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4000亿只蝗虫“大军”集结!要如何治理
生物平衡发展可以说才是我们如今最期待的,这样我们的生物链才会保持一个稳定的模式,而最近几天,不少的科学爱好者都看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蝗灾”的问题,大家可能都没有想到蝗虫居然可能成为一个“全球性”灾难,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已经向全球进行预警,希望我们全球都要注意肆虐的蝗灾,因为它的蔓延速度非常快,已经是“跨海跨洲”了,从非洲,然后飞过红海进入欧洲和亚洲,目前已经到达了巴基斯坦和印度,距离距中国可以说仅一步之遥,很近。

综合这次的情况,非洲蝗虫对我国的影响可能性极小,如今有过记录的就只有云南,也就只有这个省可能成为影响点,不过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变,这些区域受到的影响可能性也降低了,因为不适合蝗虫的生存空间,那必然不会带来影响,所以也不用过于担心,如今只需要继续观察它的走向才对,如今印度,巴基斯坦也在不断的提升防御措施,还没来估计都给控制住了,后期有发展趋势我们再来看看。
⑵ 肆虐印度的4000亿只蝗虫距中国还有多远它们会飞到中国吗
2020年的开年,全球似乎都陷入了一场巨大的危机之中。从去年持续到今年仍未熄灭的澳洲大火,中国恐怖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非洲南部遭受了飓风、洪灾的灾害,这些令人目不暇接有十分恐怖的灾难尚未过去,又迎来了波及亚非大陆的蝗虫灾害。2019年被专家学者称之为厄尔尼诺年,这一年,由于偏暖的海水大量蒸发,导致非洲诸多地区遭受了暴雨、洪水的侵袭。正是由于雨水丰沛,再加上蝗虫繁殖力强,导致蝗虫在非洲呈现将近500倍的增长规模。

蝗虫入侵
当然,虽然中国和巴基斯坦等蝗虫受灾国有着漫长的边境线,许多人担心蝗灾会波及至中国。但是,此次爆发在亚非的蝗灾想蔓延至中国并不容易。一方面,中国与印度和巴基斯坦等蝗虫受灾国的边境线,大部分是高原高海拔地区,这些蝗虫并不具备跨越喜马拉雅山脉飞到青藏高原的能力,另一方面,即便是蝗虫绕过高原,从云南或新疆进入,有了充裕的时间准备,再加上印度等国的灭杀,经验丰富的中国想必也有足够的准备和能力,将蔓延到中国的蝗虫扼杀在萌芽状态。
⑶ 大量蝗虫涌入印度首都,印度人如何应对的
当印度政府声明,近日大量蝗虫飞入了德里首都地区的重要地区,并且正在向北方向迁移。
有关报社报道,蝗虫群形成于二十六日,并在拉贾斯坦邦第一次被发觉,在那里展开了消灭蝗虫的办法。然后余下的蝗虫军队重新集结,然后飞到了到达哈里亚纳邦和德里的地区。古尔冈市政府这几天向公众说明了警惕,建议市民注意可能随时出现的蝗虫队伍,在家关好门窗,制造出声音为了让蝗虫不要过多停留。
该地区的一名发挥部成员用个人媒体推荐了一些好的办法。,称新德里的所有地方的行政人员都应该保持每一分钟的警惕,以加强效率来遏制蝗虫大军。该提案还表明,将安排一些专门的人员指导帮助市民怎样驱赶蝗虫,比如敲鼓敲锣,或者用音响等大型电子产品发出大的声响来驱赶。帮助居民们尽快的驱赶这些害虫
⑷ 4000亿蝗虫,为什么不到几天就被印度人杀没了
4000亿蝗虫,在印度为非作歹,是发生在2020年2月份,当时我国还在紧张的疫情防控当中,自家杂事未除,哪有心情关注邻居琐事,所以该条新闻当时并未给吃瓜群众带来过多震惊。
让我们震惊的是:仅仅过了一星期左右时间,新报道出来了:蝗灾没了!Game Over了!

