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越南资讯 > 越南为什么打不过西汉

越南为什么打不过西汉

发布时间:2025-05-20 20:16:16

A. 历代中国的王朝为啥都不能征服越南

这个问题问得有些可笑,历代王朝征服不了越南?要知道越南成为独立国家的时间,也才1000多年,此前都是中国的一部分,而即使在独立后1000多年里,越南也是始终是中国的藩属国。

越南语中国古代的百越民族有着莫大的渊源,春秋时代吴国在夫差时期被越王勾践灭国后,族人或者是南迁,或者是并入越国,比如秦汉时期的长沙王吴芮就是吴国的后代。

而越国则是战国后期被楚国所灭亡,越人很多向南迁徙,与南方的古老民族融合形成了百越民族。

明成祖时期曾征服越南北部地区

而清朝时期,越南为藩属国,两国没有发生过大规模战争,1883年清朝还为了越南与法国打了一仗,最终越南成为了法国的殖民地,直到1945年才实现独立。

所以说历代王朝征服不了越南,显然是不靠谱的。



B. 古代越南难打的原因

自秦始皇在越南北部设立象郡以来,直至清朝,越南一直是中原王朝的郡县或者番属国。在这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中国与越南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上演着一幕幕征服与反征服、叛乱与反叛乱的精彩大戏。

总体来说,自秦朝至隋唐,越南一直是中原王朝的领土,没能掀起太大的水花。但是从宋朝开始,经元、明、清四代王朝,在征服与平叛的过程中,都没有从越南占到什么便宜,反而都吃了大亏。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宋朝对交趾的战争:宋神宗年间,越南人李常杰率领10万大军攻打宋朝广西一带,侵占钦州、廉州和邕州,屠杀三州几十万人口。宋神宗派大将郭逵率领30万人马收复邕州,打入越南境内,后因雨季来临,瘟疫流行,非战斗减员严重,于是宋军撤出越南。

元朝对越南的战争:虽然忽必烈的蒙古铁骑独步停下,但是三次进攻越南,都陷入了游击战的泥潭之中,无功而返。明朝对越南的战争:明朝年间,永乐皇帝派出30万大军进攻越南,虽然初期占领了越南北部,但是在随后20多年间被越南的游击战术拖得疲于应付,每年耗费几百万两银子,最后在明宣宗朱瞻基的命令下放弃越南领土,撤回军队和官吏。

清朝对越南的战争:清朝干隆年间,两广总督孙士毅率两万余清军出兵越南,一年之内攻破越南首都升龙府,但随后被越军在除夕夜偷袭,几乎全军覆没。为什么越南这么难打呢?早在两千多年前,西汉淮南王刘安在给汉武帝的奏章中讲得一清二楚。好学多才的刘安从地形、气候、习性和对策这四个维度做了全面的论述,非常具有远见。

地形

“地深昧而水多险,中国之人不知其势阻而入其地,虽百不当其一……以地图察其山川要塞,相去不过寸数,而间独数百千里,险阻、林丛弗能尽着;视之若易,行之甚难。”

淮南王刘安所辖的领地最南端临近今天的两广一带,因此他对越南的地理地形有比较准确地了解。越南之地,山高林密,河流如织,险滩遍布,有些地方看着相隔不远,实际通行起来却要大费周章。对于越南人来说,这样的地形是最适合打游击战;但是对于远道而来的中原王朝军队来说,人生地不熟,很容易陷入被敌军埋伏和偷袭。

气候

“林中多蝮蛇、猛兽,夏月暑时,欧泄霍乱之病相随属也,曾未施兵接刃,死伤者必众矣……南方暑湿,近夏瘅(dan)热,暴露水居,蝮蛇蠚(he)生,疾疢(chen)多作,兵未血刃而病死者什二三。”

越南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炎热多雨,在繁茂的雨林之中,盛产毒蛇猛兽。尤其是到了夏天的时候,呕吐、腹泻、霍乱等疾疫不断流行。中原王朝的军队大多以北方人为主,很难适应越南当地恶略的气候条件,往往是还没正式开始战斗,就因为疾病减员两到三成,非常可怕。

