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内通货膨胀和美元贬值有关系吗
国内通胀与美元贬值有关系,并且关系很大。美元泛滥贬值,全球大通胀,中国自然逃不了!
08年美国危机,美国产业面临破产,美联储狂印钞票给产业输血,以拯救经济,全球美元总量大增,能不通胀么!至于房价也是这个道理啊,美联储印美钞,人民银行就印人民币,入境了多少美钞,人民银行就按照汇率印出了多少人民币,入境美元越多,人民币印的越多,人民币也跟着臭大街,钱臭了,为了能跑赢通胀,大家只好炒楼、炒地皮、炒大蒜,楼价能不高么!通胀就不出口了么,不出口怎么换美元当大佬呢!
50分,就在多说点吧!
1、美元战略:其本质就是全球经济殖民,全球剥削、全球剪羊毛!其潜规则就是用通胀来稀释所有持有美元的国家财产。要知道,美元在美国的成本是油墨和纸片,在其他国家的成本却是血和汗!这就是美元霸权,这是美国强大的根儿,这就是美国用大炮建立起来的规则!这就是全球化、自由化、民主、人权等普世价值华丽包装下的邪恶黑手。所以,从长久来看,美元自始至终都是通胀的!
2、房价:美元自从其诞生那天起就天上地下来去自由,过山车似的玩,小意思!一切都在掌控之中。为什么这么玩,就是要玩死你!日本失去的20年、97年亚洲危机、越南经济危机,就是这么玩出来的,多年的财富被搜刮一空,一朝回到解放前!如今资本已经不是单纯的资本了,其来去除了追逐利润外,都伴随着不能见人的政治意图!其基本路径就是:输出通胀(资本进场布局)——制造泡沫(资本在高位获利出逃)——泡沫破裂(残局由本国屁民买单)。能容得下这么巨量投机资本的领域有2个,房地产和股市。为什么国家这么打压房价,房价依旧狂飙,国内你老板做的再大,跟d作对你不找死么。谁又真么大能量迎风起浪,当然是犹太资本!因为:泡沫还不够大,资本还没有吃够或者政治时机还没有到来!
想想这个场景吧:房价5万一平米,屁民因刚需不得不接盘,背负超重按揭!那些炒楼的蠢材更是争先恐后的往里跳,编制着2年后10万一平的春愁大梦!忽如一夜春风来,外资大举结利撤退,高档小区全是资本撤退后留下的空城,房价腰斩,整个市场全是卖盘,却找不到一个买盘,房价继续狂跌,这个时候的房价连首付都不到,还有那几十年的压死人的按揭呢,国内那些投机盘赔不起的跳楼自尽了。赔得起的就只有干脆认赔违约了,去他妈的房子,按揭老子不供了,首付我也不要了,银行不是要收房子嘛,给你就是了,现在的房子就值个屁钱!这个过程同时伴随着人民币币值一泻千里……尘埃落定,最后只剩下大片的空城,银行守着一大堆房子和数以万亿计坏账等待政府救援……整个产业一片哀号!整个社会经济一落千丈,只剩下秋风落叶!又他妈一个经济危机的悲剧!这个场景还远嘛,这个场景的前半部分不是正在上演吗?美帝要使你灭亡,必先使你疯狂!好在我d也不是吃素的,就看手段如何了!
再就是出口:美帝是蠢人吗?美帝用纸片换走了你一货轮又一货轮的衣服裤子打火机,13亿人民的实打实的血汗通过太平洋流到了美洲!他们这是个愚蠢的决定吗!更厉害的是最后连纸片也被人家收回去了,要不要回来还得两说!这是个什么样的买卖!!!
面对这大量的顺差,哇哈哈,瞧瞧我们赚的这些个钱啊,花花绿绿的美钞啊!谁在高兴?谁在拿着巨量的美金在国际上招摇过市,大佬的感觉的就是爽哇!谁在哭泣,子孙万代赖以生存的环境在哭泣、资源在哭泣、啃着窝头买血汗的屁民在哭泣,我给你1麻袋美金你到国货大楼花的出去么!顺差有多少,我们就被剥削了多少!没错,是有很多农民就业了,可是他们仅仅能够糊口而已,就是养一头骡子,也得喂把草吧!为什么我们仍旧要出口、赚外汇,你只要想想这外汇归根结底是谁在花?
