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测量血压从粗到精准的过程是怎样的
如此骇人的测量方法当然不能应用在人身上。1835年,科学家尤利乌斯·埃里松发明了一个血压计,把脉搏的搏动传导给一个狭窄的水银柱。脉搏搏动时,水银相应地上下跳动。人们终于可以在不切开动脉的情况下测量血压。但它有制作粗陋且读数不准确的缺点。1896年,意大利医生里瓦·罗基发明出了现在仍在使用的裹臂式血压计。它有个能充气的袖带,环绕在手臂上。一端连接充气装置,另一端连接到水银测压装置上。医生用听诊器听脉搏跳动,在刻度表上读出血压数。
水银柱式血压计
⑵ 血压计的由来是怎样的
临床上开始正式应用血压计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约在18世纪初,英国人哈尔斯用一根长达9英尺的玻璃管,与铜管连接,插入马腿动脉内,血液在垂直的玻璃管内上升到8英尺3英寸的高度,测到了马的血压。1896年,意大利人里瓦·罗克西发明了不损血管的血压测定计,使血压计的测量水平大大提高。病人用这种血压计测量血压时,将橡皮囊臂带围绕手臂上部缠紧,捏压橡皮球,观察玻璃管内水银柱跳动高度,以推测血压数值。
1905年,俄国人尼古拉·科洛特科夫改进血压测定法。测血压除使用血压计外,还需把听诊器放置于橡皮囊臂带之后的动脉处。这种测量血压方法一直被沿用到现在。
⑶ 最早是怎样测血压的
人们测量血压最先是在动物身上做试验的,英国医生哈尔斯可以说是研制血压计的第一人。1733年,哈尔斯把自己家里饲养的一匹最心爱的高头大马作为测试血压的对象。他将一根2.7米长的玻璃管与一根铜管的一端相连接,接着,他又将铜管的另一端插入马颈部的动脉血管内,然后使玻璃管竖直,让血顺着玻璃管上升,这样测得马的血压为2.1米高。哈尔斯注意到,随着心脏的跳动,血柱上升和下降5~10厘米。但是很明显,这样测量血压既不安全,也不方便,而且对血管的破坏非常严重,根本不适宜用于人类。
1854年,德国一位生理学家提出了可以通过体外测量阻止血流压力来代替直接从血管内测量血压的观点,并据此设计出了一种带杠杆的测量血压装置,但是这种装置相当笨重,而且使用起来也很不方便。
1896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里瓦罗基在哈尔斯测量马血压的试验基础上,又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经过大胆的试验,终于改制成了一种不破坏血管的血压计——裹臂式血压计。这种血压计由袖带、压力表和气球三个部分构成。袖带是一条可以环绕在手臂上、且能充气的长方形橡皮袋,它一端是接在打气橡皮球上的,另一端则是接到水银测压器或其他测压器装置上的。
测量血压测量血压时,将橡皮袋环绕于上臂,然后将空气徐徐打入橡皮袋,压力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动脉血管被压扁,造成血液流动停止。然后,慢慢放气。当袖带压力低于心脏收缩排出血液产生的动脉压时,血液便开始恢复流动,用听诊器可听到脉搏跳动,此时水银柱显示出来的压力即为收缩压;当压力继续减少,直到不阻碍心脏舒张状态的血液畅通时,测得的数值即为舒张压。
显然,里瓦罗基的血压计要比哈尔斯测量血压的方法科学、安全得多,因此被世界各国的医生们所广泛采用,成为了重要的血压诊断工具。
1905年,俄国人尼古拉·科罗特科夫对裹臂式血压计稍作改进,使其不用听诊,只用触诊法即可准确测定人的血压。
现在,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血压计早已不再是医院的专用器械了,许多家庭也开始选购并使用血压计。其中电子血压计便是一种非常适合家庭使用的新型血压计,它操作简单,为很多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测量血压
⑷ 血压计是什么时候进入中国的
测量血压是了解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途径。1819年,法国医生,物理学家普瓦瑟伊尔发明了一种用水银压力计测血压的方法。此后,各种各样的血压计被陆续发明出来。1881年,奥地利人冯·巴施发明了一种装置,它可以灵敏地测得动脉搏动的情况。1889年,法国人普当发明了传感式血压描记器。1896年,意大利人瑞瓦·罗西发明了裹臂式血压计,可以均匀地紧压在人的胳臂上,准确地测量人的血压情况,从而取代了普当的血压描记计。1905年,俄国人利罗特科夫进一步改进了这种裹臂式血压计,以期不用听诊,只用触诊法即可准确测定人的血压。
以往根据一次或几次测量就确定血压的办法并不十分准确,因为人的血压经常波动,情绪,运动,进食和其它许多情况都会影响到血压。为了解一天内血压的动态变化,人们制造了各类动态血压记录仪。其中指套式中有一类是测量脉搏传导时间,输入电脑计算出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它不受体位和肢体活动的影响,测量时病人无感觉,也不影响病人休息,每天可测定2000次以上。这种血压计测得的值,可反映出动态血压变化.
