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今年,美国几月份打伊朗
攻打伊朗主要是看伊朗核武发展的状况而定和外交努力的结果。
1、伊朗并没有公开承认要发展核武器,只是打着伊朗拥有和平开发核能的权利(其实发展核武器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了,但是伊朗就是不承认,让美国抓不到把柄),这一点和北朝鲜很不同,北朝鲜已经承认并试验核武器,只是北朝鲜是一个垂死的政权,并且战略地位相对不太重要的地区,再加上韩国反对动武,因此美国没有行动,而伊朗不同,战略地位及其重要,一旦掌握核武器,将造成中东地区的军备竞赛和造成大的动荡,因此美国制止伊朗发展核武器的决心是非常大。
2、美国处理这种事件,首先是外交,通过国际社会的制裁(估计用处不大,因为中国不太合作),如果伊朗还继续往前走,美国有可能采取外科手术式的空中打击,因为毕竟伊朗还处于核武发展阶段,外科手术式打击能够消除其核武器能力,而武力推翻伊朗政权是最下策,并不是美国没有这个能力,而是因为推翻这个政权后,就要重建这个国家体制(不能打垮甩手就走,这样只会使得伊朗更加动荡,成为恐怖主义温床),这样要付出巨大的金钱和人力和物力重建战后的伊朗,而且需要漫长的时间,美国现在拖延不起这个漫长时间和耗资巨大的重建。
3、外科手术打击的时间主要是看伊朗的面对国际社会的制裁如何行动,是否一意孤行(伊朗不会这么傻,这样就是等着挨打),还是搞曲线主义(这是一种拖延战术令美国最头痛,最近2月 6日伊朗外交部长表示,把该国的浓缩铀送往国外进行进一步提炼的最后方案有可能达成,很明显伊朗正在施行拖延战术,这样的话战争就一时间无法爆发,拖延好了能好几年,有肯能研制成功核武器。
4、美国是绝对不能让以色列动武的,因为以色列同阿拉伯国家长期处于敌对状态,目前的中东和平非常脆弱,因此即便动武也是美国进行,因为美国毕竟是公认的世界警察,美国动武阿拉伯国家反对的声音相对较弱,而且许多阿拉伯国家可能还暗地里支持美国(毕竟如果伊朗拥有核武器将会成为中东的霸主,穆斯林也是分派的)
‘贰’ 98世界杯预选赛中国2:4伊朗比赛日期到底是96年9月还是97年9月
98世界杯预选赛中国2:4伊朗比赛日期是97年9月。
‘叁’ 2022年灭亡的国家
21世纪最有可能会消失的国家有哪些?: 朝鲜、韩国 原因:统一 欧盟各国 原因:欧洲统一
2021年战乱国有哪些? - :首先是周朝的成康之治,公元前1020年-前996年.成康之治是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太平盛世.史家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余年不用”. 然后是汉朝的文景之治,公元前180年-前141年. 文景...
已经消失的国家有哪些? - : 这些是20世纪以来消失的国家 不是很全,请谅解 不包括二战,法西斯建立的傀儡国 1清帝国 清帝国,在1840年以后就开始苟延残喘,终于在1912年支撑不住了,在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代表小皇帝...
2022年世界会灭亡吗 - : 不会,因为2012世界就毁灭了
2022将会发生什么地理玛雅预言 - : 考古人员在研究墙壁上的绘画和数字美国考古学家在危地马拉玛雅文化遗址取得重大发现,包括目前所知最古老的玛雅天象表,记录着天象和日历.日历延续至今后7000余年,推翻了“2012年世界末日说”.新发现这处遗址位于危地马拉东...