习性

“越,方外之地,剪发纹身之民,不可以冠带之国法度里也……越人愚戆(gang)轻薄,负约反复,其不用天子之法度,非一日之积也……越非有城郭邑里也,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习于水斗,便于用舟。”

在中原王朝的眼中,越南属于化外之地,当地民众断发纹身,不能用文明人的法理制度来勉强他们。最关键的是越南人愚蠢、鲁莽、头脑简单,反复无常。越南人没有建造大的城池,常年居住在溪谷竹林之中,习惯于在水中作战,擅长使用船只。这是因为越南的这些本性和习俗,所以中原王朝的军队在于他们作战时往往会吃亏,因为光脚不怕穿鞋的。

对策

“越人欲为变,必先田于干界中,积粮食,乃入,伐材治船。边城守候诚谨,越人有入伐材者,辄收捕,焚其积聚,虽百越,奈边城何!”

在淮南王刘安看来,越南人想要在边界生事,首先会积蓄粮食,然后砍伐林木,打造舟楫,当这些前期工作准备好了才会以武犯禁。那么该怎么去应对呢?刘安提的建议是,负责镇守国界的边防军,要时刻保持警惕,做好情报工作,一旦发现越南人有伐木造舟的不轨之举,就要派遣军队去剿灭,烧掉他们的木材和粮草。只有这样,越南人才不敢轻举妄动。

关于后世各大王朝对越南人的反复用兵,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的做法,也早有预见:“一不奉诏,举兵诛之,臣恐后兵革无时得息也。”越南人天性不服管教,反复无常,今天对你俯首称臣,过不了多久又本性复发,坐地为王。这对于志在威服四海的中原王朝皇帝来说,十分头疼:打吧,劳师动众,耗费国力,关键是打赢了又不能从越南捞到什么好处;不打吧,“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皇帝们的面子挂不住,而且边界地区的民众往往深受其害。

刘安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采取怀柔政策,“以方寸之印,丈二之组,填抚方外,不劳一族,不顿一戟,而威德并行。”他主张通过册封和布施恩德来招抚越南人。

在笔者看来,刘安的这条对策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也有很大的弊端。当中原王朝强大的时候,越南人会老实起来,接受你的册封和招抚;但是当中原王朝国力衰弱、陷入分裂的时候,越南人就会沐猴而冠,坐地为王,敌视中原。

C. 越南历史的中国领土时期

越南历史的中国领土时期可追溯至秦朝时期,当时中国秦始皇统一中原后,南征百越,于前214年设置桂林郡、南海郡及象郡,推行移民实边政策。秦末,南海郡尉赵佗割据,成立南越国,对越南北部实行统治。越南历史中,南越国被称为“赵朝”,部分越南史家视为正统王朝,但现代史家认为其是“外族侵略者”。
公元前111年,西汉武帝灭亡南越国,越南成为汉朝领土,设立交趾刺史,辖境横跨中国广东、广西、海南及越南北、中部。西汉对越南实行“与民生息”、“因其故俗治,毋赋税”及“诸雒将主民如故”的统治政策,对越南产生深远影响。越南史家认为,越南地区的文化、宗教及政治制度均受到中国治乱的影响。
东汉时期,交趾郡太守锡光、九真太守任延教导越南民众礼义、耕稼,引入华风。公元40年,交趾雒将征侧及其妹征贰起义,反抗汉朝,后为东汉将领马援所平定。
两汉时期,越南北、中部地区是汉朝对外交通枢纽,与南海、印度洋沿岸各地有贸易往来。公元2世纪,日南郡常有起事,对抗汉朝政府,象征着林邑国(占婆国)的建立。
东汉末年,交州成为三国时代的割据政权之一,交趾、九真、日南三郡长期受制于各割据势力。263年,曹魏占据交趾、九真、日南三郡,265年,司马氏代魏,成立西晋,继续管治交州三郡。316年,中国北方被五胡各族所据,晋室南渡,是为东晋,越南局势长期不稳。
公元602年,越南交州有李佛子称兵割据,隋廷派刘方征讨,李佛子惧而请降,越南又归于中国统治之下。唐朝重新崛起后,消灭南方的萧铣势力,越南便入于唐。唐朝政府对越南地区的行政建置数有变更,例如有“安南都护府”、“静海军节度使”等官署。唐代越南地区受中国内地文化发展,有着名诗人杜审言、沈佺期等曾在当地任官,使其文风盛行。然而唐室治下的越南亦常常出现乱事。当地民众曾发动数起大型叛变,如722年的梅叔鸾起事、791年的布盖大王冯兴起事等等,最终为唐室所平。在对外关系上,唐代中晚期先后有环王国(即占婆国)、南诏国侵扰越南地区。
唐朝衰亡时,交州土豪曲氏家族掌管静海军节度使一职,与中国岭南的南汉政权相争。930年南汉灭曲氏,但交州本地将领杨廷艺等仍争夺自主权。938年,廷艺旧将吴权控制当地,南汉出兵讨伐,吴权在白藤江植入大桩,待潮涨时引南汉军船来到,此时潮水退却,南汉军船因碰到大桩而搁浅,吴权乘机派舟师击败南汉军队。战后,吴权自立为王,建立吴朝。吴权的胜利及建政,在越南独立进程中具重要意义,后世越南史家评道:“我越之正统,庶几乎复续矣。”中国近千年的统治,对越南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史家陈重金(即陈仲金)归纳指出:“我交州地区自汉以迄于五代仍是内属中国之地,因而中国的治乱也影响到我们的国家”;“当儒教、老教(指道教)、佛教在中国兴盛之时,我交州之地还属于中国,因而我们的人也皈依了这些宗教。后来我国自主之后,这些宗教更形兴盛,例如佛教盛于丁朝、前黎朝和李朝,而儒教盛于陈朝以降。凡风俗和政治大抵都是由学术和宗教演化而出。而我们的人已尊奉了中国的学术和宗教,则我们的一切也都完全效法中国。”

