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國內產業的短板在哪裡

中國國內產業的短板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11-30 12:28:09

❶ 請問科技日報列舉的中國製造的23個短板是什麼,能不能大概說一下,謝謝。

基礎材料、高精度的設備與儀器、高級晶元與相關設備、精細化工設備、先進的電子設備、高級與先進的軟體。高精度的集成電路與製造設備。復合材料的生產技術與設備。

❷ 中國今天的發展有哪些優勢和短板

這些短板集中反映了我國國力結構存在的三個嚴重不均衡:在經濟體系中,GDP總量與經濟質量、經濟結知構、技術水平之間存在不平衡;在力量建設體系中,經濟增長與社會、文化、生態、國防建設之間存在不平衡;在綜合國力體系中,已有資源力量與戰略運籌能力之間存在不平衡。這三種不均衡嚴重製約著中國道由大到強的發展。形成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由中國現代化「擠壓型」發展道路決定的。中國的改革開放,實際上是在短短30多年時間里要完成三大轉變,即由封閉轉向開放、由計劃轉向市場、由農業和半工業化社會轉向工業化和信息化社會。這些重大轉變,在西方通常要數百年才能完成。在這樣短的時間內要完成這么繁重的歷史任務,難免會產生一種「專壓縮式」的經濟社會發展模式,所有的經濟社會發展任務連同各類矛盾都被「擠壓」在「短暫的歷史一瞬間」。由此帶來中國發展的兩重性:主導方面是其促進發展和進步的巨大歷史價值;負面效應是,不可避免地導致發展的不協調、不和諧、不均衡、不可持續,也不可避免地導致社會屬、文化、生態、國防等領域建設的相對滯後,由此嚴重影響和制約著綜合國力的提高。

❸ 我國要在哪些方面補齊發展中的短板

在「十三五」期間需要補齊的「短板」,部署了需要取得「明顯突破」的十大領域:
一是保持經濟增長。「十三五」時期,中國發展的環境、條件、任務、要求等都發生了新的變化。挖掘增長潛力,培育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拓展發展空間,推動經濟總量上台階。
二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的發展,中國經濟增長將完成三個轉變:從主要靠投資、出口變為「三駕馬車」協同帶動;從主要依靠工業變為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從主要靠物質資源消耗轉變為主要靠勞動生產率的提升。
三是優化產業結構。為提升經濟競爭力,中國將改造傳統行業、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服務業、並積極培育新的業態和商業模式。
四是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國將在科技、產業、企業、市場、產品、業態和管理等領域全面推進創新。
五是農業現代化加快步伐。相比於工業化、信息化和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是中國當下的薄弱一環。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基礎下,中國將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和技術創新的步伐。
六是體制機制改革。改革是培育和釋放市場主體活力、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動力。要圍繞破解經濟社會發展突出問題的體制機制障礙,全面深化改革,增強改革意識,提高改革行動能力。
七是協調發展。目前中國已經推出了「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等多個區域經濟戰略,未來,區域、城鄉發展的協調以及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將成為政策重點。
八是生態文明建設。扎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質量的增長點,成為展現中國良好形象的發力點。
九是民生。全面解決好人民群眾關心的教育、就業、收入、社保、醫療衛生、食品安全等問題。
十是扶貧開發。對於這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繁重的工作。各地採取超常舉措,拿出過硬辦法,用一套政策組合拳,確保在既定時間節點打贏扶貧開發攻堅戰。

❹ 我國在科技發展方面存在哪些不足

我國在科技發展方面存在的不足有:

1、科技進步主體錯位

在我國傳統科技體制下,政府是科技進步的唯一主體,企業作為政府行政機關的附屬物,僅僅是科技成果的被動受體。這種政府主導型科技進步機制的最大缺陷是,企業技術創新的動力和能力嚴重不足,科技進步缺乏充滿活力的微觀主體。這是導致我國長期以來科技發展嚴重滯後的根本性原因。

80年代以來,隨著科技和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企業開始向獨立的經濟主體和市場主體轉化,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的積極性有所增強。但是,迄今為止,從總體上看,政府主導型科技進步機制仍未發生根本改變,企業作為科技進步主體的地位仍未真正確立。