瞧瞧我,为了这50分,我都胡言乱语了些什么?千千万万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安了!
2. 外国科学家的故事
每个科学家都有他失败的一面,现在,我就来看一看科学家的故事.
故事一:
波义耳——怀疑派化学家
波义耳1627年1月25日出生于爱尔兰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个伯爵,家庭富有。在十四个兄弟中他最小。童年时波义耳并不特别聪明,说话还有点口吃,不大喜欢热闹的游戏,但却十分好学,喜欢静静地读书思考。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1639至1644年,曾游学欧洲。在这期间,他阅读了许多自然科学书籍,包括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伽利略的名着《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这本书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后来的名着《怀疑派化学家》就是模仿这本书写的。
由于战乱、父亲去世、家道衰落,1644年他回国随姐姐居住在伦敦。在那里开始学医学和农业。学习中接触了很多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很快成为一位训练有素的化学实验家,同时也成为一位有创造能力的理论家。在这期间,他同许多学者一起组织一个科学学会,进行每周一次的讨论会,主要讨论自然科学的最新发展和在实验室中遇到的问题。波义耳称这个组织为“无形大学”。这个学会就是着名的以促进自然科学发展为宗旨的“皇家学会”的前身。波义耳是该学会的重要成员。由于学会的分会设在牛津,波义耳于1654年迁居牛津,在牛津,他建立了设备齐全的实验室,并聘用了一些很有才华的学者作为助手,领导他们进行各种科学研究。他的许多科研成果是在这里取得的。那本划时代的名着《怀疑派化学家》是在这里完成的。这本书以对话的体裁,写四位哲学家在一起争论问题,他们分别为怀疑派化学家、逍遥派化学家、医药化学家和哲学家。逍遥派化学家代表亚里土多德的“四元素说”观点,医药化学家代表“三元素说”观点,哲学家在争论中保持中立。在这里,怀疑派化学家毫不畏惧地向历史上权威的各种传统学说提出挑战,以明快和有力的论述批驳了许多旧观念,提出新见解。该书曾广泛流传于欧洲大陆。
波义耳十分重视实验研究。他认为只有实验和观察才是科学思维的基础。他总是通过严密的和科学的实验来阐明自己的观点。在物理学方面,他对光的颜色、真空和空气的弹性等进行研究,总结了波义耳气体定律;在化学方面,他对酸、碱和指示剂的研究,对定性检验盐类的方法的探讨,都颇有成效。他是第一位把各种天然植物的汁液用作指示剂的化学家。石蕊试液、石蕊试纸都是他发明的。他还是第一个为酸、碱下了明确定义的化学家,并把物质分为酸、碱、盐三类。他创造了很多定性检验盐类的方法,如利用铜盐溶液是蓝色的,加入氨水溶液变成深蓝色(铜离子与足量氨水形成铜氨络离子)来检验铜盐;利用盐酸和硝酸银溶液混合能产生白色沉淀来检验银盐和盐酸。波义耳的这些发明富有长久的生命力,以至我们今天还经常使用这些最古老的方法。波义耳还在物质成分和纯度的测定、物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研究方面做了不少实验。在1685年发表的《矿泉水的实验研究史的简单回顾》中描述了一套鉴定物质的方法,成为定性分析的先驱。
1668年,由于姐夫去世,他又迁居伦敦和姐姐住在一起,并在家的后院建立实验室,继续进行他的实验工作。晚年波义耳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对磷的研究上。1670年,波义耳因劳累而中风,之后的健康状况时好时坏,当无法在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时,他致力于整理他多年从实践和推理中获得的知识。只要身体稍感轻快,就去实验室做他的实验或撰写论文,并以此为乐趣。1680年,他曾被推选为皇家学会的会长,但他谢绝接受这一荣誉。他虽出身贵族,但他一生醉心的却是在科学研究中工作和生活,他从未结婚,用毕生精力从事对自然科学的探索。1691年12月30日,这位曾为17世纪的化学科学奠定基础的科学家在伦敦逝世。恩格斯曾对他作出最崇高的评价:“波义耳把化学确定为科学。”
故事二:
普利斯特里——气体化学之父
