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红茶和绿茶的功效分别是什么什么样的人适合分别喝这两种茶
1.红茶性甘温,味道醇厚,养胃益胃,助消化,去油腻,补益身体,可养人体阳气,生热暖腹,增强人体的抗寒才能,尤其适宜冬季寒冷天气、女性或脾胃不佳的人群所饮用的。冲泡红茶时,宜用刚煮沸的水冲泡,并加以杯盖,以免释放香味。
2.绿茶是未经发酵的,中国产量最多,饮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茶.它的特点是汤清叶绿。绿茶的功效与作用:茶在英国人是:健康之液,灵魂之饮。在我国被誉为“国饮”。现代科学大量研究证实,茶叶确实含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生化成份,茶叶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清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湿等药理作用,还对现代疾病,如辐射病、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有一定的药理功效。
绿茶
1.绿茶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2.绿茶有抑制心血管疾病的功效
3.绿茶有预防和抗癌功效
4.绿茶有预防和治疗辐射伤害的作用
5.绿茶有抑制和抵抗病毒菌的作用
6.绿茶有美容护肤的功效
7.绿茶有醒脑提神的作用
8.绿茶有利咐耐册尿解乏的作用
9.绿茶有降脂助消化的功效
10.绿茶有护齿明目的功效
红茶
1.红茶味甘性温,善蓄阳气,生热暖腹,可以增强人体对寒冷的抗御能力。此外,人们在冬季食欲增强,进食油腻食品增多,饮用红茶可祛油腻、开胃口、助养生。
2.红茶有清热生津,利尿消肿,消除疲劳等亩稿功效,主要是促进新陈代谢,它里面的一些成分可以促进钠、水的排泄,使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让毒素快速排出。中风和心脏病,是冬季高发病期。红茶还能够减少中风,减少心脏病的发作,因此,老人在冬天,天天饮暖暖的红茶,既暖身体,又能起到防衡宏治疾病的作用。
3.经常用红茶漱口,可除去口腔内细菌,预防流感。红茶亦能预防骨质疏松,降低皮肤癌的作用。但须注意喝红茶,必须热饮,不要冷饮。
4.红茶中含有一种类黄酮化合物,其作用类似于抗氧化剂,能防止中风和心脏病。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每天喝一杯红茶的人与不喝茶的相比,前者罹患心脏病的风险要比后者低40%以上。
Ⅱ 普洱茶知识知多少
普洱茶知识大全
一般提到的普洱茶,指的是云南思茅、普洱、西双版纳、临沧等地所产的大叶种茶,经过加工进行后发酵的茶。以年代又区分为古茶、老茶、新茶等。古茶并非全部为古代遗留,而是泛指以百年野生乔木型古茶树为原料所制作,老茶则是以树龄三十年以上的乔木型茶树为主,新茶则大半采自人工种植的灌木型茶园。云南有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和茶树优良品种,据史志记载,云南从原茶(俗称野生茶)转移为家种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迄今仍生长在云南勐海南糯山800余年的栽培型古茶树,勐海巴达1700多年的野生古茶树和临沧邦崴1000余年的野生型与栽培型之间的过渡型古茶树,被誉为”世界三大古茶树王”。它们是茶树原产云南的活化石。
普洱茶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因自古以来即在普洱集散,因而得名。普洱茶是采用绿茶或黑茶经蒸压而成的各种云南紧压茶的总称,包括沱茶、饼茶、方茶、紧茶等。普洱茶的品质优良不仅表现它的香气、滋味等饮用价值上,还在于它有可贵的药效,因此,海外侨泡和港澳同胞常将普洱茶当作养生妙品。
普洱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距今已达两千年之久.民间手派脊有"武侯遗种"(武侯是指三国时期的丞相诸葛亮)的说法,故普洱茶的种植利用,至少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千百年来,普洱茶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皆因茶质优良。<<梵天庐丛录>>(柴萼,箸于公元1925年)云:"普洱茶,性温味香,治百病,蒸制以竹苈成团裹,价等兼金。"普洱茶作为传统饮料,除能止渴生津和提神外,还有特殊的药用功效。普洱茶有其独特的加工工序,一般都要经过杀青、揉捻、干燥、堆捂等几道工序。鲜采的茶叶,经杀青、揉捻、干燥之后,成为普洱毛青。这时的毛青,韵味浓峻、锐烈而欠章理。毛茶制作后,因其后续工序的不同分为"熟茶"和"生茶"。经过堆闷转熟的,就成为"熟茶"。再经过一段相当长时间贮放,待其味质稳净,便可货卖。贮放时间一般需要3-5年。"生茶"是指毛茶不经过堆闷工序而完全靠自然转化而成为熟茶。自然转熟的进程相当缓慢,至少需要5-8年。完全稳熟后的生茶,其陈香中仍然存留活泼生动的韵致,且时间越长,其内香及活力亦发显露和稳健,由此形成普洱茶"做新茶卖旧茶"的传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产条件的变化,现在的普洱茶与过去相比,制作工序上有所改变,产品也有所不同,但其风格和品质依照。
历史上普洱茶,是指以"六大茶山"为主的西双版纳生产的大叶种茶为原料制成的青羡高毛茶,以及由青毛茶压制成各种规格的紧压茶。如普洱方茶、普洱沱茶、七子饼茶、藏销紧压茶、圆茶、竹筒茶、拼装散茶等。在长期的生产制作和销售过程中,普洱茶的花色品种不断更新,形成自己特有的产品系列。
普洱茶依树种分类介绍
1、 乔木: 主要采乔木树叶作茶菁,叶片较大,古称大叶茶。
2、灌木:主要采灌木树叶作茶菁,叶片较小,也就是一般看到的矮茶树种,称为小叶茶。
普洱茶依外型分类介绍
普洱茶依照它不同的外形,还可以细分成以下几种:
1、饼茶:扁平圆盘状,有点向派或披萨那样。
据说在北宋时期的绿茶都是被泡成很黑很浓来喝的,而这似乎也就是普洱茶的起源。实际上,普洱茶是被压固成各式各样不同的形状。就像砖茶一样,西藏、四川、云南四周等少数民族都有其各自特殊的名茶闻名于世。
2、沱茶:形状跟饭碗一般大小。 普洱茶的中级、上级品大都以沱茶及饼茶居多。
大部分的普洱茶都事先紧压成型出售的,所以又称紧压茶(Compressed),可由它的毕渗形状来加以区分。沱茶是直径约十公分左右,像碗公一般的大小。
3、砖茶:大小约是砖块的一半左右,同样也是长方形。因为大部分的砖茶都是从西藏及蒙古等地制造运至各地的。
一般而言,像砖瓦或是磁砖的称为砖,如果是茶的话就称为砖茶。制成这种形状主要是为了便于运送。
普洱茶依制法分类介绍
普洱茶以加工方法的不同分为生茶和熟茶:
1、生茶: 采摘后以自然方式发酵,茶性较刺激,宜放多年后茶性会转温和,好的老普洱通常是以此种制法。
2、熟茶: 1973年后则以科学加上人为发酵法使茶性温和,让茶水达到软水好喝。
普洱茶依制法分类介绍
普洱茶依存放方式分类
1、乾仓普洱茶 : 指存放于通风的仓库,使茶叶自然发酵,陈化放10~20年佳。
2、湿仓普洱茶:通常放置于较湿气之地方,如地下室地窖,加快其发酵速度。较有陈泥或霉味,陈化速度较乾仓普洱快。放5~10年佳.
