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裂缝性背斜油气藏
( 一) 裂缝性背斜圈闭的形成机理
在致密、性脆的非渗透性岩层中,由于构造作用或其他改造作用,裂缝可以特别发育,从而导致出现孔隙和渗透性变好的局部地区。在背斜构造控制下,裂缝性储集层被非渗透岩层和高油气势面联合封闭而形成的闭合低油气势区,称之为裂缝性背斜圈闭。其主要的储集空间是裂缝和孔洞,主要的渗透通道是裂缝,裂缝在圈闭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双重作用。
裂缝性背斜圈闭和背斜圈闭是有区别的,其主要区别在于裂缝性背斜圈闭的储集层不是呈层状展布,而是仅在裂缝发育带形成呈带状分布的不甚规则的裂缝储集体。
裂缝性储集层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此处仅指在背斜构造控制下的构造裂缝,而其他条件下形成的裂缝性储集层,大多是岩性圈闭,不属于本类圈闭。
( 二) 裂缝性背斜油气藏的特点
油气在裂缝性背斜圈闭中聚集工业规模石油和天然气后,而成为裂缝性背斜油气藏。该类油气藏中油气的分布总体上受背斜构造控制,但以裂缝发育带最为富集; 油气产量、油气柱高度以及油气层压力分布极不均匀。
( 三) 裂缝性背斜油气藏的主要类型
裂缝性背斜油气藏在世界石油和天然气的产量、储量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按其储集层的岩石类型及重要性,可分为碳酸盐岩和其他沉积岩裂缝性油气藏两大类,其中以碳酸盐岩裂缝性油气藏最为重要。
碳酸盐岩中的裂缝性油气藏分布广泛,但以构造变动较强烈的山前带,或其他褶皱背斜带最为重要。最典型的是波斯湾盆地的扎格罗斯山前带。在该带已发现的 50 多个油气田中,有20 多个是裂缝性背斜油气藏,储量在10 亿吨以上的特大油气田就有6 个 ( 加奇萨兰、马伦、阿瓦兹 - 阿斯马里、阿加贾里 - 比比、哈基麦赫和帕扎南) 。此外,伊拉克的阿因扎列大油田亦属裂缝性背斜油气田,基尔库克特大油田虽属礁型油气田,但裂缝亦很发育。现以伊朗的加奇萨兰油田为例简介如下 ( 图 4 -17) 。
图 4 -17 伊朗的加奇萨兰油田平面及剖面图
该油田位于扎格罗斯山前带的第二构造带上,褶皱强度中等到较强,上下构造不一致,地表为中中新统法尔斯组组成的向斜,地下为阿斯玛里灰岩组成的顶部平缓、两翼较陡(达50°)的简单背斜。轴向北西,长70km,宽9km,闭合面积为600多km2,闭合高度为3000m左右。它有三套产油层,自上而下依次为:阿斯玛里石灰岩(下中新统-渐新统)、萨尔维克石灰岩(中白垩统)、卡米石灰岩(上侏罗统),裂缝把它们沟通,形成具有统一压力系统的巨厚块状储集体,油气柱高达2100m。阿斯玛里石灰岩之上为巨厚的上法尔斯膏盐层所封闭。
主要产油层阿斯玛里石灰岩的孔隙率均一,但以低孔隙率为主。据某井统计,孔隙率大于9%~13%的,仅占储集层厚度的13.8%;孔隙度为5%~9%的,占储集层厚度的14.8%;孔隙率低于5%的却占71.4%。岩样的渗透率一般小于(10~20)×10-3μm2;最高的仅40×10-3μm2,但裂缝发育带渗透性极好,油田西北端24、35及45号井的最高日产量达万吨以上,整个高产区平均单井日产量达8000t以上。但在某些井(如6号井)全部钻开阿斯玛里灰岩的日产量也只有600t。
图4-18 四川石油沟-东溪气田平面及剖面图(据四川石油管理局,1959)
我国四川盆地东、南部气区中亦发现了相当数量的碳酸盐岩裂缝性气藏(四川盆地地震勘探),其基本特征都具有相似性,但产气能力和气柱高度均远不及扎格罗斯山前带。图4-18为川东南石油沟-东溪气田构造图及剖面图。
该气田的生产层主要是三叠系嘉陵江组的石灰岩和白云岩,其上部为硬石膏层作为盖层。据岩心分析,其平均孔隙度仅2%,渗透率小于1mD;但试井结果,渗透率达几十到几万毫达西,平均值高达3000mD以上。因此,这种良好的渗透性显然是由于次生裂缝发育造成的。
其他沉积岩中的裂缝性油气藏,在美国的圣马利亚盆地、米德兰盆地和我国的柴达木盆地及陕甘宁盆地等均有发现。其中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马利亚盆地上中新统蒙特雷组中的裂缝性背斜油气藏最为着名和典型(图4-19)。
