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意大利 > 意大利老鼠有哪些

意大利老鼠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4-12 08:54:03

① 请问意大利哪里有米奇老鼠专卖店

楼上我对您无语了。。。米老鼠是指迪士尼么。。。意大利大点城市都有啊。。。firenze或者bologna这些地方都有,firenze是在百花教堂旁边的那条街上,通向河边的,bologna在Via dell'Indipendenza一教堂旁边。。。

② 鼠兔科的介绍

鼠兔科(学名 Ochotonidae)是兔形目下的一个科,有两个属,分别是意大利鼠兔属(Prolagus)和鼠兔属(Ochotona),然而也有部分书籍将意大利鼠兔属列为兔形目下的一个科。意大利鼠兔属下仅有意大利鼠兔一种,而意大利鼠兔已灭绝。鼠兔属下则有多达30种,统称为鼠兔,又名鸣声鼠或石兔。

③ 老鼠有多少种类

全世界约有三千多种的老鼠,台湾则记录有十三种。(根据其栖息活动场所可分成野鼠和家鼠二大类)

(一)野鼠:常年栖息在野外,为害林木及农作物的鼠类,又可分为: 高山性野鼠类及平地性野鼠类

1.高山性野鼠类: 如高山白腹鼠(Rattus culturatus Thomas)、菊池田鼠(Microtus kikuchii Kuroda)、天鹅绒鼠(Eothenomys melanogaster Edwards)、刺鼠(R. coxinga Swinhoe)、台湾森鼠(Apodemus semotus Thomas)和巢鼠(Micromys minutus Pallas)等,主要为害林木、树苗。

2.平地性野鼠类:如鬼鼠(Bandicota indica Bechstein)、小黄腹鼠(R. losea Swinhoe)、赤背条鼠(Apodemus agrarius Pallas)、田鼷鼠(Mus formosanus Kuroda)和沟鼠(R. norvegicus Berkenhout)等,栖息在农耕地中,为害农作物。其中沟鼠经常在住家附近活动,故又属于家鼠之一员。

(二)家鼠:在家屋内或住家附近活动的鼠类,咬坏建筑物及住家的设备,盗食粮食,并为鼠类传染病的重要媒介。 有沟鼠、屋顶鼠(R. rattus L.) 和月鼠(M. musculus L)三种。

家鼠

昼伏夜出。擅攀爬,尤其是黑家鼠。跳跃能力高,擅长游泳。沟鼠和黑家鼠的活动范围一般是30-50米,小家鼠则是5-10米

鼠是杂食性动物。每日平均进食15-30克食物及30克的水份

仓鼠

仓鼠,英文名叫 (hamster)是于1829年于西伯利亚附近一个城市被发现, 将食物收在腮既两边,好似仓库,所以叫做仓鼠。仓鼠属最细既仓鼠身长约9cm,最大既身长可达约18cm。仓鼠是夜行性动物,日间是睡觉,晚上才活动。仓鼠系群体生活既,佢地一般都好合群,不过亦有d仓鼠系性格孤僻既。他们的寿命很短,平均只有年半至二年多,四个星期大的仓鼠已经成年。他们与老鼠不同,他们有一条很短的尾,甚至没有尾巴。不过,仓鼠最有趣之处还是懂得把食物藏在腮两边, 在安全的地方才吐出,所以有人称仓鼠为大颊鼠。
它们是吃仓鼠的专用粮(仓鼠主粮),它们并没有定时吃东西的习惯。 所以将食物放在笼子内便可以了。它们每天只可以吃 5 g - 10 g 食物,每天都要取走吃不完的食物。小量不同种子、生果、蔬菜都可以餵,但切勿餵柑橘类生果。煮熟的菜、豆类、甜栗米、薯仔和意大利粉都可接受。

天竺鼠

天竺鼠的来源:起源于南美洲,目前在南美洲仍有很多野生的天竺鼠。天竺鼠的英文名称为 GUINEA PIG 这样的名称可能是因为14、15世纪时,天竺鼠的身价昂贵,而其声音与体型类似小猪而来,(Guinea是英国旧金币)。更早以前(印加帝国),天竺鼠被当做是穷人的祭品,较富有的人则以骆马为祭品。此外也有天竺鼠的木乃伊。现今南美洲贫穷的地区,天竺鼠是重要的肉品来源。1758年左右, Linnaeus先生为天竺鼠定了一个学名: Cavia Porcellus, 这是为驯服的天竺鼠所取的拉丁学名。
天竺鼠是草食性动物,不能一日无草。它主要的食物不是太多,主要是干草和含有维他命的饲料,饲料应选择天竺鼠尊用的为皆,但当然不能缺少了水,给它喝的水必须要烧过的或用蒸馏水,而水樽要经常清洁,每天要更换清水,免得它喝了不清洁的水,而生病。

实验小白鼠

实验室里的小白鼠,是属于杂食性的,在很多的实验室当中,有许多的小白鼠是被拿来作实验用的,如药厂研发新药的时候,就会拿小白鼠当作试用的对象,以此来观测药性效果,对于生物科技,小白鼠的贡献是十分伟大的。

④ 什么老鼠用两只脚走路

“米老鼠”用两只脚走路,所有鸭子都用两只脚走路。

米奇老鼠,迪士尼代表人物形象,是一只有着圆滚滚的大脑袋,圆滚滚的大耳朵,梨形的身体与像橡胶软管一样柔软,没有明显的关节,可以自由拉伸仿佛没有骨骼的四肢的小老鼠。

他以随和,乐观,活跃,充满奇思妙想的性格广受世界各地的观众的欢迎。

(4)意大利老鼠有哪些扩展阅读:

米奇的家

早期漫画中米奇住在农场里,1940年以后的大部分漫画中,米奇和高飞住在一个叫Mouseton(一般译作鼠城)的城市里,而唐老鸭住在邻近的Duckburg(一般译作鸭堡)市。

来往并不是很多 ——这与大多数人熟悉的动画不同,在经典动画系列中,他们都住在好莱坞,而在1993年之后,他们的居住地变更为Toontown 。

迄今为止鼠城出现的动画仅有2004年的Mickey 's Dog-Gone Christmas。

与米奇关系较近的亲属

米奇的父母:他们从未露过面,仅存在于设定中,分别名叫Walter Elias Mouse和Lilian Toponi(topo即意大利语“老鼠”)。

没错,那正是为米奇进行设定和为他命名的华特·伊莱亚斯·迪士尼(Walter Elias Disney)和他的太太莉莲·迪士尼(Lilian Disney)的名字。

米奇的姐姐:阿米莉娅(Amelia Fieldmouse),首次出现在1932年的漫画Mickey 's nephews中 ,数年之后,当米奇的姐姐这一角色的再次出现时,她的名字变成了费丽西蒂(Felicity Fieldmouse)。

在不同的版本中这两个名字混用。 阿米莉娅最初的形象是个又高又胖,戴着眼镜的中年妇女形象。

后来,阿米莉娅渐渐年轻化,向米妮的方向靠拢,她比米奇高出许多,身材高挑而苗条,留着长刘海和披肩长发,面容与米妮相差无几。 她被设定为《鼠城日报》的记者。

参考资料:网络——米老鼠

⑤ 白鼠一共多少品种

全世界约有三千多种的老鼠,台湾则记录有十三种。(根据其栖息活动场所可分成野鼠和家鼠二大类)(一)野鼠:常年栖息在野外,为害林木及农作物的鼠类,又可分为: 高山性野鼠类及平地性野鼠类 1.高山性野鼠类: 如高山白腹鼠(Rattus culturatus Thomas)、菊池田鼠(Microtus kikuchii Kuroda)、天鹅绒鼠(Eothenomys melanogaster Edwards)、刺鼠(R. coxinga Swinhoe)、台湾森鼠(Apodemus semotus Thomas)和巢鼠(Micromys minutus Pallas)等,主要为害林木、树苗。 2.平地性野鼠类:如鬼鼠(Bandicota indica Bechstein)、小黄腹鼠(R. losea Swinhoe)、赤背条鼠(Apodemus agrarius Pallas)、田鼷鼠(Mus formosanus Kuroda)和沟鼠(R. norvegicus Berkenhout)等,栖息在农耕地中,为害农作物。其中沟鼠经常在住家附近活动,故又属于家鼠之一员。 (二)家鼠:在家屋内或住家附近活动的鼠类,咬坏建筑物及住家的设备,盗食粮食,并为鼠类传染病的重要媒介。 有沟鼠、屋顶鼠(R. rattus L.) 和月鼠(M. musculus L)三种。家鼠 昼伏夜出。擅攀爬,尤其是黑家鼠。跳跃能力高,擅长游泳。沟鼠和黑家鼠的活动范围一般是30-50米,小家鼠则是5-10米 鼠是杂食性动物。每日平均进食15-30克食物及30克的水份 仓鼠 仓鼠,英文名叫 (hamster)是于1829年于西伯利亚附近一个城市被发现, 将食物收在腮既两边,好似仓库,所以叫做仓鼠。仓鼠属最细既仓鼠身长约9cm,最大既身长可达约18cm。仓鼠是夜行性动物,日间是睡觉,晚上才活动。仓鼠系群体生活既,佢地一般都好合群,不过亦有d仓鼠系性格孤僻既。他们的寿命很短,平均只有年半至二年多,四个星期大的仓鼠已经成年。他们与老鼠不同,他们有一条很短的尾,甚至没有尾巴。不过,仓鼠最有趣之处还是懂得把食物藏在腮两边, 在安全的地方才吐出,所以有人称仓鼠为大颊鼠。 它们是吃仓鼠的专用粮(仓鼠主粮),它们并没有定时吃东西的习惯。 所以将食物放在笼子内便可以了。它们每天只可以吃 5 g - 10 g 食物,每天都要取走吃不完的食物。小量不同种子、生果、蔬菜都可以餵,但切勿餵柑橘类生果。煮熟的菜、豆类、甜栗米、薯仔和意大利粉都可接受。天竺鼠 天竺鼠的来源:起源于南美洲,目前在南美洲仍有很多野生的天竺鼠。天竺鼠的英文名称为 GUINEA PIG 这样的名称可能是因为14、15世纪时,天竺鼠的身价昂贵,而其声音与体型类似小猪而来,(Guinea是英国旧金币)。更早以前(印加帝国),天竺鼠被当做是穷人的祭品,较富有的人则以骆马为祭品。此外也有天竺鼠的木乃伊。现今南美洲贫穷的地区,天竺鼠是重要的肉品来源。1758年左右, Linnaeus先生为天竺鼠定了一个学名: Cavia Porcellus, 这是为驯服的天竺鼠所取的拉丁学名。 天竺鼠是草食性动物,不能一日无草。它主要的食物不是太多,主要是干草和含有维他命的饲料,饲料应选择天竺鼠尊用的为皆,但当然不能缺少了水,给它喝的水必须要烧过的或用蒸馏水,而水樽要经常清洁,每天要更换清水,免得它喝了不清洁的水,而生病。实验小白鼠 实验室里的小白鼠,是属于杂食性的,在很多的实验室当中,有许多的小白鼠是被拿来作实验用的,如药厂研发新药的时候,就会拿小白鼠当作试用的对象,以此来观测药性效果,对于生物科技,小白鼠的贡献是十分伟大的。