怎样选购普洱茶
普洱茶属于越放陈旧越好的茶类,因此现今有人以标榜普洱的年限为荣,追求年限长久的普洱茶,普洱茶这就涉及到如何辨别普洱茶陈期,以下的方法仅供普洱茶爱好者参考:
1、1950年之前:这个时期称为“古董茶”如百年宋聘号,同兴贡饼,同庆号,同昌老号,宋聘敬号。通常都有一张糯米纸,印上名称,就是“内飞”。
2、1950年~1968年:所谓“印级茶品”,也就是包装纸上,“茶”字以不同颜色标示,红印为第一批,绿印为第二批,黄印为第三批。
3、1968年之后:此时茶饼包装不再印上“中国茶叶公司”字号,改由各茶厂自行生产,统称“云南七子饼”,如:雪印青饼,73青饼,大口中小绿印,小黄印等。另外,品茗、辨识普洱茶时需注意“四大要诀”及 “六不政策”,本要素为众多专业人士经验之谈,仅供普洱茶爱好者参考。
四大要决是: 一是清:闻其味;味道要清,不能有霉味。
二是纯:辨其色;茶色如枣,不能黑如漆。
三是正:存其位;存放干仓,不可位潮湿。
四是气:品其汤;回味温和,不可味杂陈。
六不政策: 一不以错误年代为标竿。
二不以伪造包装为依据。
三不以深浅汤色为借口。
四不以添加味道为假象。
五不以霉气仓别为号召。
六不以树龄叶种为考量。
普洱茶的香型
好的普洱茶可以具有许多细腻微妙的香气物质,在香型上主要分为:兰香、枣香、荷香、樟香。
1、樟香: 云南各地有高大的樟树林,这些樟树多数高达一、二十余丈,在大樟树底下的空间,最适合普洱茶的种植生长,大樟树可以提供茶树适当的遮荫机会,在樟树环境下可以减少茶树的病虫害发生。更可贵的是普洱茶树的根,与樟树根在地底下交错生长,使茶叶有了樟树香气。同时樟树枝叶也会散发樟香,茶树更直接吸收了樟香气,贮存于叶片中。
2、荷香: 采摘云南大叶种茶叶幼嫩的芽茶,经过适当度的陈化后发酵,好的幼嫩的芽茶去掉浓烈的青叶香,自然而留下淡淡的荷香,荷香属于飘汤茶香。
3、兰香: 新鲜的普洱茶青那股青叶香,经过长期陈化后,由青叶香而转为青香,那些种植在樟树林下的茶树,得到樟香的参化,樟香较弱者而融合青香成为兰香,兰香是普洱茶中最珍贵的茶香。
4、枣香: 只有生长在植被非常茂盛,经常云雾缭绕而且有野生枣树的环境中的茶树才能产生这种香气,由于经常有落叶,久而久之形成了天然肥料,茶树根系吸收了这些肥料,加上茶叶吸收雾气,于是茶叶形成特殊的枣香气。
漫谈云南普洱茶
普洱茶好就好在一个“陈”字上,“愈陈愈香”及“陈韵”是普洱茶爱好者最为推崇的一点。经现代医学证明,它对于降低胆固醇、抑制血脂及心脏病具有良好的效果,而且不象一般药物那样会产生副作用,因此随着人们养生观念的加强,它愈来愈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云南作为普洱茶的故乡,这已经得到了公认。顾名思义,很多人认为普洱茶的原产地就在位于云南西南部的普洱县。其实普洱茶的真正的主要产地在云南的昌宁县以南,沿着澜沧江东西两岸的凤庆、临沧、双江、永德、勃海、思茅、景洪等县,其中尤以西双版纳一带为最多。而实际上普洱县只是普洱茶的集散地,本身并不生产茶叶。
每年春天的二月下旬直到十一月止都是普洱茶的采摘时期;而春茶的采摘又依据时间的早晚分为“春尖”、“春中”、“春尾”,夏茶的采摘俗称为“二水”,然后才是秋茶采摘,又称为“谷花”。茶叶采摘季节的不同,它的品质也有高下之分。茶叶专家认为云南的茶在一年当中要以“春尖”及“谷花”两个时期所产的品质最好。春茶清香爽口为上品,夏茶味道浓烈但不带苦味,而秋茶则是香中带苦,苦后回甜,值得细品。目前云南真正高级的普洱茶都是以“春尖”为主体制成的。我们真正喝到的普洱茶是经过了加工精制的成品茶,刚采摘下来的茶叶只能称为毛茶。而几乎所有的毛茶都是集中到下关去精制加工的。所有的毛茶在送厂之后,专家会视其水分及茶梗的多少是否合于规定,将毛茶依次分为十个等级和三个等外级,然后再严格的按照一个拼配比例表来压制各种成品茶。普洱茶作为一个知名的茶品,为了维持其品质的稳定,因此每个厂家都必须严格的按照统一的拼配表制作茶叶,以确保每种类型的普洱茶规格一定相同。
如何分辨普洱茶陈期
1、1950年之前 -- 这个时期称为"古董茶",如百年宋聘号、同兴贡饼、同庆号、同昌老号、宋聘敬号。通常都有一张糯米纸,印上名称,就是"内飞"。
