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伊朗用北斗击落以军战机吗
伊朗并未使用北斗系统击落以军战机。实际上,伊朗使用北斗系统击落的是美军“全球鹰”无人机。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北斗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备高精度定位、导航和授时能力。而伊朗在近年来确实加强了与中国的技术合作,包括在军事领域。然而,关于伊朗使用北斗系统击落以军战机的说法,并未有确凿的证据或公开报道支持。
实际上,伊朗曾使用其防空系统击落了一架美军的“全球鹰”无人机。这次事件发生在霍尔木兹海峡附近,伊朗军方表示这架无人机闯入了其领空进行侦查,严重威胁了伊朗的国土安全。在击落无人机后,伊朗军方高调展示了击落成果,包括打捞出的无人机残骸。有分析认为,伊朗能够成功击落这架高空飞行的无人机,可能得益于其防空系统的升级和改进,以及可能的外部技术支持。
关于伊朗是否使用了北斗系统来辅助这次击落行动,有消息人士透露伊朗使用的Khordad 3防空导弹可能经过了升级改造,装备了北斗系统,从而实现了精准打击。然而,这一说法并未得到官方确认,也存在一定的争议。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北斗系统在其中发挥了作用,也仅仅是提供了导航和定位支持,而非直接参与击落行动。
总的来说,虽然伊朗与中国在军事技术领域的合作日益加强,但目前并无确凿证据表明伊朗曾使用北斗系统击落以军战机。关于伊朗击落美军无人机的事件,其具体细节和背后的技术支持仍然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话题。
② 伊朗大批导弹
据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报道,当地时间2022年9月28日晚,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共发射73枚法塔赫弹道导弹、制导火箭炮和数十架自杀无人机,袭击了该国西北部和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地区库尔德自治区42个美国支持的恐怖分子的阵地和目标,其中有些目标距离伊朗400千米以上,对目标造成了严重破坏。
而美国证实2022年9月28日下午2时10分左右,美军F-15击落一架朝伊拉克库尔德自治区首府埃尔比勒方向飞来的伊朗Mojer-6无人机。首先其发射的弹道导弹肯定包括征服者/法塔赫-110(Fateh-110)系列弹道导弹。征服者-110(Fateh-110)系列固体燃料弹道导弹的布局设计基本一统了伊朗近程弹道导弹系列。
要知道液体燃料弹道导弹虽然射程大技术容易一些,但反应时间慢,存储难,可靠性难以保证,相比之下固体燃料导弹有先天优势。伊朗的固体火箭起步就是仿制蛙7火箭弹,发展出地震系列火箭,又在进口的我国M-7弹道导弹(萨姆2改型,B610)导弹身上学到了弹道导弹制导和控制技术发展了穆萨克系列导弹。
最终在2001年发展出了征服者110弹道导弹,该弹全长8.9米,弹径0.61米,弹重3.5段,战斗部重500千克,射程约200千米,随后不断扩展射程,从250千米到300千米,最后到征服者313的500千米,该系列几乎都采用前部三角形鸭式舵面+后部三角形尾翼+多边形后掠尾翼的布局。打击平台多种多样。
制导方式也从惯导发展到卫星制导、红外末制导、雷达末制导等多种类型,打击精度从250米减小到5米左右,称得上脱胎换骨,该弹改型还攻击过伊拉克美军基地,表现出了非常好的打击精度,甚至还发展出波斯湾反舰弹道导弹。美军挨了打都说效果好。另外,从最新公布画面来看,伊朗人还投入了BM-120弹道导弹,但本次伊朗人将其称为精确制导火箭弹。
