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在看杂志的时候 遇到了一个词 叫做 结发妻子 有谁这是什么意思吗
一: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我们常听到“结发妻”这个词,“结发”的原意是:“始成人也,谓男年二十,女年十五,时取笄冠为义也。”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等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在《说文》里:冠,弁冕之总名也。谓之成人。在《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举行冠礼,并赐以字。冠岁,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了,说明他刚刚到了成人年龄,二十岁也称“弱冠之年”。
我们国家有许多地区把未成年的女子称“丫头”,在古人写的许多小说里也可以看到这个称喊。另外在旧时也有称“丫头”是大户人家的婢女丫鬟。“丫头”也含有亲昵的成分,有长辈们笑着这样称喊晚辈的:“你个死丫头,连一点小事也做不好!”在古时候,丫头的真正意思是指女子的一种头发梳理样式,这在今天的电影和电视里常常可以看到,譬如在电影《红楼梦》里侍奉主人的丫鬟们的发型样式,把头发分别梳成左右对称的双髻翘在头顶上,就象是个分叉的丫字那样,古代程宗洛的《扬州竹枝词》里有:巧髻新盘两鬓分,衣装百蝶薄棉温。等到女子长到十五岁,就会给她行笄礼,也就是“笄簪子礼”,指的是女子十五岁谓之成年。笄字:本义,古代盘头发或别住帽子用的簪子,意既现在可以头发盘起来,然后再用“笄”簪好,古时谓之“及笄之年”。男女到了成人的年龄,按古代的说法也就是指他们可以结婚成家了。
古人在进行冠礼和笄礼的时候,是非常庄重严肃的事情。只所以有“结发妻”这个词,意思指原配妻子。结发又称束发,古代男子自成童开始束发,因以指初成年。结发又含有成婚的意思,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故称。一对新夫妻在洞房花烛之夜时:“交丝结龙凤,镂彩结云霞,一寸同心缕,百年长命花。”意思是:两个新人就床而坐,男左女右,各自剪下自己的一绺头发,然后再把这两缕长发相互绾结缠绕起来,以誓结发同心、爱情永恒、生死相依,永不分离。古往今来,虽有那“一寸同心缕”绾结同心和“百年长命花”的美好想往,然世事多舛,生活里难免会有象古时候的闺怨词里说的那样:本是结发的欢娱,怎做了彻骨儿相思?女人们总是把她们的爱情期盼、美好心愿都小心翼翼地缠绕到发丝里,拥有满头乌黑闪亮的秀发,再加上她们巧手梳理的发型样式,在一定意义上讲,那是赢得爱情幸福的期盼和保证。
在这“结发”词里用的“结”字是最蕴涵妙意的,在今天,我们每个家庭的客厅里大概都会悬挂着几个“中国结”,在新婚的洞房里也会看到火红色的“同心结”。结字的意思含有牢固、结合、结伴。古时候,“结”通“髻”,意思是总发。髻,挽发而结之于顶。唐代女诗人晁采写有一首《子夜歌》:“侬既剪云鬟.郎亦分丝发。觅向无人处,绾作同心结。”在古时候,新婚洞房里妻子头上盘着的发髻,她自己不能解,在古籍《仪礼·土昏礼》中记载着:“主人入室,亲脱妇之缨。”意思是只有丈夫才能来解开盘着的发髻,然后相拥相抱、恩爱缠绵、如胶似漆。后来,人们就称首次结婚的男女为“结发夫妻”。
我国汉代时期,那时候举行葬仪有这样一个风俗,如果结发妻因故早折,做丈夫的就会把他们结婚时用的梳子掰开分为两半,在上面还留存着妻的青发几缕,把另外一半随葬入棺,以表示生生不忘结发之妻,纪念结发之恩爱情深。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里写有:“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虽然这首诗写的是以封建家长制度为背景的悲剧故事。那时候彼此相爱的情人,如果女子们把她自己的一绺青丝送给男子作定情物,则形同她已经把身体交给男子那样的重要信物了。可有时候,情人的一绺青丝却象唐诗人李白说的那样:“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青丝化作“烦恼丝”。只是在古时候的女子们听不到今天唱的这首名为《短发》歌:我已剪短我的发,剪断了牵挂,剪一地不被爱的分叉,长长短短,短短长长,一寸一寸在挣扎……
二:结发就是一辈子
星期六早上,我刚从床上坐起来,就看到妻走过来问:“你先幻想一下,如果我剪成短发,会变成啥样?”我笑答:“你说变成啥样?你还是你,依然是我的老婆呀!”“那你说,万一剪成短发了……”我没等她把话说完就笑着说:“你以为会怎样?认为我发现你变得更丑了?害怕象以前的古人那样写一封休书?哈哈,放心吧你,不会的!再说现代社会,早就不能随便写封休书就把老婆扫地出门的。”“美得你!我不把你休掉就已经够意思了!”妻笑了笑接着说:“你一会去把冰箱里的排骨拿出来洗洗干净,我出来一趟,马上就回来。”妻说完这句就开门下楼去了。突然,我好象意识到可能发生什么,又不敢相信。但我还是赶忙大声喊:“老婆,我喜欢长发飘飘!”