2、1950年~1968年-- 所谓"印级茶品",也就是包装纸上,"茶"字以不同颜色标示,红印为第一批,绿印为第二批,黄印为第三批。
3、1968年之后-- 此时茶饼包装不再印上"中国茶叶公司"字号,改由各茶厂自行生产,统称"云南七子饼"。如雪印青饼、73青饼、大口中小绿印、小黄印等.......。
如何品出普洱茶的新鲜
1、从香气辨别普洱熟茶因为是经过渥堆,所以会产生一股熟味。一般只有十年陈期以内的乾仓熟茶(依传统说法,未曾霉变过的茶品为乾仓茶),可以从型茶表面闻出一股熟茶味。约在十年至二十年左右,那股表面熟茶味已经消失,则可从茶汤中感觉出熟味香。一九七三年间由紧茶的材料改做成的第一批熟砖茶,称之为73厚砖茶,至今已经二十多年了,无论从型茶或茶汤,都再也没有熟味感觉,却有一股沉香。沉香是由熟味,经过长期乾仓陈化而转变过来最好的熟茶茶香。熟茶味、熟味和沉香是最直接而有效分辨生茶和熟茶的方法之一。
2、从汤色辨别乾仓的普洱生茶茶汤是栗红色,接近重火乌龙茶汤色,即使是陈年的生茶,比如已经有八、九十历史的龙马牌同庆老号普洱茶,它的茶汤颜色只略比五十年的红印普洱圆茶的茶汤深一些。而熟茶的茶汤颜色是暗栗色,甚至接近黑色。所以在现代的茶种分类中,将普洱茶列为黑茶类,是因普洱熟茶的汤色有关的。
3、从叶底辨别乾仓的普洱生茶叶底呈栗色至深栗色,和台湾的东方美人茶叶底颜色很相似。叶条质地饱满柔软,充满新鲜感。一泡同庆老普洱茶的叶底,可以显现出百年前那种新鲜活力。普洱熟茶的叶底多半呈现暗栗或黑色,叶条质地干瘦老硬。如果是发酵较重的,会有明显炭化,像被烈火烧烤过。有些较老的叶子,叶面破裂,叶脉一根根分离,有如将乾叶子长期泡在水中那种碎烂的样子。但是,有些熟茶若渥堆时间不长,发酵程度不重,叶底也会非常接近生茶叶底。反之,也有些生茶在制作程序中,譬如茶菁揉捻后,无法立即干燥,延误了较长时间,叶底也会呈现深褐色,汤色也会比较浓而暗,跟只是轻度发酵汇堆过的熟茶是一样的。
普洱茶的味道
普洱茶常有甜、苦、涩、酸、水、无味等以上数种的味道,这些味道可能单独存在某一泡普洱茶中,也可能同时有多种味道共同并存。其中甜是普洱茶品茗者所梦寐以求;苦和涩本来就是茶叶特有的味道,尤其老茶手多半喜欢有适当的苦涩味道;酸味和水味却是大家所不喜欢,普洱茶应尽量避去酸、水的味道;至于无味虽并不是味道,但是习惯性将淡而无味视为普洱茶的味道,也是无味之味了!
1、甜甜味不仅是小孩儿童喜欢,成年大人也都会对糖而垂涎。但是浓糖甜腻,往往使人又爱又怕,然而茶中的淡然甜意是那么清雅,不对健康无害,还可以满足心中一时对甜味的馋渴,同时由于淡然甜意,更将普洱茶品茗提升到艺术境界。普洱茶属于大叶种的茶叶,成份相对的就很饱和浓厚,经过长期陈化、苦和涩的味道因氧化而慢慢减弱,甚至完全没有了,而糖份仍然留在茶叶中,经冲泡后,慢慢释放于普洱茶里,而有甜的味道。
上好的普洱茶,越冲泡到后面,甜味越来越浓。在普洱茶的行列中,红莲圆茶和圆茶铁饼,本来是用同一批普洱茶为原料,但不同的制造方法,这两种茶都有蜂蜜的甜味,是其它普洱茶所不及。我们普洱茶品茗的爱好者,深深体验到,只有以生茶茶菁制造成的普洱茶品,其茶汤中的甜味,为纯正清雅,也最能代表普洱茶的真性,而普洱茶的甜味,都以老树乔木茶菁,生茶而乾仓陈化的最好,最能表现甜味。
2、苦苦本是茶的原味,古代称茶为苦茶,早已得到了印证。最早期的野生茶,茶汤苦得难以入口,经过我们的祖先长期的培养,由野生型茶树到过渡型茶树,才变成为今天的栽培型茶树。虽然这是一连串植物生理学的演变过程,然而站在品茗的立场角度,我们比较关心的是由难以入口的苦味,而逐渐苦味淡薄,乃至于平常人能以饮用并视为美味珍品。先苦极后才能回甘,并带给普洱茶品茗者,那种真道的启示。普洱茶之所以会有苦,是因为其中含咖啡碱,茶所以能提神醒目,就是因为这些咖啡碱,对人体神经系统引起了兴奋作用的效果。真正健康的普洱茶品茗,并非透过苦味去求得提神醒目,而是从略带苦意的茶汤,达到回甘喉韵功效。以比较幼嫩等级的茶菁所制成的普洱茶,都带有苦味。如有荷香的白针金莲普洱散茶,或者现在生产比较高档幼嫩的普洱茶,都带有苦味。至于对苦味的处理,都是以冲泡方法来控制。同时也视各品茗者对苦味的接受程度,而泡出适当的苦味茶汤。
