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沒有人姓索的
索姓起源有二: 出自子姓 商殷的七公族之一,湯王後代。據《元和姓纂》載,商朝的王公貴族有七支,形成七姓公族。商朝滅亡後,周朝建立。周武王把周公旦的長子伯禽封在魯(今山東境內),建立魯國,並且把殷商七族中的六族遷徙到魯國,這六姓分別為徐姓、條姓、蕭姓、索姓、長勺姓和尾勺姓。周武王滅紂索氏出了不少力,後來定居在魯國成為名門望族。 出自他族 南北朝及唐時胡人入居中原,有改姓索者;清朝滿族有改姓索者;今滿、藏等民族均有索姓。 得姓始祖:商湯。 遷徙分布 索姓最早的活動地在今山東、河南,兩晉南北朝時期,在武威郡(今屬甘肅)敦煌形成索姓名門望族。宋代以後,在河北、內蒙古、東北以及湖北、湖南等地均有分布。目前索姓人口沒有進入全國前三百位。歷史名人索靖 (239-303),西晉書法家。字幼安。敦煌龍勒(今甘肅敦煌)人。曾任尚書郎、雁門和酒泉太守、左衛將軍。博通經史,勤於學問,著《索子》、《草書勢》。擅隸書、行書,對章草用功尤深,無墨跡傳世,今流傳有《月儀帖》、《出師頌》、《七月廿六日帖》等刻帖。以《月儀帖》最有名。 索元禮 (?-691),唐酷吏。胡人,籍貫不詳。武則天臨朝,擬廢除異己,他承旨上書告密,擢為游擊將軍。在洛州設置機構,審理「謀反者」,施行各種酷刑,還令受刑人廣泛牽涉無辜,使被陷害而致死者多達數千人,受武則天之賞賜。後來俊臣、周興等紛紛仿效,製造極為嚴重恐怖氣氛。後武則天為平除民憤,又將他逮捕治罪。 索額圖 (?-1703),清臣。滿洲正黃旗人,赫舍里氏。索尼子,康熙皇後叔父。初任侍衛。康熙八年(1669)至四十年,先後任國史院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議政大臣、領侍衛內大臣等職,參與許多重大政治決策和活動。康熙繼位初,鰲拜擅權,索額圖輔佐計擒鰲拜,並將其黨羽一網打盡,深受信任。康熙二十七年被任為欽差大臣,率清廷使團前往色楞格斯克,與俄方代表會談兩國邊界問題。由於准噶爾部首領噶爾丹進攻喀爾喀蒙古,道路被阻,半途折回。次年又率使團至尼布楚與俄方代表F.A.戈洛文談判。在談判中,索額圖闡明黑龍江流域屬於中國的原委,駁斥俄方提出以黑龍江或雅克薩為界的無理要求,雙方在對等談判的基礎上簽訂了第一個中俄條約——《尼布楚條約》,確定以額爾古納河、格爾必齊河、外興安嶺至海為中俄東段邊界。索額圖先後兩次參加平定準噶爾之役。康熙四十年以年老休致。後在清朝宮廷斗爭中依附皇太子胤礽。四十二年,以「議論國事,結黨妄行」的罪名交宗人府拘禁,不久死於禁所。 索盧恢 (?-28) 東平人,西漢末年東平一帶農民起義軍首領,是無鹽大捷的組織者、指揮者之一。 西漢後期,土地兼並情況日趨嚴重,貴族、官僚、地主佔有大量的良田沃土,而農民卻無立錐之地,激化了階級矛盾。到西漢末年,終於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公元18年,琅邪人樊崇領導赤眉起義,山東各地人民紛紛響應。當時東平境內連遭水災,田廬盡毀,餓殍遍野。災民紛紛推舉索盧恢為首領,響應赤眉起義。索盧恢仗義疏財,為人慷慨,在當地很有威望。他聚起三、四百人,攻進無鹽邑,殺縣宰,開糧倉,打起了起義的大旗。 公元22年,王莽派太師王匡、更始將軍廉丹率十萬大軍,從長安出發,直撲山東,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王莽軍到東平境內,「列營數百,鼓聲聞數十里」,把無鹽邑緊緊包圍起來。索盧恢派人及時與赤眉軍聯系,樊崇即率數萬人前來支援。赤眉軍和索盧恢部內外夾擊,相互配合,在無鹽大敗王莽軍,殺死更始將軍廉丹,太師王匡狼狽逃竄。此戰史稱「無鹽大捷」。現北京歷史博物館存有「無鹽大捷」巨幅油畫,真實地描繪當時起義軍英勇殺敵的壯烈場面。 索盧放 字君陽,東郡人也。