在这之前,妻不止一次的在我耳边絮叨那句“我这一次下狠心了!坚决剪成短发!不再犹豫了!”她说的这句话早已把我的耳朵磨出老茧了,每次听她如此一说,我就笑着反问:“你忍心剪掉留了这么多年的长发?”“是的,快要当婆婆了,还留长发,感觉不太合适,”可她总是说说而已。大概普天下所有的女人哪,她们都会在头发的问题上拿不定主意。我在电脑屋对昨天夜里写的一篇文稿做最后的缮笔,感觉没过多长时间,就听到妻在门口喊:“开门”。闻声开门的时候,发现站在面前的妻剪成短发了,真不知她怎样的下了决心,剪掉留了十多年的飘飘长发!妻的脸颊胭红,她用两手捂着头问我:“你看我剪的发型好看吗?”说完就把头低下来,象是电影里演的刚被揭开红盖头的新娘子。“真漂亮!”我有点违心,妻却娇靥含羞低着头。唉,徐志摩呀,你为啥说: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我回想起跟她初次见面的那天中午,宛如昨天一般,历历在目,就象电影里放映回忆的片段那样,一情一景,一问一答,都是那样的清晰如新,甚至只需伸一伸手就可以触感到当时的温度。那天中午,经介绍人分别通知,我们相约在公园大门口见面。我看着她那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随风飘舞,在迎面吹来的风中可以闻到她秀发上散出的一股淡淡的、迷人心醉的香水味儿。我们站着的旁边是大片如绿毯般青翠柔软的草地,我嗅着淡淡的草香花香,看看碧蓝天空,白云几朵,感觉眼前的一切都变得清新宜人。前方不远处是一大片郁郁葱葱的松树林。她说话的声音娇柔腼腆、细声悦耳。风停时,长发静静地搭在她的双肩两鬓,乌黑的秀发有齐腰长。我面对这样一位姿容秀丽、端庄秀雅、气质高贵的女子,有一种让我不敢太过于亲近她身边的感觉。她说话时的脸颊娇靥含羞,令人神迷。仿佛她只要再轻轻地嫣然一笑,整个世界都会跟着笑起来。
在我国古代的汉武帝,据传说他第一次看到卫子夫,也是被她的乌黑秀发吸引住了,于是就有这样的记载:“上见其美发,悦之,遂纳于宫中。”我和妻结婚这些年来,她只剪短过二次短发,加今天这次。第一次是她在临产前些天剪的,说是坐月子的时候,用毛巾沾点温水擦擦头就可以了。妻说,洗发怕会耽误照看孩子。我回想起那个风雪夜的凌晨两点半,妻感觉腹部阵阵疼痛,下身也开始渗出羊水。在去医院的路上,寒风料峭,雪花飘飘。有人说雪花是美丽天使送给大地的礼物。而我们准备迎接最珍贵的礼物:新生命的降临。妻躺在我的怀里,我从来没有如此激动,就要成为父亲了,这个世界上又多一位做母亲的女人。我抱拥着妻,脑海里搜寻不到更合适的辞句,我附在妻的耳边说:“谢谢你!”我看到妻的眼睛含着泪水。通常结婚前的男人不理解女人为何喜欢流泪,在他结婚以后,他才会懂得女人流泪的原因:或者是她最爱的人伤害了她;或者是她最爱的人对她真诚说“老婆,谢谢你,我爱你!”
女人都将会拥有一个最美丽的名字:母亲。有句外国谚语说:上帝不能无处不在,所以他创造了母亲。而在这个世界上最美丽动人的笑容,应该是一个初做母亲的女人,当她第一次抱着怀里的新生命,露出丰腴细白的乳房,她伸开左手用食指和中指做一个V字型夹住乳头,再把晕红色的乳头伸向孩子嘴里,我们可以看到意大利的大画家“安德烈亚·索拉里”创作的《绿垫圣母子》油彩画面,她有一张宁静、安祥、甜蜜和温柔的笑容,那是圣母一样的笑容!拥有了母亲那慈爱温柔的怀抱,人类再痛苦的呻吟也会变成甜蜜幸福的鼾声!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早晨的公园里有耄耋之年的老夫妻,他们相互牵携着在散步。如果有新朋友认识,男的会这样介绍说:“她是我的老伴,我们是结发夫妻。”结发就是一辈子的牵手相携;结发就是永结同心、白头偕老!结发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浪漫誓言!
“我们是结发夫妻。”结发就是曾经许诺的“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停下敲着键盘的双手,站起身来,打了一个哈欠,重新坐下来。伸手端着妻在临睡前放在电脑桌边上的保温茶杯,拧开盖,轻呷一小口,一时间满屋都飘散着香茗的氤氲袅袅。回头看看已经入睡的妻,用心在听着她那恬静均匀的呼吸声音。我打开电脑硬盘里存放歌曲的文件夹,然后把播放器的声音调节到很小,这是妻最喜爱听的一首林慧萍唱的《结发一辈子》:“总心烦我和你常摩擦的情感,像风中理不清被吹乱的发;总是由着你改变自己的模样,长发也好,短发也好,你喜欢就好;为什么我们还有那么多无谓的理由可争吵,你忘了许诺你会疼我直到老;我爱你,结发就是一辈子,不放手不回头,情盟约定就一世;我爱你,结发就是一辈子,我是如此看待我们的爱情……”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移。结发就是一辈子!
2. 欧洲古代男人留长发吗请了解者具体详细明确的回答。本人没什么物质奖励只有真心的感激之情。
不同国家不同职业不同时代,发型不一样,因为回答不能放多张图,我就放链接了。
古希腊:
http://img2081.poco.cn/mypoco/myphoto/20120204/11/6432912620120204112205095.jpg
古罗马:
http://img165.poco.cn/mypoco/myphoto/20120204/11/643291262012020411017.jpg
中世纪(中世纪有身份的人往往长发,农民头发会短些):
http://img165.poco.cn/mypoco/myphoto/20120204/11/6432912620120204112227037.jpg
文艺复兴意大利:
http://img2081.poco.cn/mypoco/myphoto/20120204/11/6432912620120204112314091.jpg
英国:
http://img2081.poco.cn/mypoco/myphoto/20120204/11/643291262012020411321906.jpg
17世纪荷兰:
http://img165.poco.cn/mypoco/myphoto/20120204/11/6432912620120204113254089.jpg
从17世纪开始,欧洲男人大多剃短发,带假发(图为路易十四):
http://img165.poco.cn/mypoco/myphoto/20120204/11/6432912620120204113325025.jpg
路易十五的假发造型就是当时欧洲的各国男子的假发造型:
http://img2081.poco.cn/mypoco/myphoto/20120204/11/6432912620120204113415038.jpg
如满意请采纳O(∩_∩)O~
3. 谈谈你对多情与专一的关系
最近,英国着名的《星期日泰晤士报》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调查,他们组织了5名年轻貌美、风姿绰约的女记者,打扮成花枝招展的性感女郎,到世界5个大都市“亲身体验”:美女在哪儿最安全?