3、涩常听说不苦不涩不是茶,其实陈化六、七十年以上的陈老普洱茶,已经不见苦涩了。没有了苦涩,而仍然能表现其它茶味道的茶品,一般都被称为好茶了。普洱茶有口感比较强的阳刚性普洱,有口感比较温顺的阴柔性普洱。哪些刚性的?哪些是柔性的?就是以其苦涩的程度而定,是最具体辨别方法。茶的涩感是因为含有茶单宁成份,普洱茶是大叶种茶菁制成的,所含的茶单宁成份比一般茶叶来得多所以新的普洱生茶十分浓郁,也是涩的口感特强。适当的涩感对品茗者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涩会使口腔内肌肉收敛,而生津作用。涩可以增加普洱茶汤的刚强度,也满足口感较重的品茗者。依据我们品茗者的经验所及,生产在云南中部,在猛库、猛弄和凤庆一带的普洱茶,是属于苦底的。冲泡苦味和涩味都需注意其技巧与个人接受度。
4、酸 、水酸味和水味都是普洱茶不好的味道,当然在普洱茶品茗时不希望有酸、水味出现。茶叶制作不良或存放不好,都可能形成有酸味。这些带有酸味的普洱茶,每每经过三、五开冲泡后,有的酸味会逐渐减少。酸味是品茗者不愿意接受到的味道。它代表了茶品的低劣。一般新鲜的茶叶制作,如果在走水的程序处理不好,也会形成茶叶有水味。而普洱茶为什么变成有水味?却没可靠的资料佐证。现在生产的那些比较轻度发酵普洱砖茶,多半是有水味的。水味带给人稀弱败坏而不新鲜的感觉,也是普洱茶品者所排斥接受的。
5、无味大多数的普洱茶品茗高手,都公认无味之味,是普洱茶的最极品。这可能与贮放陈化的年份有关,一百多两百多年陈期的金瓜贡茶,其评语的是汤有色,但茶味陈化、淡薄。无味之味有着十足的禅境,此种无比高尚境界,在数百种茶中,恐怕只有普洱茶所独有了。虽然普洱茶茶道是参化道家的真道,但同时也处处充满禅机。
普洱茶的樟香
种茶之家。芟锄备至。旁生草木。则味劣难售。<普洱茶记>清-阮福着。从清朝阮福的记载,知道古时的茶园所种植的普洱茶树虽是高大乔木,也是怕与野草杂木混生,而掺生了草木杂味,危害了普洱茶品味。但是,也有利用混生,故意改变了茶叶的特性,如台湾宜兰有某些茶农将茶树姜苗混生种植而成了姜茶。所以混生的环境,可以直接影响普洱茶的品味。
云南各地有高大的樟树林,这些樟树多数高达一、二十余丈,在大樟树底下的空间,最适合普洱茶的种植生长,大樟树可以提供茶树适当的遮荫机会,在樟树环境下可以减少茶树的病虫害发生。如在樟树枝叶上生有许多小蜘蛛,会垂丝下来,吃掉茶叶上的小绿叶蝉等病虫。更可贵的是普洱茶树的根,与樟树根在地底下交错生长,使茶叶有了樟树香气。同时樟树枝叶也会散发樟香,茶树更直接吸收了樟香气,贮存于叶片中。云南大叶种普洱茶,茶性非常的强烈浓郁,得到了樟香的掺合,显现出一种高贵古朴、阳刚亮丽的茶性美。从一般普洱茶品茗者认知中,都认同樟香普洱茶,必定来自樟树林底下的茶园,也必定从肥沃土地中成长的,可以提升人生命力量的营养。灵芝是一种非常神奇的药性食物,一般中医界都认为生长在樟树上的灵芝,不仅是香气优美,而且最具医疗功效。近来台湾地方的樟树遭人大量盗砍,主要是用于柘植灵芝,以提高医疗功效。混生在樟树林底下的普洱茶也是具有一定的特异效力的。因此,普洱茶的樟香也成为提供人类健康长寿的讯号,在普洱茶品茗者内心深处,散发了一股生命力量之美。由于普洱茶菁的老嫩,所含的樟香浓淡度便有所不同,大约由四级茶菁开始摆脱了荷香的影响,七等较明显的樟香。六、七等最壮的茶菁含樟香最强,九、十等茶菁已是老弱的叶子,所含樟香渐渐转淡了。由于茶菁的老嫩、樟香的浓淡和陈化的长短,三方面条件相互的影响之下,所以有了青樟香、野樟香和淡樟香之分,也形成普洱茶樟香多采多姿的变化,耐人寻味,令人着迷。
普洱茶的自然
普洱茶的生命历程,这里是就狭义而言,指普洱茶成型后开始,那段漫长的陈化过程。普洱茶与其他许多茶类不同的是,它必须要有一段贮存的历史过程(普洱绿茶除外)。自然走过的历史,才能表现其真实性。普洱茶必须自然地从历史岁月走出来,才能展现它的真实性。
能够认知而鉴别普洱茶的生与长,才能有足够的能力,随心所欲地去品尝普洱茶。虽然各人所拥有的感性情怀不同,但普洱茶的真性却只有一个。比方在观看红色时,由于各人生理上的差异,而对红色的感受有所不同,却都有这是红色的共识。我们的视觉、味觉和嗅觉标准,虽然有着很大的差异,也影响了对普洱茶的感受,然而大家已经能从普洱茶得到一个稳定而真实的自我标准,也就应该有了品评普洱茶条件和能力了!