正在消失的国家有哪些? - : 这个为题太宽泛了,可以说现在每个国家都正在消逝 从历史来考虑,罗马帝国也算消失了,说说中国,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五代十国,这些都算消失了 历史是发展的 战争和利益集团的斗争使得国家这个集团不断的改变 南斯拉夫消失以后,变成n个国家,其中一个叫做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它在世界杯期间也消失了,变成了塞尔维亚,另一个是黑山 希望世界能够和平`
世界各国家的灭亡 - : 很久以前,查理满帝国灭亡 罗马帝国灭亡 拜占庭帝国灭亡 压力山大帝国灭亡 法兰西第一,第二,第三帝国灭亡 法兰西第一,第二,第四共和国灭亡
这几个国家是怎样被谁灭亡的? - : 平时还是应该多了解点历史波斯是伊朗在欧洲的旧称译音.历史上在这一西南亚地区曾建立过多个的帝国.1935年,礼萨·汗将波斯在国际上更名为伊朗拜占庭就是现在的土尔其.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东罗马帝国以巴尔干半岛为中心,领...
‘肆’ 巴林在2022年世界杯预选赛中击败伊朗,巴林足球为什么会如此之强呢
他之所以会如此之强,是因为它的训练方式比较特殊,而且相关教练的决策力很厉害,总是能够有效把握赛场上对手的战略战术。
‘伍’ |979年伊朗
两伊战争
‘陆’ 2022年2月22日新闻联播主要内容是什么
2022年2月22日新闻联播有以下主要内容:
1、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共享冬奥荣光 我们一起向未来。
2、《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
3、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
4、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启动实施。
5、2022年积极财政政策将适当靠前发力。
6、北京冬残奥会转换工作开启。
7、中央援建香港方舱医院项目开工。
8、国家卫生健康委通报最新疫情。
9、国内联播快讯。
10、俄总统宣布承认乌东部民间武装控制地区独立。
11、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4.23亿。
12、伊朗总统访问卡塔尔 加强双边合作。
以上内容参考:CCTV节目官网—《新闻联播》 20220222
‘柒’ 03年到20年的重大事件
图为8月20日,美军士兵守卫在阿富汗喀布尔机场的铁丝网一侧。图源新华社/法新
“9·11”恐袭事件发生20年了。
20年过去,美国纽约双子塔的烈火浓烟仿佛仍在眼前,恐怖主义的阴霾依旧笼罩在世界上空。20年间,美国的“反恐”进程“把阿富汗政权从塔利班换成塔利班”,这种颇具反讽意味的“轮回”,宣告了美国所谓“反恐战争”的失败。
“美式反恐”为何越反越恐?自诩为“正义之师”的美国为何没给世界带来和平与安全?在“9·11”事件20周年之际,人民日报海外版邀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李伟、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德刚等国际问题专家就这些问题进行对话。
“9·11”事件为何发生?20年间,美国内政外交发生哪些变化?
2001年9月11日上午,两架被恐怖分子劫持的民航客机撞向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子塔,另一组劫机者迫使第三架民航客机撞入华盛顿五角大楼,造成2977名平民遇难及19名劫机者死亡,美国经济损失达2000亿美元。这是美国遭受的最为严重的恐怖主义灾难。2001年10月7日,美国以“反恐”为名发动阿富汗战争。
李海东:“9·11”事件的发生基于多方面因素:一是美国没有处理好与伊斯兰国家的关系。多年来,美国的中东政策总体而言是“一边倒”地偏袒以色列,导致其与伊斯兰国家关系持久紧张,中东地区的诸多宗教极端主义者更是对美国充满仇恨。二是美国没有处理好自身问题。尽管美国已经拥有十分发达的情报系统,但20世纪90年代其整体安全情报和外交资源主要用于筹划如何与其他大国开展大国地缘政治对抗,并未足够重视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严重直接威胁的伊斯兰世界中存在的极端主义者。美国情报系统误导了决策者,使其出现重大政策失误。“9·11”事件打了美国一个措手不及。