⑸ 量血压以哪侧手臂为准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目前通用的测量是以右臂为标准的,因此,建议您测血压时以右臂的血压值为准。因为一般情况下,人的血压是右臂高于左臂的,大约高10毫米汞柱左右。
⑹ 水银血压计真的是金标准吗
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提升,血压计成为了很多家庭的必备用品,但是人们在选择血压计时最大的担忧是电子血压计准吗?要不要买一台水银血压计呢?毕竟医院里,医生护士们用的都是水银血压计。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回归一下水银血压计和电子血压计的发展历史,“以史为鉴”可以让我们选择时更加理性。
18世纪初,英国一位牧师,把一根长9英尺的玻璃管连接在铜管上,然后插入马腿动脉内,测出了这匹马的血压使垂直玻璃管内水柱上升到8.3英尺的高度,开创了血压测量的先河。这一事件奠定了血压测量的生理学基础。
1819年,一位医生兼物理学家的法国人发明了一种用水银压力计测血压的方法。此后,各种各样的血压计被陆续发明出来。但是,这些方法既要损伤血管,又不方便,很难应用于人体。虽然这些探索不是很成功,但是通过这些探索,水银血压计的一部分测量及示值部分产生了。这些实践探索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当时物理、化学等基础自然科学的发展。这些探索离不开当时重要的时代背景第一次工业革命。
经过80年的发展,到了1896年,真正的水银血压计才诞生。一位意大利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只不损伤血管的血压测定计。这台血压计由橡皮球、橡皮囊袖带、装有水银的玻璃管 3部分组成。测量血压时只需将橡皮囊袖带围于上臂,捏压橡皮球,观察玻璃管水银高度,即可测出血压数值。与今天的血压计相比,只差一副听诊器。1905年,俄国人尼古拉科洛特科夫用听诊器侦听柯氏音来确定收缩压和舒张压。至此,现代最经典的被誉为“金标准”的水银血压计测量血压的方法诞生了。水银血压计从理论基础奠定到最终完善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时间。
电子血压计的发展,不像水银血压计只能从动物试验开始。循证医学的发展为电子血压计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理论,工程数学的发展为它提供了算法基础,集成电路的制造基础使得造出更轻便、准确的血压计成为可能。在这样强大的基础支撑下,造出精确的电子血压计并不是一件难事。随着时代的发展,含汞血压计的弊病尤其是其环境健康隐患逐渐显露,人类寻求无汞血压计成为必需;另外,在信息数字化时代,各行各业都在进行数字化革命,那些便于在互联网上传输、共享的数据将被更有效地利用,而电子血压计产生的数据正是便于在互联网上传输、共享的。从技术发展的角度看,电子血压计的出现是必然的。人体最基本的生命数据的测量不可能长久继续停留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水平。水银血压计已经发展到了其极限,而电子血压计则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对血压的认识与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以前人们比较关注的是一次或几次血压的测量结果,而现在更加关注血压的变化趋势。这里介绍一下AHA(美国心脏协会)关于血压测量的观点。
(一)在所有的临床医学中,血压测量是最重要的测量数据之一,遗憾的是其测定值也是最不准确的结果之一。
(二)目前检查血压的“金标准”是由经过训练的医护人员用水银柱血压计测量和柯氏音技术的读数。但是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种方法可能导致大量的高血压病人被错误的分类,并且使那些在诊室血压正常但在其他环境血压升高的病人错过诊断。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有三:
1、测量方法不当或者错误,这种错误可以避免。
2、血压的波动性,这是血压固有的性质,无法避免。想降低血压波动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测量的次数,单凭诊室内一两次的测量,只能粗糙的估测血压的平均水平。
3、有医生存在时,被测者血压有升高的倾向(即白大衣效应)。想避免这种因素的影响,只有在诊室外进行测量。
除了以上AHA提出的造成水银血压计测量不准确的三个原因外,测量方法(柯氏音技术)本身还存在不可避免的误差因素。柯氏音技术,由俄国人尼古拉柯洛特科夫于1905年发明,利用听诊器监听血流变化的声音来确定收缩压和舒张压。用这一技术测量血压操作者必须手、眼、耳协调配合才能准确测量血压。
(三)有三种测量血压可用来预测高血压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首先是血压的平均水平,第二是血压的昼夜变异,第三是血压短期的变异性。这三种测量数据都需要多次、不同时段的测量才能取得,尤其以24小时持续监测为好。而水银血压计不适宜于做长时间段连续监测。
通过以上三个观点,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首先,作为“金标准”的水银血压计也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准确,因此水银血压计的拥趸者没必要对电子血压计嗤之以鼻。二,有临床预测作用的血压测量值都必须多次测量,而便于用自动程序控制的电子血压计很容易就能做到,并且能自动描绘出血压变化曲线。
另外,水银血压计还会对人体健康、环境有潜在威胁,同时家中还常备一个和它类似的一个危险杀手,我们下期精彩呈现,请持续关注。
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王海龙 主治医师
⑺ 血压计的测量血压
1628年,威廉 ·哈维( 英国科学家)注意到当动脉被割破时,血液就像被压力驱动那样喷涌而出。通过触摸脉搏的跳动,会感觉到血压 。
1733年,一位叫海耶斯的牧师,首次测量了动物的血压。他用尾端接有小金属管、长270 厘米的玻璃管插入一只马的颈动脉内,此时血液立即顷入玻璃管内,高达270厘米,这 表示马颈动脉内血压可维持270厘米的血柱高,高度会因马的心跳而 稍 微升高或降低,心脏收缩时血压升(收缩压),心脏松弛时血压下降(舒张压)。
1835年 ,尤利乌斯·埃里松发明了一个血压计,它把脉搏的搏动传递给一个狭窄的水银柱。当脉搏搏动时 ,水银会相应地上下跳动。医生第一次能在不切开动脉的情 况下测 量脉搏和血压。但由于它使用不便,制作粗陋,并且读数不准确,因此其 他的科学家对它进行了改进。
血压计根据水银柱的 高度测量血压,气压计以同样的方式测量气压。
1860年,艾蒂安---朱尔·马雷(法国科学家)研制成了一个当时最好的血压计。它将脉搏的搏动放大,并将搏动的轨迹记录 在卷 筒纸上。这个血压 计也能随身携带。马雷用这个血压计来研究心脏的异常跳动。
如今医生使用的血 压 计是 希皮奥内· 里瓦---罗奇(意大利科学家)在1896年发明的。它有一个能充气的袖带,用于阻断血液的 流动。医生用一个听诊器听脉搏的跳动,同时在刻度表上读出血压数。
(注: 最早的血压计是用于测量马的血压的,经过时代的变迁,血压计已经越来越先进了,很多人为了了解自己的健康,在家庭中都备有它。 血压计的 测量原 理可 分为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两种。
直接测量法又叫有创 测量法,也就是通过穿刺在血管内放置导管后测得的血压,比如在做心脏介入诊断及治疗时就要监 测患者的有创血压。用有创方法直接测量血压。因所测部位不同,方法各异,也不能完全反映人体的血压。
间接测 量法又叫 无创 测 量法,也就是不通过穿刺在血管内放置导管后而是通过间接测得的血压。
间接测量法又 分为听诊法和示波法。
1、听诊法
用听诊器听取血压柯氏音进行人体血压测量的方法叫听诊法,用听诊法测量血压的血压计叫听诊法血压计。如水银血压计、血压表等。一百多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血压测量更可靠的方法和器具,但都不成功,包括示波法电子血压计,因此,我国正规医院不得不继续使用水银血压计,欧美发达国家由于环保原因已禁止使用水银血压计,他们的医疗机构使用血压表。面对历次失败的事实,国际上就有人把听诊法称为血压测量的金标准。上百年的历史事实证明,听诊法迄今无可替代,听诊法血压计是科学的、经典的血压计量和测量器具。
