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是如何從抑商到重商的反轉

中國是如何從抑商到重商的反轉

發布時間:2024-12-28 08:30:57

Ⅰ 重農主義從哪幾個方面反對重商主義

重農主義從兩個方面反對重商主義:

一、統治者反復強調以農為本,工商業為末業;

二、推崇自然經濟條件下的小農經濟,靠天吃飯,財政也主要依賴於對農業和農民的剝削。

重農抑商政策與封建制度相始終絕不是偶然的,而是封建自然經濟的必然產物。一個國家或政權實行什麼樣的經濟政策,歸根到底是由其經濟基礎所決定的。中國封建社會的經濟基礎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因此歷代統治者都把發展農業當作「立國之本」,而把工商業當成「末業」來加以抑制。

(1)中國是如何從抑商到重商的反轉擴展閱讀

「重農抑商」政策導致地主官僚不斷兼並土地,使土地高度集中,農民破產流亡,影響了農業生產的發展,激化了階級矛盾,造成農民起義不斷爆發。地主官僚集團也因瘋狂兼並土地而更加腐敗。到了明清時期,中國資本主義萌芽已經出現,而統治階級依然堅持「重農抑商」的政策,推行一系列不利於資本主義發展的措施。

這些做法,違反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導致了國家落後。中國自15、16世紀始,在一些經濟相對較發達地區,出現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當時統治者對這一新事物極端恐懼,採取各種措施加以摧殘。雖然西方商品經濟在中世紀也遭過同樣破壞,但當時多元社會、政治、經濟結構中,商品經濟仍得以頑強發展,古代中國社會自然經濟佔主導地位,商品交換和商業活動的存在和發展受到很大限約,商業貿易活動必須隸屬於自然經濟體制。

早在漢朝,統治者便開始推行重農抑商政策,扼制了早期商品經濟發展。漢武帝「算緡令」與「告緡令」,使得中等以上商人大都破產。

到了清初,統治者對東南沿海萌芽的資本主義和一度興起的「工商皆本」、「農商皆本」啟蒙思想,不置可否,正當清政府下禁海令和限制礦冶業時,西方各國海上貿易蓬勃發展。統治者完全不了解外部形勢,妄圖追求海疆平安無事,傳統自給自足經濟、重農主義,又使清政府認識不到外貿的重要性。

閱讀全文

與中國是如何從抑商到重商的反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舞怎麼跳簡單的 瀏覽:590
在伊朗工作怎麼樣 瀏覽:205
中國通史新朝存在多少年了 瀏覽:755
印度人是怎麼搬磚的 瀏覽:981
印尼巴士什麼換皮膚 瀏覽:187
印尼主要資源是什麼意思 瀏覽:497
義大利語chi什麼意思 瀏覽:401
印度尼西亞銀行英文縮寫是什麼 瀏覽:300
印度拍的中印大戰在哪裡看 瀏覽:652
防城港市裡哪裡可以買越南商品 瀏覽:227
今年去英國留學什麼時候訂機票 瀏覽:337
印度種植的大豆有多少畝 瀏覽:749
伊朗衛星拍到了什麼動作 瀏覽:861
什麼國家改成中國的 瀏覽:367
英國學校換cas要多少天 瀏覽:754
義大利飛哥本哈根是在哪個機場 瀏覽:686
伊朗女性可以做什麼 瀏覽:727
印度航母服役多少年 瀏覽:597
義大利蔬菜披薩怎麼做 瀏覽:425
伊朗官員怎麼死 瀏覽: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