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口中历史,丝绸之路传来哪些食物
我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享誉世界。但其实今天很多市面上常见的食物,他们的发源地并不是中国,而是通过丝绸之路被带到中国的。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路,也是一条文化路、美食路。 比如我们熟悉的芝麻、葡萄、无花果、甜瓜、石榴、绿豆、黄瓜、蒜、香菜、核桃等都是经由丝绸之路陆续传入中原,然后种植到现在成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
胡萝卜姓“洋”是很多人所熟知的,就是因为它姓胡。农学家石汉生先生有过这样精辟的总结:大凡姓“胡”的蔬菜很多是两汉西晋时由西北传入的,如胡姜、胡桃等。胡萝卜原产于亚洲西南部,祖先是阿富汗的紫色胡萝卜,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 到了中国后又入乡随俗,渐渐变成现在的长根形的中国胡萝卜。
菠菜是从波斯传到唐都长安。唐韦绚在《刘宾客嘉话录》中介绍道:“菜之菠棱者,本西国中有僧人自彼将其子来,如苜蓿、葡萄因张骞而至也。”
葡萄,原产于地中海及中亚地区,汉朝时,葡萄经由丝绸之路传到中原。葡萄的果实富含大量葡萄糖、果糖,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核桃是一种富含脂肪和蛋白质的坚果,原产于中亚地区,汉朝时称为“胡桃”。
㈡ 古丝绸之路上除了交换商品,还交换什么更重要的东西
丝绸之路在我国的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丝绸之路除了交换商品,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交流国家之间的文化,因为文化之间的交流其实是特别重要的,中国文化也因此在西方有了非常大的地位,并且他们外国也向我们中国宣扬一些文化和艺术,比如说他们西方传到中国了特别是医学,对于我们中国的帮助也是特别大的,西方的医学确实是非常的厉害,可以说当时他们那些先进的医学概念,还有科学的探究精神,都是非常好的。这一项技术可以说对于整个世界的发展也都是非常有利的,因为这些宝贵的思想文化知识,被激励在纸上可以更好的传承下去,而我们也收获到了西方文化中的医学,还有一些科学的探究精神,这些也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
㈢ 丝绸之路带回哪些物品
中国商人用丝绸,茶叶、糖、蚕丝、瓷器、纸张、珍珠母、樟脑、肉桂、铜、明矾、金银、丝制品、漆器、植物油、竹器、大黄等商品,换回欧洲人,阿拉伯人带来的棉花、羊毛及制品、阿拉伯马,铁、铅锌、钻石、雕像、珊瑚、琥珀、鱼翅、珍珠、米等商品.
中国商人的货物主要是漆器、瓷器、铁器、茶叶等等;而由此路东传的物品有西方的玻璃、宝石、葡萄、石榴、胡桃、芝麻、胡瓜(黄瓜)、大蒜、胡萝卜等,以及大宛马、无花果等。
㈣ 丝绸之路在伊朗运载的主要物品是什么
胡桃,即核桃,它与扁桃、腰果、榛子一起,并列为世界四大干果。《西京杂记》卷一“上林苑”:“胡桃,出西域,甘美可食。” 胡桃原产于伊朗和阿富汗,后经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_瘢竦脑厥枪糯ㄋ?,古代中国人称石榴为安石榴,确切地说是“安国和石国的榴”或“安石国的榴”。后来就简称为石榴了。
_俎#步凶宪俎!T谛⊙窍秆恰⒁晾省⑼飧呒铀骱屯量饴叩亍\俎?鼓嫘郧?,耐寒、热、旱、盐碱、薄,适应范围广,潜在产量高,素有"牧草之王"的美称。后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㈤ 丝绸之路上中国和伊朗换了什么
人民网北京6月4日电 (杜明明) “21世纪中国-伊朗丝绸之路研讨会”于6月3日下午在北京回民学校举办。中国前驻伊朗大使刘振堂在研讨会上表示:“在2000多年的丝绸之路历史上,伊朗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发挥了特别独特的作用,一直到今天,这种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
他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这个观点:
第一,丝绸之路公认的起点是西安,终点是罗马,位于中间的就是波斯,因此波斯扮演了桥梁的角色。中国大量的考古发现都证实了这一点,中国出土的外国钱币中95%以上都是来自当时波斯的萨珊王朝(公元3世纪至7世纪)时期。
第二,波斯是一个盛产宗教的国度,几乎所有与波斯相关的宗教都传到了中国,还有一些本来不是波斯创造的,但是被波斯人传到了中国。例如,由波斯创造的祆教和摩尼教,都传到了中国,而且在中国有了相当的影响。而景教和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波斯人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