罗马男人最热情
弗朗西斯在罗马街头津津有味地品尝冰激凌时,只是稍微展示了一下自己的魅力,便看到一辆呼啸而过的军车窗户里,一下子伸出了一打士兵的脑袋,接着一片啧啧作响的赞叹声传了过来。随后,四个离得老远的男人一个接一个地过来借火。其中一个青年飞跑着建议弗朗西斯和他一块到葡萄牙的海滨去度过一周的浪漫时光;另一个青年则迫不及待地说自己对她一见钟情,并向她求婚。
相比较起来,两个40岁上下的中年人还算比较含蓄和有风度。他们先不紧不慢地与她并行,不失时机地同她交谈。他们的话中最成功的一句是:“请让我向您的母亲说一句恭维的话,她的女儿实在是太漂亮了。”比较中性的是:“我可以吻吻您的小鞋吗?”还有让人感到出乎意料的话:“我的老天呀!您简直是刚从波提切里的油画上走下来的。”
弗朗西斯小姐得出的结论是:意大利男人不愧为情场老手,要在罗马这个城市生活,没有一张厚脸皮是不行的。
伦敦男人较规矩
约瑟芬在伦敦街头走过时,她的美貌打动了建筑工地上的戴安全帽的小伙子们,但是他们没有发出一声通常情况下男人那种怪声怪气的赞美或感叹,其中的一个青年说:“对不起,亲爱的,我们有合同规定,工作时间不能乱吹口哨,乱起哄。”另一人则对同伴说:“伙计,不用看了,她的确很漂亮。”
但是路边的一个小摊主却没放过她。看到约瑟芬走过来,他目不转睛地看着她,打了一个尖利的口哨,向她提了一个非常挑逗性的问题:“宝贝,你是从《太阳报》来的吧?”原来他把约瑟芬当成了这份庸俗小报每期第三页都刊登的穿着暴露的性感女郎了。
看来,平素讲究绅士风度的英国男士,在面对美女时还是不会乱了方寸的。
巴黎男人很浪漫
在香榭丽舍大街上,一个男人稍事犹豫,便向瑞丝丽求爱。他在一张城市地图上写下自己的家庭住址、3个电话号码和一个移动电话号码,边写边对她说:“请和我24小时保持联络好吗?如果不打电话,请寄一张明信片给我,行吗?”
另一个自称摩丹的人则自我介绍说,自己是一家生活杂志的老板,一个人住在南郊的“绿荫”别墅区,建议她有时间到他的别墅看看。而其他人问的问题则是令人厌烦的“几点了?”
不过巴黎男人看人的习惯让人多少产生一点慰藉,男人盯女人的目光既专注,含情脉脉,时间又特别长,那种感觉好像是他已经爱上你了。
东京男人真古怪
模特出身的摄影记者玛姬是一位有亚裔血统的混血儿,身材丰满,娇美动人。
在东京的秋叶原,逛街购物的日本人也像上班赶时间那样步履匆匆。但是身穿一袭背心和短裙的玛姬一出现,立刻吸引了众多男人的目光。一名自称川谷的中年男子首先走过来搭话,问她是不是叫美智子,在得到否定的回答后,仍然心有不甘地连连摇头,说自己不会认错人。他同玛姬一同并行了一段路后,一本正经地向玛姬建议说,离这里不远处新开了一家十分新鲜、好玩的娱乐场,自己可以陪她一起去,并邀请玛姬共进午餐。
好不容易摆脱了川谷,两名男青年又围了上来。其中一个留长发的对他说,“嗨,我好像在哪儿见过你,你是涩谷人吧?”另外一人见她心不在焉,一脸神秘的表情说:“靓妞,你是不是有心事?不如跟我们一起去看一场别致的电影吧,既刺激又开心,保管你从来没看过。怎么样?”还有很多的男子注意到玛姬,搭讪的方式大同小异,往往是装作认错了人,进而邀请她一起去吃饭或建议一起游玩,表情通常古怪而严肃,说起话来大绕弯子。
纽约男人不经心
穿着紧身迷你装的阿莲娜感到十分“失望”,一上午她没有引起一个美国男人的注意。地铁里的年轻人专心致志地阅读着《华尔街日报》,从街上走过的男士们也一个个步履匆匆,无视她的存在。
难道是自己魅力不够?阿莲娜一向对自己很有信心,她找到一家宾馆,在洗手间里花心思地打扮一番,穿着得更加性感。午饭时分的公园里,纽约的男人们不是在大嚼汉堡,便是眯起双眼,享受阳光浴。在这里,让阿莲娜又一次“失望”了,显然没有人注意到她。
调查的结果显而易见,纽约是全世界美女最安全的角落,完全可以避开在别处受到的语言或手势的骚扰。
4. 中世纪欧洲贵族的服饰是怎样的
欧洲中世纪拜占庭样式服装继承和发扬了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文明和艺术风格,同时又糅合了东方精美华丽的刺绣图案,并以丝绸为贵为尚。
14—16世纪,在文艺复兴思潮影响下,人们开始反对封建神学,反对教会的禁欲,提倡个性、人性解放,这些思想、文化、艺术等各方面对服装产生了重大影响。
服装开始改变了用符合人体的自然形态来表现服装的做法。越来越无视人体,走向极端的追求服装个性造型美道路。
从中世纪对女性美避而不谈的宗教禁欲阴影走出来的女人们为了突出自己的曲线美,开始让坚硬的紧身胸衣和庞大裙撑组合来完成自身的曲线美。
巴洛克,中世纪欧洲广泛流行的一种艺术样式,特点是宏大、绚丽、夸张、激情、宗教感。这一时期服装充满生气和律动,强调装饰性。
男装不再像之前那么短,并且前襟有很多排扣。繁多装饰性的排扣密密麻麻的从上打到下,装饰也颇为华丽,外套的扣子只扣上面几个,剩下的都为装饰用。
