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奶源都在哪几个地方呢
中国奶源地主要集中在“四大黄金奶源带”,即内蒙古奶源带、新疆奶源带、河北奶源带和东北奶源带。这些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成为全国乃至全球优质的奶源基地。以下是对这四个主要奶源带的详细介绍:
内蒙古奶源带
地理位置与资源:内蒙古奶源带位于北纬45度左右,拥有13亿亩天然草原和3000万亩人工草地,是国际公认的黄金奶源带之一。这里生活着约235万头奶牛,年产牛奶量达693万吨,是中国最大的奶源生产输出加工基地。
代表企业:伊利和蒙牛是内蒙古奶源带上的两大龙头企业。伊利公司在其年报中显示,其大部分原料采购关联交易企业都位于这一区域,而蒙牛则有多个生产基地分布在此。
东北奶源带
地理位置与资源:东北奶源带主要指黑龙江地区的密山、大庆绥化、肇东等地,尤其是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拥有469万亩草原,是中国最大的优质草原之一。这里诞生了许多有机牧场,婴幼儿奶粉产量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
代表企业:完达山、飞鹤、红星和惠丰等本地品牌在东北地区建立了奶源基地和乳品加工厂。飞鹤更是以齐齐哈尔市东南30千米处的扎龙湿地作为其重要奶源地,获得了“中国婴幼儿奶源地黄金产区”认证。
河北奶源带
地理位置与资源:河北是奶牛养殖业的大省,整体规模排在第三位。拥有千头以上大中型牧场400余个,管道式挤奶技术普及。河北省生鲜乳的主要卫生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部分牧场达到了欧盟标准。
代表企业:完达山、君乐宝和三元等知名乳企均在河北建立了生产基地。未来,河北政府计划重点培育一批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乳品集团,推广“奶农+合作社+公司”模式。
新疆奶源带
地理位置与资源:新疆坐拥8.6亿亩优质草场,占全国草原面积的22%。天山区域的日照时间长达16小时,被誉为黄金牧场。新疆还拥有全国最大的进口良种牛核心群,具备良好的奶牛养殖基础。
代表企业:麦趣尔、天润和西域春等企业在新疆发展迅速。西牧乳业在2016年获得婴配粉生产许可,标志着新疆奶源的进一步开发。
总的来说,中国的“四大黄金奶源带”不仅在国内占据重要地位,也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这些奶源带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科学管理,为国内外市场提供了大量优质奶制品。
㈡ 子母奶原产地是越南吗
子母奶原产地是马来西亚 泰国 越南这三个地方。
荷兰姑娘(Dutch Lady)本来是荷兰菲仕兰公司的一个奶制品品牌,主要是炼乳产品。在1963年,荷兰姑娘(Dutch Lady)太平洋奶业(马来西亚)有限公司创建于马来西亚,主要被委托在佩塔灵加雅(Petaling Jaya)的工厂生产炼乳。它是菲仕兰食品公司(FrieslandFoods)在荷兰以外的首个生产基地。
太平洋奶业于1975年更名为荷兰婴儿(Dutch Baby) 奶业(马来西亚)有限公司,而在2000年再次改名,改为现在人们熟知的荷兰子母(Dutch Lady)奶业有限公司。而该公司也是马来西亚第一家使用超高温(UHT)加工和包装,生产和销售牛奶的公司。
既然是Dutch lady,那为什么中文叫子母奶呢?我认为应该是翻译的原因,因为这个牌子一开始叫荷兰姑娘(Dutch Lady),然后又叫荷兰婴儿(Dutch Baby),所以最后合起来就翻译成子母奶了。
在2008年,荷兰菲仕兰食品集团(Friesland Foods BV)与荷兰另外一家食品公司Campina合并,变成现在的荷兰菲仕兰坎皮纳公司(FrieslandCampina),现在马来西亚的子母奶仍然是菲仕兰坎皮纳旗下的品牌。
㈢ 东南亚的牛奶产业
东南亚位于热带地区,包括10个国家:缅甸、泰国、越南、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文莱及印度尼西亚,人口5亿。东南亚地区人口的人均收入取决于各国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程度。居民的人均收入和宗教信仰决定了该地区畜禽产品的消费类型和消费水平。 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老挝、缅甸、柬埔寨和越南以农业为主;泰国、马来西亚、印度你西亚和菲律宾的经济依赖于农业和工业品的出口;新加坡和文莱以工业出口品和石油为经济支柱。