第三,福建的历史名城泉州见证了波斯人曾经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参与者。泉州曾经是海上香料之路、丝绸之路的重要口岸。泉州海交馆里的石棺石碑及雕刻遗物,超过一半是用波斯文书写。泉州山崖上的摩尼教雕像至今保存的相当完好。
刘振堂指出,中国和伊朗虽然制度不同,信仰不同,但是却拥有共同的普世价值观:相互尊重,公正平等,独立自主,互利共赢,反对任何形式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他表示,这种共同价值观应该成为真正的普世价值观。
刘振堂认为,中国和伊朗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没有签订书面协议的战略伙伴关系,伊朗在丝绸之路新的构建努力当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独特作用。
㈥ 新航道丝绸之路,中国用丝绸、瓷器、茶叶换回来的是什么物品
古代丝绸之路中国用丝绸、瓷器、茶叶换回来的是:和田玉;汗血马;金银、珠宝、药物、奇禽异兽、香料、竹布等商品;医术、舞蹈、武学和一些着名动植物;牛、马、羊及皮、毛、肉、乳等畜产品。
1、早在文献记述丝绸之路之前2000年,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线路已经开通,但它不是为出口丝绸,而是为进口和田玉 。
2、欧州和中、西亚商人一般都携带大量金银、珠宝、药物、奇禽异兽、香料、竹布等商品来中国或在沿途出售。
3、元封六年(前105年),西汉又与乌孙王和亲,联合挟制匈奴。同时为了打破匈奴对大宛的控制并取得大宛的优秀马种汗血马,汉武帝派李广利领兵数次进攻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在付出沉重代价后,攻破大宛都城,使西汉在西域的声威大振,确保了西域通道的安全。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至此畅通。
4、唐代,东西方相互传入和移植的东西很多,医术、舞蹈、武学和一些着名动植物,都使双方增加了不少视野。汉代将西方输入的东西冠以胡字,如胡琴、胡瓜、胡萝卜等;唐代则习将它们名称冠以海字,如海棠、海石榴、海珠(波斯湾珍珠)等。
5、对于草原丝绸之路来说,大宗商品交换的需求起源于原始社会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中原旱作农业地区以农业为主,盛产粮食、麻、丝及手工制品,而农业的发展则需要大量的畜力(牛、马等);北方草原地区以畜牧业为主,盛产牛、马、羊及皮、毛、肉、乳等畜产品,而缺少粮食、纺织品、手工制品等。
这种中原地区与草原地区在经济上互有需求、相依相生的关系,是形成草原丝绸之路的基础条件 。因而草原丝绸之路则因其特点还有“皮毛路”、“茶马路”的称谓。
(6)丝绸之路在伊朗换了什么东西扩展阅读:
丝绸之路出现的原因,在于亚欧大陆其他文明区域与东亚文明轴心——古代中国的交流沟通。
具体而言,世界早期文明区域分别是东亚的中国文明、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非洲的埃及文明、南亚半岛的印度河文明、欧洲的地中海文明。相关研究表明,亚欧大陆最早只有两个文明核心地区:一个是中国,大概在1万年前开始;另一个是在差不多同一时代的西亚美索不达米亚开始。
这两个文明的核心内容完全不同:东亚农业以粟黍、水稻的种植和猪、狗驯养为主;西亚则是小麦、大麦的种植与黄牛的驯养为主。最早的丝绸之路是距今1万年前后东亚、西亚的早期农业文化慢慢地向世界各地传播,因而中国文明具有非常明确的丝绸之路原生性,起始就是人类文明的高地。
在亚欧大陆两个农业核心地区之间,有一个大范围的荒漠绿洲与草原地区,从而把中国文明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连接起来。国际学术界的主要观点是,上述两个文化系统共同推动了世界文明早期历史进程。在亚欧大陆或者在古代世界历史中,中国史前历史的厚重身影不可回避。
㈦ 丝绸之路古代商人主要运送什么货物
中国商人的货物主要是漆器、瓷器、铁器、茶叶等等。
西方商人的货物主要是玻璃、宝石、葡萄、石榴、胡桃、芝麻、胡瓜(黄瓜)、大蒜、胡萝卜等,以及大宛马、无花果等。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版印刷术)也经由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了西方;而西方国家的文学、艺术和宗教等也相继传到中国。
