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外儲如何調整

中國外儲如何調整

發布時間:2022-04-20 20:30:04

❶ 中國整體外匯儲備應該遵循哪些原則

模型不清楚,不過想了一想,基本的原則應該包括:
一、安全原則:中國的外匯儲備是中國犧牲資源、能源、環境和幾代人的辛勞換來的,安全性是外匯第一原則。
二、保值增值原則:辛辛苦苦積累的資產,要保值要增值,莫讓別人變相把財富捲走了。
三、多樣化原則:莫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尤其是有大漏洞、不安全的籃子。
四、適量原則:外匯儲備少當然不好,但也不是越多越好。保持適量的外儲,莫讓人家看了眼紅,動邪念,天天惦記。
五、服務於國民及經濟原則:外匯儲備,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及時合理的使用,用來發展國民經濟,提高國民待遇,提高國家綜合競爭力。
六、專項管理原則:龐大的外儲事關國家的長遠安危,應該由一批有能力的專業人才專門管理,每月編制分析報告和後期調整策略。
七、周期調整原則:按照全球經濟發展形勢,及時的預見性的調整外匯儲備的總量和結構。
這是我自己想出來的,書上不一定看的到。

❷ 我國目前的外匯儲備管理面臨著什麼挑戰試提出一些可行的對策並說明理由

中國金融目前面臨的風險與挑戰,無論在國內還是國際,都是空前嚴峻。面對7000億美元外匯儲備及其增幅,我們應該認真思考一下,其中是否會隱藏著一些麻煩?

中國人民銀行7月15日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六月末,中國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7110億美元,同比增長51.1%。專家稱,中國外匯儲備充裕是一個「中性」消息,不特別好但也不特別壞,外匯儲備關鍵不在多少而在能否發揮效力。(《中國外匯儲備突破7000億美元年底可能超越日本》2005年07月15日中國新聞網)

有的專家認為,「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中國面臨自身金融改革和防範外在風險的壓力都比較大,外匯儲備相對比較充裕應該是合適的。但在我看來,這種看法大可商榷。中國金融目前面臨的風險與挑戰,無論在國內還是國際,都是空前的嚴峻。面對這有些可疑的7000億美元外匯儲備及其增幅,我們的金融官員應該認真思考一下,其中是否會隱藏著一些麻煩?

如何看待迅猛的外匯儲備增長

那麼,應該如何理解這7000億美元外匯儲備及其不正常的增長幅度?果真如有的專家所說的那樣,中國外匯儲備目前的現狀是「中性」嗎?依我之見,這7000億美元外匯儲備,是一筆疑竇叢生的錢,這是一筆不合時令的錢,這是一筆令人感到不安的金錢!

毫無疑義,7000億美元外匯儲備及其不正常的外匯增幅,其中大藏玄機。

第一,外匯儲備漲幅十分可疑。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家外匯儲備余額已經達到7110億美元,同比增長51.1%。截至2005年6月末,外匯儲備增加1010億美元,同比多增337億美元,而去年同期,國家外匯儲備還僅為4706億美元。2004年年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首度超過6000億美元,達到6099億美元。這個增長速度是歷史上的最高增長紀錄之一,因為它是在去年高基數的基礎上增長的。對此,我贊同國資委研究中心趙曉的分析,在增加的外匯中,大概有40%是難以解釋的。這么大的一筆無法解釋的外匯,難道不讓人提心吊膽。依我的看法,就是到賬面的錢,不一定真正是自己的錢。從近年來披露的經濟事件來看,目前金融財務手法也在花樣翻新,表現在或者統計到自己賬面來的錢,可能其中大有文章。甚至移花易木,暗渡陳倉,也不無可能。

第二,中國外匯儲備驟然大幅提升,其時機也很微妙。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是,我們的外匯儲備的增長,究竟是因為這段時間產業創匯增幅帶來的呢,還是這段時間外商投資增加帶來的,抑或其他國際認同的正當渠道帶來的?其實都不是,至少沒有數據顯示是。然而,從時間段上來說,它恰好與逼人民幣升值遙相呼應。這種巧合無法不令人產生一定的聯想?

第三,國際經濟博弈中也出現了一些十分反常的現象。先是狂逼中國人民幣升值的美國,其參議院突然擱置人民幣升值議案;其間,還有超重量級的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財長斯諾參議院作證,反對硬逼人民幣升值。接著,新近召開的八大工業國(G8)會議對人民幣升值如若虛無,其公報對人民幣匯率隻字未提。其時,國內金融界大松一口氣,人們似乎看到人民幣升值如同幽靈般地飄然而去,這時甚至有人竊竊自喜。當然,也有敏銳觀察者提醒人們不可放鬆警惕,卻反被譏為製造噪音。問題能有這么輕松嗎?非常的表象的背後,往往有非常的原因,一個可能的原因就是,博弈人民幣升值靜悄悄地進入了新的境界:大動若靜。居安尚需思危,何況我們的金融體系並不安全。

關注金融形勢中的不安因素

雖然人民幣升值的輿論由來已久,但是它的壓力驟然提升正好與我國房地產價格提升不謀而合。這正是國際熱錢做局中國的新套路:即近期入房市熱錢炒房,伺機再殺入賭人民幣升值。據有關報道稱,國際游資進入我國後,其中大量資金參與了我國房地產的炒作。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04年全國房屋銷售價格比2003年上漲了9.7%。另據國家發改委和國家統計局的一項調查資料,2005年一季度,35個大中城市的房地產價格持續上漲,平均房屋銷售價格上漲9.8%。這一局面,並非完全由國內需求所致,相當程度上乃國際游資所為。有關人士認為,2004年大約有80億美元的海外熱錢投入了上海房地產市場。今年一季度海外熱錢占上海市商品住宅成交量的40%。另據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統計,境外資金直接流入上海房地產市場的比重,2001年是16.1%,2002年上升到23.5%,2003年超過了25%,2004年1至11月,境外資金流入上海房地產市場的總量超過222億元。熱錢似乎不像有的專家估計的那樣,在撤離中國房地產市場。

我們絕對不會反對合理的外匯儲備,但也不是越多越好。中國人艱苦奮斗,殫精竭慮,不就是想提高綜合國力嗎?外匯儲備的多少,是一個重要標志。但是,如果這筆錢中有「貓膩」,它能正常「發揮效力」嗎?

