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缅中国远征军老兵为什么不能回祖国
缅甸战场结束后,内战紧接着就爆发了。这批人很多都是不愿意去打内战,就当了逃兵。而且他们打了那么多年仗了,也实在不想打了,就留在缅甸。1949年之后他们就不敢回来了,那个时候回来是要掉性命的。
② 60多年前中国远征军在缅甸经历过大溃败后,后来是怎么打回去的
一部分退印度接受美军训练,那些是知识青年兵,很快学会了用先进武器,后来美军重返亚洲的时候他们也反攻了。
③ 中国远征军为什么没回国
因为内战快结束时,撤入缅甸的国民军(驻云南)他们的后人现在还在缅甸。
④ 中国远征军为什么没回国
摘要 因为内战快结束时,撤入缅甸的国民军(驻云南)他们的后人现在还在缅甸。
⑤ 请问网友们,中国远征军为什么有点人留在异地在缅甸哪里很多。当时撤军怎么没有一起回来呢.
1先期进去的打散建制了
2后期进去的一般回来了
3有些人不想回来再打仗了
4有些是50年代李弥部队的也以远征军的名义
⑥ 说说2战时期,中国远征军的事迹,怎么出去,又怎么回来,损失了多少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中中国为支援英军在缅甸(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并为了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而建立的出国作战部队。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并立下赫赫战功。
缅甸是东南亚半岛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西屏英属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西藏和云南接壤。滇缅公路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通线,日军据此还可以威胁中国西南大后方。缅甸对于盟国中的中英双方来说都有重要战略意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随即矛头直指缅甸。
为了保卫缅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酝酿成立军事同盟。中国积极准备并提出中国军队及早进入缅甸布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
但是,由于英军轻视中国军队的力量,过于高估自己,又不愿外国军队深入自己的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挠中国远征军入缅,预定入缅的中国远征军只好停留在中缅边境。然而,1942年1月初日本展开进攻后,英缅军一路溃败,这才急忙请中国军队入缅参战。中国成立远征军第1路司令长官司令部,开赴缅甸战场。但是,由于已经失去作战先机,造成缅甸保卫战的失利。这主要由于英国极端坚持先欧后亚的既定战略,战局一旦不利,便对保卫缅甸完全失去兴趣,而是一再撤退,使中国远征军保卫缅甸的作战变成了掩护英军撤退的作战。
但是,中国远征军却仍然作出了让英美盟国盟军钦佩的战绩,并达到了一定的战略目的。从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开始与日军作战,至8月初中英联军撤离缅甸,历时半年,转战1500余公里,浴血奋战,屡锉敌锋,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多次给英缅军有力的支援,取得了东吁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等胜利。
在仁安羌援英作战中,中国远征军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仅以一师之力与数倍于己之敌连续英勇作战,以少胜多,解救出被围困数日濒临绝境的英缅军第1师,轰动英伦三岛。新编第28师师长戴安澜吕建奇功,掩护了英军的平安撤退,后在作战中不幸受伤身亡。战役结束后,英美政府高度颂扬并给孙立人与戴安澜将军追赠了功勋章。
