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世界上允许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是哪几个
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这几个国家是被认可和允许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❷ 伊朗核问题的由来
伊朗的核计划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其核技术大部分从与当时关系密切的美国及西方国家引进。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其核能项目陷于停滞状态。90年代初,伊朗开始与俄罗斯商谈恢复修建有关核电站问题,并与俄签署《和平利用核能协议》。
1980年与伊朗断交的美国对伊俄核合作十分不满,曾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一直对其采取“遏制”政策。“9·11”事件之后,美国将伊朗视为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和“邪恶轴心”国家之一。
2003年2月,伊朗宣布发现并提炼出铀后,其核计划立即遭到美国的“严重质疑”,并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同年9月12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通过决议,要求伊朗在10月底前公开核计划,以澄清其全部核活动,尽快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其进行更为严格的突击检查,终止提炼浓缩铀试验。
在法德英三国的斡旋下,伊朗于2003年12月18日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
❸ 伊核协议是哪几国
你好,伊朗核协议也被称为联合综合行动计划,是一项国际协议。
2015年7月14日,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和德国以及欧盟同意取消对伊朗实施的制裁,使其更多地进入全球经济。
作为回报,伊朗同意采取措施遏制其制造核弹的能力。伊朗的浓缩能力,浓缩水平和储存在特定的时间内是有限的。
协议之前,伊朗拥有约20,000台离心机; 根据协议,在两个被检查的地点可以有不超过6,104台老式离心机。
伊朗改变了阿拉克重水堆,不再生产或再加工武器级钚。
伊朗同意在其福特洛站停止浓缩铀,并将其转化为同位素研究中心。它还同意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对重要的核设施进行检查,以确保合规。
在达成协议之前,据信伊朗距离制造核弹只有两三个月的时间。但是在达成协议之后,制造武器需要一年的时间。
有关部分协议仍存在争议。对伊朗离心机的限制将在第八年后取消,并且在15年之后,其铀浓缩和储存规模的限制将到期。一些批评人士认为,伊朗有可能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重新走上核计划。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祝您愉快。
如果满意,请点击我的回答左下角“…”,这个点开,有个采纳,请采纳,谢谢
❹ 伊朗核协议有那些国参加
美国、英国、俄罗斯、中国、法国和德国
❺ 什么是伊朗核危机什么是中东无核区
简单的说,伊朗核危机缘由是伊朗想发展核武器,但遭到美国的反对,局势由此开始紧张
中东无核区旨在建设一个没有核武器的中东,即中东所有国家放弃并承诺不再开发核武器,目前中东只有以色列拥有核武器,无核区的建立也没有得到以色列的响应
伊朗核开发始于1957年。当时,伊朗巴列维王朝是美国以及西方在海湾地区遏制前苏联南下的重要战略屏障,因此伊朗核计划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支持。上世纪60年代美国曾向伊朗提供了一些小型核设施。所谓伊朗核问题的出现是在上世纪80年代,由于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美伊交恶,从这时候开始美国对伊朗实行“遏制政策”,两伊战争结束后,美国不断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
伊朗核问题演变为核危机是在“9·11”事件之后,2002年初,布什在发表的国情咨文中将伊朗列为三个“邪恶轴心”国之一。从此,美国不断加大对伊朗的政治和军事压力。与此同时,面对美国的压力,伊朗也加速发展自己的军事自卫能力。这使得本已存在的核问题不断激化,最终演变成为核危机。
伊朗核危机发展至今,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伊朗秘密核计划曝光(2002年8月-2003年2月)。
