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意大利准备强租浙江三门湾,一向怯懦的清廷,为何有胆气直接备战
被人欺负到头上,实在很强大,打不过的我们可以忍让,但这并不代表任何人都可以欺负到我们的头上,意大利当时并没有英法俄那么强大,清廷还是可以奋斗一下的。
Ⅱ 十九世纪末清政府对列强都只能割地赔款,为何对意大利却非常硬气
一、重建之后的北洋海军
甲午战败以后,清政府同日本之间签订了《马关条约》,打破了清王朝“同光中兴”的幻想,宣告了洋务派“自强新政”的失败。同时,甲午战争的失败不仅失去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北洋海军,其次也丢失了对朝鲜的宗主权以及对台湾及澎湖列岛的直接管辖,巨额的赔款也导致清朝发展近代产业、工业、强国强军的资源几乎枯竭殆尽,好不容易修建好的旅顺、威海卫军港也拱手相让给了西方列强。
清政府的腐朽无能是甲午战争失败的一个致命性原因,丧权辱国的条约签订后,也迫使中国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苦不堪言的生活之中。
海军统领叶祖珪也觉得刘冠雄言之有理,便向清廷汇报实情。晚清政府也胆气为之一状,立即将最后通牒掷还。色厉内荏的意大利见清政府如此坚定,发现吃不到好处也不能打了自己的脸,便未敢发动战争,强占三门湾的利益也未能得逞。
三艘军舰也好意思来中国恫吓,学英法老牌国家?你意大利要是开三十艘军舰来还差不多,况且清政府刚花重金重建的北洋海军,要是真开战那刚好还可以供北洋海军练练手。在我们的印象中,意大利这个国家好像一直就不是什么正经打仗的国家,在这次强租三门湾的事件中让刚完成统一不久的意大利王国出了大糗,是不是说当时的意大利海军就不如重建后北洋海军呢?
并不是这样,只是意大利想效仿英法这两个西欧强国,但由于准备不充分就只开了三艘军舰来华,况且当时的晚清政府虽说腐败,但也是知道意大利是个什么样的国家,真实实力到底如何。再加上海军统领以及海天号管带刘冠雄宁可与意大利舰队开战的决心,才迫使意大利未能成功效仿英法等国成功强租三门湾。
但是在两年后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意大利又卷土重来了,这一次清政府并没有向上一次那样以强硬的态度对待意大利,反倒是给了意大利一笔不小的赔偿,这也让统一不久的意大利王国第一次尝到了作为西方列强的甜头!
Ⅲ 晚清面对列强侵略时只能割土赔款,为什么面对意大利王国时却非常硬气呢
三门湾事件”应该放到更大的历史背景下去考虑。它是“甲午战败”后,西方列强因为眼馋而意图“瓜分中国”所引发的一系列事件中的小插曲。
(1)“三门湾事件”是1895年后,清廷少有的一次清醒之举
1899年2月,意大利向清廷强租浙江三门湾作为海军基地,清廷表示拒绝。意大利派遣六艘战舰威胁。清廷最终下令“万一强敌凭陵,胁我以万不能允之事”,“必须同心协力,不分畛域,督饬将士,杀敌致果”。海陆两军严阵以待,逼迫意大利最终后退。1899年10月,意大利放弃了此项要求。
刘冠雄(1861—1927)左宗棠创办的福建船政学堂第四期毕业,与叶祖珪参加过“甲午战争”,后成为北洋政府海军总长。
而且,意大利作为列强中的弱国,敢于在浙江建立军事基地,这本身就伤害到了英法俄日的利益。在当时,入侵中国最厉害的四个国家英俄日法四大国并不希望,其他列强再进入,更何况意大利及其后面的一众二等列强。
不要说意大利,就是美国想介入中国,都需要想出个“门户开放政策”,在承认四大列强利益的基础上分其一杯羹的怀柔政策,方才进入。
当时,美国因为“美西战争”胜利,一直想向中国进行势力渗透。但因为“四大列强”已经将中国势力进行捆绑,已经没有它插脚的余地。由此,才想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Ⅳ 清朝时期为什么敢在国力衰弱的情况下向十一国宣战