柬埔寨 柬埔寨的养殖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已成为本国农业种植业后的第二大产业。近年来在政府的扶持下,无论是工业化还是家庭养殖均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2005年黄牛的存栏数318.41万头,与2002年相比增长4.52%, 水牛67.66万头,增长3.85%, 耕牛174.66万头,增长6.2%,牛场7个,肉牛612头。1999-2001和2003年的肉类总产量分别为19.3万吨和20万吨,其中牛肉和小牛肉的产量分别为5200吨和5400吨。
印度尼西亚 1999-2001和2003年牛的存栏数分别为1114万头和1139.6万头;水牛的存栏数分别为241.4万头和245.5 万头;肉类总产量分别为169.7万吨和194.6万吨,其中牛肉和小牛肉分别为32.9万吨和35.2 万吨,乳畜的存栏数分别为34.4万头和36.8万头,产奶量为3373.3万吨和3650万吨,奶的单产和总产水平均有明显提高。
近年来,印尼政府为提高国民营养水平,减少进口,开始大力发展畜牧业。但该国的牛肉、奶制品和饲料等仍需大量进口。
印尼拥有东盟40%的市场,与中国广西具有较大的畜牧业合作空间。
老挝 1999-2001和2003年牛的存栏数分别为110.6万头和120万头;水牛102.9万头 和108万头;肉类产量分别为7.8万吨和 9.4万吨,其中牛肉和小牛肉分别为1.7万吨和2.2万吨;乳畜分别为3万头,单产水平200公斤,产奶量为6000吨。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禽畜业主要包括鸡、蛋、猪、牛、羊以及乳品加工,在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平均为0.7%,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平均为8%。绝大部分牛羊肉、牛奶及奶制品需要从国外进口。1999-2001和2003年牛的存栏数分别为72.7万头和75万头;水牛分别为14.7万头和14万头;肉类总产量分别为95.4万吨和107.4万吨,其中牛肉分别为1.6万吨和2.0万吨;乳畜保持在8.5万头,单产水平分别为367公斤和463公斤,产奶量为3..1万吨和3.8万吨。
菲律宾 1999-2001和2003年牛的存栏数分别为246.7万头和255.7 万头;水牛的存栏数分别为303.2 万头和318.0万头;肉类总产量分别为188.2万吨和234.8万吨,其中牛肉分别为18.8万吨和18.1 万吨;乳畜头数为4000头和5000头,产奶量分别为万吨和1.1万吨。
泰国 1999-2001和2003年牛的存栏数分别为466.6 万头和504.8 万头;水牛为171.6万头和180万头;其中肉牛和种牛主要集中在北部,奶牛等主要集中在中部。饲料以本地生产为主,进口部分原料为辅。1999-2001和2003年泰国的肉类总产量分别为219.8 万吨和220.7万吨,其中牛肉17万吨和22万吨;奶畜为20.4万头和24万头,产奶量为51.6万吨和62万吨。
越南 越南是个农业国,畜牧业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在越南从事饲料生产的国内和外资企业近300家,总产量280万吨/年。越南政府重视发展养殖业并鼓励外商投资养殖业和饲料加工生产业。随着饲料市场的不断发展,越南市场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1999-2001和2003年牛的存栏数为403万头和439.4万头;水牛为288.7 万头和283.5万头; 1999-2001和2003年越南的肉类总产量为198.2万吨和248.7万吨,其中牛肉产量分别为9.3万吨和10.8万吨。
畜牧业生产形势总体来看仍然良好,畜牧业在农业中所占比重达到22.5%,牛、猪和羊的存栏数显着增加。截止到2005年底,牛的存栏数达到842万头,增长幅度为12.9%,其中奶牛存栏数11万头,超过了国家制定的2005年达到10万头的指标。2005年全年,越南全国鲜肉产量达到229万吨。其中牛肉产量20.19万吨,同比增长22%。
乳业方面,越南政府制定了到2010年所生产鲜牛奶要达到30万吨的目标,是目前产量的2倍,以满足40%人口的需求。这一目标的设定使得越南牛奶生产商面临当地原料供应的严重短缺。越南牛奶联合股份公司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该公司是越南最大的牛奶生产商,拥有8家加工厂,每年所需原料的80%都被迫进口,其中包括新鲜牛奶、配方奶和植物油。越南牛奶依靠进口,导致了生产成本过高。自2001年,越南共进口了1万多头奶牛。除了进口价格偏高以外,这些奶牛也需要一段时间适应越南的气候。因此乳制品工业采取配种方法杂交奶牛,来适应本地气候,目前越南近80%的奶牛都是杂交品种。目前越南有10万头奶牛,年产15万吨牛奶。照此推测,越南的奶牛养殖及乳制品都具有极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