(作者為河南社科院研究員,教授)

關於我國外匯儲備規模適度性的思考

郭華偉 鄧祥康
截止到2004年底,我國外匯儲備跨越6000億美元大關,達到6099億美元。從當前以及未來一段時期來看,促進我國外匯儲備增加的因素將繼續存在,如果不進行政策調整,我國的外匯儲備將會進一步增加。

一、 外匯儲備超常增長的負面影響

外匯儲備作為一個國家經濟金融實力的標志,它是彌補本國國際收支逆差,穩定本國匯率以及維持本國國際信譽的物質基礎。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往往要持有高於常規水平的外匯儲備。但是,外匯儲備並非多多益善,近年來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的急劇擴大對經濟發展產生了許多負面影響。

1、 損害了經濟增長的潛力。一定規模的外匯儲備流入代表著相應規模的實物資源的流出,這種狀況不利於一國經濟的增長。如果我國外匯儲備的超常增長持續下去,將損害我國經濟增長的潛力。

2、 帶來了較大的利差損失。據保守估計,以投資利潤率和外匯儲備收益率的差額的2%來看,我國目前6099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年損失高達100多億美元。如果考慮到匯率變動的風險,這一潛在損失會更大。眾所周知,我國外匯儲備構成中大約70%是美元資產,據美國一些經濟學家估計,美元可能在這一輪的危機中貶值20%至40%,果真如此,我國美元儲備將縮水854億到1708億美元。

3、 存在著高額的機會成本損失。我國每年要引進大約500億美元的外商投資,為此國家要提供大量的稅收優惠;同時,我國又持有大約6000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閑置不用。這樣,一方面是國家財政收入減少,另一方面老百姓省吃儉用借錢給外國人花,其潛在的機會成本不可忽視。

4、 削弱了宏觀調控的效果。在現行外匯管理體制下,央行負有無限度對外匯資金回購的責任,因此隨著外匯儲備的增長,外匯占款投放量不斷加大。外匯占款的快速增長不僅從總量上制約了2004年以來宏觀調控的效力,還從結構上削弱宏觀調控的效果,並進一步加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使央行調控貨幣政策的空間越來越小。

5、 影響對國際優惠貸款的運用。外匯儲備過多會使我國失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優惠貸款。按照IMF的規定,外匯儲備充足的國家不但不能享受該組織的優惠低息貸款,還必須在必要時對國際收支發生困難的其他成員國提供幫助。這對我國來講,不能不說是一種浪費。

二、 我國外匯儲備適度規模

近年來,我國外匯需求主要來自於以下五個方面:維持正常進口用匯需求;償還債務用匯需求;外商直接投資贏利返還用匯需求;政府幹預匯市的用匯需求和其他用匯需求(包括居民出境旅遊、求學、就醫等)等。如果能滿足這五個方面的用匯需求或略有節余,則我們認為外匯儲備規模就是適度的。我國進口用匯需求大約為1120-1680億美元。償還債務用匯需求大約為230-345億美元。外商投資贏利返還用匯需求大約為448-672億美元。目前人民幣還不能自由兌換,我國對資本項目嚴格管制,並實行經常項目的銀行結售匯制,因此,並不需要太多的外匯儲備干預市場,不妨以2004年流入我國的短期資本600億美元為外匯需求的參考數。隨著國家對居民出境旅遊、探親、就醫、留學等方面的限制進一步放寬,所需的外匯儲備也會進一步增加,估計總額在400-600億美元。

由此,我國外匯儲備的適度規模區間大致為:2798-3897億美元。可以看出,當前我國外匯儲備有較大過剩。因此,如何控制外匯儲備的超常增長,加強外匯儲備的管理,提高儲備資產的運用效率成為當務之急。

三、 加強外匯儲備的管理途徑探討

過多的外匯儲備就意味著經濟資源的巨大浪費,長期如此,對我國經濟發展有害無利。我們認為,在當前條件下,加強我國外匯儲備的管理應從兩方面著手:即一方面要採取措施解決外匯儲備的超常增長,另一方面要提高現有儲備資產的運用效率,兩者不可偏廢。

控制外匯儲備超常增長可以從供給機制上著手。從供給來說,外匯儲備增加是國際收支順差的結果,也是當前結售匯體制所致。但根本原因在於,外界對人民幣匯率抱有升值預期,本幣和外幣利率差距太大,國內外幣缺乏安全、穩定、高回報的投資渠道。因此,企業、銀行、個人都願意減持外幣資產,增加人民幣資產。因此,解決問題的思路還需要從打消匯率升值預期、解決利率差距和增加投資渠道入手。當然,還應研究和調整匯率制度,改變目前單一盯住美元的匯率機制,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匯率制度。

1、 改變幣種結構,保持儲備資產多樣化。目前,我國外匯資產面臨的突出風險是美元「一股獨大」,這樣,在美元貶值時我們面臨較大的資產縮水風險。可考慮適當增加歐元、日元等國際貨幣在我國儲備資產中的比重。

2、 提高外匯儲備在國內的運用效率。如可考慮動用部分儲備資產發行美元債券,允許企業和個人用人民幣購買,建立專項基金。同時可考慮發展境內外幣債券市場。以減少到國際市場籌集資金,並替代部分外商直接投資。

3、 調整外匯儲備的投資策略,增加收益。當前,我國外匯資產主要用於購買美國國債等短期投資上,年收益率僅為3%左右。可適當調整投資期限結構,運用外匯儲備進行一些長期的投資計劃。