因为清朝过于高估了自己的实力,在当时闭关锁国的状态下,清朝还以为自己是堂堂天朝大国。所以没有判断好自己的形势。
Ⅳ 被人花样欺负的晚清,为什么敢对意大利说不
一:难得的大扬国威
自从鸦片战争一声炮响,落后挨打的晚清王朝,简直被人花样欺负。
除了那几家疯抢殖民地的列强外,好些并不怎么强的“侵略者”,找机会也逮住大清欺负一把。比如欧洲弱国葡萄牙,这个明朝起就租了澳门,一直做乖乖状的“老租客”,鸦片战争后也是彻底撕破脸,不但各种耍赖放刁“赖”房租,甚至还不停给大清朝赤裸裸威胁。还真吓得大清“房东”咬牙吐血,一笔丧权辱国协议,就把中国领土澳门“过户”出去。
区区一个葡萄牙,都叫大清如此“大放血”,对上真正的欧美强国,摊上割地赔款的破事,大清朝当然也就更任人宰割,常见被宰到触目惊心——除了客观原因,关键还是自己腰太软。
但这腰软了几十年的大清,却也真有怒怼“强敌”,甚至大扬国威的时候。比如,对上有“欧洲六大国”美称的“强国”:意大利(“六大国”称号为意大利自封)。
如此铿锵有力的外交行动,也终于叫意大利人服了软。先是自己改了口,表示三门湾不要了,在中国租个煤站也行。一看大清还是不答应,最后只能灰溜溜撤走兵舰。输了个体无完肤。三门湾事件,也就成了晚清最后二十年里,一桩大扬国威的漂亮外交。
通过畅通的信息,正确评估敌我的实力,然后进行有礼有节的博弈。就算是落后挨打的晚清,也能以这样正确的方式,在外交战场上赢一次。
当然,参考接下来,那场席卷京畿的庚子国难,以及国难前后,清政府上下昏聩的表现。只能一声叹息:三门湾事件,给大清朝固然打了强心针。但这成功经验,晚清的统治者们,显然没懂。
Ⅵ 意大利强行租用浙江省的三门湾,为何清朝有胆气直接备战
因为意大利军队实力很落后,而清朝知道意大利的真实情况,所以才有胆气直接备战。
Ⅶ 被葡萄牙宰割的晚清,为何敢对意大利说不
其实当时这样的做法就是为了宣扬自己国家的威严,从鸦片战争之后,其实清朝可以说是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状态,一直饱受其他周边各国的欺凌。那么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之下,晚期一直所推崇的大国风尚,其实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霸凌。
毕竟其他的国家在进行侵略想要掠夺土地的时候,都是采用着这样的方式,先采用武力的方式让他们感觉到害怕之后再提出各种各样无理的要求。而在面对意大利提出的要求时,其实当时清朝的官员们本身并不是十分的在意,甚至也没有给予他们好脸色,反而是直接拒绝了他们这样的一个要求。在后来的时候意大利也曾经派出军队,试图通过武力的方式来进行镇压,可是到最后依旧不了了之。
Ⅷ 在三门湾事件中,软弱的晚清是如何战胜列强意大利的
在三门湾事件中,软弱的晚清是如何战胜列强意大利的?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第一次重大胜利,就是在三门湾事件里。虽然说后期的清朝是相对来说比较软弱的,但是在意大利攻打清朝时,晚清政府也是给出了特别强硬的态度。
意大利看到中国的国力大不如前,再加上刚刚经历了和日本的一场失败的对决,认为中国已经无力进行第二次战争,想要通过恐吓得到我国的江浙地区,想要租借三门湾。真的是很可笑了,当时的晚清政府回绝了他,并且还想要进行打仗,这都是有原因的。
所以清政府回绝了意大利的请求,即使是意大利后来的武力威胁也是被清政府挡了回去。强硬的态度让意大利这个列强国家感觉到害怕。所以意大利撤兵回去了。在历史上也是留下了很大的笑柄。
Ⅸ 慈禧为什么敢硬对意大利
洋务运动已经有了一些实力,再加上意大利在当时只是三流列强,单打独斗,清朝胜算很大。
实际上意大利连落后的埃塞俄比亚都打不过,更别说地球另一端,体量更大的清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