(4)意大利男人为什么留长发扩展阅读:
贵族,可能是这个时代最时髦的词之一,只是,其中以调侃与误读居多。在欧洲,贵族群体虽已逐渐没落,但贵族文化却沉淀下来,尤其是贵族服装对艺术圈的影响,至今仍在。
从西欧4世纪末开始,日耳曼民族大迁移,低文化的日耳曼民族终于灭掉高文化的西罗马帝国,成为西欧中世纪历史舞台上的主要角色,为形成近代欧洲文明打下了基础。
古代日耳曼民族生活环境地处山洪排水道口处,由于环境恶劣,造就了这个民族深思熟虑的头脑,他们不得为了生存而拼命干活。
可能是由于为了自身行动方便,他们慢慢脱离了古希腊古罗马的传统 文化,顺应自然环境,形成了他们那种自然发生的四肢分离的体型服饰。而这种服饰就是现代西欧服装的基础。
5. 意大利球星为什么都喜欢留着长发呢
最讨厌的就是那些条条框框,规规矩矩。
本来在外国,人家球星就对国家队不那么感冒,再因为加入国家队把自己喜爱的长发给剪掉了,那不是更不值得吗?人家才无所谓类。
现在这个世界!自己当老大,以自己舒服为标准。
至于意大利,是一个艺术气息浓重的地方。
意大利歌剧永远站在世界音乐的最顶尖,所以我想生活在那样环境下的人会更加的具有艺术感。有一头飘逸的长发或许会让人显得更加的具有美感,那种古典的额美感!=明白?其实我也不明白,去趟意大利或许就明白了。
6. 你如何看待男性留长发或扎辫子
男生留长发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每个人有自己独立的审美观、价值观。只是近几十年本朝文明的进化断层渐渐被形成一种落后的,或者说个性被压制的社会化判断准则。但这种判断准则因为互联网的普及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质疑。眼光放的远一点会发现更美的风景,一个真正推崇自我的时代已经来临。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条行为准则“遇到外国来宾不得围观尾随。”现在不用再说了吧,老外在国内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一个道理,可能过不了多久楼主就会因想到“当初为什么会问出这样的问题”而感叹。
进一步言归正传,其实男生留头发还是挺有性价比的。
首先不用每天花很多时间打理,随手扎个辫子绝对比用各种定型产品抓个发型要快很多。
其次理发是比不小的开支,留长发的话能省不少钱。
还有目前为止留长发的男生毕竟数量不多,容易在社交过程中被加深映像,这也是比不小的隐性成本。
PS:本人留了多年长发,主要是因为留的人还不是很多,哪天大街上到处都是长发男了,那我第一个剃光头。
PPS:强烈推荐《乌合之众》研究下社会心理学,作者层层分析,逐步推进,明确指出个人一旦融入群体,他的个性便会被湮没,群体的思想便会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而与此同时,群体的行为也会表现出排斥异议,极端化、情绪化及低智商化等特点。进而对社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7. 求关于世界杯与足球文化的一篇文章
又是四年一度的世界杯,又是四年一度的不眠之夜,又是一场足球的盛宴。足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为何全世界为之转动,全世界都挡不住的它的诱惑。其实,足球是一种文化,世界杯是一个文化的盛宴。
足球文化是一种简单文化,简单文化是一种时尚的文化。足球的简单文化就是规则至上,实力较量,结果说话,享受快乐的文化!简单文化就是无需背负沉重的关系包袱,人情包袱。足球规则的核心是公平公正、保护运动员、促进技术战术的发展。公平公正的对等原则是指规则对比赛双方一致的原则,要求竞赛双方都要遵守执行,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在同一规则下,无论是欧洲人、亚洲人或是非洲人,都可以在绿茵场上竞技,无需太多撮合。让我们在简单中享受足球简单文化的乐趣和简单的艺术!
足球文化一种智慧文化,智慧文化是一种创新文化。俄国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智慧是一切力量中最强大的力量,是世界上唯一自觉活着力量。”足球场是智者的较量。足球场上对垒双方人数相等,在同样大小的场地里,凭着智慧运用“二过一”“三过二”“边路进攻”“快速反击”“定位球战术”等技战术创造空档,创造射门得分的机会。我们在快速的攻防转换中享受智慧的较量。