有个颇具讽刺意味的事实,策划“9·11”事件的“基地”组织正是美国一手扶植起来的。20世纪80年代,为了遏制苏联,美国在阿富汗大力支持伊斯兰世界中的反苏力量,其中就包括“基地”组织。由于美国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和判断,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李伟:“9·11”事件给美国造成巨大打击,并对其国家安全观念产生极大冲击。在此之前,美国认为对其构成威胁的对手以国家行为体为主,但“9·11”事件表明,作为非国家行为体的“基地”组织,也能对美国造成几乎致命性的打击。
之后一段时期,美国整体国内政策围绕“反恐”进行。例如,“9·11”事件发生不久,美国以“反恐”名义颁布了《爱国者法案》。同时,美国实施了大规模的政府改组,包括成立国土安全部、设立国家反恐中心等,并在一定时期内修改了与留学、移民相关的一系列政策。
在外交领域,美国从小布什政府时期开始采取以“反恐”立场划分敌友的对外政策,即谁支持美国“反恐”,谁就是美国的朋友,反之就是美国的敌人。
“9·11”事件后,美国给国际社会造成最大影响的举措是发动了两场所谓“反恐”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
孙德刚:“9·11”事件发生以来的20年间,美国对外战略发生多次重大转变。事件发生后至2011年的10年间,美国相继发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对外战略重心从大国博弈转向“反恐”。从2011年至2021年的10年间,“反恐”和大国博弈同时处于美国对外战略的重要位置。随着美国正式结束20年阿富汗战争,其对外战略重心回归地缘政治的大国博弈。
在所谓“反恐”方面,美国主要采取以下举措:一是以政权更迭为目的组建“志愿者联盟”,发动阿富汗战争,并纠集一拨“小兄弟”发动伊拉克战争;二是发起“反跨国恐怖主义论坛”,并把打击反美力量一并纳入“反恐”行动之中,给朝鲜、伊朗、叙利亚等国“贴标签”,将其列入“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名单;三是将高科技应用于“反恐”行动,在中东、中亚等地区建立多个无人机基地,对恐怖分子进行定点清除。
所谓“反恐战争”为何惨淡收场?美国“反恐”政策出了哪些问题?
据外媒报道,美国布朗大学的战争成本项目发布报告显示,美国在“9·11”事件后的“反恐战争”的预算成本和未来债务总额,“以当前美元计算约为8万亿美元”;此外,约92.9万人在美国的“反恐战争”中丧生。
然而,无数的金钱和死亡并未换来美国人期待的和平与安宁。美国皮尤研究中心近期公布的民调显示,近七成美国民众认为美国未能在阿富汗实现目标。
李伟:美国摧毁“基地”组织在阿富汗的训练营地后,其在阿富汗的“反恐”行动步入歧途。一方面美国以“反恐”为名“夹带私货”。2003年,在发动阿富汗战争仅两年后,美国为了推翻伊拉克萨达姆政权,捏造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与“基地”组织有联系的虚假情报,悍然发动伊拉克战争,其根本目的是在中东国家推行“美式民主”。最终,事与愿违,反而在伊拉克催生了另一个新的国际恐怖势力——“伊斯兰国”极端组织。
另一方面,2011年击毙本·拉登后,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便只有“反恐”之名,而无“反恐”之实。此后10年,美国的对手不再是恐怖组织,而是阿富汗塔利班武装,其目的是在阿富汗扶植一个亲美的傀儡政权。而这一政权并不符合阿富汗的整体国家利益。
美国看似高举“反恐”旗帜,实质却在不断制造新的恐怖主义,并使恐怖主义发展蔓延的土壤更加肥沃,恐怖活动日益猖獗。
孙德刚:美国的“反恐”政策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没有弄清恐怖主义具有多重根源,如思想层面的意识形态极端化、社会层面的族群对立和分裂主义、经济层面的贫穷导致极端分子铤而走险,而是简单采取以暴制暴的方式,引发新的矛盾。