所以说,是我们对印度人民的抗蝗实情并没有真正了解,但是,取得这次胜利,也说明蝗灾面前,我们是完全能够打赢这一仗的。
⑸ 印度蝗灾再次爆发,每平方公里1亿多只,这东西为啥消灭不完
在1937年,陆军国民警卫队试图使用火焰喷射器平息横穿科罗拉多州的蝗灾。但是火焰喷射器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蝗虫十分容易适应了这种火焰,并且在继续吞噬农田。
80多年过去了,大蝗虫群仍然无法遏制。在之前一段时间,联合国宣布:沙漠蝗虫——最具破坏性的蝗虫,袭击了东非,在未来几个月里,这些蝗虫的数量可能会增加500倍之多。”肯尼亚在最近70年来从未面临过如此严重的蝗灾威胁。
我们现在也正在尝试怎么去改变一下目前我们是蝗虫的受害群体这种现状,但是目前确实也没有很好的办法去解决。
⑹ 蝗灾后蝗虫去哪里了
蝗灾过后,蝗虫不见了当然是死了呗,一些被农药毒死了,一些被油炸吃掉了,还有一些被它的天敌吃掉了。
最近大家都知道东非发生的蝗虫灾害,在灾情过后大家会好奇蝗虫去哪里了,这是很多人都好奇和关心的问题。
详细内容
- 01
2020年以来,从非洲到南亚,沙漠蝗虫灾害侵袭全球多地。2020年7月,南亚国家印度再遭蝗灾袭击,部分城市进入警戒状态。
- 02
从环境角度看,主要是由干旱引起的蝗灾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干旱的环境对蝗虫的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因为蝗虫将卵产在土壤中。土壤比较坚实,含水量在10%~20%时最适合它们产卵。干旱使蝗虫大量繁殖,迅速生长,酿成灾害的缘由有两方面。一方面,在干旱年份,由于水位下降,土壤变得比较坚实,含水量降低,且地面植被稀疏,蝗虫产卵数大为增加,多的时候可达每平方米土中产卵4000~5000个卵块,每个卵块中有50~80粒卵,即每平方米有20万~40万粒卵。在干旱年份,河、湖水面缩小,低洼地裸露,也为蝗虫提供了更多适合产卵的场所。另一方面,干旱环境生长的植物含水量较低,蝗虫以此为食,生长的较快,而且生殖力较高。 同时,干旱引起爆发性迁徙,由干旱地方成群迁至低洼易涝地方。
- 03
防治蝗灾
自然因素是主要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有相当一部分人为因素。蝗虫必须在植被覆盖率低于50%的土地上产卵,如果一个地方山清水秀,没有裸露的土地,蝗虫就无法繁衍。现在有些地方的生态意识不强,有的单纯认为治理污染才是保护环境,而对于改善蝗虫适生区的植被、土壤和小气候等工作,由于短期内看不到效益,并不重视。所以,要从根本上防治蝗灾,应该十分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
- 04
药剂防治
建议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对口农药,如5%锐劲特悬浮剂,每亩用20—30毫升兑水50—60公斤喷施。
也可以在蝗蝻(蝗虫若虫)出土10日内,用敌百虫粉撒于小竹、杂草上,或用敌敌畏烟剂熏杀。施药后还要加强监测,在一周内迅速检查防治效果,对漏治和防效差的地段及时补施药一次。
还可使用诱杀法:将稻草切成四五寸长,放入用人尿50公斤,加入50%可湿性敌百虫0.05-0.l公斤配制的药液中,浸没8小时,于晴天早晨分散堆放于蝗虫多处。
目前,最有效的灭杀蝗虫办法是用飞机喷洒农药,该法杀虫率高、灭杀范围广,但成本高,而且以化学防治为主的防治方式只能应一时之需,不能保证长治久安。
- 05
天敌防治