足球文化是一种勇士文化。绿茵场上两军对垒勇者胜,面对强大对手的堵击、围抢,敢单刀直入,面对高大的后卫,敢于跃身争顶,危急关头,敢于飞身铲断,这就是足球的勇气。足球的勇士文化就是面对面,硬碰硬,短兵相接。
足球文化是一种快乐文化。足球场地视野开阔,驰聘自如,舒展大方,足球场地可使人们充分享受运动负荷的刺激与锻炼;足球战术攻防有节,穿插配合,个人突破,充分体现一种团队精神,足球技术复杂多样,强行突破,运球假动作突破,快速拉、扣、拨球突破,穿裆突破和人球分路突破等等五花八门,让人快乐无比。在巨大的足球场可以与千万球迷一起欢呼呐喊,一起跳跃舞动,尽情享受足球的快乐文化。
世界杯就是一场足球盛宴,出席宴会者形形色色、多姿多彩。每当曲终人散,留在记忆中的,除了足球场上的浴血奋战,还有绿茵场外的五光十色,比如拉拉斯的山羊胡、坎波斯的花蝴蝶球衣,或者永远走在时尚最前沿的贝克汉姆。
在1998年法国世界杯的闭幕式上,我们见证了时尚与世界杯完美的融合。伴随法国作曲家拉威尔创作的舞曲《波莱罗》,300名身着伊夫·圣罗兰时装的模特在法兰西大球场内游走,成为世界杯史上最为惊艳的一幕。而今年的世界杯宣传片中,“football is beautiful(足球是美丽的)”的字样反复出现,更时刻提醒人们,世界杯的舞台上永远少不了时尚的演出。
【球衣篇】时尚球衣制胜论
1970年世界杯冠军巴西队传奇队长阿尔贝托曾说过:“让球员闪耀光彩,不要让球衣遮盖住球队的光芒。”在世界杯漫长的历史中,每届世界杯各队的球衣,都是宝贵的时尚遗产。而在梳理这些遗产的同时,我们还发现了一个与时尚相关的球衣制胜理论,这不得不说是时尚在世界杯中的胜利。
“凯撒大帝”与德国队的双赢
1954年巴黎,21岁的德国人卡尔·拉格斐获得了由国际羊毛局颁发的时尚设计大奖,这是时尚界的“凯撒大帝”初露锋芒的时刻。与此同时,在不远处的邻国瑞士,第3届世界杯决赛在匈牙利队与联邦德国队间展开。当时世界足坛正处在“匈牙利时代”,神奇的匈牙利人采用四前锋阵型,在世界足坛战无不胜。决赛前,联邦德国队始终一副哀兵模样,但决赛中,他们却利用对手的放松警惕而爆冷获胜。这就是着名的“伯尔尼奇迹”。
赛后,匈牙利巨星普斯卡什把比赛失利全部归结于运气和联邦德国队的球衣设计上,“我承认我们缺乏了一些运气,但他们的球衣是如此与众不同,以至于我们都忘记了比赛。”匈牙利人口中的特殊设计正出自卡尔·拉格斐之手。比赛前,他对联邦德国队的球衣进行了大胆变革,上衣领口采用传统的系带。这一源自于欧洲古老传统的男装设计,使场上的联邦德国队员像极了潇洒的中世纪游侠。此后,这款上衣,成了德国男子衣橱中必备的服装,他们认为在一些重要场合穿这种领口系带的上衣会带来幸运。德国车王舒马赫就是这种上衣的忠实拥趸。
1990年,德国人又一次证明了他们在绿茵场上的时尚感。他们一改以往的黑白搭配,在球衣胸前位置加上了德国国旗的图案——黑红黄三色条纹。经卡尔·拉格斐设计,由阿迪达斯精心制作,队服胸前和肩上的三色条纹搭配得错落有致,赏心悦目。有人说,这三道条纹的形状像一只展翅翱翔的雄鹰。随着德国队夺冠,这件球衣也成为经典。
媲美时装的拼色设计
除了时尚界的专业人士,世界杯的赛场上,球员们也常是设计好手。有这样一位怪才,他出色的球技有一部分也得益于球衣的推波助澜。他就是墨西哥门将“花蝴蝶”坎波斯。
他的设计较一般球衣更为宽松,有点像女装中的蝙蝠衫。最有看点的是,坎波斯为自己的球衣添加色彩斑斓的印花图案。当他张开双臂守门时,就像一只巨大的“花蝴蝶”挡在球门前,对手无数次有威胁的射门都在五颜六色的迷惑下被化解。在1998年法国世界杯中,一些球队认为他的比赛服实在太过碍眼,向国际足联提出了抗议,结果他不得不改穿墨西哥队传统的绿色门将服。但这并不没有扼杀坎波斯的设计灵感,他在自己的绿色队服上,设计出了由金字塔及古老图腾叠加而成的神秘图案。虽然颜色不再花哨,但这种神秘图案却同样具备迷惑对手的效果。
这届世界杯,墨西哥队以不败的战绩从小组出线。而坎波斯极具想象力的设计,也为他赢得了超强的人气。此后每届世界杯的看台上,都有身着模仿坎波斯球衣设计的球迷。
颠覆传统=夺冠?
纵观世界杯的球衣史,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当届世界杯夺冠球队所穿的球衣,与上届相比,总采用了一些颠覆性的设计。难道球衣的设计革新会带来如此好运?不妨从五星巴西的球衣中寻找答案。
1958年瑞典世界杯决赛中,由于东道主瑞典队同样穿黄色上衣,巴西队被迫紧急赶制一批蓝色球衣。正是穿着这套反传统的蓝色球衣,巴西以5比2大胜瑞典,第一次捧起了世界杯。此后,桑巴军团只要身穿客场队服,在世界杯决赛圈中从未输过球。
