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越南资讯 > 越南有多少姓莫的

越南有多少姓莫的

发布时间:2022-05-05 15:10:54

A. 越南人什么是大姓

越南人的大姓有阮 Nguyễn 38.4%
陈 Trần 11%
黎 Lê 9.5%
范 Phạm 7.1%
黄 Hoàng,Huỳnh 5.1%
潘 Phan 4.5%
武/禹 Vũ,Võ 3.9%
邓 Đặng 2.1%
裴 Bùi 2%
杜 Đỗ 1.4%
胡 Hồ 1.3%
吴 Ngô 1.3%
杨/阳/羊 Dương 1%
李 Lý 0.5%
越南姓氏大多来自中国,例如阮、范、陈、吴、黎、郑、李、丁等等。越南几个王朝的开国国王本人或其始祖全为华裔,例如吴朝的吴权(冀人)、丁朝的丁部领(粤人)、前黎朝的黎桓(蜀人)、李朝的李公蕴(闽人)、陈朝的陈日煚(闽人)(煚读jiong3声)、胡朝的胡季犛(浙人)、莫朝的莫登庸(粤人)、后黎朝的黎利(闽人)、郑朝的郑检(闽人)、阮朝的阮福映(闽人)等等。同时也有古代安南征服南方占婆族、真腊族国家后引入的姓氏,数量比较少。