⑥ 世界上有几种老鼠叫什么名字

种类介绍】 [编辑本段] 世界约有1700多种鼠类…在我国,有鼠类约170多种,我国南方主要鼠种有32种,老鼠有家栖和野栖两类。广东地区常见的家栖鼠主要有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三种;野鼠主要是黄毛鼠,又称罗赛鼠、田鼠。 1、大家鼠(褐家鼠):毛色灰,喜欢在墙根、墙角打洞,一般体重300g左右,大的有900g重。 2、小家鼠(小耗子):毛色灰,个体较小,除墙根做窝外,经常与人作伴,重大约20—30g。 3、还有屋顶鼠、大仓鼠、黄毛鼠等。 4、黄胸鼠:体形比褐家鼠小,—般体重100-250克,尾长耳大,尾长超过体长。 此外,还有—种食虫小兽,叫臭鼩鼱,俗称臭鼠。它不属鼠类,对人类危害很少,需与鼠类区别。

⑦ 世界上的老鼠种类有多少种

世界约有1700多种鼠类…在我国,有鼠类约170多种,我国南方主要鼠种有32种,老鼠有家栖和野栖两类。广东地区常见的家栖鼠主要有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三种;野鼠主要是黄毛鼠,又称罗赛鼠、田鼠。
1、大家鼠(褐家鼠):毛色灰,喜欢在墙根、墙角打洞,一般体重300g左右,大的有900g重。
2、小家鼠(小耗子):毛色灰,个体较小,除墙根做窝外,经常与人作伴,重大约20—30g。
3、还有屋顶鼠、大仓鼠、黄毛鼠等。
4、黄胸鼠:体形比褐家鼠小,—般体重100-250克,尾长耳大,尾长超过体长。
此外,还有—种食虫小兽,叫臭鼩鼱,俗称臭鼠。它不属鼠类,对人类危害很少,需与鼠类区别。还有一种叫地鼠

⑧ 老鼠是何时出现的

很早以前就有了,是人们口中的四害之一,老鼠人见人讨厌,偷吃种在田里面水稻小麦蔬菜番薯等,总之什么都吃,到处打洞,破坏生态平衡,不过幸亏有猫,猫头鹰,黄鼠狼,蛇等以老鼠为天敌为食物。老鼠进家更麻烦,咬坏电线网线啃桌子,还会传播疾病。所以需要及时控制喷洒驱鼠剂舒威邦进行喷可能隐藏老鼠地方,把老鼠驱赶走。家里也要相对应做好防止再次进来的措施,把水管洞空调洞缝隙进行填充,窗户门都做好窗纱进行防御抵制以免再次来犯,不过喷驱鼠的就足够把老鼠赶走不再来了,谢谢希望采纳。
;;;
;;;
登科后 【作者: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⑨ 城市里得老鼠主要出没于哪里,携带那些病毒

鼠疫 plague
郭卜乐 CPO生理健康网 http://www.zgxl.net

鼠疫(Pestis)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痛、出血倾向、肺部特殊炎症等。
本病远在2000年前即有记载。世界上曾发生三次大流行,第一次发生在公元6世纪,从地中海地区传入欧洲,死亡近1亿人;第二次发生在14世纪,波及欧、亚、非;第三次是18世纪,传播32个国家。14世纪大流行时波及我国。1793年云南师道南所着“《死鼠行》”中描述当时“鼠死不几日,人死如圻堵”。充分说明那时在我国流行十分猖獗。解放后,我国国内人间鼠疫已基本消灭,但自然疫源地依然存在,霸权主义者把鼠疫杆菌列为生物战剂之一,故防治鼠疫对我军国防和建设事业仍有非常重要意义。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疾病。啮齿类动物(特别是野鼠和家鼠)和它们的蚤类携带该病菌,并传播给人或其他动物。在美国很少发生,但在西南诸州,新墨西哥、亚利桑那、科罗拉多、内华达和加利福尼亚仍有鼠疫的报告。
最常见的是淋巴腺鼠疫,淋巴结受染。当感染侵袭肺部,称肺鼠疫。

[病原学]
鼠疫杆菌属耶尔森氏菌属。为革兰染色阴性短小杆菌,长约1~1.5μm宽约0.5~0.7μm,两端染色较深。无鞭毛,不能活动,不形成芽胞。在动物体内和早期培养中有荚膜。可在变通培养基上生长。在陈旧培养基及化脓病灶中呈多形性。
本菌的抗原成份:①荚膜FI(fraction I)抗原,分为两种,一种是多糖蛋白质(F--I),另一种为蛋白质(F--IB)。抗原性较强,特异性较高,有白细胞吞噬作用,可用凝集、补体结合或间接血凝检测;②毒力V/W抗原,在细胞表面,V抗原是蛋白质,可使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W抗原为脂蛋白,不能使机体产生保护力。V/W抗原结合物有促使产生荚膜,抑制吞噬作用,并有在细胞内保护细菌生长繁殖的能力,故与细菌的侵袭力有关。
鼠疫杆菌产生二种毒素,一为鼠毒素或外毒素(毒性蛋白质),对小鼠和大鼠有很强毒性,另一为内毒素(脂多糖),较其它革兰氏阴性菌内毒素毒性强,能引起发热、Dic、组织器官内溶血、中毒休克、局部及全身施瓦茨曼(Shwartzman)反应。
鼠疫杆菌在低温及有机体生存时间较长,在脓痰中存活10~20天,尸体内可活数周至数月,蚤粪中能存活1个月以上;对光、热、干燥及一般消毒剂均甚敏感。日光直射4~5小时即死,加热55℃15分钟或100℃1分钟、5%石炭酸、5%来苏,0.1升汞、5~10%氯胺均可将病菌杀死。