1970年世界杯,当所有球队都还身着老式的立领Polo衫球衣的时候,巴西队革命性地采用了圆领球衣。当时的球队主力丰塔纳曾表示:“我们终于能摆脱被汗水浸透的讨厌的领子了,圆领衫的球衣在奔跑时更加舒适。”而最终巴西队在决赛中击败了当时的夺冠热门意大利,将雷米特杯永远留在了巴西。
1994年捧杯时,巴西队的球衣又发生了巨大变革。他们的队服首次采用印花图案,正面从左上方至右下方贯穿3枚橘色队徽,其中首枚队徽上印有3颗象征冠军的五角星,同右胸口传统的主队徽相呼应。
复古渐成主流
进入新世纪后,也许是设计师们开始厌倦了现代五颜六色的球衣设计,2002年开始,复古成了世界杯的主流。
作为复古风潮中的典范,紧身球衣再次风靡绿茵场。意大利队是全世界最帅的一支国家足球队,这一观点几乎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被公认。意大利球员喜留长发,拥有高大的身躯、健硕的体型、雕塑般的面庞。这一生理上的优势,促使他们在那届世界杯上大胆选用了复古设计的紧身球衣,高弹力的莱卡面料紧紧包裹住了球员健壮的躯干,简单的线条让球员们个个都展现出了如古希腊雕塑般的男性身体美感,在当时掀起了一股“性感风暴”。而且,这款式紧身衣还有自己独特的功能,能使裁判更容易察觉对手拉扯球衣的小动作,从而有效减少对手的小动作干扰。
今年,复古风潮再起,新版意大利战袍领口设计独具匠心,将国旗的三色巧妙融进了领口的滚边外,意大利人在南非将性感演绎到极致。球衣正面除了袖子上两道极具动感的白色线条之外,最大的特色在于其暗纹设计。据说,这些纹路与意大利美男子们的肌肉线条恰好暗合。而下装的设计更让人直喷鼻血,球裤松紧带的正中,意大利国旗赫然在印,似乎要将女球迷的视线引诱至此。
【发型篇】没有最惊人 只有更惊人
对于爱赶时髦的人来说,改变发型是展现个人魅力的最好方式之一。所以发型绝对是时尚中一个重要元素。
早在半个多世纪前,就有人提出了球员的发型问题,但当时的主流意见如今看来实在缺乏想象力——足球运动员的发型应当与足球形状相似,于是,意大利人作为时尚先锋,清一色剃了短、平、齐的发型出现在球场上。当时的球迷在观看比赛时也很注重仪表,礼帽、风衣的绅士装扮,一个都不少。
有些人凭借敏锐的触觉影响风尚,而有些人则靠夸张出位的亮相博人眼球。上世纪70年代,曾经的绅士传统被足球时尚的大舞台摈弃得无影无踪。马尾辫、爆炸头,红、黄、绿、金、蓝的发色,各式发带,甚至连绷带都能成为装饰品。自此,球员发型没有最惊人,只有更惊人。
人人都爱莫西干
在2002年韩日世界杯上,贝克汉姆的莫西干头到底有多火?看看下面的数据就知道了。据一家日本媒体报道,在那届世界杯期间,位于日本东京代代木地区的一家美发沙龙,“几乎每过30分钟,就有一名男子要求把自己的头发剪成贝克汉姆一样的发型。”粗略估算,这个数字将以千万计。而这也成为了世界杯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时尚事件。
莫西干是北美印第安人的一个分支,莫西干男子的发型很特别,头顶两侧光秃秃,中间头发向上翘起好似马鬃。美国影星罗伯特·德尼罗在影片《最后的莫西干人》中就留着莫西干土着的发型,而这一角色在片尾悲壮死去的镜头,则让莫西干头有种舍生取义的悲壮意味。
当时,除了贝帅本人,同场竞技的土耳其队的于米特·达瓦拉、日本球星户田和星都纷纷效仿。但真正将其发扬光大的却是德国铁人齐格,他颇有创意地将德国国旗的三色染在自己的莫西干发型上。
“阿福头”带来好运
2002年世界杯可谓怪异发型集体爆发的一届世界杯。最登峰造极的发型大概非韦斯特莫属了。这位尼日尔爾利亚后卫将头发梳成两个绿色的犄角,傲然矗立在光秃秃的头顶上,犄角上还悬挂着尼日尔爾利亚国旗。这个酷似天线宝宝的发型一亮相就被评为最富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型,不过顶着这么个怪异的脑袋,韦斯特在争顶头球时却遇到不少麻烦。
相比之下,罗纳尔多的突破性发型无疑高效得多。在那届世界杯上,罗纳尔多以一种只出现在中国传统年画中的“阿福头”亮相。在巴西国内,有人管它叫“短秃独角兽”。至于为何采用如此怪异的发型,罗纳尔多讲述了他的一段心酸事。有一次他往家里打电话,前妻告诉他,罗纳尔德(罗纳尔多的儿子)曾经走到电视机前亲吻荧光屏上的一个光头,然后大声说:“这是我的爸爸。”而实际上,那个人是队友罗伯特·卡洛斯!为了让自己区别于卡罗斯的光头,“外星人”不得不弄了这个瓦片头。但不想,这一新发型真的为他带来好运,他顶着“阿福头”亲吻了大力神杯,也成为该届赛事的金靴奖得主。
“阿福头”一夜风靡巴西。在罗纳尔多成长的里约热内卢北区,孩子们排着队要求理发师给他们剃罗氏发型。在罗纳尔多出生地附近开店的女理发师莱内·保拉说:“自从罗纳尔多理这种发型后,我已经至少给50多个追随者理了这种头。”
发型决定命运?
