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水仙的繁殖方式是怎樣的
水仙的繁殖方式:用分球法繁殖,可在10~11月進行。我國漳州地區主要採用分栽二年生水仙種球小鱗莖的方法來進行繁殖。從栽種小球到長至能開花的大球,一般需要3~4年。生產中國水仙的切花,主要使用其成品鱗莖進行栽種。中國水仙的鱗莖商品等級可分為10庄、20庄、30庄、40庄、50庄等規格,通常庄數越小,其鱗莖越大,所具花箭越多。鑒於中國水仙切花生產的具體情況,採用40庄或50庄的鱗莖作為生產用種球比較合適,雖然其單球花箭少於庄數小者,但是價格便宜,產品質量亦佳。
B. 如何繁殖水仙花
一、水培水仙花
這水仙花呢,既可以土培也可以進行水培,大家一般都會選擇水培,簡單省事,可是你做對了嗎?水培水仙花,第一步要先將它外層的褐色鱗片去除掉,洗干凈泥土,如果有新根,千萬注意別觸碰到,以免我們把新根給感染了造成水仙花死翹翹,那可就不好了。這第二步,就是要准備好容器,一個空間不算太大,能容得下種球的淺盆就好。
要想水仙花能夠快速生長,而且爆花的話,最好是能夠在養護期間給它進行施肥養分補充,養分足了什麼生長開花都能促進,別說養死了,養爆都不一定難。水培的可在換水時滴入1滴的營養液,土培的可每半月追肥一次,稀釋營養液600~1000倍灌根或噴施葉面,就能促進生長開花了。
關於水仙花如何繁殖的方法就分享到這,大家看完都學會了嗎?有沒有都做到呢?
C. 水仙花的繁殖方法有哪些
播種:播種分春播和秋播兩種,播後4~6周出苗,實生苗培育兩年可開花。播種一般即采即播,不過容易產生變異,一般用於培育新品種。
分株:分株可在春季、秋季和花後進行。挖出母株,將根莖分割,各帶2~3個芽,分別栽植。對根莖粗壯的種類,分割後宜蘸草木灰或放置一段時間使之稍干後再種植,以防病菌感染。為了便於作業,可以將葉子剪成30厘米長。若附帶的根部不多,則可以把葉子剪至20厘米長左右,重要的是根和葉子的平衡比例。葉子若太長,則容易枯萎,不利於幼苗發育;葉子若太短,則發育會延遲。
組培:也可利用花梗側芽、葉片、莖尖等外植體,經消毒處理後接種到合適的培養基上,誘導出營養芽或原球莖,再將原球莖進行大量增殖。當原球莖繁殖至一定數量後,進行分化培養,這樣就可培養出大量植株。
D. 水仙花如何繁殖
側球繁殖:分離開側球後並在秋季種植,次年產生新球。側芽繁殖:在球根閹割時,挖出碎鱗片脫離母體並揀出白芽,在秋季撒播於苗床上。雙鱗片繁殖:將有兩個鱗片的鱗莖盤切小,把鱗片上端剪去留下2厘米,裝袋密封好,2-3月可生出新鱗莖。
三、雙鱗片繁殖
雙鱗片繁殖是近幾年才開始有的新辦法。方法是把有兩個鱗片的鱗莖放在溫度為4-10℃的環境中,放置4-8周,然後取出在常溫環境把鱗莖盤切小,保證每塊都有兩個鱗片,然後把鱗片的上端切掉只留下2厘米作為繁殖材料,並裝置塑料袋中,袋中要裝有含水6(bf)的砂,密封好放置在溫度為20-28℃的黑暗地,2-3月會長出新的鱗莖。
E. 水仙花怎麼繁殖 水仙花的繁殖方法
一、繁殖方法 1、側球繁殖。這是最常用的方法。側球著生在鱗莖球外的兩側,僅基部與母球相連,很容易自行脫離母體。秋季將其與母球分離,單獨種植,次年產生新球。 2、側芽繁殖。側芽是包在鱗莖球內部的芽,只在進行球根閹割時,(即保留鱗莖中心的主芽,挖去兩側腋芽,使養分集中供應主芽,以主芽為中心,重新膨大形成下一年開花的更新鱗莖和分生成數個側生小鱗莖,在同一鱗莖盤上形成一組筆架形的鱗莖。)才隨挖出的碎鱗片一起脫離母體,揀出白芽,秋季撒播在苗床上,翌年產生新球。 3、雙鱗片繁殖。用帶有兩個鱗片的鱗莖盤作繁殖材料,稱之雙鱗片繁殖。