二是错误地认为民主是根治恐怖主义的良方,将二战后对日本、德国的民主化改造用于伊斯兰国家,企图在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等国打造“民主样本”,结果出现“水土不服”。同时,美国简单地将民主治理等同于民主选举,导致这些国家在选举中以部落、教派、族群等划线、抱团,原有的国家认同和内部平衡被打破,族群之间的对立进一步加剧。
三是过于迷信高科技“反恐”手段,无人机“斩首”行动常因情报失误而造成平民伤亡,加剧中东地区反美情绪,让美国大失民心。
李海东:美国在“9·11”事件后的一系列“反恐”行动远未达到其预期目标,决策者一再犯错,政策失败成为20年来美国对外政策的一个鲜明特点。
例如,美国以塔利班庇护“9·11”事件幕后主使本·拉登和“基地”组织为由,发动阿富汗战争,在推翻塔利班政权后,基于新的战略考虑,不仅未从阿富汗撤军,反而将北约力量带入阿富汗。在此期间,美国还盲目地开辟了伊拉克战场,把颠覆萨达姆政权作为其“反恐”的一个目标。此后,美国还加大对利比亚、叙利亚等中东北非其他国家内政的干预。事实上,美国并未将心思真正用于反恐,而是将大量资源用于颠覆其他国家政权,试图借“反恐”之名对相关国家进行美式改造,并利用美国在不同地区的军事存在搞大国地缘政治角逐把戏。但美国的能力与目标不相匹配,致使其政策反复失败。可以看到,“9·11”事件之后,美国外交政策错误迭出,错上加错,最终导致其在阿富汗的狼狈大溃败。
美国在中东酿成哪些恶果?给世界留下多少隐患?
日前,伊朗国家电视台援引国际慈善组织救助儿童会的数据称,美国入侵阿富汗的20年间,近3.3万名儿童被杀害或致残,且这一数字不包括因饥饿、贫困和疾病而死亡的儿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8月31日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表示:“今天,1800万人,也就是阿富汗几乎一半的人口需要靠人道主义援助才能幸存。”
如世人所见,“9·11”事件发生20年后,高举“反恐”这面“正义大旗”的美国,留给中东乃至世界的是更多苦难和安全隐患。
孙德刚:“9·11”事件发生之后,世界各国普遍同情美国人民,国际社会也一致认为恐怖主义活动与反恐怖主义活动是一对主要矛盾。然而,美国错误地发动两场所谓“反恐战争”,从受害者变为加害者和占领者,在阿富汗和伊拉克造成大规模的无辜平民伤亡,导致国际社会尤其是伊斯兰国家对美国的看法发生转变。
在美国发动战争之前,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国家认同较强。然而,美国试图“嫁接”西方选举政治,导致两个国家内部族群矛盾上升,部分失去资源和权力的前政府官员、军人转而加入极端组织。美国发动所谓“反恐战争”的另一个结果是,地区民族主义抬头,包括极端民族主义、排外主义、反美主义上升,并为新的暴力和恐怖主义活动提供了土壤。
此外,近年来欧美国家频繁发生的“独狼式”恐怖袭击事件,也是美国“反恐”行动产生的衍生品。其中大部分“独狼式”恐怖分子都受到“伊斯兰国”极端意识形态的影响。
李海东:过去20年,国际恐怖主义危害并未减弱,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国政策失误导致多个国家、相关地区以及美国自身的深刻混乱。美国在“反恐”中的双重标准和三心二意,还增加了国际反恐协调与合作的难度,恐怖主义始终未能被彻底清除。
对世界而言,美国越来越危险了,其以“反恐”之名不断颠覆其他国家政权,并在不同地区反复制造危机和动荡,非但没有给其自身和世界带来安全,反而使其所到之处尽是混乱,并由此催生出更多恐怖分子,让世界变得更不安全。可以说,美国已经成为全球混乱的制造者和散播者。
透过美国20年的所谓“反恐”行动,越来越多人看清美国对外政策损人害己的本质,也看清了美国对外行动的危险性。世界各国对美国更加警觉和抵触。
李伟:除了在发动两场战争期间催生出新的恐怖组织之外,美国还试图利用恐怖组织遏制围堵其他国家。例如,众多证据表明,美国为了推翻叙利亚的巴沙尔·阿萨德政权,暗中为“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在叙利亚的活动提供武器。种种行为表明,美国并未将反恐作为真正目标,而只是将其作为维系自身霸权地位的工具。这种做法导致恐怖活动愈演愈烈,并且反噬美国自身。当下,无论美国还是国际社会,都在承担美国“反恐”酿成的恶果。
当前,国际反恐面临哪些新挑战?美国应当如何发挥应尽作用?