[流行病学]
被携带病菌的跳蚤叮咬或处理感染动物时被抓伤或咬伤都会感染鼠疫。吸入肺部受感染者或携带病菌的宠物呼出的液滴也会感染。

(一)传染源 鼠疫为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人间流行前,一般先在鼠间流行。鼠间鼠疫传染源(储存宿主)有野鼠、地鼠、狐、狼、猫、豹等,其中黄鼠属和旱獭属最重要。家鼠中的黄胸鼠、褐家鼠和黑家鼠是人间鼠疫重要传染源。各型患者均可成为传染源,以肺型鼠疫最为重要。败血性鼠疫早期的血有传染性。腺鼠疫仅在脓肿破溃后或被蚤吸血时才起传染源作用。
(二)传播途径 动物和人间鼠疫的传播主要以鼠蚤为媒介。当鼠蚤吸取含病菌的鼠血后,细菌在蚤胃大量繁殖,形成菌栓堵塞前胃,当蚤再吸入血时,病菌随吸进之血反吐,注入动物或人体内。蚤粪也含有鼠疫杆菌,可因搔痒进入皮内。此种“鼠→蚤→人”的传播方式是鼠疫的主要传播方式。
少数可因直播接触病人的痰液、脓液或病兽的皮、血、肉经破损皮肤或粘膜受染。
肺鼠疫患者可借飞沫传播,造成人间肺鼠疫大流行。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鼠疫普遍易感,无性别年龄差别。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预防接种可获一定免疫力。
(四)流行特征
1.鼠疫自然疫源性 世界各地存在许多自然疫源地,野鼠鼠疫长期持续存在。人间鼠疫多由野鼠传至家鼠,由家鼠传染于人引起。偶因狩猎(捕捉旱獭)、考查、施工、军事活动进入疫区而被感染。
2.流行性 本病多由疫区籍交通工具向外传播,形成外源性鼠疫,引起流行、大流行。
3.季节性 与鼠类活动和鼠蚤繁殖情况有关。人间鼠疫多在6~9月。肺鼠疫多在10月以后流行。
4.隐性感染 在疫区已发现有无症状的咽部携带者。
[发病原理与病理变化]
鼠疫杆菌侵入皮肤后,靠荚膜、V/W抗原吞噬细胞吞噬,先有局部繁殖,随后又靠透明质酸及溶纤维素等作用,迅速经有淋巴管至局部淋巴结繁殖,引起原发性淋巴结炎(腺鼠疫)。淋巴结里大量繁殖的病菌及毒素入血,引起全身感染、败血症和严重中毒症状。脾、肝、肺、中枢神经系统等均可受累。病菌播及肺部,发生继发性肺鼠疫。病菌如直接经呼吸道吸入,则病菌先在局部淋巴组织繁殖。继而播及肺部,引起原发性肺鼠疫。
在原发性肺鼠疫基础上,病菌侵入血流,又形成败血症,称继发性败血型鼠疫。少数感染极严重者,病菌迅速直接入血,并在其中繁殖,称原发性败血型鼠疫,病死率极高。
鼠疫基本病变是血管和淋巴管内皮细胞损害及急性出血性、坏死性病变。淋巴结肿常与周围组织融合,形成大小肿块,呈暗红或灰黄色;脾、骨髓有广泛出血;皮肤粘膜有出血点,浆膜腔发生血性积液;心、肝、肾可见出血性炎症。肺鼠疫呈支气管或大叶性肺炎,支气管及肺泡有出血性浆液性渗出以及散在细菌栓塞引起的坏死性结节。

[临床表现]
被带菌跳蚤叮咬1-7天后出现症状。
淋巴腺鼠疫的最初症状包括淋巴结疼痛、肿大、发烧。这时最靠近叮咬处的淋巴结疼痛,可有寒战、肌痛、虚弱、疲劳、呕吐、头痛。如果肺部受染,发生极严重的肺炎,甚至致死。肺鼠疫的典型症状是发烧、淋巴结肿大、咳嗽、胸痛、唾液含血。