其方法是:把鱗莖先放在4-10℃處低溫存放4-8周,然後在常溫中把鱗莖盤切小,使每塊帶有2個鱗片,並將鱗片上端切除留下2厘米作繁殖材料,然後用塑料袋盛含水50%的砂石,把繁殖材料放入袋中,封閉袋口,置溫度為20-28℃的黑暗地方,經2-3月可長出小鱗莖。此法四季可以進行,但以4-9月為好。成球率80-90%,生成的小鱗莖移栽後的成活率可達80-100%。 二、栽培方法 1、旱地栽培。每年挖球之後可將小側球立即種植,也可到9-10月種植。用單球播種,株行距為6厘米×25厘米或6厘米×15厘米。旱地栽培,養護較粗放,除施2-3次水肥外,不常澆水。單行種植可與農作物間作。 2、水田栽培。8-9月把土地耕松,灌水,浸田1-2周後,把水排干,再耕翻數次,深度35厘米以上。施足基肥、作畦,畦寬120厘米,高40厘米,溝寬35厘米左右,必須流水暢通。9月底-10月播種,株行距隨種球大小而異,一般採取小株距、大行距栽培,3年生小鱗莖15厘米×40厘米,2年生則為12厘米×35厘米。栽植時要注意芽向,使抽葉後葉子的扁平面與溝平行。覆土5-6厘米,潑施腐熟人糞尿,然後引水入溝,水滲透整個畦面後,再排干水,切畦邊土覆蓋畦面,使畦邊垂直,覆蓋稻草,使溝內水分可沿稻草而上升畦面,保持經常濕潤。鱗莖極易感染病菌,種植前用40%的福爾馬林100倍液浸5分鍾進行消毒。 為了使鱗莖球經過最後一次栽培後迅速增大,有利於開花,需對3年生鱗莖在種植前進行「閹割」。「閹割」要求在種植前2-4天內進行。先將鱗莖兩側的小鱗莖摘除,再剝去外皮。操作時左手握鱗莖,使鱗莖盤朝外,用金屬的銳利薄刀,刀口自上而下向莖盤方向斜切,切入7-8層鱗片,挖凈腋芽,不可傷及鱗莖盤和主芽。「閹割」後切口流出白色粘液,放陰涼通風處,待乾燥後再行栽種。 施肥以基肥為主,按種球的大小,分別每7天或10天或15天追肥1次,初期施人糞尿加少許尿素,後期適當增施鱗肥。 生長期間需充足的水分,根冠部分宜浸在水中,鱗莖盤以上需保持土壤濕潤,莖葉生長期需較高的大氣相對濕度,梅雨季節要注意排水。3年生球要採用串灌,即水從一頭引入,另一頭流出,使種植畦四周的水長流不息。芒種以後開始放水排干,待地上部枯萎後( 約夏至前)起掘。須根留0.5-1厘米,其餘剪除,並用泥漿將鱗莖盤和兩側小鱗莖封上,以免小鱗莖脫落。封土後將鱗莖盤朝上鋪於乾燥地面曬干,然後倒置堆放在陰涼通風的室內貯藏。 3、無土栽培。這種新型栽培方式是地栽方法的改進。栽培需設寬150厘米、深30-40厘米的盛營養液的栽培槽,槽內放砂石、腐熟的木屑或珍珠岩。生長期間的營養要全面,pH值6-7。初栽時每周施肥1-2次,生長旺盛期每周施肥2-3次,5月後停止施肥。
F. 水仙花種子怎麼培育
先把水仙種子洗干凈,拿出水培套然後把水仙放進去根部是在下面的頭頂在上面。拿出魚缸裝好水之後再把放好的水仙水培套套上去。
放上去之後我們看一下水是不是到了根部哪裡的,還沒有到的時候我們就繼續放水到達根部了之後我們就不放水了。不能超過根部。,然後這樣完了之後我們再把水培套拿下來把彩石放進去。放的大概就可以了不要放太多。
然後你可以滴幾滴營養液進去但是不能滴太多不然會不好的。要注意水臟了一定要換水不要等到完全的泛黃的才換水。
欲想培育葉子短、花梗長的水仙花,關鍵在於促進花梗生長,避免葉子徒長。水養水仙花時,先將水仙球外表的褐色包膜去掉,在水仙球的上部各芽之間縱向切一刀,切透3~4層鱗片,
再在兩邊各橫切一刀,千萬勿傷及花芽,洗去黏液,放置在淺盆中培養。白天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晚上倒去盆中的水,第2天早上再加水培育,這樣就可以避免葉片的徒長。
G. 我買了一個水仙的種球,求問怎麼種
將經催芽處理後的水仙直立放入水仙淺盆中,加水淹沒鱗莖三分之一的為宜。盆中可用石英砂、鵝卵石等將鱗莖固定。