发型之于命运,看似无关紧要,但在众多球星眼中,常常被偏执地认定能为命运转折搏来一线生机。但现实总比梦想残酷得多。
最乐极生悲的,就属1998年的罗马尼亚队了。小组赛击败英格兰后,兴奋过头的罗马尼亚球员把文章从脚下做到了头上,全队集体将头发染成象征国旗的黄色。哪知,当他们顶着华丽的11个金黄色脑袋出战1/8决赛时,却被后来的季军克罗地亚斩于马下,结果全队只能顶着国旗的颜色灰溜溜打道回府。
如果说罗马尼亚的集体发型像一部闹剧的话,那么意大利球星罗伯特·巴乔的马尾辫则更能代表他极富悲情色彩的个人魅力。1994年,燃情的美利坚之夏,人们永远记住了意大利,记住了巴乔,神勇的、无所不能的巴乔——当然,还有忧郁的巴乔。当那记点球划出匪夷所思的弧线越过横梁后,蓝军10号的落寞背影连同他随风飞舞的小辫子,成为那个夏天意大利男人的沧桑符号,成为无数球迷难解的心结。
8. 意大利男人头发一般杀颜色的啊
楼上全错,意大利人是典型的西南欧地中海拉丁人种,一般都是棕黑色的多,远看着是黑色,其实如果仔细近看会发现虽然比较黑但是比我们中国人的黑要更稍微棕一点,当然,这也不是全部,只是棕黑的占大部分,基本还有其他比如黑的就像我们东方人的这种黑,还有棕褐色的,要是去北部的话由于那边比较靠近日耳曼地区难免会有一些混有日耳曼血统的意大利人是金黄色的,但是金黄色头发的意大利人是占相当少数的,总的平均来说棕黑色的占多数
9. 历史问题
中世纪欧洲是基督教统治时期,基督教对欧洲服饰影响巨大。由于基督教教义鄙视钱财,反对豪华,"中世纪下层民众的服装以简洁朴素为尚,妇女不事打扮,而且把珠宝捐给教会,常服只以白色的肥大长衣和连袖外套为主,色彩素淡"。
中世纪宗教统治下欧洲服装的颜色、式样都很单调,颜色尚黑、灰、白三色,衣服式样以拖地长袍为主。古罗马豪华的拖加袍被废弃了。
中世纪初期,欧洲人服装简朴,平民贵族衣式相同。八、九世纪男式服装有内衣外衣,衣式颇似我国古代的袍,但较紧身。裤长可将脚套进,裆短,裤带系于脐下。脚穿长筒或短筒袜,有时脚到腿都裹上布条。贵族及上层人士上衣外披一件长方形或圆形斗篷,斗篷固定于一肩,或系于胸前;劳动者上衣较短。法国查理大帝"只披法兰克人之衣服--用带束紧之麻布裤,用带系住之羊毛衫及大衣"(《中古及近代文化史》,商务印书馆1935 年版53 页)。冬天穿水獭皮或貂皮上衣,外面披一件斗篷。贵族腰间有宽大饰带,用以束紧衣服和佩戴宝剑,平民不准佩剑;衣料以麻布,毛织物为主。东方丝绸价格昂贵,以等量黄金计价,只有少数贵族能穿。《罗兰之歌》(法)、《亚瑟王之死》(英)有所记述。服装的等级差别主要表现在衣服质地和产地不同,贵族穿细麻布,穿意大利产的羊毛斗篷,冬天有貂皮等贵重毛皮;平民只穿粗麻、粗毛织物。女式服装为长至脚踝的紧身长衣,两袖长而窄,外面穿一件宽松长袍,袖短于长衣。长衣领口较宽大,领口衣袖衣缝可有各种装饰镶边。斗篷从头顶披下来。
10 世纪男服变得更为贴身合体。英国男子的紧身衣上半贴身合体,下半象长至膝部的衣裙,宽松而舒展。紧身衣为套头式。紧身衣外披一件斗篷,并用一个大饰针别在胸前。这时女式服装变得宽大,衣袖加肥加长,头发蒙在披巾里边,身体被斗篷蒙起来。她们的内衣很长,直拖到地面,外衣到膝盖。圆口衣袖,衣服装饰华丽,很受拜占庭的影响。她们的头发用一块面纱蒙起,其端点重于背后直拖至地面。至12 世纪宽松的衣服变得瘦窄,使身体曲线得以突出。并于身后系带,衣袖逐渐宽大,袖口可垂至膝部。
12 世纪出现了圆饼式头饰,它可以遮阳保护眼睛隔热,主要为十字军所戴。上衣流行前开襟式,将前襟分成两片。女式衣服为系带紧身衣,上衣紧贴身体,下面是宽大的衣裙,两部分之间用线缝起,两袖宽松拖长,其剪裁方法是上下衣分裁后缝合,与以前使用一块大布不同。
13 世纪男女服装趋于一致,男服还有紧身衣及各式各样的外衣,圆饼头饰,帽式装饰衣袖,敞胸披肩。下面有长筒袜、靴鞋。男子戴一顶中亚式小帽。这时护身外衣流行,适合旅行穿用,这种外衣是一件敞胸大披肩,旁边有缝,手臂可以伸出来活动。另外这时期流行封闭式马甲式外衣,上身如马甲,下面可长至膝下,这种无袖长衫,肩部向两侧延伸加长,就成帽式装饰衣袖了。13 世纪劳动者的长衫长短不等。男子上衣至膝,衣袖短小,脚下有无跟鞋,裤子于脚跟处有一圆洞,以便穿脱。夏天穿宽敞麻裤,上身裸露,
冬天穿短外衣和无袖套头衣。妇女穿长袍,中间有缝,可便于劳动,收获时裙子口袋可装农作物。当时禁止农民穿好料子及颜色华丽的衣服。
14、15 世纪后,欧洲服装开始有了变化。由于经济繁荣,农业、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往来,东方文明的影响,欧洲服饰发生了许多变化,贵族男女追逐时尚,贵族妇女争奇斗妍,男子不拘礼节;贵族与平民的服装有了更明显的不同;衣服式样变化,衣料品种增多。《巨人传》载中世纪衣料有绸缎、丝毛混纺、呢绒、大马士革呢、条呢、金线缎、各种皮毛。衣服有大衣、外套、外罩、上装、短装、衬衫、短披,女人有连衫长裙、晚礼服等。饰物有念珠、指环、链条、宝石、钻石、翡翠、珍珠、玛瑙等。服装力求摆脱古老习俗,追求时兴。东方服饰中的装饰和纽扣被欧洲人吸收,男人外套上排一列纽扣或宝石,甚至内衣纽扣也用宝石和纽扣装饰。
