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徐志摩為什麼重返英國

徐志摩為什麼重返英國

發布時間:2023-12-21 21:51:01

① 《再別康橋》的康橋在哪裡,徐志摩是什麼時候去的康橋

《再別康橋》的康橋即英國劍橋,即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徐志摩1920年10月—1922年8月,曾游學於康橋。1928年詩人徐志摩故地重遊。

此詩作於徐志摩第三次歐游的歸國途中。時間是1928年11月6日,地點是中國上海。7月底的一個夏天,他在英國哲學家羅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後,事先誰也沒有通知。

一個人悄悄來到康橋找他的英國朋友。遺憾的是他的英國朋友一個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橋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過去的生活圖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現,才展紙執筆,記下了這次重返康橋的切身感受。

(1)徐志摩為什麼重返英國擴展閱讀

這首《再別康橋》全詩共七節,每節四行,每行兩頓或三頓,不拘一格而又法度嚴謹,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

這優美的節奏象漣漪般盪漾開來,既是虔誠的學子尋夢的跫音,又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種獨特的審美快感。七節詩錯落有致地排列,韻律在其中徐行緩步地鋪展,頗有些「長袍白面,郊寒島瘦」的詩人氣度。可以說,正體現了徐志摩的詩美主張。

《再別康橋》這首詩充分體現了新月詩派的「三美」,即繪畫美、建築美、音樂美。音樂美是徐志摩最強調的,其中第一句和最後一句是反復的,加強節奏感,且其中的詞是重疊的,例如「悄悄」、「輕輕」、「沉默」,再者每句詩換韻,因為感情是變化的,所以不是一韻到底的。

再是音尺,「輕輕的我走了」,三字尺,一字尺,二字尺,符合徐志摩活潑好動的性格,再是壓韻。所謂建築美,一、三句詩排在前面,二、四句詩低格排列,空一格錯落有致,建築有變化。

再者一三句短一點,二四句長一點,顯出視覺美,音樂是聽覺,繪畫是視覺,視覺美與聽覺美融通,讀起來才會感覺好。再談到繪畫美即是詞美,如「金柳」、「柔波」、「星輝」、「軟泥」、「青荇」這些形象具有色彩,而且有動態感和柔美感。

閱讀全文

與徐志摩為什麼重返英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導彈有多少 瀏覽:883
英國病亡人數多少 瀏覽:1294
查伊朗人口一年平均收入多少 瀏覽:719
印尼1美元能買什麼 瀏覽:504
越南有什麼特殊市場 瀏覽:348
英國貴族怎麼消亡的 瀏覽:385
印度人怎麼犁地的 瀏覽:621
印度歷史背景是什麼 瀏覽:875
英國背景提升機構如何辦理 瀏覽:631
如何去印度治療牛皮癬 瀏覽:497
越南最多的廠在哪裡 瀏覽:1290
怎麼買伊朗石化產品 瀏覽:1240
美國和伊朗到底什麼時候打 瀏覽:1067
送給越南女孩子什麼禮物 瀏覽:970
如何解決印度僱傭童工的問題 瀏覽:1300
番茄義大利面怎麼做最簡單還好吃 瀏覽:332
印尼石油公司叫什麼名字 瀏覽:664
印度沒有冰箱怎麼存放食物 瀏覽:637
義大利牧歌有哪些作曲大家 瀏覽:469
印尼地震了多少人 瀏覽: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