B. 中国有多少人姓莫在百家姓排名多少

起源主要有三:①出自高阳氏,颛顼之后。据《三郡记》和《姓氏考略》所载,古帝颛顼造鄚城(故城在今河北任丘北三十里),其支庶子孙有定居鄚城者,后世子孙以地为氏,后去邑为莫姓。②出自芈姓,以官名为姓。据《广韵》所载,出自芈姓,楚有莫敖之职,它的地位较高,一般只能由公族的子弟担任。有的人长期担任这个职务,便被称为莫敖氏,后简称为莫姓。而芈姓为祝融八姓之一,亦出自颛顼。③据《通志·氏族略》所载,莫系幕姓省文。望出钜鹿、江陵,乃上古圣君虞舜之祖──幕的后代。也就是说,莫和幕同源,莫只是幕的省略书写文字。④出自他族。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时蠕蠕族有莫姓;又,北魏时改莫那类、莫多类氏为莫姓;北周时扶州莫姓出自吐谷浑人;明时赐元人诺海齐姓莫名清;清满洲人姓,世居辽阳;又,清满洲姓舒穆里氏后改姓莫;清时广西庆远府土司莫姓始于宋朝;达斡尔族莫力登氏,汉姓为莫;鄂伦春族莫拉呼氏,汉姓为莫;锡伯族莫图里氏,汉姓为莫;今瑶、毛难、仫佬、苗、水、台湾土着、侗、壮等民族均有莫姓。
始祖:颛顼。 迁徙: 莫姓主源有两支,一支发源于今河北任丘,一支发源于古时的楚国。两汉以前莫姓仅有两人入载史册,他们是春秋时的吴国人莫邪和汉代学者莫元珍。但多数莫姓在此际继续繁衍于其发祥地,并缓慢地向周边播迁。魏晋南北朝时,五胡乱华,几支来华定居的外族也改为莫姓,使北方莫姓家族日益庞大起来,原本在河间郡、巨鹿郡就已很是兴旺的莫姓家族得此新鲜血液的注入,自然兴盛为莫姓河间郡望、巨鹿郡望。另外,南方的江陵郡古为楚国腹地,一直以来为莫姓世居之地,在此际愈加昌盛。隋唐时期,莫姓分布之地渐广,有资料表明,在今河南、河北、山西、甘肃、山东、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等地均有莫姓人定居,并且已有莫姓徙居广东。黄巢起义后,有北方之莫姓避居四川。五代十国至两宋,莫姓在江南各地愈加壮大起来,而北方的莫姓却由于夷族的入侵而沉寂下去。此际始有莫姓入迁福建,而莫俦因罪被流放今广东潮州。宋末元初,蒙古铁骑南下,兴盛于今浙江、江苏等地的莫姓为避兵火,大批涌入今广东、广西。明初,山西莫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河北、河南、湖北等地。明末张献忠屠川,造成川地人口锐减。清初,清政府移两湖之百姓入川,史称湖广填四川,两湖之莫姓亦由此入居今四川、重庆。清中叶之后,沿海之莫姓有渡海赴台,扬帆南洋者。如今,莫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广西、四川、广东等省为多。目前莫姓人口列全国第一百三十七位。 郡望: 河间郡汉高帝置,治所在乐城(今河北献县)。
巨鹿郡秦始皇置,治所在巨鹿(今属河北)。
江陵郡汉置县,南齐置郡,故治在今湖北江陵。 堂号: 椿桂堂宋莫宗,字叔方,仁和(今杭州)人。建炎三年(1127)因避战乱迁居崇德(今桐乡崇福)崇福寺西,遂定居于此。生有五子,元忠、若晦、似之、若拙、若冲,因家教有方,俱成进士,时人比作“燕山五宝”。曾奉旨建五桂坊及椿桂堂。
威远堂宋朝莫濛,两次法科考试都是第一,曾官大理寺正。
其它堂号:①郡望堂号:河间、巨鹿、江陵。②自立堂号:思济、安定、敦本、德荫、春晖、卓溪等。 字辈: 某支莫氏字辈:国辉元在,承家之道。
湖南资阳莫氏旧字辈:仲仕添思显,元大阳如应,与世若方东,佐辅文明运。续字辈:立政兆嘉祥,时升遇盛昌,逢道承先志,修纪定伦常。
湖南安化莫氏原字辈:石斋希应礼,世贵诚续志。续字辈:世贵昌隆百,派宗思原政,时逢国大一,承天定忠人。新字辈:本是南山凤,家声庆祚长,允维先绪绍,懋德耀衡湘。
广东恩平莫氏字辈:永襄休美懋,昭燕翼嘉猷,益介纯熙申,昔龙章世德。
四川某支莫氏字辈:良大银书开,世泽礼月光。 名人: 莫邪,春秋时铸剑师。相传为吴王阖闾时人,干将之妻。吴王使干将铸剑,铁汁久久不下。她知欧冶子炼剑,曾遇同样困难,受干将示意,断发投入炉中,炉乃出铁,果得雌雄二剑。一说莫邪即墨阳,越人,男性,仕吴为大夫,善造宝剑,与干将齐名。
莫含,东晋臣。雁门繁畴(今山西繁峙)人。世代经商,资财巨万。初为刘琨从事,常往来鲜卑各部,与猗卢善。猗卢向琨求含,含入代,参军国大事。受晋封为左将军、关中侯。
莫题,北魏臣。含孙。性机巧,多策谋。随道武帝作战有功,位大将,封东宛侯。以侍宴不敬,贬为太守。帝运材数百万根,欲仿邺、洛制度建平城。令题监造。与题议论不休,题懈怠,赐死。
莫云,北魏将领。题弟。好学善射,道武帝时,以参预军国谋议,封侯。太武帝时,位镇西大将军、镇统万。善抚慰,河西得以安定。卒,谥敬公。
莫宣卿,唐诗人。字仲节,封州(今广东封开)人。幼颖悟好学,手不释卷,过目成诵,时人目为神童。大中五年应制科,以第一名登第,为广东第一个状元。初仕于翰林院,后以母老表请外任,授台州别驾,未抵任所而卒于故里。葬于文德乡锣鼓冈。咸通九年,封州刺史李邦昌奏其事于朝,勅谥莫孝肃公,祀以庙食。宣卿有文名,白鸿儒称其诗文“如真金美玉,不落形迹;如化工生物,不事妆点而生气宛然如在”(《莫孝肃公诗集序》)。今存诗三首及断句一联,见《全唐诗》卷五六六。