2002年8月15日,伊朗反政府组织“伊朗全国抵抗委员会”向媒体披露了一条消息,称伊朗自2000年开始在纳坦兹和阿拉克秘密建造两座核设施。2002年9月16日,美情报机构依据两幅侦察卫星照片,指出伊朗正在上述两地建造两个秘密的核设施。在此背景下,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要求对伊朗进行核查呼声日渐高涨。在强大压力下,伊朗决定同意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于2003年2月下旬来伊视察。视察的结果使他们大吃一惊:两处核设施不仅规模巨大,如果整个工厂建成,每年可制造两枚铀弹。
2003年2月9日,伊朗总统哈塔米突然宣布,伊朗已经在中部城市亚兹德附近的萨甘德地区发现了铀矿,并进行开采。第二天,伊朗国家原子能组织主席阿卡扎德称,伊朗正在伊斯法罕和卡桑两个城市附近分别兴建两座铀提炼加工厂。这是伊朗官方首次对外宣布其拥有铀矿及生产、提炼能力。从此伊朗核危机全面爆发。
二、核查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补充议定书的签定(2003年6月-12月)。
2003年6月,国际原子能机构召开理事会,呼吁伊朗同意该机构对其进行核查,并立即无条件签署并执行保障监督附加议定书。9月12日,该机构再次通过决议,要求伊朗与其积极合作,终止与铀浓缩有关的一切活动,并在10月31日之前公开核计划,以证明其没有秘密发展核武器。9月19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向伊朗派出核查小组。
10月23日,伊朗向国际原子能机构递交有关伊朗过去在核领域“和平利用核能活动”的文件。11月10日,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鲁哈尼宣布,伊朗从即日起将暂停铀浓缩活动。同日,伊朗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提交了声明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的信件。11月26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一致通过决议,对伊朗过去违反其对国际原子能机构作出的承诺“深表遗憾”,但对伊朗表示要积极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和增强核活动的透明度表示欢迎??决定不将伊朗核问题提交安理会。12月18日,伊朗驻国际原子能机构代表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至此,伊朗核风波暂告一段落。
三、中止浓缩铀活动(2003年12月-2004年11月)。
2004年2月,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人员在伊朗发现了未向该机构申报的第二代浓缩铀分离机的设备图纸和第二代浓缩铀离心机的部件。为此,该机构理事会在3月13日通过了一项决议,对伊朗在去年10月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提交的文件中没有全面公开核计划表示“严重关切”,并保留在下一次理事会会议上是否决定将伊朗核问题提交安理会审议的选择权。
3月28日,伊朗原子能组织主席阿加扎德对此作出反应,宣布位于伊斯法罕的核燃料处理设施已恢复运行,将在今后20天内开始核燃料的试生产。3月31日,德法英三国发表了一项措辞强硬的声明,要求伊朗就此作出解释。4月6日,巴拉迪再次访问伊朗。伊朗宣布,将从4月9日起在纳坦兹的核设施停止制造和组装铀浓缩离心机。5月21日,伊朗向国际原子能机构递交了有关伊朗核项目所有情况的长达1000多页的报告。这也是伊朗自2003年10月以来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提交的第二份内容详尽的核计划文件。
6月18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正式通过了德法英三国提交的有关伊朗核问题的决议。决议呼吁伊朗重新考虑伊斯法罕铀转化厂试投产和建设阿拉克重水研究反应堆的计划。
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鲁哈尼称,伊朗不会终止铀浓缩活动。
10月21日,德法英三国与伊朗举行谈判。11月5-7日,欧盟与伊朗在巴黎再次举行会谈并最终达成协议。法德英承诺给予伊朗核能技术及经贸合作方面的支持,以换取伊朗于11月22日中止与铀浓缩有关的一切活动。11月22日,伊朗政府宣布,当天中止了与铀浓缩有关的一切活动。
11月24日,伊朗突然又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提出请求,希望保留20个离心机继续运转,经过紧急磋商,27日英法德终于与伊朗再次达成协议。11月29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通过法英德3国提交的决议草案,决定不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讨论,同时要求伊朗全面履行与法德英3国达成的有关中止一切铀浓缩活动的协议??冻结其核活动。决议中加入了伊朗是“自愿”中止铀浓缩活动的内容,答应了伊朗提出的保留其境内20个离心机继续运转的要求,但强调这20台离心机应处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控之下。伊朗核危机在一波三折之后再次归于平静。
四、冲突还是和平解决(2004年11月-目前)?