8月26日,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国际机场发生两起爆炸袭击,致使大量阿富汗平民和13名美军士兵死亡,成为10年来驻阿美军伤亡最惨重的事件。“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发表声明宣称实施了此次袭击。美媒称,美国和盟友花了20年时间试图挫败阿富汗境内的恐怖主义,但这次袭击表明恐怖主义仍是一个威胁。
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并没有根本消除,打击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仍然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
李海东:接下来,国际反恐还将面临诸多新挑战。一方面,尽管塔利班在阿富汗重新掌权,并宣布组建新政府,但阿富汗局势仍存在不确定性。在其他国家难以生存发展的部分极端主义者会利用阿富汗未来一段时间内部治理薄弱局面,将其作为庇护所或集结地,从而加剧全球反恐形势的复杂程度。此外,美国20年来的所谓“反恐战争”产生大批难民,给许多国家造成困扰。难民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也给极端组织煽风点火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另一方面,美国国内对反恐的态度存在严重分歧,部分政治精英想继续推行所谓“反恐”政策,而美国民众则希望将更多资源用于国内发展,这意味着未来美国“反恐”行动将缺少更多国内支持,相关投入势必相应减少。美国在制造出更多恐怖主义力量之后,却在全球反恐进程中逐渐减少自身的努力和投入,这将给国际反恐合作进程带来更多困难。
李伟:美国政府应当摒弃在反恐问题上的双重标准,放弃将反恐“政治化”“工具化”的错误做法,真正从本国民众利益以及国际利益出发,而不是仅仅服务于国内大资本集团,以“反恐”为名来谋取一己私利,助长恐怖主义的嚣张气焰。
美国政府必须认识到,无论打着什么旗号的恐怖主义都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威胁和危害,绝不能为了所谓“大国竞争”战略,而去支持或纵容对其他国家构成威胁的恐怖组织,这样只会损害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世界各国只有坚持以建设促稳定、以发展促安全的思路,联合开展有效的反恐行动,缩小恐怖组织的活动空间,铲除恐怖主义的滋生土壤,才是应对恐怖主义威胁的根本出路。
孙德刚:美国从阿富汗撤军表明,美国所谓的“反恐战争”是失败的。失败的根源在于美国始终戴着有色眼镜,不愿与其他大国在反恐领域开展真正的多边合作,而只是建立了一个“伪多边”的“反恐”联盟。美国一方面希望借助中国、俄罗斯等大国以及伊朗、沙特、土耳其等伊斯兰国家的力量,打击恐怖主义;另一方面却对这些国家的内政指指点点,并打着所谓“宗教自由”、“少数民族人权”的旗号反对这些国家的反恐与去极端化行动,暴露出美国在反恐问题上的功利性和双重标准。
美国政府必须在反恐问题上改弦更张,应当与其他国家的反恐进程保持一致步调,借鉴别国的反恐与去极端化经验,推动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的概念定义尽快达成共识,避免在反恐进程中将恐怖主义与特定的民族、宗教挂钩。同时,应当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国际反恐合作,在打击恐怖主义融资及网络恐怖主义方面形成合力。
更重要的是,反恐应当回归治理这一根源。对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也门、索马里等动荡国家,加强安全治理,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是国际社会当务之急。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背景下,国际社会应当施以援手,尤其是发达国家应当承担更多责任,帮助这些动荡的国家实现稳定和发展,多管齐下推动反恐与去极端化工作。
","force_purephv":"0","gnid":"97d6df6c4673748e6","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249","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2d0ac41816d242b7.jpg","width":"400"}]}],"original":"0","pat":"mass_vulgar,art_src_3,socialc,fts0,sts0","powerby":"pika","pub_time":1631333520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redirect":0,"rptid":"911f99341036493a","src":"大众网","tag":[{"clk":"kinternational_1:阿富汗","k":"阿富汗","u":""},{"clk":"kinternational_1:伊斯兰国家","k":"伊斯兰国家","u":""},{"clk":"kinternational_1:恐怖主义","k":"恐怖主义","u":""},{"clk":"kinternational_1:9·11","k":"9·11","u":""},{"clk":"kinternational_1:美国","k":"美国","u":""}],"title":"“9·11”事件20年:“美式反恐”为何越反越恐?