普利斯特里1733年3月13日出生在英国利兹,从小家境困难,由亲戚抚养成人。175年进入神学院。毕业后大部分时间是做牧师,化学是他的业余爱好。他在化学、电学、自然哲学、神学等方面都有很多着作。他写了许多自以为得意的神学着作,然而使他名垂千古的却是他的科学着作。1764年他31岁时写成《电学史》。当时这是一部很有名的书,由于这部书的出版,1766年他就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722年他39岁时,又写成了一部《光学史》。也是18世纪后期的一本名着。当时,他在利兹一方面担任牧师,一方面开始从事化学的研究工作。他对气体的研究是颇有成效的。他利用制得的氢气研究该气体对各种金属氧化物的作用。同年,普利斯特里还将木炭置于密闭的容器中燃烧,发现能使五分之一的空气变成碳酸气,用石灰水吸收后,剩下的气体不助燃也不助呼吸。由于他虔信燃素说,因此把这种剩下来的气体叫“被燃素饱和了的空气”。显然他用木炭燃烧和碱液吸收的方法除去空气中的氧和碳酸气,制得了氮气。此外,他发现了氧化氮(NO),并用于空气的分析上。还发现或研究了氯化氢、氨气、亚硫酸气体(二氧化碳)、氧化二氮、氧气等多种气体。1766年,他的《几种气体的实验和观察》三卷本书出版。该书详细叙述各种气体的制备或性质。由于他对气体研究的卓着成就,所以他被称为“气体化学之父”。
在气体的研究中最为重要的是氧的发现。1774年,普利斯特里把汞烟灰(氧化汞)放在玻璃皿中用聚光镜加热,发现它很快就分解出气体来。他原以为放出的是空气,于是利用集气法收集产生的气体,并进行研究,发现该气体使蜡烛燃烧更旺,呼吸它感到十分轻松舒畅。他制得了氧气,还用实验证明了氧气有助燃和助呼吸的性质。但由于他是个顽固的燃素说信徒,仍认为空气是单一的气体,所以他还把这种气体叫“脱燃素空气”,其性质与前面发现的“被燃素饱和的空气”(氮气)差别只在于燃素的含量不同,因而助燃能力不同。同年他到欧洲参观旅行,在巴黎与拉瓦锡交换好多化学方面的看法,并把用聚光镜使汞银灰分解的试验告诉拉瓦锡,使拉瓦锡得益匪浅。拉瓦锡正是重复了普利斯特里有关氧的试验,并与大量精确的实验材料联系起来,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揭示了燃烧和空气的真实联系。可是直到1783年,拉瓦锡的燃烧与氧化学说已普遍被人们认为是正确的时候,普利斯特里仍不接受拉瓦锡的解释,还坚持错误的燃素说,并且写了许多文章反对拉瓦锡的见解。这是化学史上很有趣的事实。一位发现氧气的人,反而成为反对氧化学说的人。然而普利斯特里所发现的氧气,是后来化学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各国化学家至今都还很尊敬普利斯特里。
1791年,他由于同情法国大革命,作了好几次为大革命的宣传讲演,而受到一些人的迫害,家被抄,图书及实验设备都被付之一炬。他只身逃出,躲避在伦敦,但伦敦也难于久居。1794年他六十一岁时不得不移居美国。在美国继续从事科学研究。1804年病故。英、美两国人民都十分尊敬他,在英国有他的全身塑像。在美国,他住过的房子已建成纪念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普利斯特里奖章已成为美国化学界的最高荣誉。
故事三:
居里夫人
玛丽·居里(居里夫人)是法籍波兰物理学家、化学家。
1898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AntoineHenriBecquerel)发现含铀矿物能放射出一种神秘射线,但未能揭示出这种射线的奥秘。玛丽和她的丈夫彼埃尔·居里(Pierrecurie)共同承担了研究这种射线的工作。他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对沥青铀矿进行分离和分析,终于在1898年7月和12月先后发现两种新元素。
为了纪念她的祖国波兰,她将一种元素命名为钋(polonium),另一种元素命名为镭(Radium),意思是“赋予放射性的物质”。为了制得纯净的镭化合物,居里夫人又历时四(MarieCuI7e,1867--1934)载,从数以吨计的沥青铀矿的矿渣中提炼出1O0 mg氯化镭,并初步测量出镭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5。这个简单的数字中凝聚着居里夫妇的心血和汗水。
