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意大利的经济主要是由哪几大经济支柱构成的还是近几年的经济发展趋势。 急需,大家帮帮忙
旅游业;工业;制革、制鞋、纺织、家俱、首饰、酿酒、机械、大理石开采及电子工业
Ⅱ 意大利经济为什么这么差
从实体经济来分析。 意大利历史上经济衰落过,近年来又振兴了。 振兴的地域 ,除了旅游业外,最着名的莫过于西北工业三角区的改造和振兴——这里面高中地理有学过的(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翻翻教材)。 -------------------------------------------------------------------------------------------------------- 西北工业区的改造中体来讲就是:“淘汰落后产能” “迁移重污染企业”,比如:化工、采矿、冶炼、钢铁等。引进新的产业,如:汽车内饰、家具、纺织业。并将产能下放到小企业(用中国的话来说就是乡镇企业)上,大企业收缩或撤资、转移。小企业自行联合、形成产业链。 —————————————————————————————————— 在经济平稳向上发展时,小企业小商品灵活、多样,良性竞争。再辅以发达的旅游业,经济其实是发展得很快的(和日德齐名)。 —————————————————————————————————— 但是当全球经济陷入低迷的时候。。问题就来了。。 作为一个出口的经济体,经济的主体却是抗打击能力较弱的小企业——同时这些小企业又缺乏大企业的不可替代性(比如空客、波音、微软、小一点的就是日本汽车之类的这些工业,即使经济低迷,本身的特殊性也使他们难以在短时间内被新经济体取代。)于是经济就开始下滑了(这些特性使意大利下滑比日德要容易)。再加上旅游的减少…… ———————————————————— 虚拟经济方面的话。意大利无论是政府的发言权,还是民间资本都难以和一些大佬们抗衡……这个嘛,要分析就很长了……。。 —————————————————— 纯手打 望采纳。
Ⅲ 意大利经济停滞的原因
2002年,意大利经济几乎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一些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趋于恶化,具体表现为经济增长步伐缓慢、公共财政赤字不断攀升、通货膨胀率只升不降以及债台高筑等。
过去几个月中,许多权威机构都大幅下调了对今年意大利经济增长的预测。意大利工业家联合会本月初公布的预测报告说,2002年,意大利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将仅为0.4%,而不是政府一年前预期的2.3%;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达到2.6%,比2001年高出近1个百分点;通货膨胀率将上升到2.5%以上。截至10月底,意大利的国债总额已达到1.386万亿欧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10.2%。这一比例在欧盟成员国中位居第一。
此间经济分析人士认为,导致意大利经济陷入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外部客观原因,但更主要的是意大利国内方面的原因。
从外部因素来看,最近两年,特别是美国“9·11”事件以来,世界经济发展总体形势欠佳,增速大幅放慢。美国、日本、德国等经济大国的发展普遍不尽如人意,这使得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的意大利经济受到严重影响。意大利财政部官员指出,最近一年多来,单是由于贸易量下降等因素,意大利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就至少下降了0.5个百分点以上。
在国内方面,意大利经济受到了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困扰。首先,政局欠稳,致使经济发展缺乏长远规划及连续性。意执政联盟内各党在许多问题上存在尖锐矛盾,考虑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时,往往不是从长远的、战略的角度去对待,而仅仅是从眼前的一党私利出发;同时,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各政党往往不惜以牺牲国家的经济利益为代价换取政治利益。这就不可避免地削弱了政府对国家经济建设工作的领导,使经济难以得到全面而有效的治理。
其次,企业结构严重老化,经济结构不合理。意大利是一个以加工业为主的国家,加工性传统工业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85%以上。近年来,世界范围内信息技术产业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对意加工性传统工业企业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而这些老企业一时又无法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与重构。意大利邮电部长加斯帕里不久前在议会大声疾呼,传统工业企业若再不进行全面彻底的改造,意大利甚至有可能被未来的一切新兴产业永远地抛弃。