潜伏期一般为2~5日。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2~7天;原发性肺鼠疫1~3天,甚至短仅数小时;曾预防接种者,可长至12天。
临床上有腺型、肺型、败血型及轻型等四型,除轻型外,各型初期的全身中毒症状大致相同。
(一)腺鼠疫 占85~90%。除全身中毒症状外,以急性淋巴结炎为特征。因下肢被蚤咬机会较多,故腹股沟淋巴结炎最多见,约占70%;其次为腋下,颈及颌下。也可几个部位淋巴结同时受累。局部淋巴结起病即肿痛,病后第2~3天症状迅速加剧,红、肿、热、痛并与周围组织粘连成块,剧烈触痛,病人处于强迫体位。4~5日后淋巴结化脓溃破,随之病情缓解。部分可发展成败血症、严重毒血症及心力衰竭或肺鼠疫而死;用抗生素治疗后,病死率可降至5~10%。
(二)肺鼠疫 是最严重的一型,病死率极高。该型起病急骤,发展迅速,除严重中毒症状外,在起病24~36小时内出现剧烈胸痛、咳嗽、咯大量泡沫血痰或鲜红色痰;呼吸急促,并迅速呈现呼吸困难和紫绀;肺部可闻及少量散在湿罗音、可出现胸膜摩擦音;胸部X线呈支气管炎表现,与病情严重程度极不一致。如抢救不及时,多于2-3日内,因心力衰竭,出血而死亡。
(三)败血型鼠疫 又称暴发型鼠疫。可原发或继发。原发型鼠疫因免疫功能差,菌量多,毒力强,所以发展极速。常突然高热或体温不升,神志不清,谵妄或昏迷。无淋巴结肿。皮肤粘膜出血、鼻衄、呕吐、便血或血尿、Dic和心力衰竭,多在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很少超过3天。病死率高达100%。因皮肤广泛出血、瘀斑、紫绀、坏死,故死后尸体呈紫黑色,俗称“黑死病”。
继发性败血型鼠疫,可由肺鼠疫、腺鼠疫发展而来,症状轻重不一。
(四)轻型鼠疫 又称小鼠疫,发热轻,患者可照常工作,局部淋巴结肿大,轻度压痛,偶见化脓。血培养可阳性。多见于流行初、末期或预防接种者。
(五)其他少见类型
1.皮肤鼠疫 病菌侵入局部皮肤出现痛疼性红斑点,数小时后发展成水泡,形成脓疱,表面复有黑色痂皮,周围有暗红色浸润,基底为坚硬溃疡,颇似皮肤炭疽。偶见全身性脓疱,类似天花,有天花样鼠疫之称。
2.脑膜脑炎型 多继发于腺型或其它型鼠疫。在出现脑膜脑炎症状、体征时、脑脊液为脓性,涂片或培养可检出鼠疫杆菌。
3.眼型 病菌侵入眼结膜,致化脓性结膜炎。
4.肠炎型 除全身中毒症状外,有腹泻及粘液血样便,并有呕吐、腹痛、里急后重,粪便可检出病菌。
5.咽喉型 为隐性感染。无症状,但从鼻咽部可分离出鼠疫杆菌。见于预防接种者。

[诊断]
对第一例病人及时发现与确诊,对本病的控制与预防极为重要。
(一)流行病学资料 当地曾有鼠间鼠疫流行或有赴疫区史;有接触可疑动物或类似患者。
(二)临床资料 根据各型临床特点。
(三)实验室诊断 是确定本病最重要依据。对一切可疑病人均需作细菌学检查,对疑似鼠疫尸体,应争取病解或穿刺取材进行细菌学检查。血清学应以双份血清升高4倍以上作为诊断依据。
1.常规检查
(1)血象 白细胞总数大多升高,常达20~30×109/L以上。初为淋巴细胞增高,以后中性粒细胞显着增高,红细胞、血红蛋白与血小板减少。
(2)尿 尿量减少,有蛋白尿及血尿。
(3)大便 肠炎型者呈血性或粘液血便,培养常阳性。
2.细菌学检查 采淋巴结穿刺液、脓、痰、血、脑脊液进行检查。
(1)涂片检查 用上述材料作涂片或印片,革兰氏染色,可找到G-两端浓染的短杆菌。约50~80%阳性。
(2)细菌培养 检材接种于普通琼脂或肉汤培养基。血培养在腺鼠疫早期阳性率为70%,晚期可达90%左右。败血症时可达100%阳性。
(3)动物接种 将标本制成生理盐水乳剂,注射于豚鼠或小白鼠皮下或腹腔内,动物于24~72小时死亡,取其内脏作细菌检查。
(4)噬菌体裂解试验 用鼠疫噬菌体加入已检出的可疑细菌中,可看到裂体及溶菌现象。
3.血清学检查
(1)间接血凝 用F1抗原检测患者或动物血清中F1抗体。F1抗体持续1~4年,故常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及回顾性诊断。
(2)荧光抗体染色检查 用荧光标记的特异性抗血清检测可疑标本。特异性、灵敏性较高。
(3)其它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放射免疫沉淀试验可测定F1抗体,灵敏性高,适合天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
[鉴别诊断]
(一)腺鼠疫 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急性淋巴结炎 此病有明显的外伤,常有淋巴管炎、全身症状轻。
2.丝虫病的淋巴结肿 本病急性期,淋巴结炎与淋巴管炎常同时发生,数天后可自行消退,全身症状轻微,晚上血片检查可找到微丝蚴。
3.兔热病 由免热病菌感染引起,全身症状轻,腺肿境界明显,可移动,皮色正常,无痛,无被迫体姿,预后较好。
(二)败血型鼠疫 需与其它原因所致败血症、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相鉴别。应及时检测相应疾病的病原或抗体,并根据流行病学、症状体征鉴别。
(三)肺鼠疫 须与大叶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型炭疽等鉴别。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及痰的病原学检查鉴别。
(四)皮肤鼠疫 应与皮肤炭疽相鉴别。

[治疗]
就医,并给予抗菌素治疗。及早诊断与治疗至关重要,如未治疗,有一半淋巴腺鼠疫患者将致死。及时治疗可将死亡率降到5%以下。肺鼠疫患者在治疗的头三天应严密隔离。

