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二战中的德国与意大利关系如何
盟友关系。
希特勒看上意大利做盟友是因为国际政治是国家利益的舞台,是利益的驱使。德意同盟完全是一种马基雅维利式的政治结合(马基雅维利主义,即个体利用他人达成个人目标的一种行为倾向),并不是大家所认为的意大利实力差求着希特勒做盟友(起码在德意签订钢铁条约是,德意两国表面实力相差不大),也不是两者意识形态上是相似。
德意日同盟:
意大利不仅侵占了阿比西尼亚,而且还和德国一起干涉西班牙内战,两个思想上的“疯子”因为相似的方法,都是法西斯军国主义思想,他们的贪婪和野心,自然就一拍即合结成了“柏林—罗马”侵略轴心。
当时的日本正面对资源匮乏的窘境,虽然他们从明治维新后就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但日本高层认为还是得通过战争来满足自己国内的自然资源需求。他们便向全国推行军国主义思想,各种掠夺和扩张的言论在日本占了主导第二,日本称霸亚洲的野心来时显露。
墨索里尼和希特勒一致认为,德意与英法美争夺的重点在欧洲极其侧翼——非洲地区,出于战略上的考虑,它们需要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有一个同伙,能使得英法美陷入两面受敌的状态,而日本对于德意而言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就这样,德意日顺理成章的勾结在了一起,建立起了“柏林—罗马—东京”侵略轴心,二战全面开始。
㈡ 现在德国法国意大利的关系怎么样是不是非常亲密的
由于历史的渊源、近似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共同的利益等因素,三国关系还是不错的,但也说不上非常亲密,至少不像英美之间那样关系密切。
㈢ 德国与意大利的关系
没有德国提供的煤、钢、化学制品和机器,意大利的工业和运输很快就会停顿下来。它所需要的大部分石油只能或是由德国的合成产品供应或是由德国的卫星国家罗马尼亚供应。罗马尼亚的石油如果由陆路运来,必须经过德国。意大利可能找到其他供应来源的所有那些国家,都受着德国的统治,或者被封锁隔断。大德意志这时候几乎是意大利出口商品的唯一市场。虽然丹麦一意大利贸易协定仍然有效,但同挪威、荷兰、比利时以及法国的贸易都是通过德一意票据交换所来结算的。一个附属于意一法停战委员会的经济代表团,处理同法国非占领区的商务,它发现同德国人相比,自己经常处于不利的地位。这些德国人也在利用他们对西欧一些企业的控制,在东南欧扩大他们自身的利益,意大利人在那里本来就已经感到很难同他们进行竞争了。<br> 纳粹的颂词总把轴心国吹成“新秩序”的共同保护人,或者高呼意大利拥有横跨地中海、连接三大洲的一个经济帝国的权利,但是这些好听的话却掩盖不住这一事实:第三帝国旨在垄断军事的和工业的力量,而意大利从经济方面来说对第三帝国是无足轻重的。德国人准备从意大利取得战略物资和大量农产品,可是他们在必要时可以不要这些东西,或是从别地方去取得。当然,这并没有使他们不象通常那样无情地从意大利榨取一切可以榨取的东西,并使它不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竞争。如果318他们是卖方,他们就索取高价,并且往往不按约定交货。他们往往确实是交不出货来,但是,意大利人总是疑心他们不怀好意。可以料想得到的是,德国人不愿意接济这个他们认为无能的政权,这个政权在实行战时管制上疲疲塌塌,在使用替代品和其他技术经济上则远远落后于德国。德国人还疑心意大利人故意保留一些资源,希望在战后捞到不正当的好处。这种批评并不是没有理由的。有些官员肯定是故意留难,以没有力量满足德国的要求为托词,而且假如不是出于敌意,也往往是由于办事无能。例如,在战争进行了一年以后,据说意大利的空军和海军还在分别向德国要求供应汽油。如果这两个军种的要求全部得到满足,那就没有什么汽油可以供应陆军或者民用了。<br> 1940年12月5日公布的一项商务协定规定,意大利在若干年内按固定的价格出口农产品,可是这时候,意大利人对于购买武器和制造武器的手段已经远比对于出售柠檬和番茄更有兴趣了。在法国掳获的武器,简直没有分给他们什么。