该区蒙特雷组由三部分组成: 上部为板状硅质页岩,中部为裂缝性燧石层,下部为石灰质页岩。中部岩层为主要储集层,其孔隙度仅 6% ,但裂缝发育且分布均匀,渗透率极高,60% 的产量来自该层。该层石油聚集与孔隙性砂岩相近,主要受背斜控制 ( 如卡斯马里亚、奥克特、西猫儿峡、隆克波等) ,部分受燧石层上倾尖灭带所控制 ( 如圣马利亚河谷、东猫儿峡、加脱山、扎沙河等) ,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背斜轴部或裂缝发育带。但与孔隙型储集层相比,仍有显着差别,主要表现为各井日产量差别较大,高者可达千余桶,低者不足百桶。
2. 产油大国有哪些
1、美国
美国(UnitedStates)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平均日产量为1504万桶石油。近年来,美国石油巨头大幅提高页岩油产量。自2009年以来,美国的石油产量增加了一倍以上。
2、沙特阿拉伯
作为欧佩克支持全球石油价格计划的一部分,沙特阿拉伯(SaudiArabia)在2019年下半年削减石油产量。去年,沙特阿拉伯日产量为1200万桶石油。沙特阿美是世界上最大,最赚钱的公司。它拥有世界第二大探明石油储量。
3、俄罗斯
俄罗斯(Russia)是非欧佩克产油国。由于冠状病毒的爆发导致需求下降,欧佩克国家计划削减石油产量以维持价格,但是俄罗斯拒绝减产。俄罗斯在2019年平均每天产量为1080万桶石油。俄罗斯石油公司和卢克石油公司是俄罗斯主要的石油生产商。
4、伊拉克
伊拉克(Iraq)是欧佩克创始成员和第二大产油国,已探明的石油储量约为1430亿桶石油。去年,它平均每天产油445万桶。
5、伊朗
伊朗(Iran)在2019年平均每天生产399万桶石油,伊朗国家石油公司生产率为每天330万桶石油。
6、中国
中国(China)是世界第六大产油国。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石化等国有石油和天然气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商之一。中国公司正在对非洲和亚洲的石油和天然气资产进行大量投资,以满足庞大的国内需求。
7、加拿大
加拿大(Canada)平均每天生产366万桶石油,拥有全球13%的石油储备。它是石油净出口国为数不多的发达国家之一,大部分石油资产都在艾伯塔省。
8、阿联酋
阿联酋(UnitedArabEmirates)数十年来一直是领先的石油生产国。国有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拥有全球第七大探明石油储量。该公司从事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生产,加工和销售。
9、科威特
科威特(Kuwait)是石油输出国组织创始成员。科威特在2019年每天可以生产292万桶石油。国营科威特石油公司生产能力为每天340万桶石油。科威特石油公司目标是到2020年底将产能提高到每天400万桶石油。
10、巴西
巴西(Brazil)在2019年平均每天生产251万桶石油。国营的巴西国家石油公司是南美最大的石油生产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
(2)伊朗石油的油层是多少米扩展阅读:
石油是指气态、液态和固态的烃类混合物,具有天然的产状。石油又分为原油、天然气、天然气液及天然焦油等形式,但习惯上仍将“石油”作为“原油”的定义用。
石油是一种黏稠的、深褐色液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是地质勘探的主要对象之一。
石油的成油机理有生物沉积变油和石化油两种学说,前者较广为接受,认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属于生物沉积变油,不可再生;后者认为石油是由地壳内本身的碳生成,与生物无关,可再生。
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古埃及、古巴比伦人在很早以前已开采利用石油。“石油”这个中文名称是由北宋科学家沈括第一次命名的。