普洱茶的生津
津,唾液。生津是口腔中分泌出唾液。在中国传统的养生中,唾液是无上宝贵,有延寿浆之美誉。就以现在医学知识,唾液中含有多种有助益身体成份,尤其在促进消化,增强养份吸收功能,有着很大的作用。口中生津一方面可以解渴舒顺,另方面可以滋润自已的生命。健康和生命力旺盛的人,口腔唾液都很充足。时时有感口干舌燥,喉头紧锁,身体必定是出了问题有了毛病。品饮茶汤后生津,不但能舒顺喉韵,滋润口腔、营养生命,更能提供品茗的精神艺境。普洱茶是大叶茶种,茶叶内涵成份特浓,生津功能特强,普洱茶是以生津为主要特色之一。
人类生命活在这大环境中,全赖外界的养份能源,只有当我们咽下唾液津汁时,才能从自已生命机体,所营造出的养份而回馈于自身。同时只有健康机体和活着的生命,才可能有自然生津的能力。也间接提供品茗者,在茶道参化生命艺境的力量和契机。
普洱茶的喉韵
茶最原始的用途是作为药用,尔后再用来解渴。解渴的首要条件,就是喉头得以滋润,并立即解除紧箍的干涸。喉韵一向都是最受品茗者的青睐,尤其较资深品茗的高手,也多极重视喉韵特色。更以喉韵特强为标榜,而抬高茶品售价。普洱茶的喉韵可以分为甘、润、燥三方面。
1、甘 “谁谓茶苦。其甘荠”诗经-邶风谷风。
“绝品不可议。甘香焉等差”-梅尧臣。
“舌本常留甘尽日。鼻端无复鼾如雷”-陆游。
“年来病懒百不堪。未废饮食求芳甘”-苏辙。
古人多以诗词来赞赏茶的回甘,茶汤能带来甘的喉韵,是所有品茗者都喜爱的。甘的品味是比较涵蓄,不像香那样飘逸。往往都是和苦味伴随而至,常说苦尽甘来。有许多的品茗者,所以喜欢带有苦味的茶汤,就是因为苦后而能回甘。但也有不苦而甘的东西,如中药材的甘草,入口不苦却有甜而甘的品味,普洱茶也有不苦而回甘的好茶。
茶多半是先苦后甘,凤山茶菁制成的福禄贡茶,是苦味的茶底;以及猛海芽茶制成的白针金莲,也是苦底的茶汤,都能够表现苦尽甘来。同庆老号圆茶,陈期近百年,苦涩味全消失了,但饮后能有微微回甘的喉韵,持续甚久,的确是好普洱茶。早期的红印普洱圆茶,采用较嫩茶菁制成,陈期已逾五十年,有兰香,略有些苦底,多冲泡几次后苦味不再,其回甘相继不断,效果特好,是普洱茶中的极品。
2、润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卢仝。
现在饮茶的第一目的,已经由最古老时期的治病,而成为解渴去闷。润喉则是解渴的第一步骤,再是补充足够的水份,因缺乏水份而产生的郁闷,立刻得以消除,胸怀舒畅。喉头得到滋润,渴象就可以去除。有时候天气太干燥,或者吃得太过于咸腻,渴象就会很严重,白开水喝得越多,感觉更加渴,此时如果能饮上一两口上好的普洱茶,喉头因此润化、渴象自然解除洧失,舒服且顺畅。品饮到能使喉韵润化的茶汤,虽然没有口渴现象,却越喝越想喝,是因为润感使人有安稳、充实、舒顺而满足感。一般乔木老树的普洱茶,经过适当陈化后,都能达到“喉吻润、破孤闷”的润化境界。
3、燥有毒的气体或有些太强的烈酒,都可能刺激喉歌肌肉紧缩,甚窒息难以呼吸。茶汤水性如果太利或太过苦涩,也会使喉头难受,产生乾而燥的感觉,强烈者影响吞咽困难。一些以云南省外或边境茶菁制成的普洱茶,因为品质不好,虽然苦涩不也有称为“锁喉”。燥感除了喉头极不舒服且难受外,给予品茗者情绪不稳,神意焦虑,心境不安等。
有些陈年普洱茶品,在贮存过程中太过于密封,开封后马上冲泡,也会有燥的情形。必须装在较宽大的容器,回气一段时间后,燥感自然消失。有人将霉变的普洱茶,送进烤箱焙火,为了要去除其霉味;有时在煮普洱茶之前,将茶叶放在茶罶内烤过,以求得香味,如果焙得过重火,烤得太焦,也会造成燥感。一般夏季和秋季采摘的茶菁,多多少少带有些燥感。茶叶一但有了燥感,就不能评为好茶,品茗者对燥感是最难以接受,不但直接带来难受而不安,更因燥的出现,即使拥有最多优美特色茶品,也会立即统统被否定掉。
普洱茶的冲泡方法
1、 普洱茶宜用何种壶冲泡 宜选腹大的壶,因为普洱茶的浓度高,用腹大的壶可避免茶汤过浓。建议材质宜选陶壶、紫沙壶。
2、普洱茶冲泡分量 冲泡普洱时茶叶份量大约占壶身20%,最好将茶砖、茶饼、拨开后,暴露空气2星期,再冲泡味道更棒!
3、普洱茶如何品尝普洱
首先,将茶叶放入茶壶,然后注入热水。一般在喝中国茶时,都要先冲过一次热水才行,对于普洱茶来说这是不可缺少的程序。因为它跟其他茶类不同,除了一般加工手续外,好的陈年普洱茶至少还要再地底下埋个五年左右,所以怕它会带有部分的泥土在里面。由此可知,第一次冲泡茶叶的热水除了可以唤醒茶叶的味道之外,它同时还具有将茶叶中的杂质一并洗净的重要任务。第一次的冲泡速度要快,因为它只要能将茶叶洗净即可,不须将它的味道浸泡出来;而第二次以后由于是要拿来喝的,所以浓淡的选择就可依照个人喜好来决定了。普洱茶即使变冷以后还是风味十足,所以夏天的时候可以弄得冷一些或者是冰过以后再喝。
Ⅲ 抹茶绿手表怎么调时间
抹茶绿手表在表盘旁边有一个按钮,
你把这个按钮提出来转动的时猜数候就可以迟兆陪调整时间,
调整好了之后再码蠢把它推回去。
Ⅳ 茶叶发霉了怎么办
问题一:茶叶发霉了怎么办? 茶叶发霉的话,可以用以下小方法:
1、每天用半畅半干的布,小心的把表面的霉给擦掉,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
2、或用软毛刷将茶叶表面的霉给刷掉,然后放在阴凉通风处,偶尔翻腾几次,无需再做其他处理,但是要注意避免让阳光直射。
以上方法遇到雨季的话,可以坚持几个月,如果茶叶表面的霉消失了,就可再饮用,如果没有消失,那么只能够放弃;如果是晴天的话,那么坚持一个月左右,看看茶叶表面念盯的霉有没消失。还有,这种处理茶叶发霉的方法,建议用在名贵茶叶身上,换言之,如果是普通价格低茶叶,最好是不要再喝了,省得自己麻烦。
如果不想茶叶发霉的话,那么在天气潮湿的季节,就要特别注意茶叶的储存环境,特别是要注意室内空气的流通,尽量维持储存地的阴凉干燥的环境。
问题二:茶叶有点霉怎么办 茶叶霉了是因为水分长时超标导致的,伴随茶叶的变质!有霉味,颜色灰暗,严重者可见白色,黄色,绿色,灰色,褐色等霉斑!决不能食用是极强的致癌物质。正常茶叶含水量是5--6%当达到10%以上时极易变质生霉,所以要注意保存,防潮! 霉茶决不能食用!切忌!!!