与此同时,1940年12月间格拉齐亚尼军队的溃败使意大利不得不从德国取得新的供应,意大利驻柏林的武官埃菲西奥·马拉斯将军匆促地接到指示,要他不顾代价买进他所能买到的全部坦克和大炮。由于没有签订任何战争物资的主要协定,这不是容易完成的任务。l2月17日,墨索里尼亲自向希特勒发出呼吁,要求接济原料和燃料,并且也许不够策略地重新提到他在1939年8月26日提出的那份故意夸大了的需要清单。希特勒同意提供给养,但是说明他宁愿供应根据德国专家的意见选定的制成品,而不愿供应原料,319同时作为交换条件,要求意大利再派更多的工人到德国去。<br> 2月26日缔结的1941年度德意两国贸易协定。实际上确曾规定意大利将进口较多的制成品。不久以后,德国供应的原料有很大一部分全保留给特许为德国生产的工厂使用。2月的这些协定,是作为走向经济一体化的一个重要步骤而公布的。贸易不再取决于一国所能匀出的商品和另一国可能需要的商品,而是取决于原料可以最有利地用在什么地方。欧洲的作战需要必须比私人利益和奢侈品的消费享有绝对的优先权。为了确保主要供应品源源不断,在清算账目中暂时出现的差额,将来可以展延到某一较晚的时候结算。实际上,从1941年6月起,同武装部队有关的任何一笔交易的付款都不得汇划,而是记入应该在其境内收款的那个国家的账户贷方。<br> 根据一种互惠的安排,意大利军需司令部维持驻在意大利的德国部队。同时,意大利政府还根据参谋总部的提议,为这些部队的其他需要逐月提供经费,并经一个由各有关部门组成的委员会加以审核。除此以外,德同军事当局不经任何正式批准就同意大利的一些企业直接打交道,而且往往同它们缔结一些非常可疑的协定,其目的就在于欺骗意大利政府。德国在瑞士用低价买进了英国人在埃塞俄比亚掳获的意大利纸币,从而积聚了大量里拉;穿军服和不穿军服的德国“旅游者”象蚂蚁一般川流不息地到意大利进行掠夺;1941年秋天实施的限制出售或输出贵重金属以及限制外币交易的办法,丝毫未能制止德国人的挥霍。<br>
㈣ 为什么意大利和德国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张
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前半期,意大利与德国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张。
长期以来,德国一直利用民族矛盾在欧洲搞“泛德意志主义”,意大利因为最北部上阿迪杰地区日耳曼族居民较多,也受到“泛德意志主义”的威胁。为此,墨索里尼曾资助奥地利新闻界200万奥地利先令,专门用于反德宣传。
㈤ 意大利和德国的关系是如何变密切的
1937年9月,墨索里尼访问柏林,重申两国之间的团结,并对彼此的势力范围达成一个总的协议,“意大利在地中海的行动将不会受到德国的阻碍,而另一方面,德国在奥地利的特殊利益也将不会受到意大利的损害”。到1937年底,意大利与德国的关系更密切了。
㈥ 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为何找“最爱投降”的意大利做盟友呢
中国古代有句话,叫做“兄弟齐心,其利断金”,这句话强调了作为兄弟,作为队友的重要性。而这句话放在国家层面,更是如此,一个国家的成败,除了自己的努力外,还有选择队友的能力,如果遇到猪队友,那么怎么打也不会赢的。最典型德国,两次世界大战都找了猪队友意大利,最终惨败告终,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德国每次都要去找意大利呢?主要是三点原因。
尤其是意大利跟德国,两国的产业几乎融合,意大利需要德国的资源,而意大利的轻工业产品也需要德国的市场,所以从平时关系来看,意大利一向跟德国保持一致。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上的联系和融合,也决定了两国在政治,军事上的合作,这也是绕不开的。
㈦ 二战时期,德国为什么会选择意大利作为盟友呢
