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意大利在二战中发挥的作用
二战中意大利发挥作用?兄弟你幽默了吧,哈哈,二战中的意大利简直是神人一般的存在!除了四处放火最后还是烧到自己外,也就是发挥了消耗德军的物资,打乱德军的部署,总之倒忙没少帮!德国军事爱好者给予意大利的评语的一个笑话—— 如果意大利保持中立的话,就相当于我军增加10个师的力量;如果意大利与法西斯作对的话,就相当于我军增加20个师的力量;但意大利要加入轴心国,我军就必须耗费50个师的力量去保护他!!(意大利,说你什么好……)不过就是应为意的“惊奇”表现脱了后退,才加速了法西斯的灭亡,要不法西斯杀戮的十字架没准真的遍布全球了,二战的意大利用俩字概括“奇葩”
❷ 二战意大利都干了什么
1)发动侵俄战争的时间受到了延缓。
2)一部分的德军(克莱斯特部)在巴尔干战役后又立即加入侵俄的南线,来不及休整,作战受到影响。
同样在北非战场上的失败,使得希特勒将隆美尔派到北非,但相信失去了“沙漠之狐”雅号而在苏德战场上的隆美尔其价值应远远大于在沙漠中的作用。
反而意大利有对同盟国作了间接的贡献:
1)破坏了希特勒用间接路线孤立英国的计划。
2)使英国惨败之后获得重整士气的机会。
3)北非战役使联军有了用武之地并为未来奠定基础。
为什么意军的表现如此糟糕,甚至有令人作呕之感,凯塞林元帅在其回忆录中有着详细的解释,概括如下:
1)意大利全国上下从来不对战争采取认真的态度,这与其民族性有关。
2)墨索里尼本人的政绩都是虚有其表,经不起考验。
3)意大利无意充分利用起战争潜力,造成许多浪费。
4)意大利军官缺乏职业精神,不务正业。
综上所述,意大利的参战对德国来讲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在二战中它的作用是常“帮倒忙”,孙子曰“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敌战”墨索里尼正相反,感情用事得狠,可国家大事的决定不可意气用事,必须冷静合理。“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说的就是意大利吧!
希特勒曾说:意大利为什么要加入法西斯?击败他,我需要两个师的兵力,保护他,我要十个师的兵力。
附:
意大利二战期间“轴心国”之一
轴心国(Axis),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结成的法西斯国家 联盟,领导者是纳粹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及与他们合作的一些国家和占领国。名称源于1936年11月1日意大利法西斯独裁者墨索里尼在《德意同盟条约》签定后不久对此评价的一次演说:“柏林和罗马的垂直线不是壁垒,而是轴心”,因柏林和罗马在同一经度线上,因此,后人就把法西斯同盟称为“轴心”,参加国称为“轴心国”。
❸ 二战的轴心国意大利 都在干什么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开始入侵波兰,墨索里尼于9月24日公开宣布意大利有权选择进入战争或保持中立,这将导致国家失去其国家的尊严。墨索里尼告诉他的女婿,他嫉妒希特勒的成就,并希望希特勒的实力将会减慢盟军反攻。在制定战争计划,墨索里尼和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决定吞并大部分非洲和中东,以纳入其殖民地,但军队司令曾警告说,意大利缺乏进行长期战争所需的坦克、装甲车和飞机,并警告墨索里尼“这是自杀”。最终墨索里尼采纳了建议,等德国入侵法国后才决定参与战争。由于德国以闪电战打败法国,意大利对法国宣战,法国投降后占领了边境地区和科西嘉岛,1942年意大利进一步占领了法国整个东南部。1940年英国皇家海军突然向意大利发动空袭,击沉了意大利的数艘战舰,但对意大利没有造成严重损害。1941年4月,意大利参与南斯拉夫战役,德国肢解南斯拉夫后,意大利获得了斯洛文尼亚首都,亚得里亚海沿岸、黑山和科索沃地区,而在希腊战役后,意大利占领了希腊大部分地区。1941年12月意大利潜水员放置了炸弹并击沉两列英国战舰。1942年意大利海军打击英国护航编队的行动,令英国海军多艘船只沉没。随着盟军登陆北非、意大利的殖民地突尼斯和利比亚失守,意大利失去优势。