1903年6月,居里夫人以《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作为博士答辩论文获得巴黎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11月,居里夫妇被英国皇家学会授予戴维金质奖章。12月,他们又与贝可勒尔共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6年,彼埃尔·居里遭车祸去世。这一沉重的打击并没有使她放弃执着的追求,她强忍悲痛加倍努力地去完成他们挚爱的科学事业。她在巴黎大学将丈夫所开的讲座继续下去,成为该校第一位女教授。1910年,她的名着《论放射性》一书出版。同牟,她与别人合作分析纯金属镭,并测出它的性质。她还测定了氧及其他元素的半衰期,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放射性的重要论着。鉴于上述重大成就,1911年她叉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
这位饱尝科学甘苦的放射性科学的奠基人,因多年艰苦奋斗积劳成疾,患恶性贫血症(白血病)于1934年7月4日不幸与世长辞,她为人类的科学事业,献出了光辉的一生。
3. 今日推荐:对越自卫反击战 ——威震峡谷七勇士 1979.2.17
内容说明
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我人民解放军七名勇上,面对敌人的重重包围,英勇顽强,机智果敢,打死打伤敌人几十个,最后胜利冲出重围,返回部队。故事情节惊险曲折,表现出我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1自卫还击战开始后,二月二十一日拂晓,我广西边防部队某部,从越南高平以西的群山峻岭中,向安乐迅猛穿插。
2队伍在深邃的峡谷里奔驰。浓雾在山脚浮动,象一团巨大的棉絮和前进的队伍厮相缠绕。相距二十几步,就看不清前面人的形影。
3到了公路上,指挥员传令整理队形,部队放慢了前进的速度。这时,一个小战士和班长悄悄说了两句话,便离开行列,向路旁的小溪走去。
4他叫胡清祥,是个迫击炮手。他扛着迫击炮筒奔跑了几个小时,口中干渴难忍。班长批准他去打些水来。
5忽然,前面枪炮齐鸣,密集的子弹呼啸着在小胡四周落下。小胡急忙背起水壶,沿着一条干涸的小沟向公路跑去。
6原来,由于我军穿插极为迅猛,以至在大雾中竟闯入了敌军阵地。敌人仓皇开火。担负穿插任务的部队是不能恋战的,他们风驰电掣般向纵深楔入。
7当小胡返回公路时,部队已经不见踪影了。只见浓烈的黄烟穿过乳白色的雾幕迎面扑来…
8这时,太阳已从东山升起,弥漫在峡谷里的大雾向山顶隐退了。敌人从三个山头射出的火力,立刻向峡谷公路边的一片开阔地辐集过来。这里,留下了六个与小胡处境相同的战士。
9这个正在用半自动步枪还击敌人的战士叫韦程儒,八连的副业组长,有名的菜田里的“小黄牛”此刻,他正为自己的射击技术不如种菜技术而烦恼。…
10这个剽悍、英武的战士叫陈武贤,四连机枪班副射手。他正端着半自动步枪向敌人拼命射击。由于手头没有自己心爱的机枪,打得很不过瘾,气得两眼直冒火。
11他们当中唯一手持冲锋枪的是八连八班长陈书利。剩下的还有马占社、黄志荣和熊武俊三个刚刚挂彩的伤员。七个战士分属几个连队,手中只有三支武器和几挂手榴弹。
12七名素不相识的战士,深入敌人腹地,远离国境线七十多里。他们失去了指挥,失去了接应,面对敌人一个加强营的兵力,困落在盆状地形的底端,陷入了绝境…
13他们背后的开阔地上,排列着一组品字形的小房子。因为地势低洼,建筑单薄,敌人没有在这里设防。在敌人火力的威逼下,他们被迫退到一间堆满化肥的小棚子里。
14战士们焦急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转向陈书利。他是班长,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他就是最高指挥员。
15“我们不能再向后撤了。”陈书利说,“马上把化肥袋堆起来!”在他的指挥下,战士们七手八脚地用化肥袋围起一个小小的工事,七个人挤在只有三平方米面积的工事当中。
16陈书利问道:“我知道韦程儒是共产党员,还有谁是党员?”颈部负伤的机枪连九班长黄志荣举起了手:“我!”“谁是共青团员?”其余的人同声回答:“我!”
17陈书利把手一挥,坚定地说:“好!我们都是共产党员或共青团员。在这种时候,党员要起模范作用,团员要向党员同志靠拢。我们要和敌人拚到底,决不给祖国丢脸!”
18、“…虽然我们被包围了,但是我们在这里可以暂时牵制住敌人,让部队顺利地向敌人纵深穿插。我们要经受住这个严峻的考验!”