凡确诊或疑似鼠疫患者,均应迅速组织严密的隔离,就地治疗,不宜转送。隔离到症状消失、血液、局部分泌物或痰培养(每3日1次)3次阴性,肺鼠疫6次阴性。
(一)一般治疗及护理
1.严格的隔离消毒 患者应严格隔离于隔离病院或隔离病区,病区内必须做到无鼠无蚤。入院时对病人做好卫生处理(更衣、灭蚤及消毒)。病区、室内定期进行消毒,病人排泄物和分泌物应用漂白粉或来苏液彻底消毒。工作人员在护理和诊治病人时应穿连衣裤的“五紧”防护服,戴棉花沙布口罩,穿第筒胶鞋,戴薄胶手套及防护眼镜。
2.饮食与补液 急性期应给患者流质饮食,并供应充分液体,或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以利毒素排泄。
3.护理 严格遵守隔离制度,做好护理工作,消除病人顾虑,达到安静休息目的。
(二)病原治疗 治疗原则是早期、联合、足量、应用敏感的抗菌药物。
1.链霉素 为治疗各型鼠疫特效药。成人首剂量1g,以后每次0.5g,每4小时1次,肌注,1~2天后改为每6小时1次。小儿20~40mg/kg/日,新生儿10~20mg/kg/日,分2~4次肌注。对严重病例应加大剂量,最初二日,每日4g,继以每日2g,分4次肌注。链霉素可与磺胺类或四环素等联合应用,以提高疗效。疗程一般7~10天,甚者用至15天。
2.庆大霉素 每日24~32万μ,分次稀释后静脉滴入,持续7~10天。
3.四环素 对链霉素耐药时可使用。轻症者初二日,每日2~4g,分次口服,以后每日2g;严重者宜静脉滴注,第1次0.75~1g,每日2~3g,病情好转后改为口服。疗程7~10天。
4.氯霉素 每日3~4g,分次静脉滴入或口服,退热后减半,疗程5~6天。对小儿及孕妇慎用。
5.磺胺嘧啶 首剂5g,4小时后2g,以后每4小时1g,与等量碳酸氢钠同服,用至体温正常3日为止。不能口服者,可静脉注射。磺胺只对腺鼠疫有效,严重病例不宜单独使用。
(三)对症治疗 烦躁不安或疼痛者用镇静止痛剂。注意保护心肺功能,有心衰或休克者,及时强心和抗休克治疗;有Dic者采用肝素抗凝疗法;中毒症状严重者可适当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腺鼠疫淋巴结肿,可用湿热敷或红外线照射,未化脓切勿切开,以免引起全身播散。结膜炎可用0.25%氯霉素滴眼,一日数次。

[预后]

[预防]
(一)严格控制传染源
1.管理患者 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应立即按紧急疫情上报,同时将患者严密隔离,禁止探视及病人互相往来。病人排泄物应彻底消毒,病人死亡应火葬或深埋。接触者应检疫9天,对曾接受预防接种者,检疫期应延至12天。
2.消灭动物传染源 对自然疫源地进行疫情监测,控制鼠间鼠疫。广泛开展灭鼠爱国卫生运动。旱獭在某些地区是重要传染源,也应大力捕杀。
3.切断传播途径
1.灭蚤 灭蚤必须彻底,对猫、狗,家畜等也要喷药。
2.加强交通及国镜检疫 对来自疫源地的外国船只、车辆、飞机等均应进行严格的国境卫生检疫,实施灭鼠、灭蚤消毒,对乘客进行隔离留检。
(三)保护易感者
1.预防接种 自鼠间开始流行时,对疫区及其周围的居民、进入疫区的工作人员,均应进行预防接种。常用为EV无毒株干燥活菌苗,皮肤划痕法接种,即2滴菌液,相距3-4cm。2周后可获免疫。一般每年接种一次,必要时6个月后再接种一次。我国新研制的06173菌苗免疫动物后产生F1抗体较EV株效果高1倍。
2.个人防护 进入疫区的医务人员,必须接种菌苗,两周后方能进入疫区。工作时必须着防护服,戴口罩、帽子、手套、眼镜、穿胶鞋及隔离衣。接触患者后可服下列一种药物预防,四环素每日2g,分4次服;磺胺嘧啶每日2g,分4次服;或链霉素每日1g,分1~2次肌注,连续6天。

避免去鼠类滋生地。如去鼠疫流行地区,采取对啮齿类动物和跳蚤的防护措施。
避免接触在路边或林中发现的有病或死去的动物。当大量啮齿类动物死于鼠疫,蚤类叮咬的危险就很高。携带病菌饥饿的蚤类必急于寻找新的宿主。在森林或野外有许多啮齿类动物生活地方,要仔细照看儿童和宠物。
到鼠疫流行地区的国际旅行者被感染鼠疫的危险性不大。
如要去鼠疫流行地区,可向医生或健康部门咨询有关情况。
向医生或健康部门及时报告所有疑似病例。