2、科技成果的推廣擴散能力較差

技術擴散是指一項創新在最初的商業之後的繼續利用,它包括別的創新者使用採納這項創新,也包括原來的創新者擴大它的用途。技術擴散對提高新技術的經濟效益至關重要,它對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增強企業競爭能力,發揮著重要作用。

長期以來,由於科技體制改革滯後,我國科技成果與生產環節相脫節,科技成果的擴散能力較差,大批有實際經濟價值的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閣,許多科技成果長期停留在樣品、展品或禮品階段,科技成果的利用率很低。

3、全民科技文化素質較低,科技人員數量較少

目前,我國每萬人中科技人員的比重不僅遠低於發達國家,而且也低於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科技人員的總體素質也不高,全國科技人員中,具有中、高級職稱的比例很小。

我國科技人員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處於生產第一線的企業科技人員太少,在工業企業中,從事技術開發的科技人員更少。目前,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擁有工程技術人員約178.5萬人,從事技術開發的不足36萬人,平均每個企業只有5人。

提高中國科技創新能力的辦法:

1、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把教育和科技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國家和各級政府要加大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抓好人才的培養,建立國家科技獎勵制度,重獎有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堅持對外開放等。

2、中學生要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敢於質疑,善於質疑,培養自己的發散思維,多參加小製作、小發明,敢於創新,善於創新,把創新熱情與科學求實態度結合起來。

❺ 中國產業結構的問題不足

現階段我國經濟結構還存在著一些方面的問題與不足。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產業結構缺陷】:第三產業所佔GDP中比重偏低
在就業結構的國際比較,同樣表明我國第一、二產業比重偏大,而第三產業比重偏小。改革開放以來,三大產業就業人員的比例由1978年的70.5:17.3:12.2調整為2005年的44.7:23.9:31.4,但仍遠未達到基本完成工業化時第一產業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的比重降至20%以下的就業結構要求。
分產業看,三次產業內部結構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在農業方面。一是農業基礎設施仍比較落後,二是我國農業產業化和規模化經營還處於起步階段,三是產業選擇上趨同,大宗農產品區域布局不合理,四是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農業投入的風險較大。
【工業方面】一是生產結構不夠合理,表現為低水平下的結構性、地區性生產過剩,又表現為企業生產的高消耗、高成本。二是產業組織結構不夠合理。目前我國各類產業的一個普遍現象是分散程度較高,集中度較低。三是產業技術結構不夠合理。技術和質量的提高過分依賴引進,自主開發能力弱,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顯得不太適應。四是高技術產業、環保產業等新興產業相對落後。
【在服務業方面】一是從第三產業內部結構看,我國仍以傳統的商業、服務業為主,一些基礎性第三產業(如郵電、通訊)和新興第三產業(如金融保險、信息、咨詢、科技等)仍然發育不足。二是第三產業增長方式粗放,效益偏低。三是市場化程度低,技術創新能力不夠GDP使用結構:投資與消費比例失衡

❻ 中國人工智慧產業還存在哪三項弱點

如今,「智能+」社會已步步臨近,社會各界也正積極勾勒未來社會圖景。國外人工智慧巨頭動作不斷,在基礎技術、應用領域方面都有諸多突破,可以總結為三點:基礎研究能力強、跨界創新密集、人才紅利持續發揮。

騰訊研究院發布的《中美兩國人工智慧產業發展全面解讀》,從企業人數分布可以看出中美之間的巨大差異。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6月,美國共有1078家人工智慧企業,員工數量為78700名;中國有592家人工智慧企業,員工數量為39200名,約為美國的50%。分領域來看,在處理器/晶元領域,美國員工人數是中國的13.8倍,美國17900人,中國1300人。中國在技術層領域的企業人數也遠遠落後於美國,僅在智能機器人領域人才稍多,為6400人,是美國同領域人數的3倍。