中国段丝绸之路沿线有着众多的历史文化古迹。主要有: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保存释迦牟尼佛骨的法门寺、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长城嘉峪关和汉代烽燧遗址、着名的藏传佛教寺院塔尔寺、丝路重镇高昌故城遗址,沿途还发现了一批制作精美的铜器、骨器、陶器、石器、动物骨骼及炭化了的农作物果实等。
(7)丝绸之路在伊朗换了什么东西扩展阅读:
传统的丝绸之路,起自中国古代都城长安,经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全长6440公里。
这条路被认为是连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而丝绸则是最具代表性的货物。数千年来,游牧民族或部落、商人、教徒、外交家、士兵和学术考察者沿着丝绸之路四处活动。
随着时代发展,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中国与西方所有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通道的统称。有西汉张骞开通西域的官方通道“西北丝绸之路”;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进入中亚的“草原丝绸之路”;
有长安到成都再到印度的山道崎岖的“西南丝绸之路”;还有从广州、泉州、杭州、扬州等沿海城市出发,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的海上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等。
㈧ 丝绸之路上主要交换的物品
丝绸之路从一开始就是一条文明交流之路。古丝绸之路起始于商品交换,而商品交换的背后是文化沟通。古代中国许多物质文化和发明创造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后,对促进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近代西方天文学、数学和医学等知识,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中国。
在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史上,除了印刷术和造纸术以外,中国文化在西方一直具有较高的地位。以中国风为例,500年前,欧洲大批传教士来华,回国后他们向欧洲人传播了中国文化。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欧洲又掀起了一场中国风,既包含了琴棋书画等修身的艺术,又泛指一种东方神韵,渗透到建筑和瓷器等外观设计里。
(8)丝绸之路在伊朗换了什么东西扩展阅读:
丝绸之路旅游注意事项:
1、新疆、甘肃、西宁、宁夏等西北地区早晚温差较大,温差达到10至15度左右,因此,游丝路需带一件长袖外衣及秋衣秋裤等衣物,已备早晨天冷时穿。
2、因丝绸之路线路长,坐车时间较长,在有些景点如天池、南山牧场、鸣沙山等地,需旅游者下车行走或亲自体验骑马骑骆驼的乐趣。所以一双适脚的鞋显得尤为重要。旅游者在出发前应带一双舒适、合脚、便于行走的鞋,最好是平底鞋或软底鞋。
3、西北地区气温虽较内地略低,但因很多地区海拔较高,紫外线照射强烈,所以旅游者应准备充足有效的防晒品,同时配备清热、解渴、滋润的药物或冲剂,如夏桑菊冲剂、十滴水等,以免一时难以承受过于干燥和酷热的气候。
㈨ 丝绸之路交换的东西
南丝路早期的商品贸易活动,可分为三个层次:其一是以成都为起始点和集散地,贯穿南北,穿越缅印,直至中亚、西亚地区的远程贸易活动;其二为南丝路沿线众多土着民族之间的短程贸易活动,其三为南丝路沿线各土着民族内部的贸易活动,根据文献记载与出土文物,这三种不同层次的贸易活动所交换的商品也不尽相同.第一个层次所交换的商品主要有从蜀地向南输送的商品,如蜀布、邛竹杖、丝绸、临邛铁器(锸、剑、削、环首刀等)、汉式铜器(如镜、壶、鎏金扣器、弩机、带钩等)等等;从南向北输送的商品则有漆料、铜料、丹砂、金砂、珠玑(蜻蜓眼琉璃珠、玉石、玛瑙肉红蚀髓珠等)、犀象(犀皮与象牙)、笮马、僰僮和珍禽异兽等等.第二个层次交换的商品主要是用青铜制作的各类兵器和装饰品,如滇墓中出现的属于石棺葬文化的山字格铜剑;大石墓中出现的蜀式虎头带钩、蝉形扣饰、盐源风格的双柄铜刀;盐源盆地出土的蜀式铜戈、滇式铜戈、滇西北弧刃铜戈、靴形钺;滇西地区出现的滇式剑等等,虽然其中可能有一部分来源于战争中的缴获,但不排除还有一部分是通过商品交换获得的.第三个层次交换的商品主要是生活资料,这是土着民族内部人群所处的自然生存环境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经济类型之间的商品交换活动,交换的商品有粮食、瓜果、蔬菜、渔猎产品等. 我这位好心人可帮了you
㈩ 在丝绸之路上西域向中国交换了哪些物质
中国获得了苜蓿
石榴
核桃
葡萄
中国向西域输出了茶叶
稻米
生铁
丝绸
瓷器
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