莫濛,宋臣。字子蒙,湖州归安(今属浙江)人。以荫补将仕郎,两魁法科,累官大理评事,提举广南市舶。鞫张子华,治其罪,又劾秦熺等受子华贿赂。除大理寺正,迁户部员外郎,措置浙西、江淮沙田芦场,多方刮田,被劾,责监景德镇。起知光化军,除湖北转运判官,权知临安府,出使金还,擢工部侍郎兼临安府少尹,以言论罢。起知鄂州,卒于官。赠正奉大夫。
莫俦(1089-1164),南宋臣。字寿朋,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政和二年为进士第一,授承务郎、议礼局检讨官。迁起居郎兼国史编修。移太常少卿,奉祠。起为光禄卿,进国子司业,迁中书舍人。靖康初,除给事中,直学士院,以翰林学士出使金军。金人立张邦昌为楚帝,莫俦助成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高宗即位,责全州安置(同上书卷五)。绍兴四年,放还浙西。隆兴二年卒,年七十六。莫俦工文章,着有内外制二十四卷、《四六集》十卷、《真一居士集》五十卷,今已佚。
莫将,南宋词人。字少虚,豫章分宁(今江西修水)人。高宗绍兴七年(1137)通判利州。八年,赐同进士出身,除起居郎。十二年,权礼部尚书兼侍读。十六年,出知广州。长于词,王灼尝举其《浣溪沙》词二首,谓造语颇工,惜其晚年“心醉富贵,不复事文笔”(《碧鸡漫志》卷二)。《全宋词》第二册收其词十三首。《全宋诗》卷一九八三录其诗一首。《全宋文》卷四四三一收有其文。
莫若冲,南宋臣。字子谦,崇德(今浙江桐乡西南)人。琮子。淳熙二年(1175)进士。历知安吉、吴江县。宁宗庆元四年(1198),为司农寺主簿。开禧元年(1205),改将作监丞。出知岳州。召为大理寺丞,寻奉祠。有《语溪文集》十卷等,已佚。
莫如忠(1508-1588),明书法家。字子良,号中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嘉庆十七年(1538)进士,授南京礼部主事,官至浙江布政使。其书法宗二王,工草书,莫是龙父亲,董其昌老师。明王世贞《艺苑卮言》云:“如忠行草,风骨朗朗,亦善署书。”工诗,多佳句,着有《莫中江集》。
莫云卿(1537-1587),明书法家。名是龙,得米芾石刻云卿二字,因以为字,后以字行,更字廷韩,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如忠子。八岁读书,目下数行,十岁属文,有圣童之称,后补郡博士弟子。工诗古文辞。书法锺、王及米,小楷精工,过于婉媚,行草豪逸有态。画山水宗黄公望而另得蹊径,磊落郁葱,气韵尤别。颇自矜重不轻示人。深于画理,传有画说一卷。卒年近五十。传纪作品有《为石秀写浅绛山水》轴,现藏故宫博物院;嘉靖四十五年(1566)作《山水图》轴藏辽宁省博物馆;《仿米氏云山图》卷后自题一诗云:“老龙昨夜排天门,云怪兴没仪曜昏,此时群峰自历乱,银海淼茫湿雨痕。”图录于《中国绘画史图录》下册;《溪雨初霁图》流入海外。通画理,着有《画说》一卷、《秀石斋集》。
莫宗文,明将领。莫宗文,湖广辰州麻阳人。行伍出身。明天启元年(1621),以功授黔巴香守备,历升总兵。崇祯十三年(1640)赐蟒玉,进太子少保。十五年,特进柱国、太师,赐封安化伯。时以名将着称。
莫以寅,明末学者。新会(今属广东)人,字休清。少聪敏,过目成诵,博通古今,年十六补诸生。为人慷慨,崇尚节义。明亡,闭门自谥,其叔破门救之,得不死。遂弃儒冠,着道士服,与同里汤晋隐逸山中。着有《明史纲》、《哂云阁草》等。
莫友芝(1811-1871),清学者、诗人。字子偲,号郘亭,晚号眲叟。贵州独山人。道光十一年(1831)举人,后几次赴京应考,不得志。咸丰八年(1858)被选任知县,不赴任。同治初,中外大臣推荐有学问之士,诏征十四人,为其一。友人争劝他出仕,仍坚辞不就。曾在曾国藩门下数年,李鸿章又荐于朝中,皆辞谢。博学多通,善书法,精文学,与郑珍有“郑莫”之称。藏书富。太平天国时,遍游江、淮、吴、越,结交名士,搜访奇书,并往文宗阁、文汇阁观览所藏古今书籍。所藏宋、元、金、明版本极多,校勘精善。于版本、目录学有深研,编着有《郘亭知见传本书目》十六卷,叙述鉴别古籍版本真伪及源流,对鉴定古书有独到见解。其《宋元旧本经眼录》,是他在同治年间记其所见宋、金、元、明各代椠本、抄本和稿本,共一百三十种,除去考证优劣外,在书中附有解题,可作为考订善本时参考,对后人剖析源流及研究金石碑帖有帮助。着有《郘亭诗抄》、《黔诗纪略》、《唐本说文木部笺异》、《声韵考略》、《樗茧谱志》等。与郑珍合纂有《遵义府志》四十八卷。
莫绳孙,清学者。号仲武,贵州独山人,莫友芝次子。知府衔,清光绪十二年(1886)随刘瑞芬出使俄国与法国,任参赞。因刚直不阿受责去职。长期独居扬州,整理和刻印祖父与父亲遗着,集成《独山莫氏遗书》六十六卷。原版留存至今,由江苏人民出版社重新印刷发行。自编有《影山草堂书目》。
莫风翔,清诗人。字子瑞,同安县厦门人。幼学诗于晋江黄梦琳,潜心声律,是厦门云洲诗社代表人物之一。着有《鹭门草》、《碧山草堂诗钞》。
其他莫姓名人有宋大臣莫子纯,学者莫蒙;明大臣莫己知,书画家莫胜;清书法家莫晋,画家莫我愚,藏书家莫潍等。近当代莫姓名人有解放军将领莫文骅,广西军阀莫荣新,建筑设计专家莫伯治,数学家莫叶,作家莫伸,诗人莫文征、莫渝,油画家莫朴,戏剧导演莫瑄,作曲家莫凡,歌手莫文蔚,电影演员莫少聪,魔术师莫悟奇,体操运动员莫慧兰,篮球运动员莫科等。