根據全球職場社交平台「領英」的數據,7成美國人工智慧人才從業10年以上,而中國僅有4成相關人才有這樣的從業經驗。報告分析,這源於中國人工智慧產業起步比美國晚,人才培養模式尚存差距。

中國高校在很長時間內並沒有人工智慧專業,而美國是人工智慧概念的誕生地,基本上大院校都有人工智慧專業和研究方向。根據美國國家科技委員會的人工智慧全球大學排名,前20名中有16所是美國大學,這些大學源源不斷地向科技企業輸送人才。

業內人士表示,由於人才匱乏,人工智慧工程師的年薪水漲船高。博士畢業進入企業,起薪或可高達百萬元,「否則根本留不住人」。而且,即便這樣的人也很難「上手就用」,都要在公司經過數月至一年的專業培訓。

目前,中國正在快速追趕美國人工智慧人才的培養步伐。從論文發表數量來看,華人作者的領先優勢日益明顯。在「深度學習」領域,中國的論文數量從2014年開始超越美國。專家認為,人才培養是「智能+」發展的關鍵,而且,人才培養要與重點項目相結合,真正做到核心人才本土化、核心項目自主化。

《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建議,應建立機器人行業亟須的多層次、多類型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建立校企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同時,建立培養標准體系,運用職業培訓和職業資格制度加深與汽車、電子、化工、消防等相關行業合作,實現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的良好對接。

國務院2017年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提到將「加快培養聚集人工智慧高端人才」。伴隨著巨大的市場需求和應用場景,我國有望吸引更多人才來華從事人工智慧行業。

在面向2030年對我國人工智慧發展進行的戰略性部署中,我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也明確提出了我國人工智慧發展的「三步走」目標:

第一步,到2020年,人工智慧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人工智慧產業進入國際第一方陣,成為我國新的重要經濟增長點;第二步,到2025年,人工智慧基礎理論實現重大突破、技術與應用部分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人工智慧產業進入全球價值鏈高端,成為帶動我國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的主要動力,智能社會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到2030年,人工智慧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我國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慧創新中心,人工智慧產業競爭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專家認為,要想讓機器人滲透到人們生活,真正實現智能社會,一定要把相應的基礎設施建設好,建立知識庫、大資料庫、面向各類具體問題的智能系統等。「這不僅要有技術,還涉及整個社會體系、服務體系和治理體系等。」業內人士呼籲,要加快機器人向各領域的應用,實現人機協調、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營造有利於機器人發展的良好生態。

瑞銀研究報告顯示:至2030年AI每年將為亞洲貢獻經濟價值高達1.8萬億至3.0萬億美元,將對金融服務、醫療保健、製造、零售和交通等行業產生巨大影響。這些行業加起來,相當於目前亞洲GDP的三分之二。

據統計,2000至2016年,中國人工智慧企業數量累計增長1477家,融資規模達27.6億美元。其中,2014至2016年三年是中國人工智慧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這三年裡新增的人工智慧企業數量占累計總數的55.38%。另據艾瑞咨詢公開數據,中國人工智慧產業規模2016年已突破100億元。

面對優勢,還需戒驕戒躁;面對補足,還需踏實補強;我國應在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的浪潮中爭當「弄潮兒」。

未來已來,當時代的鍾聲緩緩敲響,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將是最難掌控但必須面對的不確定性因素之一,抓住了就是機遇,抓不住就是挑戰,必須在日新月異的科技大變革中、在國際合作與競爭的征程中加速前進。

❼ 標題 結合你在家鄉的見聞談談當前三農領域還存在那些短板

1、是供給與需求存在結構性錯配,有效供給能力不足。鄉村現有產業發展模式較好地滿足了城鄉居民「吃得飽」的需求,基本解決了「有沒有」的問題,但優質農產品佔比較低,休閑旅遊普遍存在同質化現象,小眾類、精準化、中高端產品和服務供給不足,「好不好」的問題相當大程度上還沒有得到解決。

2、是鄉村產業鏈條短,發展質量效益不高。一產向後延伸不充分,二產連兩頭不緊密,三產發育不足,融合層次不高,鄉村價值功能開發不充分。例如,我國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僅為65%,比發達國家低20個百分點。

