大家看到的時候,腦海中第一條線路就是走太平洋,要知道中國到美國如果走太平洋的話,直線距離大概14000千米,而穿過北冰洋到美國只需要不到10000千米哦。其實啊,航空公司這樣規劃航線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為了安全考慮。
根據規定呢,現在的洲際飛行飛機其航線必須要再任意時刻處在60-180分鍾內能在就近機場迫降的要求。這就限定了飛機不能離開陸地太遠,可是太平洋中渺渺茫茫一眼望去全是海水,幾乎沒有什麼機場。而海洋上又存在各種紛亂的空氣流,和無法預計的暴風雨。
所以,航空公司為了乘客與飛機的安全考慮選擇了既安全,又近便的航線。
㈡ 為什麼飛機從我國到美國,不直接往東飛
首先需要了解下國際航線規劃的考慮因素,主要有以下三點:
首先,航線規劃需要符合國際航空管制。其次,航線規劃要考慮經濟性。即航空公司應在保證服務質量的前提下,盡可能壓縮成本,進而獲取利潤。基於這點,航線在規劃的時候也應該遵循就近原則,因為這樣可以減少燃油的消耗並節約時間。最後,航線的規劃要考慮安全性。即考慮到全球每個地區的氣候環境不一樣,航線在規劃的時候應盡量選擇氣候穩定、可視度高的空域范圍。
綜上所述,飛往美國向北飛和向東飛都是一樣的,但從經濟、時間和安全的角度考慮,當然選擇向北飛更合適,即省油又省時間,何況能在旅行過程中欣賞下北極的美景也是不錯。
㈢ 為什麼中國飛往美國的飛機,寧可饒一圈也不願意飛越太平洋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呢,我們要知道我們的地球是圓形的,而地圖呢是二維繪制的,所以我們在地圖上看到的直線線段在實際的空間中並不是最短的距離。可以通俗一點講,就是飛機飛長途一定要沿著赤道飛,這樣才是最短的距離。
這樣一來,我們就很明顯發現,我們的飛機並不是不願意飛過太平洋,而是繞著那裡飛太遠了。想要飛得快省油多,就得盡量沿著赤道飛,在地圖上看著是一個曲線,但是呢這才是球體之間最短的距離。
還有最後一個原因,和太平洋海洋屬性有關,這一太平洋的屬性會在周圍形成季風氣候圈,這種季風氣候會使讓飛機繞著太平洋的周邊飛行處於一種順風飛行的狀態。而季風氣候的空氣流動而產生的浮力會大大減少我們飛機靠航空燃料產生的所需的動力。現在是不是覺得繞著飛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㈣ 中國為什麼不派飛機到美國接留學生
我們沒有關閉國門,他們想回來可以自行選擇回來。
㈤ 為什麼中國飛往美國的飛機不直接橫飛太平洋
因為從我國飛到美國,實際上走太平洋反而是繞遠路的,因為太平洋是屬於地球的中間,球形中間的直徑是最長的,因此飛往太平洋花的公里數也要比飛往北冰洋更多,北冰洋已經到了地球的最北部,直徑比跨越太平洋更短,因此飛往美國的時間肯定也就更短,加上太平洋上面氣候變化更大,很容易就會遇上台風,對於乘客來說,飛過太平洋是非常不安全的。
而且大多數飛機都不會往太平洋上面開,因為太平洋上面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比方說台風就經常在太平洋發生,為了乘客的安全,大多數飛機都不會往太平洋上面飛,而且往太平洋上面飛反而會更遠,比方說你從上海或者北京飛往美國的紐約,一般都是經過北冰洋的,速度也會快很多,畢竟地圖和地球的距離測算是不一樣的,光光看手機地圖,看出來的距離未必是真實的。
㈥ 為什麼中國的飛機離開地面不能自動到美國呢