BM-120弹道导弹采用了6x6民用卡车底盘,后部带有两排共6个方形发射箱,可以在卡车后部上扬45°角发射。BM-120导弹的直径0.368米,长5.175米,全重787千克,最高飞行速度可达4马赫,射程30至120千米,安装有配备150千克的高爆破片(HE-FRAG)、穿透或集束战斗部。该弹采用尖锥形弹头+圆柱形弹体设计,其气动舵面虽然不很清晰,但依然能够大致看出前部三角形鸭式舵面+后部三角形尾翼+多边形后掠尾翼的布局,这个布局和征服者-110系列一脉相承,可以认为是其缩小型。
BM-120导弹比起征服者-110系列要小一半左右,伊朗人宣称该弹由惯导(INS)+卫星导航系统制导,圆概率误差(CEP)小于30米,在打击视频中有采用空爆引信摧毁目标的,也有直接钻地打击的,打击精度都很不错,打击混凝土建筑能够打出1.1米X0.9米的洞。具备一定的单炮多目标分布式精确打击能力。本次伊朗人还投入了大量的巡飞弹,就是在俄乌战场上最火的见证者(Shahed)-136自杀无人机/巡飞弹。
见证者-136无人机采用小展弦比三角翼的无平尾式布局,与机翼融合的圆柱形机身,可能是依靠机翼后缘的全翼展升降副翼控制飞行,依靠翼尖端板维持航向。其材质可能是铝材+复合材料以减轻重量。该机结构可能是机头的引信、导航控制舱和战斗部、油箱、尾部的舵机和双冲程双缸活塞发动机+两叶螺旋桨。该机长3.5米,翼展2.5米,安装的是50马力伊朗国产MD550发动机即林巴贺L550发动机仿制版或德国3W活塞发动机。
其巡航速度在185千米/时,航程1800-2500千米,其全重200千克,战斗部重50千克,能够利用爆炸破片将地面目标摧毁,可能采用近炸或碰炸引信。
从其GPS/GLONASS+INS制导方式来看,该机只能打击固定目标。但据说该机还有能够由配合的迁徙者/候鸟-6察打一体无人机临时指示目标的能力,因此在俄乌战场上曾打击过时敏目标。最后美军报复击落的,则是一架Mohajer-6中型无人机,属于Mohajer(迁徙者)无人机家族的新改型,由Qods(圣城)航空工业公司设计。
本次在伊朗人公布的视频中可能也是这款无人机在用吊舱指示目标。该机最早在2017年4月15日在伊朗总统出席的仪式上亮相,于2018年2月开始大规模生产供应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并且外销给了埃塞俄比亚、委内瑞拉、伊拉克什叶派武装、也门胡塞武装在伊拉克、叙利亚等地有实战战果。
Mohajer-6无人机长7.5米,翼展10米,高1.9米,最大起飞重量670千克,有效载荷150千克,飞行升限5486米,最高时速为200千米/小时,续航时间12小时,挂弹5小时,作战半径200千米,航程2400千米。Mohajer-6无人机采用矩形机身,尖端宽而锋利,这架无人机由3叶片100马力Rotax 912活塞发动机提供动力,机身上方安装有一个降落伞舱,必要时候可以开伞迫降,采用手控降落节省成本。
可携带4枚射程约3千米的Sadid-342炸弹,或2枚射程约3千米的Sadid-345,或4枚射程约6千米的Qaem-1炸弹,或4枚射程约12千米的Qaem5/9导弹。
当然也有报道说伊朗人使用了巡航导弹,弹道导弹尾迹在网上有照片,多管火箭炮有打击画面,而巡航导弹攻击的画面却一直没有,毕竟巡飞弹能够拍到,没理由那么大的巡航导弹拍不到。再说了,巡航导弹打400千米目标实在是有点浪费。
可见,本次伊朗方面采用的武器非常适合报复性打击,其精度也足够满足打击库尔德自治区42个恐怖分子的阵地和目标,两种不同速度的武器集中使用取得了震撼性的效果,同时也检验了武器性能。
③ 浼婃湕钖锷ㄦ柊阒茬┖瀵煎脊
浼婃湕瀹e竷钖锷ㄦ柊镄勨滆惃浜氩痉-3钬濋槻绌哄煎脊鐢熶骇绾匡纴浠ュ弽鍑荤编锲藉瑰痉榛戝叞瀹炴柦鏂扮殑缁忔祹鍒惰併备纷链楀浗阒查儴闀胯揪璧鐢桦嚭甯涓椤瑰啗澶囦氦浠树华寮忔椂鎸囧嚭锛屾柊鍨嬮槻绌哄煎脊钬滆惃浜氩痉-3钬濈殑椋炶岄珮搴︿负27鍏閲岋纴灏勭▼鍙杈120鍏閲岋纴鍙搴斿规垬鏂楁満銆佹棤浜烘満銆佸贰鑸瀵煎脊銆佺洿鍗囨満绛夈