到了1943年,盟军已登陆意大利,攻占了西西里岛和意大利南部,此时墨索里尼已经失去意大利政府及民众的支持,意大利法西斯党员对墨索里尼提出不信任动议,他们归咎于意大利失败之因是因为墨索里尼无能和军队缺乏训练,格兰迪决议后墨索里尼被国家法西斯党罢免,墨索里尼被国王夺去权力,法西斯成员投票以废除墨索里尼作为党的领袖。几天后即1943年7月26日,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正式取消墨索里尼总理职位,墨索里尼被立即逮捕,9月意大利投降,德国进驻了意大利在南欧、巴尔干和法国的所有占领地,然后与同盟国共同对抗纳粹德国。
❹ 意大利在二战中的作用
意大利在二战中的作用:
近代战争历史上,如果没有了意大利,那么充满的只会是血腥和杀戮——而意大利的存在,则给近代战争抹上了一些喜剧色彩。
很多历史研究者认为,二战中正是由于意大利拖后腿,才加速了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政权的灭亡。 因此,完全可以说:感谢上帝,二战时让意大利加入了轴心国,否则纳粹铁十字说不定真的会遍布全球。 其实战争一开始意大利也风光过一阵子,因为绥靖政策的缘故,意大利就曾经用现代化的飞机坦克大炮,甚至毒气军队“胜利”占领了埃塞俄比亚这么一个贫困落后的北非国家。 但是英美法介入战争以后,意大利就真是意大利了。
二战时,意大利是与德、日三国组成的法西斯同盟,号称“轴心国”,德国对意大利的参战是抱着一种矛盾的心态的,这种心态反映的就是德国军事爱好者给予意大利的评语的一个笑话—— 如果意大利保持中立的话,就相当于我军增加10个师的力量;如果意大利与法西斯作对的话,就相当于我军增加20个师的力量;但意大利要加入轴心国,我军就必须耗费50个师的力量去保护他!!
所以意大利在二战中对德国只是起到了帮倒忙的作用。
❺ 二战中意大利有啥用
二战中的意大利号称三大法西斯强国之一,可是他的战史可以说是最富有幽默感的,偶的神啊……怎么意大利这样的国家都能……无语咯……不过既然能号称三强之一,意大利就应该有比其他小弟级的国家强的地方,以下来看看意大利当时的国家情况和战略吧,看看意大利当时如何做会比较划算一些.....
意大利与日本一样,被定义为后起的工业国家,一战当中意大利政府曾经抛弃与第二帝国和奥匈帝国的同盟,转而倒向英法一边,从而获得了一战战胜国的地位,但是,1919年的《凡尔赛和约》中,意大利并没有像英、法、美一样捞到什么好处,甚至于还不如仅仅在青岛打了一次小仗的日本得到的利益多。日本好歹从战败的德国手里接收了其在中国的特权和德国在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殖民地,还分了几艘德国大洋舰队的战列舰,而且在之后的海军谈判中赚够了砝码,一跃成为与意大利、法国并立而仅次于英美的二等海权国家。而意大利却连德国的一块海外殖民地都没分到!相比于战争对意大利带来的创伤,这点点收获根本就是杯水车薪,于是乎,意大利国内经济开始倒退,政局变得不稳,新的思潮开始泛滥……政府无法控制局势……1922年,莫索里尼的法西斯党上台了,意大利成为了第一个独裁集权的法西斯国家。然而,法西斯并没有能够救意大利,从1922年到1931年,意大利的经济局势仍然不断恶化,失业人口也在不段增多,同时,意大利对外的侵略扩张形势也不容乐观。意大利的军事力量并没有因为法西斯的独裁和穷兵黩武而有什么大的进步。士气低落内部腐败的意大利军队很快在以后的战争中尝到了苦头……