注意不要移動鱗莖的方向。剛上盆時,水仙可以每日換一次水,以後每2-3天換一次,花苞形成後,每周換一次水。水仙在10-15℃環境下生長良好,約45天即可開花,花期可保持月余。
養水仙不需任何花肥,只用清水即可。為使水仙生長健壯,白天應拿到陽台曬太陽。如果想推遲花期,可採取降低水溫的辦法,或者採取傍晚把盆水倒盡,次日清晨,再加清水的做法。此外,如果節前10天看不到飽滿花苞,可採用給水加溫的方法催花,水溫以接近體溫為宜。
(7)中國水仙花如何繁殖種球擴展閱讀
水仙開花後期的處理
一般來說,春節過後,水仙花就凋謝了。通常人們都會把開過花的水仙球扔掉,這其實很可惜。水仙是一種多年生植物,是靠鱗莖來繁殖的,如果將那些已開過花的鱗莖再埋到土裡,就可以繼續生長繁殖。
選擇背風向陽、土層深厚的菜園地或苗圃地,深耕耙平後築成高壟,在壟上開溝,將已開過花的鱗莖埋入其中,葉片自然保留。一個月後,葉片枯萎休眠,此時掘起鱗莖,切掉須根,並沿基部剪去已枯黃的葉片,然後再將鱗莖埋入,深度以10厘米為宜。
H. 水仙花繁殖方法
水仙花是中國的十大名花之一,它的的根莖部很壯實,與風信子、洋蔥一般相似,它對生活環境要求不高,很適合新手花友養殖,可養殖在客廳、陽台、書房、閨房等地,下面我們來了解下水仙花的繁殖方法。
一、水仙花的生長習性
水仙為秋植球根類溫室花卉,喜陽光充足,生命力頑強,能耐半陰,不耐寒。7-8月份落葉休眠,在休眠期鱗莖的生長點部分進行花芽分化,具秋冬生長,早春開花,夏季休眠的生理特性。水仙喜光、喜水、喜肥,適於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喜肥沃的砂質土壤。生長前期喜涼爽、中期稍耐寒、後期喜溫暖。因此要求冬季無嚴寒夏季無酷暑,春秋季多雨的氣候環境。
白天水仙花盆要放置在陽光充足的向陽處給予充足的光照。因為植物需要通過葉綠素經過光合作用提供養分 這樣才可以使水仙花葉片寬厚、挺拔,葉色鮮綠,花香撲鼻。反之,則葉片高瘦、疲軟,葉色枯黃,甚至不開花。以疏鬆肥沃、土層深厚的沖積沙壤土為最宜,pH在5-7.5時均宜生長。
二、水仙花的繁殖方法
1.側球繁殖
這是最普通常用的一種繁殖方法。儲球著生在鱗莖球外的兩側,僅基部與母球相連,很容易自行脫離母體,秋季將其與母球分離,單獨種植,次年產生新球。
2.側芽繁殖
側芽是包在鱗莖球內部的芽。只在進行球根閹割時,才隨挖出的碎鱗片一起脫離母體,揀出白芽,秋季撒播在苗床上,翌年產生新球。
3.雙鱗片繁殖
一個鱗莖球內包含著很多側芽,有明顯可見的,有隱而不見的。但其基本規律是閑兩張鱗片1個芽。用帶有兩個鱗片的鱗莖盤作繁殖材料就叫雙鱗片繁殖。
其方法是把鱗莖先放在低溫4-10℃處4-8周,然後在常溫中把鱗莖盤切小,使每塊帶有兩個鱗片,並將鱗片上端切除留下2厘米作繁殖材料,然後用塑料袋盛含水50%的蛭石或含水6%的砂,把繁殖材料放入袋中,封閉袋口,置20-28℃溫度中黑暗的地方。經2-3月可長出小鱗莖,成球率80-90%。這種新方法,四季可以進行,但以4-9月為好。生成的小鱗莖移栽後的成活率高,可達80-100%。
4.組織培養
用MS培養基,每升附加30克蔗糖與5克的活性炭,用芽尖作外植體,或用具有雙鱗片的莖盤5×10毫米作外植體,PH值5-7;裝入20x100毫米的玻璃管中,每管10毫升培養基,經消毒後,每管植入一個外植體,然後在25℃中培養,接種10天後產生小突起,20天後成小球,1月後轉入在含NAA0.1/毫克1/2MS的培養基中,6-8周後有葉、有根,移栽在大田中,可100%的成活。用莖尖作外植體的,還有去病毒的作用。
很受大眾歡迎的水仙花,它不在乎生命短暫,不怕孤獨終老,不畏懼冰雪嚴寒,始終潔身自愛,帶給人間的是一份綠意與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