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同盟国是什么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同盟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建立的国家联盟。参与该联盟的国家主要有德国、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意大利等数个国家。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然是同盟国国家,但在1915年5月加入协约国。三国同盟遂告瓦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加入协约国,同盟国最终失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加入同盟国方面作战的共有德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和土耳其(时称奥斯曼帝国)4个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同盟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一群国家(最终57个,其中5个从轴心国脱离)为了抵抗轴心国的侵略而组成的联盟。同盟国又称反法西斯同盟,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建立的国家联盟。参与该联盟的国家主要有美国、英国、法国、苏联、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埃塞俄比亚(台湾称为衣索比亚)等数十个国家。同盟国集团最终打败了轴心国集团,取得了胜利。
Ⅱ 什么是同盟国和协约国
同盟国与协约国是一战中两大对立的政治军事集团,引发了一战这场惨烈的世界战争。
1、同盟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四国组成的军事同盟。它与以英国、法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美国为首的协约国集团形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对立双方。
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然一开始是同盟国国家,但在战争爆发后快一年的1915年4月时,突然倒戈,和协约国签订了《伦敦条约》并对奥匈帝国宣战。
2、协约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以英国、法国、俄罗斯帝国为首的军事同盟。它与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四国联盟的同盟国集团形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对立双方。
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然一开始是同盟国国家,但在战争爆发后快一年的1915年4月时,突然倒戈,和协约国签订了《伦敦条约》并对奥匈帝国宣战。
一战中后期,美国也加入协约国集团,而俄罗斯在十月革命爆发后退出了战争。最终,协约国赢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2)意大利同盟国有什么作用扩展阅读:
一、同盟国主要国家:
1、德意志帝国:
是指1871年—1918年的德意志帝国,它是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起来的。
1870年在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击败法国,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
1933年1月30日,以希特勒为首的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即纳粹党)上台执政,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宣告了魏玛共和国的终结。
2、奥匈帝国:
是存在于1867年至1918年间的一个中欧共主邦联国家。当时的匈牙利王国与奥地利帝国组成“帝国议会所代表的王国和领地以及匈牙利圣伊什特万王冠的领地”联盟,匈牙利国王与奥地利皇帝是同一个人。
匈牙利对内享有一定程度的立法、行政、司法、税收、海关等自治权,外交和国防等对外事务方面则与奥地利一样,统一由帝国中央政府处理。
奥匈帝国是匈牙利贵族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在争取维持原来的奥地利帝国时,所达成的一个折衷解决方法。
它的首府设在维也纳,是当时仅次于俄罗斯帝国的欧洲第二面积大国,人口仅次于俄罗斯帝国及德意志帝国,居于第三位。它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内政主要由组成它的十一个主要民族之间的商议所决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解体。
二、协约国主要国家:
1、俄罗斯帝国:
1914年7月30日援助塞国,对奥匈宣战。8月1日被德国宣战。8月6日被奥匈帝国宣战。11月1日对鄂图曼土耳其帝国宣战。1915年11月19日对保加利亚王国宣战。1917年2月退出。
俄罗斯共和国二月革命后站在协约国一方,继续对同盟国作战,最终在十月革命中被推翻。1918年3月3日苏俄与同盟国签订合约 ,标志俄国在1917年11月退出一战。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包括法国殖民地。1914年8月3日德意志帝国对其宣战。8月13日对奥匈帝国宣战。11月5日对鄂图曼土耳其帝国宣战。1915年11月15日对保加利亚王国宣战。
3、大英帝国:
包括法国殖民地。1914年8月4日对德意志帝国宣战。8月12日对奥匈宣战。11月5日对鄂图曼土耳其帝国宣战。1915年11月15日对保加利亚王国宣战。
Ⅲ 请问二战意大利加入同盟国后战绩如何,是否还像在轴心国时期那样
二战中的意大利人能不能打,不能只看军队,还要看看意大利的游击队。二战中的意大利游击队,牵制了德军7个师的兵力,并迫使2个整编师缴械投降,直接导致了德军在热那亚、都灵和米兰一线的崩溃。活捉并绞死墨索里尼的恰恰也是意大利游击队。
为什么游击队和正规军的表现差距会如此之大呢?