C. 姓莫的全中国有多少人

莫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零五位,人口约二百三十三万八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5%左右。当代莫姓的人口已达到190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5%,排在全国第一百零五位。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莫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上升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广西、广东、贵州I三省区,大约占莫姓总人口的71%,其次分布于重庆、四川、湖南、海南、浙江,这五省的莫姓又集中了20%。广西居住了莫姓总人口的36%,为莫姓第一大省区。目前全国形成了以广西为中心向四周扩散的莫姓人口分布局面。莫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广西、海南、广东大部、湖南西南、贵州大部、云南东部,莫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68%以上,最高可达2.8%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7.3%,该地区居住了大约62%的莫姓人群。在广东东部、江西南端、湖南大部、贵州西北、重庆、四川东南、云南中部,莫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34%--0.68%之间,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5.4%,该地区居住了大约15%的莫姓人群。

D. 梁山阮小二、小五、小七三兄弟,越南现在姓阮的是否是他们的后代

越南九千多万人口中,阮姓比例高达40%,基本上可以说是2—3个人里面就有一个姓“阮”的,作为越南的第一大姓,对越南的贡献也是巨大的,比如越南的国家领导人当中,大部分都是阮姓。

阮姓在世界排名前三,阮姓人口在全世界数量近一亿人,排名前两位分别是中国的李姓和张姓,那么越南阮姓又是怎么来的?