听诊法分类:
听诊法血压计分为人工听诊法血压计、半自动听诊法血压计和自动听诊法血压计。人工听诊法血压计常见的有水银血压计和血压表;半自动听诊法血压计有助读式血压计;自动听诊法血压计有听诊法自动血压计。
1、人工听诊法血压计就是用水银等作为压力计,测量者用人耳通过听诊器听取原始血压柯氏音(由重到轻,再到消失或变音),并根据听到的柯氏音配合压力计读出收缩压和舒张压;听诊法法虽然是目前最准确的测量血压的方法,但是人工听诊法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1)接受训练的水平;(2)听力;(3)注意力;(4)判断时的目击差。血压测量可靠与否完全决定于测量者的专业水平、听觉、疲劳程度和工作态度,又由于血压是瞬时值,不可重复,无从复合,测量者说多少就是多少。2、半自动听诊法血压计就是用类似于听诊器一样的电子探头,听取血压柯氏音,并通过电子技术把音量放大,在血压计旁边的人都能听到节律鸣叫的血压柯氏音(都是一样重的声音),并根据听到的柯氏音配合压力计读出收缩压和舒张压。这种方法排除了(1)接受训练的水平;(2)听力;(3)注意力等影响,但任然受判断时的目击差影响,它虽然能使更多的人用它来测量血压,但是,还有一部分人觉得使用很麻烦。3、全自动听诊法血压计就是用类似于听诊器一样的电子探头,听取血压柯氏音,并通过现代数字技术把血压柯氏音转化为数字信号,最后显示在血压计的显示器上,即实现了血压测量自动化。这种血压计也有半自动和全自动之分:手动打气、自动放气的叫半自动;自动打气,自动放气的叫全自动。这种血压计没有接受训练的水平、听力、注意力和判断时的目击差影响,人人都能用它准确测量血压。
2、示波法
示波法也叫振荡法 ,是90年 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比较先进的电子测量方法。
其原理简述如下:
首先把袖带捆在手臂上,对袖带自动充气,到一定压力(一般比收缩压高出30~ 50 mmHg)后停止加压,开始放气,当气 压 到 一 定程度, 血流 就能通过血管,且有一定的振荡波,振荡波通过气管传播到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能实时检测到所测袖带 内的压力及波动。逐渐放气,振荡波越来越大。再放气由于袖带与手臂的接触越松,因此压力传感器所检测的压力及波动越来越小。选择波动最大的时刻为参考点,以这点为基础,向前寻找是峰值 0.45的波动点,这一点为收缩压,向后寻找是峰值0.75的波动点,这一点所对应的压力为舒张压, 而波动最高的点所对应的压力为平均压。值得一提的是0.45与0.75这个常数。 对于各个厂家来说不尽相同,且应该以临床测试的结果为依据。而且,大厂家还有可能对不同血压进行分段处理,设定不同的常数。
国际上几家技术先进的企业开发出加压同步测量技术(MWI technology),即在加压的过程中 测量血 压的技术,极大地缩短了测量时间;同时,通过线性加压技术,也极大地提高了测量精度。 电子血压计根据使用场所分 两大类:医用电子血压计和家用电子血压计。
医用电子血 压计 ,主要是用于医院、门诊、血站、采血车、体检车、健康管理体检中心、康复中心、疗养院、社区、学 校 、银行 、 工厂、运动场等公共卫生。
家用电子 血压计, 主要是用于家庭。家庭医疗保健已成为现代人的医疗保健时尚。过去人们测量血压必须到医院才行,而今只要拥有 了家用电子血压计,坐在家里便可随时监测血压的变化,如发现血压异常便可及时去医院治疗,起到了预防脑出血 、心功能衰竭等疾病猝发的作用。根据国际法制计量组织提出的国际建议《血压计修订草案规定 》,血压计刻度改毫米汞柱(mmHg)为干帕(kPa)。1kPa=7.5mmHg,标尺上的分度值是0.5kPa。血压表上有两种刻度,应用时请注意。 电子血压计有3种形式,一是臂式,二是腕式,三是手指式。这3种形式的电子血压计,其中手指式电子血压计,即 便对于健康人来讲 ,也已经被证明不能使用。需要特别说明一点,腕式电子血压计,不适用于患有血液循环障碍的病人 ,如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病会加速动脉硬化,从而引起末梢循环障碍。这些患者的手腕同上臂的血压测量 值相差 很大。建议这些患者及老年人应选择臂式电子血压计来使用。另外,在购买前应当实地测量一下,以便选择 适合自己的电子血压计。