1933年,纳粹在德国上台,希特勒认为意大利和莫索里尼是纳粹德国的榜样而对他们推崇有加,毕竟,意大利也算是个“帝国主义国家”,类似宗旨的政党在那样的国家里取得政权对整个法西斯主义是种鼓励(这里希特勒与莫索里尼还闹了很多笑话)。1935年,西班牙内战爆发,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两场战争中,意大利军队的表现都不怎么样,西班牙内战还稍微好一些,起码旁边还有德国干涉军的帮助,没有出什么大的丑。入侵埃塞俄比亚就比较难看了,差那么一点点就上演了1887到1896年埃塞俄比亚战争的好戏,要不是英法的绥靖政策和对意大利的压力不够大,很难想象意大利能打下去……总之,战前的意大利外交内困,形势远不如德日两国好(人家好歹军事上过硬,外交冒险也还比较成功,而意大利堂堂一个欧洲大陆国家,陆军水平连欺负非洲土着都有问题,简直就是搞笑……)。
意大利在处理二战战略的时候,总是处处想与德国日本看齐,想显得自己非常重要,而实际上,他却是拖累整个轴心阵营的罪魁祸首之一。看看希腊、巴尔干、北非哪个地方有意大利哪个地方就要其他欧洲轴心国部队来填补。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分散了军力,对意大利最重要的盟友德国而言,为帮助意大利在巴尔干的野心,最最重大的失误就是对南斯拉夫和希腊的入侵,直接分散了本来就很宝贵的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而且导致了入侵苏联计划的推迟,换句话说,就是浪费了主要进攻方向上的突击力量,而且在时间上人为的“提前”了寒冬的到来。而这一切,都是由于软弱无能的意大利军队,本来50万意大利军队入侵巴尔干半岛是比较有胜算的,即使不顺利,也不至于那么快就一败涂地。意大利属于典型的癞蛤蟆打哈欠----嘴巴大肚子小……
对于意大利来说,二战中比较明智的策略就是在北非采取守势,拖住和打击英国H舰队和地中海分舰队,尽最大可能的切断埃及---苏依士运河与英国本土在地中海的联系。而从意大利的实力上来说,做到这些也是比较现实一点的。意大利靴子深入地中海,撒丁、西西里两个岛又扼守着地中海的要冲,意大利空军和海军的作战思想如果能跟上二战的水平的话,英国海军在地中海的日子会非常难过的。可惜,意大利拿着当时世界前几位的海军、守着如此良好的地理优势,竟然无法对抗英国一个分舰队……实际上,意大利空军战斗机的性能是很不错的,MC.200系列的水平与ME109属于同级水平,但搞笑的是性能先进的飞机居然没装无线电……这样还能指望意大利空军发挥什么呢?至于陆地战场,不属于意大利的擅长范围,本来应该组织一些比较精锐的部队与其他轴心国军队顶在最前线,而把大量当时属于二流的部队收缩,用于协助德军对付游击队(意大利军队再不济装备也要比游击对强吧)。想象一下,近百万意大利部队作为主力,配合少量德国军队对付游击队,如果指挥得当的话,对游击队的活动还是会有相当的遏制的,这里只说遏制,不说消灭,因为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游击队都是不可能被彻底消灭的,将其活动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即可,不要幻想去消灭。
意大利对德国最大的贡献居然出现在他倒戈向同盟国一方后……比较搞笑---意大利大量战争物资储备被德军洗劫,导致1943年德国军工生产达到二战时期的峰值。
意大利最大问题在于莫索里尼的愚蠢自大和无能,如果莫索里尼不是那么看重所谓的面子,而是与德国分工明细,优势互补的话,也不至于产生那么多失败和笑话。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统帅的无能更加会误国,个人觉得,莫索里尼是上个世纪仅次于戈尔巴乔夫的第二大败家子......好歹莫索里尼败的是自己的家,戈尔巴乔夫却败掉了70年的苏联......