缅甸失守给以后作战带来极为消极的影响,使中国彻底失去了滇缅公路这一唯一的陆上交通线,以后不得不开辟从印度飞越驼峰(在喜马拉雅山)的空中航线。日本也可以直接威胁印度。但是,也取得了重大的战略意义,掩护了英军撤退,赢得了时间保存了力量以保卫印度。也消耗、阻滞了日军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的企图,配合国内部队阻敌于云南境内怒江天险,以后形成长期对峙,粉碎了日军从缅北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的企图。这次远征作战,也是中国自甲午战争以来首次出国作战,他们弘扬了中国人民的国际主义和民族牺牲精神,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缅甸作战失利后,中国远征军一部退入英属印度。在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的指导下,在兰伽训练营受训并进行整编,并于1943年8月改编为中国驻印军,利用美援物资配备全副美式装备,战斗力大为提高。
同时,中国鉴于缅甸的重要性,积极酝酿反攻缅甸,在滇西重新组编并整训第二批远征军,于1943年2月设立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严阵以待,随时准备与英美军队协同反攻缅甸。
⑦ 在缅甸的中国远征军是怎么回事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政府为支援英国军队在缅甸殖民地对抗日本帝国陆军以及保卫中国 西南大后方补给线安全而组建的出国作战部队。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立下赫赫战功。1942年后称为中国驻印军,由于古代印度从来没有和阿萨姆地区统一过,18世纪英国殖民者侵入阿萨姆地区,后来才成为英国殖民地英属印度的一部分,随英国在缅甸的军队进入阿萨姆地区后,中国远征军又被称为中国驻印度军队。详细可以查一下网络。
⑧ 二战期间中国国民党的远征军去了缅甸回来了多少人
二战期间中国远征军主要战役关键词: 二战 中国远征军 国军 (1):滇湎路战役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3月至9月,在中日战争中,中国远征军在云南省西南部、缅甸·、泰国西北部和印度东北部地区,对日军第15军进行的防御战役。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同苏、美、英及东南亚、大洋洲各国结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年1月,在美、英两国建议下,设立中国战区(最初包括中国、泰国、越南和缅甸北部)统帅部,3月,日军进攻缅甸(时为英国殖民地),英国守军告急。中国以陆军第5、第6、第66军为主共10万余人组成中国远征军第1路,在司令长官罗卓英指挥下,进入缅甸与盟军并肩作战。 8日,日军第15军在司令官饭田祥二郎指挥下登陆仰光,分路北进。一路以第33师团由仰光沿伊洛瓦底江东岸进攻卑缪:一路以第55师团由勃固向仰曼铁路北犯东吁、彬文那,企图切断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 18日,日军第55师团先头部队在彪关以南与第5军警戒部队接触。第5军骑兵团给日军以奇袭后转移至鄂克春地区。接着日军又发起进攻,经激烈战斗,鄂克春失陷。日军继续向东吁进攻,与第5军第200师发生激战,双方均有重大伤亡。日军一部向右翼迂回,第200师向北转移。此时,第5军新编第22师由黎达誓方向反击,给日军以重大杀伤,双方在斯瓦河畔对峙。4月11日,日军第55师团和增援第18师团各一部向黎达誓进攻,经激烈战斗,新编第22师逐次转移至彬文那。日军进犯彬文那地区,被第5军第96师击退。后因右翼英军后撤,阵地突出,第5军各部放弃彬文那向密铁拉、敏建方向转移。16日,日军第33师团在突破英军阵地后,将英缅军第1师及战车营一部包围于仁安羌以北地区。第66军新编第38师一部驰援,与日军鏖战两昼夜,击毙日军1000余人。 日军攻陷东吁后,以第56师团分向毛奇、雅多进攻。第6军先后在毛奇、垒固、和榜、雷列姆地区阻击日军,并在萨尔温江以东的缅泰边境地区,对日军进行作战后回国。第200师在和榜地区阻击日军北犯,并克复东枝。在转移途中与日军发生激战,师长戴安澜受重伤后牺牲。此后第200师、第96师经腾冲、维西向怒江东岸转移。第5军直属部队、新编第22、第38师经太洛、新平洋转移至印度东北边境雷多地区。 日军于24日攻陷雷列姆后,旋即分两路向腊戍突进,第66军逐次回援,节节失利,日军直向中国国境逼进。此后,退回滇西的远征军与滇西第11集团军各一部在龙陵、腾冲地区对日军实施反击,以一部进入日军后方游击,主力逐次退回怒江东岸,与日军隔江对峙。至9月16日,战役结束。 点评:此战,远征军经一个多月作战,在保卫东吁、解救英军诸战中,英勇顽强为世人所赞誉。但由于出国时机过晚,盟军作战缺少协同,多头指挥等原因,使远征军始终处于被动态势,未能达成战役企图。