首先,电子血压计技术从使用原理上经历了听诊法(又称柯氏音法)和示波法(又称振荡法)两个阶段的发展,只有极少 数公 司在电子 血压计上使用听诊法原理,而绝大部分主流电子血压计制造企业均使用示波法原理。鉴于当前 主流企业 均采用 示波法原理,因此这里要讲的技术代际划分是指示波法(又称振荡法)电子血压计的技术代际划分。
第一代电 子血压计(G1-NIBPM)
使用的技术:MWD技术(减压时测量)
使用的主要元 器件 :快速加压气泵、 电子快速排气阀、机械式定速排气阀、气压压 力 传感器
测量特点:快速加压到某一压力值, 通过一个机械式定速排气阀按2~7mmHg/s的速度放 气,并在此放气的过程中进行血压测量。
特征1:使用 了两个 排气阀------电子快速排气阀、机械式定速排气阀;
特征2:初始的加压 压 力大多设定在200mmHg左右, 强调加压速度要快,通常10秒钟以内达到设定的加压值;
特征3:加压刚停止时,放气速度超过7mmHg/s, 几秒钟之后才能大致稳定在2~7mmHg/s。这一代产品由于机械式定速排气阀的不稳 定性(原理性缺陷),一般会提高初始的加压压力,如大部分国产血压计,初始的加压压力大多设定在190~200 mm Hg,这在一定程度上可 以克服加压刚停止时放气速度造成的测量不稳定的问题。
其缺陷是使用 者 手臂 (或手腕)有明显的压迫感,同时由于机械式定速排气阀的不稳定性,测量结果有时也会不稳定。
机械式定速排气阀的缺点之二 是,其排气速度通 常按照中等粗细的胳膊来设定,而实际的使用者的胳膊或粗或细,从而影响 测量 精度。
机械式定速排气阀的 缺点之三是,其中的橡胶大致在半年到一年开始老化,制造商设定的排气速度受到影响,最终也会影响测量 精度。
机械式定速排气阀 的缺点之四是,即便是对同一个被 测者的同一次测量,压力高的时候排气速度快,压力低的时候排气速度慢。 这将会直 接影响到血压测量的精度。
这一代血压计技术,日本的 制造商,大都于十几年前停止使用。但国内一些购入电子血压计方案的制造商,其技术水平大都处于第一 代。 而 且所有的方案提供商手上也只有这一代的技术方案。
第二代电子血压计(G2-NIBPM)
使用的技术:MWD技术(减压时测量)
使用的主要元 器件 :加压气泵、 电子控制排气阀、气压压力传感器
测量特 点:由于采用了电子控制排 气阀的伺服技术(ECV SERVO TECHN OL OGY),定速排气的速度真正做到了定速,并能根据测量者的 血压 进行智能加压 ,测量结果更加稳定(其他影响因素除 外)。
特征1:只使用一个排气阀-------电子控制排气阀,同时用于定速排气及测量结束时的快速排气;
特征2:智能加压。即血压计会在加压 过程中 预 先对测量者血压 进行一次粗略的判断,从而决定最终需要加至的压力值,通常压力 值加至测量者收缩压+30mmHg左右;特征3:放气速度一开始就能稳定在3~4mmHg/s 上。
这一代电子血压计的技术难度是 电子控制排气阀的伺服技术,第一代与第二代的测量技术又统称为MWD技术(减压时测量),与 下述的第三 代MWI技术 (加 压时测 量)相对应。
三、第三代电子血压计(G3-NIBPM)
使用的技术:MWI技术(加压时 测量)
使用的 主要元器件:伺服加 压气泵 、 电子控制 排气阀、气压压力传感器
测量特点:匀速加压,并在加压的过程中进行血压测量。
特征1:使用伺服加压气泵------控制加压速度,并 在加压过程中测量血压;
特征2:只使用一个排气阀------电子快 速排 气阀, 用于测量结束时的快速排气。这一代电子血压计的技术难度是MWI技术(加压同步测量), 国 际上掌握这一代技术的公司大致有如下几家: 金亿帝、欧姆龙、松下。
第三代电子血压计技术
MWI技术(加压时测量)已经成为 腕式 电子血压 计 的主流技术,金亿帝、欧姆龙、松下等已经淘汰了以前的测量技术了。
关于三代电子血压计技术的 使用
根据世界主流电子 血压计制造商的产品来判断 ,第一代电子血压计技术基本上处于被淘汰的边缘;第二代电子血压计技术主要用于上臂式电子 血压计; 第三代电子血压计技术主要用于手腕式电子血压计。
第三代与第一、二代电子血压计的区别