根本原因在于,为什么而战的问题。
二战的德国人和日本人,被洗脑很彻底,陷入全民族的疯狂,完全忘记了什么是正义。
而意大利人,则没有如此,为什么而战,为什么要入侵别的国家。出了能给法西斯带来利益之外,又能给意大利普通老百姓带来什么呢?
所以,意大利正规军在整个战场上出工不出力,战果自然就乏善可陈。
可是与纳粹德国干起来则完全不同,意大利的苦难是德国人带来的,意大利人打起来毫不手软,于是就表现出了天壤之别的战斗力。
Ⅳ 二战中意大利有啥用
二战中的意大利号称三大法西斯强国之一,可是他的战史可以说是最富有幽默感的,偶的神啊……怎么意大利这样的国家都能……无语咯……不过既然能号称三强之一,意大利就应该有比其他小弟级的国家强的地方,以下来看看意大利当时的国家情况和战略吧,看看意大利当时如何做会比较划算一些.....
意大利与日本一样,被定义为后起的工业国家,一战当中意大利政府曾经抛弃与第二帝国和奥匈帝国的同盟,转而倒向英法一边,从而获得了一战战胜国的地位,但是,1919年的《凡尔赛和约》中,意大利并没有像英、法、美一样捞到什么好处,甚至于还不如仅仅在青岛打了一次小仗的日本得到的利益多。日本好歹从战败的德国手里接收了其在中国的特权和德国在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殖民地,还分了几艘德国大洋舰队的战列舰,而且在之后的海军谈判中赚够了砝码,一跃成为与意大利、法国并立而仅次于英美的二等海权国家。而意大利却连德国的一块海外殖民地都没分到!相比于战争对意大利带来的创伤,这点点收获根本就是杯水车薪,于是乎,意大利国内经济开始倒退,政局变得不稳,新的思潮开始泛滥……政府无法控制局势……1922年,莫索里尼的法西斯党上台了,意大利成为了第一个独裁集权的法西斯国家。然而,法西斯并没有能够救意大利,从1922年到1931年,意大利的经济局势仍然不断恶化,失业人口也在不段增多,同时,意大利对外的侵略扩张形势也不容乐观。意大利的军事力量并没有因为法西斯的独裁和穷兵黩武而有什么大的进步。士气低落内部腐败的意大利军队很快在以后的战争中尝到了苦头……
1933年,纳粹在德国上台,希特勒认为意大利和莫索里尼是纳粹德国的榜样而对他们推崇有加,毕竟,意大利也算是个“帝国主义国家”,类似宗旨的政党在那样的国家里取得政权对整个法西斯主义是种鼓励(这里希特勒与莫索里尼还闹了很多笑话)。1935年,西班牙内战爆发,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两场战争中,意大利军队的表现都不怎么样,西班牙内战还稍微好一些,起码旁边还有德国干涉军的帮助,没有出什么大的丑。入侵埃塞俄比亚就比较难看了,差那么一点点就上演了1887到1896年埃塞俄比亚战争的好戏,要不是英法的绥靖政策和对意大利的压力不够大,很难想象意大利能打下去……总之,战前的意大利外交内困,形势远不如德日两国好(人家好歹军事上过硬,外交冒险也还比较成功,而意大利堂堂一个欧洲大陆国家,陆军水平连欺负非洲土着都有问题,简直就是搞笑……)。
意大利在处理二战战略的时候,总是处处想与德国日本看齐,想显得自己非常重要,而实际上,他却是拖累整个轴心阵营的罪魁祸首之一。看看希腊、巴尔干、北非哪个地方有意大利哪个地方就要其他欧洲轴心国部队来填补。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分散了军力,对意大利最重要的盟友德国而言,为帮助意大利在巴尔干的野心,最最重大的失误就是对南斯拉夫和希腊的入侵,直接分散了本来就很宝贵的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而且导致了入侵苏联计划的推迟,换句话说,就是浪费了主要进攻方向上的突击力量,而且在时间上人为的“提前”了寒冬的到来。而这一切,都是由于软弱无能的意大利军队,本来50万意大利军队入侵巴尔干半岛是比较有胜算的,即使不顺利,也不至于那么快就一败涂地。意大利属于典型的癞蛤蟆打哈欠----嘴巴大肚子小……
对于意大利来说,二战中比较明智的策略就是在北非采取守势,拖住和打击英国H舰队和地中海分舰队,尽最大可能的切断埃及---苏依士运河与英国本土在地中海的联系。而从意大利的实力上来说,做到这些也是比较现实一点的。意大利靴子深入地中海,撒丁、西西里两个岛又扼守着地中海的要冲,意大利空军和海军的作战思想如果能跟上二战的水平的话,英国海军在地中海的日子会非常难过的。可惜,意大利拿着当时世界前几位的海军、守着如此良好的地理优势,竟然无法对抗英国一个分舰队……实际上,意大利空军战斗机的性能是很不错的,MC.200系列的水平与ME109属于同级水平,但搞笑的是性能先进的飞机居然没装无线电……这样还能指望意大利空军发挥什么呢?至于陆地战场,不属于意大利的擅长范围,本来应该组织一些比较精锐的部队与其他轴心国军队顶在最前线,而把大量当时属于二流的部队收缩,用于协助德军对付游击队(意大利军队再不济装备也要比游击对强吧)。想象一下,近百万意大利部队作为主力,配合少量德国军队对付游击队,如果指挥得当的话,对游击队的活动还是会有相当的遏制的,这里只说遏制,不说消灭,因为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游击队都是不可能被彻底消灭的,将其活动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即可,不要幻想去消灭。