美國本土的經度是西經70度到西經170度,我國的經度范圍大致處於73度到135度之間。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這句出自一代偉人筆下的詩詞,說的就是地球的自轉速度很快。地球自轉一周大約需要23小時56分鍾時間,而地球一周大約是40076公里,我們粗略換算出地球自轉時赤道位置的平均速度超過了1600千米/小時。
為什麼月球會圍繞地球旋轉?本質上還是因為地球的質量達到了月球質量的八十多倍,當地球和月球這個系統圍繞兩者的公共質量重新旋轉的時候,旋轉的路徑自然就會更像地球這邊傾斜。當然,地球引力當然也是有辦法克服的,主要是通過速度來戰勝引力作用,比如,如果忽略空氣阻力的大小,那麼,人造天體只要達到每秒11.2千米的速度便能夠脫離地球引力的束縛。
㈦ 地球自轉每小時超1600千米,為何中國飛機不能自動到達美國本土
地球自轉速度再快都不會讓飛機不勞而獲:
美國本土的經度是西經70度到西經170度,我國的經度范圍大致處於73度到135度之間。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這句出自一代偉人筆下的詩詞,說的就是地球的自轉速度很快。地球自轉一周大約需要23小時56分鍾時間,而地球一周大約是40076公里,我們粗略換算出地球自轉時赤道位置的平均速度超過了1600千米/小時。
為什麼月球會圍繞地球旋轉?本質上還是因為地球的質量達到了月球質量的八十多倍,當地球和月球這個系統圍繞兩者的公共質量重新旋轉的時候,旋轉的路徑自然就會更像地球這邊傾斜。當然,地球引力當然也是有辦法克服的,主要是通過速度來戰勝引力作用,比如,如果忽略空氣阻力的大小,那麼,人造天體只要達到每秒11.2千米的速度便能夠脫離地球引力的束縛了。
㈧ 中國到美國的飛機,為什麼不直接從太平洋飛過去
由於中國到美國的距離非常遠,很少有人會選擇坐船,而是選擇乘坐客機前往。但是非常讓人不理解的是,中美兩國之間往返的航班卻不走直線,而是要繞白令海峽一大圈子才能抵達目的地。這實在太奇怪了。因為兩點之間直線最短,中美兩國隔了一個太平洋,直接飛反而是比較近的距離,如果繞道白令海峽則會耗費更多的燃油。
難道是因為飛機上的燃油撐不到美國,需要在中途進行補給嗎?
實際上,目前洲際航班的客機續航里程能夠輕松達到15000公里以上,所以燃油並不是什麼關鍵的問題。從地理位置上看,如果從北京穿越太平洋再抵達美國本土的話,大概距離為14000公里,而自東向西穿越亞歐大陸和大西洋的話則是15000公里,洲際航班的續航里程是可以滿足條件的。
實際上,繞白令海峽才是正確的做法,我們以為的繞太平洋反而是不正確的。這就涉及到一些幾何學方面的知識了。
我們知道,地球是個橢圓形,並不是個正圓,所以我們直觀上認為的最短距離,其實不一定是最短的。因為這個距離實際上是要將整個地球平鋪開來才能計算的。這就涉及到一個關鍵的概念,那就是大圓航線。在橢圓形球面上兩個點可以畫出無數個連接線,而能夠得到的圓周長最大的哪一條,就是在兩點之間最遠的航線。在航程路線的安排上,也都基本遵循著大圓航線的定理,短距離走等角航線的辦法。
所以我們從中美航班中看到的航線一般都是走白令海峽一線。
除此之外,太平洋是地球上面積最大的海洋,想要從太平洋中間橫穿過去,其實這是非常不適合的,因為海上的氣候復雜多變,很容易受到風雨天氣的影響,一旦飛機出現故障,連降落的地方都找不到,所以太平洋上空的航線基本沒有直接穿越太平洋的。
㈨ 美國禁止中國人入境國航的飛機能飛嗎
美國禁止中國人入境,但是國航的飛機肯定是可以起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