⑨ 30万人的远征军回到祖国的有多少人
第一次10万回来4.3万,第二次12万回来10万。
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缅北、滇西反攻中,收复缅北大小城镇50余座,收复滇西失地8.3万平方公里,共歼灭日军4.9万余人。
中国军队在第一次缅甸战役中,远征军伤亡总数达6.1万人。以杜聿明指挥的第五军为例,战斗动员人数为4.2万人,伤亡总数达2.2万人,超过总兵力半数以上 。
缅北反攻战中,中国远征军及驻印军参战兵力共计307281人,马匹15037匹 ,驻印军伤亡人数高达12729人,滇西远征军达40000余人 。
在缅北战役中以驻印军为例,从1943年10月驻印军由利多反攻起,至1945年3月乔梅中英会师,攻击线路约70000余公里,克复缅北50个城镇,击毙敌官兵27699人,伤敌官兵42760人,俘敌395人。
据日本厚生省救援局1950年的调查,日本在缅甸所投入的兵力达303501人,而损失兵员达185149人(不含空军)。
日本每日新闻社出版的《一亿人的昭和史》之《日本陆军史》别册中记,日军在缅甸战场总共投入兵力230800人,战死160400人,战死率69.5%,接近其所投入总兵力的七成 ,中印缅战场确实牵制和消灭了日军的重要武装力量,对亚太地区反法西斯战争起了重要的作用。
(9)越南缅甸的远征军怎么回来扩展阅读:
1940年9月,日军在越南登陆,滇越铁路被日军切断,滇缅公路成为中国唯一的国际通道。1941年1月间,通过滇缅公路运入中国的军用物资和其他重要物资达13.2万多吨。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此后,日本南方军先后占领了菲律宾、泰国、新加坡等地,进逼缅甸和中国西南地区。
根据日本政府1940年通过的《国策纲要》:“帝国将向继续解决中日事变的方向前进,攻取缅甸的目的就是要截断中国与外界的最后一条交通线。”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政府应同盟国英国的请求,于1942年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协助英军保卫缅甸,其目标是保卫仰光港,保护滇缅公路畅通。
942年3月,在彪关河西岸,中国远征军在掩护英军撤退时与日军发生10多次遭遇战,击毙日军上尉两人,打死日军500多人。《滇西抗日战争史》一书记载说:“彪关河前哨战初战告捷,改变了英国对中国军队的歧视。”
仁安羌战役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着名战役。中国远征军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凭借约1000人的兵力,击败10倍于远征军的日军,解救出被围困数日、濒临绝境的英缅军第1师。由于援英有功,他后来被授英国“帝国司令”勋章。
尽管远征军浴血奋战,但英军在缅甸西线的自动撤退,加上远征军对东线疏于防范,导致1942年四五月间缅甸腊戍、密支那相继被日军攻占,中国远征军回国的后路被截断,同时造成中英联军在缅甸的第一次作战失败。入缅作战的这五个月里,中国远征军参战兵力约10万人,损失3万多人。
作战失败后,率军撤退的远征军副司令长官兼第5军军长杜聿明从缅甸北部绕道回国。撤退中,远征军在缅北原始森林中穿行,士兵因饥饿、病毒、虫咬大量死亡。只有孙立人率新38师沿印缅边境的山林地带进入印度,较为完整地保持了7000人的建制。
⑩ 现在缅甸内战在那边的中国人怎么回来
早在 东汉,该地曾属哀牢,后哀牢内附东汉,该地属东汉永昌郡。
三国时期,蜀汉诸葛亮在平南时在诸葛炮楼山留下了遗迹。
大理国时期,属永昌府孟缠甸。
元代,分属云南省镇康路、孟定路。
明代,该地邻近镇康州以及孟定府。
清朝前期缅甸是其附属国 南明永历帝朱由榔也逃到缅甸过,自古就跟中国云南 四川一带有人口汇集,
汉人定居
而上世界中叶 主要是42-45年远征军和内战失败后的1950年,逃到缅甸的李弥第26军一部,,后来部分回到台湾,部分留在缅甸境内,就是所谓的金三角贩毒武装,其实跟果敢关系不大
现在的果敢主要是几百年前的汉人 后裔和当地居民为主,少数近几十年的过去打工族,做小生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