14 世纪男士的夹衣流行,夹衣两层,十分贴身,衣袖设计合理,可以自由活动手臂,便于全身活动。夹衣上有十几个扣子,夹衣衬里有细带可将瘦腿裤上端与之相连接;紧身外衣穿在夹衣之外,高领外衣兴起于14 世纪末;衣领将两耳覆盖,颈后衣领盖过后脑,下部裙衣拖至地面;这时期的斗篷用一组扣子固定在身上,外观为圆弧形,又长又宽。妇女服装主要是带袖紧外衣和无袖长衫。由一块布作成,领口宽,衣领偏低,这就是14 世纪欧洲妇女流行的袒领衫,领口有圆形、角形、方形,领口开得很大,露出胸的上半部,上身有无袖、短袖的,臂膀裸露,腰带提得很高。男女服装都讲究装饰。男裤与鞋连成一体,脚掌以皮革为底,脚下还穿无底长靴,靴上带有马刺。紧身男裤是两条裤管分开穿着,前后有长外衣遮挡。后来上衣越来越短变成夹克式外衣,15 世纪外衣更短,成为不能遮羞的服饰。妇女的袒领晚礼服与男人的短外衣服装遭到神父的反对。15 世纪宗教改革家杨.胡斯指出"由于女人穿着脖颈大开特开的服装,所以任何一个人都能直接看到她们闪烁光辉的肌肤直至裸露的半个乳房。"
男人服饰的变化也被人认为是不文雅。1390 年在召开宗教会议的康斯坦茨地方市议会颁布了告示:"仅穿短上衣出入舞会或上街的人要格外留意,要将身体前后遮盖好,不要露出耻部。"(《羞耻心文化史》83 页)告示发出不久短裤加长,并且与类似袜子的脚部的装饰缝在一起,后来又出现了用结实布料缝制的股袋,用以遮住耻部。
英国议院对于平民、普通骑士,穿的衣服与贵族穿着相同不能容忍,对于服饰上的追求刺激也极力反对,爱德华四世时,英国下院提出了这样的文件:"不允许勋爵等级以下的任何骑士 .或任何普通人,使用并穿戴任何大礼服、夹克衫、大氅。但衣着必足以下长度:当他直立时,衣着能遮盖住其阴部和臀部。勋爵或任何更高一级的贵族,则不受此限制。"(布雷多克着《婚床》,三联书店)。
14 世纪时兴一种染色服装,上衣左边一种颜色,右边一种颜色,裤子左右腿各为一种颜色,全身上下左右分四部分分别染色。15 世纪初见习骑士的服装从帽子至靴子都用黑、白、浅绿三色互相组合而成。一般流行的是红、黑、绿、紫几种颜色。裤、鞋、帽、背心都可如此分。裤子可以内侧为紫,外侧为黑。(引《世界风俗.衣住篇》)
中世纪衣服上绣的花纹以家徽为最常见。家徽本来是十字军东征识别敌我的记号,后来成为大家庭和一般市民家庭的记号。14 世纪盛行尊重身分和家族之风,妇女衣上多绣大型家徽图案,已婚妇女把婆家娘家的家徽分别绣在衣服左右。
15 世纪妇女服装向男装靠近,宽松的长衣腰间系带,外衣用宽大彩带束腰,上挂有短剑,头戴男士小罩帽,脚穿尖头鞋。
中世纪妇女发式及帽式。12 世纪妇女习惯地把头发梳在后面,扎两个辫子顺两颊垂下。13-14 世纪妇女以方形*布包头,在头顶打结,或在耳际用发夹别住,只露出面部。中世纪头巾式样很多,有的与现代修女头巾相似,一直围到颈部以下。年轻姑娘可以在节日戴上花冠,已婚者是不允许的。15世纪在哥特式尖顶建筑的影响下,产生了相似的审美观的服饰,V 字领、尖鞋、希南帽。希南帽呈圆锥形,内部用铁丝或浆糊使其成型,尖为40 度角,高九英寸至三英尺,帽子上垂着薄纱(用高级麻布作),帽有圆环固定,前沿还可加天鹅绒。帽子价格昂贵。帽子有一个角的也有两个角的,有的呈展翅形。
中世纪的鞋种类很多,有皮、长统靴、短筒靴、便鞋、拖鞋等。腿带、腕带用皮革、麻羊毛织品制作。农民常穿木鞋。贵族穿尖头鞋,有时鞋尖极长,鞋尖长度代表穿者的地位。一般规定为六英寸,绅士十二英寸、贵族十四英寸、王族不限制、贫民不准穿。
中世纪男子留长发,骑士都披长发。
神父一直穿黑色长袍戴风帽;但发式有变化。8 世纪开始为修士剃发,其仪式为"削发式",希腊或东欧的削发式样是把头发全部剃光或剪得很短,称为"圣保罗式",罗马削发式样是在头上剃掉圆圆一片,四周仍留发,称为"圣彼得式"。修士剃发是代表对上帝的谦恭及献身的标志。`
14、15 世纪欧洲的统治阶级追逐奢华和享乐,无视宗教戒律,在服装方面表现尤为显着。"无论贵人、贵妇,皆如儿童之喜着新衣,喜戴首饰。此为善奢侈浪费之时代,男子穿尖头鞋,而女子戴高一尺之圆锥帽。此时人用三千头松鼠之皮以制一件外衣,而奥而良公爵竟用七百粒细珠以绣一首诗歌于襟袖之上。"(《中古及近代文化史》)
中世纪基督教统治,人们对于服饰的正当的美的追求被看成是轻狂的行为,禁欲和反禁欲的斗争也表现在服装方面。人们按照美的标准不断地推进着服装的前进,直至文艺复兴,服装发展才有了一个较大的变化。
拜占庭从远东经波斯运来丝绸衣料,或以丝线原料加工成薄绸,制成衣服。男式服装有紧身衣,有衣袖,前身有衣锁服饰做为装饰,衣长过膝,衣袖长短不一。腰间系有腰带。长身斗篷为正式庆典服装,斗篷前后镶有美丽的彩色垂片。披肩,是一块有褶的长形布块,固定于双肩。
女式服装有斗篷,还有披肩(王室皇后专用)长外衣,是由基督教法衣演变而来。女外衣短至臀部,长至脚踝。户外服装是长斗篷,从头部垂落覆盖全身。贵族妇女服镶嵌金银宝石、珍珠玛瑙,劳动妇女穿无袖或短袖上衣,衣身到腰。从查士丁尼皇后的画像看,其服装华贵无比,身穿一盖住脚面的长衣,衣制下摆很宽,似裙状,衣袖瘦窄至腕,袖口束紧。腰间系各种丝带,衣服上装饰各种宝石,胸前挂着各种珍珠宝石饰物,头戴帽,帽上饰着各种宝石,耳环垂下。其服装式样有的为欧式,其丝织面料与宝石饰物产于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