❻ 意大利法西斯在二战中起了什么作用
意大利主要出现在北非战场,和西亚部分地区。具体正没多大作用。欧洲战场的主角还是英法苏VS德,太平洋战场上日本VS美中。盟军打意大利:形式上讲,就是顺便解决。意大利只能欺负北非西亚那些不入流国家。
❼ 一战和二战的意大利是起什么作用的
一战是墙头草
二战帮了元首很多忙,西线进攻的时候,法国菜了大量精锐部队驻守意大利边境。针对苏联的战争时派来很多的志愿军,意大利并不是垃,而是有些运气问题。
❽ 二战期间,意大利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轴心国家为德、意、日这三个国家。他们向全世界宣战,发动了反人类的战争,并给世界各国带来沉重的伤害!其中特别是日本和德国,可谓是罪行累累,相反核心成员意大利则没制造过什么惨闻,反而加速了法西斯的灭亡! 意大利在他们当中扮演者一个拖油瓶的角色。
意大利军队在二战时是友军的一个拖油瓶,不仅没有给盟国带来帮助反而将德国给拖垮了。正是印证网友所说的那句话“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意大利恰恰就是盟国的猪队友。不过正是意大利的神助攻才让邪恶的法西斯加速破灭,从这一点上来看意大利还是作出了贡献的。
❾ 二战时意大利做了什么
意大利一直以来被人们叫做“穷汉帝国主义”,意大利人全部的热情似乎全部被用来进行歌剧、足球等活动,打仗不是他们的强项。引用当时一位德国军官的话:
如果意大利是德国的敌人,那么德国只需10个师就可打败他;
如果意大利保持中立的话,那么德国需要派20个师来防备他;
如果意大利是德国的盟友,那么德国还要派30个师来保卫他。
在我的印象中,在二战战场上意大利军队从来没有过不依靠德军单独取得胜利的战例。
意大利虽然是轴心国成员,也签署了《钢铁盟约》,但它开始时没有遵守条约与德国一起开战,结束时也没有遵守条约,而是推出了轴心国。战争爆发前,墨索里尼就被告知即使全意大利的军工厂得到了全部原料,并且日夜开工,也要到1943年才能完成战争准备,因此意大利没有在德国闪击波兰时就卷进战争,只是派遣了劳工去德国,而在德国进展顺利,仿佛马上就要全面胜利的时候才仓促对英法宣战,赶鸭子上架,岂有不败之理。
宣战书还没有读完,就在地上被法国扁,在海里被英国揍,还无还手之力;《上尉的曼陀铃》中希腊人有句很经典的话“我们宁可向德国上尉的狗投降,也不向意大利人投降”,谁愿意向一个被自己打得稀里哗啦的对手投降呢;在德国人介入北非之前,邱吉尔甚至打算从北非抽出一些部队去支援其他战场,其原话是 “考虑到意大利在北非的大溃败,抽调这些兵力应无问题”……意大利投降后,意军又被德军随意虐杀,毫无还手之力,即使是被铁托改编成加里波地师的意大利军队也只是在抗击德军的战斗中做出了重要“牺牲”。
在一次北非的战斗中,一万多人的部队打都没打就像几千的盟军投降,理由是开启弹药箱的起子找不着了。
面对埃塞俄比亚的时候,一个只有二百挺机枪,四千支步枪连皇家卫队都有部分只装备长予的国家居然拖住意军半年之久,并逼得对方不得不用化学武器才能取胜,并最终付出了13万人伤亡的代价。甚至于他们的盟友德国人都看不起他们,当年在北非作战的时候,德军还未进入,而意军却有五十万人,英军组织了五万印军和由英国人驾驶的几百辆坦克对意军发动突袭,其结果是令人震惊的,五十万意军被五万英印兵所败,丢失重镇托卜鲁克,被俘十多万人,隆美尔刚到北非的时候看到的是一副意大利人慌乱逃跑的镜头,隆帅将他的德军官兵分散到一些意军中担任指挥官,这些士兵很快就成了意军的主心骨,在反攻时取得了胜利,(德军战斗力确实骇人,最基层的士兵到意军中都能成为出色的军官,同时也可看出意军低下的战斗力),隆帅对意军评价一向很低,他说:“意大利人打仗,该他们冲锋的时候,全都趴在地上畏缩不前,而该隐蔽的时候却又都勇往直前,结果有敌军扫射死伤枕籍 ”。有一次,因为地中海上的马耳他岛对非洲军补给线构成强大威胁(该岛力量强大时2/3的轴心国运输船被送入海底,而弱小时95\%以上船只都能安全通过),在大家讨论如何对付的时候有意大利军官表示可派意空降兵却抢占该岛。隆帅当场反驳道:“凭意军一向表现这可能吗?”。