石油是工业名词,是相对矿产资源而言,通常所说的石油工业,是一种矿产资源工业。在石油勘探过程中,根据勘探程度和探明情况,计算并确定石油储量。
石油储量是地质勘探成果,是一种待开发的原始矿产资源量。
原油是埋藏在岩石地层里被开采出来的石油,保持着其原有的物理化学形态,是石油工业的初级产品,实现了其使用价值,是油田开发的成果,原油产量是一种已经开发的矿产资源产量。
石油一词多用于说明油层渗透率、孔隙度及油藏品位。而原油一词多用于国家统计的原油产量统计数字、评价原油理化性质及用于说明采收率、采出程度及采油速度。
石油作为矿产资源是指含水、含气的油,而原油作为一种工业产品,其中的水、气已从油中分离出来,是一种合格的工业产品。
3. 巜石油》短文中第二段研究表明,,石油的生成至少200万年这句话中至少能否去掉为什么
1、最早提出"石油"一词的是公元977年中国北宋编着的《太平广记》。正式命名为"石油"是根据中国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沈括(1031一1095)在所着《梦溪笔谈》中根据这种油《生于水际砂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而命名的。在"石油一词出现之前,国外称石油为"魔鬼的汗珠"、"发光的水"等,中国称"石脂水"、"猛火油"、"石漆"等。
2、世界上最早的油并是古波斯首都苏萨附近的阿尔利卡地区的油井,2500多年前,开始采油。
3、世界上最深的油井,70年代是美国--勃尔兹·罗杰斯一号井。井深9583米,1972年1月25日开钻至1974年5月完钻,1992年是位于苏联(今俄罗斯境内)科拉半岛上的(CY一3)科拉3井,设计于1966年,1970年开钻,至1992年7月,井深12260m,是世界上目前最深的油井。
4、世界上单井日产最高的油井是墨西哥黄金巷油区的塞罗,阿泽尔4号井,初喷日产油3.714万吨。
5、世界上最大的油田是沙特阿拉伯的加瓦尔油田。1948年发现,总面积2300平方千米,石油可采储量112亿吨。最高年产量1981年2.8亿吨。
6、世界上已探明的储量最大的、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砂岩油田是科威特的布尔干油田。可采储量达99亿吨。1928年发现,1964年开发,属白垩纪砂岩,面积700平方千米,油层厚度1082一1462米。
7、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多的国家是沙特阿拉伯,石油探明可储量为226亿吨,约占世界石油可采储量的四分之一。
8、世界上探井和生产井最多的国家是美国。1982年底共有280万口井,占世界总数73.7%,其中生产井60万口,总进尺19亿米。
9、世界上最深的油藏是意大利费托姆油田的某油藏,深达6212米,日产油650吨。
10、世界上稳产期最长的特高产油井是伊朗加奇萨兰油田35号井。1961年投产时用两根直径152mm出油管线,日产1.66万吨,1974年用两根直径203mm管线出油,日产1.9万吨。
11、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百万吨级油田是中国青海油田,平均海拔2900一3000米(1991年建成)。
12、日产万吨油井数量最多的国家是伊朗和墨西哥,各四口井,占世界已知万吨油井的66%。
13、最大的抽油机是美国的勒夫金·迈克抽油机,高度相当于五层楼房。
14、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油井是中国青海汕田花土沟的狮20井。92年4月使用中国江汉油日机械厂制造生产的XJ250型修井机使停产五年的狮20井恢复生产。
15、天然气的发现者是中国公元前3一2世纪。战国时朗的大工程师李冰。李冰在四川兴修水利,钻凿盐井时在临邛(今邛崃)发现天然气,当时称之为火井。
16、世界上最旱的气井是中国四川临邛火井(今邛崃县),钻成于公元前30年的西汉时期。
17、世界上产天然气最高的国家是苏联。1990年产天然气8150亿立方米,占世界总气量的38%。从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一直居世界第一位的是美国。