很多人说越南的阮姓是《水浒传》梁山好汉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的后代,他们的后代逃亡到了越南,在那里繁衍生息才使得阮姓在越南流传下来。事实上并非如此,梁山好汉里出走的是混江龙李俊和童威童猛。

E. 莫字姓的来历

莫(Mò)姓源出有:
源流一

源于高阳氏,出自上古颛顼帝所建的鄚阳城,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颛顼是昌意之子,黄帝之孙,是炎黄部落联盟的重要首领之一。颛顼号称高阳氏,后分衍有八个氏族,活动中心在帝丘一带(今河南濮阳),曾在夺权斗争中击败共工氏。颛顼重视人事治理,努力发展农业,曾命南正重、火正黎“绝天地通”,实行人神分职,标志着原始宗教向神权的过渡。

据史籍《三郡记》和《姓氏考略》记载,上古帝颛顼造鄚阳城(今河北任丘、平乡一带),其支庶子孙定居于鄚阳城,后人去“邑”为“莫”,以地名为姓氏,世代称莫氏至今,史称莫氏正宗。莫氏族人皆奉颛顼为莫氏的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莫敖之官职,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芈姓为祝融八姓之一,亦出自颛顼。其后裔在西周初期建有芈姓大国,即荆国,后改称楚国。据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由陈彭年、丘雍等奉旨在前代韵书的基础上编修而成的典籍《大宋重修广韵》中记载,春秋时期,楚国有莫敖之职,亦称莫嚣,是与令尹地位相同的官职,并行执掌楚国之国政。在史籍《淮南子·修务训》中则称“莫敖”为“莫嚣”,指出其原为楚国最高行政官职,军、政两事一把抓。到楚武王熊通开始称王时,莫敖之职仍然存在,后来楚武王嫌其官位太重,改以令尹为重臣,与莫敖相互制约。在史籍《左传》
的记载中,以令尹与莫敖并提,当处于同等地位。楚武王以后的出国历代君主,将莫敖废置不常,后来在史籍《左传·襄公十五年》中记叙楚国封官之事时,列莫敖
于令尹、右尹、大司马、右司马、左司马之后,说明莫敖的地位逐渐降低。今学者杨伯峻在《春秋左传注》中称莫敖本相当于大司马,后降至左司马之下。

其后世子孙中有以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莫氏,世代相传至今。着名的屈原家族便世居此官职,故莫氏也有一部分是由屈氏的分支改姓而形成的。
源流三
源于妫姓,出自上古圣君虞舜之祖幕,属于避难改姓为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莫字即幕字的省文,望出钜鹿郡、江陵郡。

幕,乃是上古圣君虞舜之祖。莫氏和幕氏同宗同源,该支莫氏只是幕氏的简笔形式,后族人有为避战乱之难去“巾”取谐音字“莫”为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四
源于鄚姓,属于以居邑名称简笔为氏。该支莫氏,起源于汉朝时期河北鄚州。鄚氏出周宣王姬静,将其次子姬望封赐于鄚州(今河北平乡、任县、晋县一带),其后裔子孙因地为姓氏,称鄚氏。

姬望的后裔传至第二十一世孙鄚振扬(姬振扬),因功在汉室,于汉高祖刘邦七年(公元前200年)授其为执戈郎,汉高祖还特赐改其姓为莫,此后称莫振扬,成为该支莫氏始祖。
源流五
源于匈奴族,出自南北朝时期匈奴贺兰部莫何弗,属于以官职称谓汉化为氏。匈奴贺兰部首领称谓中有莫何弗。“莫何弗”,乃古匈奴语“副酋”之称,这在《隋书·室韦传》中有记载“每部置莫何弗以贰之。”莫何弗有世袭的惯例。