虽然意大利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也是胜利国家的重要成员之一,但它最终基本上没有受益。与当时许多参与该条约的弱国一样,它被大国忽视。对于自视为大国的意大利人来说,这种耻辱是无法忍受的。为此,意大利在战后非常激动,谴责英国和法国蔑视人民,赤裸裸地推行霸权主义。就在这时,墨索里尼抓住机会煽动意大利人民,扩大法西斯政党的规模。法西斯党在短短两年内成为意大利最具影响力的政党。因此,1922年,他被意大利国王任命为新总理。它使意大利成为第一个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意大利法西斯主义之后,它影响了德国。这也是二战时期德国要和意大利结盟的原因。
此外,由于意大利和法国之间的突出矛盾,以及后来在争夺巴尔干半岛的过程中与俄罗斯发生了强烈冲突,意大利与德国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最终发展成为轴心国这样的战略联盟。虽然意大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斗表现并不突出。
㈧ 德国和意大利关系
在二战中,意大利是德国的铁杆盟友,是最顽固的法西斯强盗,然而,在整个德-意-日轴心国中意大利军队的战绩却远不如德国和日本那么“辉煌”。从意大利正式宣战到墨索里尼政权垮台的3年时间里,意大利军队虽然到处点火,但每次都是气势汹汹而去,损兵折将而回。鉴于意大利军队的无能,德国土兵时常尖酸地嘲笑他们的法西斯盟友,甚至直呼其为“小朋友”、“小兄弟”。曾经有一次,在北非,一支5000人组成的意大利军队遇到一个连的英军设下的路障后就缴械投降了。由于战俘太多,英军来不及建造战俘营,只好让军需官把原材料发给意大利战俘,让他们自己搭个战俘营把自己关起来。同样在北非,英军坦克向意大利的反坦克炮阵地冲锋,数量不多。冲锋开始的时候,意大利人开炮还击。刚射击了几分钟,意大利人突然停止抵抗,举了白旗。英国人不解,问其原因,意大利人理直气壮地说到:“因为我们的弹药箱没有撬棍打开,所以我们被迫投降。”一天,一个德军军官发现两个英军押着差不多一个连的意大利战俘,为了解救他们,军官下令向英军射击。打了好半天,麻木的意大利人终于跑起来了,不过不是朝德军这边跑,而是朝英军阵地跑去。德国军官被弄得哭笑不得。萨拉洛登陆战中,组织严密的盟军在滩头没有遇到什么抵抗。据当时随军记者报道,盟军在滩头遭遇的最强的抵抗来自于当地动物园因为轰炸跑出来的一只美洲豹,咬伤了两名美军士兵——意大利军队早没影了。类似讽刺意大利军队的笑话还有很多,如前所述,我们要探究意大利士兵厌战怠战的心态,就不得不回到意大利的参战原因上来。
意大利军队在北非。
㈨ 意大利两次世界大战都跟随德国,为何到了后期都背叛德国
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两次都是核心国家,同时在这两次大战中,意大利都与德国结为同盟。然而虽然意大利和德国成为盟友,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突然背叛了德国人,加入了敌方阵营,这也是德国战败的一大重要原因之一,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意大利再一次背叛了德国。第一次意大利背叛德国主要原因是意大利和奥地利的关系极其不稳定。而第二次意大利背叛德国主要原因是意大利一直两边倒,在这一次中意大利依然没有坚定的向着某一方,而是看哪一方强就向着哪边。
当时意大利与德国结为同盟,一同对他过宣战,但是后来随着局势的发展,轴心国逐渐衰败,连着几次战败,此时意大利看情况不妙,于是选择两边阵营都联系,一边与德国继续联系,而另一边开始寻求与同盟国的联系。后来,德国宣布战败,意大利宣布退出轴心国,并开始进军德国,完全背叛了德国。
㈩ 二战时期意大利为何提前退出和德国的结盟呢
多年的战争使意大利经济濒临崩溃。国家预算赤字高达870亿里拉,收入仅占支出的36%,全国各地粮食匮乏,黑市猖獗,人民深陷困境,军队也处于“崩溃状态”,士兵严重短缺,士气低落,斯大林格勒惨败后,希特勒以东线局势紧张为由拒绝向墨索里尼提供新的援助,并迫使墨索里尼继续征兵作为炮灰。
然而,意大利看似“投机”的想法立即被盟国拒绝。9月3日,绝望的巴多格里奥政府终于签署了英美停战协议的条款,该协议于9月8日通过电台宣布。长期处于戒备状态的德国军队迅速解除了意大利军队的武装,占领了罗马。意大利国王和巴多格里奥政府成员乘潜艇逃往盟军占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