19狂妄的敌人从山上冲下来,以为只差抓活的了。他们分做三路,喧嚣着,奔跑着,如潮水一般向小屋涌来。
20陈书利端着冲锋枪,凝视着逼近的敌人。他的脸色是沉重的、悲壮的。他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21战士们已经作好战斗准备。三支枪分别阻击三面来敌。三个伤员紧握手榴弹,双目圆睁,怒视来敌…
22双方的火力猛烈地搏斗着。胡清祥不幸额角中弹,鲜血染红了这个年轻战士的右肩。小屋里的伤员已超过了半数…
23、敌人的火力更猛了。一个战士喊道:“班长,怕顶不住了…”
24小胡坚定地说:“迟早不过一死,宁死也不做俘虏!”说着抓起一枚手榴弹,拧开弹盖,挺身站了起来。
25多么可爱的小战士呵!他有一根中国人的挺拔的脊梁骨。为了祖国,他随时准备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26在这仅仅三平方米面积的工事里,我们七个英雄战士紧紧靠在一起。如果这颗手榴弹拉响,这个场面将是多么壮烈啊!…
27然而,这时在陈书利脑中闪过的不是死,而是生。他一把按住小胡的手,说:“咱们手里还有武器,敌人还在往上冲。打死一个够本,打死两个赚一个,打死得多更好!先别想死,要想办法活!”
28正在全神贯注阻击敌人的陈武贤,一抖膀子,粗腔大嗓地骂道:“他妈的,你要打死老子,老子还要打死你呢!”说着,一个连发,又撂倒两个敌人。大伙儿都乐了。
29小胡低着头羞涩地说:“班长放心,我不炸自己了,先炸敌人!”
30他扯断了引线,把手榴弹用力向外甩去。一声巨响,在敌人头上爆炸了。
31、敌人接连几次冲锋都被打垮了,阵地前丢下上具又一具尸体。他们这才明白,面前这些对手是不会被轻易征服的。他们改变了打法,企图从后面偷袭。
32韦程儒首先发现了敌人的动向,忙告诉陈书利:“班长,敌人从后面摸上来了!”陈书利转过身来,从化肥袋之间的射击孔向后望去…
33山脚下,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与公路相交叉,河面上架设着一座几年前我国民工帮助修建的铁桥。敌人从公路上调来的增援部队已悄悄抵达河边。三个家伙正爬上铁桥,向这里蠕动。
34、陈书利估量一下距离,约有七、八十米。他掂起半自动步枪说:“我来打!”伙伴们兴致勃勃地围了过来,那神气不象是在腹背受敌的战场上,倒象是在参观打靶比赛似的。
35陈书利举枪扣扳机,第一个敌人应声倒下。第二个小心翼翼地爬过来拖死尸,在桥面侧起半个身子,刚要伸手,陈书利看得真切,一枪,又把他撂倒。
36剩下那个敌人慌忙向回爬。这家伙姿态很低,身体紧贴桥面,吓得头也不敢抬,眼看就要爬下桥头溜走了。战士们开心地笑着说:“这小子够滑的,班长,可别让他跑了。”
37陈书利屏住气,凝神注视着。那家伙爬下桥头,扒住路边的一块岩石,眼看就要溜走…
38、刹那间,陈书利从准星上看到一个微微翘起的小黑点,那是敌人的头影。枪声过处,只见敌人抓住岩石的手渐渐松开了,翻身滚下河里。
39此后,整整一个多小时没见敌人动静。陈书利分析,敌人可能去吃午饭了,过一会还要来。提起吃饭,大伙儿顿时觉得又渴又饿。
40、一个伤员从口袋里掏出几个糯米粽粑,递给同伴们:“这是出发时,老乡送的…”嚼着香喷喷的糯米粽粑,战士们脑海里不禁又浮现出征时乡亲们挥泪送行的场面,那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情景啊……
41不出所料,下午,敌人经过养精蓄锐,又发起了猛烈的进攻。他们调来了六炮助战。呼啸而来的炮弹炸得小棚子瓦片纷飞,烟尘弥漫。
42炮击过后,阵地上死一般沉寂。敌人狂吼着:“炸死啦!都炸死啦!”
43、战士们被纷飞的碎瓦尘土掩埋住了,他们挣扎着爬出来。陈书利拉住正要举枪射击的陈武贤说:“先别打,只当我们炸死更好,等敌人走近了打个痛快!”