在莫何弗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莫何弗氏,后汉化省文为单姓莫氏,逐渐融合于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六
源于党项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唐五代之后建立西夏王朝的党顼族,其中有以单字汉姓莫为氏者,后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七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魏书·官氏志》记载: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在太和十九~二十年(公元495~496年)迁
都洛阳之后,大力深化推行汉化改革政策,将鲜卑拓拔部中原复姓邢莫氏、莫那娄氏、莫折氏等部落,均改汉姓为莫氏,其后东胡分支中的蠕蠕民族(丁零、铁勒)
中亦有改汉姓为莫氏者。
源流八
源于库莫奚族,
出自金国时期库莫奚部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姓觽》中特别说明:“库莫奚族有莫氏。”库莫奚族这一名称始见于北魏登国三年(公元388年),这一称号
的出现,实际上是在公元四世纪中叶鲜卑宇文部被慕容皝攻破后不久,自此以后,史书对库莫奚族就有了不间断的记载,直到公元十三世纪以后才不见其名,前后存
在近千年。“库莫奚”一词是鲜卑语音译,汉役“沙、沙粒、沙漠”。从含义揣测,这一族称当因其境内多沙漠而得名。公元六世纪下半叶的隋朝时期,省去库莫,
单称“奚”,此后单一的“奚”字成了族称。

在金国末期居住东北地区的,又有相当一部分族人融入了蒙古族、满族、锡伯族等少数民族中。其中满族的穆齐氏即库莫奚氏族后裔,满语为MukiHala,世居鄂漠和索罗,后多冠汉姓为莫氏、穆氏等。
源流九
源于蒙古族,出自辽国时期的契丹乃蛮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蒙古族奈曼氏,亦称那莫氏,满语为Naiman Hala,源于辽国时期契丹乃蛮部,以部为氏,后在元朝初期融为内扎萨克蒙古奈曼部,世居敖汉(今内蒙古赤峰敖汉旗)、乌鲁特(今内蒙古东南部兴安盟地区),所冠汉姓即为莫氏。
源流十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图们氏,亦称图莫图氏,满语为Tumen Hala,汉义“万”,满族最古老的姓氏,源于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陀幔,以及金国旧部“驼满”,以部为氏,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后多冠汉姓为万氏、图氏、门氏、莫氏等。

⑵.满族莽果氏,满语为Manggo Hala,姓氏,亦称蒙棍氏,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所冠汉姓为莫氏、白氏。

⑶.满族莫勒特氏,满语为More Hala,亦称墨哷氏,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后改汉姓为莫氏、梅氏、墨氏。

⑷.满族舒穆哩氏,亦称苏某力氏,满语为Sumuri Hala,世居海兰木(今黑龙江瑗珲黑河镇对岸海兰泡)、萨尔碧图(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与鄂伦春自治旗交界处诺敏河中游),后多冠汉姓为莫氏、舒氏。
源流十一
源于达斡尔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黑龙江志稿》、《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达斡尔族莫尔登氏,亦称孟尔丁氏、孟尔的音氏、墨尔丹氏、莫塔哈利氏,满语为Mordin Hala,世居黑龙江布特哈地方(今嫩江流域和大小兴安岭),后多冠汉姓为莫氏、孟氏、苍氏。

⑵.达斡尔族墨勒哲哷氏,亦称莫尔哲勒氏,满语为Moljere Hala,汉义“用刀复仇”,世居松花江、黑龙江、巴林(今黑龙江伯力、俄罗斯哈布罗夫斯克)、白石(今黑龙江牡丹江镜泊湖)、阿穆达(今黑龙江哈尔滨山彦倭和)等地,后多冠汉姓为孟氏、曹氏、莫氏等。
源流十二
源于布依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在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布依族中,有以莫为姓氏者。贵州独山人莫与俦、莫友芝、莫庭芝三父子皆为布依族人,该莫氏族人所建立的“影山文化学派”对西南地区影响深远。

近代民族学家、姓氏学家多认为:西南少数民族是上古三苗族的后裔,也就是上古姜姓蚩尤部族的后裔,因此,西南少数民族原居中原地区,后逐渐分播至西北、西南地区,与中原各大姓氏实是同根。