参考资料:
怎样预防和治疗鼠疫
鼠疫是一种病情极为凶险的传染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原来在鼠类和其他野生啮齿动物中流行。跳蚤叮咬病鼠或其他患病动物后又咬人,就可能将病原体枣鼠疫杆菌传播给人。肺鼠疫病人的痰里含有大量鼠疫杆菌,可以借飞沫传播,这样便造成人间鼠疫的流行。鼠疫的潜伏期2~7天。发病急,病情凶险,传染性强,如果得不到适当治疗病死率极高。如果在自然疫源地内发生自然灾害,由于灾民的居住条件和卫生条件恶化,啮齿动物集中于灾民临时居住区域并大量死亡,导致跳蚤游离侵袭人类,这些都是造成人间鼠疫,甚至鼠疫大流行的因素。
主要症状:鼠疫发病急,表现为突然寒战、高烧、剧烈头痛、呕吐、面部发红、眼红、皮肤有出血点等。鼠疫可分几个类型。腺鼠疫最常见,特征为腹股沟部、腋下、颈部淋巴结迅速肿大,极度疼痛,坚硬,推之不易移动,晚期可化脓、溃破,未经适当治疗者终将转化为败血症或肺鼠疫,多于1周内死亡。肺鼠疫多见于冬季或流行高峰,表现为咳嗽、血痰等肺部炎症体征,有较强的传染性。败血症型最为凶险,表现循环衰竭或休克。这两型病人多于发病后1~3天内死亡。
预防措施:为预防鼠疫,应灭鼠、灭蚤、搞好环境卫生,做好个人防护。灭鼠时,人切忌误服灭鼠药,尤其是儿童。发现疫情后疫区应予封锁,立即上报,进行消毒、灭鼠、灭蚤、检疫等紧急防疫处理。病人应隔离。接触者要检疫9~l2天。疫区人员和来疫区工作的人员都要进行预防接种鼠疫菌苗。
治疗措施:发病后1天内开始治疗疗效很好,治疗过晚后果极差。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疗效佳,首选措施为链霉素、四环素联合应用。备用药为磺胺类。要特别注意保护心脏和抗休克、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治疗。

人类历史上的鼠疫大流行 李广容
在人类历史上,曾有过多次烈性传染病的严重流行,其中包括3次鼠疫(居烈性传染病之首)的世界性大流行,重翻历史,至今令人触目惊心。鼠疫首次大流行发生于6世纪(520-565),起源于中东自然疫源地,流行中心在中近东地中海沿岸。公元542年经埃及南部塞得港沿陆海商路传至北非、欧洲,几乎殃及当时所有着名国家。这次流行持续了50-60年,流行极期每天死亡5000-10000人,死亡总数近1亿人。时值埃塞俄比亚的查士丁尼王朝,此次流行便以查士丁尼瘟疫之名载入医学史册。这次大流行导致了东罗马帝国的衰退。第二次大流行发生于14世纪(1346-1665),其起源众说不一。有人认为起源于美索布达米亚,因十字军远征,波及其它国家和地区。不少医学史家认为此次流行可能起源于中国、印度、中亚和俄罗斯南部,上述国家和地区存在着古老的鼠疫疫源地。此次流行此起彼伏持续近300年,遍及欧亚大陆和非洲北海岸,尤以欧洲为甚。欧洲死亡人2千5百万人,占当时欧洲人口的四分之一;意大利和英国死者达其人口的半数。据记载,当时伦敦的人行道上到处是腐烂发臭的死猫死狗,人们把它们当作传播瘟疫的祸首打死了;然而,没有了猫,鼠疫的真正传染源——老鼠,就越发横行无忌了。到1665年8月,每周死亡达2000人,1个月后竟达8000人。着名文学家佩皮斯在1665年10月16日的日记中写道:“我的天哪!大街上没有人走动,景象一片凄惨。许多人病倒在街头......我遇到的每个人都对我说,某某病了,某某死了......”直到几个月后一场大火(史称“伦敦大火灾”),烧毁了伦敦的大部分建筑,老鼠也销声匿迹,鼠疫流行随之平息。这次大流行在医学史上称为“黑死病”。第三次大流行始于19世纪末(1894年),它是突然爆发的,至20世纪30年代达最高峰,共波及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的60多个国家,死亡达千万人以上。此次流行传播速度之快、波及地区之广,远远超过前两次大流行。这次流行的特点是疫区多分布在沿海城市及其附近人口稠密的居民区,家栖及半家栖动物中也有猛烈流行。其另一个特点是控制流行比前两次迅速、彻底,原因是当时已发现了鼠疫的病原体——鼠疫杆菌(耶尔森菌),初步弄清了鼠疫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并加强了国际检疫措施,使人类与鼠疫的斗争进入了科学阶段。(原载《传染病信息》1998年第11卷第3期)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经鼠类及旱獭等其他野生啮齿动物传播的一种烈性传染病,病死率高。
鼠类感染了鼠疫杆菌后,病原菌通过蚤类侵入人体,亦有少数是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分泌物(如唾液等)或病兽的皮、血、肉经皮肤或粘膜等处而感染。
鼠疫的潜伏期很短,一般为3~5天,有的不到1天就发病。临床上主要有腺型、肺型、败血型及轻型等类型。除轻型及咽喉部带菌者外,各型初期的全身中毒症状大致相似:即起病急骤,以畏寒或寒颤、发热开始,体温迅速上升至39~40℃,头痛及四肢剧痛,有时有恶心、呕吐,且有烦燥不安、意识模糊、病情惊惶、言语不清、走路不稳、颜面及眼结膜充血,如酒醉状。此时病人极度衰竭,脉搏与呼吸加快,心律不齐,血压下降,呈虚脱状态。肝、脾肿大,腋下、腹股沟或颈部淋巴结肿大。皮肤、粘膜先有瘀斑,继而发展成大片出血,且有鼻衄、呕吐、黑大便与血尿等。
鼠疫虽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命,但是可以防治的。首先要严格控制传染源,洪水退到哪里,环境治理和消毒、灭鼠、灭蚤工作就做到哪里,特别是鼠畜排泄物及死鼠要及时作无害化处理;其次要早期发现病人或疑似病人,并作为“紧急疫情”上报,同时做好病人的隔离、疫区的消毒;此外,对与鼠类有接触的高危人群,有条件者应进行鼠疫菌苗注射,以提高人群的免疫力。
鼠疫的治疗主要是注射庆大霉素或链霉素(若同时口服磺胺咪啶或磺胺二甲基咪啶疗效更佳),亦可用凉血、解毒、泻热为主这中医中药治疗。
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所致的烈性传染病,病死率30%~100%,《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列为甲类传染病。历史上记载过三次鼠疫的世界性大流行,第一次发生在公元6世纪,几乎遍及全世界。第二次发生于14世纪,当时称为“黑死病”,波及整个欧洲、亚洲和非洲北部。第三次发生于1894年,于1900年流传到32个国家。自1940年后,较小范围的流行仍在世界上不断发生。
临床表现
临床以腺鼠疫最多见,肺鼠疫病死率最高,其他还有败血症型、皮肤型、肠炎型、眼型等。
①潜伏期:腺鼠疫1~12天,一般3~4天。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数小时~3天。
②全身中毒症状:各型早期的全身中毒症状大致相似,有急起的高热、衰竭、出血倾向、意识模糊、头痛及四肢剧痛、局部淋巴结肿大等。
治疗
①一般治疗与护理: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急性期给予高热望量高维生素流质,补液,保护心肺功能。
②抗菌治疗:链霉素可治疗各型鼠疫,疗效快,不易复发,使用时应同磺胺、四环素等联合使用,以防产生耐药。成人每日2~4g,每4~6小时肌注1次,对危重病例应加大剂量。疗程10~15日,或痰检连续6次阴性后停止。庆大霉素,据报道疗效优于链霉素和氯霉素。腺鼠疫用庆大霉素每日16~32万u,分2~4次肌注,或混入5%葡萄糖液500ml内分次静脉滴注。四环素,在开始48小时内用大剂量(4~6g/日),严重病例在头1~2日必须静脉滴注,如病人情况允许可辅以口服,2~4g/日。退热后减量继续使用,疗程7~10日。磺胺药,可用于严重病例时与链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等联合用药。
③局部治疗:淋巴结肿可用5%一10%鱼石脂酒精或0.1%雷佛奴尔外敷,周围注射链霉菌0.5~1.0g,已软化不能吸收时可切开排脓。眼鼠疫可用金霉素、四环素眼药水滴眼,每次3~5滴,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
防疫措施
①鼠疫是甲类传染病,疫情发生后,应以最快通讯方式向卫生主管部门和卫生防疫站报告疫情。
②划定疫区范围,严密封锁疫区。
③隔离治疗病人:病人入、出院都应进行卫生处理,更衣、灭蚤,用1%来苏或0.1%升汞水擦澡。肺鼠疫单独隔离,疑似病例与确诊病例分别隔离。隔离期限:腺跟疫患者症状消失后一个月,分泌物细菌学检查3次(每次间隔3天),阴性时解除隔离。肺鼠疫及败血型叛疫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痰菌检查6次(每次间隔3天)阴性。
④彻底消毒、灭蚤、灭鼠,对病家应实行从外到里的雨淋样喷雾消毒,连续2次,每次喷雾后关闭一昼夜,死者尸体应消毒并立即火化或深埋。病人用具或排泄物随时消毒。
⑤实行鼠疫活菌苗的应急接种。