第三代与第一、二代电子血压计的 区 别非常明显。第三代电子血压计是在加压的过程中测量血压,没有慢速排气的过程,血压显示出来后,立即快速排气。而第一 、 二代电子 血压计要先快速加压到一定压力,然后开始慢速放气,在慢速放气的过程中测量血压。
第一代与第二代电子血压计的区别
第一代与第二代电子血压计的区别在于, 第一代电子血压计使用了两个排气阀------电子快速排气阀 、机械 式定速排气阀;而第二代电子血压计只使用一个排气阀-------电子控制排气阀,此阀同时用于定速排气及测量结束时的快速排气。
相见下图:
按照电子血压计的加压方式,电子血压计可分为全自动电子血压计与 半自动电子血压计。
半自动
在 电子血压计发展的初期,曾经有过的 半自动电子血压计------即手动加压的电 子血压计。尽管绝大多数制造商都停止了半自动电子血压计的生产,但有必 要对其缺陷稍加分析。使用半自动电 子血压计自测血压时,手动加压将影响到 被测者的 血压 ,从而影响到血压测量的精度!当然,若有第三者帮助加压,则血压测量的精度没有什么问题。
全自动
相对于半自动电子血压计,后来开发出来了全自动 电子血压计----- -即无需 被测者手动加压、而是由血压计内部的电子加压泵加压的血压计。 全自动电子血压计克服了半自动电子血压计的上述缺点。而且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电子血压计的智能加压技术”。
智能加压
智能加压就是指电子血压计在加压过程中,会预先对测量者的收缩压进行一次粗略的判断 ,从而决 定最终需要 加至的压力值,通常压力值会加至测量者收缩压的+30mmHg左右。智能加压技 术主要用于第二代电子血压计。与智能加压相对应的是 固定加压。固定加压 即把电子血压计的初始加压值设定在某一固定位置,通常设定在190mmHg左右。固定加压技术多用于第一代电子血压计。
智能加压有什么好处
首先是舒适,因为没有过高的压力施于手臂。比如收缩压为120mmHg的测量者 ,其加压值只需到达15 0mmHg左 右即可。其次是精确。智能加压可避免因加压 过高引起的不适而带来血压测量的不稳定,从而避免对测量精度的影响。最后是安静,因为智能加压 技术 要 求使用静音气泵、噪音大的气泵不能用于智能加压的血压计。因此,使用具有智能加压技术的电子血压计,使用者会更加 舒适,而测量结果会更加准确。
智能加压技术的难度在哪
其难度在于加压的 同时要预判测量者的收缩压,而加压 时气泵的干扰很大,导致很难检测到血压的信号,因此只有少数几家拥有第三代电 子 血压计技术 ------加压同步测量(MWI)技术的制造商才有智能加压技术。
助读式
21世纪初,科学家经 过对传统 水银血压计、现代电子血压计的进一步改进,研发出更实用更加简单的助读式血压计,并将 血压 计的发展带入一个新的阶段。相对于其他血 压计,助读式血压计具有以下显着特点:
1、测量准确。助读 式血压计采用国际卫 生组织(WHO)唯一认可的柯式音测量法,测量准确。
2、使用简单,不需要脱衣挽袖。助读式血压计可以直 接隔着厚度不超过2cm的衣服直接测量, 免去使 用者脱衣挽袖的烦恼。
3、电子音提示 血压值。测量时,在高压与低压之间会有“滴”、“滴”的电子提示音,第一声 应的 血压值是高压、 最后一声对应的血压值是低压。
4、可提示其他健康状 况。助读式血压计测量时发出 的电子提示音,能准确反映出心脏的博动情况。提示音急促,说 明心动过快;提示音延迟,说明心动过缓 ,通过对提示音的分析可以判断心率不齐等早期疾病;如果高压与低 压值过于接近 ,说明血液粘稠度过高;如果提示音每隔几秒出现一次,可能 测量者患有间歇性心脏疾病。
5、相对于传统电子血压计,助读 式血压计价格便宜,并且使用寿命长。
⑻ 血压计的工作原理的物理依据是什么
血压计的发明和工作原理
用于测量人体血压的工具--血压计的发明与研制源于18世纪初的英国,至今有近
两百年的时间。人们测量血压是在动物身上作首次试验的。18世纪初,英国医生哈尔斯
把自己家里饲养着的一匹最心爱的高头大马作为测试血压的对象。他将一根9英尺长的玻
璃管与一根铜管的一端相连接,接着将铜管的另一端插入马腿的动脉内,然后使玻璃管
垂直,让马腿动脉血管里的血顺着玻璃管上升,这样就测得马的血压为83英寸的高度。
这就是世界上的第一次血压测量。很明显,这样测量血压既不安全,也不方便,特别是
对血管的破坏更严重,是难以用于人类的。于是,到1896年,意大利人里瓦罗克西在哈