18、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气井是中国四川自贡大安区街长堰圹的兴海井。该井于1835年凿成,井深1001.42米,完井时日产气8500立方米。
19、世界上最大的气田是苏联的乌连戈伊气田。探明和控制天然气储量达8.09万亿m3,最高年产量3110亿m3。
4. 世界上最大的油田叫什么在那个国家
盖瓦尔油田
Ghewar Oil Field
中东和世界最大的油田。位于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以东,距阿拉伯湾海岸约100千米。该油田是一个近南北向的长轴背斜,面积为3750平方千米,从南到北由6个高点组成,即哈拉德、哈维耶、乌特曼尼耶、谢德古姆、艾因达尔和费尔赞。于20世纪30年代末被发现,1948年在艾因达尔高点打第一探井产油,次年哈拉德高点出油。1957年证明盖瓦尔是一个完整的超级油田,含油面积达2403平方千米,生产层是上侏罗纪的阿拉伯组石灰岩,埋深1544~2472米,以C段和D段为主油藏,孔隙度达30%,渗透率0.8~1.5平方微米。油田原始地质储量319亿吨,可采储量115亿吨。在一些高点深处,发现二叠系库夫组古生界气藏。
5. 伊朗石油工业的地质特征
伊朗位于古特提斯及其两侧的欧亚大陆和冈瓦纳大陆。两大陆的古生界和三叠系都为稳定的克拉通沉积,晚三叠世古特提斯海闭合,发生较强的构造运动。其西南侧的扎格罗斯海槽连续沉积了直至第三世纪的海相灰岩和页岩,上新世--更新世发生褶皱。向西南为持续发育的、构造变动较弱的阿拉伯(波斯湾)盆地。扎格罗斯冲断层东北侧,自寒武系至三叠系为浅海、泻湖和陆相沉积,各层系之间均为整合关系。三叠纪末的构造运动使其上的沉积以陆相为主,其后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使中、古生界地层发生轻微变质及岩浆侵入和喷发,局部地区有地堑型沉积。扎格罗斯冲断层带两侧的沉积相、厚度、变质程度和岩浆活动具有明显差别。
伊朗全境大致可以分为9个大地构造单元:阿拉伯盆地、扎格罗斯前陆褶皱带、扎格罗斯褶皱带、中央盆地群、鲁特地块、厄尔布尔士造山带、里海南缘前陆盆地、科佩特山前坳陷和马克兰带。
沉积岩面积达67.7万平方公里,沉积岩总体积508×104km3,扎格罗斯山前褶皱带厚度达11000以上,为形成伊朗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奠定了物质基础。伊朗最重要的储层是渐新统--中新统的阿斯玛里(Asmari)灰岩,在胡泽斯坦地区厚320~488m,纯产层厚10~280m。阿斯玛里灰岩的原生孔隙很小,很少超过5%,原始渗透率只有几个毫达西,由于强烈褶皱、断裂形成的裂缝大大改善了阿斯玛里灰岩的储集性,使孔隙度可以达到25%,渗透率超过100×10负3μ m2。也正是由于裂隙,使得井与井之间阿斯玛里灰岩的产量变化很大。发育在阿斯玛里灰岩之上的Gachsaran组蒸发岩是优质的盖层。由于扎格罗斯盆地强烈的断裂使得油源比较复杂,主要的烃源岩来自白垩系,另外阿斯玛里灰岩本身也生油。储层除阿斯玛里灰岩外,还有白垩系阿尔必阶--坎佩尼阶斑基斯坦(Bangestan)群灰岩、侏罗系--下白垩统卡米(Khami)组灰岩、白云岩和二叠系达拉(Dalan)组碳酸盐岩。 伊朗西南部主要为扎格罗斯盆地。这是伊朗主要的油气田富集区。中部伊朗地区夹于扎格罗斯山和厄尔布尔士山(阿尔博兹山)及鲁特地块这间,地表大部分地区为沙漠覆盖,发育有一系列盆地,如中央盆地群等,是除西南部以外伊朗最大的含油气远景区。伊朗北部地区为里海南缘前陆盆地。
伊朗西南部含油气区,为波斯湾盆地的一部分,由扎格罗斯山前褶皱带和阿拉伯地台东缘(相当于鲁卜哈利盆地)的伊朗部分组成,是伊朗主要产油气区。主要产油层为第三系---渐新统阿斯马里石灰岩、白运云岩,其次为白垩系的班尼斯坦石灰岩,以及二、三叠纪孔隙性白云岩和石灰岩产气层。阿斯玛里石灰岩储层上覆为下法尔斯以、组大套石膏、盐岩盖层,厚达1000m,具有良好的封闭条件。侏罗系及二叠系石灰岩油气藏亦具蒸发岩盖层。中、新生代有良好的生油层,富含沥青的暗色泥岩类厚达3000~4000m。