意大利对德国最大的贡献居然出现在他倒戈向同盟国一方后……比较搞笑---意大利大量战争物资储备被德军洗劫,导致1943年德国军工生产达到二战时期的峰值。
意大利最大问题在于莫索里尼的愚蠢自大和无能,如果莫索里尼不是那么看重所谓的面子,而是与德国分工明细,优势互补的话,也不至于产生那么多失败和笑话。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统帅的无能更加会误国,个人觉得,莫索里尼是上个世纪仅次于戈尔巴乔夫的第二大败家子......好歹莫索里尼败的是自己的家,戈尔巴乔夫却败掉了70年的苏联......
Ⅳ 同盟国和协约国有何区别
同盟国(德语:Mittelmächte,意思是中央国)由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当时的土耳其)与保加利亚组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协约国对敌。中央国的称呼,是因为以上国家在俄罗斯以西、法国与英国之东。又称中央同盟国。
协约国(EntentePowers)主要由法国、俄罗斯帝国、大英帝国、意大利王国和美国组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同盟国对敌。“Entente”是法语词汇,意指谅解。
协约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以英国,法国,沙皇俄国为主的国家联盟。还包括南斯拉夫等弱小的欧洲国家。它与以德国、奥匈帝国为中心的同盟国集团形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双方。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然是同盟国国家,但却和协约国一起攻打同盟国。一战中后期,美国、日本、中国等一些国家也先后加入协约国集团,而俄国在十月革命爆发后退出了战争。最终,协约国赢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最初的协约国是有法国和俄国组成的。英国本来实行的是"光荣孤立"政策,没有加入的意思.但随着英国的霸主地位被动摇,和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的建立,英国加入了这个法俄协约,形成了一战中协约国的雏形。
协约国集团在1904〜1907年间的英法俄“三国协约”的基础上形成。英法、英俄分别签订协定,在相互承认各自势力范围的基础上建立军事集团,与同盟国集团相对峙。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站在协约国方面参战的有3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日本于1914年、意大利于1915年、美国于1917年参战。就连贫弱的中国也在1917年站在协约国一方对德奥宣战,并派20000名劳工奔赴欧洲战场。
协约国集团虽然取得大战的胜利,却付出了极大的代价。除了美国攫得很多实际利益,日本掠获不少以外,其他国家大多失大于得。尤其是它的主要成员英法两国,实际上只是一种“惨胜”。至于俄国的罗曼诺夫王朝,更在大战结束一年以前即被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所推翻。
Ⅵ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大利为什么要转投协约国,又是以什么为借口背离同盟国的
意大利原本是同盟国成员,开始观望,后见战争对同盟国不利,转而加入协约国作战.1915年5月,意大利因为英法答应在战后分得阜姆和达尔马西亚,于是投向协约国一方,对同盟国宣战。一战爆发后,协约国全部满足了意大利领土方面的要求。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借口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没有同意大利磋商,宣布“中立”,企图以参战为条件,与交战双方讨价还价,以便获得更多的好处。后来,协约国满足了意大利的全部要求,特别是答应给意大利的土地比德国许诺给意大利的土地多一倍,加上英国还借给意大利一大笔债款,于是,1915年5月,意大利向奥匈帝国宣战,正式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