尔斯测量马的血压的试验基础上,又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经过大胆的试验,终于
改制成了一种不破坏血管的血压计。这种血压计由袖带、压力表和气球三个部分构成。
测量血压时,将袖带平铺缠绕在手臂上部,用手捏压气球,然后观察压力表跳动的高度
,以此推测血压的数值。显然,以这种血压计测量血压较之哈尔斯的测量方法要科学、
安全得多。但是,它也有很大的缺陷,只能测量动脉的收缩压,而且测量出的数值也只
是一个推测性的约数,欠准确性。为了克服这些不足,大约10年后,俄国人尼古拉·科
洛特科夫对罗克西的血压计的基本构造不变,只是在测定血压时,另在袖带里面靠肘窝
内侧动脉搏动处放上听诊器。在测量时,当听到听诊器中传出的第一个声音时,水银柱
所达到的高度就是收缩压,接着水银柱下降,到脉搏跳动声音变弱时,此时水银柱所在
的高度就是舒张压。大量临床应用证明,这种血压计测定血压的方法既科学,又安全、
准确。所以,它一直延用至今。
⑼ 电子血压计和水银哪个准
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提升,血压计成为了很多家庭的必备用品,但是人们在选择血压计时最大的担忧是电子血压计准吗?要不要买一台水银血压计呢?毕竟医院里,医生护士们用的都是水银血压计。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回归一下水银血压计和电子血压计的发展历史,“以史为鉴”可以让我们选择时更加理性。
18世纪初,英国一位牧师,把一根长9英尺的玻璃管连接在铜管上,然后插入马腿动脉内,测出了这匹马的血压使垂直玻璃管内水柱上升到8.3英尺的高度,开创了血压测量的先河。这一事件奠定了血压测量的生理学基础。
1819年,一位医生兼物理学家的法国人发明了一种用水银压力计测血压的方法。此后,各种各样的血压计被陆续发明出来。但是,这些方法既要损伤血管,又不方便,很难应用于人体。虽然这些探索不是很成功,但是通过这些探索,水银血压计的一部分测量及示值部分产生了。这些实践探索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当时物理、化学等基础自然科学的发展。这些探索离不开当时重要的时代背景第一次工业革命。
经过80年的发展,到了1896年,真正的水银血压计才诞生。一位意大利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只不损伤血管的血压测定计。这台血压计由橡皮球、橡皮囊袖带、装有水银的玻璃管 3部分组成。测量血压时只需将橡皮囊袖带围于上臂,捏压橡皮球,观察玻璃管水银高度,即可测出血压数值。与今天的血压计相比,只差一副听诊器。1905年,俄国人尼古拉科洛特科夫用听诊器侦听柯氏音来确定收缩压和舒张压。至此,现代最经典的被誉为“金标准”的水银血压计测量血压的方法诞生了。水银血压计从理论基础奠定到最终完善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时间。
电子血压计的发展,不像水银血压计只能从动物试验开始。循证医学的发展为电子血压计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理论,工程数学的发展为它提供了算法基础,集成电路的制造基础使得造出更轻便、准确的血压计成为可能。在这样强大的基础支撑下,造出精确的电子血压计并不是一件难事。随着时代的发展,含汞血压计的弊病尤其是其环境健康隐患逐渐显露,人类寻求无汞血压计成为必需;另外,在信息数字化时代,各行各业都在进行数字化革命,那些便于在互联网上传输、共享的数据将被更有效地利用,而电子血压计产生的数据正是便于在互联网上传输、共享的。从技术发展的角度看,电子血压计的出现是必然的。人体最基本的生命数据的测量不可能长久继续停留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水平。水银血压计已经发展到了其极限,而电子血压计则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对血压的认识与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以前人们比较关注的是一次或几次血压的测量结果,而现在更加关注血压的变化趋势。这里介绍一下AHA(美国心脏协会)关于血压测量的观点。