中阿拉伯油气区的伊朗部分,包括Dibdibah坳陷、Qatar隆起和西波斯湾坳陷。油气产层约50个左右,其时代从志留纪到中新世,早二叠世Faraghan组储集层均为浅海陆棚鲕粒灰岩和白云质灰岩;早、中侏罗世Sergelu组储集层为闭塞海深水陆棚沉积的薄层状沥青质白云岩,主要分布在卢里斯坦盆地;早白垩世Khakaib组储集层为浅海陆棚介壳灰岩及泥灰岩;晚白垩世Sarra组、Nam组为浅海灰岩储含有层;古新世至始新世Jahrum组储集层亦为浅海灰岩,始新中--新世Asmai组储集层为开阔海陆棚环境沉积的生物碎屑灰岩。盆地中的局部性和区域性盖层有页岩、致密灰岩和蒸发盐岩。盆地中的所有油气藏均以背斜圈闭为主。迄今已在中阿拉伯盆地的伊朗部分已发现了11个油气田,亿吨级以上的大油气田5个。 中央盆地群
① 中央山间盆地:又称库姆盆地,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位于扎格罗斯和厄尔布士褶皱带之间,西界为具有大量基性--中性岩的火山岩带,东部邻塔巴斯--凯尔曼盆地,属中间地块性质的裂谷收敛盆地。基底为前寒武系结晶岩。沉积岩有未变质的古生界和中、新生界海相地层。中新统后为陆相碎屑岩。由于上侏罗统盐岩发育,形成了许多刺穿白垩系和第三系的构造。盆地内唯一探明的储集层为第三系库姆组。库姆组厚达1500m,底部有砾石层,主要由石灰岩和泥灰岩组成,中部夹一些蒸发岩,可分为六个段,从底到顶分别为A~F段,沉积在海相和滨海相两个沉积旋回中。库姆组在盆地内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盆地内里阿斯统(下侏罗统)和渐新统的页岩也有石油显示,而天然气显示位于石膏层和较宽广的西姆南地区的硫磺矿坑中。盆地中发现有萨拉金油田。
② 伊斯法罕--萨达巴德盆地:位于中部伊朗地区的西部,为一个介于中央山间盆地和扎格罗斯山脉之间的西北--东南向的伸长形盆地,盆地西边的高地由中生界与部分古生界与变质岩组成,而东部的边界一部分是中生界而主要是火山岩及侵入的岩浆岩。盆地内无重要油气显示。
③ 塔巴斯--凯尔曼盆地:位于塔巴斯以北向南延伸到凯尔曼镇的弧形地区之内,在中央山间盆地和鲁特地块之间。未发现油气显示。
南里海盆地
盆地是从格鲁吉亚西部穿过阿塞拜疆大部和伊朗北部极少部分地区,延伸到土库曼斯坦西部的拉伸山间盆地。盆地的中央为南里海。属于断陷聚边缘--大洋消亡类型盆地。盆地内的储集层从白垩纪至上新世。在伊朗的南里海盆地分为以下部分。
莫罕次盆地:位于伊朗的西北角,与阿塞拜疆接界。次盆地内第三系厚度至少为10000m,一般具人砂岩夹层、凝灰岩和基性熔岩流等特征。该次盆地的主要构造趋向一般为东西向。已在中---上中新统萨马特阶和中新统中发现油田。该次盆地具有有利的含油气远景。
拉席特海湾:位于莫罕次盆地东侧,南部边界为厄尔布尔士山的古生界及中生界。本区全部为第四系沉积所覆盖,已知最古老地层为前泥盆纪的千枚状页岩、白云质大理岩和石灰岩。本区西部的一口井内有轻油显示,并有气体呈泡状溢出,具有含油气前景。
麦扎德伦海湾:位于东经52°以东,西部边界为厄尔布尔士山的中生界,向东部被前泥盆地系数基底和中生代地层的地下凸起与戈尔甘次盆地相隔。盆地内的里阿斯统、上白垩统和中新言文都博尼组中有油苗显示,上新统阿普赛伦阶中有天然气显示。
戈尔甘平原:为一黄土覆盖的平原,南边被古生界和中生界所超覆的前泥盆纪变质岩所限,东部边界由古生界和考皮特达格山的白垩系组成,向北与西北库曼低地相连。盆地内的勘探远景主要为第三系,可能还有中生界。
南里海盆地的伊朗部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油气勘探,于1963年发现戈尔甘油田,这也是迄今伊朗部分的唯一发现。
鲁特地块和贾兹穆里盆地
两个都位于伊朗东南部,为大型沙漠覆盖的盆地。两个盆地长轴延伸方向近乎平行,都属于第三系大陆火山带盆地。盆地内无重大油气发现。
马克兰盆地
位于伊朗的东南角,滨邻阿曼湾和阿拉伯海,盆地长轴延伸方向近于东西向,宽约150km,为新生代边缘海被动边缘盆地。盆地内无重大油气发现。
卡拉库姆盆地
面积42万平方公里,是中亚地区面积最大的含油气盆地。盆地西南科佩特山前坳陷是盆地沉积最厚的部位,向东北方向盆地变质基底抬高,因而盆地在整体上呈箕形。盆地西南有一部分位于伊朗境内,该部分盆地内的罕朗吉(Khangiran)气田在侏罗系灰岩和白垩系砂岩中发现气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