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阿尔卑斯山在哪个国家,世界着名雪山大盘点
阿尔卑斯山脉(英语Alps)位于欧洲中南部,覆盖了意大利北部、法国东南部、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国南部及斯洛文尼亚。阿尔卑斯山脉自亚热带地中海海岸法国的尼斯附近向北延伸至日内瓦湖,然后再向东北伸展至多瑙河上的维也纳。
‘贰’ 意大利北部有一着名山脉,叫什么。它在气候上的主要地理意义是什么。
阿尔卑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为南北走向,阻挡了来自北大西洋暖流带来的暖湿气流向内陆拓展,所以欧洲西部为温带海洋气候,东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阿尔卑斯山附近应该没有什么着名的山脉。
‘叁’ 现在世界上的哪些城市能用肉眼看到雪山
首先,国内就有几座这样的城市,其中还不乏省会级别的大都市,比如乌鲁木齐和成都。
我们曾经在微博上看到过一张非常长的图,拍的就是成都。前面是楼群,后面是雪山。
‘肆’ 意大利中北部发生雪崩,在相关地区如何预防雪崩灾害
遇到雪崩是非常危险的。一旦被埋在雪堆里,半个小时内无法获救,生还的希望非常渺茫。所以选择雪上活动的游客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避免经过雪崩区。如果绕不过去,就走上午10点以后的穿越路线,千万不要沿着雪崩槽爬。因为太阳已经照射在雪山上一段时间了,如果发生雪崩,那就是在这个时间之前;穿越时,以最快的速度通过,并设立专门的了望台,以观察可能发生雪崩的区域。一旦有雪崩迹象,迅速采取自救措施。大雪或连续降雪后,切勿上山。此时新雪与雪的间隙非常微弱,稍有扰动就足以引发雪崩。即使大雪后的好天气很迷人,你也必须放弃这样的“美景”。
事实上,雪崩的发生是有规律可寻的。大部分雪崩发生在冬季冬季大范围降雪期间,特别是暴风雪前后。这一季的雪非常松软,内聚性很小,一旦有一小块被破坏,其余部分就会像一盘散沙一样,引起连锁反应,迅速滑落。崩塌的严重性取决于积雪量,温度,坡向和坡度。雪崩通常是由25°-50°的斜坡造成的,这是最可怕的。小山的坡度过大,反而不容易形成足够厚的积雪,而小山的坡度过小,则不大可能发生雪崩。
像洪水一样,雪崩也是可以反复发生的自然灾害。每逢大雪,每逢每年,每逢世纪,同一个地方都有发生雪崩的可能性。
‘伍’ 西班牙跟意大利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人口:都是
欧洲人种
,确切的说是都是欧洲半岛的。长得都有些相似,但是我个人觉得意大利男人平均要帅很多。语言都是来自拉丁,比较接近,我本身讲西班牙语,不过我就有试过在罗马火车站听懂了差不多40%的意大利语广播。
交通:都是差不多的中大城市有机场,可以飞到欧洲其他地方。小镇也有火车站,上火车一般不查票,不过途中会有检查。
教育:据说意大利也是免费教育,我不是很清楚,不过西班牙的
公立大学
免费。
气候:其实除了意大利北部,西班牙的东海岸沿线的地方和意大利都很接近,都是围着地中海嘛,典型的
地中海气候
。
夏季热
干燥,其实没那么夸张。冬季温和多雨。
不同点
人口:
意大利人
特别爱搭讪,这个主要体现在男人。比较有审美意识,衣着穿戴受名牌之都影响,人们比较时尚。
交通:在西班牙过
斑马线
如果没红绿灯的小路,是行人先行,司机都会等待。但意大利不是,人们要闭眼睛过,不然司机都不理你,你自己担心就犹豫,总也过不去。
教育:区别不大,都是学术不是很高,人们养尊处优惯了。
气候:之前讲的,意大利北部有雪山,气候比较冷一些。西班牙西部是大西洋气候。南部是比较接近非洲了,全年晴朗,但夏天从5月开始就热得不能工作了,要到10月才好转。
‘陆’ 瑞士雪山叫什么呢
瑞士雪山叫阿尔卑斯山。阿尔卑斯山位于欧洲中南部,覆盖了意大利北部、法国东南部、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国南部及斯洛文尼亚。阿尔卑斯山脉自亚热带地中海海岸法国的尼斯附近向北延伸至日内瓦湖,然后再向东北伸展至多瑙河上的维也纳。
阿尔卑斯山脉呈弧形,长1200千米,宽130~260千米,平均海拔约3000米,总面积大约为22万平方公里。其中有82座山峰超过4000米的海拔,最高峰是勃朗峰,海拔4810米,位于法国、意大利和瑞士的交界处。
阿尔卑斯山的气候特征。
阿尔卑斯山脉地处温带和亚热带纬度之间,成为中欧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和南欧亚热带夏干气候的分界线。高峰全年寒冷,在海拔2000米处年平均气温为O℃。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大的山脉,同时也是是个巨大的分水岭,欧洲许多大河如多瑙河、莱茵河、波河、罗讷河等均发源于此。各河上游都具有典型山地河流特点,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柒’ 意大利verona雪山在那里
verona 没有雪山
‘捌’ 阿尔卑斯山脉
欧洲最高大的山脉。位于欧洲南部。西起法国尼斯附近地中海岸,经意大利北部、瑞士南部、列支敦士登、联邦德国南部,东至奥地利的维也纳盆地,呈弧形东西延伸,长约1200公里,宽130~260公里,西窄东宽。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总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