來源:《經濟參考報》

❸ 中國外匯儲備的問題及其對策

根據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水平和外匯儲備的實際需要兩方面因素考慮,我國的外匯儲備規模應為4540億美元。鑒於4540億美元是以2004年的數據為依據得出的結果,相對於我國當前所需要的外匯儲備規模應該是偏小的,但考慮到我國現在外匯儲備已經超過萬億美元大關,還是可以明顯看出我國的外匯儲備有過剩的傾向。
外匯儲備過高的負面效應
過高的外匯儲備給我國的經濟平穩運行,已經帶來了不小的挑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外匯儲備過高,加大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2.高額的外匯儲備改變了我國的貨幣的供應結構,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通貨膨脹的壓力。影響我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
3.外匯儲備的匯率風險。
4.持有外匯儲備的機會成本。
解決外匯儲備過高問題的建議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了解到超過適度規模的外匯儲備會給一國經濟平衡發展帶來壓力和風險。因此,我國有必要採取一些積極措施來抑制外匯儲備不正常的擴大。當前我國的外匯儲備管理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首先是遏制外匯儲備持續高速增長的勢頭,控制外匯儲備規模。其次,對外匯儲備結構適當調整,改變我國長期以來美元資產在外匯儲備中獨大的局面。
1.外匯儲備規模的調整。(1)對進口措施進行調整。進口政策調整不僅可以減少我國過高的貿易順差,也有利於消除政策干預造成的價格扭曲,建立開放的市場體系和靈敏的市場機制。同時,通過進口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也有利於促進我國相關產業的技術升級和產能擴大。(2)購買戰略石油儲備。石油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戰略資源,被喻為「工業的血液」。但石油的蘊藏和使用卻極不平衡。產油國和工業國之間控制與反控制的博弈,頻繁發生的自然災害以及國際游資在石油期貨市場上的投機行為,都會造成石油價格的劇烈波動。今年國際原油價格曾經一度摸高至80美元一桶。過高的石油價格給我國國內經濟的平穩發展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為了避免國際原油價格波動對我國國內經濟的沖擊,我國可以在石油價格回落到合理的時候,利用我國的外匯儲備,加緊購買石油,擴大石油戰略儲備。(3)為社保基金注資。目前,全國的社保基金規模只有1477億元,隨著中國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社保基金的規模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項懷誠就曾公開表示,社保基金的缺口在1萬億元以上。與社保基金的短缺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高達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下,中央明確指出要多渠道籌集社保基金。因此,將部分外匯儲備劃撥到社保基金賬下是有政策支持的。
2.外匯儲備結構的調整。外匯儲備的結構調整有兩方面內容:一是儲備貨幣幣種的選擇以及比重安排;二是外匯儲備資產的調整。
(1)儲備貨幣幣種的選擇以及比重安排。儲備貨幣幣種的選擇以及比重安排是各個國家外匯儲備結構調整共同所面臨的問題。近年來由於美國貿易逆差和巨額財政赤字使得美元兌換國際主要貨幣匯率持續下跌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對於美元的貶值程度,專家提出了不同的預測,有專家認為美元的貶值率在20%左右,也有專家認為美元的貶值率將達到40%。因此,為避免美元貶值造成本國外匯儲備縮水,調低美元資產比重成為各國外匯儲備調整的一個方向。 轉貼於 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http://
我國外匯儲備幣種調整不能通過大規模減持美元資產來達到減小美元資產比重的目的。當前,我國最穩妥的做法是增加新增外匯儲備中非美元資產的比重同時將美元資產的增長速度調整到適度的范圍,從而降低美元資產在外匯儲備中的比重。近幾年,我國同日本、歐盟的貿易發展良好。目前歐盟、美國和日本為中國前三大貿易夥伴,2007年我國與上述三個經濟體的雙邊貿易額分別為3561.5億美元、3020.8億美元和2360.2億美元。三者合計佔到我國對外貿易規模的41.2%,如果考慮到內地經香港對上述地區的轉口貿易,則該比例將上升至50%左右。我國可以以此為契機,進一步鼓勵我國企業選擇歐元和日元等非美元貨幣結匯,從而擴大歐元、日元等外匯儲備的份額。
(2)外匯儲備資產的調整。外匯儲備資產調整是我國面臨的特殊問題。外匯儲備資產種類包括長期國債、短期國債、企業債券,股票等。外匯儲備的資產調整就是對以上資產比重進行重新配置。對我國而言,則主要是如何調整美元資產的問題。根據有關資料顯示,截至2005年6月底,我國的美元長期債券投資占外匯儲備的68%,達4850億美元。其中美國國債比例為57%,政府機構債券比例為36%,企業債券比例為7%。而我國投資美國股票的資金僅占外匯儲備的0.47%。由此可見,我國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配置的主要問題在於過分強調儲備的安全性而忽視了收益性。在我國當前外匯儲備較為充裕的背景下,外匯儲備的盈利性是我們必須充分考慮的目標之一。

❹ 如何加強對我國外匯儲備的管理

1、轉變投資方式,提高長期投資的比率。必須超越外匯儲備消極管理的框架才能找到優化儲備資產結構的途徑。從外匯儲備的結構來分析,目前我國外匯儲備主要投資於海外特別是美國的高信用等級的政府債券、國際金融組織債券、政府機構債券和公司債券等金融資產,無論是從安全性、流動性還是從盈利性角度來講,過於集中的投資都是不適宜的。
2、增強我國經濟競爭力。提高我國的經濟競爭力,有必要從國外獲得更多的市場、資源和關鍵能力,外匯儲備投資應該著眼於提升本國企業國際競爭力,優化產業結構,支持具有競爭力的大型企業,擴大海外投資,並購國外戰略性資產。
3、建立戰略物資儲備。我國是全球製造業大國,但對重要資源缺乏定價能力,這與我國自身資源相對匱乏,以及缺乏戰略物資儲備有密切關系。我國應該立足相對充足的外匯儲備,建立與我國龐大製造業相稱的戰略物資儲備,積極參與對全球市場的擴大和對全球大宗商品的交易。