问题三:怎样辨别茶叶有没有发霉 20分 茶叶发霉呈灰白色,能闻到霉变的味道,在阳光下抖动有粉尘。
你可以用手指捻茶叶、如果能够将茶叶捻碎成粉末,表明茶叶干燥度较好,如果捻不处,表示湿度较高,甚至可能已经发霉,更可能含有霉素。你也可以取少量用开水冲泡,比原来色深,且有异味,不够芳香,那就估计是发霉了。
发霉变质的茶叶里含有青霉酸、氯环素、黄天精等多种霉菌素。这些毒素进入人体,会出现腹泄、腹痛、头晕、四肢无力等症状。长期饮用可以使肝脏、肾等脏器变性、坏死,甚至有致癌作用。因此霉变的茶叶不能饮用,必须弃掉。
问题四:怎样辨别茶叶发霉 1、闻气味
要辨别茶叶的新旧、好坏都是首先要闻茶叶的气味,没有变质的茶叶会有一股淡淡的茶香,已经发霉的茶叶会有一股霉味。
2、看颜色
茶叶正常的颜色是嫩绿或墨绿,鲜润活气的,若出现黑点、灰白色等类似霉点的则是已经发霉了。
3、观外形
各种茶叶都有特定的外形特征,没有发霉的茶叶是叶片则紧结、条索明亮的。
特别注意:
茶叶发霉是不能再喝的,茶叶发霉龚因为受了青霉、曲霉污染,发了霉的茶叶所泡的茶汤不仅已经没有了茶香,而且人体喝了还对身体有一定的损害,如头晕、腹泻、重则可以引起重要仔岩和器官坏死。
问题五:茶叶发霉可以喝吗? 茶是适合长期饮用,而且茶叶是一种能够长期保存,香气依旧的神奇物质,那么茶叶发霉可以喝吗?发霉变质的茶叶里含有青霉酸、氯环素、黄天精等多种霉菌素。这些毒素进入人体,会出现腹泄、腹痛、头晕、四肢无力等症状。长期饮用可以使肝脏、肾等脏器变性、坏死,甚至有致癌作用。因此霉变的茶叶不能饮用,必须弃掉。放置茶叶水的杯子如不常用霉变后,应刷洗干净再用。同样,霉变的茶叶也不能用来作食品。市场上卖的茶叶饼干、茶叶奶糖、茶叶麦乳精、茶叶冰棍、茶叶冰淇淋等种类很多,制造者要严格把握,购买者应注意,变味的不能食用。
问题六:茶叶发霉了怎么办 发霉的茶叶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再喝了。不要说发霉,就是茶叶稍微变色了都最好不要饮用。 特别是绿茶。 不利于健康。可以做花肥或者放在某个地方夏天燃烧驱蚊,也可以放在测试里燃烧驱异味。
问题七:喝了发霉的茶叶有什么坏处 发霉茶 危害大
茶叶和其他食品一样,有保质期限。大部分茶的保质期都在18个月左右。茶叶放置的时间长了,就容易发霉。茶叶霉变一般是指茶叶中长出白毛,闻之带有霉味,严重霉变的茶叶会腐烂结块,上面长出绿毛。
茶叶发霉是因为受到了青霉、曲霉污染,能产生如黄曲霉(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黄曲霉耐高温,无法经过高温煎炸烹调消除。它的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所以,喝了发霉的茶轻则可能引起头晕、眼花、腹泻等食物中毒的症状,重则可能会引发诸如肝、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
问题八:这茶枣冲叶是发霉了吗? 10分 您好,不管是装茶叶的食品袋还是茶叶罐在装入茶叶后都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茶叶上的茶毫茶毛以及一些细碎的茶沫附着在包装上。也有茶叶因为存放不当而发霉变质的。最简单的鉴别方式,如果茶叶干燥且茶香茶型茶色没有改变就是正常的请放心饮用。而正真发霉的茶叶会很潮湿且茶香茶型茶色会有很大的变化。
淘 宝:金寨县茗香园茶行(经营:茶叶、石斛、葛粉、土特产等)
问题九:茶叶发霉了怎么办?有什么办法再利用吗? 茶叶会发霉,发霉后的茶叶不能再饮用,也不可以用来做茶叶蛋。可以用茶叶来杀菌除臭,例如:将茶叶用卫生纸包裹好,放在鞋里去除异味还可杀菌,放到冰箱里、衣橱里、厨具等等。
如果茶叶的量多的话,也可以把发霉的茶叶洗干净,然后晒干,做成茶香枕,这样有助于睡眠,特别是对于失眠的人而言具有很好的功效。
Ⅳ 茶艺师申请表填错了怎么办
若茶艺师申请表填错了,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 联系申请部门:可以联系申请茶艺师的部门,询问是否可以重新填写申请表,或者可以提供电子版的申请表,以便修改和更正错误内容。
2. 将申请表中的错误信息在纸质表上标注出来:如果申请表中的错误无法联系到申请部门,可以在申请表上标注出错误信息,并提脊李键供正确的信息。
3. 提供纸质表外的其他信息:如果申请表中的错误无法在纸质扰凯表上标注出来,可以提供其他信息,比如个人简历或联系方式,以证明自己的身份和能樱巧力。
Ⅵ 中国茶到底分几种
一般茶叶可以分六种:
1、乌龙茶:铁观音、黄金桂、武夷岩茶(包括大红袍、水金龟、白鸡冠、铁罗汉、武夷肉桂、武夷水仙)、漳平水仙、漳州黄芽奇兰、永春佛手、台湾冻顶乌龙、广东凤凰水仙、凤凰单枞等。
2、红茶:正山小种、金骏眉、银骏眉、坦洋工夫、祁门工夫、宁红等。
3、绿茶:龙井、碧柔春、黄山毛峰、南京雨花茶、信阳毛尖、庐山云雾茶等。
4、白茶:君山银针、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
5、黑茶:普洱茶、茯砖茶、六堡茶等。
6、黄茶:霍山黄芽、蒙山黄芽等。
红绿茶区别:
外形不同:
绿茶茸毫披露,显芽锋,汤色明亮,香气清高,滋味醇爽,成绿茶色调。而红茶芽毫显露,色泽乌润,汤色红艳明亮,叶底鲜红明亮,香气芬芳,馥郁持久。
2.茶汤颜色不同:
冲泡的前几分钟,红茶的是淡褐色;绿茶的汤汁是清绿色。冲泡超过半小时后,红茶已是褐色,好的绿茶仍是绿色,绿茶色泽偏亮,呈绿色或深绿色,红茶颜色偏淡褐色或深褐色。