意大利的倒戈,打破了力量的平衡,导致了同盟国的战败。
Ⅶ 什么是同盟国什么又是协约国
同盟国与协约国是一战中两大对立的政治军事集团,引发了一战这场惨烈的世界战争。
1、同盟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四国组成的军事同盟。它与以英国、法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美国为首的协约国集团形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对立双方。
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然一开始是同盟国国家,但在战争爆发后快一年的1915年4月时,突然倒戈,和协约国签订了《伦敦条约》并对奥匈帝国宣战。
2、协约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以英国、法国、俄罗斯帝国为首的军事同盟。它与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四国联盟的同盟国集团形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对立双方。
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然一开始是同盟国国家,但在战争爆发后快一年的1915年4月时,突然倒戈,和协约国签订了《伦敦条约》并对奥匈帝国宣战。
一战中后期,美国也加入协约国集团,而俄罗斯在十月革命爆发后退出了战争。最终,协约国赢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Ⅷ 协约国和同盟国
同盟国 (德语: Mittelmächte,意思是中央国) 由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当时的土耳其)与保加利亚组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协约国对敌。中央国的称呼,是因为以上国家在俄罗斯以西、法国与英国之东。又称中央同盟国
协约国(Entente Powers)主要由法国、俄罗斯帝国、大英帝国、意大利王国和美国组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同盟国对敌。“Entente”是法语词汇,意指谅解。
协约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以英国,法国,沙皇俄国为主的国家联盟。还包括南斯拉夫等弱小的欧洲国家。它与以德国、奥匈帝国为中心的同盟国集团形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双方。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然是同盟国国家,但却和协约国一起攻打同盟国。一战中后期,美国、日本、中国等一些国家也先后加入协约国集团,而俄国在十月革命爆发后退出了战争。最终,协约国赢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最初的协约国是有法国和俄国组成的。英国本来实行的是"光荣孤立"政策,没有加入的意思.但随着英国的霸主地位被动摇,和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的建立,英国加入了这个法俄协约,形成了一战中协约国的雏形。
协约国集团在1904〜1907年间的英法俄“三国协约”的基础上形成。英法、英俄分别签订协定,在相互承认各自势力范围的基础上建立军事集团,与同盟国集团相对峙。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站在协约国方面参战的有3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日本于1914年、意大利于1915年、美国于1917年参战。就连贫弱的中国也在1917年站在协约国一方对德奥宣战,并派20000名劳工奔赴欧洲战场。
协约国集团虽然取得大战的胜利,却付出了极大的代价。除了美国攫得很多实际利益,日本掠获不少以外,其他国家大多失大于得。尤其是它的主要成员英法两国,实际上只是一种“惨胜”。至于俄国的罗曼诺夫王朝,更在大战结束一年以前即被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所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