以《尚書》教授千餘人。初署郡門下掾。更始時,使者督行郡國,太守有事,當就斬刑,放前言曰:「今天下所以苦毒王氏,歸心皇漢者,實以聖政寬仁故也。而傳車所過,未聞恩澤。太守受誅,誠不敢言,但恐天下惶懼,各生疑變。夫使功者不如使過,願以身代太守之命。」遂前就斬。使者義而赦之,由是顯名。 建武六年,征為洛陽令,政有能名。以病乞身。徙諫議大夫,數納忠言,後以疾去。 建武末,復征不起,光武使人輿之,見於南宮雲台,賜谷二千斛,遣歸,除子為太子中庶子。卒於家。索妮 女,持人、 演員。出生地:陝西省寶雞市(曾隨父母在北京、天津等地生活過) ,原浙江廣播電視專科學校(現浙江傳媒學院)畢業,《娛樂現場》當家主持之一。 其他 其他索姓名人有東漢大臣索班,晉大臣索紞、索林,將領索綝;十六國時前涼大臣索泮,史學家索綏,西涼將領索仙,北涼文人索敞;五代後唐大臣索自通;宋大臣索湘;清大臣索尼等。近當代索姓名人有解放軍將領索立波,醫學家索敬賢,編輯索鵬飛,書畫家索凡,歌手索寶麗等。
❷ 乾隆年間姓索的是什麼人
乾隆年間,沒有索姓名人。
索姓,中華姓氏之一。索氏家族,是殷商時代的七族之一,索氏的後代,望族出於敦煌、武威。敦煌、武威古時同屬涼州,兩郡相距不遠,兩地索氏同出一源,自兩漢直至唐末一直是涼州世族,累代為官。索氏得姓於商朝,至今已有3000年左右的歷史。望族居於武威郡,即現在的甘肅省武威縣一帶。
當然,也有少數民族漢化改索姓的,比如滿族姓氏「索綽羅氏」。
❸ 全中國索姓現有多少人
誰說的,我們村和距離我們村4公里的村子,大多都姓索,絕對超300了,都在北京大興!
❹ 問一下索姓在全國的分布知道的請回復,謝謝
甘肅省武威縣一帶。
索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上古時候,周武王打敗紂王,消滅了商朝,建立西周。在商朝的遺族中,有著名的七大望族,他們是商朝時候形成的七個有名的貴族,其中有很多賢能的人,而索姓就是這六族中的一個。周武王對他們很敬重,但是又害怕他們成為商朝死灰復燃的力量。後來發生了武庚之亂,周公旦平定叛亂之後,決定把其中六族遷居到魯國去,並封周公長子伯禽去作魯國的王,這樣一方面可以讓商朝六大望族安居樂業,一方面又可以監視他們。據《元和姓纂》上說,我國的索氏家族,是殷商時代的七個大族之一,索氏的後代,望族出於敦煌、武威。敦煌是索氏家族的老家和祖宗發源之地,而武威後來又成為索氏的一個望族。索氏的得姓,至今已有4000年的左右的歷史。望族居於武威郡,就是現在的甘肅省武威縣一帶。
❺ 你姓什麼,我姓索什麼索,後面怎麼說
是一臉的高冷的回答一個字或者兩個字呢?
(因為有復姓)
還是會謙虛禮貌的回答:「免貴姓什麼什麼」呢?
或者是很平常的回答:「我姓什麼什麼」呢?
無論是用的哪一種回答,有沒有覺得印象都不是很深刻呢?尤其是有些少見的姓氏,初次聽到的時候,大腦還沒有想出來具體是哪個字呢。
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是因為聲音的傳播速度雖然很快,但是當我們的耳朵接收到信息的時候,我們的大腦還要進行下分析和處理。可中國的漢字是那麼的多,同樣讀音的字又是那麼的多,一時之間真的傻傻分不清楚呢。
那我們要怎麼說才能讓對方一聽就能明白呢?
這里教給大家一首歌,「姓氏歌」!
你姓什麼?我姓李。
什麼李?木子李。
你姓什麼?我姓張。
什麼張?弓長張。
古月胡,口天吳,
雙人徐,言午許。
中國姓氏有很多,
趙、錢、孫、李,
周、吳、鄭、王,
諸葛、東方,
上官、歐陽……
有沒有發現什麼規律?
哈哈~沒錯就是「拆字」。
把一個字拆成兩個字來說,
這樣是不是一下子就可以知道是哪個字了呢?
那有些字根本拆不開怎麼辦?
遇到這樣的字,我們可以組成詞啊!
比如:「方」姓。
我們就可以回答說:「我姓方,方向的方」。
再比如:「高」姓。
我們可以說:「我姓高,高興的高」。
這樣的回答不僅禮貌,
還會給對方留下深刻的印象哦!
