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幼兒園傳統文化包括哪些
幼兒園傳統文化教育的現狀:
1.傳統文化教育變成了「過節」
根據教學目標,幼兒園中的傳統文化教育絕大多數與中國傳統節日相結合,如端午節、中秋節、元宵節等。其他教學活動中很少出現傳統文化的內容,而一些傳統的禮儀、道德觀念出現在幼兒的生活中就更少了。
於是,不少幼兒園把傳統文化教育變成了「過傳統節日」,幼兒們享受到了節日的歡樂氣氛,卻對節日背後蘊含的傳統文化了解甚少。
圖片源自網路
幼兒園慶端午包粽子的場景
2.過分注重知識的傳遞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你是否見過幼兒園的孩子奶聲奶氣地誦讀這些經典,你又是否覺得這是正確的傳統文化教育方法呢?
不少幼兒園將傳統文化教育著眼於知識的傳遞,幼兒們對這些內容一知半解,知識學習的效果尚且不提,對於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培養可就無從談起了。
圖片源自網路
某幼兒園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現場
可以看到展板上寫有大量的文字
3.形式單一,缺乏創新
慶祝傳統節日、講述傳說故事、弘揚先進事跡,幾乎成了幼兒園傳統文化教育的「標配」,一套活動方案可以用上一年又一年。這樣的教育固然穩妥,但忽略了現代文化對幼兒的影響之後,教育的效果可也要打上折扣了。
對於現在10後的孩子們來說,有些「老掉牙」的傳統文化教育方式,可真要想辦法改進了。
幼兒園傳統文化教育的內容
那麼,幼兒園的傳統文化教育,到底應該教些什麼?
1.讓幼兒感受傳統文化的博大和美好
傳統文化教育的目的在於,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自豪感,懂得欣賞,喜歡參與相關活動。所以老師應該精選一些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資源,如經典文化故事、古詩詞,讓幼兒感受其中的美感。
2.教道德規范與優良傳統
傳統文化也並非皆為精華,幼兒園老師要做的,應該是提煉傳統文化中值得幼兒學習的道德規范與優良傳統。如尊老愛幼、誠實守信、謙讓等中華民族優良傳統,都是值得幼兒去學習的。
小班集體教學《幼兒園里玩具多》
發布者:小七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玩玩具的時候,要互相謙讓。
2.幼兒園里的玩具很多,小朋友在玩完玩具以後要放回原來的位置,養成良好的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小朋友要懂得謙讓,會整理物品,不亂放東西
活動准備
幼兒喜愛的各種玩具(芭比娃娃、小火車、小熊等)
活動過程
一、話題引入
1.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玩具嗎?
2.你們都有什麼樣的玩具呢?
3.能告訴老師,為什麼喜歡玩具呢?
小結:玩具可以陪我們做游戲,還可以和我們過家家。
二、教師教授兒歌
玩具玩具我愛你,天天陪我做游戲;
玩具玩具真聽話,愛和我玩過家家;
做完游戲擺放好,媽媽拇指豎得高。
三、自由活動
請小朋友到玩具櫃里取出自己喜歡的玩具,並說明為什麼喜歡它。(個別幼兒)
四、故事判斷
1.明明和東東正在玩小火車,他們玩的可開心了。這時候強強跑過來,一把搶下小火車,重重的摔在地上。
提問:強強做了什麼?他做的對嗎?為什麼?
2.晗晗最喜歡玩芭比娃娃了,可是她知道妞妞也很喜歡玩,於是她把芭比娃娃讓給了妞妞。
提問:晗晗做了什麼?她做的對嗎?為什麼/
3.奇奇家裡有很多的玩具,可是他玩完玩具從不收拾,說自己還小讓媽媽收拾。
提問:奇奇做的對嗎?為什麼?