再次,中小企业处境空前艰难,失去了原有的作为推动经济发展主力军的作用。意大利素有“中小企业王国”的美誉,有关机构的统计表明,在意大利的经济总量中,有近70%的产值是中小企业创造的。然而,随着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和竞争的加剧,意大利中小企业原有的“船”小好掉头的优势正在丧失。意大利欧洲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斯基亚沃内不久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强调,随着新兴高科技、经济全球化、超大型跨国公司等一系列新事物的进一步发展,意大利中小企业未来的处境必将更加险恶。
还有,意大利南北发展严重失衡,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已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一大主要障碍。
由于上述原因,意大利经济形势近期可能难以改观。意大利政府最近已将2003年的经济增长率从原先预测的3.4%下调到2.3%。
Ⅳ 意大利的经济怎么样
意大利是发达工业国家。私有经济为主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0%以上。服务业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国内各大区经济差距较大,南北差距明显。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8%以上,堪称“中小企业王国”。
截止到2011年意主要经济指标如下:
(国际汇率标准)国内生产总值:2.036687万亿美元(世界第七);
(国际平价购买力)国内生产总值:1.177114万亿美元(世界第十);
(国际汇率)人均GDP:33828美元(世界第22);
(国际平价购买力)人均GDP:29418美元(世界第27)。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0.4%;
通货膨胀率(2011年12月):2.8%;
失业率(2011年12月):8.9%(欧盟平均失业率10%)。
意大利是世界第十大经济体、第八贸易大国、第八出口大国。
意大利的人均GDP为36,130美元(2011年数据),2001年全国就业总人数2151.4万,新增就业岗位43.4万,同比增长2.1%。其中农业人口112.6万,同比增长0.6%;工业人口684.1万,同比增长1.1%;建筑业人口170.7万,同比增长5.5%;服务业人口1354.8万,同比增长2.7%;失业人数206.1万,占9.5%。
Ⅳ 意大利经济发展的特点
同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意大利存在着资源贫乏、工业起步较晚的劣势。但意大利注意适时调整经济政策,重视研究和引进新技术,促进经济发展。矿产资源仅有水力、地热、天然气、大理石、汞、硫磺等资源,还有少量铅、铝、锌和铝矾土等。工业主要以加工工业为主,所需能源和原料依赖外国进口,工业产品的1/3以上供出口。国家参与制企业比较发达,意大利的原油年加工能力为1亿吨左右,有“欧洲炼油厂”之称;钢产量居欧洲第二;塑料工业、拖拉机制造业、电力工业等也位居世界前列。伊利、埃尼和埃菲姆三大国营财团掌握着经济命脉,在全国工业产值中约占1/3,经营范围涉及钢铁、造船、机械、石油、化工、军火等部门。中小企业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70%的国内生产总值由这些企业创造,因此被世人称为“中小企业王国”。在制革、制鞋、纺织、家俱、首饰、酿酒、机械、大理石开采及电子工业等部门均占优势,具有专业化程度高、适应能力强、劳动力安排富于伸缩性和产品出口的比例大等优点。以家庭式微型企业为主的“地下经济”十分繁荣,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农业可耕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0%。意大利旅游资源丰富,气候湿润,风景秀丽,文物古迹很多,有良好的海滩和山区,公路四通入达,旅馆多为中小型。主要旅游城市是罗马、佛罗伦萨和威尼斯。
旅游业发达,旅游收入是弥补国家收支逆差的重要来源。旅游业营业额达150万亿里拉(约合714亿多美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净收入约53万亿里拉(约合252亿多美元)。对外贸易是意大利经济的主要支柱,外贸连年顺差,是继日本、德国之后世界第三大贸易顺差国。进口主要以石油、原料和食品等为主,出口以机械设备、化工产品、家用电器、纺织、服装、皮鞋、金银首饰等轻工产品为主。国外市场主要在欧洲,进出口主要对象为欧盟和美国。
Ⅵ 意大利作为发达国家哪些是它的经济支柱
钢铁、机械、化工和电力四大基础产业,近年来原油加工能力发展迅速,已踞世界第四位。
意大利的汽车、化工、服装、皮鞋业发达,出产的家用电器、大理石花岗岩、精密仪器、各类机械设备广受欢迎
Ⅶ 意大利经济现状如何