虽然伊朗已宣布中止全面浓缩铀活动,但有关各方的博弈从未停止,而且有加剧的趋向,前景变数甚多。
首先, 美伊立场对立,难以调和。伊朗强调它中止浓缩铀活动是暂时的。鲁哈尼指出,中止铀浓缩的持续时间应该有个合理的期限,应该是几个月,而不是几年。伊朗已决定于不久的将来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下恢复铀浓缩活动。2004年12月3日,伊朗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主席拉夫桑贾尼称,伊朗中止铀浓缩活动的时间最长不会超过半年。伊朗不会放弃在核能利用上的权利,希望成为拥有核能技术的国家之一。而美国则坚持要打掉伊朗包括民用核能在内的所有核发展计划。指责伊朗在秘密发展核武器,企图通过谈判拖延时间。
其次,各方对伊朗与欧盟达成的协议能否得到切实履行报怀疑态度。这其中既涉及到伊朗的诚意问题,也牵涉到欧盟能否兑现自己的承诺。从目前来,伊朗与欧盟之间的谈判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对伊而言,暂时停止提炼浓缩铀不仅可暂时避免联合国制裁,还可利用这段时间改善提炼技术,以防止伊朗与欧盟的谈判破裂后,可以立即恢复生产浓缩铀。英法德为承诺向伊朗提供轻水反应堆和发展核能的相关技术,但这一承诺能否以及何时得到兑现,伊朗尚有疑虑。
此外,伊朗要求在决议中将中止铀浓缩活动定为“自愿的”、“暂时的”行为,实际上无非是为将来提供周旋的余地。而欧盟则希望将这一行为变为永久性的法律义务。如果伊朗继续浓缩铀或伊朗与欧盟的谈判失败,那么核危机又将再起。
还有,从美国方面看,布什连任后将解决伊朗核问题放更突出的位置。最近有消息称,美军早已制定好对伊作战计划,并出动特种部队深入伊朗境内搜寻核设施,以备军事打击之用。
伊朗核危机将是2005年中东的最有可能引发大规模冲突的问题。从表面上看,伊朗核危机或核问题似乎是一个防扩散问题,但本质上反映的是美国与伊朗之间的矛盾和敌对关系。美伊关系的这种性质使得伊朗坚持和平利用核能的政策底线与美国要彻底打掉伊核计划甚至改变伊朗政权的政策底牌本质上无法调和。总之,只要美伊关系这种性质不发生改变,伊朗核问题就难以彻底解决。短期看,由于美国难以从伊拉克脱身,寻求外交途径解决伊朗核问题仍将是布什的首要选择。一旦伊拉克局势好转,美必然会对伊朗采取强硬姿态。(作者倪峰 唐志超: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
《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4月4日
❻ 关于伊朗核问题的相关历史
伊朗核问题历史时间表
1950年代开始核能源开发
1980年美伊断交,美国多次指责伊朗秘密发展核武器
2003年初伊朗宣布提炼出核电站燃料铀
2003年12月18日伊朗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
2004年4月,宣布暂停组装浓缩铀离心机
2004年6月底,宣布恢复浓缩铀离心机的组装,但暂停提炼浓缩铀
2004年9月21日,宣布开始将37吨铀矿料中的一部分用于铀转化
2004年11月,德法英3国与伊朗在多轮会谈后在巴黎初步达成协议,德法英承诺提供核技术、核燃料和一座轻水反应堆
2004年11月22日,伊朗宣布中止铀浓缩
2006年1月10日,伊朗恢复中止了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
2006年4月11日,伊朗宣布已成功生产出纯度3.5%的低纯度浓缩铀,成为国际核八强之一(五常任理事国,印巴,伊朗)
4月28日,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向该机构理事会和联合国安理会提交了关于伊朗核问题的报告。报告说,伊朗未能在联合国安理会规定的期限内中止铀浓缩活动,也没有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人员进行全面合作。
2006年5月3日,中美法英德俄六国关于伊朗核问题的协商会议未能达成成果。
2010年2月16日,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表示,伊朗最近完成了新一代离心机的试验,其功率是目前离心机的5倍,新一代离心机将在不久后投入使用。
关于伊朗的核问题