小結:玩具是我們的好朋友,有了它我們就不再孤單了。可是幼兒園里玩具很多,如果玩完玩具以後不放回原來的位置,就會很亂。所以小朋友一定要記得玩完以後放回原處,以便下次使用能很快的找到它。
五、活動延伸
1.向小朋友介紹你所喜歡的幾種玩具。(如名稱、顏色、功能等)
2.引導小朋友自己整理物品,不亂放東西。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3.說明你的玩具背景、來歷。(是過生日媽媽送的,或是學校獎勵的)
3.教生活習慣與傳統禮儀
傳統文化中的禮儀十分復雜,將其引申到現代,可以變成那些值得幼兒學習的良好生活習慣。如古人「雞鳴而起」則對應了早睡早起;古人定時「灑掃」,則告訴幼兒要養成愛衛生的好習慣。
4.教傳統文化知識
當然,傳統文化知識也是很重要的,並非應該被忽略。蘊藏在各類傳統節日和鄉土習俗中的知識,等待著各位有智慧的幼師去發掘、去改良,變成能被幼兒接受的教學內容。
㈡ 幼兒大班社會中國的世界之最怎麼理解和教程
1.從哲學上講,中國與世界的關系是整體與局部的關系。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發展,各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領域的合作逐漸擴大,整個世界已經連為一個整體。整體的發展需要各個部分的共同發展才能推動。同時,由於各個國家在資源,制度等方面的差異,因而發展也各有不同,因此,在世界的整體發展中,各個國家所發揮的作用和功能定位是不相同的。因此,世界的發展是需要各個國家的共同努力,而中國作為新興的經濟體,其發展對於世界具有重大意義。2.從國際關系角度說,當今世界是以大國之間的關系和發展為主導的,因此,大國在世界的發展中出於積極的主動地位。目前國際政治經濟格局是一超多強,或者說是多極化格局。中國作為重要的國際力量,其發展對於世界發展的作用和影響力日漸增強。這一方面取決於我國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世界的發展為我國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以及諸多的物質和技術支持,因此說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同時,中國的快速發展也為世界的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對世界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3.當今世界的發展趨勢是國際協作。這需要各個國家在技術,人才,信息等方面展開廣泛的交流與合作。中國作為亞洲最重要的國家,其科技,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對於地區發展以及世界發展都有重要影響。因此,中國的發展需要在世界中進行,為中國的發扎提供國際空間和環境,這在客觀上也推動了世界的發展。 總之,中國作為世界重要的經濟體,為世界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其不斷增強的實力還對周邊國家的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特別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為世界的和諧和穩定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要點就這些,可以自己發揮。
㈢ 幼兒園作業你知道中國最長的山脈是哪座最長的河流是哪條有哪些有名的物產和典故
中國最長的山脈是(昆侖山脈),最長的河流是(長江),長江流域有稻穀和水果以及鮮花(告訴小朋友這些就可以了)
㈣ 幼兒園作業你知道中國最高的山脈是哪座最長的河流是哪條有哪些有名的物產和典
中國最高的山脈是喜馬拉雅山脈,最長的河流是長江,有名的物產就太多了,從龍井茶、貴州茅台酒、到著名的刺綉等等,典籍更是不勝枚舉,詩經、老子、孟子、孫子兵法、夢溪筆談、三國、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等等。
㈤ 中國有哪些著名的幼兒教育家
1.康有為,他在《大同書》中,第一次提出了在我國實施學前社會教育的思想,並最初提出對幼兒教育實施公育。