D. 越南的历史课本中,为什么又近八成的内容都是中国

越南的历史课本中,有八成都是中国的内容,这也是因为越南历史一直受着中国的影响。

我们要知道,越南的北部一开始是中国的了领土。秦始皇派大军伐百越,这百越也包括今天越南的北部地区,当时秦始皇把百越地区分为三个郡做管理,其中越南的北部就是属于象郡。

在明成祖朱棣时候,也曾经把越南作为郡县,无奈路途遥远无法控制,最后也只能由它独立。所以,在之后一千多年越南在中国面前都是藩属国。包括“越南”这一名词也是清朝嘉庆帝命的,可以看到中国文化一直深刻影响着越南。

E. 南越王一叛秦二叛汉,为何最终又轻易归顺西汉

秦始皇统一天下的2年后,先后发动了2次南征百越的战争,第一次秦始皇发动了50万大军兵分五路攻打东瓯、西瓯、南越、闽粤、浙闽,大致位置是今天的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海南以及越南部分地区,最终主帅战死,以失败告终。后经过秦始皇积极开拓灵渠运河,于5年后发动30万大军进行第二次南征百越的战争,最终平定了百越,并在百越地区按郡县制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个郡。

而赵佗就是两次南征百越的副帅,赵佗是恒山郡真定县人,也就是今天河北省正定县人,赵佗作为秦军将领,参与了所有针对百越地区的军事行动,并且在第二次成功征服百越地区后被任命为龙川县令,这个龙川县也就是今天广东省河源市下辖的龙川县,名字一直没有改过,而赵佗的主帅任嚣则被任命为南海郡尉,南海郡的位置也就是今天广东省广州市及其附近地区,当时的南海郡下辖四个县,分别是番禺县、四会县、博罗县、龙川县。

南越王

直到了汉文帝即皇帝位之后,西汉国内的局势才平静下来,汉文帝为了解决南越国的事情,先是安抚赵佗在国内的兄弟,为赵佗的祖坟派人守墓,接着再一次派出陆贾出使南越国,陆贾这一次出使,只是责备了赵佗,赵佗就主动臣服了,去除帝号改称南越王,原因很简单,实力摆在那,不服不行啊,再不服南越王也当不上了,只得继续臣服。