❺ 如何管理我國外匯儲備

1.合理外匯儲備的管理

重視外匯儲備的安全存放保管。目前,我國外匯儲備大多是美元、歐元債券和主要西方貨幣表示的金融資產。近年來,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動盪,以及我國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潛在沖突可能波及到我國外匯儲備的安全。這就需要從戰略上考慮,從安全出發,如何選擇存放保管外匯儲備資產。
根據國內外形勢,確定適合我國國情的外匯儲備下限和上限以及外匯儲備的區間。根據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狀況、對外開放程度、國際收支狀況以及宏觀經濟政策發展目標,制定階段性的儲備調整規劃。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夏斌教授的建議,我國保持7000億多元的外匯儲備是比較合適的。
按照「安全、流動、盈利」的 「三性」原則,從中長期考慮外匯儲備的資產配置。在外匯儲備較快增長的背景下,除國債之外,高信用等級的政府機構債券、公司債券和國際金融組織債券等,也是我國儲備資產運用的重要方面。考慮到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仍居主導地位,美國金融市場也仍是世界最發達的市場,美國無疑仍是我國外匯儲備投資的重要市場。在資產結構調整時應該基於對主要國際貨幣中長期走勢的戰略研判,資產結構的調整必須是謹慎而漸進的,以防引起國際資產市場價格的大幅波動,從而不利於我國的外匯管理。
2.超額外匯儲備資產的管理
可以考慮成立一家專門投資公司作為多餘外匯資產的運作主體,來進行商業化、專業化運作。具體說來,成立由政府控股的「國家投資控股公司」是值得考慮的方案。至於「國家投資控股公司」由央行主導還是財政部主導,我們認為應該是後者。央行是貨幣政策的責任機構,國有金融財產的管理從職能上來說應該歸屬於財政部。同時也可考慮將部分儲備交國際上的私人投資基金代管。事實上,當前不少國家央行都把部分儲備交給一家或幾家基金代管。這些基金由專家把儲備按不同比例進行資產組合,並根據市場變化調整結構。從多年的情況看,這些基金獲取的收益較高。
增加外匯儲備的多元化。一是考慮增加黃金在外匯資產中的比重,黃金作為天然的貨幣,具有良好的保值作用,並且可以作為最終的國際結算貨幣。我國外匯資產中黃金比例較低,只佔1.5%,而發達國家一般都將外匯儲備轉換為黃金存儲。截至2005年1月,黃金占各國外匯儲備的比例分別是:美國為61.1%,義大利為55.8%,法國為55.1%,德國為51.1%,荷蘭為50.5%。此外,中國也可以考慮將外匯儲備轉為資產儲備。目前我國石油、鐵礦石、錳礦石、鉻鐵礦等進口量大幅增長,利用國外資源的成本在驚人的大幅度上升,我國應將部分外匯儲備轉變為資產儲備,以緩解國際資源價格上升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利用外匯儲備進行能力儲備建設。對實現可持續發展真正至關重要的不僅是對資源的佔有和控制能力,而且要有強大的使用和控制資源的能力。能力的提高,才能最終解決資源約束。能力儲備的主要手段有:
(1)鼓勵「走出去」戰略,扶持和培養我國的跨國公司。跨國公司掌握著全球化時代資源配置的主導權,培養中國的跨國公司,對於提高我國對外開放水平,真正成為世界經濟強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鼓勵對海外重要經濟資源開采權的收購。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壯大,我國對海外經濟資源的依賴程度將不斷提高,控制海外資源的開采權,比直接進口資源更加合理。
(3)鼓勵對我國具有戰略意義的出境基礎設施建設進行投入。我國周邊國家蘊涵著豐富的能源儲藏,通過跨境輸油氣管道、鐵路與公路的建設,對於保障資源與能源供給的安全性,加強我國與周邊國家的經濟貿易關系,具有重要作用。
(4)引進和培養海外人才。國家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我國應該制定中長期海外人才培訓規劃,有計劃地將政府官員、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人才、工程技術人員、專業人士(會計、法律、咨詢、建築等)派往海外進行培訓。同時可以考慮在海外建立研發機構,直接利用海外土人才。

❻ 如何使用好我們的外匯儲備中國該怎樣盡早走出危機,說出你的方案和理由

.(1).中國有句俗語叫「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深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背景下,我國外匯儲備以出乎意料的速度突破2萬億美元大關,這無疑是給復甦中的中國經濟打了一針「興奮劑」,吃了一顆「定心丸」。

可興奮之餘,如何運用這筆巨額外匯儲備,恐怕是擺在最高決策當局面前的一大難題。而在此之前有關的議論,可謂是五花八門,比較典型的有:

一為「分紅論」,即把一部分外匯分給老百姓,理由是:這樣做可以刺激市場消費,拉動經濟增長。事實上,這是絕對行不通的,有專家分析說:如果把1萬億美元外匯儲備分給老百姓,老百姓勢必要換成人民幣在國內消費,然後1萬統美元外匯又回到央行,這相當於多發了等價於1萬億美元的人民幣;如果老百姓把1萬億美元中的部分外匯拿到外國消費,不但沒能直接刺激中國經濟,而且將相應減少中國的外匯儲備,其結果必然是災難性的,因為這非常容易造成貨幣危機或通貨膨脹,最終受害的則依然是中國老百姓。

二為「減持論」,即逐步減少美元資產的比重,理由是:過多的持有美國國債與其它美元資產風險太大。以美國財政部公布的TIC數據來計算,2002年-2008年美元證券類資產佔中國外匯儲備的比重在66%-74.75%。這意味著中國事實上成了美國最大的債主,而一旦美國金融市場出現動盪,中國持有的美元資產必將遭受巨大價值損失,因而「減持」的呼聲不絕於耳。可減持的節奏與數額如果掌控不好,勢必又將加劇美元貶值,到頭又可能落得個「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可悲下場,這也是中國現階段為什麼力挺美元的根本原因。