伊朗核能源开发活动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得到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支持。1979年伊朗成立了伊斯兰国家,1980年美伊断交,伊朗拒绝向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屈服,同时美国在伊朗周边发动的战争和军事行动使伊朗不得不考虑保卫国家的安全,美国开始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对其采取“遏制”政策。美国在伊朗周边发动的战争和军事行动有两次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美军常年赖在阿富汗伊拉克不撤军,美国入侵索马里、美军飞机空袭巴基斯坦西部等,而且美军在伊朗近邻的中东、中亚国家、南亚岛屿等驻扎有大量军队,严重威胁了伊朗安全。中东是联系欧洲和亚洲的重要地区,同时富含石油、天然气的等矿产资源,中东一直是大国的目标。世界能源输出的三大咽喉通道——霍尔木兹海峡、苏伊士运河、连接红海与亚丁湾的曼德海峡都在中东,美国目前已经大部分控制伊拉克和阿富汗,只剩下伊朗还没有控制。美国已经在海湾战争是趁机大举驻军中东,并扩大美军中央司令部的控制范围:它下辖陆、海、空、海军陆战队、特种部队5个分支司令部,还有3个综合性司令部:伊拉克多国武装力量司令部、阿富汗联合力量司令部以及非洲之角联合作战司令部。美国在这些地区总共部署有25万军队。海军第五舰队归中央司令部所辖,其司令部设在中东的巴林。美国可能再次以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理由,发动对伊朗的战争,虽然在伊拉克战争后没有发现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果美军控制伊朗,则大大提高美军控制中东和中亚的能力,把美国的实际控制的伊拉克、阿富汗、伊朗连成一片,将使美国牢牢地控制中东和中亚,威胁中国、俄罗斯和阿拉伯国家,并对南亚、西亚、中亚、东亚局势产生重大影响,俄罗斯等国家将受到常年的重大不利影响。美国的全球目标和中东战略和伊朗核问题密切相关:美国的对外政策就是维护美国及盟国的扩张利益;扩张美国经济;在国外推进所谓的美式民主,不断削弱外国的内部力量,为美国的扩张提高便利。
2003年初,伊朗宣布发现并提炼出能为其核电站提供燃料的铀后,美国对伊朗核能开发计划提出“严重质疑”,并多次警告伊朗停止与铀浓缩相关的活动,甚至威胁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
国际原子能机构也通过多项相关决议,要求伊朗与其合作,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终止铀浓缩活动。在国际社会,特别是在代表欧盟的法国、德国、英国积极斡旋下,伊朗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举措。2003年12月18日,伊朗正式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2004年4月,伊朗宣布暂停浓缩铀离心机的组装。
为说服伊朗彻底终止铀浓缩活动,德法英3国还与伊朗举行了多轮会谈,并于2004年11月初在巴黎初步达成协议。由于双方在关键问题上的分歧,巴黎协议未能得到落实。
为了打破伊朗核问题的僵局,去年12月,俄罗斯向伊朗递交了两国在俄境内建立铀浓缩联合企业的提议,以确保伊朗的核技术不会用于军事目的。但伊朗表示其铀浓缩活动必须在本国境内进行。
2006年1月3日,伊朗宣布已恢复中止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并于10日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下揭掉了核燃料研究设施上的封条,正式恢复核燃料研究活动。此举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3月28日,安理会通过要求伊朗在30天内中止一切核活动的主席声明。
6月1日,俄罗斯、美国、中国、英国、法国和德国举行外长级会议,提出一项旨在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新方案,并要求伊朗尽快对这一方案作出答复。伊朗认为,六国方案虽包含“积极措施”,但也有“模糊不清之处”,有待进一步探讨,并多次表示将在8月22日前对六国方案作出答复。
由于伊朗的消极反应,六国外长7月12日在巴黎发表声明,决定将伊朗核问题重新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尽管声明隐含制裁的威胁,伊朗依然重申,伊朗尊重国际法和国际准则,但决不放弃获得核技术的权利。
7月3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关于伊朗核问题的第1696号决议,要求伊朗在8月31日之前暂停所有与铀浓缩相关的活动,并呼吁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开展合作。但伊朗表示,伊朗的铀浓缩活动只会继续和扩大,不会中止。