(一)在所有的临床医学中,血压测量是最重要的测量数据之一,遗憾的是其测定值也是最不准确的结果之一。
(二)目前检查血压的“金标准”是由经过训练的医护人员用水银柱血压计测量和柯氏音技术的读数。但是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种方法可能导致大量的高血压病人被错误的分类,并且使那些在诊室血压正常但在其他环境血压升高的病人错过诊断。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有三:
1、测量方法不当或者错误,这种错误可以避免。
2、血压的波动性,这是血压固有的性质,无法避免。想降低血压波动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测量的次数,单凭诊室内一两次的测量,只能粗糙的估测血压的平均水平。
3、有医生存在时,被测者血压有升高的倾向(即白大衣效应)。想避免这种因素的影响,只有在诊室外进行测量。
除了以上AHA提出的造成水银血压计测量不准确的三个原因外,测量方法(柯氏音技术)本身还存在不可避免的误差因素。柯氏音技术,由俄国人尼古拉柯洛特科夫于1905年发明,利用听诊器监听血流变化的声音来确定收缩压和舒张压。用这一技术测量血压操作者必须手、眼、耳协调配合才能准确测量血压。
(三)有三种测量血压可用来预测高血压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首先是血压的平均水平,第二是血压的昼夜变异,第三是血压短期的变异性。这三种测量数据都需要多次、不同时段的测量才能取得,尤其以24小时持续监测为好。而水银血压计不适宜于做长时间段连续监测。
通过以上三个观点,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首先,作为“金标准”的水银血压计也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准确,因此水银血压计的拥趸者没必要对电子血压计嗤之以鼻。二,有临床预测作用的血压测量值都必须多次测量,而便于用自动程序控制的电子血压计很容易就能做到,并且能自动描绘出血压变化曲线。
另外,水银血压计还会对人体健康、环境有潜在威胁,同时家中还常备一个和它类似的一个危险杀手,我们下期精彩呈现,请持续关注。
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王海龙 主治医师
⑽ 求急怎么根据血压计袖带气压判断血压
血压计的发明与研制源于18世纪初的英国,至今有近两百年的时间。人们测量血压是在动物身上作首次试验的。18世纪初,英国医生哈尔斯把自己家里饲养着的一匹最心爱的高头大马作为测试血压的对象。他将一根9英尺长的玻璃管与一根铜管的一端相连接,接着将铜管的另一端插入马腿的动脉内,然后使玻璃管垂直,让马腿动脉血管里的血顺着玻璃管上升,这样就测得马的血压为83英寸的高度。这就是世界上的第一次血压测量。很明显,这样测量血压既不安全,也不方便,特别是对血管的破坏更严重,是难以用于人类的。于是,到1896年,意大利人里瓦罗克西在哈尔斯测量马的血压的试验基础上,又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经过大胆的试验,终于改制成了一种不破坏血管的血压计。
这种血压计由袖带、压力表和气球三个部分构成。测量血压时,将袖带平铺缠绕在手臂上部,用手捏压气球,然后观察压力表跳动的高度,以此推测血压的数值。显然,以这种血压计测量血压较之哈尔斯的测量方法要科学、安全得多。但是,它也有很大的缺陷,只能测量动脉的收缩压,而且测量出的数值也只是一个推测性的约数,欠准确性。为了克服这些不足,大约10年后,俄国人尼古拉·科洛特科夫对罗克西的血压计的基本构造不变,只是在测定血压时,另在袖带里面靠肘窝内侧动脉搏动处放上听诊器。在测量时,当听到听诊器中传出的第一个声音时,水银柱所达到的高度就是收缩压,接着水银柱下降,到脉搏跳动声音变弱时,此时水银柱所在的高度就是舒张压。大量临床应用证明,这种血压计测定血压的方法既科学,又安全、准确。所以,它一直延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