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是如何從抑商到重商的反轉

中國是如何從抑商到重商的反轉

發布時間:2024-12-28 08:30:57

Ⅰ 重農主義從哪幾個方面反對重商主義

重農主義從兩個方面反對重商主義:

一、統治者反復強調以農為本,工商業為末業;

二、推崇自然經濟條件下的小農經濟,靠天吃飯,財政也主要依賴於對農業和農民的剝削。

重農抑商政策與封建制度相始終絕不是偶然的,而是封建自然經濟的必然產物。一個國家或政權實行什麼樣的經濟政策,歸根到底是由其經濟基礎所決定的。中國封建社會的經濟基礎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因此歷代統治者都把發展農業當作「立國之本」,而把工商業當成「末業」來加以抑制。

(1)中國是如何從抑商到重商的反轉擴展閱讀

「重農抑商」政策導致地主官僚不斷兼並土地,使土地高度集中,農民破產流亡,影響了農業生產的發展,激化了階級矛盾,造成農民起義不斷爆發。地主官僚集團也因瘋狂兼並土地而更加腐敗。到了明清時期,中國資本主義萌芽已經出現,而統治階級依然堅持「重農抑商」的政策,推行一系列不利於資本主義發展的措施。

這些做法,違反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導致了國家落後。中國自15、16世紀始,在一些經濟相對較發達地區,出現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當時統治者對這一新事物極端恐懼,採取各種措施加以摧殘。雖然西方商品經濟在中世紀也遭過同樣破壞,但當時多元社會、政治、經濟結構中,商品經濟仍得以頑強發展,古代中國社會自然經濟佔主導地位,商品交換和商業活動的存在和發展受到很大限約,商業貿易活動必須隸屬於自然經濟體制。

早在漢朝,統治者便開始推行重農抑商政策,扼制了早期商品經濟發展。漢武帝「算緡令」與「告緡令」,使得中等以上商人大都破產。

到了清初,統治者對東南沿海萌芽的資本主義和一度興起的「工商皆本」、「農商皆本」啟蒙思想,不置可否,正當清政府下禁海令和限制礦冶業時,西方各國海上貿易蓬勃發展。統治者完全不了解外部形勢,妄圖追求海疆平安無事,傳統自給自足經濟、重農主義,又使清政府認識不到外貿的重要性。

閱讀全文

與中國是如何從抑商到重商的反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法學中國政法和南京大學哪個強 瀏覽:568
拜登贏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瀏覽:53
1塊印尼盾對換多少人民幣 瀏覽:384
印尼巴士模擬器漢化版怎麼載客 瀏覽:774
印尼虎蝦是怎麼做的 瀏覽:811
義大利58是什麼裝飾 瀏覽:375
中國周城在哪個縣 瀏覽:549
一百美元兌多少伊朗里亞爾 瀏覽:616
1998印尼暴行怎麼判決 瀏覽:605
宅茲中國自之乂民怎麼讀 瀏覽:702
印度黑豆能做什麼菜 瀏覽:463
美國大使館在伊朗是什麼 瀏覽:914
中國紅棗哪個品種好 瀏覽:74
伊朗為什麼會被禁運 瀏覽:824
中國移動a1什麼系統 瀏覽:82
中國防疫裝備有哪些 瀏覽:638
伊朗在沙特的哪個方向 瀏覽:916
廣西哪裡能看到越南黃花梨 瀏覽:130
哪些中國聲音 瀏覽:46
中國里最厲害的拳法是哪個拳 瀏覽: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