伊朗核问题在2006年初成为美国伊朗关系的核心问题,并成为美国伊朗战争的潜在导火索和美国可能对伊朗采取战争行动的借口。
详细日程事记: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10/21/content_1134971.htm
❼ 伊核协议六国是哪六国
2005年8月,伊朗强硬派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上台后不久,就在联合国演讲强调,伊朗有权研发核能。
2006年2月,在国际原子能机构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伊朗核问题报告之后,宣布恢复铀浓缩活动。
2006年6月,中美俄英法这五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与伊朗的重要贸易伙伴德国开始就解决伊朗核问题展开磋商,并从此形成机制。
2006年-2010年,2006年12月,安理会通过要求伊朗停止铀浓缩活动的第一份决议,之后四年间,安理会一共通过六份决议,并逐渐加大针对伊朗的制裁压力。
2009年9月,在艾哈迈迪内贾德赢得连任后不久,美国总统奥巴马声称,伊朗拥有地下铀浓缩设施。美国和以色列正认真考虑采取军事打击伊朗核设施的消息随后外泄。
2013年3月-6月四年后,艾哈迈德内贾德任满前夕美伊关系出现缓和,两国官员展开秘密会谈。
2013年9月,而就在被视为更加务实的温和派伊朗总统鲁哈尼上台的三个月后奥巴马就致电鲁哈尼,这是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美伊领导人的首度接触,被视为两国由对抗转向合作的新开端。
2013年11月,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之后的谈判似乎顺利起来,双方两个月后在日内瓦达成一份被称为“联合行动计划”的临时性协议。
2014年7月,却未能按要求达成一项全面协议,之后谈判的最后期限两度延期。
2015年3月,伊核问题六国与伊朗外长在瑞士洛桑举行外长会,为协议文本定稿。
2015年4月,伊朗与六国宣布达成框架协议,并将双方达成全面协议的死限定在六月底。
2015年6月-7月,伊朗与六国在维也纳展开最后一轮密集磋商,并在两次延期加时磋商后,于7月中旬完成这场,长达9年的长跑谈判。[1]
2015年7月,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达成伊核问题全面协议。[2]签署《联合全面行动计划》(即伊核问题全面协议),协议于2016年1月生效。根据协议,伊朗承诺限制其核计划,国际社会解除对伊制裁。国际原子能机构负责督查伊朗履行协议情况,已多次出台报告确认伊朗履行了该协议。
2017年10月5日,特朗普在白宫会见美国军方高级将领时再次公开表示,伊朗没有遵守伊核协议“精神”。这是特朗普上任以来多次威胁退出伊核协议后,释放的又一最新信号。尽管目前尚不能确定美国是否会撕毁伊核协议,然而美伊关系在特朗普的多次强硬表态之下已然蒙上厚厚的阴影。[3]
❽ 伊核六方会谈有哪些国家
参与伊核问题会谈的六方国家是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德国。即: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和德国。这是2013年2月26日,伊朗与伊朗核问题六国以及欧盟代表在哈萨克斯坦最大城市阿拉木图就伊朗核问题举行新一轮对话会。
2015年7月14日,经过多年艰苦谈判,伊朗核问题最后阶段谈判终于达成历史性的全面协议。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支持伊朗核问题的协议。这意味着长达10年的伊朗制裁将被取消。若伊朗在未来十年内违反协议,联合国将重新对其进行制裁。
伊核问题六国、欧盟和伊朗在维也纳达成伊核问题全面协议,使这场持续13年之久的国际争端最终得到了圆满的政治解决。
(8)伊朗核保护是哪个国家扩展阅读: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表示,伊核问题复杂敏感,既要坚定通过对话和平解决问题的信心,也要采取客观务实的态度。希望各方抓住新一轮对话机遇,在2012年对话的基础上,加大外交努力,进一步显示灵活和诚意,求同化异,推动谈判进程。
为推动伊核问题保持在对话轨道并取得进展,中方做出了巨大努力,发挥了积极的建设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