3、是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不健全,農民分享收益難。實踐中企業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方式,主要還是一次性產品買賣或土地租賃關系,鄉村產業增值收益大部分難以留在農村、留給農民,農民很難充分分享鄉村經濟多元化帶來的好處。

(7)中國國內產業的短板在哪裡擴展閱讀

堅持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供給結構能夠更好地適應需求結構變化,是實現供需平衡的關鍵所在。推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重點要解決優質高端產品供給不足、服務供給同質化問題。

一、要構建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的鄉村產業布局。不論是保護生態環境,還是提高產業發展效率,優化鄉村產業布局都十分必要。發展鄉村產業,不能再遍地開花、盲目發展,應結合資源環境承載力進行合理布局,推動產業集聚發展。

二、要提升科技創新引領能力。鄉村產業發展,出路是科技,活力在創新。應堅持科技興產,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在「頂天立地」上下功夫,著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解決技術轉化應用「最後一公里」問題。

三、要深化農村改革和擴大開放。強化農村制度創新,重點應放在農村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上,激活主體、激活市場、激活要素。

同時,未來一個時期,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維護農業產業安全的壓力會不斷加大,但這並不意味著應該關起門來發展鄉村產業,需要深化對外開放,優進優出有效調節國內供給和需求,深度參與全球農業治理,為鄉村產業發展注入外部動能。

❽ 世界主要國家都在推數字經濟,我國數字經濟有哪些不足和短板

我國數字經濟的短板就是發展較晚,起步慢,因此被其他國家拉下了好多,不足就是發展經驗不足,由於建國較晚,許多科技沒有經驗,只能慢慢摸索,因此被許多強國超越!

中國哪些工業落後

早幾個月前,有一種說法是「中國的工業水平落後德國100年、比日本落後60年」,一時間引起了爭議。不過中科院的推算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且不易理解。

那麼從有沒有直觀的數據來描述差距主要在哪裡?如果仔細道來肯定不是百字千字就能說清楚的,但總可以從側面來反映。

但是位居首位即品類數最多的是仍是美國企業,為16個。其次是歐洲企業,為10個,日本僅次於歐洲為9個。韓國企業也以8個品類份額位居第四。

其中,大陸企業在個人電腦、洗衣機、冰箱、光伏電池、監控攝像頭、煙草領域占據優勢。力壓歐美日韓的分別是聯想、海爾、海爾、天合光能、海康威視和中國煙草。

從圖表還可以看出,大陸在鋰電、工業機器人、LED、硬碟、游戲、音樂的個諸多領域還排不上名號,產業的發展還存在很大的差距。

當然,這份圖表只是日經自己的衡量維度,像通信設施領域的華為、運營商中的移動、肉企中的雙匯等等,在各自領域也是當然的世界第一。筆者認為,這也算給我們多提供了認識世界的思路。

閱讀全文

與中國國內產業的短板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越南也有一顆五角星 瀏覽:555
伊朗VS西班牙朋友們怎麼看 瀏覽:570
印度移動支付率怎麼樣 瀏覽:332
印尼tq是什麼意思 瀏覽:195
義大利在全球哪個洲 瀏覽:888
伊朗原來的名字叫什麼 瀏覽:28
吉他是哪裡傳入中國 瀏覽:459
印度國土面積和人口有多少 瀏覽:415
印度什麼手機可以買 瀏覽:197
越南哪裡有賣淮山 瀏覽:621
越南花梨木傢具如何辨別 瀏覽:811
特朗普為什麼怪中國 瀏覽:567
印度的乳酪有哪些品牌 瀏覽:383
伊朗100元值多少人民幣多少人民幣 瀏覽:737
義大利壁掛爐哪個品牌口啤好 瀏覽:231
多少度緯線橫穿印度 瀏覽:704
越南有哪些小眾景點 瀏覽:312
印尼幣一條等於多少 瀏覽:764
伊朗是什麼氣候為主 瀏覽:402
印度黃金最貴多少錢 瀏覽: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