钬滆惃浜氩痉钬濆湪娉㈡柉璇涓镒忎负钬灭宁浜衡濄傗滆惃浜氩痉-3钬濆畬鍏ㄩ噰鐢ㄤ纷链楃殑链鍦熸妧链銆傜编锲芥荤粺璁块梾娌欑壒阒挎媺浼镞剁句笅镄勪笂鍗冧嚎缇庡厓鍐涘囦氦鏄掳纴绉扳滀粬浠浼佸浘鍦ㄦ湰鍖哄烟杩愬叆镟村氭﹀櫒锛岃繖椤逛氦鏄撶殑鐩镄勫氨鏄瑕佸▉鑳佷纷链椻濄傜编锲介拡瀵逛纷链楀脊阆揿煎脊璁″垝瀹炴柦鏂颁竴杞缁忔祹鍒惰侊纴骞舵寚璐e痉榛戝叞鍦ㄤ腑涓滃湴鍖虹殑钬沧伓锷h屽缎钬濆墛寮变简浼婃牳鍗忚甯︽潵镄勭Н鏋佽础鐚锛屼护缇庝纷涓ゅ浗鍏崇郴镟翠负绱у紶銆
④ 9K37SA-11布克山毛榉导弹系统
9K37SA-11布克山毛榉导弹系统
美国海军装备的RQ-4“全球鹰”高空长航时无人机
伊朗击落1架美国“全球鹰”高空长航时无人侦察机的事件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而事件的另一个主角——击落“全球鹰”的伊朗导弹则显得更加神秘。
拦截导弹
由于伊方没有在第一时间公布拦截导弹的型号,因此外界首先猜测的是大名鼎鼎的俄罗斯S-300PMU2型导弹。因为该型导弹性能优越,而且部分环节有俄罗斯顾问指导,加之该型导弹在2018年曾多次放过以色列的F-35A,并导致伊朗空军司令被撤,因此伊朗很可能为证明该型导弹性能而率先使用。
其次,外界猜测可能是伊朗曾公布的仿制S-300的“信仰”373型中高空导弹,这也是西方较为忌惮的武器之一。但似乎是为了证明伊朗自身国防实力,或者有意澄清俄制武器和人员卷入击落“全球鹰”的纠纷,伊朗很快公布了拦截的导弹型号和视频。
从伊方公布的情况看,此次拦截用的是伊朗自行研制(仿制)的“雷声”(Taer)防空系统及“霍尔达德”3(Khordad-3,意指伊朗历的3月)型导弹。该系统是伊朗于2012年9月部署的国产中程公路机动型防空系统,与“信仰” 373远程防空系统形成梯次搭配。
基本性能
“雷声”导弹系统实际是苏联1979年研发成功的9K37(SA-11)“布克”(山毛榉)导弹系统。“布克”的前身是苏联的SA-6系统,最大拦截距离为35千米,采用无线电指令+末段雷达半主动制导方式,导弹采用正例程“X”气动布局、边条式弹翼、破片式杀爆弹头、4联装倾斜发射,发射车采用履带式底盘。
但从此前伊朗阅兵的图片看,“雷声”系统的发射车上集成了相控阵雷达系统,因此更接近俄装备的更先进的“布克”2。“布克”2曾是俄乌边境冲突中击落马航17的重大嫌疑对象,西方也对其调查多年。
伊朗媒体曾透露,“雷声”系统配备了1部相控阵雷达,发射车没有采用俄式履带底盘,而是改用更适合伊朗地形、机动速度更快的轮式发射车,也许载重因此而下降,故而将原先俄式的4联装设计改为2或3联装。“雷声”系统可以跟踪和打击50千米范围内的目标,最大射高20~25千米,与俄罗斯现役“布克”2性能接近。伊朗可能还在发展海军型“雷声”系统用于舰载使用。
俄罗斯“布克”2防空导弹系统采用履带式底盘和4联装发射架;伊朗“雷声”防空导弹系统的早期发展型。
拦截情况
从伊方公布的美军飞机航线看,“全球鹰”在霍尔木兹海峡较长时间沿伊朗边境飞行,并很可能在深入伊海岸线后被击落。虽然美方单方面宣称距离伊海岸线18海里,处于国际海域,但伊方几乎第一时间打捞了飞机残骸,并公布了在伊海域境内的打捞点位置。
首先,“全球鹰”活动规律较为固定单一,早已被伊方掌握。从事后伊方公布的“全球鹰”活动路线来看,伊方此次行动并不是“偶然”拦截,而是早有策划的。“全球鹰”的飞机长度仅为13.5米,但是翼展却达到了35.4米,是唯一一款翼展比波音737飞机还要大的无人侦察机。
为了能够有效替代U-2高空侦察机,“全球鹰”的飞行高度在1.8万~2万米之间。而为了较长时间的经济巡航,该型机飞行速度也较慢,最高速度只有650千米/小时(约0.5马赫)。
美军亟需具备对伊朗海上高速攻击船只关注的能力,这也是美国在阿曼海油轮遭袭事件后急需取证的内容,因此“全球鹰”很可能长时间频繁在该地区巡弋,导致其活动规律被伊方掌握。虽然其在起飞后即违反国际惯例关闭了自动导航系统,避免暴露行踪,但由于其长期不变的航线和与P-8A反潜巡逻机的固定战术运用方式,使其失去了行动的隐蔽。