這首歌還可以和身邊的朋友、家人一起玩哦!
每天學一點,菜鳥變學霸!
今天的小知識就到這里了,
下期見哦~揮動我們的小手~拜拜~
❻ 百家姓里有沒有索這個姓
有索姓,在《百家姓》中排第273位。在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以外。索姓最早的活動地在今山東、河南,兩晉南北朝時期,在武威郡(今屬甘肅)敦煌形成索姓名門望族。宋代以後,在河北、內蒙古、東北以及湖北、湖南等地均有分布。目前索姓人口沒有進入全國前三百位。
❼ 誰知到姓索的名人,越詳細越好
索靖:西晉書法家,敦煌(今屬甘肅省)人。是位出類拔萃的賢士,能文能武,擅長草書,得到大書法家張芝親傳,且又加以發展,變其形跡,骨勢峻邁,富有筆力。他不但以一手「銀鉤蠆尾」的草書而享譽後世,其為晉王室建立的功業,也足以在史冊上大書一筆。《晉書》記載國,惠帝時,索靖曾平定西戎,討伐趙王倫及孫秀,又於河間王禺舉兵陷洛陽時,大戰而破之,自己也受了傷,後來挽救無效死去。終年59歲。謚號庄靖。著作有《章書狀》傳世。
索 湘:字巨川,宋朝時期鹽山人。開寶年間進士,後來官至參軍。當時有一個大獄的案子。一連逮捕了1500餘人,不能決斷。後來他親自審理,終於真相大白。平反了冤獄,沒有放過一個壞人,也沒有冤枉一個好人。真宗時擔任河北轉運使。他善於吏治,出入軍旅間,能力得到公眾的認可。
索 敞:後魏中書博士,字巨振,補為扶風太守,在位的時候清貧樂道,京師貴族的子弟,有好多跟從他學習的。
索元禮:唐初酷吏,武後時游擊將軍。以告密起家,曾殺害數千人。他刑訊時,以木椽枷住被刑人的手足,反轉用刑,痛楚難忍,名之曰「鳳凰曬翅」。又有令被刑人雙手捧枷,枷上層層壘磚,名之曰「仙人獻果」。更有甚者,懸人腳於樑上,頭垂於下,墜巨石於頭發;還有以鐵籠(圈)套在被刑人頭上,四周打入木楔。這酷刑不但奇痛難耐,常常使骨裂腦崩。索元禮以酷刑殺人,終於激起民憤,武則天遂將他也收入獄中。受理索元禮案的法官,原是索元禮的部下,初時,索元禮多方抵賴,不肯服罪。那法官遂厲聲說:「請把索公用的鐵籠取來!」只此一名話,索元禮立即頓首認罪了。
❽ 有沒有人姓索的
索姓起源有二: 出自子姓 商殷的七公族之一,湯王後代。據《元和姓纂》載,商朝的王公貴族有七支,形成七姓公族。商朝滅亡後,周朝建立。周武王把周公旦的長子伯禽封在魯(今山東境內),建立魯國,並且把殷商七族中的六族遷徙到魯國,這六姓分別為徐姓、條姓、蕭姓、索姓、長勺姓和尾勺姓。周武王滅紂索氏出了不少力,後來定居在魯國成為名門望族。 出自他族 南北朝及唐時胡人入居中原,有改姓索者;清朝滿族有改姓索者;今滿、藏等民族均有索姓。 得姓始祖:商湯。 遷徙分布 索姓最早的活動地在今山東、河南,兩晉南北朝時期,在武威郡(今屬甘肅)敦煌形成索姓名門望族。宋代以後,在河北、內蒙古、東北以及湖北、湖南等地均有分布。目前索姓人口沒有進入全國前三百位。歷史名人索靖 (239-303),西晉書法家。字幼安。敦煌龍勒(今甘肅敦煌)人。曾任尚書郎、雁門和酒泉太守、左衛將軍。博通經史,勤於學問,著《索子》、《草書勢》。擅隸書、行書,對章草用功尤深,無墨跡傳世,今流傳有《月儀帖》、《出師頌》、《七月廿六日帖》等刻帖。以《月儀帖》最有名。 索元禮 (?-691),唐酷吏。胡人,籍貫不詳。武則天臨朝,擬廢除異己,他承旨上書告密,擢為游擊將軍。在洛州設置機構,審理「謀反者」,施行各種酷刑,還令受刑人廣泛牽涉無辜,使被陷害而致死者多達數千人,受武則天之賞賜。後來俊臣、周興等紛紛仿效,製造極為嚴重恐怖氣氛。後武則天為平除民憤,又將他逮捕治罪。 索額圖 (?-1703),清臣。滿洲正黃旗人,赫舍里氏。索尼子,康熙皇後叔父。初任侍衛。