F. 越南有哪些大姓

越南的姓氏都来自中国的《百家姓》,共有200多个单姓和复姓,约有半数以上的人姓阮、黎、陈、李、黄、武、潘、范、郑、吴、裴、杜,尤以黎、阮二姓最多。男子的名字和中国一样有单名、复名,且用别号,妇女也用某氏以示其父系,王室、贵族的名字常在旁边加金、木、水、火、土以象征崇尚其中的一德。

G. 越南姓氏排名

越南文化和中国文化一脉相传,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深远,拉丁化以前的越南语,文字中大量使用汉字,越南人也用汉字的偏旁和部首造出新字.19世纪法国人抵越后,设计了越文的拉丁化方案,越南才渐渐割断与中国文字的联系。越语受汉文化影响首先是越南人的姓氏,最为常见的例如阮、黎等姓氏,是越南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姓氏。
越语中汉文化的影响首先是越南的姓氏,越南人大都有一个汉语化的姓再加上一个名。此外,越南人至今保持着过端午节、春节的习俗。
在东南亚各国中,越南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最深,这一方面是历史发展与中国息息相关,另一方面是汉字在越南长期通行,因而有条件全面吸收中国文化,成为中国文化在东南亚地区的最大受惠国。
越南的姓氏都来自中国的《百家姓》,共有200多个单姓和复姓,约有半数以上的人姓阮、黎、陈、李、黄、武、潘、范、郑、吴、裴、杜,尤以黎、阮二姓最多。男子的名字和中国一样有单名、复名,且用别号,妇女也用某氏以示其父系,王室、贵族的名字常在旁边加金、木、水、火、土以象征崇尚其中的一德。此外,越南的“雅乐”实际上是中国的古乐,戏剧的音乐、服装、脸谱、道具如同中国戏曲,旧式衣冠如同中国,和中国人一样用筷子,民间岁时节令有元旦、端午、七月半、中秋等(注:参见陈玉龙:《中国和越南柬埔寨老挝文化交流》,载周一良主编:《中外文化交流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11月出版)。
越南主体民族—京族的大姓有阮、陈、吴、黎等。与中国人一样,越南人也是姓在前,名在后,多数是单姓双字名,少数也有单姓单字名。
吴姓在越南姓氏人口排列上为第六位,越南文字在使用拉丁字母前,一直使用汉字,吴姓之“吴”与中国无异,不过古代迁往越南的吴人虽仍姓吴,但已融入越南民族中,成为今天越南吴姓的一部分。

H. 请问世界上现有多少“莫”姓的人士全球有多少莫姓人口

这个问题没有办法回答你,全球有一百多个国家,没法知道有多少姓莫的人。

I. 越南有哪些姓氏

越南姓阮、黎、陈的特别多。是越南的三大姓氏。
越南的姓氏都来自中国的《百家姓》,共有200多个单姓和复姓,约有半数以上的人姓阮、黎、陈、李、黄、武、潘、范、郑、吴、裴、杜,尤以黎、阮二姓最多。

阅读全文

与越南有多少姓莫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伊朗哪个城市被轰炸 浏览:622
自作多情意大利文怎么说 浏览:622
印尼巴淡岛做一次spa多少钱 浏览:306
顺丰英国伦敦服务点在哪里 浏览:442
印尼普顿外汇所面临什么情况 浏览:496
中国电信光猫lot在哪里找 浏览:876
pr是意大利哪个大区的缩写 浏览:850
反映印度女性地位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430
印尼巴士模拟器怎么变成中文 浏览:221
一个亿万越南盾多少人民币 浏览:768
越南哪里好玩免费景点 浏览:41
意大利教练机在哪个国家 浏览:696
巴铁与印度开战中国怎么办 浏览:527
为什么印尼强奸这么多 浏览:338
印度土地产量怎么样 浏览:956
tatan印尼小胖子是哪里人 浏览:40
意大利的标志物是哪里 浏览:222
传说之下帕派瑞斯的意大利面怎么做 浏览:589
英国人是怎么出去旅游的 浏览:812
印尼长途电话一分钟多少钱 浏览: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