其次,伊方对“全球鹰”这样的目标具备多种拦截手段。从伊方实力来看,“全球鹰”被拦截只是时间问题。伊朗拥有多型防空导弹具备拦截“全球鹰”的能力。其不仅有仿制俄罗斯S-300的“信仰”373防空导弹,还有仿制美国“标准”1/2的“萨意德”3(Sayyad-3)防空导弹,这两款导弹的射程在50~100千米,射高2万米左右。
而且伊朗还于2015年获得了4套S-300PMU2,其48N6E2防空导弹,最大射程200千米,最大射高大于2.4万米。此外,伊朗还拥有大量的“萨姆”2改进型及S-200等远程高空拦截导弹。这些导弹即使是老式的,作战高度也普遍在2.4万米左右,最大飞行速度在3.5~6马赫,要击落“全球鹰”这样的目标并不难,可以在海岸线形成绵密的多层梯次拦截。
伊朗“雷声”导弹系统采用了3联装发射架实际上,伊朗在以往军事演习中曾多次使用“雷声”导弹系统的“霍尔达德”3和“埋伏”系统的“萨拉姆切赫”防空导弹,进行过无人机的拦截演;练。
2014年5月,伊朗“埋伏”导弹系统进行了首次作战试验。试验中,发射的“萨拉姆切赫”导弹,成功拦截了“克拉尔”无人机。同年12月,伊朗在霍尔木兹海峡开展的代号为“先知穆罕默德”的军事演习中,在未通报要拦截目标的情况下用“埋伏”导弹系统,击中3架雷达截面较小的无人机。
应该说,伊朗无论是在对目标的掌握上,还是在导弹技术上,以及部署实力和部队训练上都具备拦截“全球鹰”这样的高空、小信号的低速大型目标的能力,此次击落“全球鹰”并非偶然。
⑤ 世界上只有5国拥有,伊朗打造的天波雷达系统是怎么回事
伊朗打造的天波雷达系统是用来探测无人机的。
每当美国大声疾呼伊朗使用武力时,它就会在最后一刻停止。原因是伊朗拥有一个相对完整和自给自足的防御体系。伊朗的导弹确实不是素食主义者。一旦美国发动战争,它将面临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是完全不同的被动局面。因此,美国采取了暗杀伊朗苏莱曼尼将军等高级军事官员,希望以此削弱伊朗军方的控制和影响能力。
⑥ 世界上只有5国拥有,伊朗打造的天波雷达系统是怎么回事
伊朗正在开发一种先进的雷达系统,称为天波雷达,用于探测无人机。据社交媒体上的报告,这幅雷达系统位于伊朗霍尔木兹海峡附近的雅斯克港对面的阿曼海岸。这种超视距雷达系统利用电离层反射或无线电波折射的原理,能够实现远距离探测,达到数千公里之远,从而执行预警任务。从卫星图像中可以明显看到,该雷达系统的天线阵列长度大约为1000米,建设时间大约在2017年底。目前,全球只有少数国家掌握超视距雷达技术,包括美国、俄罗斯、中国、法国和澳大利亚,而伊朗现在也加入了这一行列。
该雷达系统的完成将使伊朗能够全面监控阿曼湾上空数千公里范围内的空中情报,这对于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来说可能是个不利的消息。伊朗在国防领域的投资不断增强,以抵御美国的潜在军事行动。近年来,伊朗军队装备了多种新型国产武器,其中最重要的是各种短程和中程弹道导弹、反舰导弹以及防空导弹。
为了及时有效地发现空中威胁,伊朗在全国范围内新建了大约四套大型远程防空雷达系统。这些雷达系统的模型包括加迪尔远程雷达和纳齐尔远程雷达,它们能够有效检测到800至1000公里外的有人或无人飞行器,甚至伊朗声称这些雷达能够发现隐形目标。
每当美国威胁要使用武力时,伊朗都会在最后一刻采取措施停止。这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伊朗拥有一个相对完整且自给自足的防御体系。伊朗的导弹力量不容小觑,如果美国发动战争,将面临与海湾战争或伊拉克战争完全不同的被动局面。因此,美国采取了一些秘密行动,如暗杀伊朗高级军事官员苏莱曼尼将军,以试图削弱伊朗军方的控制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