康熙八年(1669)至四十年,先後任國史院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議政大臣、領侍衛內大臣等職,參與許多重大政治決策和活動。康熙繼位初,鰲拜擅權,索額圖輔佐計擒鰲拜,並將其黨羽一網打盡,深受信任。康熙二十七年被任為欽差大臣,率清廷使團前往色楞格斯克,與俄方代表會談兩國邊界問題。由於准噶爾部首領噶爾丹進攻喀爾喀蒙古,道路被阻,半途折回。次年又率使團至尼布楚與俄方代表F.A.戈洛文談判。在談判中,索額圖闡明黑龍江流域屬於中國的原委,駁斥俄方提出以黑龍江或雅克薩為界的無理要求,雙方在對等談判的基礎上簽訂了第一個中俄條約--《尼布楚條約》,確定以額爾古納河、格爾必齊河、外興安嶺至海為中俄東段邊界。索額圖先後兩次參加平定準噶爾之役。康熙四十年以年老休致。後在清朝宮廷斗爭中依附皇太子胤礽。四十二年,以「議論國事,結黨妄行」的罪名交宗人府拘禁,不久死於禁所。 索盧恢 (?-28) 東平人,西漢末年東平一帶農民起義軍首領,是無鹽大捷的組織者、指揮者之一。 西漢後期,土地兼並情況日趨嚴重,貴族、官僚、地主佔有大量的良田沃土,而農民卻無立錐之地,激化了階級矛盾。到西漢末年,終於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公元18年,琅邪人樊崇領導赤眉起義,山東各地人民紛紛響應。當時東平境內連遭水災,田廬盡毀,餓殍遍野。災民紛紛推舉索盧恢為首領,響應赤眉起義。索盧恢仗義疏財,為人慷慨,在當地很有威望。他聚起三、四百人,攻進無鹽邑,殺縣宰,開糧倉,打起了起義的大旗。 公元22年,王莽派太師王匡、更始將軍廉丹率十萬大軍,從長安出發,直撲山東,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王莽軍到東平境內,「列營數百,鼓聲聞數十里」,把無鹽邑緊緊包圍起來。索盧恢派人及時與赤眉軍聯系,樊崇即率數萬人前來支援。赤眉軍和索盧恢部內外夾擊,相互配合,在無鹽大敗王莽軍,殺死更始將軍廉丹,太師王匡狼狽逃竄。此戰史稱「無鹽大捷」。現北京歷史博物館存有「無鹽大捷」巨幅油畫,真實地描繪當時起義軍英勇殺敵的壯烈場面。 索盧放 字君陽,東郡人也。以《尚書》教授千餘人。初署郡門下掾。更始時,使者督行郡國,太守有事,當就斬刑,放前言曰:「今天下所以苦毒王氏,歸心皇漢者,實以聖政寬仁故也。而傳車所過,未聞恩澤。太守受誅,誠不敢言,但恐天下惶懼,各生疑變。夫使功者不如使過,願以身代太守之命。」遂前就斬。使者義而赦之,由是顯名。 建武六年,征為洛陽令,政有能名。以病乞身。徙諫議大夫,數納忠言,後以疾去。 建武末,復征不起,光武使人輿之,見於南宮雲台,賜谷二千斛,遣歸,除子為太子中庶子。卒於家。索妮 女,持人、 演員。出生地:陝西省寶雞市(曾隨父母在北京、天津等地生活過) ,原浙江廣播電視專科學校(現浙江傳媒學院)畢業,《娛樂現場》當家主持之一。 其他 其他索姓名人有東漢大臣索班,晉大臣索紞、索林,將領索綝;十六國時前涼大臣索泮,史學家索綏,西涼將領索仙,北涼文人索敞;五代後唐大臣索自通;宋大臣索湘;清大臣索尼等。近當代索姓名人有解放軍將領索立波,醫學家索敬賢,編輯索鵬飛,書畫家索凡,歌手索寶麗等。
❾ 索姓的介紹
索姓,中華姓氏之一。索氏家族,是殷商時代的七族之一,索氏的後代,望族出於敦煌、武威。敦煌是索氏家族的老家和祖宗發源之地,而武威後來又成為索氏的一個望族。索氏的得姓,至今已有4000年的左右的歷史。望族居於武威郡,就是現在的甘肅省武威縣一帶。當然,也有少數民族漢化改索姓的,比如滿族姓氏「索綽羅氏」。
❿ 索姓在全國有多少人口
大約有58萬,佔全國人口0.038%,主要分布在廣西,從中原分批不同時期遷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