更可笑的是,1940年6月30日,意大利驻利比亚总督巴尔博元帅的座机在东北部港口图卜鲁格上空竟被意大利自己的高射炮兵击落,元帅当场丧生。意军为了掩饰这一严重的事件,便宣布元帅是在同英国人进行空战中遇难的。可怜巴尔博成了二战中被误伤的最高军衔指挥者。1941年2月16日,德国非洲军团司令隆美尔奉希特勒之命抵达北非救援。此时,意军早已是溃不成军、仓皇逃窜。一个上校向隆美尔报告说,意军士兵把武器和弹药都扔在沙漠里,军官们正在打点行装,希望能尽快返回意大利。
1940年5月,德国军队迅速攻入法国并逼近巴黎。6月10日,墨索里尼认为时机已到,命令西方集团军群司令翁贝托亲王指挥32.5万军队驻扎在意法边界待命。17日,新组成的法国贝当政府要求停战,希特勒邀请墨索里尼前往慕尼黑会晤。墨索里尼很顺利地得到法国部分割让土地。有趣的是,墨索里尼觉得这样的胜利有失尊严,又突然决定在停战协议正式签订前的21日和22日向法军发动闪电战。结果,在阿尔卑斯山地区,意军的闪电进攻非但没有让势单力薄的6个法国师后退一步,反而遭到法军迎头痛击,损失惨重,631人被打死,5206人受伤,626人失踪,翁贝托亲王被迫宣布停战。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前任总书记斯特拉塞不无感慨地说,停战前两天还打,让那么多人白白去送死,真是令人痛心呀。
为了改变自己在法西斯轴心国当中的配角地位,1940年10月28日,墨索里尼动用8.7万兵力、163辆坦克、686门火炮和380架飞机,向希腊发起了全面进攻。可是,意军未能达到墨索里尼的预期。11月4日,希腊政府仅集结了15个师,花了一周时间就把意军赶出边境。21日,墨索里尼临时换指挥,增派 14个师,发动新的一轮总攻。希军巧妙地利用地形,顽强抗击,意军始终没有扭转败局。墨索里尼心急如焚,一面把惨败的责任归罪于总参谋部,进而更换总参谋长,一面又通过希特勒要求希腊停战。可是为时已晚,希腊军队已全线发动进攻,意军死伤惨重,王牌师全部被歼,5名将军被俘,1名将军被打死。意大利人全都被打蒙了,他们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墨索里尼急切地跑到德国,像犯了错误的小学生惴惴不安地坐在希特勒面前,请求救兵。希特勒同意出兵,并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向墨索里尼传授战略战术。有意思的是,墨索里尼回国后,仍然希望抢在德国之前靠本国的力量打败希腊,挽回面子。他下令急征新兵,组建一支50万人的增援部队。1941年3 月2日,他以最高统帅的身份亲自督战,但还是以失败告终。墨索里尼怎么也想不通,人数和武器都占优势的意大利军队为什么攻不破希腊的防线。希腊一战进一步暴露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虚弱和无能,也使意大利沦为轴心国集团中的二流国家,只能作“配角”随德军进行从属战。
苏德战争爆发后,希特勒本想“单干”。墨索里尼认为德军必胜,如协同作战还可以分到战利品,于是,苦苦哀求希特勒答应意军参加对苏作战。结果,派往苏联的 22万意大利精锐部队同样不堪一击,一半士兵被打死打伤或被俘,另一半则早早就逃回意大利,各种武器损失大都达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