山脉主干向西南延伸为比利牛斯山脉,向南延伸为亚平宁山脉,向东南延伸为迪纳拉山脉,向东延伸为喀尔巴阡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可分为西、中、东3段。西阿尔卑斯西起地中海岸,经法国东南至意大利和瑞士边境的大圣伯纳德山口附近,是山系最窄部分,也是高峰最集中的山段,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峰勃朗峰(4810米)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境。中阿尔卑斯介于大圣伯纳德山口和博登湖之间,宽度最大,有着名的山峰马特峰(4479米)和蒙特罗莎峰(4634米)。东阿尔卑斯位于博登湖以东,海拔低于西、中阿尔卑斯。
阿尔卑斯山系构造既年轻又复杂。它的形成与1.8亿年前北大西洋扩张,以及由此造成的非洲和欧洲间相对运动密切相关。上白垩纪,从非洲分裂出小板块向亚欧板块辐合。原先介于非洲与欧洲之间的暖海中,已出现了一连串岛屿。小板块不断北移,先后从晚始新世开始与欧洲板块辐合,并在均衡作用推动下形成了阿尔卑斯山系。阿尔卑斯造山运动时形成一种褶皱和断层相结合的大型构造推覆体,其成因在于板块辐合碰撞过程中多次构成剧烈的冲断层,使有些巨大岩体被掀移动数十公里覆盖到其他岩体之上,并形成了大型水平状的平卧褶皱。这种推覆体构造以西阿尔卑斯最为典型。
更新世时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大的山地冰川中心。山区为厚达1公里的冰盖所覆,除少数高峰突出冰面构成岛状山峰外,各种类型冰川地貌都很发育,冰蚀地貌尤其典型,许多山峰岩石嶙峋,角锋尖锐,挺拔峻峭,并有许多冰蚀崖、U形谷、冰斗、悬谷、冰蚀湖等以及冰碛地貌广泛分布。现在还有1200多条现代冰川,总面积约4000平方公里,其中以中阿尔卑斯山麓瑞士西南的阿莱奇冰川最大,长约22.5公里,面积约130平方公里。
阿尔卑斯山脉地处温带和亚热带纬度之间,成为中欧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和南欧亚热带夏干气候的分界线。同时它本身具有山地垂直气候特征。山地气候冬凉夏暖,阳坡暖于阴坡。高峰全年寒冷,在海拔2000米处年平均气温为O℃。山地年降水量一般为1200~2000毫米,但因地而异。海拔3000米左右为最大降水带。高山区年降水量超过2500毫米,背风坡山间谷地只有750毫米。冬季山上有积雪,如勃朗峰3000米高处,年降雪量厚达20米,因河河谷的因斯布鲁克,3月的积雪区下界为海拔900米,5月间升高至1700米,9月升至3 200米,再往上为终年积雪区。阿尔卑斯山区常出现焚风,所到之处,常引起冰雪迅速融化或雪崩而造成灾害。
阿尔卑斯山脉是个巨大的分水岭,欧洲许多大河如多瑙河、莱茵河、波河、罗讷河等均发源于此。各河上游都具有典型山地河流特点,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阿尔卑斯山地冰川作用形成许多湖泊,最大的首推莱芒湖,还有四森林州湖、苏黎世湖、博登湖、马焦雷湖、加尔达湖和科莫湖等。湖区往往是着名的游览胜地。
阿尔卑斯山脉的植被带具有明显的垂直变化。山脉南坡海拔800米以下属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800~1800米为森林带,其下部是以山毛榉和冷杉为主的混交林带,上部是由云杉、冷杉、雪松等组成的针叶林;1800~2300米处,寒冷多风,为森林线上限,以上为高山草甸,再往上则多为裸露的岩石和终年覆雪的山峰。动物有阿尔卑斯大角山羊和土拨鼠、山兔、小羚羊、雷鸟等。
阿尔卑斯山脉的布伦纳山口(海拔1370米)、辛普朗山口(2009米)、圣哥达山口(2112米)等,自古以来就是南北交通的要道。1871年法国和意大利之间的塞尼山开凿了第一条铁路隧道,以后又建成多条,其中于1922年竣工的瑞士和意大利间的辛普朗隧道(长19.8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铁路隧道之一。1958~1965年法国和意大利共同建成勃朗峰公路隧道(长11.6公里)。1980年建成的圣哥达隧道(长16.3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公路隧道。
西阿尔卑斯和中阿尔卑斯风景幽美,设有现代化旅馆、滑雪坡地、登山吊椅等,为旅游、度假、疗养和体育运动胜地。山地坡麓与谷地建有不少村镇,如法国的格勒诺布尔、奥地利的因斯布鲁克、意大利的博尔扎诺等,山幽水清,环境雅静,每年吸引大量游客.
‘玖’ 意大利北部有一着名山脉,叫什么.它在气候
意大利北部有阿尔卑斯山脉(Alpi),中部有亚平宁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地处温带和亚热带纬度之间,成为中欧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和南欧亚热带夏干气候的分界线。高峰全年寒冷,在海拔2000米处年平均气温为O℃。山地年降水量一般为1200~2000毫米,但因地而异。海拔3000米左右为最大降水带。高山区年降水量超过2500毫米,背风坡山间谷地只有75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