三為「多元論」,即逐步調整與優化外匯儲備結構,理由是:這樣可以提高外匯儲備「流動性、收益性和安全性」。顯然,這是一種比較理性的戰略思考。如何調整?其實溫總理早在今年2月訪歐演講中己給出答案,就是中國有近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我們可以動用外匯儲備刺激經濟。同時,總理還表態說,外匯儲備只能用在國外。這意味著巨額外匯儲備今後不可能在美元「一顆樹上弔死」,我們可以進口國內急需的高新技術產品和石油、礦產等戰略物資,可以鼓勵企業進軍海外市場投資,可以增加對主權國家的信貸額度,可以擴大中方在世界銀行等國際或地區金融組織的股份與投資等等,事實上我們己經在進行類似的大膽嘗試。從未來講,推動形成新的全球「儲備貨幣」,應當是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的共同目標,因為這樣可以有效抑制個別國家獨霸「世界貨幣」發行權所帶來諸多風險。當然,「藏匯於民」也是一種潛在的選項,這就需要改進現行某些強制結售匯制度法律法規框架。

總而言之,掌握著巨額外匯儲備的中國,可以說是利弊兼有,利在為中國贏得穩定的外部環境,有助於人民幣匯率的穩定和增加國家的信用度;弊在客觀上存在匯兌損益、投資損益與美元危機的風險。但不管怎樣,「腰桿子粗了」就意味著我們在經濟戰略與策略上有了較大的彈性操作空間,只要外匯儲備這張牌打的好,中國完全可以化「危機」為「機遇」、變「被動」為「主動」,進而使得外匯儲備更好的為發展與穩定經濟服務,為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服務。

(2)從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經濟改革開放的歷程看,歷史上幾次大的外部經濟沖擊,都促使中國經濟積極推進內部的改革與對外的開放,從而為中國經濟的大發展帶來新的機遇,每一次大的沖擊之後,中國經濟都往往走上一個新的台階。1990和1991年中國經濟的大幅回落,促使政府積極推進改革,小平同志再1992年南巡中提出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形成了強大的體制創新帶來的動力,造就了中國經濟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次長達五年的兩位數經濟增長的繁榮局面。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使得中國在1999年推行了國有銀行改革和國有企業改革,促進了住房制度的改革,並積極加入了世貿,為中國的企業開辟了一個巨大的全球市場,再次在2003-2007年為中國經濟迎來了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二次持續5年的兩位數的增長。完全可以說,沒有當時的艱苦的改革和加入世貿初期的開放沖擊,就沒有今天相對健康的銀行系統和更為巨大的政策迴旋餘地。

現在我們又一次面臨著放鬆管制,培育新的增長點的轉折時期。如果中國經濟可以在這一次外部壓力推動下完成向內需主導增長的格局的轉型,必然會帶來新的巨大增長機會。要走出當前的調整壓力,當前中國最為需要的,可能並不是一味強調基礎設施投資和財政赤字的所謂凱恩斯主義,也不是一味放鬆貨幣到零利率的貨幣主義,而是強調通過改革釋放體制的活力、通過開放尋求全球新的布局機會的、強調改革開放的「鄧小平主義」。

在經濟明顯回落、擔心找不到大量吸收就業的增長點、以及擴大內需的增長點的同時,很多能夠吸收大量就業、培育內需增長電的行業,因為存在嚴格的准入管制和壟斷,因為嚴格的准入門檻,而使得很多社會資金無法進入,例如:鐵路、電信、金融、教育、醫療等,2008-2009年盡管對鐵路進行了大規模的投資,但是鐵道部門還是在重要的運輸時期「依然還是一票難求」,而中國當前一方面是大量的鋼鐵等原材料的庫存增長和產能過程、以及正在增大的就業壓力,一方面是巨大的運輸需求,為什麼不能形成有效的投資和內需的增長點?關鍵還是鐵道部門的壟斷和管制。

如果能夠充分利用這一次擴大內需、應對危機的機會,打破這些能夠吸收巨大就業和創造內需增長點的行業的壟斷和管制,在經歷此次金融危機過後,中國又可能有機會培育出一批富有活力的新增長點,中國經濟將有希望迅速從危機中走出,展現新的局面。

如果說2008年是國內外風雲激盪下的大調整的一年,那麼,在新的國際國內經濟格局下,2009年則可能是大布局的一年。這要求中國重新根據自身的優勢重新布局擴大內需的政策舉措;中國的企業也應當有更大的視野在新的環境下重新調整策略、重新布局自身的資源,為中國經濟的轉型和走出調整形成新的推動力。

要想真正走出危機,必須做好三點:
1將教育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而不是經濟決定論思想指導下的30年GDP崇拜。而且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教育以及知識產權保護將顯得尤為重要(本來就重要),中國在這兩方面做得極差!一個不尊重學術、知識、不把教育放在心上,不把知識分子放在眼裡的國家,發展根本就是不可持續的。
2全面的制度改革,尤其是政治制度改革。現在中國的幾乎所有可以成為社會問題,納入議題的矛盾,要想解決,幾乎都要涉及到體制問題。制度和教育都是重要的生產力。
3經濟結構調整,產業轉型與升級。農民工不能打了十年工依舊還是個農民。中國經濟的巨量,科技貢獻少之又少,很大原因是靠了吃祖宗留下的和搶奪子孫後代的。產業不轉型,科技水平、勞動力素質就受到限制。第三產業才是解決中國巨大就業壓力的根本之道。
4還債社會保障。一個自稱社會主義的國家,不應該是剝奪了公民最基本的生存生活權力的國家。可是現在,住房、醫療、教育、食品質量、生產安全、環境等問題,幾乎是把國民的基本生命權、居住權、教育權

❼ 我國近幾年的外匯儲備變化情況怎樣

1994年至今,我國外匯儲備可分為三個階段:

1.外匯儲備較快增長階段 (1994年-1997年)

1994年,我國外匯管理體制進行了重大改革,實施了匯率並軌、取消外匯留成、銀行結售匯制、成立銀行間外匯交易市場等舉措,國家外匯儲備獲得了較快的增長。1994年-1997年,外匯儲備年增長額分別為380.21美元、219.77億美元、314.43億美元、348.50億美元。至1997年底,我國外匯儲備余額由1993年的211.99億美元增長到1398.90億美元,增加了5.6倍,國家外匯儲備進入了較為寬松的時期。

2.外匯儲備緩慢增長階段(1998年-2000年)

1997年下牛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在其影響下,從1998年起,我國外匯儲備增量明顯減緩。1998年-2000年,國家外匯儲備年增長額僅為50.97億美元、97.15億美元、108.99億美元,只相當於1997年外匯儲備增加額的14.62%、27.87%、31.27%。盡管如此,至2000年末,外匯儲備還是相當可觀的,增加到1655.74億美元,居世界各國前列。

3.外匯儲備大幅度增長階段(2001年至今)

從2001年起,我國外匯儲備進入了大幅度增長階段,且增長的速度十分驚人。2001年-2004年,國家外匯儲備年增長額分別為465.91億美元、742.42億美元、1168.44億美元和2066.81億美元,相當於2000年國家外匯儲備增加額的427.4%、681.18%、1072.06%和1896.33%,國家外匯儲備余額達6099.32億美元。(見下表)

1994年-2004年國外匯儲備變化情況表

二、高額外匯儲備的利弊分析

我國保持高額外匯儲備的有利之處主要有:

1.調節國際收支,促進國民經濟穩定發展

一是當國際市場出現變化導致出口銳減,或因季節性因素及突發性事件造成臨時性國際收支逆差時,國家可動用充足的外匯儲備來彌補逆差,無須採取壓縮進口等影響國內經濟正常運行的限制性措施。二是當國際收支發生結構性失衡,需要進行緊急的或長期調整時,國家可動用充裕的外匯儲備進行調節,以緩和調整外部沖擊,從而降低各種措施對國內供求均衡所帶來的負效應,維持國內經濟的正常運營和穩定發展,減輕因採取緊急措施而對經濟帶來的不利影響。

2.維護國際信譽,增強吸引外商投資和對外融資的能力

外匯儲備雄厚,增強了我國綜合國力,使我國對外信譽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這將有利於吸引外商投資,有利於充分利用外國政府貸款、國際金融機構信貸或在國際資本市場上進行融資。

3.干預外匯市場,穩定人民幣匯率

外匯儲備充足,對外匯市場的干預能力大大增強,對穩定人民幣匯率乃至穩定整個宏觀金融環境和經濟秩序,都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4.增強抗擊經濟風險的能力,有助於國家經濟安全

目前,我國外匯儲備實力強大,已成為國際上的外匯大國,不僅有足夠的外匯滿足對外經濟貿易的需要,而且能夠應對國際經濟金融風險,以及應對國內不測之需,極大地提高了國家抵抗各種經濟風險的能力,有助於國家經濟安全。

5.有利於推進資本項目開放和人民幣自由兌換

我國外匯儲備充足,實力雄西部地區高技術產業生態動力缺陷與改進思路厚,為推進資本項目開放、實現人民幣自由兌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我國保持高額外匯儲備的弊端則有以下幾點:

1.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大,不利於對外貿易順利開展

外匯儲備大幅度增加,表明國內外匯市場上外幣供給大於外幣需求,必然產生外幣貶值的預期和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又加大了外資流入和國際收支順差的擴大;進一步增強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同樣,我國外匯儲備大幅增加,就意味著我國對外貿易順差的增加,逆差國就會利用世貿組織的規則,限制我國產品出口,保護本國產業。目前,在世界范圍內,我國是被反傾銷最多的國家。

2.基礎貨幣投放和外匯占款增大,制約了貨幣政策的運用和效應

外匯儲備是由國家購買並持有的,其在外匯管理局賬目上的對應反映就是外匯占款,外匯占款的增加直接增加了基礎貨幣的供應量,再通過貨幣乘數效應,造成了貨幣供應量的大幅度增長。2003年-2004年9月,國家外匯儲備累計增加3489.64億美元,按現有比價,就有28883多億元人民幣的基礎貨幣被投放。這不僅加劇了物價上升的壓力,而且弱化了貨幣管理部門對貨幣供應量控制的能力及其效應。

3.高額外匯儲備降低了資金的利用效率

我國外匯儲備的結構與日本等國相比有很大差別,後者是自有儲備為主,而我國則借入儲備的比例比較大。事實上,過高的借人儲備容易造成資金的浪費。因為外匯儲備是一種實際資源的象徵,它的持有是有機會成本的。持有外匯儲備的機會成本等於國內資本生產率減去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率。如果我國持有巨額外匯儲備並借人大量外債,就等於以低價將國內資金轉到國外給外國人使用,同時還以高價從國外借人資金,其潛在的損失是顯然的。此外,持有外匯儲備表示暫時放棄一定量實際資源的使用,從而也就喪失了這些資源投入所引起的經濟增長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借人儲備比例過高時,過多的持有外匯儲備既不經濟,也將影響國內經濟的增長。

4.提高了外匯儲備成本,增大了儲備風險

我國外匯儲備大幅增長,其成本也在相應增大。同時,我國外匯儲備過多,必然會增大儲備的風險。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由於國際資本迅速大規模地流動,金融市場的利率與匯率波動十分激烈,因此,匯率風險增大。目前,我國外匯儲備美元所佔的比例較大,每當美元貶值和美國國內出現通貨膨脹時,我國外匯儲備都會隨之貶值,造成外匯儲備的損失。2001年以來,美聯儲12次降息,美元對歐元貶值12%,如按我國外匯儲備60%為美元儲備計算,從2002年11月到2004年8月,我國美元的外匯儲備對歐元貶值已造成達530多億美元的損失。