3.冲茶的水温不同:
高级绿茶,尤其是芽叶细嫩的名绿茶,一般用80°左右的沸水冲泡。水温太高容易破坏茶中维生素C,咖啡碱容易析出,导致茶汤变黄,滋味较苦。而冲泡红茶则要用90-100°的沸水冲泡,水温如果低了茶叶中有效成分析出少,茶叶味道也会变淡。
4.制作工艺不同:
红茶发酵度达80~90%,制作过程不经杀菁,而是直接萎凋、揉切,然后进行完整发酵,使茶叶中所含的茶多酚氧化成为茶红素,因而形成红茶所特有暗红色茶叶、红色茶汤。
绿茶则属于不发酵茶类,采取茶树新叶,未经发酵,经杀青、揉拧、干燥等典型工艺制作而成。经过发酵后红茶中的茶多酚产生了化学反应减少了百分之九十以上,并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
5.功效作用不同:
茶叶一旦经过发酵即成为“红茶”,特点是经冲泡后呈红色汤汁,味甘性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具有提神益思、解除疲劳等作用。
绿茶的化学成分与红茶大为不同,绿茶中的主要物质“茶多酚”经高温发酵后会转变成“茶黄素”,“茶黄素”是一种强力降血脂物质,它能防止血管中形成脂类沉积物,从而可预防冠心病或中风,所以常喝红茶对预防心血管有好处。
Ⅶ 普洱生茶怎么冲泡
通常的生普洱茶的冲泡方法:将10克普洱茶倒入茶壶或盖碗,冲入200毫升沸水。先洗茶,将普洱茶表层的不洁物和异物洗去,才能充分释放出普洱茶的真味。再冲入沸水,浸泡5秒钟。
将茶汤倒入公道杯中,再将茶汤分斟入品茗杯,先闻其香,观其色,而后饮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叶底褐孙肢袭红色,滋味饥乎醇厚回甜,饮后令人心旷神怡。
准备工作:
一、普洱茶冲泡用水和水温:选用矿泉水或纯净水,水温以90°C~100°C沸水为佳。
二、置茶量:用茶针顺茶饼(沱、砖)分则兄层处轻轻撬取,可按饮茶人数多少决定取茶数量。若人少,可取普洱茶8~10克,人多可取普洱茶15~20克。
三、醒茶:将茶叶放入茶壶,然后注入热水(除可醒茶之外,它同时还具有提高茶叶净度的作用)后倒掉。
Ⅷ 茶文化的演变
在中国5000年的漫长历史长河中,无数璀璨文明的随之产生,又随之消失,而茶文化不仅没有被人忘记,反而越发蓬勃生机,更是走向世界。那么茶文化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是怎样演变和发展的呢?接下来就让茶能成事带领大家从历史中学习茶文化知识吧!
一、茶文化的来源
文化:文化一词源自我们的“大道之源”《易经》,贲卦彖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二、茶字演变
1.茶在古时称:
荼:出自《荀子·大略》,原意指古书上说的一种苦菜和茅草的白花。古同“涂”。
槚:来源于唐·陆羽《茶经》,指楸树或茶树。
荈(chuǎn):出自《尔雅》。晋·郭璞:“早采者为荼,晚取者为茗,一名荈。
蔎(sh):是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也是茶的别称。
茗:《说文解字》时补:茶之嫩芽也。从草名声,以茗专指茶芽
2.唐代陆羽《茶经》真正统一使用茶字,沿用千年至今。
3.茶:人在草木间、茶字象征长寿,把108岁老人称为:茶寿老人
4.茶是人木之和:从茶树上采摘下来的芽叶,经过不同的工艺制成的成品或半成品。
5.茶道的定义是没有定义的,因人而异。作为茶文化金字塔的最顶端,道,首先是走出去,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茶道,它一直在变,也一直未变。
6.与茶相关的字
a.和、静、怡、真(林治)
和:坚实的思想核心,是儒佛道共通的哲学理念
静:必经的修习之道
怡:怡悦的心灵享受,怡目乐口、怡心乐意、怡神乐志
真:茶道的终极追求,物之真、情之真、性之真、道之真
b.清、敬、怡、真(台湾)
c.和、敬、清、寂(日本)
d.和、敬、俭、真(韩国)
三、中国的两种茶
中国有2种茶,上至皇宫贵族、下至黎民百姓。中国的茶可高可低、可雅可俗,雅的是:内心所求。俗的是:民间之食。而正是这雅俗,至今千年,烙印在我们的文化血液中传承不朽。它博大而宽广,是物质和精神的代表。
四、灶岩碧中国茶简史
1、传说时期
三皇五帝时代(公元2000年前)
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者,茶也。这是我们关于茶枣桐的最早的传说。
2、形成时期
汉魏晋南北朝
a.殷周时代(公元前1000年左右)
东晋常璩在《华阳国志.巴志》中曾有如下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土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蚕、麻、伫、鱼、盐、钢、铁、丹、漆、荼、蜜……皆纳贡之。
b.西汉(公元前200年)
①西汉辞赋家王褒,在他写的一份劳工契约《憧约》中,规定佣人要“武阳买茶”、“烹荼尽具”。隐举武阳位于现在的四川省彭山县,当时已是一个颇有规模的茶叶集散地。
②《四川县志》荼祖吴理真,有历史记载的第一个种植茶树的人。
c.三国(公元200年)
《吴志.书曜传》“孙皓每飨宴,坐席无不悉以七升为限,虽不尽入口,皆浇灌取尽。曜饮酒不过二升,浩初礼异,密赐荈代酒。
d.晋代南北朝后(公元400年)