03年到20年都发生过什么大事? - : 03年的非典禽流感,04年神舟5号飞船,06年免除农业税,07年发射第一颗北斗导航卫星,08年雪灾,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毒奶粉,美国赤贷危机...
2003 .3.20号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 :(7)伊朗今天什么年月日期扩展阅读: 伊拉克战争期间的着名战役介绍: 第二次费卢杰战役(2004年11月7日—12月23日,联军称为幻影狂怒行动,伊政府称为破晓行动),是2004年底美国、英国和伊拉克军队联合发起的军事行动,...
2003世界十大事件有哪些 : 2003世界十大事件有哪些 全部 好评回答 2005-03-09 20:51:16 2003年的世界大事1、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地球的途中解体爆炸.2、3月20日美以战争, 4月9日...
...请回答:(1)“三年以来”是指历史上哪三年?中国处于什么时期?(2)“三十年以来”是指哪一革命时期?它以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为开始的标志?(3... - :[答案]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民英雄纪念碑中的“三年以来”指1946-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6月,国民党20多万人,向中原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由此爆发,解放战争开始.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
列举2003 - 2012年间我国发生的重大事件及其影响,并思考党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 : 2003到2012年间我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有,2003年发生非典疫情,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2年发生禽流感.
2003年我国有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 : 2003 非典爆发
2003年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 - : 非典 对于这种型传染病,人们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概念也渐趋正确.起初人们认为,致病原因是衣原体病毒,直到2003年3月份才弄清其病原体是“冠状病毒”.我国广东医生在与病魔的搏斗中,根据其临床上有发烧、咳嗽、肺部...
中国03年后的重大事件: 汶川地震! 神7上天 嫦娥一号绕月卫星
03年重大事件??: 非典
‘捌’ 98世界杯预选赛中国2:4伊朗比赛日期到底是96年9月还是97年9月
1997年十强赛金州惨案。范志毅点球先下一城,李明抽射扩大比分,巴盖里点球追回一分,马达维基亚先连过四人扳平了比分,后用一记超级世界波逆转了比分,3分钟后,伊朗队的莫迪洛斯胸部停球凌空抽射锁定比分。
‘玖’ 伊朗今天几月几号
伊朗与我们的时差是三个半小时,现在北京时间是19点40,伊朗就是16:10
‘拾’ 美国伊朗战争是哪一年
概述
两伊战争,又称第一次波斯湾战争,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战争于1980年9月22日爆发,直至1988年8月20日结束。两国相邻,共同边界绵延1200公里,长约100公里的阿拉伯河是两国南部的自然边界。长期来两国存在着边界争端,经常发生武装冲突。另外,宗教也是两伊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两国虽然同属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但是,伊朗90%的居民信仰的是伊斯兰教的什叶派,而伊拉克60%的居民也是伊斯兰教的什叶派。
起因
长期以来,两伊存在领土纠纷、民族和教派矛盾。1971年初,双方发生边境冲突。1975年在阿尔及利亚总统布迈丁的斡旋下,两伊签订《国界和睦邻条约》(即《阿尔及尔协定》),规定的阿拉伯河主航道中心线为界,伊朗同意将克尔曼沙赫省的约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划给伊拉克。两国矛盾有所缓和,但未真正解决。伊朗一直未履行上述承诺。1979 年2月,霍梅尼在伊朗执政后,两伊关系急剧恶化。1980年初,伊拉克宣称要废除边界协定,双方边境冲突逐步升级。