从长远看,要有效防治蝗灾,必须着眼于生态建设,要实行植物保护、生物保护、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四结合。特别是要确保生物的多样性,保护好蝗虫的天敌。据统计,我国目前有68种蝗虫的天敌,包括鸟类、两栖类、爬行类等,它们对控制蝗虫的数量具有重要作用。
山东省有关部门曾在东营搞过培育蝗虫天敌——中华雏蜂虻的实验,取得了一定效果。
新疆等地采取牧鸭、牧鸡等方式消灭蝗虫,效果也比较明显。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曾在珠三角地区做过一项试验,将大量鸭子引入农田捕食水稻蝗虫,结果仅需2000只鸭子就能把4000亩土地里的蝗虫吃得干干净净。此外,挂网田间的园蛛及狼蛛、猫蛛等游走蛛,也能在田里迅速找到小蝗虫并将其吞食。
广大农民应尽量保护农田蜘蛛以防止蝗害发生。具体做法是:收割后不要把稻草随便烧掉,而将其放在田里,为蜘蛛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另一种做法是:在收割前后将发现的蜘蛛卵囊集中到安全地方并加以保护。
⑺ 印度北部多地遭遇蝗虫侵袭,这对当地农作物造成哪些影响
7月12日,亿万蝗虫大军又抵达了印度北方邦首府勒克瑙;毫无疑问,勒克瑙的农作物以及植被将要被遮天蔽日的蝗虫大军大肆啃食。印度网友还上传了近几日蝗虫大军在北部哈里亚纳邦肆虐的景象,据网友描述,蝗虫大军啃食农作物时发出的沙沙声令人毛骨悚然。
⑻ 印度北部多地遭遇蝗虫侵袭是怎么回事
近日,印度北部多地遭大量蝗虫入侵,蝗虫所到之处,农作物皆遭受损害。7月12日,蝗虫大军抵达印度北方邦首府勒克瑙,许多地方因为蝗虫来袭变得不见天日。
11日,大量蝗虫还侵袭了北方邦一处监狱,约1700名囚犯在监狱内敲击铁器以驱赶铺天盖地的蝗虫。在哈里亚纳邦,密密麻麻的蝗虫停留在叶子上啃食农作物,沙沙作响,看上去令人头皮发麻。

(8)印度蝗虫什么时候回来扩展阅读:
蝗灾的产生原因:
1、干旱
从环境角度看,主要是由干旱引起的。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干旱的环境对蝗虫的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因为蝗虫将卵产在土壤中。土壤比较坚实,含水量在10%~20%时最适合它们产卵。
干旱使蝗虫大量繁殖,迅速生长,酿成灾害的缘由有两方面。一方面,在干旱年份,由于水位下降,土壤变得比较坚实,含水量降低,且地面植被稀疏,蝗虫产卵数大为增加,多的时候可达每平方米土中产卵4000~5000个卵块,每个卵块中有50~80粒卵,即每平方米有20万~40万粒卵。
2、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尤其冬季温度的上升,有利于蝗虫越冬卵的增加,为第二年蝗灾的爆发提供“虫卵”;此外气候变暖、干旱加剧,草场退化等多种因素的叠加,将为蝗虫产卵提供合适的产地,而且蝗虫适应干旱的能力很强,这是因为其他昆虫和鸟类在此情况下都不能生存,而且能造成蝗虫疾病的一种丝状菌被抑制,故而使其数量大增。
因此专家预测,随着全球变暖的趋势,未来蝗灾发生的规模会越来越大,对中国和世界的粮食生产将造成严重的影响。
3、虫密过大
J. Buhl等科学家在2006年一篇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的研究论文中证明蝗虫密度过大也是造成蝗灾的一个重要因素。当蝗群处于这个密度的时候,蝗虫会排列成行,开始朝同一个方向前进。
蝗虫在其生活史早期是孤立的、没有翅的“若虫”,它们倾向于相互避开。但是如果资源变得缺乏,它们就被迫相互影响。然后,它们可以组成有秩序的本地蝗群。