2.被譽為「中國的福祿貝爾」、「中國幼兒教育之父」的陳鶴琴,是我國20世紀二、30年代著名的幼兒教育家,同與其齊名的教育家張雪門並稱為「南陳北張」。他的代表作有《兒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等。陳鶴琴於1923年在南京創立了中國第一所實驗幼稚園—鼓樓幼稚園;1940年,他在江西創建了中國第一所公立實驗幼稚師范學校—江西實驗幼師。陳鶴琴主張「活教育」理論體系。
3.實用主義教育家陶行知,代表作有《中國教育改造》《教學做合一討論集》,他對清末民初的幼兒教育機構的批評中的「外國病」、「花錢病」和「富貴病」都進行了批評;同時他還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論—「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等。
㈥ 幼兒要知道的中國知識有哪些
幼兒常識知識:
1、教育幼兒不要隨身攜帶玩具及銳利的器具來園,更不應把它放在口、鼻、耳中,以防傷害。
2、教育幼兒不能拿玩具和同伴打鬧,更不能抓、咬、打同伴。
3、上下樓梯靠右邊走,不從樓梯扶手往下滑,不做爬窗、扒窗、跳樓梯、玩門、從高處往下跳等危險的動作。
4、到公共場所參加游覽,外出散步或戶外活動時,教育幼兒要遠離變壓器、建築工地等危險的地方,聽老師(或者大人)的話,不得隨便離開集體,有事應告訴老師。
5、教育幼兒在運動或游戲時應聽老師的安排,遵守紀律,有序活動,避免互相追打、亂跑碰撞。
6、向幼兒講解和宣傳安全常識,讓幼兒懂得玩火、玩電、玩水的危害,以防止意外事故。
7、引導幼兒了解消防栓、滅火器的用途,知道幼兒園的安全通道出口;教育孩子養成到公共場所注意觀察消防標志和疏散方向的習慣;知道各種報警電話,懂得如何報警。
8、下午放學後,教育幼兒要拉著大人走,不能自己到處跑,不能停留在幼兒園玩耍,以防意外。
9、教育幼兒知道自己的姓名、園名、家長姓名、單位、家庭住址、電話,會表達清楚,緊急情況知道如何保護自己。
10、教育幼兒不隨意輕信生人的話,未經允許不跟陌生人走,更不要讓陌生人碰自己的身體,告訴孩子,只有家長、醫生、護士才能觸摸他(她)的身體,如果陌生人要這么做,一定要盡快逃開。
11、教育幼兒在家不自己動手反鎖門,不玩煤氣、爐火、火機、開水壺、飲水機、葯品等危險物品。
12、教育幼兒沒成人帶領下不能自己過馬路,過馬路時,應遵守交通規則,走人行道,不在馬路上停留和玩耍,上街走路靠右邊走。
13、教育孩子單獨在家時,不隨意開門,聽到敲門聲不要開門,可說:「我父母不在家,請你以後再來」,以防竊賊趁大人不在時闖入盜竊。
14、到野外旅行或散步時不得隨便採摘花果、抓捕昆蟲,更不應該放入口內,以防意外。
㈦ 幼兒園愛國知識有哪些
升旗儀式中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幼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要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升旗儀式作為我園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實踐方式,把適當的愛國內容通過特定的環境、氛圍去告知幼兒和感染幼兒,符合幼兒具體形象思維的認知特點,萌發了幼兒的愛國情感和行為,而且效果是非常明顯的,而且升旗儀式的開展也包含著很多有價值的課程內容。
一、通過榜樣行為激發孩子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
每周一的小旗手在各班級內選出,為起到好的行為示範作用,老師將會從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表現較好的孩子們當中選出。當小旗手們站在國旗下時,他們會體驗到一種愉悅感和滿足感,這些元知覺會進一步監督他們自己的行為向良好的方向發展。小旗手在國旗下的行為舉止會成為其他觀看孩子們積極模仿的對象,起到了「以大帶小」的教育示範。在旗手選舉中,老師會讓用投票的方式選舉小旗手,選擇出自己心目中的榜樣。這種方式對其他孩子們起到了一個積極的督促作用,激發了孩子們奮發向上的思想認識,努力讓自己的行為符合規范要求,爭當下次升旗的小旗手。
二、圍繞國旗活動提高孩子的民族自豪感。
每次升旗對孩子們來說都是對國旗含義的進一步認識。通過這種學習經驗,班級又會圍繞國旗主題活動開展不同年齡段的教學活動,在真實的升旗情境和老師有目的的教學活動下,孩子對國家、家鄉的理解進一步認識。如小班幼兒認識了國旗的形狀、顏色等特徵,而且在美術活動中會貼出五顆星星在國旗上的位置,中班的幼兒已能說五顆星星所代表的意義,大班的幼兒認識更加抽象化,知道國旗的含義,名族的特徵,開始關注國家、家鄉的建設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