黑死病
京报称北京高校发现鼠疫纯系误传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06月16日15:39 中新社
中新社北京六月十五日电:北京市卫生防疫站人士称,近日有关北京高校发现“鼠疫”病例的说法纯系误传,在北京某大学发病的病人系感染鼠传播疾病--流行性出血热,而非鼠疫。
此间《中国青年报》今天对此作了报道。据卫生防疫站人士介绍,流行性出血热是国家二类传染病,是一种由鼠类带毒传播,以发热、出血、肾脏损害为基本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也叫作肾综合征出血热。虽然同是传染病,但流行性出血热与鼠疫不同。鼠疫是以鼠疫杆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它是由跳蚤为媒介,将细菌从野生鼠类身上传染给人,再通过感染者的呼吸飞沫传染他人。
据介绍,由于中国对鼠疫等烈性传染病严格控制,多年来国内已经极少出现这种病例,在北京就更不可能出现。而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有出现的传染病,近年来,在北京呈高度散发状,没有形成流行。去年的感染率不超过十万分之零点五。
防疫站官员说,这两年北京的流行性出血热虽然发病率并不高于以往,但有一种让人感觉多发的表象。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这一两年北京老城区有许多地方拆迁,而拆迁后一些地方不能及时建设,致使废墟里鼠害滋生;再就是外来人口聚集地的环境卫生差,老鼠也很多;还有就是流动人口带来的病毒。
防疫站官员表示,发生了流行性出血热也不必惊慌。这种病的传染途径很清楚,不会通过蚊蝇传染,一旦发病,只要及时确诊、对症治疗,疗效

阅读全文

与意大利老鼠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伊朗多少人从事石油 浏览:850
herborist印尼精油有什么用 浏览:155
越南人为什么买冰块 浏览:355
伊朗特多少油耗 浏览:349
英国人怎么去马尼拉 浏览:723
伊朗反击什么时候 浏览:665
英文不好怎么去印尼谈生意 浏览:834
威廉王位为什么传给英国 浏览:591
英国的球员去哪里踢球 浏览:718
我们是怎么制裁越南的 浏览:932
在越南怎么看海鲜便宜 浏览:202
俄罗斯叫毛熊伊朗叫什么 浏览:223
购买英国专利多少钱 浏览:718
中国全运会怀集县有多少人 浏览:805
英国上校什么级别 浏览:829
中国哪个军长在越南战争中牺牲 浏览:446
中国邦印尼打捞潜艇收多少钱 浏览:97
圣多斯中国哪里有 浏览:127
英国吸金专业怎么样 浏览:546
广西天等哪些地方靠近越南 浏览: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