在2019年全球经济指数中,意大利的经济自由度为62.2,排名第80位。其总体得分下降0.3个百分点,司法效率也急剧下降,货币自由得分降低,但政府支出和财政健康状况大幅改善。在欧洲地区的44个国家中,意大利排名第36位,其总分虽低于区域平均水平,但高于世界水平。
尽管全球政治和经济波动大,但意大利仍继续保持适度增长。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因为政治干预而受阻,不仅公共财政管理不善,劳动力市场效率低下,银行业薄弱等增长的结构性障碍,都阻碍着欧元区的经济发展。意大利的多元化经济在高度发达的工业北方(由私营公司主导)和欠发达,高度补贴的农业南方(失业率较高)之间分叉。
Ⅷ 现在的意大利经济会很快被西班牙超过吗
什么叫超过呢,指人均GDP,还是总量呢,两个国家差不多,只是伯仲之间,超也不会超到哪去,意大利是八国集团成员,西方七大经济强国之一,西班牙属南欧国家,比意大利差得还是不少的,1995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按当时汇率) 数据参考:http://www.eia.doe.gov/pub/international/iealf/tableb2.xls 01美国-7,4005亿美元 02日本-5,2929亿美元 03德国-2,4166亿美元 04法国-1,5257亿美元 05英国-1,1032亿美元 06-意大利1,0661亿美元 07中国-7006亿美元 ★★★★★ 08巴西-6756亿美元 09-加拿大5760亿美元 10-西班牙5709亿美元 2000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按当时汇率) 01美国-9,8247亿美元 02日本-4,7661亿美元 03德国-1,8752亿美元 04英国-1,4409亿美元 05法国-1,3133亿美元 06中国-1,0808亿美元 ★★★★★ 07-意大利1,0776亿美元 09-加拿大7242亿美元 08巴西-5998亿美元 10-墨西哥5814亿美元 2002年度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人均GDP排行榜(单位:美元) 1卢森堡47926 2日 本37862 3挪 威35690 4美 国35583 5瑞 士35175 6丹 麦29593 7英 国29231 8德 国29135 9爱尔兰29048 10-法 国27890 11-冰 岛26537 12-新加坡25917 13-荷 兰25176 14-芬 兰25032 15-加拿大25013 16-中国香港25001 ★★★★★ 17-意大利24784 18-奥地利24652 19-瑞典24532 20-比利时23333 21-以色列18693 22-澳大利亚18687 23-西班牙18536
Ⅸ 意大利的经济怎么样
意大利是发达工业国家。私有经济为主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0%以上。服务业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国内各大区经济差距较大,南北差距明显。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8%以上,堪称“中小企业王国”。
截止到2011年意主要经济指标如下:
(国际汇率标准)国内生产总值:2.036687万亿美元(世界第七);
(国际平价购买力)国内生产总值:1.177114万亿美元(世界第十);
(国际汇率)人均GDP:33828美元(世界第22);
(国际平价购买力)人均GDP:29418美元(世界第27)。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0.4%;
通货膨胀率(2011年12月):2.8%;
失业率(2011年12月):8.9%(欧盟平均失业率10%)。
意大利是世界第七大经济体、第八贸易大国、第八出口大国。20世纪先后有9位科学家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化学、医学奖。基础研究中的物理与天文、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化学等领域处于世界前列。高新技术领域如空间技术、信息通信、高性能并行计算机、核能、农业领域等在国际上都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意大利的人均GDP为36,130美元(2011年数据),2001年全国就业总人数2151.4万,新增就业岗位43.4万,同比增长2.1%。其中农业人口112.6万,同比增长0.6%;工业人口684.1万,同比增长1.1%;建筑业人口170.7万,同比增长5.5%;服务业人口1354.8万,同比增长2.7%;失业人数206.1万,占9.5%。
意大利自然资源贫乏,仅有水力、地热、天然气等能源和大理石、粘土、汞、硫磺以及少量铅、铝、锌和铝矾土等矿产资源。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只能满足一小部分国内市场需求,75%的能源供给和主要工业原料依赖国外进口。意大利传统重要可再生能源为地热和水力,地热发电量为世界第2仅次美国,水力发电为世界第九。意大利一直重视发展太阳能,2011年意国是世界第一光伏装机容量国(占世界份额4分之一),意大利国内可再生能源供给比例已经达到能源总需求25%。