44这次,敌人分成两路钳形夹击。一百米、五十米…几乎抵近小屋前缘了。瞬时,战士们的冲锋枪、自动步枪怒吼了,一颗颗手榴弹也在敌群中爆炸…
45敌人又拖着五、六具尸体狼狈退去。七名勇士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打退敌人连续八次的进攻。
46阵地上又沉寂下来。趁这短暂的间隙,陈书利拿起一张破碎的牛皮纸片,对战友们说:“同志们,把自己的姓名和部队番号写上吧。”
47、战士们十分清楚,他们所剩的弹药已经不多了。连续一天的殊死搏斗,大家腹中空空,疲惫不堪。敌人肯定将进行更大的报复行动,破金沉舟的时刻到了。
48纸片在他们手中传递着,每个人都把留下手迹当做宁死不屈的佐证。他们希望,哪怕有一个人活着冲出去,找到祖国的亲人,捎去这组最后的签名……
49敌人第九次进攻开始了。炮弹呼啸而来,震耳欲聋。机枪子弹象密集的雨点,打得化肥袋噗噗冒烟。小棚子在炮火中剧烈地摇晃着…
50一发炮弹正好落在陈书利身旁的化肥袋上,轰隆一声,天塌地陷,银白色的烟雾吞没了一切。敌人乘机冲进了小棚子两边的房子里…
52陈书利挺身横枪,朝躲在一层板墙后面的敌人猛扫,打得这层薄薄的泥墙如漏筛一般。
53陈武贤怒目而视,一发子弹穿透一个敌人的身体,又打进另一个敌人的胸膛,来敌双双倒下。
54韦程儒独挡一路,也撂倒几个敌人。伤员们忍着剧痛压子弹助战。我们顽强的七勇士,象一堵巍然屹立的礁石,在汹涌的潮水的冲击下,拔地参天,坚不可摧!
55这个自称“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的亚洲古巴,曾狂妄地吹嘘一个人能顶我们三十个。可是,在这个狭小的峡谷盆地里,我们七个年轻的战士,却压倒数十倍的敌人。
56敌人终于溃退了。战士们感到从未有过的疲乏,倒在化肥堆上…
57夜幕降临了,生的曙光出现在他们的眼前。陈书利透过青幽幽的夜色,仔细观察着周围的地形。前面是两座陡峭的山峰,不难想象,在那墨绿色的阴影里,此刻瞪着无数恶狼般的眼睛。……
58陈书利的目光又转向背后的小河。他联想白天的情况,敌人在那里的设防比较薄弱。陈书利推醒一个个倚枪而睡的战友,小声地叮咛说:“时候到了,准备突围……”
59陈书利向前方投出手榴弹,陈武贤向左方打了几梭子,假装佯攻敌人。趁硝烟还未散尽,他们悄悄地向河畔撤去。
60陈书利在前头开路,陈武贤和韦程儒各保护一名伤员泅水渡河。小胡和小马尾随在后面。…
61河水不深,当前面的人抵达彼岸时,回头不见了小胡和小马…
62原来头部负伤的胡清祥,背着膝盖被打碎的马占社,艰难地走了两里多路,迷失了方向。他们爬上了附近的一座山头。
63饥饿、困乏和伤痛的折磨,迫使他们在山坡上停下来。小胡找来干净的茅草铺好,让小马躺下,然后拿着毛巾,冒着生命的危险向山下的小溪走去。……
64、山下,敌人的巡逻队来来往往,从林中时时有三五成群的敌人在搜索。小胡在山脚下小溪里浸湿了毛巾,捧在手里、小心翼翼地往回走
65回到小马身旁,他把毛巾上的水滴进小马的嘴里。看到战友干裂的嘴唇滋润了,小胡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66突然,身后传来一阵窸塞率地响声,小胡急转回头,看见四个越寇正偷偷地向他们走来。小胡甚至看到了敌人那乌黑的枪口……
67就在这一瞬间,他以极其敏捷的动作,同时掷出四颗手榴弹,然后翻身扑到小马身上。手榴弹爆炸了,浓黑的烟雾在丛林中翻起。
68四颗手榴弹炸死四个敌人。趁着烟雾的掩护,他背起小马、迅速地转移了。……
69经过三天三夜的艰难历程.小胡和小马终于找到了部队。
70在那个漆黑的夜晚、韦程儒和陈武贤搀扶着熊武俊,翻越一座大山时与陈书利、黄志荣也走散了。
71他们三人在砍柴人足迹都达不到的荒山野岭,转了两天两夜。韦程儒始终表现出他那牛一般的韧性。而陈武贤硬是用自己的肉体,从棘丛和草莽中为战友闯出一条路来。
72儿天以后,他们三人也终于找到了部队。韦程儒惦念着班长陈书利,归队后,他到处打听着班长的下落可是毫无消息。
73一天,一群伤员正在路旁休息,韦程儒意外地找到了黄志荣。他惊喜若狂地喊道:“哈,你也回来了!我们班长呢?”