张楫在《广雅》中描绘说:“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橘于苇之。这是正式有文字记载饮茶已不再将新鲜茶叶或嫩梢煮作羹饮,而是进入制茶饮茶新的时代。②南齐世祖武皇帝《遗诏》:“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但设饼果、茶饮,干饭、酒浦而已。”以茶养廉也标志着中国茶文代的起源。
3、兴盛时期
唐代公元600-900年
茶始有字-在中唐时期,“茶”字开始广泛地使用
茶始作书-陆羽着的《茶经》不仅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门着作,也是世界上第一本茶书,是茶文化绝对经典
茶始销边-唐朝的茶叶生产充裕,在满足自身消费的同时,南方的茶叶产区以各种途径把茶叶远销边疆。
茶税-茶叶开始作为全国的一种社会经济,除其具有的商品性内容以外,主要反映在茶税的课征上。
对当时生活的影响
a.饮茶之风大盛,宫廷盛行,民间效仿,文人热衷,达到了“"比屋皆饮”、“投钱取饮”的程度。唐代佛教兴盛,禅茶一味。僧人打坐与茶解乏益神的功效的完美结合。
b.文成公主嫁藏,带去了茶叶和饮茶的习俗,使茶与佛教和藏族同胞的生活进一步融合。西藏喇嘛寺中出现了空前规模的茶盛会,饮茶的地域进一步扩大。
c.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其中有一套大唐系列茶器。根据同时出土的《物账碑》记载:有“茶槽子、碾子、茶罗子、匙子一副七事,共八十两
4、鼎盛时期
宋代公元900-1300年
a.贡茶与仕途:皇室十分重视贡茶的质量,且贡茶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地方官的仕途不仅提高了制茶的水平,更延伸出了特色的“斗茶”。出现御茶园和官营茶园,茶叶种植面积比唐代扩大2~3倍,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
b.专业的茶师、茶学理论、文学艺术作品涌现:苏东坡、范仲淹、蔡襄《茶录》、宋徽宗《大观茶论》等着名茶人。蔡襄的《茶录》就是专门为仁宗皇帝了解贡荼及其品尝煮饮技巧而写的一部专着。宋徽宗以一种荼叶专家的姿态撰写《大观荼论》
c.精细化茶品之龙团凤饼:欧阳修称这种茶“其价值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宋仁宗最推荐这种小龙团,即使是宰相近臣,也不随便赐赠,只有每年在南郊大礼祭天地时,中枢密院四位大臣才有幸共同分到一团。
5、成熟时期
元明清公元1300-1644年
a.元代是茶叶的过渡区,明朝茶叶对外贸易加强,郑和7次下西洋,茶叶输出量大大增加。欧洲文献中最早提到中国茶的是1559年(明世宗嘉靖38年)意大利着名作家拉马司澳《中国茶》、《航海与旅行记》16世纪荷兰、英国等国纷纷到中国贩茶。
b.制茶工艺的改变
明太祖朱元璋:废团兴散、改造芽茶,推动了芽茶和叶茶的发展。黄茶、黑茶、红茶也相继出现。
元代《王祯农书》所载的蒸青技术,虽已完整,但尚粗略,明代时,制茶炒青技术发展逐渐超过了蒸青方法。
c.茶方式的改变—冲泡法
基于散茶的兴起,散茶容易冲泡,而且芽叶完整,大大增强了饮茶时的观赏效果。明代人在饮茶中,已经有意识地追求一种自然美和环境美。明代文人认为,唐宋人的团茶碾末煮饮,有损荼的真味,茶饮应着重于香、味、色的完美统一。
d.清朝在散茶叶茶发展的同时,其他茶类也得到了全面发展。包括白茶、花茶、青茶相继完善。
e.鸦片战争-茶叶战争
中国荼叶最早由荷兰传到欧洲,荷兰利用其强大的海军势力以及优良的港口优势,垄断中国与欧洲的茶叶贸易。英国政府为了争夺海上霸权,曾4度对荷兰发起战争,最后英国垄断了海外贸易。
5、成熟时期
元明清公元1644-1912年
一部《红楼梦》全书一百二十回,其中谈及茶事的有近300处,丰富多彩,其内容涵盖茶的类型,品茶要素、茶礼茶俗、茶诗茶联。譬如:林黛玉初进贾府、栊翠庵品茶、王熙凤送茶、贾宝玉侍童。
6、衰落时期
民国1912-1949
辛亥革命后,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其间多次国共内战、以及抗日战争,民不聊生,致使茶叶的发展有所停滞,中国茶叶进入衰落时期。
7、复兴时期
新中国成立至今
a.1950年-1988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恢复发展期,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大力恢复旧茶园,建立新茶园,改进新品种,推行科学种茶,茶叶经济走向稳定发展阶段。
b.2013年2017年,中国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已经牢牢稳居世界首位。陈橼教授(1908-1999):1979年撰写了《茶叶的分类理论与实践》,依据加工工艺、发酵程度、品质不同等系统地将茶叶分为六大类。至此,茶叶的分类才正式完善。
茶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是漫入骨子里,尤其是茶文化的在历史的长河中演变成现在的茶道,只要茶文化在,茶道便会永远的传承下去,茶能成事,好茶相伴,成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