Ⅹ 有关意大利经济
2003年,在全球经济增长2.7%,国际商品和服务贸易增长4.5%,美国、日本经济直线上升,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等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大形势下,欧元区的经济,尤其是意大利的经济发展始终在谷底徘徊,持续低迷。一年来,从持续不断的能源危机到突然爆发的帕玛拉特财务丑闻,从居高不下的欧元汇率到困难重重的社会福利制度改革,无一不对意大利的家庭消费信心、对企业的投资热情和对消费者投资金融市场的决心产生负面影响,使本来就危机四伏的意大利经济更加雪上加霜,使本来就不景气的国内市场需求就更加乏力,进出口更加萎缩,使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下降,使政府一再调低原来确定的经济增长目标2.3%,最终只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GDP)0.3%的增长率。
一、经济发展持续减缓,国内生产总值继续下跌
意大利的经济发展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减缓。2002年,受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意大利的经济已完全进入停滞期并一直持续到2003年。因此,2002年意大利的国内生产总值仅增长了0.4%。到2003年,在第一和第二季度连续下跌,出现技术性经济衰退以后,第三季度才开始回升,达到0.4%,但到了第四季度,经济又进入新一轮的停滞期,增长率仅为0%。实际上,根据意大利国家统计局最近出版的《2003年意大利年度经济报告》公布的数字,2003年意大利的经济在进一步恶化,加上当年实际工作日比2002年少两天的因素,经济发展最终仅实现了0.3%的增长,但值得安慰的是,比欧元区的另两个大国法国(0.2%)和德国(-0.1%)的经济增长率还略高一些,而美国、日本和英国的经济分别都增长了3.1%、2.7%和2.2%。
二、国内需求更加乏力,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下降
据该经济报告提供的数字显示,意大利2003年的国内市场低迷,需求更加乏力,因此,意大利全年的国内需求仅增长了1.2%,比不景气的2002年(1.3%)和2001年(1.4%)都进一步下降。
此外,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项指标,即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的增长也不尽人意。按1995年不变价格计算,尽管国内的最终消费需求增长了1.5%,其中家庭消费增长了1.3%,政府和公共行政机构的消费增长2.2%,但固定资产的投资在2002年增长1.2%以后,在2003年却直线下降了2.1%,货物与服务的出口甚至大幅下降了3.9%,进口下降了0.6%,双双都创下了十多年以来最糟的历史记录。由于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对意大利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基本为零,因此,意大利经济的微幅增长看来主要靠国内的最终消费需求拉动。
三、消费价格指数上升,通货膨胀率继续上扬
在一路攀升的石油价格、持续的热浪和干旱等严重的自然灾害以及坚挺的欧元汇率等负面因素干扰下,意大利2003年的通货膨胀率还是突破了政府当年制定的预期目标1.9%,最终上升到2.7%。据该报告提供的数字,2003年意大利的消费价格指数为122.0(1995=100),比2002年上升3.2个百分点。通货膨胀率为2.7%,比2002年的2.5%增长0.2个百分点。
意大利过去3年的通货膨胀率一直高于欧元区的平均标准,2001年的通货膨胀率为2.7%,2002年的为2.5%。
四、就业人数增加,失业率持续下降
2003年欧元区就业处于停滞,而意大利的就业形势和失业率都有很大的改观,成为意大利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意大利的就业人数不但比前一年增加,而且长期困扰意大利经济发展的高失业率有了明显的改观。劳动力市场的回暖预示着意大利经济将有可能在新的一年迈出更大的步伐。据该报告公布的数字,2003年,意大利的就业人数增长了1.0%,增加了225,000人,其中中老年人的就业增长最快。据统计,50-64岁的就业人数在1999年在就业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为19.4%,到2002上升到20.2%,2003年的比例达到20.8%。特别是50-59岁的就业人数在去年一年就增加了15.3万人,占当年劳动力人口增长总数的三分之二。尽管如此,2003年意大利的就业率仍远未达到欧盟2002年的平均就业率64.2%,也就是说,意大利的就业人数在全国15~64岁劳动力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为56%。法国的平均就业率为60%,德国的为65%,英国的为70%,美国的为75%。