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伊朗政府强调要向所有伊斯兰国家“输出原教旨主义的伊斯兰革命”,公开号召占伊拉克人口60%的什叶派“进行伊斯兰革命”,推翻伊拉克现政权建立“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则支持伊朗境内少数民族如库尔德族的民族自决要求。侯赛因试图完全控制位于波斯湾西北部的阿拉伯河,该水道是两个国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美国为萨达姆提供武装并支持其向这一有争议的地区发动进攻,试图以此遏制刚刚通过革命上台并强烈反美的伊朗政权。 而在1975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曾支持伊朗国王对当时在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发动进攻。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国家还担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产生的武装政权向周边地区扩散。导致两伊战争的另一因素是两国领导人的野心。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试图将他领导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推广到整个中东地区。不过由于伊朗革命才成功不久,这方面的尝试还十分有限。 对萨达姆而言,他掌权时间不长,正试图使伊拉克获得地区霸权地位。伊朗战争的成功可以使得伊拉克成为海湾地区的霸主并控制石油贸易。军队内部清洗和美制装备零件严重缺乏都很大地影响了伊朗曾经强大的军力。另外,阿拉伯河地区的伊朗防御也很薄弱。随着政治、宗教的矛盾激化和边界武装冲突的加剧,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对当时伊拉克外长阿齐兹的刺杀企图为借口,抓住机会发动进攻,至此两伊战争就全面爆发了。自从战争爆发后,引起了世界人民特别是阿拉伯国家的密切关注。
战争爆发
伊拉克在从苏联获得了很大外交和军事上的支持。阿拉伯国家主要是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则提供了经济援助。 另外,美国也偏向伊拉克,向其提供武器和经济援助。自1985年起,美国在出售给伊拉克武器的同时也出售给伊朗。这引发了后来里根政府的伊朗门事件。
这场战争进行得十分惨烈。战争双方都常常使用类似于一战中的人海战术攻击。伊拉克使用了包括塔崩毒剂在内的化学武器。尽管伊拉克率先挑起战争和使用化学武器, 国际社会对其并没有施加太大的压力。
1982年6月,伊朗发动的一系列反攻夺回了伊拉克在战争初期占领的土地。伊拉克鉴于可能被彻底打败,向伊朗提出休战的建议。此时,伊朗试图打垮伊拉克政权,因此拒绝了这一建议。这样导致战争又进行了六年。
在此期间,西方海军力量介入该地区,试图保护海湾航道畅通。由此导致伊朗导弹攻击美国斯塔克号护卫舰;以及美国文森斯号巡洋舰击落伊朗民航客机,290名乘客和机组人员丧生。
停战
1987年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598号决议,要求两伊立即无条件停战,引起全世界人民的积极响应,同年7月23日伊拉克宣布接受这项决议,1988年7月18日伊朗宣布正式接受这项决议。在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及其助手的多次奔走后,两伊同意从1988年8月20日起全面停战。这是两伊从战争走向和平的重要转折。战争结束时,两国的分界线恢复到了战前的情况。
影响
两伊战争前后历时7年又11个月,是20世纪最长的战争之一。它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消耗战,是一场对双方来说都得不偿失、没有胜利者的战争。这场战争前,伊拉克的外汇盈余近400亿美元,战争结束时,它的外债是800亿美元,其中400多亿是欠西方国家和苏联的军火债、300多亿是欠其他阿拉伯国家的贷款。战争中,伊拉克的死亡人数是30万、伤60万,直接损失(包括军费、战争破坏和经济损失)是3 500亿美元。伊朗也欠外债450亿美元,死亡70万、伤110多万,仅德黑兰就有20万妇女失去丈夫;直接损失3 000亿美元。战争使两国经济发展计划至少推迟20至30年。
战争结果
两伊伤亡人数约270万,其中,死亡约100万,受伤约170万。伤亡人数约占两国总人口的4.5%,相当于4次中东战争伤亡人数的17倍。双方经济损失惨重,战争中的军费支出和战争导致的经济破坏共计到达8,000亿美元,两国的经济均倒退了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