5.失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優惠貸款

根據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有關規定,成員國發生外匯收支逆差時,可從「信託基金」中提取相當於本國所繳納份額的低息貸款,如果成員國在生產、貿易方面發生結構性問題需要調整時,還可獲取相當於本國份額160%的中長期貸款,利率也較優惠;反之,外匯儲備充足的國家不但不能享受這些優惠低息貸款,還必須在必要時對國際收支發生困難的國家提供幫助。

❽ 談談我國外匯儲備的管理

外匯儲備對於一個開放經濟體而言至關重要,是融通國際收支赤字、
干預外匯市場、維持本幣匯率穩定、舉借和償還外債的保證等,但持有外
匯儲備是有一定的代價的,體現為用它進口資本品的投資收益率(機會成本
)、造成資源的浪費等。儲備增長過快還會帶來通貨膨脹壓力,使本幣產生
升值壓力,使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自主權受到限制,對產業結構的調整產
生不利影響,等等。在國際資金流動規模日益龐大的情況下,一國如何確
定儲備的合理數量是各國積極探討的問題。同時,外匯儲備的迅速增長帶
來的通貨膨脹壓力、貨幣升值預期、貨幣政策靈活性下降等負面影響如何
緩解,是、與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美元的不斷貶值使各國儲備資產正
在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失,發展中國家如何對外匯儲備進行有效管理,實現
保值、增值,是貨幣當局面臨的一個現實而重要的問題。在這種背景下,
筆者選擇「中國現階段外匯儲備管理研究」為題,展開丫較為深入的分析
和討論。
通過本書的研究,得出了以下主要創新觀點:①當前國際上通行的外
匯儲備規模理論主要是從不同的角度來研究外匯儲備適度規模的,這些理
論都有各自的優勢,當然也不乏不足之處。本書認為,各國應根據本國的
具體情況,選擇適合本國國情的理論來確定外匯儲備的適度規模。②中國
在今後較長一段時期內對外匯儲備的需求將是巨大的,而儲備供給卻不容
樂觀。危機發生時,被沖擊國的外匯儲備需求急劇上升,而外匯儲備的供
給卻急劇下降,所以,發展中國家需要外匯儲備的超前積累來滿足危機時
的需要。因此,我斟現有外匯儲備的規模並不明顯偏大,現有儲備規模應
該包括未來儲備的超前積累部分。③短期內,由於中央銀行的干預和不完
全的市場機制,使外匯儲備增長與物價上漲之間不存在明顯的相關關系,
但從長期來看,外匯儲備可以通過影響貨幣發行而間接影響消費物價指數
,從而增加物價上漲的壓力;外匯儲備增加會導致人民幣升值,但二者的
相關系數較小,從長期來看,外匯儲備增加必然會導致本幣升值;外匯儲
備和貨幣供應量的被動增加,使中央銀行控制貨幣供給的主動性大大降低
;我國外匯儲備增長導致貨幣供給渠道改變,對東西部貧富差距擴大有一
定影響,體現在:外匯儲備增長與東西部人均GDP差距和居民消費水平差距
擴大之間有較大程度的一致性,同時,東部居民消費水平增長明顯減慢,
這與同期高速增長的外匯儲備和人均GDP不相協調,表明外商直接投資對我
國東部地區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作用已經進入「邊際效益遞減」階段。④
建議從制度上和機制上解決外匯儲備增長對經濟的負面影響,著力在以下
幾個方面做出改進:加強外匯市場建設,推進匯率制度改革;加強對資本
項目的監管;穩步推進對外直接投資;積極採取其他沖銷措施;積極發展
貨幣市場等。⑤建議成立國務院領導下的由多個政府職能部門相互協調的
國際儲備戰略決策小組,實現各部門對儲備管理的高度協調和配合。對於
外匯儲備委託經營部分和中央銀行自營部分提出了建立相應的授權系統。
⑥在外匯儲備結構管理方面,可將外匯儲備分成兩大部分分別管理:是穩
定組合和投資組合。同時,對我國外匯儲備的資產結構和貨幣結構安排做
出了設計。