失业率在2003年已从2002年的9%降到了8.7%,降到欧元区平均失业率8.8%以下,为1992年以来的历史新低。意大利在1998年的失业率曾达到近10年来的最高记录,为11.8%。在经过一系列改革,在加强社会保障的同时重点解决青年和南方失业问题之后,意大利的失业率才开始逐年下降。
五、财政赤字增加、公共债务略有下降
意大利的财政长期入不敷出,高额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一直是意经济急需解决的两大难题。2003年,意大利的公共财政赤字达到了318.32亿欧元,在其国内生产总值所占的比例为2.4%,比2002年增加了0.1个百分点。虽仍控制在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的上限以内,也控制在欧元区平均水平以下,但是,意大利去年的公共财政赤字状况比2002年(284.03亿欧元)恶化。
在公共债务方面,据意大利中央银行提供的数字,意大利2003年的公共债务达到13,815.74亿欧元,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从2002年的108.0%降到106.2%。虽然这一比例近几年已连续下降,但意大利的公共债务仍然是欧盟最高的。2002年意大利的公共债务总额为13,606.84亿欧元,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108.0%,在欧盟15个成员国中最高。
此外,意大利2003年的税收压力略有增长,从2002年的41.9%增长到42.8%。
六、工业生产连续三年下滑
由于国内外市场需求疲软,经济增长乏力、企业投资信心指数下挫,因此,意大利2003年的工业生产已连续第三年下滑。2003年,意大利工业生产的指数为97.0(2000年=100),同比下降了0.8%。全年四个季度的工业生产指数增长率分别为-0.9%、-2.6%、-0.1%、0.3%。而在实际工作日相同的情况下,意大利去年的工业生产指数比2002年下降0.4%。从意大利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这些数字分析,意大利2003年最后一个季度的工业生产有回升的趋势。
2003年,意大利工业生产增长最快的行业有水、电、煤气,达到4.8%,采矿业增长4%,石油精炼工业增长2.4%。降幅较大的是其它工业制造业,下降6%(其中家具制造业下降4.1%),制革与皮鞋制造业下降5.5%,电力设备和精密机械设备制造业下降4.9%、运输工具制造业下降3.8%、机械设备和服装纺织品行业均下降3.6%。
此外,据意大利经济研究及分析研究所(ISAE)进行的调查表明, 2003年意大利制造业的设备利用率不高,4个季度的情况分别是75.7%、76.7%、75.8%和76.8%。意大利2001年的工业生产下降0.8%,2002年下降1.4%。
在工业生产值方面,除建筑业的产值增长以外,其他各个主要行业的生产产值都在下降。
意大利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国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发展工业所需的能源和原料主要依赖进口,工业生产的最明显特征是加工出口。主要工业部门有机械制造、石油化工、食品加工和汽车制造以及纺织、服装、制革、制鞋、家具等。
七、外贸进出口下降,顺差大幅减少
意大利2003年的进出口贸易额均比2002年下降,其中出口下降的幅度达到了近年来的历史最低点。意大利2003年外贸进出口总额为5,152.79亿欧元,其中出口为2,581.88亿欧元,同比下降4.0%;进口为2,570.91亿欧元,同比下降1.6%;贸易顺差为10.97亿欧元,比2002年顺差减少67.42亿欧元。意大利进出口贸易盈余虽然从1993年以来已连续十一年实现顺差,但2003年的顺差额为十一年以来最少的一年。
八、国际收支逆差大幅增加,状况严重恶化
据意大利国家外汇管理局年初公布的数字显示,意大利2003年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逆差高达200.35亿欧元,比2002年增加了近3倍。经常项目逆差在2003年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据分析是由于货物贸易顺差减少,收益项目逆差增加和经常转移逆差增加所致。意大利国际收支资本和金融项目的收支状况在2003年都是顺差。其中国际收支资本项目顺差为5.23亿欧元,比2002年的顺差额减少3.17亿欧元,减幅为37.74%。国际收支金融项目顺差为185.03亿欧元,比2002年增加99.65亿欧元,增长一倍多。此外,2003年意大利的净误差与遗漏项目为10.09亿欧元,2002年同期是-20.42亿欧元。
关于意大利的国际储备资产,据意大利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字:截至2003年12月31日,根据当年12月底的价格和汇率计算,意大利的国际储备资产达到了500.89亿欧元,其中黄金储备为260.42亿欧元,特别提款权(SDR)1.23亿欧元,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为32.89亿欧元,外汇储备为206.34亿欧元。2004年7月10日(详见2004年期 《国际市场导刊》-- 专题报告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