74黄志荣噙着眼泪,悲戚地摇摇头。“怎么,班长他没跟你一起回来?……”韦程儒惊呆了。黄志荣向他讲述了当时的经过…
75突围后的第二天,陈书利和黄志荣两天没吃东西了,饥饿不堪。陈书利更是劳累过度,神志恍惚,摇摇晃晃地在山坡丛林中走着。
76、晚上.他们又累又饿,靠在一棵大树下休息。陈书利问:“老黄,哪种树叶能吃?”黄志荣摇摇头。在这荒草蔓生的山坡上、连一根能吃的野菜也找不到。
77他俩商量着下山去弄点吃的。他们昏昏沉沉地走下山坡,找到一块收获过的地瓜地。陈书利蹲在地上,想找些刨剩下的薯根。
78黄志荣向四下看去,发现不远的田间道上,隐隐约约的有七、八个持枪的敌特工人员走来。他急忙低声叫道:“班长,有情况!”
79陈书利扫了前面一眼,头也没回。敌人越走越近、离他只有十几米了。双方紧张地对峙着。
80只见陈书利举枪一抡,枪口喷出火苗。同一时刻,敌人也向他开火了。…
81枪声过后,田埂上的人前仰后翻,一片死寂。陈书利为了引开敌人、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82、韦程儒听说班长下落不明,难过地垂下了头。他抬头望着远方的群山、哭道:“班长、你在哪里呵?……”
83此刻,在群山丛中的山腰上,一个杂草遮掩的山洞洞口,衣衫破碎、饥累交加的陈书利、正安详地闭着眼睛,头枕冲锋枪静静地躺在地上。
84、在他身旁,平整地摊开一张纸。这是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给党留下的肺腑之言……
85四天来,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中、他用尽了自己的全部力量,耳朵在激战中震聋、寻找部队的一切努力也都失败了。
86、此时,他的心境十分恬静。二十三年短暂的生活,在他脑海里浮现着:他是一个农村泥瓦匠的儿子,秉赋聪颖,上进好学。小学时功课很好,常受到老师的夸奖和同学的羡慕。
87他最初的生活理想是希望长大了当一名建筑师,让祖国的城乡大厦林立。可是升入中学后,他赶上了教育战线的灾难之年。他草草晃了几年,茫茫掩卷而去。
88经历了粉碎“四人帮”前后的沧桑巨变,他当上了光荣的解放军战士,一心为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来站岗。
89偏偏在这时,祖国的南邻举狼烟,动干戈。这在一个普通的战士心里,激起了多么强烈的义愤呵!和平要用鲜血来换取,安宁要用战斗来保卫。他为此尽到了自己的职责…
90使他感到欣慰的是自己没有违背战前的誓言,没有辜负祖国的期望。想到这些,他挣扎着提起笔,爬在地上继续写下去……
91签上自己的姓名后,陈书利仰面躺下了。他的心绪坦然而平静,他相信祖国的亲人们会看到这封信的。在这生命的最后时刻,眼前仍然充满着光明。他拥抱着祖国。向往着战斗。
92陈书利虽身陷困境,但敌人却处于我军设下的更大的包围圈中。我军胜利追击的炮火震撼着深山峡谷。
93陈书利被惊醒了。渴望参加战斗的激情,竟使他挺身站了起来。英雄的战士陈书利终于下山和战友们胜利会合了。
94我们的七名英雄战士,战胜万难。突出重围,先后都回到了部队。他们的光辉业绩威震峡谷,在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中、谱写了灿烂的篇章!
4. 中国人去越南为什么有纸片签证和贴签签证
因为那是越南大使馆发的签证呀,分两种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