【本書目錄】

1 導論
1.1 問題的提出與研究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1.2.1 國內外有關外匯儲備適度規模的研究現狀
1.2.2 國內外有關外匯儲備結構管理的研究現狀
1.2.3 國內外有關外匯儲備增長對物價影響的文獻綜述
1.3 結構安排
1.4 研究方法
2 外匯儲備的規模管理
2.1 全球外匯儲備規模的變化
2.1.1 亞洲國家外匯儲備快速增長的原因
2.1.2 中國外匯儲備規模變化的軌跡
2.2 外匯儲備適度規模理論綜述
2.2.1 外匯儲備適度規模理論的提出
2.2.2 外匯儲備適度規模理論綜述
3 中國外匯儲備的需求研究
3.1 中國外匯儲備的近期需求
3.2 中國外匯儲備的遠期需求
3.2.1 傳統分析指標的局限性
3.2.2 用卡爾標和范的定性分析法分析影響中國外匯儲備需求的因素
3.3 外匯儲備干預匯市、防範危機的功效分析
3.3.1 投機沖擊時外匯儲備的供求分析
3.3.2 外匯儲備在貨幣危機中的作用分析
3.3.3 墨西哥金融危機和東亞金融危機中外匯儲備作用的實證分析
4 中國外匯儲備持續增長的負面影響分析
4.1 形成通貨膨脹壓力
4.1.1 外匯儲備增長對物價影響的文獻綜述
4.1.2 外匯儲備增長對物價影響的理論分析
4.1.3 中國外匯儲備增長對物價影響的實證分析
4.2 產生人民幣升值壓力,助長國際投機資本流入
4.2.1 國際投機資本進入中國的表現
4.2.2 外匯儲備增加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分析
4.2.3 國際投機資本進入中國的危害
4.3 降低中央銀行貨幣政策靈活性,制約宏觀金融調控效果
4.4 改變貨幣供給渠道,對宏觀經濟產生不利影響
4.4.1 使內、外資企業在人民幣資金分配上形成不平衡局面
4.4.2 形成對外資企業的嚴重依賴
4.4.3 加工貿易模式有可能使我國進入「貧困化增長」
4.4.4 政策建議
4.5 使持有外匯儲備的成本增加
4.5.1 持有外匯儲備的成本
4.5.2 外匯儲備面臨的匯率風險
5 降低外匯儲備持續增加的負面影響的措施
5.1 加強外匯市場建設,推進匯率制度改革
5.1.1 加快完善外匯市場
5.1.2 改革強制結售匯制度,逐步實行意願結售匯
5.2 加強對資本項目的監管
5.2.1 加強對短期資本流動的監管
5.2.2 提高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的質量
5.2.3 加強對外債的監管
5.3 穩步推進對外直接投資
5.3.1 我國國際收支「雙順差」的不合理性
5.3.2 積極擴大對外直接投資
5.4 其他沖銷措施
5.4.1 政府存款轉移
5.4.2 適當放鬆證券投資
5.4.3 徵收資本進口稅
6 加強對外匯儲備的經營管理
6.1 東亞各國外匯儲備管理體制的比較
6.1.1 日本的外匯儲備管理體制
6.1.2 韓國的外匯儲備管理體制
6.1.3 新加坡的外匯儲備管理體制
6.1.4 中國香港的外匯儲備管理體制
6.1.5 東亞外匯儲備管理體系異同及對中國的啟示
6.2 目前我國外匯儲備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研究
6.2.1 我國外匯儲備資產管理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6.2.2 中央匯金公司面臨的新問題及在金融國有資產管理上的角色定位
6.3 改革現有的儲備經營管理體系
6.3.1 建立我國的外匯儲備管理授權體系
6.3.2 加快外匯儲備立法
6.4 提高外匯儲備的經營管理效率
6.4.1 完善外匯儲備的結構管理
6.4.2 明確外匯儲備的投資策略
6.4.3 拓寬外匯儲備的運用范圍
7 結束語
主要參考文獻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
致謝

恩 好好 研究 ~ 加油哦 分 頂頂頂頂頂

❾ 中國外匯儲備縮水的原因有哪些

外匯局有關負責人此前表示:影響外匯儲備規模變動的因素主要包括四大方面:央行在外匯市場的操作;外匯儲備投資資產的價格波動;由於美元作為外匯儲備的計量貨幣,其它各種貨幣相對美元的匯率變動可能導致外匯儲備規模的變化;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關於外匯儲備的定義,外匯儲備在支持「走出去」等方面的資金運用記賬時會從外匯儲備規模內調整至規模外,反之亦然。

由於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變化,每個月外儲的變化可能會有不同的具體原因。比如,今年11月份的下降,外匯局有關負責人分析是因為央行向市場提供外匯資金以調節外匯供需平衡、美國大選後非美元貨幣對美元匯率總體呈現貶值、債券價格也出現回調等多重因素綜合作用,導致外匯儲備規模出現下降。

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已累計下跌超過6%。由於美元升值明顯,很多境內企業和個人選擇持有外匯資產,這種「藏匯於民」也消耗了大量外匯儲備。

央行最新數據顯示,中國11月銀行結售匯逆差334億美元,較上月的146億美元逆差擴大逾一倍,且為連續第17個月出現逆差。分析人士指出,11月美元持續走強、人民幣快速貶值,導致購匯意願更加強烈,是導致結售匯逆差擴大的最主要原因。

去年8月,央行有關負責人解釋當月外儲下降原因時分析稱,無論是央行在外匯市場進行操作,向市場提供外匯流動性;還是外匯儲備委託貸款項目在8月份進行了一些資金提款,其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為境內其他主體持有外匯資產的增加,這意味著企業、居民和金融機構的資產配置更加豐富,這是我國「藏匯於民」戰略的體現,有利於促進國際收支平衡。

最後外匯天眼提醒廣大投資者,在進行外匯交易前,一定要對平台進行多方面的考慮,

如遇到無法判斷的外匯平台,可在外匯天眼APP中進行查詢,平台真假,一查便知~

外匯天眼APP-全球交易商監管查詢APP

❿ 現在中國外匯儲備存在的問題

在我國巨額的外匯儲備背後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外匯儲備已經遠遠超出適度規模;二是
外匯儲備幣種結構單一;三是投資效率低下。為此,我國外匯儲備管理調整的途徑應是:減少供給,降低外匯儲備增速;
合理選擇投資方向,提高外匯儲備的利用效率;參照國際先進經驗,積極組建國家對外投資機構,提高外匯儲備投資 效率;加強幣種結構管理,降低匯率風險等。

閱讀全文

與中國外儲如何調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移動國際漫遊怎麼選天數 瀏覽:209
6萬印尼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849
三個月的印尼虎苗吃什麼 瀏覽:593
印度簽證問題如何聯系印度使館 瀏覽:244
中國結怎麼打好看教程 瀏覽:244
在英國做律師需要什麼 瀏覽:965
伊朗巴列維王朝為什麼失敗 瀏覽:576
印度欲購買什麼無人機 瀏覽:32
義大利政府怎麼看待 瀏覽:280
越南學區房多少錢一平 瀏覽:175
中國多少人叫段梓豪 瀏覽:254
印尼什麼葯補維生素AD 瀏覽:791
印度人怎麼喜歡吃調料 瀏覽:625
電信英國卡多少位 瀏覽:25
英國國旗多少公斤 瀏覽:860
伊朗沒有回程機票怎麼辦 瀏覽:289
印度貨幣atm是什麼 瀏覽:830
中國日本哪個寺院很多 瀏覽:998
英國什麼人可以坐馬車 瀏覽:424
疫情國外返回中國需要什麼 瀏覽: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