赵佗从公元前240年活到了公元前137年,活了103岁,一次背叛秦朝,一次背叛汉朝,熬死了秦始皇嬴政、汉高帝刘邦、刘惠帝刘盈、汉文帝刘桓、汉景帝刘启五位皇帝,但在使者陆贾的劝说下,两次都轻易臣服了汉朝,其中的原因主要就是实力的差距,南越国一直存在到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刘彻在打击匈奴告一段落后,于公元前112年就发兵10万消灭了南越国,将百越地区正式纳下中央直辖管理。

F. 越南被中国统治了近千年,为什么最后形成一个独立国家

越南历史发展,从西汉时北部人口密度高,到交趾郡人口超过75万,与之对比,南海郡人口仅9.5万,交趾、九真、日南越北三郡总人口占交州七成。红河三角洲地区,秦汉郡县之前已有大量人口及农业体系。秦朝移民军团翻过五岭时,岭南地区开发程度低,人口稀少。秦朝两次征岭南,最终抵达五岭之南的移民可能仅有5~10万,改变了当地人口结构,建立了番禺等城市。然而,与之对比,交趾地区人口众多,农业发达,汉语始终未能占据优势,本地语言得以大量存留。唐代,越南土着世家使用汉字,学习中原文化,但依然使用本地语言。宋平城及周边依然汉越双语并用,土着语言混入大量汉语词汇。十一世纪,大越自立后,河内人称自己说的为京话,这一语言逐渐推向各地。今日越南语一半以上词汇为汉语变音,京人一词由河内人的自称变为整个越南人的称呼。

在历史长河中,越南北部和中原没有河流相连,这与岭南地区形成鲜明对比。秦始皇下令开凿灵渠,连通长江与珠江水系,为远征军提供补给。中原王朝向南开拓时,初期通常沿河建立城市,逐步向四周扩散。面对无河流的山区,开拓过程缓慢,中央王朝建立城市后,周边山区仍为当地部族所拥有。南北边地城市在中原王朝衰落后成为孤立据点,受到当地部族攻击。红河平原因有海运支撑,中原王朝能有效控制交州。然而,随着唐朝衰落,交州权力逐渐转移到当地世家大族手中。

从语言学角度分析,越南语属于南亚语系越芒语族,是东南亚土着语言。南亚语系分为四个语族,包括越芒语族、孟—高棉语族、蒙达语族、尼科巴语族。越南语源于3000年前的南亚语系族群,后来不断受到东亚族群的冲击。公元前三世纪,汉人移民迫使红河三角洲地区的骆越臣服,开启了越南长达千年的“北属”历史。公元5~12世纪,缅语族群不断南下,取代孟语族群在伊洛瓦底江平原的优势地位。孟人与藏人的分化时间不超过5000年,两者合成藏缅语族。而汉语与藏语的分化时间不超过6000年,两者合成汉藏语系。孟人在18世纪依然有一定影响力,但在1752年攻破阿瓦,灭亡东吁王朝,后被雍籍牙击败。如今,孟人仅残存于缅甸东南一隅。公元6~13世纪,来自我国西南的侗台语族群建立多个国家,南下摧毁高棉帝国,占领长山山脉、湄南河平原等地。中南半岛五国的缅甸、泰国、老挝人祖先来自东亚,汉语族和藏缅语族分化时间不超过6000年,可能是8000到10000年前同一部族的后代。今日越南人祖先反而是东南亚土着,这体现了数千年来中原文化对越南的影响。

阅读全文

与越南为什么打不过西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尼买来后怎么用 浏览:208
意大利怎么确诊病例 浏览:999
印尼有什么东西可以买吗 浏览:123
越南五千块值中国多少钱 浏览:602
意大利马贝厂在哪里 浏览:195
越南旅游团去哪里最便宜 浏览:429
印尼本土有什么龟 浏览:8
伊朗的代表动物是什么 浏览:177
邵东去越南要办什么手续 浏览:958
英国快递箱怎么装 浏览:43
伊朗什么生意最火 浏览:369
中国哪些电视剧具有美剧的影子 浏览:396
哪里可以买到到越南的火车票 浏览:350
伊朗40年发生了什么变化 浏览:677
伊朗文字是什么 浏览:350
越南改革前景如何 浏览:453
中国年龄最大的人多少岁 浏览:851
拨一下印度丽琴怎么样 浏览:657
华人在越南地位怎么样 浏览:340
英国中学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浏览: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